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业分析检验大赛促进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探究论文

时间:2023.7.5

  职业技能大赛是我国职业技术教育中的一项重大制度设计与创新,也是职业院校进行教学改革的助力器。工业分析检验大赛对于提升高职学生工业分析检验操作技能,促进高职院校化工专业师生与行业企业专家之间的学习和交流,加快化工行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有重要作用。

  近年来,随着各高职院校职业改革的深入,对职业技能的培养越来越重视,各高职院校寻求教学改革的出路,职业技能大赛是技能创新的有效途径。工业分析检验(高职组)技能赛项依据《化学检验工国家职业标准》和《化工行业分析工题库》确定,具有行业代表性。而《药用基础化学》是药品类专业必修课,是研究化学物质的基本结构、性质及应用的科学。如何借助技能大赛,将其经验和成果转入到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来,推动《药用基础化学》课程的改革,提高教学质量,是值得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通过技能大赛推动课程改革,进行科学合理教学

  教师制定教学计划时将技能大赛的比赛项目纳入教学进度中,以技能竞赛促进教学体制改革,实施项目化教学,在传授理论知识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操作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技能大赛的目的是“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竞”,技能大赛对教学模式改革、教学质量提高都有较大的促进作用。技能竞赛的目的在于把职业技能融入平时的教学中,把比赛的内容融入职业理论与实训教学之中,实施教、学、做、产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构建“一主线、二育人、三提高、四模块”的课程体系,其必将成为职业学校课程改革的导向目标。

  二、通过技能大赛提高教学质量,加快双师型队伍建设

  专业教师为技能大赛指导工作,不仅需要具备与系统有关的石油化工方向的理论知识,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操作能力,同时还要熟悉相关职业岗位技能。竞赛是检验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通过参赛,加强学习交流,总结参赛经验,提高专业能力,积累实践经验。我校为加强双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方案:一是鼓励专业教师参加职业培训和进行职业资格鉴定。二是利用寒暑假期鼓励专业教师到企业挂职锻炼,了解企业完整的工作流程、生产情景,将停留在书本上的专业知识紧贴实际生产。三是从企业引进教师,聘请有丰富企业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兼职教师,现场授课。四是学院承办技能大赛,聘请企业专家担任评委,进行现场指导,进而全面提升教学团队整体素质,提高教学质量。

以工业分析检验大赛促进药用基础化学课程改革探究论文

  三、通过技能大赛加强实验实训设施建设

  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改善办学条件、彰显办学特色、提高教学质量已经成为职业院校工作的重点。技能大赛以实际操作考核为主,对实训硬件设备要求较高,我院以技能大赛为契机,重点加强实训基地建设,改善实训条件,为我院实训项目的开展打下坚定基础。深化校企合作,实现实训基地合作化、共享化、开放化。企业参与实训基地建设,将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融入实训教学环节中,教学的内容紧跟新技术、新法规。

  四、通过技能大赛培养学生综合素质

  以技能大赛为载体全面提升学生的创新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工业分析检验大赛不仅比学生扎实的理论知识,同时还要比拼快速准确的技能操作。技能大赛为参赛者营造了一个共同学习的平台,不仅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也增强团队协作意识,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通过技能大赛开通就业直通车

  通过层层选拔、逐级提高的方式,不仅展现了职业院校学生积极的风貌和较高的技能水平,也是直接检验职业院校教学成果的平台,为学生就业提供保障。通过技能大赛的检验使职业院校更深入了解用人单位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努力训练职业技能,不断被企业和社会认同,也是宣传职业院校的有力方式,职业院校就业率的高低决定职业教育的最终出路。

  职业技能大赛对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对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普通教育有高考,职业院校有大赛”,职业技能大赛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一种重要方式。职业学校结合技能大赛,深化教学改革,强化学生实训技能操作,改善实训环境,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就业能力,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二篇:《基础化学》课程改革的创新策略论文


  高职教育“区园企校”四方共建体系,是指在行政部门引导下,密切联系区域经济,建立企业与学校相融合的人才评价体系,在课程建设上实行“岗、课、证”相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最终培养出适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基础化学》课程作为高职化工类学生第一门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1]。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与认知,也为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

  《基础化学》课程面向的专业群和岗位群广泛,涵盖石油、高分子、制药和环境等化工行业各个方面,高职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化工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一线需要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因此,在课程改革上,要在对应产业现状与趋势,对应岗位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数量、层次,对应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文化素质、职业能力、社会能力、身心健康、职业资格证书等方面进行调研,从而使人才培养数量、层次、质量与行业企业要求相吻合。

  一、遵循人才成长规律

  遵循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尊重学生认知的特点,整体设计课程体系。根据“化工总控工”和“化学检验工”两大行业工种《职业大典》的要求,调研毕业生就业情况和新进学生文化素质情况,及时修改、调整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本着“活学”、“够用”的原则,将课程内容进行筛选和重新编排。

  根据校企合作专家指导委员会针对化工类专业岗位设置和岗位能力的要求,制定课程标准,突出共性,强化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充分考虑学生职业规划发展和今后继续深造学习的要求,按照深入分析知识、能力、素质的提升逻辑顺序,科学设置每个情景的教学课程内容,推动和专业课程学习的衔接贯通[2]。

  二、建立岗位能力、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证书相融通的课程体系

  企业希望高职院校培养的学生能够尽快上岗,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内容能够和企业的生产实际进行无缝对接,这也是每一个化工企业招聘人才的要求。高职院校必须根据企业需要制定培养目标,安排教学内容,去进行专业改革和课程改革。通过企业调研选择学习载体,以企业真实的工程任务驱动,进行知识的讲解,去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

  《基础化学》课程以典型化学物料为研究对象,以物料的名称、结构、性质、用途等方面的认识和应用,以及物质含量测定、物质特征常数分析等基本实验操作为载体,使学生掌握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发展相应的职业能力提供必要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基础。

  以任务为驱动[3],将学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和课程设置相结合,将企业、行业对学生的评价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指标。根据专业方向的不同,设置课程体系。例如:将涉及到工业分析和环境监测专业“分析化学”内容的知识,更多地转移到专业课程的学习中,这样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对于精细化工、制药和生物化工专业,结合科技前沿,添加应用性、实用性强的事例,激发学生兴趣;在石油化工、应用化工专业中,密切联系生活、国民经济,使学生就业方向更有针对性,促进与岗位的无缝对接。

  在职业资格证书的考核中,将基础化学课程的考核结果作为理论免考成绩的依据,有效地将知识体系与岗位群工作任务相融合,使学生通过基础化学课程的学习,明确岗位职责和目标,更好地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

  三、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培养服务区域经济的高等技能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在基础化学课程中,推行“做中学、做中教”,构建综合考评体系统的学科类型的评价标准,引入行业、企业考核方式和标准,着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将一些职业标准、行业法规、企业文化等内容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营造职场氛围,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养成良好的岗位意识和责任意识,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

  “区园企校”四方共建,要求对高职学生的评价必须贴近生产一线的用人标准,因此,在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也要切合企业用人实际,使课程内容与评价标准相一致,与行业需求相一致,与职业岗位相一致,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主动有效地提高自己专业技能,能够主动关心行业发展动态,根据自身专业了解今后发展及就业方向,增强就业核心竞争力[5]。

  四、教学资源库的建立

  1.教材建设

  课程是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教材是课程内容的具体反映与课程实施的基本依据。结合课程改革整合教材,整合后教材共含8个学习情境、40个学习任务和35个实验项目。每个学习情境都是按照“情境——任务——项目”的形式呈现内容,将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相融合。

  遵循由无机——有机——物料,由简单——复杂的递进次序进行学习情境排列。任务内容编排时打破了一栏统排的传统习惯,在主要学习内容中,适当地穿插有“知识链接”,为学生的学习起到铺垫、搭桥和拓展之用,使得主栏内容更好地体现出“必需”、“够用”、“实用”的原则。除了“思考与习题”以外,还设计了“练一练”、“查一查”、“自主学习”等练习内容,既能使学生即时性地巩固相关的学习内容,更能使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每个任务开始之前,都有“实例分析”引入,诱发学生的好奇心,增强知识的实用性。如以消除汽车尾气污染的化学反应为实例,引出化学反应速率及其影响因素的任务探究。

  2.网络资源的建设

  针对课程改革,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与完善。通过精品课程网站,建立学生教师之间课后交流的平台,通过网络布置作业,对学生进行课后辅导,拓宽教学时间和空间。及时将教师课件、多媒体教学资源上传,促进师生互动,拓宽学生知识面。联系行业动态,能够更快地更新知识内容,激发学生兴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书本知识。

  五、师资队伍的建设

  区别于专业课教师,《基础化学》课程的任课教师理论知识丰富,相对实践经历较为薄弱。因此,专业基础课教师也需要参加访问工程师实践等项目,深入生产一线,增强教师的工程实践、科学研究、技术开发、技术服务的实际能力,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进一步提高技能型专门人才的培养质量。通过访问工程师的学习,为《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工作提供了更多现场的素材以及经验,能使教师的教学方法更丰富更生动、更贴近生产实习、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生产实践中深刻了解企业所需,不断去调整课程目标和要求。深入企业生产,近距离接触企业工程师,联系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能够更直接了解到所培养的学生的优势和弱势,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基础更扎实,更具有竞争力。

  六、结 语

  在新的形势下,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区域经济优势,从社会发展需要、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角度出发,根据产业园区需求,及时调整《基础化学》课程的教学思路与理念,以就业为导向,合理筛选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使学生掌握化工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基本实践操作技能,着力培养学生主动获取新知识,学习新理论、新技能的意识与能力,重视职业道德、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培养,为以后更好地从事化工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