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

时间:2023.7.5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下面带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1】

  摘要: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核心,在批评-批评史-文学史的多重关系中,清理批评史研究的概念及相关学理问题,着重提出批评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问题、批评史研究的目标及其意义和价值等基本问题。

  由此认识、强化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学术独立性和研究主体地位。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历史逻辑;价值地位

  从一般文学评价、文学史的发生来看,在相当程度上,所谓文学史其实是由批评史所支持甚至塑造的。

  只是相对于后来文学史研究的明显强势,批评史本身倒被边缘化了,或被置入了广义的文学史。

  何谓批评史?最简单的回答,批评史就是文学批评的历史。

  但是要具体、准确说清批评、批评史、文学史三者的关系(彼此如何联系、区别或交叉),实在很难;引经据典恐怕也无济于事,甚至会如坠云里雾中。

  还是从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为主来谈这个问题。

  一般所指的文学批评,可分广狭二义。

  狭义是指关于当代作家作品的批评,广义也包括对一般当代文学现象的研究,但其方式和形态有别于通常的文学史、思潮史及一般文学理论的研究。

  因此,文学批评史主要就是关于作家作品批评历史的研究,同时兼及一般文学现象的批评和研究的历史。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时间范畴,一般上限取通行狭义的1949年,下限划至近年(何年)则并无通则惯例可循。

  (因《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项目于2010年获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则时间下限也可顺势划定在2009年,上下时限整60年。

  由此产生的问题或难题,待后略详)

  有关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般视野和具体实践中,类似“熟悉的陌生人”。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与现状,既与文学发展的自身状态、演变逻辑等直接相关,也显著地受到政治走向、社会环境、文化思潮等宏观条件的影响或制约。

  所以文学批评及其相关研究,既一向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又往往会被更为宏大的背景问题所遮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滞碍了文学批评研究自身学术意义的充分阐明和认识,也模糊了对其功能、价值的认知和利用。

  同样 作为广义的当代文学范畴里的研究,当代文学史的研究颇见发达,学术水平也相当突出,比较而言,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则明显软弱,学术理论意义仍待进一步阐发和明确。

  首先,当代文学批评与国家政治包括不同时期政治生态演变的关系十分紧密,在大多数时候,当代文学批评甚至可以说关联、关涉国家意识形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

  对于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意义。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将当代文学批评视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政治,或与国家文化权利相关联。

  这也是对当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宏观认识。

  事实上,晚清以降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已经可以证明文学批评对于近现代中国国家意识、国家文化建构的重要作用。

  而当代(1949年以来)文学批评史中所具有的国家政治特性和内涵,应该就是更显制度特色的中国国情、中国经验的体现。

  尤其是在有关国家权力概念歧义、制度变革进退矛盾的当下,我们更应重视中国文学批评本身所具备的国家权力及多种力量博弈的复杂因素,需要在理论上对文学批评-国家权力-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学术意义阐发。

  简言之,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首先须着眼于对中国当代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特性的认知,在与当代中国政治生态演变的关系互动中,厘清批评史的历史面貌,阐释其发展逻辑。

  其次,文学批评的形态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理论,而更近于原生态、直接性的审美意向表达,兼具文学审美的经验性和理论性的特征。

  这也就意味着文学批评的综合体量、它所可能含有的内容,不仅具有无限多样的社会广阔性,而且还有着形象性、具体性和动态性的表现特点。

  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就是要将这样一种审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性的资源梳理和整合研究,通过历史化的学术逻辑,升华、呈现为理论形态。

  从整个文学活动的过程来看,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区别与联系可以这样表述: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过程及其表达,文学批评也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再生产的过程及方式,其本身具有经验性和审美感性的性质特点;批评史则是对文学批评的历史化研究,也属于对文学再生产活动过程(历史)的一种逻辑性研究。

  文学批评和批评史均属文学再生产的大范畴,但两者的性质和形态有别,批评史属于学术理论研究的范畴。

  再次,在以往的专业认知和专业实践中,相比于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学批评史,当代文学批评史更多地被兼容在了文学史、思潮史的系统中,即当代文学批评史的专业独立性和主体性尚未得到应有的彰显,它是被学术理论和历史研究所明显边缘化的。

  因此其中的学科专业内涵和意义无法获得充分的学术认识。

  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视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术研究对象,意味着将一种直接对应于文学创作活动和一般文学现象的经验感知、知性认识、审美判断,经由历史化的学术途径,获得与一般文学史、思想(思潮)史同等的地位,其中的专业建设意义和价值无疑十分明显。

  就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而言,首先必须阐明的是当代文学批评自身的建构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要阐明其在当代文学整体建构和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最后,当代文学批评实际上也是以一种准理论形态的方式,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精神探求。

  文学批评呼应的是全社会的审美感性的广泛表达,批评家和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专业担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为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

  一部文学批评史也就是一部以文学审美活动研究为特征的批评家、知识者的独特思想史和精神史。

  而且,广义地来说,在历史书写形态中,文学批评史或许是最有条件融通文学史、思想史、社会文化史乃至政治史的一种史著形式。

  综上概述,我们的文学批评史观或者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基本观念,就是将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整体中主要对应于文学创作的一种审美经验、审美观念的直接表达方式,在其与当代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态等的多重关系中,探讨当代文学批评如何建构、形成自身相对完整、独立的历史逻辑及其价值地位。

  简言之,批评史就是文学批评表达、彰显自身的价值观,从而建构自身历史的过程。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2】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学理论的进步,传统文学中数量较少的女性文学得到了重视。

  现当代女性文学开始重视社会对于母性的认知,还原母亲这一角色的本质,进而打破传统中主观的圣母性文学。

  本文针对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审视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母性分析

  人类社会经过百万年的发展,从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开始,经过父系社会再到目前男女平等社会,女性的地位角色也得到了重新审视的机会。

  目前,在各国社会中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即是女性解放程度。

  女性解放即指打破歧视女性的传统,要让女性获得其赢得的个人权利及社会地位,进而达到两性权利平等的目的。

  女性可以摆脱家庭生活的限制而进入社会去学习、去工作,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在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体现出当时女性权利及其社会地位。

  一、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形象

  在我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由于各个时期社会发展的进步程度以及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认识的不同,其中母性形象塑造在每个时期都不尽相同。

  例如,在上世纪解放战争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角色往往都处于都是社会底层,长期受到男权主义与资产阶级的压迫,个人权利被社会枷锁所束缚。

  这个时期女性文学一般着重于描写女性角色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与付出,其所体现的母性与社会大环境对于母性的认知是相通的,真实地表达出了那段时期社会整体对于母性的态度。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女性文学已经从多种角度开始表现、解读母性形象,并对于母性的意义与内涵进行了分析[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整个中国社会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当时的母性角色往往是茫然、彷徨的。

  这正是因为女性地位的提高而引起社会整体对于母性开始了重新审视,让女性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

  在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身份已不再仅仅不再局限于家庭生活当中,更多的女性开始在社会、工作等方面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然而许多女性文学作品注意到,由于自身的地位、权利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使得许多女性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疑惑,她们还无法从传统的母性身份中脱离出来,这在作品中都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二、女性文学与母性分析的角度

  第一,进行我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分析时,应针对当时社会中的母性角色从社会与家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将以往对于母性歪曲的神话塑造打破,寻求母性的本真,表现真实的母性角色。

  在我国的传统女性文学当中,例如《礼记》、《孔雀东南飞》等,主要表现的三从四德、孝敬父母。

  在五四运动之后,女性文学开始表现出母性在时代潮流中的转变,表达出它们对于母性的尊重。

  在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已经体现为新时代的女性角色。

  第二,从写作手法中发现母性的内心世界。

  女性文学在描写母性时往往会使用不同于普通角色的写作手法,因此在分析女性文学与母性时,应当真正地理解作者所选择的写作手法。

  这样才能真正地进入母性的内心世界,理解现当代女性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心理变化与社会角色的发展[2]。

  第三,审视母性在亲情关系中的变化。

  无论在各个历史时期,女性作品中的母性都不能脱离母爱而存在,母性角色也需要在家庭生活中来体现自身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现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新时代母性角色已经开始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这无疑会对其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审视

  由于在文学作品的长期发展中对于母性方面的忽视,针对女性文学与母性的审视、剖析的历史并不长,因此分析女性文学中的母性角色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意义。

  女性文学作品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对男性文学的反叛意义。

  在我国五四时期,部分以塑造女性角色的女性文学作家强调新女性主义,这一群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初步显示出女性文学作家的力量与潜力。

  至20世纪初期,首批女性作家在其女性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以叛逆、反思及弑父为主的思想追求与意识,并且后起的女性作家群体不断将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反叛意识、精神与主义深化、发展起来[3]。

  然而,五四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角色、概念对于母性的审视存在缺失性。

  对于母性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审视在后期女性作者的思想中逐渐丰富起来,并逐渐成熟和完善。

  当然,女性文学在这一整个发展过程中所突显的母性反叛意识与主义并不是单纯针对封建父权制度,而是从宏观角度呈现出较为全面的反叛性,如写作手法、构思及整体框架等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当代女性文学符合了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需要,而其中的母性审视,也体现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同时,也可让读者通过一个更加深入的角度去解读女性文学,进而重新发现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义与美学价值。

  这样不仅有助于女性文学的长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在文学中更加深入地解读、剖析母性角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秒.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的母爱话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2):103-105.

  [2]邢海霞.讴歌、颠覆与理想化――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女关系[D].河南大学,2010,16(13):34-25.

  [3]王玉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神话原型阐释[D].聊城大学,2007,17(23):14-56.


第二篇: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下面带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相关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1】

  摘要:以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为核心,在批评-批评史-文学史的多重关系中,清理批评史研究的概念及相关学理问题,着重提出批评史研究的历史和现状问题、批评史研究的目标及其意义和价值等基本问题。

  由此认识、强化当代文学批评史的学术独立性和研究主体地位。

  关键词: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文学批评;历史逻辑;价值地位

  从一般文学评价、文学史的发生来看,在相当程度上,所谓文学史其实是由批评史所支持甚至塑造的。

  只是相对于后来文学史研究的明显强势,批评史本身倒被边缘化了,或被置入了广义的文学史。

  何谓批评史?最简单的回答,批评史就是文学批评的历史。

  但是要具体、准确说清批评、批评史、文学史三者的关系(彼此如何联系、区别或交叉),实在很难;引经据典恐怕也无济于事,甚至会如坠云里雾中。

  还是从自己的想法和经验为主来谈这个问题。

  一般所指的文学批评,可分广狭二义。

  狭义是指关于当代作家作品的批评,广义也包括对一般当代文学现象的研究,但其方式和形态有别于通常的文学史、思潮史及一般文学理论的研究。

  因此,文学批评史主要就是关于作家作品批评历史的研究,同时兼及一般文学现象的批评和研究的历史。

  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时间范畴,一般上限取通行狭义的1949年,下限划至近年(何年)则并无通则惯例可循。

  (因《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项目于2010年获教育部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立项,则时间下限也可顺势划定在2009年,上下时限整60年。

  由此产生的问题或难题,待后略详)

  有关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在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的一般视野和具体实践中,类似“熟悉的陌生人”。

  当代文学批评的历史与现状,既与文学发展的自身状态、演变逻辑等直接相关,也显著地受到政治走向、社会环境、文化思潮等宏观条件的影响或制约。

  所以文学批评及其相关研究,既一向受到关注和重视,同时又往往会被更为宏大的背景问题所遮蔽,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滞碍了文学批评研究自身学术意义的充分阐明和认识,也模糊了对其功能、价值的认知和利用。

  同样 作为广义的当代文学范畴里的研究,当代文学史的研究颇见发达,学术水平也相当突出,比较而言,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则明显软弱,学术理论意义仍待进一步阐发和明确。

  首先,当代文学批评与国家政治包括不同时期政治生态演变的关系十分紧密,在大多数时候,当代文学批评甚至可以说关联、关涉国家意识形态的直接或间接的表达。

  对于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当代中国政治研究的意义。

  这也就意味着,可以将当代文学批评视为一种特定的文学政治,或与国家文化权利相关联。

  这也是对当代文学批评的一种宏观认识。

  事实上,晚清以降的中国文学批评史已经可以证明文学批评对于近现代中国国家意识、国家文化建构的重要作用。

  而当代(1949年以来)文学批评史中所具有的国家政治特性和内涵,应该就是更显制度特色的中国国情、中国经验的体现。

  尤其是在有关国家权力概念歧义、制度变革进退矛盾的当下,我们更应重视中国文学批评本身所具备的国家权力及多种力量博弈的复杂因素,需要在理论上对文学批评-国家权力-当代中国社会的关系,进行更为系统、深入的学术意义阐发。

  简言之,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首先须着眼于对中国当代国家文化和意识形态特性的认知,在与当代中国政治生态演变的关系互动中,厘清批评史的历史面貌,阐释其发展逻辑。

  其次,文学批评的形态不同于严格意义上的学术理论,而更近于原生态、直接性的审美意向表达,兼具文学审美的经验性和理论性的特征。

  这也就意味着文学批评的综合体量、它所可能含有的内容,不仅具有无限多样的社会广阔性,而且还有着形象性、具体性和动态性的表现特点。

  当代文学批评史的研究,就是要将这样一种审美资源、文化资源和社会资源,进行综合性的资源梳理和整合研究,通过历史化的学术逻辑,升华、呈现为理论形态。

  从整个文学活动的过程来看,文学批评和批评史的区别与联系可以这样表述:作为一种相对独立的过程及其表达,文学批评也是一种文学的再创作、再生产的过程及方式,其本身具有经验性和审美感性的性质特点;批评史则是对文学批评的历史化研究,也属于对文学再生产活动过程(历史)的一种逻辑性研究。

  文学批评和批评史均属文学再生产的大范畴,但两者的性质和形态有别,批评史属于学术理论研究的范畴。

  再次,在以往的专业认知和专业实践中,相比于古代和近现代的文学批评史,当代文学批评史更多地被兼容在了文学史、思潮史的系统中,即当代文学批评史的专业独立性和主体性尚未得到应有的彰显,它是被学术理论和历史研究所明显边缘化的。

  因此其中的学科专业内涵和意义无法获得充分的学术认识。

  将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视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学术研究对象,意味着将一种直接对应于文学创作活动和一般文学现象的经验感知、知性认识、审美判断,经由历史化的学术途径,获得与一般文学史、思想(思潮)史同等的地位,其中的专业建设意义和价值无疑十分明显。

  就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而言,首先必须阐明的是当代文学批评自身的建构和发展的历史,同时也要阐明其在当代文学整体建构和发展中的历史作用与地位。

  最后,当代文学批评实际上也是以一种准理论形态的方式,体现了当代中国人文知识分子的思想和精神探求。

  文学批评呼应的是全社会的审美感性的广泛表达,批评家和人文知识分子对于社会的专业担当,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体现为具体的文学批评实践。

  一部文学批评史也就是一部以文学审美活动研究为特征的批评家、知识者的独特思想史和精神史。

  而且,广义地来说,在历史书写形态中,文学批评史或许是最有条件融通文学史、思想史、社会文化史乃至政治史的一种史著形式。

  综上概述,我们的文学批评史观或者说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批评史研究的基本观念,就是将文学批评作为文学整体中主要对应于文学创作的一种审美经验、审美观念的直接表达方式,在其与当代国家政治和社会文化生态等的多重关系中,探讨当代文学批评如何建构、形成自身相对完整、独立的历史逻辑及其价值地位。

  简言之,批评史就是文学批评表达、彰显自身的价值观,从而建构自身历史的过程。

  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2】

  摘 要: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文学理论的进步,传统文学中数量较少的女性文学得到了重视。

  现当代女性文学开始重视社会对于母性的认知,还原母亲这一角色的本质,进而打破传统中主观的圣母性文学。

  本文针对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审视进行了简要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母性分析

  人类社会经过百万年的发展,从石器时代的母系社会开始,经过父系社会再到目前男女平等社会,女性的地位角色也得到了重新审视的机会。

  目前,在各国社会中对于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即是女性解放程度。

  女性解放即指打破歧视女性的传统,要让女性获得其赢得的个人权利及社会地位,进而达到两性权利平等的目的。

  女性可以摆脱家庭生活的限制而进入社会去学习、去工作,实现个人的人生价值。

  在各个时期的文学作品中,都可以体现出当时女性权利及其社会地位。

  一、中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形象

  在我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由于各个时期社会发展的进步程度以及社会对于女性角色的认识的不同,其中母性形象塑造在每个时期都不尽相同。

  例如,在上世纪解放战争时期,女性文学中的女性角色往往都处于都是社会底层,长期受到男权主义与资产阶级的压迫,个人权利被社会枷锁所束缚。

  这个时期女性文学一般着重于描写女性角色对于子女的无私奉献与付出,其所体现的母性与社会大环境对于母性的认知是相通的,真实地表达出了那段时期社会整体对于母性的态度。

  在上世纪90年代,我国女性文学已经从多种角度开始表现、解读母性形象,并对于母性的意义与内涵进行了分析[1]。

  随着时代的进步与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整个中国社会都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而当时的母性角色往往是茫然、彷徨的。

  这正是因为女性地位的提高而引起社会整体对于母性开始了重新审视,让女性得到自己应有的权利。

  在这个时期的女性文学作品中,女性角色的身份已不再仅仅不再局限于家庭生活当中,更多的女性开始在社会、工作等方面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

  然而许多女性文学作品注意到,由于自身的地位、权利等方面的巨大变化,使得许多女性对于未知的世界充满了疑惑,她们还无法从传统的母性身份中脱离出来,这在作品中都得到了相应的体现。

  二、女性文学与母性分析的角度

  第一,进行我国现当代女性文学与母性分析时,应针对当时社会中的母性角色从社会与家庭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将以往对于母性歪曲的神话塑造打破,寻求母性的本真,表现真实的母性角色。

  在我国的传统女性文学当中,例如《礼记》、《孔雀东南飞》等,主要表现的三从四德、孝敬父母。

  在五四运动之后,女性文学开始表现出母性在时代潮流中的转变,表达出它们对于母性的尊重。

  在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已经体现为新时代的女性角色。

  第二,从写作手法中发现母性的内心世界。

  女性文学在描写母性时往往会使用不同于普通角色的写作手法,因此在分析女性文学与母性时,应当真正地理解作者所选择的写作手法。

  这样才能真正地进入母性的内心世界,理解现当代女性作品中所表现的女性心理变化与社会角色的发展[2]。

  第三,审视母性在亲情关系中的变化。

  无论在各个历史时期,女性作品中的母性都不能脱离母爱而存在,母性角色也需要在家庭生活中来体现自身的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现当代女性文学作品中的新时代母性角色已经开始在社会中实现自我价值,这无疑会对其在家庭生活中的角色与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现当代女性文学中的母性审视

  由于在文学作品的长期发展中对于母性方面的忽视,针对女性文学与母性的审视、剖析的历史并不长,因此分析女性文学中的母性角色有助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我国现当代女性文学的重要意义。

  女性文学作品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显露出对男性文学的反叛意义。

  在我国五四时期,部分以塑造女性角色的女性文学作家强调新女性主义,这一群体在我国文学史上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初步显示出女性文学作家的力量与潜力。

  至20世纪初期,首批女性作家在其女性文学作品中表现出以叛逆、反思及弑父为主的思想追求与意识,并且后起的女性作家群体不断将这一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所展现的反叛意识、精神与主义深化、发展起来[3]。

  然而,五四时期女性文学作品中所塑造的女性角色、概念对于母性的审视存在缺失性。

  对于母性在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审视在后期女性作者的思想中逐渐丰富起来,并逐渐成熟和完善。

  当然,女性文学在这一整个发展过程中所突显的母性反叛意识与主义并不是单纯针对封建父权制度,而是从宏观角度呈现出较为全面的反叛性,如写作手法、构思及整体框架等方面。

  结束语:

  综上所述,现当代女性文学符合了社会文化与社会文明的发展需要,而其中的母性审视,也体现出了女性社会地位的提高。

  同时,也可让读者通过一个更加深入的角度去解读女性文学,进而重新发现女性文学作品中的历史意义与美学价值。

  这样不仅有助于女性文学的长期发展,同时也有助于在文学中更加深入地解读、剖析母性角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张建秒.中国现代文学女作家的母爱话语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06,(2):103-105.

  [2]邢海霞.讴歌、颠覆与理想化――中国现代女性文学中的母女关系[D].河南大学,2010,16(13):34-25.

  [3]王玉朋.中国当代女性文学中的神话原型阐释[D].聊城大学,2007,17(23):14-56.

更多相关推荐:
毕业论文总结 毕业致词 精选8篇

范文一:毕业论文的写作锻炼了我收集和整合信息的能力,从着手准备论题到实地调查再到整个论文的完成,凝聚着无数人对我的关怀和帮助,没有他们的支持和鼓励,我是不会这么顺利完成的。首先要特别感谢我的导师陶玉凤副教授,在…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调查报告写作要求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撰写要求详细说明一、毕业论文的总体要求1、毕业论文的写作是“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的教学环节之一,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实施专业教学计…

毕业论文期中总结报告

期中总结报告人往往在消费时间的时候感觉不到时间的流逝,而总是等到回忆或总结时才发觉到了时间的脚步。既然如此,人就该经常性的反省自己的人生、总结自己的工作,以便更有效的把握时间的效用。下面我就毕业设计对这半个学期…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20xx级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毕业论文(设计)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是本科生综合运用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接受科学研究工作的初步训练,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培养独立工作能力的重要教学环节。…

法律系毕业论文

辽宁商贸职业学院毕业论文浅析公民的政治权利年级:20xx级专业:法律事务学生姓名:于航学号:20xx03020xx3指导教师:赫荣平[摘要]公民政治权利的确立、发展与政治发展密切相关。国家的独立和统一是公民政治…

毕业论文总结

总结语在课程设计的过程中,较多的时间是用来查阅资料,因为还是第一次做电子课程设计,图书馆的资料很有限,所以一般通过网上查阅,在此查阅期间,我学会了怎样使用超星阅读器和PDF阅读器。在调试过程中,故障是不可避免的…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上海论文网)

工程管理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环境瞬息万变,市场形势变幻莫测,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企业中各项工作的复杂和综合程度不断提高,问题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为企业的经营管理带来了新…

最新版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1]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

毕业论文

江西渝州科技职业学院课件(设计)课题:餐饮管理系统(C#编写)姓名:王少雄学号:2085080219专业:软件工程分院:计算机应用学院指导老师:万为清(老师)目录第一部分:系统分析···············…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

毕业论文写作周记范文共12周1年x月x日至1年x月x日第一周这一周的主要任务是搜集并阅读相关资料,为下周论文开题报告的完成做好充分的准备。我的论文题目为“旧城改造中的土地政策适应性分析”。围绕这一主题,充分利用…

毕业论文的心得体会

本学期我所学的工商管理本科课程进入到了写论文、答辩的阶段。那时对于刚刚接触本科论文的我,对于论文还是很陌生的。经过了这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我从对论文一无所这,到现在已经写出了属于自己的第一篇论文,从选题到找资料…

毕业论文的结尾

毕业论文的结尾,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括全文,加深题意。这一部分要对绪论中提出的、本论中分析或论证的问题加以综合概括,从而引出或强调得出的结论;或对论题研究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或对有关论题…

毕业论文(54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