辜鸿铭和毛姆会见历史文化意义论文

时间:2023.8.6

  摘要:辜鸿铭和毛姆的会见,为辜鸿铭宣传用儒家思想拯救战后欧洲社会提供了机会。因为文化个性不同,会见对两人的影响和作用不同。两个保守主义者不同的命运,是由东西方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和民族任务的差异性造成的。

  关键词:一次大战;保守主义;良民宗教;民族使命

  一.两人会见的社会背景

  毛姆是二十世纪初英帝国具有保守主义倾向的作家,他浓厚的保守主义思想体现在多个方面。他主张在全球扩张英帝国殖民地版图,维护英国国家财富和殖民利益;他怀有白人优越论的种族偏见,在作品中把中国人描写成愚昧麻木、邪恶神秘的劣等怪人,民族歧视倾向十分明显;在人性论上他相信人性恶,作品中充满对人性恶和恶的惩罚的描写偏向;在对基督教的信仰上,作为一个标准的清教徒,毛姆对传统宗教基本价值观深信不疑。此外,毛姆还拥护传统权威和私有财产制度,对贫富悬殊和穷人的困境毫不同情,认为等级制度和社会分层是自然而然的事。毛姆在1921年的东方之行具有深刻的社会文化背景。刚刚结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传统文化冲击很大,战后科学主义信念幻灭,传统社会道德滑坡,“唯物论被打碎,唯心论再次复兴,物质主义一转而为精神主义”,[1]西方社会到处弥漫着怀疑主义和相对主义,许多人对现实产生了悲观的幻灭感。战争对毛姆信念的冲击同样是颠覆性的,昔日的日不落帝国神话破灭了,白人优越论幻觉消散了,对人性恶的偏爱被憎恨所取代,新教传统价值观也失去了神性光环,在他心目中摇摇欲坠。毛姆精神上极度苦闷,产生了浓厚的虚无主义思想,创作上也陷入低谷当中。正是在这种信仰危机、创作艰难的人生困境中,风靡欧洲的东方文化热激起了他认识东方、了解中国的愿望,希望通过东方之行摆脱虚无思想的纠缠,走出创作的低谷和人生的困境,获得新的人生意义和生活信念。辜鸿铭是中国近代史上固守封建专制和儒家思想的保守主义者,他虽然年少求学西洋,精通欧洲多国语言和古典文化,但归国后对中国传统文化情有独钟,推崇君主专制和五伦五德的封建伦常,倡导克己恕人、义礼并重的君子法作为治世之法,认为尊重权威、服从秩序的良民宗教是东方社会的精髓所在。作为具有彻头彻尾的保守思想体系的醇儒,他甚至为中国的小脚、辫子、纳妾、酷刑以及贵族暴君作辩护,他对西方近代启蒙文化非常嫉恨,认为近代西学的输入严重破坏了传统文化,是中国社会动荡的根源所在。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期,五四运动把新文化运动推向新的高潮,宣传科学至上和物质文明的西方自由主义,成为当时中国文化思潮的主旋律。相反在当时一战后的欧洲,却是科学物质主义破产,悲观怀疑主义兴起,各种社会矛盾尖锐,政治动荡不安,这种国际形势逐渐传入并影响中国,引起传统文化的回归和保守主义抬头,很多学者退回到传统文化的基点上,重新思考未来文化建设问题,甚至于设想输出中国传统文化,去拯救西方的社会困境和精神危机。作为忠于传统文化的保守主义代表,辜鸿铭就认为一战起源于商业主义、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是德英列强以“残暴不仁之武力”扩张私欲、疯狂竞力的结果,它标志欧洲文化已经没落,只有吸取义礼并重的中国儒家思想才是出路,对于制止战争挽救西方文明的欧洲人来说,“爱人以礼的良民宗教是一种受益无穷的新宗教”。[2]正值国内保守主义回潮之机,毛姆的约见无疑为辜鸿铭提供了宣传自己主张的好机会,也更加坚定了他儒教救世的保守主义文化观念。

  二.两人会见的内容和状况

  在两人会见中,辜鸿铭始终以主人身份驾御着谈话的内容与氛围,整个会见几乎成为他的独白式演讲。谈话主要涉及五个话题。第一,辜鸿铭批评了欧洲殖民者傲慢无礼的蛮横态度。他认为白人仅从物质的贫困、黄色的皮肤和环境的破败,就断言黄种人是落后民族,完全是一种肤浅的观察,白人更应看到在贫困衰落的外表下,中国人有着高尚的内心修养、伦理道德和良民宗教,这种内在生活是高贵美满的,是傲慢无礼的欧洲人难以理解的。其次,辜鸿铭以一串凌厉的反问句,提出了东方文明比西方文明更高更强的论断。他认为中国人以智力德行统治四方,几千年来是成功的,中国人有远比西方人古老发达的文字文化,有更繁丽精细的哲学艺术,“当你们茹毛饮血的是时候,我们已经是进化的人类了。”[3]近代白种人对黄种人的征服,靠的是武力和机关枪,而不是以德服人的高贵形式,因此这种野蛮落后的统治方式不会持久,最终会被觉醒的黄种人推翻。第三,辜鸿铭批评了英美的实用主义、重商主义哲学。他指出英国人不适合搞哲学研究,因为英美文化是实用主义的商业扩张文化,它只能使人人作恶、寡廉鲜耻,为放纵私欲而各自为战,导致文明的堕落、人性的退化,“实用主义,只是信仰不可信东西的无奈逃避”[4]。真正的智慧哲学和人文信念,只有在中国儒家典籍中才能找到,它对道德心性、伦理秩序的重视是英美物质主义不能比的,它克己节欲、想人所想的同情心,尊崇权威、服从秩序的良民宗教,是帮助战后欧洲走出困境的唯一方法。第四,辜鸿铭通过对历史上儒家思想兴盛状况的回忆,含蓄地表现了对今日传统文化衰颓状况的惋惜。第五,辜鸿铭以传统文人不羁的方式,向毛姆生动展示了东方文化的悠闲雅趣。他临别题赠毛姆一首风情诗,当毛姆要求翻译解释时,辜鸿铭认为“给它翻译就是给它伤残”,[5]说出来的东西往往遗失了东方文化最精髓的特征,只有以敬仰的情感、无功利的心态亲身体验,才能感受到它婉约隐晦的整体美。与辜鸿铭酣畅淋漓的宣教气势相比,毛姆在会见中只是个被动的聆听者。他始终不动声色的观察着,偶尔提出几个问题,或者略表异议,立刻会引起辜鸿铭辛辣的嘲讽和反问。所以他把辜鸿铭看成能言善辩的斗士,是个固执己见的哲学家。作为擅于观察人性的小说家,毛姆对辜鸿铭的独特个性非常着迷,同时他认为辜氏从东方文化的角度入手,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批判切中了要害,用儒家文化作为疗救欧洲病症的药方,也让人兴趣十足、很受启发。

  三.两人会见的影响和作用

  辜鸿铭与毛姆的会见对双方的影响是不同的。辜鸿铭由于始终坚守着保守主义信念,坚持用五德五伦的良民宗教和儒家君子法,作为医治一战后西方道德滑坡、社会衰颓的方剂,所以在同毛姆的会见中,他始终以输出观念的拯救者自居,没给毛姆任何表达观念的机会,更谈不上向毛姆请教西方人的中国观及改进策略,所以会见只为他提供了展示保守主义的机会,丝毫未撼动他的任何旧观念,更谈不上思想的更新改造与提高了。这种固执己见的封闭心态,使他不能适应五四运动后的新形势,很快被社会潮流边缘化,成为新时代的障碍和封建传统守护者。他晚年倍受舆论的漠视冷落,自称是时代落伍老朽的人物,“是神经有毛病的不受重用的人”,[6]过着清苦落寞的生活。相反毛姆的东方之行收获巨大,同辜鸿铭的会面思想上更受震动。首先他修正了白人优越论偏见,减弱了对东方人的冷漠和傲慢习气,在他的散文集《在中国屏风上》中,对下层人民的困苦表现出善良的同情心,对贪婪邪恶、残民害民的官员给予贬抑嘲讽,对批判欧洲文化的辜鸿铭十分佩服,承认他的批评是切中要害的,辜鸿铭的机智博学、自尊自重和民族气节,赢得了他真诚的尊敬。其次,他受东方思想启发,出现了创作上的第二次高潮,发表了散文集《在中国屏风上》,创作出长篇小说《彩色面纱》和剧本《苏伊士之东》。他的后期创作几乎都打上了东方文化的烙印,描写了融入群体、克己助人、反省体验、崇尚灵魂的新生活,摆脱了虚无主义、悲观主义的困扰,找到了新的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信念。因小说迎合了当时社会大众的心理,使作品在欧洲成为热卖的畅销书,毛姆也跻身于畅销作家行列,成为欧洲社会名人和获利丰厚的富翁。第三,毛姆还改变了自己对人性的看法。与辜鸿铭的会见改变了他人性恶的成见,他接受东方人性善的观念,在后期作品中减弱了对人性恶及其惩罚主题的描写,更多转向对人性弱点的同情和人性善的期盼。作为同时代倾心于东方文化的保守主义者,两人在东西方却遭到相反的社会对待和人生命运,这是由于东西方不同的社会形势和民族使命造成的。二十世纪初的中国,处在推翻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的革命大潮中,面临启蒙和救亡的双重任务,民族使命是彻底清除群众思想上封建意识形态的残留,树立起科学与民主的新观念,近代西方自由主义思潮成为社会主流价值观。相反倡导三纲五常、心性道德和王权主义的儒家思想,成为革命的主要对象遭到各界猛烈批判,在这种激进的社会革命背景下,辜鸿铭的命运遭际就不难料想了。与之相反,一战后的欧洲社会经济萧条,基督教信仰失落,科学主义和物质主义遭到冷落,虚无主义和民族仇恨蔓延滋长,人们反思这场由资本主义文明和竞争带来的战争灾难,迫切需要新的信念来填补心灵的空虚,安抚精神的创伤,毛姆由东方借鉴的新思想,迎合了欧洲人的精神需要,满足了大众对新观念的渴求,从而顺利跻身名作家行列,积累了丰厚的家底与财富。同样的保守主义却遭受不同的命运与对待,这是由中西方社会不同发展阶段和民族任务的差异造成的。

  参考文献

  [1]胡逢祥.社会变革与文化传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128.

  [2]辜鸿铭.辜鸿铭文集【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6:15.

  [3][5]黄兴涛.闲话辜鸿铭【M】.海口:海南出版社,1997:71.112.

  [4][6]高令印.辜鸿铭与中西文化【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205.209.

  作者:王文明 何超平 单位:兴义民族师范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


第二篇:合肥的历史文化论文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二千余年。历史文化风貌区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

  合肥历史文化论文篇1

  合肥市文化旅游开发探讨

  摘 要:合肥具有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其文化旅游在合肥旅游业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阐述合肥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合肥文化旅游开发模式,并提出开发对策。

  关键词: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合肥市

  引言

  文化旅游是指游客通过各种形式体验、感知、了解当地文化内涵的过程,是将当地文化转化为产业的重要形式和有机载体。

  文化旅游不仅能够满足人们多方面的精神需要,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是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1]。

  文化旅游作为现代旅游中一个新兴的旅游类型,正以独特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关注。

  近年来,中国文化旅游以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

  有着二千多年历史的安徽省会城市合肥蕴涵着内涵深厚的文化旅游资源,但是目前合肥市的文化旅游开发广度和深度上还存在不足。

  本文借鉴国内外其他城市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策略,在对合肥市发展文化旅游的地脉和文脉分析、文化旅游资源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合肥市文化旅游开发模式与策略选择。

  一、合肥市发展文化旅游的地脉和文脉分析

  地脉是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地理背景,即自然地理脉络;文脉是指一个地域(国家、城市、风景区)的社会文化氛围和社会文化脉承,即社会人文脉络。

  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准确地把握、分析一个地域的地脉和文脉,梳理出地脉和文脉的主线,实质上就是寻找地方独有的特色,进而确定开发主题,并对主题进行深化、加工,挑选适当的项目加以组装,是旅游开发的一条重要思路[2]。

  1.合肥市文化旅游的自然地理背景分析。

  合肥位于北纬30°56′~32°33′、东经116°40′~117°58′之间,分别与淮南、滁州、马鞍山、芜湖、安庆、六安等六市接壤,具有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重要区位优势。

  合肥地处江淮之间,环抱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 ——巢湖,通过南淝河和巢湖,可以通江达海。

  全市海拔多在15~80米之间,平均海拔20~40米。

  主城区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岗冲起伏;西南部属大别山余脉,层峦叠嶂;海拔最高为境西的牛王寨595米。

  合肥降水丰沛,地表水系较为发达,以江淮分水岭为界,岭北为淮河水系,岭南为长江水系。

  境内巢湖是全国五大淡水湖之一,水域面积804.6平方公里,号称“八百里巢湖”,合肥因此有“滨湖新城”之称。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农副产品生产区,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油菜、棉花、瓜果蔬菜等,畜禽养殖业发达,特色农产品丰富,被授予“中国淡水龙虾之都”称号。

  三岗苗木花卉、长丰草莓、高刘白鹅、朱巷仔猪、巢湖银鱼、柯坦有机茶叶等名牌农产品享誉大江南北。

  合肥具有鲜明的园林生态环境,城中有园,园中有城,是国家首批命名的3个全国园林城市之一。

  合肥正围绕建设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这一目标,加快建设“绿色合肥”,展现合肥“山水城林”的风貌,使合肥成为“城在林中、水在城中、依山傍水”的生态环境良好的现代化生态园林城市。

  优良的区位条件、多样的地貌类型、宽广的水体、怡人的自然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物产为造就合肥丰富的文化积淀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2.合肥市文化旅游的历史人文背景分析。

  合肥现辖四县(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庐江县)一市(巢湖市)四区(瑶海区、庐阳区、蜀山区、包河区),全市总面积11 429.7平方公里(含巢湖水面804.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745.7万。

  其中,城市建成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335.2万。

  全市有43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人口4.8万,约占全市总人口的0.6%。

  合肥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城,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活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长达二千余年。

  历史上,合肥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地,有着“江南唇齿、淮右襟喉”之称。

  合肥人杰地灵、名人辈出,从古到今孕育了无数杰出人物,在历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合肥素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称著于世。

  政治、军事方面有“五代十国”时期吴国缔造者杨行密、楚汉相争时的“亚父”范增、三国名将周瑜、北宋著名清官包拯、晚清重臣洋务派首领李鸿章、台湾光复后首任巡抚刘铭传、爱国将领冯玉祥等。

  科技方面主要有三国时期天文学家王蕃,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等。

  文化方面主要有五代十国诗人伍乔、西汉教育家文翁、民国初期著名学者一代国学大师刘文典等。

  二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给合肥境内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

  古有镇淮角韵、梵刹钟声、藏舟草色、教弩松荫、蜀山雪霁、淮浦春融、巢湖夜月、四顶朝霞八处,统称“庐阳八景”。

  现境内现拥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两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88处。

  流行于以合肥为中心的江淮一带和大别山区的庐剧是安徽省主要地方剧种之一,通俗易懂,吐字清晰,表演生动,生活气息浓厚。

  合肥还享有“科教基地”之美誉。

  合肥是全国重要的科教基地,是全国首个国家科技创新型试点市、世界科技城市联盟会员城市。

  到2011年底合肥拥有中国科技大学等各类高校56所,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科研机构300多个,省级以上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89个;博士授权点180个;有两院院士51人,各类科技人员39余万人。

  除首都北京以外,合肥是国家重大科学工程布局最多的城市。

  二、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特征

  1.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分类。

  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可以分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建筑文化旅游资源、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宗教文化旅游资源、饮食文化旅游资源、艺术文化旅游资源、产业文化旅游资源、商贸文化旅游资源、科教文化旅游资源九大主类。

  每个主类下面又可分若干亚类,具体分类情况及其代表性文化旅游资源(如表1所示)。

  2.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总体特征。

  合肥市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悠远灿烂的独特人文优势,浓郁的民俗风情,为文化旅游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形成了鲜明的文化旅游资源特色。

  (1)历史文化悠久,资源类型齐全,特色鲜明。

  从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既有物质的、有形的,如古村镇、寺庙、古民居;也可以是非物质的、无形的,如民俗文化、戏曲文化等。

  合肥文化旅游资源涵盖了历史文化、建筑文化、民俗文化、宗教文化、饮食文化、艺术文化、产业文化、商贸文化、科教文化旅游资源九大类二十三个亚类,类型多样。

  合肥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向以“三国故地、包拯家乡”著称,旅游文化积淀深厚,文化旅游资源类型丰富、数量众多、特色鲜明、品位较高。

  (2)开发基础较好,区位优越,客源市场广阔。

  合肥区位优势明显,居中靠东、连南接北,紧邻中国当前最具活力的“长三角”经济圈,是沿海的腹地、内地的前沿。

  以合肥为圆心,半径500公里范围,基本涵盖中国东、中部7省1市、近5亿人口。

  合肥对外交通便捷,境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交通发达,已经形成一个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立体化交通网络,是国家规划建设中的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

  现代旅游是一项以文化交流为基础,以不同地域间的人员流动为特征,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许多方面的社会文化活动[3]。

  据专家调查,英、美、日、德、法、澳等国的旅游者无一例外地把“与当地人交往,了解当地文化和生活方式”当做出境旅游的三大动机之一。

  在国内,文化旅游也因其独具的文化底蕴和特有的文化氛围而受到广大游客的青睐,中国的旅游产品已经由传统的观光旅游产品向现代的文化旅游产品转变。

  无论从国际国内发展趋势,还是从合肥实际情况来看,文化旅游客源市场广阔。

  三、合肥市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借鉴国内外主要旅游城市文化旅游开发经验[4],结合合肥市实际,适宜采取如下文化旅游开发模式。

  1.整合提升型开发模式。

  即整合一个区域的旅游文化资源或者多个区域的多种旅游文化资源,集中包装、提炼,采用人造景观的方式比拟再现传统文化的开发型模式。

  如1999年为欢庆新中国建国五十周年而建设的大型安徽纪念园——徽园就属于整合提升型开发模式,园区的整体规划建设是以安徽行政区划为基本构架,

“长江”、“淮河”横贯其间,东部皖北园区采用皇家园林建筑风格,西部皖南园区以徽派建筑皖南水口园林为主要思路,中部有极具现代建筑风格的世纪桥和世纪广场,

全省17个城市在相应的区位均建有代表各自地方文化特色的标志性建筑物,既相对独立成园,又与相邻各园及整个园区相隔益彰。

  游览徽园,可让游客了解安徽悠久的历史。

  2.复原历史型开发模式。

  即对已失传的传统文化,按照历史记载,挖掘题材,恢复历史面貌的一种开发模式。

  复原历史型模式也往往和整合提升型结合,以人造景观的方式历史再现民族文化。

  合肥素有“三国故地”之称,但是真正留存下来的三国文化遗产不多。

  合肥三国遗址公园以三国新城遗址为基础,深入挖掘三国历史文化,仿照当年格式建造三国文化景观,拥有新城文物陈列馆、

征东门、练兵指挥台、兵器铸造窑址、屯兵营遗址、饮马池、时光隧道等景点,集人文历史、游览观光、休闲娱乐于一体,俨然一座露天的、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存的三国军事历史博物馆,吸引了大量游客。

  瑶岗渡江战役总前委旧址、包公文化园等也属于这类开发模式。

  3.原地浓缩型开发模式。

  一些传统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独特的地区由于时代的发展已在建筑、服饰、风俗等方面有所淡化,不再典型,一些重要文化活动原本在特定的时期才会呈现,令游客不能完全领会当地文化旅游的风韵,故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选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文化旅游为主题的主题园,集中呈现其文化旅游的精华。

  在长丰县岗集镇规划建设中国(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园就是采用这种开发模式,该园包括中国传统与民间艺术文化园、曲艺文艺园、民俗古风文化园、民俗餐饮文化园、“非遗”研发及培训中心、会议中心等12个子项目,重点建设砖雕、佛艺、脸谱、陶瓷、书画、竹雕、石雕、木雕、奇石等十个专项园区。

  4.直接利用型开发模式。

  即直接把现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旅游产品,并保持其原貌的开发模式。

  庐州府城隍庙、李鸿章享堂、李鸿章故居、李鸿章美食休闲文化风情区、刘铭传故居等文化旅游的开发就是直接将现实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成宗教文化旅游、历史文化旅游、名人名胜文化旅游、饮食文化旅游产品。

  以各时期的建筑和名人名胜为主线,构成了一个个耐人寻味的旅游风景点,显示出文化旅游城市的特征。

  5.短期表现型开发模式。

  一些特定的文化旅游资源只存在于很短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

  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出于民族民俗传统的节庆活动,二是流动性的文化旅游表演活动。

  4—5月举办的乡村旅游节、三十岗西瓜节、绿色大圩菜花节、花博会,7—8月的大圩葡萄节,9—10月的包公文化旅游节、徽菜美食旅游节等都属于短期表现型开发模式。

  四、合肥市文化旅游开发对策

  1.充分调查,科学规划

  文化旅游资源的调查是文化旅游开发项目设计的前期基础工作,为旅游资源评价提供直接的科学资料。

  建立在充分调查研究基础上的文化旅游资源开发可行性论证是开发规划的必要条件,是开发决策的重要依据。

  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状况,所处的区域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条件,客源市场这些内容必须通过全面详实的调查才能真正掌握。

  在充分调查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召集旅游、文化、文保、法律、历史、经济学、环境学等专业人士共同研讨,制定合肥市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规划,策划旅游活动项目,确定开发时序,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和旅游设施建设,做到规划科学合理、符合实际、面向市场、突出创新[5]。

  2.设立旅游发展资金,拓宽旅游融资渠道。

  “十二五”期间每年安排市级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不低于1 000万元,适当向文化旅游倾斜,主要用于编制旅游发展规划、建立旅游项目库、旅游项目的招商引资、对旅游企业的奖励、旅游市场开发促销、旅游形象宣传、优势品牌培育及人才培养等。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