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绘画心理

时间:2023.11.3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

  儿童绘画心理【1】

  摘要: 儿童在美术活动中所表现出的任何行为都有其身心发展的依据,只有把握幼儿绘画心理,才能给予适时、适当的有效指导。

  儿童绘画,首先应注意按照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因材施教,掌握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训练他们的认知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自发性,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 儿童 绘画心理 认知

  儿童喜欢画画,这是出自儿童自身生理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心理需要。

  我们从事儿童美术教育,必须研究儿童绘画的心理与特点,否则,就不能正确地评价儿童画,也就难以辅导儿童绘画。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绘画应按儿童的年龄分为三个时期来研究:图式期6―8岁、写实倾向期9―11岁、写实期12岁以后(相对而言,有的会提前或退后)。

  因此,美术教师应根据儿童不同时期绘画的心理与特点,训练他们的认知能力,发挥他们的想象,培养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自觉自发性,才能提高他们的绘画水平。

  一、绘画是儿童的一种认知方式

  艺术是人们认识和把握世界的一种方式。

  苏珊・朗格在强调艺术的价值时说,人了解世界有两种主要方式,一种是逻辑的推理方式,另一种就是艺术感知方式。

  儿童面对的是一个充满陌生感的世界,所以他们的求知欲望很强。

  但是由于他们自身所具备的知识简单,经验少,逻辑思维能力较弱,而绘画能给他们更广阔和自由的想象和表现空间,因此,他们喜欢通过这种方式来认识和反映他的世界。

  约翰・杜威在谈到美术的本质时说,艺术是一个生动而实在的例子,证明人能有意识,有意义地再现感觉、需求和冲动的统一以及生命活动的特征。

  意识的介入带来了规律、选择能力以及对素材的重新处理。

  所以它们永无止境地改变着艺术。

  但是,意识的介入及时地将艺术的思想变为意识的思想,这种思想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知识成就。

  在杜威的眼里,艺术是一种赋予生命以活力的体验,它帮助一个成长中的机体表现自己的生命力;它使一个人上升到一定的情感高度,使他能够认识到艺术的体验是他生命中一件特别的事。

  二、未知世界是儿童想象的空间

  儿童比成人更喜欢画画,这是人们普遍认可的事实。

  不仅如此,几乎所有的孩子都算得上是天才的艺术家,难怪成人们常常为儿童们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涂抹惊讶不已。

  经常有孩子的父母对我说,他们的孩子多么喜欢画画,画的画多么好看,因此认为自己的孩子一定具备极高的艺术天赋。

  我相信这一定是真的。

  因为在教学中,我也常常被孩子们作品中的绚丽的色彩、大胆的线条和奇妙的构思所陶醉,我总是毫不吝啬地给他们以赞美之辞。

  然而,我也发现,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对艺术的兴趣会逐渐减弱。

  原因是,他们对原本陌生的世界开始熟悉,当他们对眼前事物有了重新的认识之后,想象力就受到了约束。

  有一个著名的心理学实验,将一滴墨汁滴在一张白纸上,拿给幼儿园小朋友看。

  小朋友们有的说是蝌蚪,有的说是天上的星星,……再拿给大学生看,都说那是一滴墨汁。

  这个实验正说明,人的客观认识往往限制思维的自由想象。

  远古人类想象天上有上帝和神灵,于是产生了那么多美妙的神话传说,而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不再靠想象去描绘宇宙万物,而是用科技手段。

  课堂上,我的老师曾说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民间搞剪纸艺术的老太太,以剪虎闻名,她剪的老虎形象夸张,生动可爱,被邀去一所大学讲学。

  校方出于好心带老人家去动物园参观老虎,因老人从未见过真老虎。

  结果观虎归来,老人再也剪不出来原来的那种生动可爱的虎了。

  可见,想象是建立在对未知事物的探求之上的,已知事物往往成为一种外在的干扰因素,阻碍人们的想象力。

  就像希腊人说的那样:知识始于惊奇,如果我们不再惊奇,也许就有知识停止进展的危险。

  三、求知欲是儿童艺术兴趣产生的基础

  儿童的认知欲望中存在着艺术兴趣产生的基础。

  儿童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在对一切事物的好奇心上。

  儿童没有见过的东西太多了,第一次见到的东西对他们来说都感到非常的新鲜。

  由于儿童的言语能力还不够完善,没有识字以前,形象思维和直观的形象感受是他们认识外界事物、形成概念的主要认知途径。

  我们发现,所有的儿童绘画都有一定的情节性。

  分析其中的原因可知:儿童的绘画带有一定的儿童语言的特征。

  儿童在没有获得书面语言和口头语言的技能之前,只好用他们仅有的一点简陋的形象语言来表达他们天真的思想活动。

  儿童可能只会画一些简单的圆形或方形,但它能代表很多东西。

  它可以是太阳、苹果、房子、书等等。

  儿童画中的形象艺术语言就是这样发展起来的。

  有了这样的艺术语言,他们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形象模仿活动了。

  儿童在他们自己的艺术活动中,使游戏增加了无穷的乐趣,他们从自己创造的形象中获得了最初的快感体验。

  儿童的这种幼稚的“艺术活动”,使他们得到了美的享受,并成为对造型艺术产生兴趣的基础,这种基础在儿童中具有一定的广泛性。

  四、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自发性心理

  儿童艺术看起来很幼稚,然而却具有成人艺术难以具有的独特性的形式、风格、想象力和创造性。

  正如康定斯基所说的那样:“儿童们直接从他们的情绪深入所创造的形式,岂不要比那些希腊的模仿者的作品更富于创造性吗?”那么,儿童为何能够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根据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儿童的这种艺术心理是先天就有的,并普遍地存在于每一个儿童身上,在儿童身上组成一个超个性的共同心理基础。

  它来自于遗传的大脑结构本身。

  而集体无意识的内容是原型。

  所谓原型,是指先天的固有的直觉形式,它具有经遗传而带来的多知觉与领悟的性质。

  那么,儿童之所以有那种独特而又共同的艺术心理,是因为他们都有独特而共同的原型。

  而原型的外显为原始意象,荣格认为,真正的艺术家是“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

  那么,儿童也可以说是真正的艺术家,因为他们是“用原始意象说话的人”。

  儿童绘画时激动和快乐是成功的保证。

  儿童一旦迷上画画,根本用不着大人去督促,如果没有画完,谁喊他都喊不动,画到得意之处时,自己还会笑出声来,完全进入了角色,全身心沉浸在创作的激情里。

  当他完成大作以后,他会拿给大家看,希望大家和他同享成功的快乐。

  这时,别人的称赞对他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由于儿童的原始性绘画更接近艺术的本质,深受艺术家们的喜爱,也曾给许多艺术大师以艺术上的灵感启示。

  如马蒂斯、毕加索等人就曾从儿童艺术中汲取营养。

  但人们往往看到,儿童随着年龄的增长,见识的增多,他们身上的原始性逐渐褪去,取而代之的是社会性、现实性和普遍性。

  追逐现代潮流渐渐成了他们现实的价值取向,他们离艺术的本质也就越来越远。

  著名美术教育理论家维克多・罗恩菲德说过:如果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受任何外界干扰,那么就没有必要激发他们进行创造性活动。

  任何一个儿童都会不受束缚地运用他根深蒂固的创造冲动,对他自己的表达方式充满信心。

  但是,艺术最终只为极少数人所掌握,而不是所有的人,尽管每个人都可能成为艺术家,因为我们在儿时都曾经是艺术家。

  总之,把握儿童的绘画心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效指导,这个过程需要教师不断提升自身观察、解读儿童行为的水平。

  教师要运用实践性、客观性、科学性、教育性与群众性原则实地观察每一个儿童在绘画活动中的表现,并运用叙事研究的方法将观察到的儿童真实的、情境性的行为进行细腻的叙述。

  教师要把儿童作为观察记录的对象和主体,通过语言、行为、作品三种观察途径,了解幼儿情绪情感在绘画中的表现,才是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参考文献:

  [1][美]爱略特.W.艾斯纳著.张单等译.儿童的知觉与视觉的发展.湖南美术出版社,2002.

  [2][美]H.加登纳著.李泽厚主编.兰金人译.艺术与人的发展.1988.

  [3][英]E.H贡布里希著.林夕,李本正,范景中译.艺术与错觉.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2.

  探析儿童绘画心理【2】

  【摘 要】早在18世纪中期,卢梭认为:“儿童有他特殊的看法、想法和感情。”绘画是表达人们潜意识的直接工具。

  而往往未经修饰、纯粹的儿童画,是人类稚嫩阶段的一种天性流露,是儿童思想情感倾诉的一种方式。

  【关键词】情感 心理 绘画

  一 提出问题

  1.背景与意义

  在儿童成长的道路研究和进行日常教学的时候,人们往往把重点放在知识的教授或游戏活动上。

  但随着研究范围的推广及深入,发现绘画活动在儿童的成长中也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

  儿童绘画是儿童纯真心态的自然流露,是他们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特殊视觉语言,它是人的生命早期阶段的行为产物,是儿童心理、情感、个性、创造能力的反映。

  只有正确认识儿童绘画,了解儿童绘画的形式与表现特征,给予孩子热情鼓励与正确恰当的引导,才能使儿童的潜能得以开发,天性得以发展,成为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的人才。

  一些研究学者通过儿童的绘画作品,能分析出儿童在某一年龄阶段中绘画与发展的关系,甚至从中了解到儿童的心理以及情绪状况。

  2.儿童绘画心理发展的两种学说

  第一种是20世纪中期美国儿童美术心理学家罗恩菲德提出的“直线型”发展模式。

  他提出儿童绘画发展阶段理论分为以下四个发展阶段:(1)涂鸦期(自我表现最初阶段2~4岁),涂鸦是视觉经验和身体、手指肌肉动作协调的一种产物,反映其身心状态。

  (2)样式化前期(再现的最初阶段4~7岁),儿童尝试用绘画语言与外界沟通;在对外界的探索中不断寻求新的观念,所以使用的象征符号经常改变。

  (3)样式化期(形态概念的成立阶段7~9岁),这一时期的儿童终于发展出种种令自己满意的符号象征,这些符号会反复出现2~3年,称之为“样式”。

  (4)写实倾向的萌芽诞生期(9~12岁),这一时期的儿童力图发现自己与周围事物之间的真实联系。

  在绘画中,他们开始打破惯用模式,并注意到周围事物的细微变化。

  第二种是20世纪80年代美国艺术教育家、心理学家加登纳提出的“U型曲线”发展模式。

  他认为儿童早期的绘画表现处于“U”型的左高峰,之后跌到“U”型的谷底,这时若持续努力,就有可能达到“U”型的右高峰,成就完整的“U”型发展,但是一般人都只是“L”型的发展。

  二 研究内容

  1.绘画包含幼儿情感倾诉的语言

  想要正确了解幼儿的绘画作品中的内涵,需要了解他们绘画的动机和他们所要表现的内容。

  每个孩子的语言发育过程不同,早讲话的不到一周就会牙牙学语,晚的孩子要快两岁才开始表达。

  但是当儿童还不会说话时,儿童执起画笔的时段早于语言发育的时间。

  当儿童能手执画笔后,也就意味着他们能记录自己生活中影响情绪、表达情感的事件了。

  让儿童在自由放松和谐的环境下,保持愉快的心情,拿起画笔,在空白的纸上画下所想所悟。

  绘画是幼儿最重要的自我表达方式,通过美术活动幼儿能自由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及思想,每个幼儿绘画的表达方式、水平也不尽相同。

  亚里士多德认为:艺术能外化人的内心素乱,倾听内心痛苦,从而使人获得解脱。


第二篇: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的联系


  儿童绘画与儿童心理的联系【1】

  摘要: 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影响着他的发育成长,不要遏制儿童的想像力,开拓孩子们的幻想空间。

  学前儿童的绘画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能抓住儿童的特质并正确引导是教师的责任。

  关键词: 心里 创新 绘画能力 联系

  爱因斯坦曾说过:“想像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是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严格地说,想像力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这足以说明在我们的生活,学习和成长中,想像力的重要性。

  那么对于学前儿童,还处在于儿童时期的孩子们来说,想像的空间是天马行空、无边无际的,不受束缚、不受外界因素干扰的,可以尽情发挥自己的遐想。

  这对孩子们的成长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如何培养学前学生儿童画的绘画能力并激发儿童对儿童画的创新是本文要着重阐述的内容。

  一、了解儿童,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掌握儿童的心理、喜好和性格。

  每个人都是从婴儿期开始一点一滴成长起来的,从刚开始的牙牙学语到活泼顽皮的上学前班的年龄。

  这时的儿童已经可以感受到、认知到这个自己生活的现实世界,虽然表达不出完整的想法,但是可以通过一些其他方式告诉我们,他们注意着感受着周围环境的各种变化。

  那么作为孩子们的引导者,我们首要应该做的就是走进儿童们的内心世界,去理解他们所想所要。

  儿童时期处于人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对儿童的培养影响着他的发育成长。

  因此人们常说要从孩子的幼儿时期抓起,从最初的定性开始,这直接影响儿童的性格,习惯的养成。

  儿童的世界不需要形式主义,读懂孩子们的最好方式是真诚的发自真心的对他们的爱,付出感情的和他们交流,玩耍,在长时间的接触中培养深厚的情谊,当孩子们接受认同你的时候,那么你的一言一行对他们来说就是意义深远了。

  学前的儿童有着相同的共性,对事物都充满好奇,喜欢玩耍,见到新鲜事物接触新的知识都是很敏感的,能灵活的运用这些孩子们的特征,进而拉近与他们的距离,在沟通中了解他们的性格,喜好,这对于引导学前儿童来说是最有效的方法。

  二、发掘儿童的特点,激发儿童的潜能与丰富的想像力。

  学前儿童处于一个各方面都需要开发成长的阶段,思想行为上是自由的,在教育孩子时,正确的教导他们的一些必要规范的行为,在思想上不要有所限制,可以任凭孩子们涌出大量稀奇古怪的想法。

  让他们随意的想象,不受思想上的束缚。

  不要遏制儿童的想像力,开拓孩子们的幻想空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先培养孩子的兴趣,有了兴趣,自然也就能勾勒出美丽的图画。

  艺术与生活是紧密不可分的,孩子们的敏锐感官是他们绘画的优势。

  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处处感受到越来越多的人们将自己的子女送去学习音乐、美术、舞蹈等除文化课以外的课外学习。

  家长们不止希望自己的孩子只是一味的学文化知识,他们希望借助这些陶冶孩子们的精神世界。

  在成人眼里,儿童欠缺很多大人没有的东西,例如几十年的人生经历,然而成人很难画出纯正的儿童画。

  恰恰儿童画最不需要的就是复杂。

  儿童画讲求的是超乎常规,打破常理,不讲循规蹈矩,逾越了透视、解剖、构图等一般常规。

  所以说儿童画是属于儿童的,是成人无法绘制的童心。

  虽然儿童具备了丰富的想象力和敏锐的洞察视力,不过单单是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怎样将孩子们的优势与画作结合呈现出完整的儿童画就是关键了。

  艺术是永无止境的,也从不拘泥于时间、空间和地理环境。

  那么激发儿童的画作创新绘画能力自然与大自然密不可分。

  新鲜的空气,外面广阔的视野,自然的景色,让儿童置身于此,感受到这些自然的美,并拍下孩子享受喜悦的画面,情景交融,置身于内,日复一日,对于儿童的情感有着显著的丰富。

  这时儿童拿起画笔绘制的画面会更加丰富多彩,儿童都是借助绘画的形式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情感,在他们的心中有眼睛所看到的现实生活,有不懂的事物,这些在儿童画中可以淋漓尽致的体现出,孩子们的画面就是每一个故事,他们借由儿童画把想珍惜的经历都注入自己的画面中。

  著名画家毕加索曾说过“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习向孩子那样画画”。

  可见艺术与年龄无关,毕加索正是了解孩子画画时的心情,在毕加索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看似简单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思想。

  仔细品味、欣赏儿童画时,你会发现儿童画是讲神似,不求形似。

  抓动态,忽小节。

  注大体,少细节。

  色彩鲜明,对比强烈。

  这些都是儿童画自身的特性,看似天马行空的无拘无束,实质上有着特有的特质,值得细细品究。

  儿童期是心理发育最旺盛,变化最大的时候,也是可塑性最强强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的发掘对孩子的成长来说可谓是重中之重!也是孩子人生的第一次开端,家长和老师在这个时期应该给予孩子最真实的引导,最了解孩子脾性的莫过于看着他们成长的家长和老师。

  心理学家经过长期的研究认为,儿童期是培养健康心理的黄金时代,各种习惯和行为模式都在这是奠定基础,如果有一个好的开始,那么将会有利于孩子的品德和智力得到健康的发展。

  要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父母和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言行上要一致,做到表里如一,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一举一动都要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社会生活环境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决定性条件,要坚持正确的教育方法。

  儿童发展有两个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一是遗传,另一个则是环境。

  激发孩子潜在的天赋。

  对于成年的人来说,环境都是一个决定性的影响因素,更何况是还处在各方面都在刚刚成长的儿童。

  因此,想要激发他们的内在潜能,要先从环境着手,给孩子们一个舒心,快乐的成长环境,不去束缚,不去同化他们的想法,在思想上给儿童们完全的解放。

  任他们自由翱翔在自己的天空中,用画笔绘制出他们心中所想。

  教育都是从小抓起的,艺术的培养也是如此,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家长送孩子去学习绘画,音乐,舞蹈呢?随着社会不断的进步和发展,我们伟大的祖国正值繁荣昌盛,可谓是国泰民安,在物质生活上都明显有了保障,已经告别了从前的苦日子。

  当物质生活有了保障时,人们就开始向往精神层面了!

  那么培养孩子就成了家人们的重要任务,而怎样教育好自己的孩子也是家长们担心的问题。

  这时,往往会将学前儿童送去学习画画。

  为什么不是学数学、物理、化学呢?想必这就是艺术与文化知识的差别。

  家长们清楚的了解,要培养儿童,需要的不是文化知识,而是开拓他们的思想,培养他们的能力。

  这里的能力是指多方位的,在老师的帮助下,找出每个孩子的特性,特质,从而往那方面引导。

  儿童画可以很好的锻炼孩子的感知能力,绘画是儿童距离客观世界最近,最直接的一种活动,通过大脑与手指,心灵的配合,在笔下绘制出的图案,色彩是儿童抒发情感的直接表达方式,可能有的话语孩子们好不会说,不能理解,但是他们却可以通过画面,传达出他们的内心所有说不出,道不明的感情和想法。

  画可以起到很好的与人交流的作用,久而久之,当孩子们习惯这个传输方法时,他们也就习惯成自然了。

  三、让儿童去感受大自然,感受不同的环境,发散思维,开拓视野。

  除了在室内对孩子进行讲授外,应该定时定期的带领孩子们出去,到外面的世界,感受不同的景色,风光,接触不同的人事物。

  在大自然的环境中,会潜移默化的影响孩子们的成长。

  多接触绿色和其他色彩会不经意的让儿童们的大脑补充多一些的物质,丰富了他们的思想,在微风和煦中感受生命,感受自然。

  当孩子们再握起画笔是,笔下的画面将会更有深意。

  学前儿童的儿童画绘画能力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能抓住儿童的特质并正确引导是教师的责任。

  耐心,细心与孩子们交流,多接触大自然,打开心扉,儿童的未来是不可限量的。

  参考文献:

  1.《培养孩子从画画开始》、作者:鸟居昭美(日)著、于群(译),出版社:漓江出版社,2011-11-1版

  2.美术大观《美在平凡中》、作者:徐婷著,出版社:辽宁美术出版社,2010.10总第274期

  绘画和儿童心理健康【2】

  摘 要:儿童的成长总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借助绘画作品内的人或物,对儿童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会取得不错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儿童;绘画疗法;心理健康

  苏教版美术教材中有一课是《画心情》,主要目的是让儿童检视自己的情绪,思考自己遇到困难挫折时如何面对和解决,以增强儿童的挫折承受力。

  以绘画表达心情是一个很好的调节情绪的方法,儿童从小掌握这种方法有利于他们的成长。

  在国外,人们把绘画疗法称为技艺疗法。

  它类似音乐疗法和读书疗法,对儿童和成人都有所帮助。

  著名的教育家迪斯佛赫说:“儿童画1小时画获得的收益,比观看9小时电视所获得的收益还多。”科学家认为,儿童绘画是健全机体的一个途径。

  这时的绘画不再是审美意义上的,而是心理意义上的。

  一、绘画是儿童教育与心理发展良好的契合点

  儿童起初拿起笔随意乱画时,自然是没有什么目的,但同他们所喜爱的其他游戏一样,绘画活动本身使他们入迷。

  这很自然地使他们的注意力从盲目、松散、混乱的行为中集中起来,儿童开始专心致志了。

  绘画活动使儿童的一切感知器官都处于兴奋状态。

  作为游戏的一种,儿童在绘画中并不想绝对地服从现实,而是使现实同化自我。

  换句话说,当儿童自由自在地作画时,一般不会复制身边的事物。

  儿童感兴趣的是通过这种绘画活动,在想象中满足自己实际中的某种愿望。

  在绘画的立意与构图方面,儿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他们的想象极其丰富,联想奇特,有时近乎荒诞,却又极富情趣,这些对于绘画而言,都是可贵的积极因素。

  所以,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儿童的立意与构思,而是要顺着儿童的思路,因势利导,使其发扬光大。

  例如:儿童会这样想,花草树木是有性别的,没有生命的东西,也是有喜怒哀乐的。

  如在画“树”一课中,有的儿童拿着自己的作品介绍说:“我画的是一个美丽的树姑娘。”教师很惊讶,难道树也分姑娘和小伙子吗?原来这个儿童让这棵翠绿的树结满了火红的果子,可不正像是戴满蝴蝶结的小女孩嘛!后来,在她的带领下,很多儿童画出了高大挺拔的树叔叔、树干布满皴裂的树爷爷、枝干细嫩的树娃娃等形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儿童绘画分期背后的心理发展特点

  多数学者把儿童画的发展过程分为涂鸦期、象征期、图式期和创作期。

  分析其划分的标准,似乎是以绘画方式为依据,而实际上这种划分标准的背后隐含的恰是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性特点。

  涂鸦期是儿童感知动作思维的绘画表现,以满足儿童的主动动作乐趣和感知兴趣。

  象征期是具体形象思维初期的绘画表现,它反映了外在现实对自我经验的激活,或自我经验对外在现实的界定,是图像与表象的结合。

  如某艺术儿童园的一位小朋友画了这样一幅画:一个小姑娘的双手分别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在色彩绚丽的背景前幸福地笑着。

  这位小朋友对画面的解释是:最好爸爸妈妈不要吵架,我们三个人手拉手出去玩儿。

  图式期是儿童对客观世界认知的符号化特点的图画表现。

  例如:把人画成正面直立,动物是侧面形象,花是顶面观察的形态等,并且在一段时间内将这些形象模式化,这是认知发展过程的一个必经阶段的表现式。

  关于创作期,这个时期的儿童画充满了想象和独创,是创造性思维的集中表现。

  笔者在小学低年级的美术课堂上发现,儿童对世界的认知是感性的,缺乏理性的分析。

  在绘画上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色彩方面,儿童对色彩理论并不理解,只对鲜明的颜色感兴趣,如红、黄、蓝等纯色是他们的最爱。

  即使是在教授儿童自己搭配调色之后,他们仍对古朴、高雅、神秘的灰色不感兴趣,这就是儿童。

  儿童对物象色彩的认识只停留在固有色的表现层面上,比如太阳是鲜红的,大树是翠绿的,天空是湛蓝的,等等。

  这些对色彩的认识只是初级的、感性的,但绘画终究要经过一个由感性到理性再回归到感性的过程。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生动的生活实例、以可感可知的现象引导儿童理性地认识色彩,如让儿童回忆或观察日出云天和夕阳照耀下的湖面,教师提出问题:“天、云、水面还是不是原来的颜色呢?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而在这个阶段,莫奈的《风景》和凡高的《向日葵》等色彩明快、灰色搭配完美绝伦的作品是笔者最常展示给他们的,这样儿童就学会了通过现象认知色彩,再站在大师的角度体味颜色,就较容易理解,也符合儿童的心理接受能力。

  绘画是一种心灵表达方式,儿童可以运用绘画将自己的经验与感受象征性或具体地展现在图画当中,以作为一种陈述、回顾与整理。

  同时,在泼墨挥洒的过程中,也让人产生一种成就感,更加利于儿童的心理健康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美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美术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一、论文封页格式严格按照下发的样式,不能有添加和减少(已附后);二、论文顺序:封页(单独一页)开题报告(单独一页,其中的题目要与封页形式一致)目录(单独页,按节排目录)题目(题目要与封页形式…

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模板

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模板单击这里添加毕业论文题目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教师完成时间内蒙古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选题论证专业年级姓名学号论文题目一选题的意义对论文选题的解释选题意义本课题要解...

美术学院毕业论文格式示例

学号密级黑体5号兰州城市学院本科毕业论文1号宋体加粗居中此页行距15倍页边距标准上下边距为25mm左右边距为30mm在海量图像无级缩放硬件实现系统中的应用2号黑体加粗居中标题行间距为32磅学院名称美术学院专业名...

广州美术学院毕业论文格式

学士学位论文论文题目作者姓名二四年三月摘要论文目录后第一页为300字左右的中文内容摘要应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学位论文摘要是学位论文的缩影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成果和新见解论文摘...

毕业论文模板 绘画及美术学专业

20xx届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模板绘画及美术学专业封面绘画及美术学专业共分为3部分1作品展示图片挑选一件或者多件作品制作在一页上2解析报告摘要关键词目录论文内容参考文献3表格毕业设计开题报告中期检查表指导教师...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当代美术教育的形式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当代美术教育的形式当代的艺术教育是以提升人文素养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这就要求美术教工作者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应强化大美术的教育理念特别要注重课程本身结构的优化与调整课程结构往往直接体现人才的培养...

天津美术学院 毕业论文格式(非史论类)1

独创性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据我所知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参考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其他人已发表或撰写的研究成果的原文抄录也不包含其他人为获得天津美术学院或其他教...

凯里学院美术学论文范本

学科代码050406学号20xx401100本科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浅谈线条在工笔画中运用及重要性学院艺术学院专业美术学班级09美本2班学生姓名潘万鹏指导教师潘金桥20xx年4月20日目录中文摘要中文关键词英文摘要...

广告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浅谈传统文化对现代平面广告的影响及意义院系美术创意学院专业广告艺术设计学生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单位钦州学院美术创意学院指导教师姓名指导教师职称浅谈传统文化对现代平面广告的影响及意义摘要我们面…

美术学毕业创作报告格式1

20xx届学生毕业创作材料一毕业创作任务书课题名称姓名学号院系专业指导教师小3号楷体加粗班级及学号姓名及职称年月按任务书规定日一创作的教学目的导师填写二创作的主要内容导师指导学生填写主要写开题报告的研究思路用1...

小学美术毕业论文

论中小学美术教育理念内容摘要: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实施,我们逐渐认识到美术课程改革并非完全抛弃知识与技能,也并非过于强调美术学科本位的做法,而是降低了知识和技能的难度和要求,鼓励教师根据学生发展的需要,从生活美术的…

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

美术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实施细则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人才培养的重要教学环节是培养本科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创业能力的主要途径为贯彻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安徽省教育厅关于普通高校本专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的暂行规定的通知...

美术学毕业论文(3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