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

时间:2023.7.5

  电影理智与情感中的反讽

  [摘要]电影《理智与情感》根据英国著名女作家简・奥斯汀的同名小说改编。

  影片运用了讽刺手法,在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人物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

  影片通过人物之间的对话,采用了反讽的结构使影片的观众推测其反讽的言外之意,发现影片背后所要表达的主题。

  在《理智与情感》中巧妙而讽刺的对话让观众们百看不厌,本文分析这部触动无数观众心弦的影片《理智与情感》中反讽的真正意图,以便更好了解这部优秀的影片。

  [关键词]《理智与情感》;反讽;语言行为;情景

  电影《理智与情感》根据同名长篇小说改编,以英国乡间体面人家的婚姻大事为题材。

  讲述了爱琳娜与玛丽安两姐妹的爱情故事,姐姐能够以理智来控制自己的情感,妹妹却从来不克制自己的情感,在面对爱情时,两个人的抉择完全不同。

  影片中把女主人公放在了当时的父权制社会中进行衡量,人的价值几乎全部体现在财产的所有权上,只有男人才能继承财产,女人们从出生的那一天就处于一个不利的地位。

  因此,影片中大部分出现的是一意孤行的父亲,时时牢记社会身份又想方设法将女儿嫁出去的母亲,条件优秀有社会地位的青年男子,具有理智或情感的待嫁的女儿。

  在这样一个苛刻又有几分敌意的环境中,女人们的幸福婚姻何去何从,影片所告诫的是用理智来控制情感。

  在《理智与情感》中,人物生动的演绎充分显示出了影片与观众的动态关系,巧妙而讽刺的对话让观众们百看不厌。

  我们把电影演绎与观众观看比作是两个人的对话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影通过叙事传达出所要表明的意图,观众就像是对话过程中的听者一样,对电影所演绎的故事进行一一分析,以便领略到真正的含义。

  影片通过两姐妹曲折的爱情为主线,对“理智”与“情感”的对比,向观众展示了道德与行为的规范问题。

  影片赋予了一些愚蠢象征的人物,包括女主人公玛丽安,他们谁都没有察觉到自己的荒谬以及其他人对他们的嘲笑,这就是对他们的讽刺。

  影片没有直接批评,而是通过反讽的叙事手法来传达所要表现的主题。

  观众通过对人物命运的深入了解,以反讽的言外之意去理解人类应该以道德和美德来衡量一个人的素质,而不是以社会地位和金钱。

  影片中的史露西不断关注自己的利益,虚荣心使他们冷酷和自私。

  电影向观众们展示其存在的一个讽刺的义务,通过对影片的推理,反讽手法对观众所产生的影响会有更大的效果。

  一、《理智与情感》情景中体现的反讽

  在《理智与情感》中有许多人物都是应该受到谴责的,影片以玛丽安为典范,采用了反讽的体系来使观众推理电影中反讽语言的言外之意。

  玛丽安是一个典型的有感伤的哥特式浪漫主义倾向的人物。

  在影片中运用了一个夸张、讽刺的手法,将当时的社会最大的特点描写成人们愿意被蒙蔽,热衷于嘲笑他们容忍自己和朋友的缺点,这对当时的社会可以看成是一个模拟的攻击,而并不是一次破坏,在这里可以说讽刺是影片的目的。

  下面是影片中讽刺玛丽安的例子。

  (一)性格的反讽

  影片中的玛丽安睿智、聪明,对一切都充满热情;她悲伤、快乐,没有丝毫的节制;她大方、随和又很幽默,通过这样一个鲜明的形象,观众对她刮目相看,她在影片中代表的是感性,这种感性可能是一种优势,但是如果太夸张的话,它就会成为一个不真实的行为。

  事实上,玛丽安与爱琳娜两者都是女主角,但相比较之下玛丽安有着更多的优点。

  然而在这里,影片将她极端的情感当成了一个靶心来被攻击。

  比如在影片中,玛丽安为落叶而叹息,在弹钢琴的时候哭泣,在读诗的时候充满了不恰当的激情。

  可怜的母女四人将要离开诺兰,搬到德文郡,玛丽安独自来到了花园,表达了她不知所措的热情。

  “亲爱的,亲爱的!”玛丽安激动地说:“当我不再为你感到惋惜,当我们学会感触另一个家所带来的温暖!哦,我幸福的家园,你知道我现在看着你有多么的痛苦吗?也许我将不再看到你更多的风景,还有你们,熟悉的树木!但你会依然如因,不会因我们搬走而有叶的腐烂,也不会停止树枝的摆动……”通过这种激增的演绎,似乎将观众们带到了18世纪末的感伤主义影片中。

  (二)情感的反讽

  影片中,在玛丽安看来,爱德华对诗歌、绘画等艺术完全没有造诣,他虽然和善,但并不热情,这就是玛丽安对姐姐的情侣爱德华的评价,她的理由和证据是爱德华缺乏火一般的眼睛,不够热情,而她的这些判断仅仅是凭借于自己的感觉,正如她认为应该为枯叶而落泪一样。

  在这里,观众们可以看出玛丽安并不知道怎样去真正认识一个人,正如她对布上校最初的印象,她十分关心他的年龄与外表,并断言自己绝对不会嫁给这样一个像自己父亲的男人,如果他要和她在一起,那么他必须永远有活力,比她要长寿才可以。

  在这里影片体现了玛丽安的荒谬想法,而且玛丽安看到布上校由于阴天而有可能诱发风湿而将他看成有衰老症,而且由布上校提到的一件法兰绒背心却让玛丽安联想到疼痛、痉挛、风湿以及老年体弱人所患的种种病症。

  更认为到了35岁就不应该还想着要结婚的问题。

  而在影片的结尾,浪漫主义思想的玛丽安却最终幸福嫁给了布上校,这对于观众和玛丽安来说,不仅是出乎意料的,同时也是讽刺的。

  然而,玛丽安之前遇见了她心目中的白马王子,但是结果并不与她想象的一致。

  在她看来,卫乐比正是她所想要的一切,卫乐比的第一次出现就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两人在山坡的雨中一见钟情。

  玛丽安与卫乐比相遇的那一幕演绎得无比浪漫,完全是“哥特式”浪漫主义描绘。

  影片却非常明显反讽了是谁在这样一个看似浪漫的邂逅中迷失了自我,对玛丽安进行了间接的反讽。

  在影片中,玛丽安与卫乐比的兴趣相投,同样热爱读书,热爱舞蹈与音乐。

  卫乐比的一切都对玛丽安有着致命的吸引,使玛丽安深深陷入在浪漫的爱情之中。

  影片到这里的时候,观众都会认为玛丽安与卫乐比会有一个美满的结局。

  然而,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被观众们看好的一段恋情却出乎意料瓦解了。

  因为,如此英俊而又热情的年轻人,居然弃玛丽安而去,与一个有钱的女人结婚了,甚至他还曾经玷污了上校一直照顾的女孩。

  而被卫乐比抛弃与布上校结婚的玛丽安成功给观众带来了戏剧的惊喜。

  对于认知一个人的素质,玛丽安只关注人的外表,不过一个人的爱好与品位是非常容易伪装的。

  玛丽安将外貌与内在混淆,因此她不成熟的判断使她必须接受卫乐比给她带来的残忍。

  影片借助于卫乐比的前后行为,对玛丽安做出了一个惊人的、深沉的双重讽刺:一个是关于布上校,玛丽安断言她才不会嫁给布上校;一个是关于卫乐比,玛丽安想象着卫乐比正是她所寻找的另一半,但是他却抛弃了她。

  这两种结果都恰恰与玛丽安之前的想法相反。

  观众们或者都会被卫乐比吸引,不过当清醒之后,明白婚姻应该是一件理性而又现实的事情,对方应该根据个人的质量进行选择。

  影片中玛丽安的不成熟、过度敏感和以自我为中心的生动演绎,将玛丽安对选丈夫的标准完全说服了观众。

  二、《理智与情感》语言行为中体现的反讽

  影片《理智与情感》中人们的日常生活涉及的多是参观、散步、聚餐和跳舞等,在这些社会活动中大部分都是在讲话。

  轻松优雅的对话可以体现出不同的人物个性。

  影片运用了高超的技术,赋予了人物对话诙谐的讽刺与戏剧,它完美掌握了这个困难的艺术,不向观众们直接展示真正的意图,而是把它们放在观众的眼前,让观众去体会。

  影片故事吸引了无数的观众,影片中的人物都是统治阶级,在这个礼貌的社会中,他们之间几乎没有出现过责怪或者冒犯别人的话语。

  因此他们通常会使用间接语言来表达自己的言外之意。

  电影在人物的对话之间渗透着反讽,而正是对这些愚蠢的角色讽刺而使他们更加夺目。

  典型人物史露西,29岁仍旧未婚,她的姐姐非常肤浅、愚蠢。

  虽然两个人同样的粗俗但是相比之下,史露西更为愚蠢。

  她总是在别人嘲笑她与一些绅士所谓的爱情中得到心理安慰。

  影片中詹妮丝太太是最八卦的老妇人,不过实际上,她是一个非常有爱心的人,总是通过对史露西的讽刺来满足史露西。

  史露西来到了詹妮丝太太的家后,对太太说:“在来的路上都有一个非常聪明的男友加入她们,戴维斯先生不仅让我们一起乘坐他的马车,而且还非常平和,还为她们付了款。

  ”詹妮丝太太大声喊着:“非常好,真的!那个医生是一个单身,我保证。

  ”从表面上看,詹妮丝太太在取笑她:你和医生必然要有一次恋爱。

  表面的意思是史露西是一个没有结婚的老姑娘,非常渴望男人。

  不过,由于詹妮丝太太非常清楚史露西的为人,才会说这样一个笑话。

  在这里言外之意就是讽刺史露西小姐:这是一个机会,享受不存在的爱情的谣言。

  当然,关于史露西的面子,詹妮丝夫人不能直接说出。

  而影片通过詹妮丝夫人的口表达了对老姑娘的讽刺,只能以这样的笑话来抵消在18世纪一个单身女人的耻辱与痛苦。

  与此同时,也讽刺了当时上层阶级的一些粗野的天性。

  爱琳娜与史露西第一次谈话时,史露西问道:“这里有很多优秀俊美的公子哥儿吗?”“哦,亲爱的,我相信我不会假装说这不是真的,我相信在德文郡有很多漂亮的公子哥儿。

  但是你知道,我怎么能告诉你在诺兰可能有漂亮的公子哥儿呢……”通过两个人之间对话,显示出史露西非常关注“情人”这个词语。

  为了更好感受对史露西的讽刺,所以影片从“情人”开始谈起。

  在这段谈话中,史露西小姐用了五次“美丽”这个词语,传达出人物的无知。

  爱琳娜是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女子,她完全知道这句话的意思,通过她断言无知这个词,产生了反讽的效应。

  对于爱琳娜这种语言的使用与主题的谈话是不太适合的,有些不雅。

  然而,在谈论到与她哥哥有关的内容时,对于史露西小姐并没有任何对讽刺的意图。

  很显然,爱琳娜比史露西的素质要高出很多,虽然她的身份比史露西要低。

  影片将那些过时的、劣质的语言不限制地运用在这些可疑的社会地位中。

  三、结语

  显而易见,影片《理智与情感》不遗余力推出了两个主题。

  一是玛丽安反哥特式浪漫主义和感伤,二是通过一些滑稽的人物来反映了当时社会伦理黑暗的一面,而这正是带给观众最自然最精湛的演绎。

  影片中不同人物之间的对话与不同的演绎,为影片的分析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而观众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细节来感知影片所要传达的意图,在了解了言外之意后,观众会更加了解社会与人生。

  这部影片的精彩之处在于其巧妙的反讽手法运用,影片中人物生动的演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使观众百看不厌。

  《理智与情感》通过最有力的武器情境反讽,直接揭示了言外之意在影片与观众之间的“对话”所产生的结果,人物之间语言行为发生的对话间接地指出了影片的主题。

  而影片本身也是一部永恒的反讽作品,是世界影视中珍贵的宝藏。

  [参考文献]

  [1] 涂菁.文学语用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朱小舟.《傲慢与偏见》中的微观反讽言语行为[J].四川外语学院学报,2002(18).

  [3] Jane Austen.Sense and Sensibility[M].New York:Bantam Books,Inc,1983.


第二篇:画作中的情感表达


  摘 要:一切油画艺术都是情感的艺术,这种情感来自绘画创作主体的情感性,把这种情感通过绘画语言的情感表达出来,面对同一绘画对象会有不同的情感倾向,也会有不同的绘画色彩语言的表达,也是构筑自己思想感情的表达。艺术是高贵的,高贵的含义广泛而深刻,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作品的情感思想性的高贵。

  关键词:油画创作;情感表现;绘画语言

  如果艺术家千方百计的想表现生活感情,这往往是他正缺乏灵感的症状;如果某位观众力图在形式以外寻求生活感情,则是他缺乏艺术敏感性的症状,就是说,他的审美感受能力很弱或不完全。唯一注重的是线条、色彩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从这方面得到的远比事实、观念所表述能给予的感情更深刻。

  一件艺术品,无论是一幅画。一出悲剧,一座雕像,属于一个总体,即属于作者是全部作品,不同时期的作品都是亲属,彼此有显著的相像之处。艺术家本身连同其产生的全部作品,不是孤立的。有一个包括艺术家在内的总体,比艺术家更广大即他所隶属的同时同地的艺术宗派或艺术家家族,要了解那位大师还需要把这些有才能的作家集中在他周围,因为他只是其中最高的一根枝条,是这个艺术家庭中最显赫的一个代表。这个艺术家庭本身包括在更广大的总体之内,即在它周围而趣味和它一致的社会,因为风俗习惯与时代精神对于群众和艺术家是相同的,艺术家不是孤立的人。我们隔了几个世纪只听到艺术家的声音,但传到我们耳朵来的响声之下还能辨别出群众的复杂而无穷无尽的歌声,在艺术家四周齐声合唱,只因有了这一片和声艺术家才成其为伟大。同样利益,信仰,种族,教育,语言,所以在生活的一切重要方面,艺术家与观众完全相像。所以要了解艺术家的趣味与才能,为什么在绘画或戏剧中选择某个部门,为何特喜爱某种典型色彩,表现某种感情,就应当到群众的思想感情和风俗习惯中去探求。由此可得到一条规则:要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设想他们所属的时代精神和风俗概况。这是艺术品最后的解释也是决定一切的基本原因。只要翻一下艺术史上各个重要时代就可以看到某种艺术是和某些时代精神与风俗情况同时出现,同时消灭的。

  人的视觉心里要求美术形式中的均衡感,而我们的形式感受不是从天而降,是与物体在力学上各种作用力间的关系相关的,这种物理现象是生活常识,美术形式就是在这个基础上产生的。我们在生活中能够根据实物的分量和状态来判断是否均衡,这些在画面中主题的动态中表现尤为突出,如人体从正面看是对称的,从侧面看的种均衡状态。若是略加运动就易于观察到均衡感的协调性和构成规律。在起步时,左脚跨前,身体前倾,打破平衡,于是左手向后摆动来维持身体平衡。这就是一种力打破平衡,另一种力找回平衡,是均衡形式感的最常见状态。人的动作都需要一种均衡感,在失衡状态下,人是难以生存的,姿态优美是因为他符合运动规律,适宜人的特特性,而动作协调,姿态优美更是因为多数他们处于均衡状态中。在自然感受和生活状态中,人的心理上平衡感时常被破坏,在艺术的均衡则可以起到心理调节的作用,这也是美术形式可以赏心悦目和陶冶情操的重要因素之一。

  我们知道,节奏感是自然生态中的现象,艺术中节奏感是对生物节奏的感受、适应的结果,进一步的表现是艺术家对不同节奏感的选择和创造。在自然生态中的各种节奏是艺术节奏感的源头,人对节奏感的不同选择可以用来满足各种心理要求,用艺术的节奏来适应或是调节人的节奏感是节奏感的艺术价值。绘画艺术不能体现节奏在时间上,只能间接表现。从构成因素看是形式因素有相同或是相似之处;从构成关系看,是形式因素的重复或是变化都有秩序性和规律感。节奏感被装饰形式大量采用,壁纸中的图案整齐排列,平面构成中的图形渐变和推移,都是装饰中的节奏感。但是如果艺术作品中变化的随意性很大,就会没有秩序和规律,就不能成为节奏感。就是说变化到了没有无序状态就是无所谓节奏感了,有人把色彩无序的画面评价为“表现出变化丰富的节奏感”,但是如果节奏感发本质特征不存在,这种形式感也就不存在了。节奏可以变化多样,但必须要有规律的重复,只是变化程度不同而已。音乐令人陶醉,这种效果与节奏的丰富变化的分不开的。但同样,在美术形式中或是色彩,单调呆板的节奏感的虽然井然有序,但是会显得很乏味。也失去了感人的魅力。而节奏感加以动态变化或是情态,就是韵律感。

  这是秩序和动态的结合,是一种有规律的动态变化。若说节奏感体现了静态美,那么韵律感就表现的是动态变化。韵律感同人的情态有密切关系,故具有情感特征,例如,油画作品《启航》那冷灰色的背景,使画面气氛显得浓重、压抑,船舱上边几道亮丽的橘色装饰纹样与船舱内橘色灯光、董必武的淡橘色长衫与船窗的深橘色又形成某种联系,正如博・奥利瓦《意大利超前卫艺术》一文中提到的“绘画作品在自己内部进行胶合,形成一个小宇宙,化解了其中各个不同成分之间的冲突。小宇宙和大宇宙就这样共同完成了一个穿越,在穿越过程中,混沌和宇宙得到了澄清,获得了自己所需的能量。”橘色穿越似地把整个画面提亮,使画面在庄重严肃之中又不乏激情。画面中,冷色、暖色、深色、浅色互相穿插,色彩表现充分、有序。看似激情澎湃的画面背后却有一种有序的稳定的结构在控制着画面的节奏。

  从艺术表现性质看,表现个性偏向于对感性的把握,对色彩的敏感不是理性能解决的,而是长期艺术修养的结果。微妙的色彩感觉往往具有感人的魅力,如艾轩的藏画《小女孩》无论是美术创作还是艺术设计都存在表现意图的问题。这种主观意图转化为具体的色彩特征就是主观色彩的表现。他背后是创作者独到的感受和理解,是在掌握色彩规律之后的另一种艺术创作的天地。如梵高理应蓝黄的扭曲、交织构成的画面就是源于他强烈的情感表现意图。虽然他描绘具象,但不满足于写实表现,在画面上明显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他把太阳、星空、大地、树木表现为动荡不安的线条,化为各种情态的载体,那种近似疯狂的扭曲的线条,正是他晚年心灵的“迹化”。以强烈的色彩与富有力度的线条来体现生命律动,所以在他的画中引人注目的不再是风景,而是强力的情感性色彩和疯狂的表现形式。这些笔触、色彩以及夸张变形的线条,就共同构成了具有个性特定的意味形式。

  从本质上说,绘画创作是一种绘画者认识、反映、评价社会,掌握世界的方式,它是一种对自身是主观认识,具有很强的情感独立性。说绘画是表达人类内心思想感情和精神世界的一种活动,这种活动的创作主体――绘画创作者的主观情感性决定了他具有相对的独立性。绘画作品的产生必须有足以令创作者激动并促发其创作欲望的强烈的思想感情,这种思想感情主要源于创作者的感受,然后在作品中把这种思想感情表达出来。油画创作是一种对社会生活自由、独立自在的反映方式,他必须是有感而发,有心而生,任何人不能强迫绘画者产生绘画感受,油画创作虽然不是纯自然的“情感表现”,但情感表现却是油画创作活动的最显著的艺术特征。

  参考文献:

  [1] 当代西方艺术哲学朱狄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一版次

  [2] 后印象派绘画史(下册)[美]约翰・雷华德著 平野、李家璧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