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论文

时间:2023.7.5
  工资集体协商,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从出台到不断完善的历程,提高工资最低标准,工资共决,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
  
  从近期部分外商投资、港澳台资等企业发生集体停工事件,我们可以看到,这些企业有的没有建立工会组织,有的虽有工会组织但没有通过工资集体协商机制发挥作用。
  
  有关调查表明,70%以上的职工对工资集体协商表示欢迎和拥护。
  
  越来越多的企业经营管理者越发感到解决与职工的利益关系矛盾离不开协商,因此,在处理涉及员工切身利益关系的重大问题时,都主动请求与工会开展协商。
  
  2010年07月23日,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举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尹成基表示,要积极推动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特别是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的建立,立足于通过协商来解决工资增长问题。
  
  在企业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制度,最根本的就是在工资、劳动关系等涉及职工根本利益的事情上,改变由企业单方决定的状况,使职工权益问题由劳资双方共同决定成为一种制度安排,理性地找到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实现劳资双方互利互赢。
  
  首先,让我们追溯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从出台到不断完善的历程:
  
  1995年实施的《劳动法》中,规定了有关工资平等协商的条款。集体协商制度暂没写进《劳动法》。
  
  1996年5月,全国总工会联合劳动部、国家经贸委、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出《关于逐步实行集体协商和集体合同制度的通知》
  
  2000年11月,劳动部9号令发布《工资集体协商试行办法》,在市场经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情况下,政府已经意识到工人工资问题已经成为社会问题。并要求在全国逐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2007年6月29日由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八次会议通过,自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劳动合同法》,对于平等协商、订立集体合同进一步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2008年3月5日,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温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
  
  2010年7月2日,全总强调要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即“工资共决”。
  
  2010年7月20日,中华全国总工会集体合同部部长张建国透露,今年全总将投入1000万元在10省市试点聘用专职工会人员开展工资集体协商,今后职工加班工资、奖金分配、福利补贴和薪酬制度设置等应纳入到协商之中。
  
  通过回顾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出台和不断完善的历程,我们可以清醒地看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企业与职工的利益是一致的,因为没有企业的发展,职工的利益无从保障;同样,职工不能共享企业发展成果,就不会有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工资集体协商涉及的不仅仅是工资,更涉及到劳资关系和政府政策的调整。
  
  通过协商,劳资双方可以在不同的利益取向上找到平衡点,同时,在协商过程中可以增进劳资双方的沟通与理解,有利于企业更好地提高凝聚力、向心力,激发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进企业劳动关系的和谐与健康发展。
  
  今年1月23日,江苏省第一个上调最低工资标准,从而带动了全国大部分省市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从2010年7月1日起,北京、河南、吉林、深圳、陕西、安徽、海南等多个省市同时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平均增幅多在20%以上。北京最低工资从800元/月上调至960元/月;长春最低工资标准从650元/月调至820元/月。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调或计划上调最低工资标准的省区市共有27个。呼应了此前中央领导提出的“让劳动者体面劳动”的承诺。
  
  大面积提高最低工资标准,也引起一部分经济学家的担忧,提高企业人工成本,是否会降低中国对于外资投资的吸引力?对此,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明确表态称,目前中国对外资的吸引力已经不完全是低廉的劳动力,即廉价劳动力已非中国吸引外资的首要因素。当前,中国吸引外资的最重要的因素是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以及法制环境的不断完善,其次是庞大的市场规模和晚上的产业配套能力。
  
  姚坚同时表示,部分省市对最低工资的上调,符合国家整个经济和产业政策变化趋势,要让更多的产业工人和全民能够享受到经济发展的成果。
  
  对于服务性行业、高科技行业中较小的企业以及劳动密集型的中小企业,由于工会组织在这些企业中尚不成熟,加之企业利润空间小,经营收益低,企业风险比较大,如果强制实行工资集体协商来提高员工工资收入,可能产生的结果不外乎有两个,一个就是企业不得已提高员工工资,但出于竞争和效益的考虑,肯定会做出裁员的决定,这势必导致一部分员工失业,从而带来新的社会问题。另一个结果就是企业在背着沉重税收和社会保险负担的同时,再加上给工人涨工资,最终因经营困难而破产,全体员工失业。针对这一现状,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专业委员会会长苏海南日前提出了对于利润空间较小、短期内转型升级可能性不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可以在其提高职工工资后,由政府通过减税等措施予以补助扶持。
  
  今年5月份,全国人大财经委在江西、甘肃、安徽等地进行了大量详实调研,拟提出减轻竞争性行业企业税负,腾出空间给员工增加工资的建议。
  
  全国总工会日前披露的一组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劳动报酬占GDP的比重,在1983年达到56.5%的峰值后,就持续下降,2005年已经下降到36.7%,22年间下降了近20个百分点。
  
  另据统计,目前中国企业的税负在世界范围内属较高,尤其是民营企业税负总量在40%以上。
  
  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我国财政收入超过3.5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速达到30.8%。据经济学者预计,今年年底我国财政收入可能超过8万亿元。
  
  以上三组数据说明,降税加薪在当前财政收入丰裕而劳动者收入相对较低的情况下是可行的一条道路。
  
  除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通过推进工资集体协商制度,加强员工在工资水平确定上的话语权也是一条可行之路。全国总工会已经明确提出,力争2012年在各类已建工会的企业实行集体合同制度,全面推行工资集体协商。
  
  所以,作为企业来讲,应积极推进工资集体协商机制,进一步增强推进工资集体协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这是顺应历史潮流之举,不仅有利于疏导企业劳资双方矛盾,同时更有利于在企业中营造更为和谐的劳动关系氛围,提高员工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增进企业凝聚力,促进企业和谐健康发展。

第二篇:无锡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


  导语:工资集体协商是指企业工会(雇员)代表与企业(雇主)代表依法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工资收入水平等事项进行平等协商,在协商一致的基础上签订工资协议的行为。下面是小编收集的无锡市企业工资集体协商条例,欢迎阅读。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企业工资集体协商行为,保障职工与企业双方的合法权益,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企业与职工双方依法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工资协议,适用本条例。

  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适用本条例。

  第三条  本条例所称工资集体协商,是指职工方和企业方就企业内部工资分配制度、工资分配形式和工资收入水平、工资支付方式等劳动报酬事项进行平等协商的行为。

  本条例所称工资协议,是指职工方代表与企业方代表在协商一致基础上签订的有关职工工资等事项的专项集体合同。

  第四条  工资集体协商应当遵循合法、平等、公开、互利、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总工会、工商业联合会等企业代表组织,建立健全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共同研究工资集体协商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企业和职工双方的指导、协调、监督、服务。

  第六条  总工会和企业代表组织应当帮助、指导职工和企业建立集体协商机制,依法订立和履行工资协议。

  第二章 协商内容

  第七条  工资集体协商应当包括以下内容:

  (一)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二)一线职工年度平均工资水平及其调整幅度;

  (三)职工工资最低水平;

  (四)工资支付办法;

  (五)双方认为应当协商的其他有关事项。

  第八条  实行计件工资制的企业,应当协商劳动定额。协商确定的劳动定额标准,应当使本企业同岗位百分之九十以上的职工在法定工作时间内能够完成。

  第九条  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应当综合参考下列因素:

  (一)地区、行业、企业的人工成本水平;

  (二)地区、行业的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三)工资指导线、劳动力市场工资指导价位;

  (四)企业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

  (五)上年度本企业职工工资总额和职工平均工资水平;

  (六)本企业一线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与企业平均工资水平的比例;

  (七)其他有关情况。

  第十条  企业利润增长或者劳动生产率提高的,职工方或者企业方可以在协商中提出增长工资的要求。

  企业年度增长工资的,提供正常劳动的职工工资应当得到增长。

  企业一线职工工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企业职工工资增长幅度。

  第十一条  企业确因不可抗力或者经营困难无力维持现有工资水平的,协商双方可以通过工资集体协商适度调整工资水平。

  第三章 协商代表

  第十二条  工资集体协商的双方协商代表人数应当对等,每方三至九名,并各自确定一名首席协商代表。双方协商代表不得相互兼任。

  协商代表的任期由被代表方确定,但不得短于三年。

  第十三条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其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指定。首席协商代表由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担任,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因故不能担任的,可以书面委托本企业其他负责人担任。

  职工方协商代表由本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选举产生,也可以由本企业工会组织职工推选并公示后产生。首席协商代表由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尚未建立工会的,职工方协商代表和首席协商代表由上一级工会或者行业工会指导职工民主推荐,并经过半数以上职工同意后产生。

  女职工超过二十五人或者虽不足二十五人但超过职工总数百分之三十的,职工方协商代表中应当有女职工代表。

  劳务派遣工可以作为协商代表参加用工单位工资集体协商。

  第十四条  协商代表空缺或者因故不能履行职责的,应当在协商开始十五日前按照本条例规定产生新的协商代表。

  第十五条  职工方和企业方可以聘请本企业以外的有关专业人员作为本方的顾问列席协商会议,但聘请人数不得超过本方协商代表的三分之一。

  第十六条  协商代表应当履行下列职责:

  (一)参加工资集体协商,真实反映本方意愿;

  (二)及时向本方人员公布工资协商情况;

  (三)代表本方参加工资协商争议的处理;

  (四)监督工资协议的履行;

  (五)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十七条  职工方协商代表应当广泛征求职工意见,通过集体协商等形式表达职工诉求,依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在履行代表职责期间,应当遵守企业的各项劳动纪律和规章制度,保守在工资集体协商过程中知悉的商业秘密。

  第十八条  企业方协商代表应当积极开展工资集体协商,加强对话和沟通,推进民主管理。

  第十九条  企业应当为职工方协商代表履行职责创造条件,不得因职工方协商代表履行职责而借故调动其工作岗位、免除职务、降低职级等。

  职工方协商代表因履行工资集体协商职责占用工作时间的,视为提供正常劳动。

  第四章 协商程序

  第二十条  职工和企业任何一方均可以提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的要求,提出方应当向另一方发出协商意向书,协商意向书应当包含协商时间、地点、内容等。

  收到协商意向书的一方,应当在二十日内予以书面答复,并与提出方共同确定协商的具体时间及其他相关事项。

  第二十一条  企业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前如实向职工方代表提供与协商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

  第二十二条  工会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的五个工作日前向上一级工会报告。上一级工会应当对职工协商代表进行指导,并对协商的过程进行监督。

  第二十三条  工资集体协商主要采用会议形式,也可以采用书面形式。但一方要求采用会议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应当采用会议形式。

  采用会议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会议由双方首席协商代表轮流主持,并按照双方确定的程序协商讨论。会议内容应当有书面记录并经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确认。

  采用书面形式进行集体协商的,所提交的书面意见应当经全体协商代表签字确认。

  协商双方应当在工资集体协商开始之日起三十个工作日内协商完毕,并在十个工作日内订立工资协议文本草案。

  第二十四条  工资协议文本草案应当提交职工代表大会或者职工大会讨论通过。通过后,工资协议由协商双方首席代表签字。

  第二十五条  企业方应当在工资协议签订后十日内将工资协议文本以及有关资料报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工资协议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工资协议即行生效。

  第二十六条  企业方应当自工资协议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将工资协议向全体职工公布。

  第二十七条  协商双方不得有下列行为:

  (一)威胁或者利诱对方协商代表;

  (二)提供虚假信息;

  (三)无不可抗力等法定情形拖延集体协商进程;

  (四)扰乱企业正常经营和社会公共秩序等不当行为;

  (五)法律、法规禁止的其他行为。

  第二十八条  协商双方应当定期对工资协议的履行情况进行检查,并可以组织专门人员监督工资协议的履行。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当以书面形式提交双方首席协商代表共同研究,协商处理。企业方应当将工资协议的履行情况每年向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报告一次。

  第二十九条  工资协商每年一次,并签订工资协议;经双方协商同意可以延长协商周期,但不超过三年。

  在同一协商周期内,原工资协议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或者三分之一以上的职工对工资协议提出修改要求的,经双方同意,应当即时开展工资协商,签订补充协议。

  第三十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终止、解除工资协议:

  (一)企业解散、破产等原因,致使工资协议无法履行的;

  (二)工资协议约定的终止或者解除条件出现的;

  (三)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第五章 行业性、区域性协商

  第三十一条  行业(产业)工会以及街道(镇)、社区(村)、园区等区域工会可以与企业方的代表进行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订立行业性或者区域性工资协议。未组建行业工会的,可由所在区域的工会代行行业工会的职能,与企业方代表进行集体协商。

  第三十二条 行业、区域职工方协商代表由行业、区域工会组织职工推选,首席协商代表由行业、区域工会主要负责人担任。

  企业方协商代表由企业代表组织在本行业、区域内的企业负责人中经民主推选或者协商等方式产生,首席协商代表由企业方代表民主推选产生。

  第三十三条  开展行业性、区域性工资集体协商达成的工资协议草案,应当提交行业、区域职工代表大会讨论通过。

  尚未建立行业、区域职工代表大会的,工资协议草案应当得到行业、区域适用范围内半数以上职工的同意。

  通过的工资协议由双方首席协商代表签字,也可以由职工方首席协商代表分别与各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签字,并由企业方代表报送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自收到工资协议文本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提出异议的,工资协议即行生效。

  第三十四条  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对适用范围内的企业和职工具有约束力。

  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范围内的企业与本企业职工方单独进行工资协商的,其确定的工资标准不得低于行业性、区域性工资协议的规定。

  第六章 协商保障

  第三十五条  政府相关部门应当积极为平等协商创造条件,推进工资集体协商的开展。

  工会组织应当引导职工通过平等协商等形式,依法行使民主权利。

  企业代表组织应当引导企业依法实行民主管理,保障职工合法权益。

  第三十六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总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可以从熟悉劳动工资、经济、法律、财务等工作的人员中聘任工资协商指导员,为企业和职工提供法律法规政策咨询、指导、服务。

  第三十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工会、企业代表组织应当依法对本地区企业履行工资协议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对监督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实施行政函告制度。

  企业违反本条例规定的,地方总工会可以发出《劳动法律监督整改意见书》,要求企业予以改正;对逾期不改正的,向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出《劳动法律监督处理建议书》。

  第三十八条  企业通过工资集体协商确定的职工工资支出,符合国家税收法律法规有关合理工资薪金规定的,可在企业所得税前据实扣除。

  第三十九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在工资集体协商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和显著成绩的地区、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

  第七章 争议处理

  第四十条  工资集体协商和签订工资协议发生的争议包括:

  (一)对协商代表资格的争议;

  (二)对劳动报酬、工作时间等劳动标准的争议;

  (三)对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协议签订程序的争议;

  (四)在工资集体协商和工资协议签订过程中发生的其他争议。

  第四十一条  工资集体协商或者签订工资协议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经两次以上协商无法达成一致意见的,双方可分别提请本方上一级组织调解解决。协商、调解不成的,任何一方均可以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提请协调处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应当会同工会、企业代表组织等单位,对双方争议事项进行协调处理。

  协调与调解都应当在十日内提出并在三十日内结束。

  第四十二条  因履行工资协议发生争议,双方应当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任何一方都可以依法申请仲裁、提起诉讼。

  第八章 法律责任

  第四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第十九条规定,侵犯协商代表权益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依法责令改正;造成损失的,责任方依法给予赔偿。

  第四十四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责令其在十五日内改正;逾期不改的,处以一万元以上三万元以下罚款,并可以对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以及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以一千元以上二千元以下罚款:

  (一)违反本条例第二十条规定,拒绝或者拖延答复职工方提出开展工资集体协商要求的;

  (二)违反本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协商后双方形成一致意见,职工方要求签订工资协议,企业方拒绝的。

  第四十五条  违反本条例规定,在进行工资集体协商、签订和履行工资协议过程中,企业方妨碍、阻挠工会履行职责的,市、县级市、区总工会有权责令其限期改正;逾期不改的,由工会提请同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予以处理。

  第四十六条 违反本条例,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从其规定。

  第四十七条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行政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处理协商争议过程中滥用职权、玩忽职守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主管部门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工会工作人员在协商、签订和履行工资协议时,不履行职责,损害职工权益的,由同级工会或者上级工会责令改正,并视情节予以处分;情节严重的,依照《中国工会章程》予以罢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九章 附  则

  第四十九条  本条例所指一线职工的范围由双方协商确定。

  第五十条  企业化管理的事业单位、民办非企业单位的工资集体协商可以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五十一条  本条例自2011年6月1日起施行。

更多相关推荐: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电力企业高效库存管理方案研究摘要随着企业经营环境的恶劣,企业竞争的激烈,迫使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物流是第三利润源正越来越得到电力企业的认同。库存管理适当与否对企业经营的利润改善有很大的影响,决策得当,则可提高效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我国上市公司管理层收购的研究写作提纲随着国有企业改革进程的加快资本市场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在明晰产权和强化激励的要求下正逐步实施管理层收购通过股权激励等制度安排使企业管理层获得控制权...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目录摘要1关键词11企业文化概述211企业文化的定义212企业文化的发展历程32我国企业文化的现状421无文化管理422文化空想现象423全盘西化现象53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模式531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核心5...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上海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作业毕业设计论文作业题目分校站点年级专业教育层次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内容摘要3ABSTRACT4文献综述5一基本理论饭店品牌战略的基本内涵9一品牌9二...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工商管理论文中小企业发展战略目标与发展方向选择摘要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发展环境运行结果噩社会...

工商管理专业(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题目姓名学号专业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浅谈企业文化某某教育层次专科055111336分校保定广播电视大学工商管理教学点直属班学生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河北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论文题...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范文

内容提要私营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的热点之一论文以著名的民营企业苏宁集团的成功阐述只要正确运用政策抓住机遇科学管理私营企业一定会有光明前景同时也必将为我国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论文旨在阐明在新时代里人...

工商管理类毕业论文范本

内容摘要2010年中共中山市委组织部联同中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向火炬开发区党委、各镇党委、区党工委,市直副处级以上单位发布《关于开展20xx年度全市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年度考核工作的通知》,绩效考核成为企业规范…

电大工商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专科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设计论文广东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论文题目中山大洋制造工厂班长绩效考核现状及对策研究姓名肖鸿飞学号1044001266304专业工商管理入学时间20x...

工商管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

试析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中业主与开发商之间的矛盾及解决经过1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国的房地产业已经名副其实地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支柱产业。10多年来,房地产业年投资额和房屋竣工面积翻了两番多,在扩大内需,防止…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正文范例

外资零售业市场准入与发展我国零售业的对策零售业是指通过买卖形式将工农业生产者生产的产品直接售给居民作为生活消费用或售给社会集团供公共消费用的商品销售行业。从行业的生产要素来看,零售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和资金…

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目录范例

内容提要外商投资零售业的政策几经演变,零售业的对外开放程度逐渐加大。并且随着我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在经过短暂的过渡期后,零售业将于20xx年对外商投资企业全部开放。外商投资零售企业从单店到连锁,从零售到批发,从…

工商管理毕业论文(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