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静《看见》读后感

时间:2024.4.5

读柴静《看见》有感

李 冬

除了不断刷新朋友圈里那些喧闹浮夸的文字,另一种选择是泡上一杯茶,用难得清闲的时光和清醒的头脑静静一读这篇曾触动许多人的文章。初次接触《看见》是在微信上看到的一篇文章——《当你在为生存而挣扎的时候,咱们就是平等的》,也是这篇文章使我记住了“柴静”这个名字,也使我有进一步了解她的欲望,而《看见》使我得以满足,既认识了柴静也成长了自己。

《看见》是知名记者、主持人柴静讲述自己在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某种程度上也可视作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书的封面是柴静采访中的照片,几位满脸皱纹的老农笑着围坐在一起,一个小朋友也毫不怯场地在大家面前玩耍。在农村,能让老人和小孩如此放松地出现在镜头前,那绝不是容易的事情。翻过来,在柴静的简介里,寥寥几句话写完了她的工作经历。不像许多名人出书,在简介里写满各类荣誉、头衔。通过这就给人以平凡有爱、简单真实的形象。

最浅层的,通过读《看见》确实“看见”了很多新闻采访背后的故事。她尽可能诚实地描述每一个事件、每一个事件背后的人。使我们了解到社会最隐私角落里的一些事,一些值得我们关注和反思的事。就不一一列举了。通过这些人和事我们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这都缘于柴静的真实,以及由心而发的热情和关怀。她关注的不是新闻,而是新闻中的人。无论是擦去失去表姐的痛苦小男孩的眼泪,还是要求地震中失去孩子的父亲不要喝酒吸烟以准备再次怀孕??虽然看起来违背新闻人的职业准则,但却是对一个正常人情感的回归。因为从理智角度看,报道事件本身不能植入个人情感,否则就失去了事件本身的客观性,但从情感角度,不带任何感情色彩只是冰冷的事件,唯有用理智的头脑和一颗带有感情的心才能看到世界的真实。情不自禁为故事角色痛心或愉悦,这就是柴静。

而透过事件,我们站在柴静的角度看这本书,我们会看到一个人不断成长的经历。从刚进新闻界的高度自我肯定到遭遇挫折,再到重新审视自己找到定位。从早期的青涩、懵懂、“不接地气”到后来的自省、观察和沉淀。她用最朴实的

文字记录了自己的青涩、困惑,坚持和成长。书中的记录不是简单的叙述,它融合了自己对每件事件中所反映出的问题的思考,对人性的探究和对自己、对记者职业职责的不断思索。柴静对于记者职业的热情和对自我不断打破再纠正的态度令人感动。我们需要的就是这种态度和精神,虽然我们的工作不是记者,我们也要有这种对工作、对职业始终保持热情的心态。对于自身的缺憾不足要敢于自我打破,审视自己矫枉过正。“生活里怎样是你的事,上了节目就不能有这个”。因为我们都一样是普通人,会犯错、会惶恐、会困惑,只有由内心而发的热情才是坚持的支柱。不断的自省和思考使我们学会去回归生活,去认识而不是去指责批判。

从更深层次的阅读这本书,我看到了什么是“韧劲儿”,它是对自己要求的坚守。不断相信,不断怀疑,不断幻想,不断摧毁,不断重建,为的只是避免成为偏见或附庸。柴静是一个追求“精确”、追求深度的人。当然这也是在她不断成长中所养成的,在她刚进入央视时同样惨败过。她做的第一期节目是关于剖腹产话题,采访录了三十分钟,谈完剖腹产怎么不好就结束了。结果送审后被公开批评“你告诉人们剖腹产是错误的,自然生产如何好,这只是一个知识层面,你深下去没有?谁有权利决定剖腹产?医生和家属,怎么决定?这是一个医疗体制的问题,还有没有比这个更深的层面?如果你认为人们选择剖腹产是错误的观点,那么这个观点是如何传播的?人们为什么会相信它?一个新闻事实至少可以深入到知识、行业、社会三个不同层面,你找了几个层面???”同样我们在对待工作,处理事情时有没有想过更深层面?是不是只考虑眼前而不顾长远?处理事情是不是“差不多”就行了?这是我们需要深刻自省的。“真相往往就在于毫米之间。把一杯水从桌上端到嘴边并不吃力,把它精确地移动一毫米却要花更多的时间和更多气力。精确是一件笨重的事”。人与人的差别就是从细微处开始的,多想一点,做好一点,终究造就不平凡!

《看见》是一本讲故事的书,但在书中我看见更多的是关于人生的感悟,对世界的觉悟,以及如何对待工作,对待周围的人和事。最令人深思的是“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无意识,那才相当于死。就像叶子从痛苦的蜷缩中要用力舒展一样,人也要从不假思索的蒙昧里挣脱,这才是活着。”

《看见》。这是一本震撼人心,使人共鸣的书。没有装饰,没有点缀,阖上这本书仍然可以身临其境地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味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任复杂的情感与感动静静流淌??


第二篇:电视剧《别让我看见》观后感


电视剧《别让我看见》观后感

《别让我看见》这部电视剧讲的是,干了一辈子刑警的刘玉生被任命为见义勇为基金会的秘书长,初到基金会的他对工作多少有些不适应。因耳闻目睹了一些见义勇为的英雄们因为被救者的懦弱和社会保护机构的不完善而饱受冤屈时,他决定为见义勇为基金会聘请律师,著名律师王羽佳的毛遂自荐,记者苏丽丽的挺身而出更让刘玉生对基金会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但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的成本是很高的,一旦被人讹上,这个成本往往能改变一个人的人生。一个中学生在街上救助一个晕倒的老人,反被老人的亲属讹诈,刘玉生主导了这个事件在社会上的讨论,在舆论上和法律上,对这类见义勇为行为给予了支持,使得人们那颗愿意帮助人的心得到了慰藉。在他们的不断努力下,社会空气得以净化,见义勇为基金会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刘玉生对这份职责也有了全新的认识。

这部电视剧针对当下“碰瓷”和见义勇为遭诬陷以至“扶不扶”的热点现象,部分地回答了在当今社会如何让见义勇为者能够得到应有的尊重与理解,正视了见义勇为者的行为在紧急情境下可能被误读这一司法和道德难题。同时,该片可以让观众最直观地感受到见义勇为的力量,唤起人们的正义感,教育公民应对国家、社会担负起一个公民应有的责任,

激发全社会的人弘扬见义勇为的精神,呼吁全社会共同努力构建和谐家园。该片贴近生活,弘扬了正气,传达出了法治精神,充满了正能量。

更多相关推荐:
柴静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花了一周的时间断断续续地读完了柴静的看见感触良多看书之前看了很多介绍书评反映甚好我曾以为这不过是一部介绍一个优秀的记者如何成长的书是一本出入职场的心路历程然而令我始料未及的是这本书很沉重以致于我无法一...

读柴静《看见》有感

感悟读柴静看见有感整体书一字一字看过去当合上最后一页时还舍不得结束这就应该是看见给我们每一个读者的震撼和共鸣吧读它时让我犹如身在其中感受当事人的情感体会事件的本质感悟人生的真谛内心有太多无法言表的情感就那样不断...

柴静《看见》读后感

深夜我看着你看见读柴静看见有感决定写文的那一天我看着书目发呆的确我只是个肤浅的喜好文字的人喜欢看安意如写的那些诗情画意的词赏析喜欢在那些词藻中遐想然后说说那些我认为的人生哲理偶尔发发感慨既没有多少深度也缺乏足够...

柴静《看见》读后感

我看见了什么读看见有感10日张雨萌知道这本书还要说起柴静的新闻发布会我原本以为这只是一本厚厚的采访稿件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着重记下的是那些新闻里的人也是她这十年里的成长路程从一...

读柴静看见有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看见是央视知名记者柴静的一本记录自己在央视十年的自传性的书这本书记录了柴静在央视十年里经历的大型新闻事件像非典汶川地震等等原本只是想它用来打发一下闲暇时光可当我真正拿起这本书品读起来时却意外地收获...

柴静《看见》读后感

无能的力量宽容的心看见读后感李琛他与一位认识八年的中国女志愿者结了婚我祝贺他他回信有些低落既然我同意成家那我就要踉着老婆走虽然我感觉到我的学生就是我的孩子板烈就是我的家但我不能要求老婆也这么看她有她的梦想和需要...

你是我的眼——柴静《看见》读后感

你是我的眼读柴静看见有感无论是关于人生的感悟还是对世界的觉悟在看见里都可以看见题记偶然在书摊买的盗版书起初只是为了柴静的名气她最近很火封面是柴静采访时的照片几位满脸皱纹的老农笑着围坐在一起一个小朋友也毫不怯场地...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看完柴静的看见心里有一种说不清的滋味我原以为这只是一本记录一个记者在十年以来的采访或是一本记录十年里的荣誉自传但出乎我的意料她在这本书里写下的是自己的错误和失败内省和反思这是一本记录她成长的书看这本书...

《看见》读后感

看见读后感寒假时闲来无事就去图书馆想找些书看在一排书的最底下一个找到了这本名为看见的书之前也听过这本书的大名也听说这本书卖的很火但一直没燃起看这本书的热情碰巧最近看了微博上很热的一个视频柴静的穹顶之下看完了之后...

《看见》读后感(于定稿)

看见读后感对内部审计工作的几点启示中国石油审计服务中心于伯新看见是中央电视台记者柴静写的一部自传体小说也是近几年来非常畅销的一本书在新华书店的醒目位置总能看到这本书但觉得那只是一个年轻新闻记者的荣誉自传而已没有...

《看见》读后感

柴静看见读后感你想如何报道一个国家就要如何报道自已柴静题记很有幸能够读到柴静的这部作品对她开始感兴趣的原因是在大学期间观看了她的演讲视频获得了特等奖演讲期间感情真挚而趋于平淡让人有很真实的感觉从那以后就经常关注...

20xx读柴静《看见》有感

读柴静看见有感第一次了解柴静是在杂志上看到关于她的一篇文章概述了她从湖南卫视一个文艺主持人蜕变成为央视著名记者的历程她对自己名字的解读是火柴的柴安静的静既有火柴般照耀的能量又有静下心来做报道的沉着和定力这本书的...

柴静看见读后感(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