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课程论文

时间:2023.7.5

  现代学生对汉语古诗词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格若缺乏了解,会直接影响对古诗词的解读,因此在教学中选例应具有典型性。

  【1】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

  摘要:目前,湖南省导游资格证考试是随着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科目的改革而未单列“旅游汉语言文学”考试科目。

  文章从旅游类专业学生从事旅游行业的实际需要出发,阐述如何进行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

  关键词: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实践

  一、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旅游汉语言文学,是旅游行业工作者必须拥有的专业知识,旅游类专业必须开设该课程。

  但是目前某些高职院校却在压缩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或取消这门课程,这将导致旅游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不合理。

  目前,旅游类专业中的旅游汉语言文学课程尚存在如下问题:

  (一)旅游类专业有的无专门的课程标准或课程标准不科学。

  2016年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科目改革,取消“旅游言文学”考试科目。

  某些高职院校跟随考试指挥棒走,有的锐减“旅游汉语言文学”课的知识内容,有的以“旅游文化”课程中的“旅游文学”章节替代之。

  旅游汉语言文学,也就因此没有专门的课程目标标准或课程标准不够合理。

  (二)旅游类专业有的无专门教材。

  自2016年全国导游资格证考试科目改革以来,某些旅游类专业取消了《汉语言文学》课,某些被现行《旅游文化》教材中的十分之一篇幅的“旅游文学”章节替代了。

  但是,该章节内容非常单薄,涉及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深度和广度远远不能满足从事旅游业专业人士未来工作的需要。

  没有专门的《旅游汉语言文学》教材,就难以保证旅游业类专业学生学习质量。

  而且没有了这个基础,《旅游文化》其他章节所涉及的内容,学生在学习时会增加理解的难度。

  (三)师资力量配备不合理。

  旅游类专业课程的开设如果只跟随“导游资格考试”规定科目的指挥棒走,将“汉语言文学”课程合并到《旅游文化》课程中,由“旅游文化”课程老师替代“汉语言文学”专任教师传授这部分的教学内容,是难以满足旅游业类专业学生获取与增长汉语言文学知识需求的。

  因为旅游汉语言文学课涉及的知识面广、内涵深,是非专任教师难以胜任的。

  二、改革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

  (一)改革高职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宜将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以旅游管理专业为例)“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改为“在此基础上,加强培养学生具有人文综合素质,

  具有旅游行业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适应旅游行业所需的语言理解、交流和应变能力,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之成为能在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企事业单位从事旅游管理工作、旅游服务培训工作和旅游产品开发等工作的应用型专门人才”。

  (二)改革教材编写。

  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应当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

  旅游汉语言文学知识应是高职旅游类专业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核心内容。

  旅游类专业学生以往参加导游资格考试,在笔试和面试的试题中,旅游汉语言文学知识的比重较大。

  教学是以教材为蓝本,而现有旅游类专业《旅游文化》教材中只编入占全书十分之一篇幅的简单的“旅游文学”知识章节。

  这一部分,除去旅游文学基本的理论论述以外,与旅游景点紧密相关的“旅游文学”代表作,更是少,教学内容贫乏,将导致旅游类专业学生对景点文学了解的视野变窄,知识素养降低。

  所以,教材编写非改革不可,怎么编写?笔者认为:1.教材编写要服务导游资格考试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导游资格考试是一种专业技能考试,与普通教育的中考、高考是完全不一样的。

  其根本区别在于其指向有明确的专业性———导游。

  导游是服务旅游的,旅游汉语言文学又是景点的窗口和眼睛。

  因此,高职旅游类专业应当有专门的《旅游汉语言文学》或者《旅游文学》之类的教材,要围绕旅游类专业学生未来从业的需要编写教材。

  如古诗词对联中最常见的表现手法赋比兴,古诗词对联用得最多的修辞格———借代、借喻、引喻、互文、通感、拈连、进层、对比、双关、分写等,景物诗、咏史诗、怀古诗等都是旅游文学中普遍存在的,有必要做重点选例。

  旅游对联选例还应突出一个“广”字,注重选择纵贯古今、涵盖各省的范例,尤其不能缺少港、澳、台、疆、藏、辽、吉、黑等地的旅游对联选入,突破以往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教材内容只涉及大陆尤其是中原与东南一带的局限,为建立我国大一统的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旅游格局起补缺作用。

  2.教材编写应当紧扣旅游业教材选择的案例应侧重能帮助学生提高旅游文化素质的景点文学作品;旅游文学概述部分应有别于中国文学史。

  与现代旅游业关系不密切的名家名篇尽量不选,与旅游业密切相关的某些古汉语知识,应当考虑编入,以满足导游人员阅读旅游景点古诗词及对联的实际需求。

  3.案例选入要纵横结合旅游类专业《旅游汉语言文学》或《旅游文学》教材的编写内容,除了选入古代名家名篇以外,还可以选入当代有影响的旅游文学作品,而且应当涵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区等旅游景点中思想价值高、爱国情怀深、民族精神强、艺术精湛的文学作品为主体。

  4.教材范例的解读应该突出“方法和技巧”的指导例如:旅游汉语言文学选入的景物诗怎么解读?这就要在教材中写清楚。

  “景”是表象,“情”是内核;景是外观,情是实质;景物诗中“景”与“情”有的是“正比”即“陪衬”对应关系,也有的是“反比”即“反衬”对应关系。

  运用“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观点,根据“景”和“情”的“正比”或“反比”对应关系,具体分析一些实例。

  景物诗在结构上可分为两块:其一,“画”的部分,即景物描写部分。

  其二,“说”的部分,即或叙述,或议论,或抒情的部分。

  在这一类型的诗中,诗人借助写景究竟要抒什么样的情,在“说”的部分已基本点明[1],这就是方法指导。

  5.教材编写要攻克难点旅游景点的诗词曲联是讲究格律的,因此,应该编写一些近体诗的基本知识和对古入声字的识辨知识。

  介绍格律知识要兼容古今又能区分古今,要介绍中华诗词协会提倡的“双轨制”[2]。

  要指出“平水韵”只是一种历史的存在,它与今天的现实语音已严重脱节,只有在欣赏古典文学中的近体诗时才专用中古四声和平水韵的“单轨制”。

  而对今天用白话写成的旅游诗词曲联或格律诗,就可按照现代汉语平仄知识进行阅读。

  (三)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教学实践。

  1.改革教学内容以往旅游汉语言文学教学常常死死以教材为根本,将重点放在中国文学史的介绍上,不符合旅游类专业学生未来工作的实际。

  因此,本课程教学内容做如下改革:(1)教学中,对旅游中的古诗词对联中常见的表现手法用得最多的是赋比兴,应当列为知识重点、教学难点。

  (2)现代学生对古诗词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格若缺乏了解,会直接影响对古诗词的解读,因此在教学中选例应具有典型性。

  (3)教学中,对旅游汉语言文学中常见的景物诗歌、咏史诗、怀古诗等有必要做重点选例。

  (4)旅游汉语言文学中的对联,在突出一个“广”字的同时,应注重选择纵贯古今、涵盖各省的能一看就明白景点位置的旅游对联。

  2.教学方式的改革(1)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课时不够时,可以根据本课程的特点,实行模块式教学,如将表现手法赋比兴整合为一个教学模块进行教学。

  (2)采取竞赛活动的形式鼓励学生自我提升。

  由于现代学生对古诗词对联中常见的修辞格缺乏了解,执教者在活动之前提供比较多的典型性诗歌、对联让学生研读。

  (3)以主题形式鉴赏旅游诗词曲对联。

  如以“一切景语皆情语”为主题鉴赏景物诗;以“借古讽今,古为今用”为主题鉴赏旅游“咏史”、“怀古诗”;以“分析对联的构思立意”为主题,以讲座形式鉴赏旅游对联等,弥补教学课时的不足。

  (4)课内精讲与课外练习相结合。

  课内解读典型旅游文学作品,讲解诗歌对联的押韵、平仄、对仗知识等知识,简介如何利用网络资源和软件工具自学旅游汉语言文学。

  采取网络平台完成本课程部分实训。

  课外实地观赏市井民宅对联,观赏就近旅游景点中的文学现象,遇到读不懂的诗联记下来,然后师生互动、团队协作解决,以之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理念。

  三、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的效果

  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达到的效果是:提高师资水平、切合旅游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一)提高了师资水平。

  高职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的过程,教师改变了教学理念。

  从课程标准的建立、教材开发、授课内容遴选、教学方法和手段的运用,每一步都付出艰辛的努力,知识广度和深度、教学能力都得到长足的提高。

  (二)服务于旅游,落到了实处。

  导游资格考试是一种专业技能考试。

  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后,服务导游资格考试初见成效———学生考证合格率上升,获得导游证的学生越多,越能更好地服务于旅游业,亦将更好地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学生综合素质提升了。

  1.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学生的视野扩大了。

  由于教学内容选例突出一个“广”字,学生了解旅游景点文学的视野就不会拘泥于我国的内地,而是放眼整个中国。

  2.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学生的人文素质提升了。

  由于教学案例是与当今旅游景点对应的思想价值高、爱国情怀深、民族精神强,艺术精湛的旅游文学作品为主体,教学中又重点发掘其人文内涵,加强人文素质和道德素质的教育,因此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水到渠成。

  3.旅游类专业汉语言文学课程改革与实践后,学生的学习能力提升了。

  传统的教育理念存在典型的“灌输式”、“填鸭式”。

  笔者在教学鉴赏旅游文学作品时不是告诉学生结论,而是教给学生自己探求结论的方法,使之成为教会方法、培养能力的教学过程,突出“方法和技巧”的指导。

  参考文献:

  [1]张丽君.旅游诗联鉴赏概论[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3:175-177.

  [2]郭辉;奚晶;李令计;王鸿云.中国音韵流变及当前实行“双轨制”的必要性(下)———兼谈皖北中原官话的语音特点[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05).

  作者:张丽君 单位:娄底职业技术学院

  【2】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与对策

  摘要:随着教育不断改革与发展,对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师的教学模式是否能够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从客观上讲,对提升学生的基本语言素质有一定的影响。

  从主观上来讲,对我国实现中国梦有一定的影响。

  因此,在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应采取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对策

  在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有限,这便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因此,为了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质量,提高教学效果,达到新改革教学的目的,需要对教学工作进行不断的优化,以促进学生汉语言文学学习的更大进步。

  1职业中学汉语言文学教学现状

  1.1教学模式比较落后

  在汉语言文学教学中,很多教师依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知识,毫无学习感受而言,从而影响到学生学习效果。

  此外,由于汉语言文学知识理论性较强,课堂氛围沉闷,久而久之,这种枯燥无味的教学模式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依赖性与被动性。

  而教学模式的落后,使学生对学习兴趣不高,并使学生出现抵触厌学心理。

  1.2观念过于陈旧

  大多数教师与学生对汉语言文学学习不够重视,都以为平时能说话会写字,掌握一定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就能够生活,不想浪费更多的精力与时间在汉语言文学学习上,很多学生一致认为如今企业主要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学校也把精力与时间用在专业课程上,从而使汉语言文学变成一门冷门课程,教师与学生逐渐对此教育轻视,影响到学生汉语言文学的学习质量。


第二篇:课程改革论文


  信息化时代,教育目标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个性化发展能力。

  课程改革论文

  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改革探索

  摘要:物理化学是化工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该课程对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良好的理论基础.

  总结我校近几年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的教学情况,介绍在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提出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基础,通过改革教学内容,强化物理化学基础知识在化工实践中的应用,不断提高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思路.

  关键词:物理化学;课程改革;化工专业;实践导向

  0引言

  “物理化学”课程是高等院校化学、化工、制药、材料和生化等专业的学生必修专业基础课之一.

  “物理化学”课程综合运用数学、物理等学科的理论和实验手段来解决化学反应中出现的问题,并研究在化学变化中所遵循的规律.

  物理化学是多种学科的理论基础,尤其在理科、工科化学系列课程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物理化学”课程的理论性强、公式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难免觉得内容过于抽象而难以理解[1-2],同时所学内容与实际应用联系较小,造成学习的畏惧感,学习效果不理想.

  鉴于物理化学在化工相关专业知识结构中所处的重要位置,尤其对后面要学习的“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和“催化原理”等课程起着重要的铺垫作用,因此,“物理化学”课程的建设对高质量化工专业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

  多年来,我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物理化学课程组通过更新教育理念,在物理化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思想和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

  完成“物理化学”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和验收工作,成效显著.

  “物理化学”课程团队被遴选为学校重点建设的课程团队.

  在这样的背景下,如何以实践为导向,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工科思维,提高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工科物理化学教学值得思考的重要问题.

  1调整理论教学内容,侧重工程实践导向

  相比而言,我校开设化工专业的历史较短,所用物理化学教材也一直沿用我校化学(师范)、应用化学和材料化学专业使用的《物理化学》(第五版、南京大学傅献彩等编写)教材,以相应的《物理化学学习指导》(南京大学孙德坤和沈文霞等编写)作为学生的指导资料.

  在授课的过程中,虽然也积极拓展部分内容,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与化工实践过程联系不密切的矛盾.

  但随着我校化工专业的建设和发展,如果继续使用偏重理论教学的物理化学教材显然不合时宜.

  以课程体系的改革为契机,基于实践导向的新教材的选用成为物理化学教学改革的出发点.

  从xxx开始,精选天津大学物理化学教研室编写的《物理化学》(第五版)[3]工科教材作为我校化工专业物理化学课程教材.

  与原教材相比,天津大学编写的工科“物理化学”教材增加许多与实际工业生产相关的知识点,如真实气体的液化及临界参数、真实气体状态方程、

  二组分液体部分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和完全不互溶系统的温度-组成图,以及多相化学反应等,目的是帮助学生能更好地了解和掌握物理化学原理在化工生产中的应用,有利于化工专业学生的工科思维的养成.

  另外,工科“物理化学”教材将电解质溶液、可逆电池电动势及其应用和电解与极化作用3部分内容合并为电化学,将化学动力学基础(一)和化学动力学基础(二)合并为化学动力学,既优化教学内容,又适当降低理论深度,更重要的是拓展学生的实践视野.

  本教材在我院近几年的使用过程中,获得学生良好的反响.

  另外,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教学课件对工科物理化学课堂教学的支撑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物理化学课程内容的抽象性,注重通过演示与基本原理相关的实验现象对接实践应用,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的直接关系[4],更好地突出物理化学理论知识对工程实践的指导作用.

  在授课过程中,除讲授教材上的基础知识外,还注重把从事物理化学方面的科研体会以及最新科研成果有机地融入到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更好地激发学生对“物理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更加认识到物理化学在生活和化工行业中的重要性,同时也培养学生加快适应工业生产的能力和科学创新的思维能力[5].

  2优化课堂教学方法,注重实例说明理论

  由于化工专业的学生将来所从事的职业与生产实践更加紧密相连,所以,采用何种教学方法才能更加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是物理化学教学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之一.

  物理化学内容抽象、公式多而杂,在课堂讲授中要更加注重结合具体实例来阐述理论内容,才能有效地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接受所学的理论知识.

  例如,讲授界面现象中弯曲液面下的附加压力时,用他们所熟悉的人工降雨和暴沸现象来说明开尔文公式,只有水蒸汽液化凝结成新相小液滴(凸液面),小液滴逐渐长大才能从天上落下雨滴.

  由于新相小液滴刚开始很难形成,即水蒸汽的过饱和蒸气压pr非常大,天空中的水蒸汽气压很难达到pr,因而需要采用人工的方式提供小液滴形成时的凝聚中心,大幅度降低pr的数值,使雨滴顺利形成.

  同理,液体受热气化形成新相小气泡(凹液面),小气泡逐渐长大才能从液体里逸出,但新相小气泡开始很难形成,即液体过热也不沸腾,是因为液体中的小气泡压力很小达不到外界大气压的数值,

  因而需要向液体中加入实验中常用的沸石(孔中含空气)增加初始小气泡的大小,使气泡压力很快达到外界大气压值,保证气体从液体中顺利逸出,避免形成过热液体,引起事故.

  总之,利用具体实例讲授比较抽象的物理化学知识,使学生在学习理论中更接近实际生产和生活,激发他们将理论运用于实践的潜能.

  3多方位理解实验原理,提高动脑与动手能力

  伴随着物理化学理论教学内容的调整,也将相关的实验教学内容进行优化.

  例如:化学反应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反应热的形成,如果不能及时地移除多余的热量导致反应温度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将对化工生产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

  所以,反应过程中温度的测量与调控在化工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在物理化学实验中涉及到多种类型的温度计(如玻璃温度计、贝克曼温度计、热电偶等)用于测量反应体系的温度.

  作为温差测量的贝克曼温度计,广泛应用在恒温槽的组装和性能测试、稀溶液的凝固点降低实验中.

  由于精密电子温度测量仪器的普遍使用,使得贝克曼温度计在实验中的利用率逐渐降低,但它仍可以作为一种简便的辅助仪器使用.

  另外,温度效应常常在实验中有所体现.

  如醋酸-水-氯仿三组分系统的相图绘制实验,其成败与温度的关系比较密切.

  然而,大部分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并没有注意到这个现象,也并不清楚隐含的实验原理.

  实验过程中,温度影响到各组分间的溶解度,在温度较高的条件下无法观察到明显的浑浊现象,导致不能很好地判定滴定终点.

  因此,如果能够测定不同温度下的相图,可以使学生更深入地了解萃取过程,理解相图中物系点和相点的概念,对于化工产品分离条件的筛选起到良好地指导作用.

  其他的实验项目,例如:溶液表面张力的测定、活性炭比表面积的测定、蔗糖水解反应速率常数的测定、高聚物的分子量测定等,温度的影响均不可忽视.

  合理的安排实验是保证学生理解并掌握实验原理的前提.

  但由于参与实验的学生人数较多,普遍的做法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采用循环的方式开展实验.

  如果物理化学的理论课与实验课在同一学期开设,在循环实验过程中将不可避免地导致部分实验项目早于理论课程的学习,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则显得非常被动,对实验理论一知半解,造成他们更多地关注实验操作过程,只动手、缺乏动脑,实验效果并不理想.

  鉴于此,将实验课的开出时间较理论课程滞后一学期,先让学生充分学习理论知识,再开展相关实验.

  通过在实验过程中让学生试讲实验内容、回答问题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实验过程中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步骤,更好地理论联系实际,教学效果良好.

更多相关推荐: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中国文化中的语言文学摘要语言是人类交流和沟通的各种表达符号语言也可以说是用来表现人们的思想感情和行为举止等方面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国家地区民族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征曾几何时我们中华民族是个地广人稀民族繁...

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例学生姓名所在院系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论文题目一曲启蒙主义者的生命悲歌魏连殳形象及其文化价值探析课题研究意义通过对孤独者中主人公魏连殳形象及其文...

汉语言文学论文范文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毕业设计(论文)评审表题目浅析鲁迅小说《祝福》中的环境描写姓名****教育层次本科学号***分校保定电大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学点**电大指导教师日期(以上各项目请学员按照样式自己填写)学生毕业设计(…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人偶戏是海南省临高县的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演形式,它以其历史悠久和社会基础广泛,独特的艺术形式和内容的丰富多彩,以及它的良好发展势头在临高的历史的地位和现实的影响上,广为群众喜爱,使得临高成为中国人偶戏艺术…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孔子人生的形象摘要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当中儒家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可谓深远儒家文化为何一直能获得这么多中国人的芳心当然与儒家的文化在不同的时期焕发出不同的生命力有关其中也不与孔子的诗意的人生形象息息相关关...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语言的特质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范文

浅谈方言与语言习得的关系摘要语言是用声音来表现人们相互之间的思维情感和行为动作的人类语言既有其共同的规律又根据民族地区国家的不同有其自身的特点但是我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各地方言繁杂有着自己的特征人们在交际中用不规...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范文)

附件四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要求一统一使用A4纸打印装订毕业论文题目为三号黑体正文小标题为四号黑体字正文为五号宋体字学生应当将毕业论文制作成WORD电子文档要求提供电子稿二毕业论文形式要完整应当包括封面目录...

12春汉语言文学专业论文写作辅导

主要内容一什么是毕业论文二毕业论文的基本要求三论文写作一般过程四选题及如何选题五收集及运用资料六如何写开题报告七论文写作八格式要求九论文评定标准十答辩注意事项一什么是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高等院校毕业生提交的有一定...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青岛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题目学院:文学院专业:汉语言文学(中外文秘方向)姓名:王明建指导教师:王海燕20xx年x月x日1、选题意义(1)理论意义:在目前的研究中大部分学者侧重于对罗贯中籍贯,《三国演义》…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汉语言文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文题:《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唐代友情诗赏析》写作意图:友情诗,是建构在离别、怀念、追悼情境下的抒情言志之作。唐代,达到国家规模的空前统一,从贞观到开元,“遍观百家”、“好语…

汉语言文学毕业论文(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