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间派与大众文化的未来论文

时间:2023.11.3

  摘要:在大众文化的洪流面前,精英文化还能抵御多久?那些庸俗而繁荣的大众文化究竟是文明进步的绊脚石,还是文明进步的真相?难道对于超越之美的追求只是物质贫弱状况下的精神补偿、文学艺术的庄严历史只是少数人的一厢情愿?另一方面, “大众”的文化就一定都是肤浅的吗?精英是由谁规定的?是体制还是资本?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二元对立是不是一个阴谋?大众文化的未来是否真的如某些人所预言的,将导致文化进步主义理想的彻底失落?

  关键词:文化中间派:大众文化;小众文化

  一、大众文化正在成为主流

  2008年2月,赵本山正式成为文化部授权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成功地实现了东北二人转由俗到雅的转变。这意味着从此二人转将理直气壮地走进国家级的舞台,走进大学的课堂。他在接受采访时说,“一切大雅都是通过大俗走过来的”、“大众的文化就是大文化”。其强势姿态令许多人文精英既痛心疾首又无可奈何。在他们看来,大众文化的胜利带来的不仅是精英文化的边缘化,还有对文化进步主义的怀疑。放弃了反思的人类将退回到野蛮时代,变成失去价值信仰和精神追求的纯粹生理性的动物。曾经有一个阶段,人文精英们对大众文化发起过多次声讨,但是收效甚微。大众文化依旧在民众的精神领域不断扩张,慢慢地,声讨的声音小下去了。毕竟,在消费时代,主动选择贫穷总是别有深意。而真正做得到这一点的又有几人?我们不能说谎。我们不能一边批判着大众文化的肤浅庸俗,一边又心甘情愿地在那片五光十色的迷人幻景中沉醉。我们听的是通俗歌曲、看的是商业电影,将生活起居统统“审美化”。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越来越多的人文精英选择了叛逃到大众文化的阵营中,成为它的实践者和粉丝团。相应地,精英文化在文化领域的控制力也越来越弱。这是否预示着大众文化将取代精英文化,或者说,文化的进步就此终止了?

  二、大众文化的特征

  按照通常的理解,大众文化就是大众创造的文化或者“为大众”而创造的文化。大众是为了生存奔忙的人,是语言上的无权阶层。无论在什么领域,大众都是缺少发言权的顺从者;同时,大众也是强大的,他们是历史的真正主人,是最主要的生产力量和消费力量。但是由于在很长的时间里,教育都是统治阶级的特权。这导致了大众的思想上的贫乏、肤浅、盲信。就算给予他们发言的权力,他们也没有发言的能力,更不用说精神产品的自由选择和否定。隋代实施的科举制加速了知识的平民化,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众自我言说意识的觉醒。明代新经济因素萌芽,市民阶层逐渐形成并壮大,来自市民阶层的文人掀起了一场以戏曲和小说为代表的通俗文学创作热潮。这次热潮可以看作大众文化在中国文化史上的第一次胜利,其影响一直延续到二十世纪。与此同时,在大洋彼岸那场要正式得多的启蒙运动中,新兴资产阶级在各个领域积极地实践着自由、平等的人文主义思想。在文化上,一种以大众阶层的生活和情感为反映对象的“市民剧”悄然兴起。市民剧的“特征是资产阶级或第三等级的”,“更富于我们叫做感情的东西”。

  无论法国的市民剧还是中国白话小说,其实都是以“俗”为特征的大众文化。它们的产生与繁荣,归根结底是经济结构的变化带来的思想解放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文化的“显在化”理应被视为一种进步,这说明作为社会主力的大众阶层真正受到了重视。值得一提的是,那个时期的大众文化生产者仍是具有一定社会地位的文人,而且他们的创作也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商业上的回报。这似乎预示着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曾经的俗文化必将被统治阶级的文化官僚制度收编,成为一种体制化的精英文化,也预示着真正由大众创造的文化与体制精英“为大众”而创造的文化之间永不停息的矛盾。

  三、大众文化批判的误区

  正如现代主义一旦成为大学文学课堂上讲授的写作规范,6日它就变成了和一切活生生的文学创作对立的反动权威一样。精英阶层总是试图通过某种权力体系压抑大众自由思考的能力,从而维护既有统治。西方马克思主义思想家对这种权力阴谋的极尽批判。阿多诺指出,资本主义文化工业用规格化的统一作业取代了传统文化生产的个体性,导致艺术的个性消失,成为按照某种“行业技术标准”批量生产的文化商品。但正是这些抛弃了内涵的文化,因为直接满足了大众对娱乐的需求,却成为消费意识形态最得力的工具。消费意识形态利用消费的非理性特质,诱导人们对肤浅的文化商品进行重复消费和过度消费,以此达到资本扩张的目的。文化工业成功地将大众的审美趣味限制在感官愉悦的范围之内,使大众受到控制却不自知,还以为获得了自由。这是西马思想家批判文化工业的最主要原因。

  西方马克思主义是一个激进的思想团体。其文化批判的悲观之处在于,它将大众看成是些任由意识形态支配的毫无主见的人。马尔库塞和列奥·施特劳斯一样,认为拒绝富裕是反抗工业社会将人性扭曲的有效途径,但他比后者要激进得多。在施特劳斯那里,主动选择贫穷只能是少数将肉身献给真理的犬儒主义精英的执拗之举,马尔库塞却想唤醒青年人去造反。这种思想除了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之外,并不能真正解决什么问题。西马思想家忽视了大众文化的内部张力。虽然大众文化因其世俗性和娱乐性而天然地具有商业价值,易于成为消费意识形态的工具,但福柯却说知识代表着权力。精英阶层拥有知识的特征使得它天然地对大众拥有思想霸权。当这种思想霸权与政治意识形态相结合时,精英文化同样会成为规训民众思想的工具。从这个意义上说,大众文化内部的进步力量反而令其对精英文化的冲击具有了积极的意味。

  四、文化中间派:大众文化内部的进步力量

  帕累托将精英分成“新精英”与“旧精英”两种,认为旧精英必然衰落而新精英必然取代之。在文化领域,新精英代表的是生机勃勃的新兴文化,而旧精英则是保守派,为了维护文化权力极力压制新兴文化的合法性。很长时间里,胜负的决定因素是文化资本的占有量,而在今天这个资源共享的时代,通过占有文化资本而获得文化权力的可能性则越来越小。新精英是文化上的中间派,是大众文化内部的进步力量。它们是精英化的大众、体制之外的精英。体制内的精英阶层为了捍卫其在思想领域的领导地位,将中间派文化与批量生产的文化工业品同称为大众文化,实际上是人为地制造了大众与精英的对立,从而否定了中间派文化的存在及其价值。假如抛开领导权问题,就会看到所谓“文化工业”只是大众文化的一种生产方式,大众文化并不都是规格化的工业产品。在文化工业之外,还有许多独立的小众生产者。他们一方面拒绝文化工业的收编,一方面又不被精英体制接纳,默默生产着一些大众文化视野中的小众文化。

  如果这样理解,那么精英文化的权力失落就不那么可怕,它只不过说明又到了需要变革的时候了。需要变革的东西是人的观念——那种自我感觉良好的体制精英意识。追溯文化的历史将会看到,今天“后现代式的”大众文化只不过扮演了现代主义、浪漫主义都曾扮演过的角色,它继承了前辈们勇于革新的狂飙精神和不羁傲骨。尽管它的解构习气令人担忧,但不可否认的是,一切解构理论都建立在对传统的充分了解之上。后现代并不否认传统的重要,后现代的大众文化亦然。作为新精英成长的土壤和叛变的策源地,大众文化的空前繁荣恰恰为人类文化的整体进步提供了基础。从这个意义上说,强迫大众接受体制精英的审美趣味,才是对大众的真正宰制。

  参考文献

  (1)刘小枫编.《苏格拉底问题与现代性》.华夏出版社,2008

  (2)韦勒克,沃伦.《文学理论》,江苏教育出版社,2005.

  (3)维尔弗雷多·帕累托.《精英的兴衰》,人民出版社.


第二篇:企业文化论文


  企业文化是一种客观存在着的现象,有企业便有企业文化。从客观上来说,自有企业以来一直到 20 世纪上半期,企业文化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并不显著,其原因是:那段时期科学技术发展与经济增长都比较缓慢,其社会影响也不明显,科技与文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也不被人们所重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推荐的企业文化论文,供大家参考。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一: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企业”建设

  摘要:构建和谐企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础,特别是当前受全球金融危机冲击和影响,我国企业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就业形势异常严峻的情形之下,构建和谐企业对于吸纳社会劳动力、创造社会价值、维护社会稳定具有更为特殊作用和时代意义。

  本文阐述了“和谐企业”的内涵和意义,并提出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和谐企业”建设的对策和举措。

  论文关键词:和谐,企业,对策

    一、“和谐企业”的内涵和意义

    “和”者,和睦也,有和衷共济、政通人和、内和外顺之意;“谐”者,相合也,有协调、顺畅、顺和之意。

  “和谐企业”,简单地说就是指构成企业系统中的各部分和要素处于一种相互协调的平衡发展状态。

  它应该具有“依法治企、科学发展,公平协调、团结有序,诚信合作、安全效益,美化环境、服务社会”的基本特征,其核心是通过促进企业内外“和谐”,达到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最终实现企业可持续协调发展。

  对企业来讲,构建“和谐企业”,对其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深化改革与加快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参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应有之义。

  “和谐社会”是由“和谐家庭”、“和谐学校”、“和谐社区”以及“和谐企业”等众多“和谐细胞”组成的。

  因此,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从构建这些“和谐细胞”入手。

  作为对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的企业,构建“和谐企业”不仅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

  构建“和谐企业”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要求。

  长期以来,在传统的企业管理模式下,一些企业内出现了种种“不和谐”现象,比如企业之中党群、干群关系紧张;职工之间彼此猜忌,团队意识淡薄;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环境与社会效益;一些企业以金融危机影响为由,随意裁减员工,给社会增加就业压力。

  这些问题已经严重危害了职工的利益,损害了企业的形象。

  因此,消除这些“不和谐”现象,构建“和谐企业”是企业发展的大势所趋,是企业职工的共同愿望,也是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的需要。

    “伦理世界观”为分析企业组织实体作为“整个的个体”的道德意识和伦理行为,超越实体与主体的伦理--道德悖论,实现企业与自然、社会的全面和谐提供了重要的视角。

  运用这一学术资源,有望彻底超越企业组织实体内在的伦理--道德悖论,因为企业组织实体的“伦理世界观”所考察的不仅是企业组织作为一个整体或“整个的个体”与主客自然的关系问题,而且还关系到企业组织内部个体成员与组织实体的关系问题,

  从而对明晰企业经济活动的道德责任主体层次,实现个体、实体和主体以及市场经济与企业伦理之间的良性互动具有极大的解释力。

  如果说企业组织成员的“道德世界观”标志着个体成员的道德良心或企业内在和谐状态的形成,那么,企业组织实体的“伦理世界观”则预示着企业真实的伦理良心或企业内外和谐状态的实现,它解决了企业组织行为的社会化和客观化难题,对经济伦理的理论推演和社会实践具有深刻的影响。

  企业组织实体的“伦理世界观”表达了已凝结为伦理实体的企业组织作为“整个的个体”的道德意识和意志行为通过践履作为伦理性经济行为主体的实体道德义务,企业组织扬弃了自身的道德意识与自然世界、义务感与自然冲动之间的冲突,进而使企业伦理实体发展提升为道德主体。

  显然,企业组织成员“道德世界观”以及企业组织实体“伦理世界观”的形成,不仅为和谐企业建设奠定了伦理与道德基础,而且对于经济的健康发展与人文生态危机的解决具有重要意义。

    二、“和谐企业”的对策和举措

    (一)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

    企业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就是要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大力构建和谐企业,用和谐理念统领企业发展,这是时代对企业和企业法人提出的新要求。

  就企业而言,就是要从本企业的特点出发,坚持以市场为导向,转变经营方式,提升服务质量,大力开展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走发展循环经济、实行绿色经营管理工作和“主业养家、多业并举”新型企业经营之路,既追求自身的效益,更追求社会和环境效益;既追求利润,更追求和谐。

  为此,首先必须做到“三破三立”。

  一是破除墨守成规的旧观念,与时俱进,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要破除你死我活的旧竞争观念,树立和开展竞合双赢或多赢的新局面;三是要破除妒富嫌贫的旧观念,树立利益和谐的新观念。

  通过构建与正确运行共享企业发展成果的新机构,在充分尊重个人价值取向的同时,兼顾对社会的回报;既要提倡带头致富,更要提倡共同致富,促进企业经营成果和利益的“共享”。

    (二)以人为本,构建“和谐企业”

    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构建和谐企业的根本原则和基本前提。

  以人为本建设和谐企业,就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动力,以人为目的,实现人与企业的和谐发展。

  以人为本,就是要凝聚人心,充分调动和激发广大员工敬业爱岗、艰苦创业的创造精神和聪明才智,只有这样,才能促进企业全面进步。

  企业是一个小社会,其成员来自五湖四海,文化素质不同,风俗习惯不同,个人志向不同,因此,要实行人性化管理。

  在企业,人永远是第一位的,只有拥有一支过硬的员工队伍,才能有过硬的产品,企业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因此,要把培养一支高素质的员工队伍作为企业发展的一项战略举措,做到在育人上,坚持着眼长远,与时俱进;在选人上,坚持不唯学历,不论资力,只看能力;在用人上,坚持注重开发潜能,敢于偏高使用,让合适的人做合适的事,大胆把有才能的人放在重要岗位,力求让人才的价值得到充分体现。

  以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实现企业与职工的和谐。

  人作为企业的主体,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因素,是企业发展最根本的推动力和依靠力量,离开人就无从谈及企业的生存与发展。

  因而企业要把自身的发展建立在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之上,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企业经营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要把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切实解决好职工群众最现实、最直接、最紧迫的利益问题,满足职工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合理需求,保证企业发展成果惠及职工,努力搭建各种平台,调动和凝聚职工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广大职工群众的聪明才智在企业发展中得以充分发挥。

  以注重人文关怀为纽带实现企业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在企业改革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内部利益矛盾冲突和摩擦时有发生,人际关系紧张,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增多。

  因此,企业必须坚持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把握职工的思想、情感、心理和精神需求,引导职工自觉调整消极心态,摆正个人与社会、集体和他人的关系,促进职工和企业之间、职工之间相互尊重、相互理解与相互支持。

  以公平合理的分配机制为手段实现相关利益群体之间的和谐。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职工的经济、文化权益是企业和谐发展的根本所在,同时要努力探索和形成公平合理的制度,协调内部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建立和完善科学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利益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以及有效的保障机制,使企业内部各利益群体的权利和需求得以满足,使他们和谐相处。

    (三)深思熟虑,处理各种关系

    处理好个人、集体和政府的利益差别。

  在市场经济模式中,个人、企业和政府都会追求自己的利益,在各自的运转环境中,实际上都处于博弈状态,各自都是在现实生活环境中的博弈一方,冲突和矛盾是免不了的。

  随着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在股份制改造和现代化企业制度建设过程中,轮岗、下岗、合并、重组等问题所引发分工、收入、保障的差距越来越成为矛盾的焦点。

  掩盖这种利益差别、否认博弈的现实并不能解决问题。

  所以,需要客观地看待社会生活中这三者之间的差别。

  另外,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我们习惯于集中管理模式,因此,客观地看待这种博弈现实在思想上有一个再认识的过程。

  处理好博弈与规则透明、诚实守信的关系。

  规则透明和诚实守信是博弈各方达成协议的基础。

  规则透明是互信的条件。

  管理者要取得人们的信任,政策必须公开、公正。

  对于企业,企业管理者要取得职工的信任拥护,企业要在市场上立得住、站得稳,必须得讲诚信、讲公平、讲公正。

  那种以权宜之计、无意实施的政策得到的结果是暂时的。

  如果所要的结果不是通过透明、可信的规则取得的,必然不会与职工群众达成共识,企业氛围也不会是和谐的、稳定的。

    (四)关爱员工,协调劳动关系

    广大员工是企业的主力军,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当前全球性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面临严重冲击之下,正确处理企业主与员工的关系,对于保持企业稳定、协调、持续发展,构建和谐企业与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因此,企业要把建立协调的劳动关系作为推进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途径。

  要坚持企业要发展,职工权益要维护的原则,围绕劳动关系建立、运行、监督和调处等环节,要在建立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上下功夫,尽最大努力不减员、不减薪,积极开展创建劳动关系和谐企业活动,使劳动关系各方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和谐相处、共谋发展。

  协调劳动关系,建立工会组织显得十分重要,因为工会是联系职工、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利益的桥梁和纽带。

  因此,我们要最大限度地把包括农民工在内的广大职工组织到工会中来,不断创新工作方式,不断扩大视野,不断改进工作方式。

  当前,我们还要切实保障外来员工的利益,工资发放要体现公正公平、多劳多得原则,按时发放,不拖欠。

  同时,生活上要关心外来员工,做到政治平等、福利同享、一视同仁,并认真做好医疗、工伤、失业等保险,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从而使他们能更好地为企业服务,充分发挥他们的工作热情和聪明才智。

  参考文献:

  1、牛俊美等. “和谐企业”及其形上基础[J].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2008(3).

  2、阿马蒂亚·森.伦理学与经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3、樊浩.伦理的实体与不道德的个体〔J〕.学术月刊,2006(6).

  企业文化论文范文二:“老字号”企业文化建设和创新探索与研究

  内容提要:建设并创新行之有效的企业文化是中华老字号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

  本文通过对老字号现状的分析,提出老字号应在继续发扬优秀传统文化理念的基础上,进行企业文化的建设和创新,顺应时势,满足消费需求和顾客满意。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