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艺术团助力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时间:2023.8.6

  摘要:大学生艺术团承担高校内外文化演出与交流的重要任务,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也是第二课堂的关键组成。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如能科学整合校园艺术资源,将有利于校园文化的健康传播,极大提高校园文化质量,增强大学生群体的综合素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力求全面阐述大学生艺术团在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产生的作用,就艺术团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新思路、措施。

  关键词:大学生艺术团;校园文化建设;农业院校

  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大学生艺术团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由高校具有艺术特长的学生组织建立,能够代表大学生整体艺术水平的学生团体,通常由学生处或校团委直接领导管理,比普通的学生社团更具有规范性、组织性、纪律性,承担着激发学生艺术潜能、普及艺术常识、提升学生艺术素养、营造校园艺术氛围等重任。

  一、农业院校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符合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趋势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树立科学的教育质量观,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同时指出应“全面加强和改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其中加强美育指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高等教育强调以人为本和个人的全面发展,而美育教育的核心是审美教育,落脚点在于艺术教育。从形式上看,艺术教育分为艺术课程的学习和艺术活动的开展。对于多数农业院校而言,缺乏艺术教育教研室、专职的艺术教师和系统的艺术课程体系设置,这使得艺术活动特别是艺术团开展的相关艺术活动难以成为完成艺术教育、实现美育的主要途径。

  (二)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是农业院校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现实要求

  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来看,学生个性化发展和全面发展将受到国家和社会的更多关注。我国基础教育结构处于待完善阶段,艺术教育并未能很好地融入基础教育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应试压力和文理分科导致现在的大学生知识结构在艺术教育方面存在极大不足。因此,加强艺术教育对于当代的大学生尤为重要。特别是对于农业院校而言,部分高校对艺术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多数高校因教育资源匮乏和重视程度不够,没有开设艺术类专业。部分农业院校即使开设艺术选修课也只处于初级阶段,教学效果和意义不甚明显;再加上农业院校教学实验较多,学生课堂学习压力较重,教学时间内没有过多的精力选择选修课来提升艺术素养。基于此,大学生艺术团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课余展示才华和风采的平台,使大学生在校期间有机会提高提高艺术修养、审美水平、人文内涵和综合素质,同时可以以点带面,通过个体的力量去带动和影响周围的同学学习艺术、感悟艺术。加强艺术团建设成为拓展农业院校育人空间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载体。

  (三)加强大学生艺术团建设是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

  农业院校相比综合性院校而言,校园文化特别是人文氛围较薄弱。大学生艺术团包含不同艺术元素的团队,开展的活动也多种多样,为不同艺术爱好的学生提供了更多选择的机会。艺术团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学生参与的广泛性,使其备受关注,逐渐成为普及艺术教育知识和繁荣校园文化的主力军。大学生艺术团将创作艺术精品、营造艺术氛围和校园生活融为一体,这种大学生身边的艺术环境更易营造出高品质的校园文化氛围,最大程度地发挥校园文化的引导作用、激励作用和凝聚作用。

  二、农业院校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现状

  (一)学生热情十足,但水平层次不齐

  现在大学生艺术团成员都是“95后”,这个群体朝气蓬勃,对感兴趣的事情和新鲜事物充满热情,在热情的驱使下他们全身心投入到艺术学习中。同时,由于大多农业院校没有设置艺术专业,不招收艺术特长生,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大多数成员是艺术兴趣爱好者,仅有个别学生可称为艺术特长生,还有一些学生属于“零基础”。比如,合唱团90%以上的同学不认识乐谱;管乐团小号手严重缺乏,乐手种类不全,很难组成完整的乐团等等,这种状况使得节目和曲目的选取上受到极大限制,面对热情高而基础差的学员,教师的指导工作难度很大,日常训练进程和质量受到影响。

  (二)团队初具规模,但指导教师欠缺

  目前,多数农业院校的大学生艺术团发展已初具规模,比如笔者所在高校大学生艺术团现有合唱团、管乐部、民乐部、弦乐部、民舞部、街舞部、双截棍部、主持人部八个分团,成员有300多人,每年至少举办两次校级文艺演出,参与数十场文艺演出和文艺比赛,排练出了众多优秀的艺术作品。艺术团指导教师艺术水平的高低关系到艺术作品的质量,指导教师稳定与否是艺术团发展的关键环节。农科院校由于缺乏专业的艺术类教师,艺术团指导教师多数长期来源于校外聘请,能选择到双方均满意的指导教师就是一件难事,外聘的教师都有自己的工作,由于工作及个人原因不能长期对艺术团进行指导,学生接受指导的稳定性受到影响。

  (三)活动丰富多彩,但团队流动性大

  艺术团活动形式多种多样,活动内容丰富多彩,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大学生艺术团承担着学校众多大型晚会的演出任务,比如迎新晚会、新年晚会、五四汇报演出、校庆晚会等,在丰富校园文化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一些节目参加过国家、省、市比赛,获得了众多荣誉,受认可度很高。大学生艺术团的成员来自全校各个专业,这些学生课程安排不统一,艺术团训练时间通常安排在周末和晚上等课余时间,即使这样也时常与成员的上课时间相冲突。再加上部分同学追求张扬,标榜个性,强调自我为中心,自律性差,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排练的正常进行:有些成员经常迟到,影响排练效率;有些因课程时间冲突放弃训练;还有部分成员由于实验较多、择业压力大,大一、大二在艺术团参加活动,当其大三面临就业和学业压力时,往往选择退出艺术团。这样导致艺术团成员流动过快、稳定性差。团队文化需要长期积淀形成,艺术团成员频繁流动与团队文化的形成相悖,阻碍了艺术团的持续发展。

  (四)规章制度逐步健全,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大多高校制定了大学生艺术团管理条例,用于规范和约束成员的日常行为;建立了激励机制,通过奖励艺术学分、评优表奖等方式增加成员的积极性。但从高校整体情况而言,多数农业院校大学生艺术团还处于起步阶段,对于大学生艺术团的未来发展方向、成员应达到的艺术素养均没有一个规范、标准的评价体系;再加上艺术团相比学生会队伍更加庞大,没有纳入学生会管理体系,这样管理更加不便,对于一些成员而言,管理条例流于形式,并未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从而限制了大学生艺术团向规范化、专业化发展。

  (五)受重视程度有所加强,但保障措施不稳定

  目前,学校领导认识到大学生艺术团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逐步规范对艺术教育的经费投入,改善了部分硬件设备和软件设施,提供了相应的训练场地,聘任了专业指导教师,使大学生艺术团能完成正常的训练和演出任务。但由于农业院校整体经费和教学场地的限制,当大学生艺术团的发展与学校教学、科研发展相冲突时,往往会削减对艺术团的经费投入、更换艺术团的训练场地。高校不能保障大学生艺术团的硬件的稳定性,会影响成员训练的正常开展。同时,经费的减少导致指导教师的指导次数减少,使原本繁重的指导任务雪上加霜,节目质量令人担忧;艺术团发展所需的服装、乐器和音响设备均须经费投入,面对经费减少,只能压缩训练、演出设备的购买、租赁预算,演出效果会受影响。

  三、健全农业院校艺术团发展机制,助力校园文化建设

  (一)规范艺术团的组织和管理,增强艺术团凝聚力

  在实践中进一步完善大学生艺术团管理条例,实施不同年级不同激励政策来鼓励艺术团成员,如针对大一新成员奖励艺术学分;针对大二的成员采用评优表奖和综合测评加分;针对大三的成员优先考虑推优入党等方法激励成员为大学生艺术团做出贡献。当然,管理条例的执行应严格、公正、公平,还应考量管理条例的实施效果。大学生艺术团演出形式以团体演出为主,这样团队意识的形成尤为关键,尤其对于注重团队协作的合唱团和管乐部。因此,在招收新学员时就应考虑这一问题,招新伊始就应明确训练时间,给成员安排其他课余活动提供空间,或学校统一安排第二课堂时间,给予学生可支配选择空间;应以管理条例为蓝本,对成员进行时间观念和团队意识的教育;还应组织团队素质拓展等活动,增强团队凝聚力。

  (二)完善保障机制,提高艺术团的艺术素质

  无论是高校领导、主管教师还是艺术团成员都应充分认识到大学生艺术团在农业院校开展艺术教育、繁荣校园文化、提升大学文化品位中的重要作用,正确认识大学生艺术团的价值和地位。高校领导和主管部门领导要将艺术团的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推进,应将艺术素养培养纳入育人体系和第二课堂培养中,并要建立规范、标准的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大学生艺术团工作。成员要将参与艺术团作为自己的一项“事业”,全身心投入到排练和演出中。农业院校还要加大对大学生艺术团的投入力度,包括增加活动经费、活动场地、教师队伍、提供演出机会等方面的支持。大学生艺术团应有充足的专项经费,农业院校可评估艺术团的经费使用情况划拨相应经费投入,对优秀团队予以经费倾斜,激发成员的积极性;努力创造条件解决大学生艺术团的场地使用问题,保证所有团队的日常训练;为重点团队配备指导教师,充分发挥指导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同时调动学生骨干积极参与、协助指导;还应给予参与成员以宽松的环境,如规定特定时间为学生的艺术素养提升时间,全校不安排专业课程学习,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艺术团队学习、提升等。

  (三)组织参加各种文化活动,培养成为校园文化的中流砥柱

  艺术演出是提升艺术团艺术素养的有效手段,农业院校大学生艺术团应形成常规的艺术展演制度,参加各类文化活动,定期面向全校师生进行演出实践,同时还应采用“请进来,走出去”的形式,邀请知名艺术表演家、文艺团体、兄弟院校艺术团到学校进行专场演出或联合演出;邀请专家到学校开设艺术讲座;举办艺术展览;还应“走出去”参加各类比赛,组织“文化艺术进社区”、“文化艺术进基层”等活动。通过高水准的艺术表演,提升艺术团的凝聚力、号召力,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中流砥柱。

  (四)发挥艺术团生力军作用,引领校园文化健康发展

  艺术团广受大学生欢迎,在艺术团管理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其生力军作用,引领校园文化的健康发展。一方面注重艺术团历史资料的保存,另一方面注重团队文化的传承。对成员宣传责任意识、团队文化和集体荣誉感,使其对整个团队充满感情,自觉遵守团队相关规定,自觉维护团队形象。还应帮助团队形成品牌效应,通过多元化的宣传方式增加团队影响力,成为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名片。文化传承与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共同构成高等学校的四大职能。高等学校实现育人为本,不仅要培养专业人才,还应培育健全人格,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农业院校更应认识到这一重要性,充分利用大学生艺术团这一平台,推动农业院校艺术教育发展,助力农业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参考文献]

  [1]通大学,金芙蓉,舒鹏.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探析[J].大家,2008,2012(3).

  [2]王琰.高校学生艺术社团建设与管理探析[J].文教资料,2011(9).

  [3]董卓宁,孟宪博,张江.以艺术社团为推手助力理工科院校艺术教育[J].北京教育高教,2011(12).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论文


  校园精神的形成、丰富和发展是一个文化建设过程,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对新建本科院校的文化现状进行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的总体方案,是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

  第一篇:合唱教学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

  一、合唱教学对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积极作用

  1.1合唱教学能够构建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合唱需要所有成员的通力合作才能进行下去,人们在听合唱的时候只要听到杂音就会感到不舒服,这时的合唱是不和谐的,所以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就会保证各声部之间的和谐,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合唱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和谐关系。

  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要求参加合唱的每个学生要在总指挥的统一要求下通力合作、共同努力,把自己负责的声部唱好,使合唱能够表现出应用的效果。

  同时学生在负责自己声部的同时也要兼顾其他声部,调节好自己和整体的关系,使之达到和谐。

  在合唱教学中,学生通过相互之间的合作,能够彼此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增进相互之间的感情,这样在合唱中配合起来就能够更加流畅。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在合唱中锻炼了自己的演唱技巧,并且也使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明白在实际的生活中人与人之间也应该和谐相处,从而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利于校园文化品味的构建。

  1.2合唱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协作意识

  在社会中,很多事情都是需要人们的相互协作才能够完成,所以具有协作意识是学生人文素养的基本要求。

  在练习合唱时,有些学生常常忽视合唱的声音要求,音量很随意,忽大忽小,有些声部音量过强,有些声部音量过弱,各声部协调层次欠清楚,造成音量不平衡的现象,音量不平衡就会影响到整个合唱的协调关系。

  应该怎样克服这种现象呢?合唱的音量平衡犹如开车时、匀速、匀加速,匀减速,坐者就不会感到突然一样。

  合唱的音响中有意识的渐强、渐弱均就属于平稳。

  而合唱教学通过教授学生气息的控制和唱歌的发声技巧来使学生能够控制自己的音量,从而使合唱变得平稳,提高整体的音量平衡。

  合唱教学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提高学生对自己声音的音量控制,提高自己的演唱技能。

  并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生也逐渐明白要控制自己的表现欲,要具备协作意识和集体意识,个人要服从集体的安排,只有学生之间的相互协作才能办好事。

  1.3合唱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合唱这一活动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合唱是一种整体的艺术,它需要合唱中的每一位成员服从集体的安排,在合唱中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这样合唱才能取得成功。

  在合唱中如果有些成员没有集体精神,争先恐后的表现自己的话,就会严重破坏合唱的效果。

  一般合唱是具有两个以上的声部,只有声部之间的相互合作、相互配合才能使合唱达到理想的效果。

  所以在合唱教学中教师一般会锻炼各声部学生相互合作的技能,使合唱和谐、统一。

  学生在学习的时候通常能够把自己融入到合唱这个集体中,在自己负责的声部中做好本职工作,这样通过个人与声部、声部与声部、声部与集体之间的通力合作,能够使合唱活动进行的顺利。

  在此过程中学生也体会到了服从集体的重要性,培养了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

  1.4合唱教学能够感染艺术生的心灵

  歌唱是一种声音艺术,而合唱是声音艺术中的最高表现形式。

  很多人认为合唱的声音是无与伦比的天籁之声,是大自然中最和谐的音响,能唤起人们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的感受和追求。

  众所周知,我国艺术院校的学生大多都存在着学生素质和品行比较低的现状,这能够阻碍高等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品味。

  歌曲是一种美的表现,特别是合唱以雄壮的气势感染着每一个参与者。

  所以合唱教学能够有效的感染艺术学生的心灵,使艺术学生能够审视自己的品行,并倾向于追求美,有助于提升艺术学生的品味,并进而提高高等艺术院校的校园文化品味。

  二、提升合唱教学质量的措施

  2.1合理安排练声曲

  合唱教学是高等艺术院校的基本科目之一,所以在进行合唱教学中教师一定要重视艺术学生的基本功的练习。

  作为合唱教学的基础练习,练声在合唱教学中的作用非常大,它可以锻炼艺术学生的发音,使艺术学生的发音活动与合唱统一起来。

  练声不仅是艺术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联系方法,同时也是提高艺术学生对自己情绪和精神控制的有效方法。

  所以练声曲目选择的合适度不仅影响着艺术学生的音乐学习质量,同时对于激发艺术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起到重要作用。

  练声曲目的选择要有一定的原则:要根据艺术学生当前的学习水平以及高等艺术院校的特殊教育目标选择合适的练声曲目,切勿练声曲目的单一化和频换化。

  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一定要把握住具体分寸,根据教学内容以及艺术学生的实际学习状况,结合高等艺术院校制定的教学计划,有规律的为艺术学生选择一些适合他们水平的练声曲目,并且根据艺术学生练习的情况不断更新练声曲目以跟得上教学进程。

  我国高等艺术院校的教学氛围比较宽松,所以合唱教师要充分利用这一点,除了为艺术学生提供一些常规的练声曲目外,还可以根据合唱内容与参加合唱的学生一块对一些练声曲目进行改变,也可以把合唱曲目中一些重要或经典部分当做是练声曲目,以激发艺术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练声曲目选择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遵循曲目选择的原则,同时还要保证练声的练习量,这样艺术学生才能在练声的过程中逐渐对气息、音准、节奏、声音位置、音色、音量等方面进行有效控制,才能达到练习的效果。

  2.2灵活运用合唱教材

  在很多高等艺术院校中,教师都不得不面临着这样一个问题,艺术院校的女生多,男生少,对于合唱教学来说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在合唱中齐唱部分不存在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但到了各声部唱的时候,这种问题就突出了。

  所以教师在选合唱教材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合唱团的实际情况,不要随意选择教材。

  现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合唱教学普遍选用陈弃疾编写的《合唱》这本教材,虽然这本教材中有很多混声四部合唱,但由于存在男女比例失调现状,教师不能一味的使用这样的教材,因为这样教师在声部的安排上会出现一些困难。

  因此教师要在现有教材的基础上删除或者补充一些合唱曲目作为合唱教学的教材使用。

  在对教材补充的过程中教师要考虑到艺术学生的实际水平、补充曲目的特点和难度以及学校的实际教学状况等因素。

  此外教师也要补充不同题材、风格的曲目,以丰富艺术学生的学习经验。

  2.3采用多声部合唱练习方法

  一般在高等艺术院校的合唱教学中,一般要求学生只参加一个声部,并且能够保证该声部的质量。

  但随着当前形势的发展,社会要求更全面的人才,高等艺术院校也要根据社会的要求做适时的调整,所以教师在合唱教学中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在不同的声部中进行练习,不仅巩固学生的基本功,同时尽量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习内容。

  教师可以在课堂中用重唱的方式让学生进行声部练习。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分组,一般四、五个人为一组,小组中的每一个人担当一个声部,对教材中的一些曲目进行练习。

  在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求小组成员之间要互相调换各自的声部,使自身能够体验不同声部的演唱,这样学生可以理解不同声部的旋律以及音量和音色的特点以及各声部之间的相互联系。

  与此同时学生在体验各声部的联系后也能对合唱有更深的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钢琴让学生单独练习。

  教师在进行合唱教学时把合唱作品中的多个声部的旋律演奏出来,让学生对其有一定的了解。

  教师可以依靠钢琴的演奏让学生对每个声部分别进行练习,教师演奏,学生跟唱,使学生感知到旋律的特色、声部的组合和和声的配置。

  三、小结

  显而易见,在高等艺术院校中,“合唱”不仅是丰富学生课堂重要的文娱活动,它更是演绎师生个体形象气质、展现学院团队的协作精神以及渲染整个校园文化气息有效途径;“合唱教学”对引领艺术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提升校园文化品味的功能已经得到充分的论证,艺术院校作为个性化的校园文化载体更加完美的演绎出合唱艺术的内涵,它体现出极具魅力的、深厚的审美追求与理想原则,它在高校文明建设中的价值表现出强大与积极的信号。

  高等艺术院校已经迎来了重视合唱教学的效果、提升合唱教学质量的转型期,我们正在看到这些不断发生着的变化。

  第二篇: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

  一、新建本科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1.过于追求物质文化建设,忽视校园文化精神

  精神文化建设隐含在物质文化建设之中,物质文化是精神文化的物质载体。

  新建本科院校往往都是从零开始建设的,因此,非常重视物力、人力、财力投入,以及校园规划、环境美化、教学设备、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形成了现代化的校园环境,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奠定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然而,对学校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视程度却远远不够,多数学校在校园规划中,并没有考虑校园文化的问题,至少说没有实现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融合,校园建筑没有体现和反映独特的文化风格,可谓“只见其形,不见其神”。

  有人说,优秀的大学毕业生,与其说是课堂教出来的,不如说是校园文化氛围熏出来的,一语道出了校园文化对于人才培养的重要性。

  2.制度文化不健全,缺乏针对性和创新性

  制度文化是一门隐性德育课程,从更深层面上说,制度文化能给师生带来严谨、独特的管理思想和教育理念。

  新建本科院校在制度文化上还处在建设阶段。

  特别是那些合并转型而成的本科院校,在合并组建前,原有学校都有自己的制度文化,但合并后,根据本科院校办学要求,在教学、科研、人才引进和职称评定、经费管理以及招生就业、奖惩机制等方面的规章制度还需不断完善。

  新旧学校规章制度不一致,合并升本后,需要统一,重新制订和规范,建立一套能用以提升和引导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水平并适应现代高等教育发展的管理制度。

  然而,从现实情况看,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缺少结合学校实际的规章制度建设,要么暂用原有的规章制度,要么照抄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管理制度,缺少针对性、适用性和创新性。

  3.多种文化交织,融合和认同不够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高、办学定位和办学类型的转变,新建本科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系列的文化冲突,如精神文化冲突、制度文化冲突和物质文化冲突等。

  这些冲突,如果不能及时妥善处理,将会对校园文化的实质性融合产生影响,不利于学校的可持续性发展。

  在诸多文化冲突中,精神文化方面的冲突尤其明显,主要表现在学校定位、培养目标和情感的冲突上。

  首先是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的冲突。

  新建本科院校大多是由原来的高等专科学校经过合并、升格而来的,这些学校原有的办学层次和培养目标都是以专科为主,甚至是中专层次,学校合并或升格后,必然面临学校定位、办学理念的调整。

  然而,不少新建本科院校成立后,并没有意识到或解决好这个问题,有的合并院校校名改了,但学校定位和办学理念并没有做出与之相适应的调整,没有实现实质上的融合,因而,不能满足本科层次的办学要求。

  其次是培养目标的冲突。

  随着办学层次的提升以及学科、专业的调整,原有对人才培养的规格定位之间不可避免地发生了冲突。

  新建本科院校升本前以培养技能型人才为主,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新建本科院校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二者在培养目标上存在着冲突。

  而且不同性质的高校在校风方面也存在非常明显的差异。

  第三是情感冲突。

  新建本科院校合并升格后,在教学传统、价值观念、办学思想等方面很难统一。

  原有的学校建制被打破,学校内部按学科专业对院系进行调整,在一定程度上引起了部分教职工思想和情感上的强烈震动。

  新建本科院校合并成立之初,打乱了原来的管理体制,教学管理、科学研究、学校历史等,被重新组合,部分教师、干部在情感上一时难以接受,难以割舍,产生不同程度的不适应感。

  对于原来办学条件较差、办学基础处于弱势的学校的师生员工,在价值观、归宿感等方面可能会发生暂时的错位,产生不同程度的自卑感和排斥感,难以融入到新的学校环境中。

  这就要求整合师生员工的思想,增强凝聚力、向心力和共同命运感。

  4.院校文化建设呈现浅表化和形式化,层次和品味不高

  大学是引领社会文化的重要阵地,因此,校园文化应当表现出积极向上、健康高雅的品味。

  当前一些新建本科院校,把校园文化活动归结为学生的文化活动,只重视形式,而不注意内在精神文化创建;强调娱乐文化,但又缺少学校层面的统一管理和规划,一般把学校文化建设作为团委、学生处等主管学生工作的相关部门的职责,建设内容也仅局限于学生的课外活动、日常管理和思想教育。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