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篇名家经典散文摘抄

时间:2023.7.19

  不妨大家也摘抄名家经典散文,以下的名家经典散文摘抄相关文章,一起来阅读欣赏。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我家的猫【1】

  老舍

  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古怪。

  说它老实吧,它有时的确很乖。

4篇名家经典散文摘抄

  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可是,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

  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啊,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儿响动,又多么尽职。

  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它要是高兴,能比谁都温柔可亲: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让你给它抓痒,或是在你写作的时候,跳上桌来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它还会丰富多腔地叫唤,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

  在不叫的时候,它还会咕噜地给自己解闷儿。

  这可都凭它的高兴。

  它要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它什么都怕,总想藏起来。

  可是它又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它小时候可逗人爱哩!才来我们家时刚好满月,腿脚还站不稳,已经学会了淘气。

  一根鸡毛、一个线团,都是它的好玩具,耍个没完没了。

  一玩起来,不知要摔多少跟头,但是跌倒了马上起来,再跑再跌,头撞在门上、桌腿上,撞疼了也不哭。

  后来,胆子越来越大,就到院子去玩了,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

  院中的花草可遭了殃,被它折腾的枝折花落。

  我从来不责打它。

  看它那样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喜欢还来不及,怎么会跟它生气呢?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冬天【2】

  朱自清

  说起冬天,忽然想到豆腐。

  是一“小洋锅”(铝锅)白煮豆腐,热腾腾的。

  水滚着,像好些鱼眼睛,一小块一小块豆腐养在里面,嫩而滑,仿佛反穿的白狐大衣。

  锅在“洋炉子”(煤油不打气炉)上,和炉子都熏得乌黑乌黑,越显出豆腐的白。

  这是晚上,屋子老了,虽点着“洋灯”,也还是阴暗。

  围着桌子坐的是父亲跟我们哥儿三个。

  “洋炉子”太高了,父亲得常常站起来,微微地仰着脸,觑着眼睛,从氤氲的热气里伸进筷子,夹起豆腐,一一地放在我们的酱油碟里。

  我们有时也自己动手,但炉子实在太高了,总还是坐享其成的多。

  这并不是吃饭,只是玩儿。

  父亲说晚上冷,吃了大家暖和些。

  我们都喜欢这种白水豆腐;一上桌就眼巴巴望着那锅,等着那热气,等着热气里从父亲筷子上掉下来的豆腐。

  又是冬天,记得是阴历十一月十六晚上,跟S君P君在西湖里坐小划子。

  S君刚到杭州教书,事先来信说:“我们要游西湖,不管它是冬天。”那晚月色真好,现在想起来还像照在身上。

  本来前一晚是“月当头”;也许十一月的月亮真有些特别吧。

  那时九点多了,湖上似乎只有我们一只划子。

  有点风,月光照着软软的水波;当间那一溜儿反光,像新砑的银子。

  湖上的山只剩了淡淡的影子。

  山下偶尔有一两星灯火。

  S君口占两句诗道:“数星灯火认渔村,淡墨轻描远黛痕。”

  我们都不大说话,只有均匀的桨声。

  我渐渐地快睡着了。

  P君“喂”了一下,才抬起眼皮,看见他在微笑。

  船夫问要不要上净寺去;是阿弥陀佛生日,那边蛮热闹的。

  到了寺里,殿上灯烛辉煌,满是佛婆念佛的声音,好像醒了一场梦。

  这已是十多年前的事了,S君还常常通着信,P君听说转变了好几次,前年是在一个特税局里收特税了,以后便没有消息。

  在台州过了一个冬天,一家四口子。

  台州是个山城,可以说在一个大谷里。

  只有一条二里长的大街。

  别的路上白天简直不大见人;晚上一片漆黑。

  偶尔人家窗户里透出一点灯光,还有走路的拿着的火把;但那是少极了。

  我们住在山脚下。

  有的是山上松林里的风声,跟天上一只两只的鸟影。

  夏末到那里,春初便走,却好像老在过着冬天似的;可是即便真冬天也并不冷。

  我们住在楼上,书房临着大路;路上有人说话,可以清清楚楚地听见。

  但因为走路的人太少了,间或有点说话的声音,听起来还只当远风送来的,想不到就在窗外。

  我们是外路人,除上学校去之外,常只在家里坐着。

  妻也惯了那寂寞,只和我们爷儿们守着。

  外边虽老是冬天,家里却老是春天。

  有一回我上街去,回来的时候,楼下厨房的大方窗开着,并排地挨着她们母子三个;三张脸都带着天真微笑地向着我。

  似乎台州空空的,只有我们四人;天地空空的,也只有我们四人。

  那时是民国十年,妻刚从家里出来,满自在。

  现在她死了快四年了,我却还老记着她那微笑的影子。

  无论怎么冷,大风大雪,想到这些,我心上总是温暖的。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扬州的夏日【3】

  朱自清

  扬州从隋炀帝以来,是诗人文士所称道的地方;称道的多了,称道得久了,一般人便也随声附和起来。

  直到现在,你若向人提起扬州这个名字,他会点头或摇头说:“好地方!好地方!”特别是没去过扬州而念过些唐诗的人,在他心里,扬州真像蜃楼海市一般美丽;他若念过《扬州画舫录》一类书,那更了不得了。

  但在一个久住扬州像我的人,他却没有那么多美丽的幻想,他的憎恶也许掩住了他的爱好;他也许离开了三四年并不去想它。

  若是想呢,——你说他想什么?女人;不错,这似乎也有名,但怕不是现在的女人吧?——他也只会想着扬州的夏日,虽然与女人仍然不无关系的。

  北方和南方一个大不同,在我看,就是北方无水而南方有。

  诚然,北方今年大雨,永定河,大清河甚至决了堤防,但这并不能算是有水;北平的三海和颐和园虽然有点儿水,但太平衍了,一览而尽,船又那么笨头笨脑的。

  有水的仍然是南方。

  扬州的夏日,好处大半便在水上——有人称为“瘦西湖”,这个名字真是太“瘦”了,假西湖之名以行,“雅得这样俗”,老实说,我是不喜欢的。

  下船的地方便是护城河,曼衍开去,曲曲折折,直到平山堂,——这是你们熟悉的名字——有七八里河道,还有许多杈杈桠桠的支流。

  这条河其实也没有顶大的好处,只是曲折而有些幽静,和别处不同。

  沿河最著名的风景是小金山,法海寺,五亭桥;最远的便是平山堂了。

  金山你们是知道的,小金山却在水中央。

  在那里望水最好,看月自然也不错——可是我还不曾有过那样福气。

  “下河”的人十之九是到这儿的,人不免太多些。

  法海寺有一个塔,和北海的一样,据说是乾隆皇帝下江南,盐商们连夜督促匠人造成的。

  法海寺著名的自然是这个塔;但还有一桩,你们猜不着,是红烧猪头。

  夏天吃红烧猪头,在理论上也许不甚相宜;可是在实际上,挥汗吃着,倒也不坏的。

  五亭桥如名字所示,是五个亭子的桥。

  桥是拱形,中一亭最高,两边四亭,参差相称;最宜远看,或看影子,也好。

  桥洞颇多,乘小船穿来穿去,另有风味。

  平山堂在蜀冈上。

  登堂可见江南诸山淡淡的轮廓;“山色有无中”一句话,我看是恰到好处,并不算错。

  这里游人较少,闲坐在堂上,可以永日。

  沿路光景,也以闲寂胜。

  从天宁门或北门下船。

  蜿蜒的城墙,在水里倒映着苍黝的影子,小船悠然地撑过去,岸上的喧扰像没有似的。

  船有三种:大船专供宴游之用,可以挟妓或打牌。

  小时候常跟了父亲去,在船里听着谋得利洋行的唱片。

  现在这样乘船的大概少了吧?其次是“小划子”,真像一瓣西瓜,由一个男人或女人用竹篙撑着。

  乘的人多了,便可雇两只,前后用小凳子跨着:这也可算得“方舟”了。

  后来又有一种“洋划”,比大船小,比“小划子”大,上支布篷,可以遮日遮雨。

  “洋划”渐渐地多,大船渐渐地少,然而“小划子”总是有人要的。

  这不独因为价钱最贱,也因为它的伶俐。

  一个人坐在船中,让一个人站在船尾上用竹篙一下一下地撑着,简直是一首唐诗,或一幅山水画。

  而有些好事的少年,愿意自己撑船,也非“小划子”不行。

  “小划子”虽然便宜,却也有些分别。

  譬如说,你们也可想到的,女人撑船总要贵些;姑娘撑的自然更要贵啰。

  这些撑船的女子,便是有人说过的“瘦西湖上的船娘”。

  船娘们的故事大概不少,但我不很知道。

  据说以乱头粗服,风趣天然为胜;中年而有风趣,也仍然算好。

  可是起初原是逢场作戏,或尚不伤廉惠;以后居然有了价格,便觉意味索然了。

  北门外一带,叫做下街,“茶馆”最多,往往一面临河。

  船行过时,茶客与乘客可以随便招呼说话。

  船上人若高兴时,也可以向茶馆中要一壶茶,或一两种“小笼点心”,在河中喝着,吃着,谈着。

  回来时再将茶壶和所谓小笼,连价款一并交给茶馆中人。

  撑船的都与茶馆相熟,他们不怕你白吃。

  扬州的小笼点心实在不错:我离开扬州,也走过七八处大大小小的地方,还没有吃过那样好的点心;这其实是值得惦记的。

  茶馆的地方大致总好,名字也颇有好的。

  如香影廊,绿杨村,红叶山庄,都是到现在还记得的。

  绿杨村的幌子,挂在绿杨树上,随风飘展,使人想起“绿杨城郭是扬州”的名句。

  里面还有小池,丛竹,茅亭,景物最幽。

  这一带的茶馆布置都历落有致,迥非上海,北平方方正正的茶楼可比。

  “下河”总是下午。

  傍晚回来,在暮霭朦胧中上了岸,将大褂折好搭在腕上,一手微微摇着扇子;这样进了北门或天宁门走回家中。

  这时候可以念“又得浮生半日闲”那一句诗了。

  名家经典散文摘抄:闲情【4】

  冰心

  弟弟从我头上,拔下发针来,很小心的挑开了一本新寄来的月刊。

  看完了目录,便反卷起来,握在手里笑说:“莹哥,你真是太沉默了,一年无有消息。”

  我凝思地,微微答以一笑。

  是的,太沉默了!然而我不能,也不肯忙中偷闲;不自然地,造作地,以应酬为目的地,写些东西。

  病的神慈悲我,竟赐予我以最清闲最幽静的七天。

  除了一天几次吃药的时间,是苦的以外,我觉得没有一时,不沉浸在轻微的愉快之中。——庭院无声。

  枕簟生凉。

  温暖的阳光,穿过苇帘,照在淡黄色的壁上。

  浓密的树影,在微风中徐徐动摇。

  窗外不时的有好鸟飞鸣。

  这时世上一切,都已抛弃隔绝,一室便是宇宙,花影树声,都含妙理。


第二篇:名家名篇散文经典摘抄


  “桃花源”人文与自然的困惑【1】

  如果说陶渊明《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超然的人间仙境的话,与我们现今追求的都市生活和心境是不同的。

  他笔下的桃花源不仅仅呈现自然的美态还呈现出人悠然自得的田园心情。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摘抄

  在我的理解里《桃花源记》里的桃花源更多的是自然之景,基于此我在创作的一部长编小说《蒲伋传说》里有关于“桃花源”和另一处“人造”的奢华对比,并以此对比来阐述人的心境和对生活的追求、人生的真谛等等。

  或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处桃花源,“真我”沉睡在其中,而它在沉睡的梦境中是全部的宇宙。

  这或许是我的私心,或我对自我构筑的“桃花源”有更多的期待,而自我的构造在不经意间便成为“人造”的奢华。

  所以当我进驻景区看到这里展现的“桃花源”的形态的时候,有一种失落感。

  它不是我心中的那片桃花源,甚至连桃花都比较少,也不是陶渊明《桃花源记》里记述的那样:“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我陷入人文与自然的困惑中,陷入自己心境的误区。

  当我静下心,当我仔细观察的时候,这里呈现的正是《桃花源记》的全部内容,除了“黄发垂髫”不见之外,“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一应俱全,当然这些都是人文的结构或人造的景观,当然这些是《桃花源记》所展现的外在,我终于顿悟,这些外在需要自我填充内涵,而所填充的内涵不是自然之景而是每个人的内心。

  或许心中有“佛”才能看到“佛”,你我心中有“美”才能发现自然或人文中存在的美,你我心中有一片属于自己的“桃花源”才能看到桃花源真正要表现的。

  或许这样才能在这片“桃花源”中“怡然自乐”,这是一种美的追求。

  而景区用“平述”的方式直白的展现,那些瓦舍和农田,那些用“稻草”扎成的农耕或生活的场景,或更多的用这些作为“引子”让人体味到真正的“桃花源”是最质朴的自然。

  或许最返璞归真的才是最美的,而你我的心境在返璞归真时便能找到“真我”,它用一草一木勾勒的人文线条是一幅完整的画,而这幅画需要用心来体会,如果能够体会,相信我们用相机记录下来的画面是一幅真正的“桃花源”。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摘抄

  雨雾与阴蛇【2】

  山在雨中静默着,只有山知道它并没有像人们看到的那样静默,因为山一直律动着、活动者,特别是在雨中不断有雾气升腾,如云一样升腾,在风中渐渐散开。

  这是一幅美丽的画,而且那些雾气白茫茫的不断地在青山中腾起,按照当地人讲:这是阴蛇在兴云吐雾。

  这是雨雾的天气和山里的气流相互运作形成的一种独特的景观,这些在许多山区都有呈现。

  当然这些事比较客观和科学的解释,而我不禁开始了解关于阴蛇兴云吐雾的故事。

  此时此刻,此情此景,关于阴蛇的故事却能够平添许多兴趣,故事大都是编撰的,有些事当地民俗流传的,有些事为了迎合旅游而附加的。

  但是我看到那些在山中不断冒气的一团白色的烟雾,云朵一般渐渐散开。

  在风中和雨中渐渐形成裤带云状和其他姿态的云朵,也别有一番情味。

  我认为这样的故事很符合当时的情形,或许山中真有大大小小的蛇,在山中修炼了千百年,在汲取了天地灵气的时候,再吐出那一口云气,似乎它本身就带着如梦似幻。

  如果是这样的话,我们还如何打搅这样的山林,即使人文结构的景观只开发了这群山的极小的部分,或仅仅是一座小山而已。

  我不想打搅那些修炼的阴蛇,在故事中蛇修炼到最终是为了飞升成为“龙”,或也为成为真正的“神仙”,但无论是“龙”还是“神仙”都超然物外不让世人打搅。

  这样的话,我们是否还要打搅这些山野,或许等我们在白云深处徒步行走的时候,真能遇到一条阴蛇。

  在我的印象之中,蛇在修炼五百年之后会造到天劫,渡劫之后成为“蛟”,再五百年天劫之后便蜕变成“龙”,羽化飞升,能变成人的模样。

  当年的《白蛇传》里的白蛇和青蛇或许都是修行了上千年的蛇。

  《蒲伋传说》里有全新的阐释,但整体已经不同了,而蛇在千年之后变能兴云吐雾,这里如果故事是真实的,说明这里已经有了千年的蛇,或已经有了“龙”的存在。

  这些修炼的蛇都是选择天地灵气吉盛的山中,从这一点上可以看出这里的确是神仙洞府之地,我们人文采风来到这里,也算是不虚此行。

  我不知道在山中修炼的蛇和在海中的蛇有何不同,或许在山野中更具有灵气,也有更多的故事,《白蛇传》的传说大多也是说白蛇是在山中修炼,而不是在海中。

  而这样景象让人感觉到,这些在山中修炼的蛇是与人为善的,它没有干涉人间的生活,也没有打搅这里人们的平静和祥和,这或许也是人与自然的一种融合。

  人间的故事在许多时候都与环境有关,在山中有许多关于山林的故事,而故事本身充满了温暖,“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也说明了这一点,虽然我们所在的不是白蛇修炼的山。

名家名篇散文经典摘抄

  一船人和一江水的尴尬图【3】

  人与自然的融合是一幅美丽的画,而一船人冒失地闯入一江水的时候,呈现的将是一幅尴尬图。

  此时天气时阴时雨,四野烟雨迷蒙。

  虽然兴致不减,但是这样的光线和视线对摄影带来不小的麻烦,甚至一度雨下的比较大,完全没有办法走到船的甲板上摄影。

  而且船速不慢,雨伴着风不断地铺洒在身上,镜头上也沾满了雨滴。

  一条船在清江上孤独地行进着,山在雨中静默着,江也在雨中静默,只不过江水因雨滴而泛起无数细小的涟漪。

  因山色将江水渲染成不同的色彩,甚至可以看到山的倒影,“两岸青山相对出”,却也是“孤帆一片雨中行”。

  当我的意识里也存有《蒲伋诗歌》的时候,我想写一本新的诗集。

  或许这艘船不应该在这样的雨中在江上出现,静默带来的孤独感并没有因为船的轰鸣声而减少,也并没有因为船上数百游客和他们的喧哗和嘻乐而减少,或许其他人没有这样的感觉,而我却认为这是一船人和一江水的尴尬图。

  我知道的,美景需要不断探寻也需要等待,一船人等待雨停,也等待江水和山野交相辉映时的那一瞬最美的风景。

  我们就是为美景而言,我们本是美的发现和创作者,我们会千山万水也会长久地等待。

  美有时候是永恒的,有时候是转瞬即逝的,特别是山水的影像,特别是在这样的雨中,因为雨会带来更多美的灵动和律动。

  等待永远都是值得的,特别在摄影中,在船尴尬地行走在江上,在即将到达终点准备返航的时候,雨过天晴,云开雾散。

  那些腾起的云雾在山上缭绕着,像精灵一样让整座山变得富有内涵。

  让那静止不动的山因为忽聚忽散的云朵也显出不同的姿态。

  没有云雾,山似乎少了生气;没有了瀑布,山似乎少了灵气;没有了江水,山似乎少了依托。

  船仍旧是孤独的,似乎它不应该在这里出现,一条江因为一艘船而不再静默,而船却因一江水的静默而显出尴尬之色。

  你我却很好的利用了这种尴尬,虽然没有船我们没有办法来到这里,而江水的存在正是等待船的到来。

  或许它也在等待你我的到来,在我们等待它呈现这种美态的时候。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四年级班主任工作随笔之一

班主任工作随笔奇台六小王新梅这学期我仍然承担数学教学工作,还担任四年级(2)班的班主任工作。凭经验到了四年级班主任应该松口气了,可没想到这学期让我更费心了。丢三落四,不完成作业的学生更多了。如何有效完成教学任务…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

《名人名言录》读书随笔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燃一堆火,却可以散发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一句精辟的名人格言,也是如此。它富有哲理,耐人寻味,发人深醒,给人以…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

一年级语文教学随笔一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自控能力差,注意力保持时间短,要想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有效的组织课堂教学。组织好课堂教学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保证,是衡量一节课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课堂教学组织的好坏直接影…

高中思想政治随笔

要使高中思想政治课摆脱困境,达到老师愿意教,学生乐于学,考试成绩好这样一种境界,我认为学校应重视、媒体应支持、教育部门应加大改革力度,当然,重中之重是老师、学生观念的转变。首先,改变教育教学理念。作为一名政治教…

20xx.12教育随笔《一切为了孩子》

小7班家长开放日活动小结——一切为了孩子为了让家长更直观地了解和看到孩子们在幼儿园的半日生活和学习情况,更好地促进家园共育,让对孩子的教育做到家园同步,在幼儿园的统一工作安排下我们小班在12月x日下午开展了家长…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潘集中心校乔良在整个小学教学阶段,只有在掌握学生年龄特点基础上,才能了解小学生由于在感知、意识、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悬殊,所表现的兴趣上不一样。通过这么长时间的美术教学,接触者不同年级的学生,在教…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新时期的小学美术教育不再是一种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而是一种文化学习,更注重培养人文素养与美术素养,因为在整个人类社会历史中,美术本来就是一种重要的文化行为,是在情感、思想的表达、交流中产生发展的…

小学美术教学随笔

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等在空间开展的、表态的、诉之于人们视觉的一种艺术。十七世纪欧洲开始使用这一名称时,泛指具有美学意义的绘画、雕刻、文学、音乐等。我国“五四”前后开始普遍应用这一名词时,也具…

读书随笔 董兴华

读《班主任漫谈》随笔贾庄中学董兴华最近读了魏书生老师的《班主任工作漫谈》,感慨良多。当我们在教育工作中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或者某些困惑的时候,我们可以翻阅这本书,从中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它使我们知道作为一名教师,…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

20xx集中研修随笔七:《小学数学研修总结》快乐的暑期来临了,跟以往不同,这次暑期我进行了为期六天的小学数学一级教师的集中学习培训。在此期间我充分利用研修活动时间学习,感到既有辛苦,又有收获。既有付出,又有新所…

网络研修随笔心得体会

自从参加网络远程研修以来,我在教育教学理论知识方面,经历了迷茫懵懂、渐呈清晰到教学观念上有了较大的提升,可以说研修平台像一扇窗口,让我眼界更加宽广,教学思路更加清晰。感谢远程研修平台!首先,远程研修开辟了一条普…

心得随笔

玩中学,学中乐_____观摩课有感连续两周参加了济南市小学音乐优质课观摩会,每一节课都特别精彩,特别是这周三的展示课各位老师各具特色、形式多样、设计精巧。作为新教师的我受益匪浅、感触颇多,让我感触最深的还是低年…

随笔(20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