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师合授对文科研究生课程教学的一种探索论文

时间:2023.8.6

  摘要:“多师合授”是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对文科研究生授课方式的一种探索,即多名教师共同为研究生讲授一门课程,其中每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研究领域分别教授不同章节。它既是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博采众家所长的有效手段,又是改进传统导师选择制度、达致师生最佳匹配的重要途径。针对这一探索创新中出现的问题,文章提出了以“主讲教师”制为核心的系列完善对策。

  关键词:多师合授;研究生;教学

  课程教学是实现研究生培养目标的基本保证,其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高低。“多师合授”就是对研究生课程教学进行的一种有益探索与尝试。“多师合授”,即多名教师共同为研究生讲授一门课程,其中每人根据自己的专业特长与研究领域分别教授不同章节。它是我们根据形势的发展要求在实践中对文科研究生授课方式进行的一种探索。近年来,随着研究生专业、招生数量、导师人数的较大规模增长,研究生培养管理中的一系列问题也开始显现。其中有两个问题困扰我们已久,一是关于课程学习。研究生导师一般都由教授、副教授担任,多在某一具体专业领域专长,具有自己独到的学术风格与人格魅力,而研究生专业课程开设有限,并不能保证所有导师都能为研究生开设课程。课程完毕,学生更多的时间是要“一对一”的跟从自己的导师进行紧张的毕业论文工作,难以领受众多导师的学术熏陶与谆谆教诲。对学生来说,这是一种遗憾,而通过对学生的调查了解,也反映出了这一问题。二是关于导师选择制度。借鉴其他学校经验,我们一开始采取的是学生入学即经由“双向选择”方式确立导师,但经过后来的实践检验,发现这种方式存在较大问题。由于缺乏了解,导师与学生之间难以达到最佳匹配,对学生的培养不利,对导师的指导也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经过长期的思考与探索,我们推行了“多师合授”这一授课方式,可望以此来解决上述问题。

  一、“多师合授”式教学的积极意义

  尽管这一授课方式还存在一些需要解决的问题,但作为一种全新的探索,已经初步显示出了它的积极意义。主要如下:

  (一)“多师合授”式教学是研究生开阔学术视野、博采众家所长的有效手段

  具有一定的学术素养、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是研究生培养的重要目标。学术素养从何而来,学术水平如何提升?一条有效的途径就是在广泛吸收、博取众家所长的基础上逐渐提高,并最终形成自己独有的学术风格。先“博”而后始有“专”,没有前者的积淀,后者只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术。尤其是研究生学习期间,基本还处于学术上的“博采、提高”阶段。“博采”的途径有多条,可以是参加学术讲座、出席学术会议、阅读学术论著等等,但课程教学也可以成为其中一种有效方式,且具有其独特的优势。课程教学是研究生培养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任课教师水平。研究生授课教师往往是一些高水平的学者、教授,在某一具体领域专长,具体到课程中可能是某些教材的某些章节。在此情势下,发挥教师研究特长,将自己的专长传授给学生,就需要整合教师资源,“多师合授”。学生则籍以博采众长,开阔视野,融会多种学术观点和思想风格,不断提升学术水平与科研能力,最终形成自己独到的学术风格和创新品质。

  (二)“多师合授”式教学是改进传统导师选择制度、达致师生最佳匹配的重要途径

  传统的导师选择制度,一般是在学生甫一入学,即由学校指定。这种指定性配置的弊端在于导师、学生之间的了解不够,导师的研究方向、学术思想、行为风格可能与学生的专长、兴趣不相匹配,为后来的研究生培养工作带来一定困难。也有的导师选择是在入学前,即通过招生简章、学校网站等将导师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等资料公开,学生据以在报考时即确立自己的选择。但这种选择方式,只是一种单向度的选择。学生由于个人学识、学术经验等方面的局限,可能会仅凭自己的个人偏好就做出一种情绪化的选择。单向性的选择是不完善的,尤其是缺乏导师这一向度。因为研究生导师一般都是在某一领域的专家、学者,具有较为丰富的学术经验,对于将要从事本领域研究的人员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知识储备、学术基础等要求较为明晰,他们的选择意见应该更有利于学生的成长、成才。此外,还有一种较为常见的导师选择方法是在学生入学不久,即进行导师、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这种方法在形式上固然臻于完美,本质内涵却无根本改善提升。因为学生入学不久,仅凭几节课程和几次集体活动而与导师间彼此留下一点模糊印象,其间并无多少实质性的了解,在此背景下的“双向选择”自然难脱形式主义之嫌,似乎还不如指定的方式来的简洁、高效。

  对于上述传统导师选择制度的弊端,可用“多师合授”的方式化解之。达致师生在一定程度上的、主要是在学术背景上的相互了解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互动式的专业课程学习,但研究生的专业课程本来就少,依赖传统的单人授课方式,一个学期下来,学生通过课程学习仅能接触到有限的几名导师,等待第二学期的课程学习扩大接触既不现实也不可能。鉴于研究生导师在学生的成长、成才中的重要作用,在此情况下,在研究生学习的第一学期,通过一门或几门课程的“多师合授”,尽量让每一名本专业的导师都有通过专业课程教学而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据以达成彼此的了解,至学期末再通过“双向选择”的方式达到最佳的匹配,将是一种导师选择的较好方式。

  二、“多师合授”式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一种尚处于探索之中的教学创新,“多师合授”这一授课方式在实践中也不可避免的遇到了一些问题,主要如下:

  (一)课程考核较为分散

  不同于本科生的书面答卷。研究生阶段学习的考核方式以撰写课程论文为主,且一般论题自定。尽管多名教师的具体讲授内容不同,却都是同一门课程的范畴之内。在其范围之内,应该都是学生开展研究、撰写课程论文的许可内容。易言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分别就不同教师的主讲内容,从中选择论题开展研究和撰写课程论文。如此一来,必然造成学生课程考核选题的分散。而基于通常考虑,相应教师主讲范畴的考核论题自然以该教师评改较为合理,因其主讲内容一般也系其专业研究特长领域,作为没有标准答案的课程论文评阅自然由其进行更具权威性和可信度。这样,学生的课程论文就要分别交由不同教师进行评阅。而由于学生个人完成作业进度的不统一,更由于教师自身工作安排的不同和工作效率的不一,最终评阅结果出来的时间不同,导致零散交作业给教学管理部门的现象。更有甚者,一旦其中某个环节不到位,就易造成作业丢失的后果。而且,还有另外两个由“多师合授”式教学带来的问题也需要考虑,一是考核标准不统一。除去学术水平的因素,有的教师“慈悲为怀”,学生分数就可能高些;有的教师一贯严格要求,学生的分数可能就低点。二是由于每名教师往往只负责其中几个学生的作业,致使每门作业应填的《单科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无人填写。

  (二)课程内部衔接不易

  “多师合授”式教学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课程衔接困难,这尤其表现在三名以上教师合授的课程中。具体又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授课时间上的衔接问题。按教学周数,前几周的内容与人员分配,后几周的内容与人员分配,都应要事先计划好以保证及时衔接。另外,还应考虑到节假日与学校重大活动安排。否则,就要打乱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保证教学任务的实现。二是授课人员上的衔接问题。人员上的及时衔接也十分重要,我们在安排教学任务时就应该排定讲授顺序和预先告知教师,并在前一名教师结束之前再次提醒下一位授课教师以预作准备,保证教学效果。之外,我们并不能保证每名教师都能按时上课,有时教师外出进修或因其他事宜需要调整原有的授课次序,还可能因不同教师的预定讲授周数不同而造成调换上的困难。三是课程内容上的衔接问题。对于研究生课程教学来说,不宜指定某一本教材照本宣科的进行。在此情况下,就应注意避免“多师合授”中容易出现的讲授内容偏离课程核心的问题。应该明确,尽管是“多师合授”,但毕竟还是在同一门课程架构下的“合授”。所以,要保证“多师”合授的内容都围绕着课程目标展开,而不能天马行空、兴之所至的讲授了事。

  (三)教学管理难度增加

  不言而喻,作为一种尚处于探索之中的教学创新,在其步入规范化道路之前,“多师合授”式教学带给教学管理人员的负担与困难是显而易见的。首先是在作业批改中,教学管理人员要分别不断督促学生、教师及时上交、评阅作业;而零散上交的作业,迫使教学管理人员要分多次输入成绩,降低了工作效率;无人填写的《成绩汇总表》最终只能由教学管理人员来完成,事后还要分别找相关教师签名确认。其次是在课程衔接上,一般也要教学管理人员预先通知,否则告知过晚,后续教师仓促上阵,容易影响教学效果。另外,在每学期的“多师合授”式课程安排中,多名教师谁先谁后、谁讲授几周,如何与其本科课程不相冲突,都要预先考虑周详并安排妥当,这远比由一名教师授课的教学管理要付出更多的工作量来。

  三、对“多师合授”式教学的改进之策

  针对现行“多师合授”式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可以通过推出“主讲教师”制为核心的系列制度措施来完善之,具体如下:

  (一)实施“主讲教师”制

  “主讲教师”制能够有效解决“多师台授”授课方式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其具体做法是,对于多人合上的课程,默认第一个上课者即为本课程主讲教师:如果该专业硕士点负责人也讲授此课,则其为当然的主讲教师。为减轻院外兼课教师的工作负担(因其一般为外面专家、学者,科研工作紧张,甚或肩负着较为繁重的行政管理任务),需尽量确定本院编制内教师为主讲教师。主讲教师的主要职责是:确定本门课程的授课计划与教师授课周次分配:收交和批改学生作业(也可分发给其他教师,但应进行作业成绩汇总并尽量统一考核标准);负责填写《研究生单科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并签名、上交。如能严格实施“主讲教师”制,上述“多师合授”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可望籍此得到有效缓解。

  (二)推行分类指导和分层要求

  实行“多师合授”制,离不开师生员工的密切合作,尤其是针对其中容易发生的一些问题,需要对不同人员进行分类指导和提出相应要求。一是对于教师来说,教师要富于责任心,严格履行既定教学安排,保证正常的教学秩序;在学习上对学生严格要求,及时督促其上交作业,并能认真批改,客观评价,主动填写《单科课程考核成绩登记表》。二是对于学生来讲,要认真学习,及时完成学习任务;增强档案意识,注意保存好各种作业和学习材料的电子文档,以备查找。三是对于教学管理人员而言,要进一步增强服务意识和树立大局观念,发扬奉献精神,认真做好“多师合授”式教学的组织协调工作,保证教学改革的深入进行。

  (三)贯彻张弛有度的教学管理原则

  研究生教学管理既有一般教学管理的严谨性、规范性的共性要求,又有其研究性、创新性的个性特色,这在“多师合授”式教学管理中体现的尤为明显。为此,在研究生日常教学管理中,应该坚持宽严结合、张弛有度的原则。一方面,要从严要求。一是有些课程不宜实行“多师合授”式教学。比如一些系统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不当的“多师合授”容易割裂其固有的内在联系,使学生难以建构起相应的基础理论知识体系。再如,一些专业课程,本为某一教师的专长与研究领域,如果硬要安排对此研究不深的其他教师“合授”,则难免有形式主义之嫌。二是对课程时数和教学效果不能“放水”。无论多少名师“合授”,基本的教学时数必须保证,更不能因为人均课时较少而应付了事,致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三是对学生的严格要求不能放松。应该明确,不论实施何种教学方式,我们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育人,在道德学问上对学生严格要求正是“以人为本”的体现。另一方面,在“多师合授”式的研究生教学管理中又应该保持适度的灵活性。过分的“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只能束缚师生的思维,影响创新能力的形成,而这正是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忌。


第二篇:研究生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教学探索论文


  高等环境化学是环境专业研究生主要的学位课程之一。本文总结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从教学内容的构建、学科前沿的追踪、教师讲授与学生体验教学相结合的教学过程以及多元化的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课程的教学探索。

  大部分的环境问题都是化学物质引起的,因此不论环境专业的本科生还是研究生的培养方案,都把“环境化学”设置为专业核心课程之一。

  ①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直接影响着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面向新世纪的高科技人才,所以必须改革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与教学手段,才能充分体现学科最新成果和理念,培养出具有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的高级专门人才。

  ②笔者结合本校研究生培养方案及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的实际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了“高等环境化学”教学的实践经验,以期为相关院校该课程的教学与改革提供借鉴。

  1 立足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构建教学内容体系

  尽管“高等环境化学”课程是国内外很多高等学校环境专业硕士研究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学位课程,但目前尚未出版一本统编或推荐教材。课程讲授的内容只能参照学校研究生培养目标与课程教学大纲,确定教学内容。“高等环境化学”开设目的是基于环境化学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应用现代结构理论,探讨污染物性质与环境行为,掌握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为研究生学位论文相关信息。

  试论情感语言节目主持人万峰、钟晓的语言特点基于园本课程开发背景下研究教师教育理念的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护理相关因素分析及对策试析价值多元化背景下学生价值观的引导试论高等职业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改革争议试论中职《外科护理学》的情境式教学试析高校教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研究经济学和经济法基础课程融通教学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疗效观察手术侧卧位适宜度的研究及以后的科研工作奠定基础。

  我校“高等环境化学”的教学,主要是基于戴树桂主编《环境化学》、③王晓蓉编著《环境化学》、④陈景文主编《环境化学》、⑤王春霞主编《环境化学学科前沿与展望》⑥以及Stanley E. Manahan,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⑦等国内外统编教材,补充本领域内前言的学术动态与先进技术等。基于研究生教学目标,通过研究污染物在环境介质中的化学行为,掌握环境问题的本质与环境化学的研究方法。梳理了环境化学诸多内容,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高等环境化学”课程的教学内容划分为四大部分。第一部分环境介质,在介绍各种传统环境介质的组分、结构、性质和特性的基础上,结合学科动态发展,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环境矿物学、胶体、界面及土壤根际化学等更微观的介质研究。第二部分化学污染物,回顾本科阶段学习的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内容,在此基础上重点讲授新型污染物和环境纳米材料等。第三部分环境行为,主要讲授吸附模型进展、表面络合模型、吸附的分子机理、纳米材料在水环境中的聚集行为、BC(黑炭)与NOM(天然有机物)对污染物的吸附机理,以及铁、锰、钛系矿物对污染物迁移转化的影响等环境热点或难点问题。第四章效应和风险,包括生态效应、生态与健康风险。

  2 与时俱进,适时更新先进的环境化学理论与技术

  研究生专业学位课程“高等环境化学”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和补充国内外先进环境化学理论与技术等教学内容。为了及时补充和完善学科领域的前言研究成果到教学内容中去,每年上课前都要查阅各种文献资料与科研成果,力争涵盖本领域内最新的学术动态和先进技术,精心选择后,对教学课件进行适时修订。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环境学科热点难点问题越来越多,环境化学的新知识和新理论不断拓展,受限于课时,只能选择一部分讲授,其他课件内容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自学。

  除了更新和丰富一些新理论和技术到教学内容中之外,还会推荐研究生自己去阅读和学习其他的教学资源。比如一些经典的高水平研究成果,如王连生老先生编译的《有机污染化学》,⑧以及高水平的国内外期刊杂志,比如Environmental Chemistry, 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 Geochimica et Cosmochimica Acta, J Colloid Interf SCI, Colloid Surface A & B,中文的《环境化学》、《环境科学》、《中国科学》与《科学通报(化学辑)》等。

  3 改进课堂教学过程,师生角色互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通常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即教师在讲台上讲解,学生在座位上被动听课。这种知识灌输式的教学限制了学生的主动学习,束缚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新意识,这与培养研究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悖,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师生角色互换,设置研究生体验教学环节,可以有效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独立思考能力。

  根据学位论文研究方向,要求研究生追踪学科前沿发展,广泛查阅国内外相关文献,归纳环境化学原理在该课题方向上的研究及应用现状,撰写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展望未来发展的方向,从而确立研究的思路与内容。课堂演讲主题要紧跟环境化学领域的前言发展方向,从污染物的分析检测、浓度分布等宏观研究向微观污染物的反应机制、存在状态结构与活性(毒性)关系深入,从静态的研究向动态发展,定量地开展环境化学动力学研究,从单一介质向水、气、土、生物等多介质环境化学行为的研究,从污染物组成分析向分子状态和结构的分析拓扩。课堂体验教学环节,不仅培养了研究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也提高了他们检索、归纳和比较信息的能力,掌握了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途径。另外,研究生站在讲台上展示自己文献学习或研究的成果,不仅引导了他们正确的研究方法,对研究生自信心及综合素质的培养也起到了强化作用。

  4 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的多元化,全面评定课程的学习效果

  尽管考试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但却能有效地敦促学生掌握重要的原理与理论知识。几年来的教学中,针对高等环境化学课程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与探索。着重考核研究生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和对环境化学基本原理解决污染问题的实际应用能力。

  “高等环境化学”这门学位课程成绩基本上由三部分组成:一是课堂听课情况,包括出勤率、课堂提问及回答问题积极性等师生互动方面。二是结合学位论文选题,选择与环境化学原理相关的内容,制作PPT并进行不少于20分钟的课堂报告。这部分旨在指导研究生查阅历史文献与科研进展,跟踪学科发展前沿,拓宽知识面。成绩评定主要依据报告选题科学性,内容系统性及新颖性,另外还包括PPT演讲的思路清晰与内容熟练程度,以及PPT制作效果等。三是半闭卷考试,允许考试过程中查阅一些比较繁琐的公式及物理化学常数等。试卷难度相对于本科生有较大的提高。增加了一些较深的机理性或微观研究的内容,比如考察某类有机污染物产生紫外吸收的机理,需要学生对有机波谱学内容进行研读,了解分子轨道理论的基础上,才能正确回答这个问题。另外考试题目相对比较开放并体现学科前沿,比如请学生列出环境工程领域你认为最新的技术及原理,这类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依据学生自己的知识背景和对文献研读领域不同而不同。尽管一些学生觉得此类题目有些难,但总体反映良好,尤其在研究生奖学金评定的量化方面起到了公正的作用,因为研究生培养手册明确规定专业学位课程必须达到80分以上,才能评优。

  尽管高等环境化学研究生教学经过了多年的探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目前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仍然是一项长期的任务,需要我们不断丰富理论知识,提高科研水平与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改革教育教学方法,逐步提高我国研究生的培养水平。

更多相关推荐:
中共内蒙古党校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

中共内蒙古党校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规范要求毕业论文是我校研究生教学计划规定的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学员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联系实际,进行较为全面和科学的研究考核,提高学员独立工作能力…

20xx年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PASS捷径

20xx年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PASS捷径1.选题选题非常重要,一个好的开始就从选题开始。由于都是在职的学生,写论文的题目,内容,应该跟自己的工作或者是你比较熟悉的业务有关。千万不要人家写什么,或者网上搜索哪些容…

陕西中医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暂行规定

陕西中医学院关于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撰写与答辩的暂行规定为了全面贯彻我院“质量立校、科技强校、人才兴校”战略,进一步规范和加强研究生培养工作,大力提高硕士学位研究生毕业论文质量,建立和完善我院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的共性问题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存在的共性问题1、选题的重要性和意义阐述不清楚,让人听不出研究的价值所在。2、汇报提纲完全按论文章节构成,没有进行合理规划。汇报提纲(内容)之间,无承前启后及过渡性语言。3、对内容不熟悉,PP…

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暂行)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研究生毕业论文规范(暂行)研究生学位论文是研究生从事科研工作的成果的主要表现,它集中表明了作者在研究工作中获得的新的发明、新观点、理论或见解,是研究生申请硕士或博士学位的重要依据,也是科研领域中的重要文献资料和…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参考题目

中共辽宁省委党校20xx级在职研究生公共管理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要求与参考题目一、写作要求论文写作过程中,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思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所学的理论,…

研究生毕业论文写作规范

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姓名:张玲学号:导师:黄亚平专业:汉语言文字学院系: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21121511022硕士论文写作与学术规范总结报告张玲2112151102220xx级汉语言文字学本学期,黄亚平老师…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基本格式

(A4纸页面)题目(位于封面;黑体小二号)提要:╳╳╳╳╳╳╳(仿宋四号)关键词:╳╳╳;╳╳╳;╳╳╳(仿宋四号)目录(列至文章的二级标题,标明页码;仿宋四号)一、╳╳╳╳╳╳……………………………………………

东北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步骤

附件:东北大学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申请的步骤和要求一、研究生本人学位论文答辩资格的确认研究生应根据学校有关规定,对本人是否符合学位论文答辩的申请条件进行确认。符合条件且导师审核通过者,可按照“网上填写、确认、…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要求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要怎么写

I什么是毕业论文文献综述?毕业论文文献综述,简单地说就是在参考一系列的参考文献后,对文献进行相关的整理融合,加入自己的想法和观点,融会贯通,进而分析评价,形成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与一般性的研究论文存在明显的差别…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怎么写开题报告的内容:1、课题来源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2、国内外在该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分析;3、主要研究内容及创新点;4、研究方案及进度安排,预期达到的目标;5、为完成课题已具备和所需的条…

研究生毕业论文(4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