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专科毕业论文

时间:2024.4.13

论古典管理思想流派的应用影响

【摘要】中国的古典管理思想是积累我国劳动人民5000多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它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内涵。了解和探索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流派和其思想现代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如此,这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溯源于西方,它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这就给人们一种模糊的认识:似乎西方文明是孕育现代化管理的唯一母体。其实,作为在人类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管理思想是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明史及其文化背景相关联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浩如烟海的治国、治生(经济)及修身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管理文化。

研究一下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分析其内涵,探究其优劣,古为今用,这对于探索建立完整的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带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古典管理思想的流派

中华古典管理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农业社会国家管理的指针,它的原生形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形。那时,恰逢诸子竞起,百家争鸣。各学派无不提出自己的一套经邦济世的理论、谋略,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震撼力。这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成熟的标志。其中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并对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广泛渗透力的主要有儒、法、道三家。除此之外的兵家和墨家思想也对后人管理思想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而儒、法、道这三元以及其他思想间的互动交流与融合使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并且在这一思想整合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的管理理论框架,下面就着重介绍这三大管理思想流派和兵家的一些观点。

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基干。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被视为正统。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实践中具有的影响力是其他派别思想无法比拟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反映的就是汉代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将视儒学为经世致用的必修课。原始儒学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伦理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维有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由自我管理(修身)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的逻辑轨迹,而且还有独具中国管理特色的终极目标设计——“大同”的社会构想。总之,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信仰仁义,主张追求至善。发挥生生不已的创造活力,并不只求个人生命的完成实现,而是连同一切人群一起完成实现“大同”的理想。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政治色彩最浓重的学派。该学派旗帜鲜明地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专门探讨统治者的管理技术。“法”、“势”、“术”是法家管理谋略的三大理论柱石。“势”指管理者的地位和力量。“术”是统治者驾驭部下、统帅民众的方法、策略。“法”是统治者手中最锐利的武器,是“胜民”的不二法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以刑去刑。在法家看来,管理的行为是一种“循利”的行为。因此人类普遍的爱是根本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利害关系。

道家是由中国古代哲人建立起来的学派,其管理思想极富于智慧和艺术。道家主张无为管理,推崇“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方式。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然方式展开,其依据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此之外,无为管理最形象的概括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在现代管理学上就是要

提倡的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积极性,而不是更多的使用行政命令。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经过改造应用到社会管理活动中,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汉武帝前的“文景之治”极大地发展了西汉国力。实质上道家的无为管理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兵家不同于其他学派,它是由春秋战国和之后的军事家对军事战争艺术的总结和归纳而来的。战场之中局势变化莫测,甚至是瞬息万变和现代市场竞争有很多相似之处。兵家的代表著作《孙子兵法》,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其中所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不仅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市场竞争和管理中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三十六计为企业管理和抉择依据提供了重要标准和行动纲领。其中的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等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二、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一些应用和影响

1.儒家在管理人性观上的认识

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西方行为科学和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对于人性的探讨大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展开的。西方行为科学先后提出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并据此产生三种人性管理理论: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中国传统人性理论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说(其中包括荀子性恶论和孟子性善论)、道家的人性自然说、法家的人性好利说等。儒家的开山祖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和孟子都承继了这一“人性可塑”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并不是虚伪的意思,而是指性善是人为的。他又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夺。因此,必须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能使人们遵守礼法,从而最终趋于安定太平。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荀况的人性假设与西方管理学的X理论十分相近。与荀子截然相反,孟子则认为:人的性情天生是趋向善的,之所以会不善,不是资质的过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与西方行为科学的Y理论对人性的认识如出一辙。Y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态度,只不过是他在组织内的经历和遭遇造成的。不仅如此,该理论还认为:人们也并非是天生厌恶工作的,对人们来说,从事工作如同娱乐和休息一样是非常自然的。在这里,道家将人还给了自然,人性的获得当然必须到自然中寻找。法家的代表人物慎到、商鞅都认为人性是好利的。韩非子继承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他认为人性好利是出于人的本能,就连父母子女之间也是计算利而行事的。人性假设是管理者采取管理措施的必要前提。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在这一点上,与我国道家、法家的看法是一致的。道家认为人性是原生的;法家认为,人性是不能改造的,也无需改造。但是,儒家都认为人性是可变的。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他们都强调后天的塑造和引导,这就比一味被动地适应人性能取得更理想的管理效果。无论我国古代先贤还是西方行为学家都没有认识到:除了人的自然属性之外,在阶级社会里,人性首先体现为阶级性,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2.法家思想在管理思想中的观点和影响

在管理思想上法家思想不同于其他思想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法家看来,管理的行为是一种“循利”的行为。讲究的是规则纪律的遵守和刑罚,要求人们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可逾越,否则就将处以惩罚。相比较而言,儒家和道家思想则更多的讲求个人的自我修养,人们主动地服从管理而不是在外力的要求下。

18世纪末~19世纪末以麦格雷戈和泰勒为代表所提出的“X理论”的人性假设:人生来就

是懒惰的,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X理论”的管理要点:管理者以经济目的——获得利润为出发点,来组织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管理是一个指挥他人的工作、控制他人的活动、调整他人的行为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这与论法家的人性好利在管理技术上要求管理上的服从与被服从要依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而定,而不考虑道德品质的因素等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

法家的代表人物慎到、商鞅都认为人性是好利的。韩非子继承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他认为人性好利是出于人的本能,就连父母子女之间也是计算利而行事的。人性方面法家认为,人性是不能改造的,也无需改造。一切按照规则办事就好。

3.道家老子的有为和无为思想在管理中的影响

随着现代我们研究管理思想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之大,尤其对于我们在寻找一种“中西合璧”管理模式的国家,其价值更为巨大。老子的学说对现代企业管理至少有如下一些借鉴:

(1)注意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正道出了企业永葆活力的真谛。老子所言:“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正因如此,许多著名企业都把服务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

(2)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老子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认为要爱民治国,这与现代管理提倡的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积极性有相通之处。

(3)注意辨证地看管理是否卓越,与管理者的思维有很大关系。善于辨证思维的,会在危机时抓住机遇,从而反败为胜;在顺境时,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4)注意管理者的品格修养。老子提出:“上德若谷”,“上善若水”等等,说明了他对管理者品格的看重。这与现代领导科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强调影响力的作用不谋而合。

老子“为”的最高原则是“为无为”。“为无为”首先是为。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也就是说一个领导者肩负着人民的重托,要治理一个单位、地方或国家,能什么都不做吗?很显然,他不能,他必须有所作为。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人们在为的时候,要根据“道”的原理,也就是去办事情。做为一个领导应认识事务及领导的规律、原理,然后根据事务及领导的规律、原理去工作。他关注的事务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的目的是内政通人和、外春和景明,他领导的航船一帆风顺,就是前有暗碓,他也能凭借对“道”的认识,已做好了一切应变的准备。这就是“为无为”。“为无为”也就是不能不顾规律妄为、甚至胡作非为。“为无为”是一种这样的为:在该不为的时候就不为,在该为的时候就要为,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难得造诣,它体现的是事物自然而然的趋势,也是才能论中最特殊、最智慧、难度最高的、效益最好的技术。

4.兵家孙子在竞争战略选择模式影响

在兵战中,如何运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孙子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并不是要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认为不经过兵战而能使敌国、敌军完全地屈服于我,这是兵战全胜的上策。《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以兵战消灭赵国后,听取赵国谋士李左车之计,以谋伐燕。李左车对他分析说:你连克魏、代、赵三国,将士十分疲劳,若再以疲劳之兵攻燕,燕国凭险而守,恐于将军不利。不若挟灭赵之威,陈兵于燕国边疆,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再派一名能言善辩之人,对燕王晓之以利害。燕王在韩信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见到他的书信后,即表示同意归降。这样,韩信未费一兵一卒,只凭一纸书信,就顺利地降服了燕国。事实证明,“以谋伐燕”是灭燕的最佳战略选择。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谓用兵之上策是以谋伐敌,即以智谋而不以兵战迫使敌人屈服。所以把“伐谋”称为上策,一则“伐谋”是一种非直接对抗性竞争战略,有可能采用非进攻性谋略

取胜,二则不花多大费用即可达到全胜目的。

根据“上兵伐谋”的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伐谋原则,不但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竞争手段,因为商战是竞争各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天时、地理和领导素质诸因素的全面较量,一切决定商战的因素皆可成为制胜的手段,而且还要求企业决策时要准备好上、中、下三策,争取上策,保证中策,力避下策。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战胜对手,不仅取决于企业的雄厚资金、高科技人才、商品的规格、质量、价格等硬性条件,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与形象、服务与决策等软性条件。在这些因素和条件中,应选择最佳的竞争方式。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所累积的智慧和丰富哲理思想对我们而言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深入了解和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辨别其中的优劣,能够对现代管理产生启发。选择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加以改造运用到现代管理中,可以产生巨大的帮助。有利于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发展。

参考文献:

[1]刘红松.企业战略管理新思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xx.

[2]徐康宁.现代企业竞争战略.南京大学出版社,20xx.

[3]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华夏出版社,20xx.

[4]曾仕强.中国管理哲学.台湾东大图书有限公司,1981.33.248.

[5]老子.

[6]韩非子·解老.

[7]论语·为政.


第二篇:中文专科毕业论文


中文专科毕业论文

【摘要】中国的古典管理思想是积累我国劳动人民5000多年的实践经验形成的,

它以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为基本内涵。了解和探索中国古代管理的思想流派和其思想现代管理中的具体应用表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不仅如此,这对于建设中国式现代管理也是十分必要的。

现代意义上的管理理论溯源于西方,它是伴随着近代资本主义文明的诞生而发展起来的。这就给人们一种模糊的认识:似乎西方文明是孕育现代化管理的唯一母体。其实,作为在人类共同劳动中产生的管理思想是与各个国家、民族的文明史及其文化背景相关联的。中国有五千年的文明史,积淀了浩如烟海的治国、治生(经济)及修身的思想,形成了具有独特韵味的管理文化。

研究一下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分析其内涵,探究其优劣,古为今用,这对于探索建立完整的管理学的理论体系和带有鲜明民族个性的现代企业管理模式以及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中华古典管理思想的流派

中华古典管理思想是中国两千多年农业社会国家管理的指针,它的原生形态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形。那时,恰逢诸子竞起,百家争鸣。各学派无不提出自己的一套经邦济世的理论、谋略,形成了强大的文化震撼力。这次思想大解放是中国传统管理思想成熟的标志。其中形成系统的管理理论并对两千多年中国传统社会具有广泛渗透力的主要有儒、法、道三家。除此之外的兵家和墨家思想也对后人管理思想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

而儒、法、道这三元以及其他思想间的互动交流与融合使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呈现出阶段性发展的特征,并且在这一思想整合的过程中逐渐确立了以儒学为主干的管理理论框架,下面就着重介绍这三大管理思想流派和兵家的一些观点。 绵延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管理文化的基干。儒学在中国封建社会被视为正统。它在中国古代管理思想史和管理实践中具有的影响力是其他派别思想无法比拟的。所谓“半部《论语》治天下”反映的就是汉代以后,中国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都将视儒学为经世致用的必修课。原始儒学是以伦理为中心,政治伦理一体化的管理思想。其管理思维有一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即:由自我管理(修身)到家庭管理、再到国家管理的逻辑轨迹,而且还有独具中国管

理特色的终极目标设计——“大同”的社会构想。总之,儒家管理思想的基本精神是“信仰仁义,主张追求至善。发挥生生不已的创造活力,并不只求个人生命的完成实现,而是连同一切人群一起完成实现“大同”的理想。

法家是诸子百家中政治色彩最浓重的学派。该学派旗帜鲜明地站在封建统治者的立场上,专门探讨统治者的管理技术。“法”、“势”、“术”是法家管理谋略的三大理论柱石。“势”指管理者的地位和力量。“术”是统治者驾驭部下、统帅民众的方法、策略。“法”是统治者手中最锐利的武器,是“胜民”的不二法门。法家主张以法治国,以刑去刑。在法家看来,管理的行为是一种“循利”的行为。因此人类普遍的爱是根本不存在的,人与人之间只是一种利害关系。

道家是由中国古代哲人建立起来的学派,其管理思想极富于智慧和艺术。道家主张无为管理,推崇“无为而无不为”的管理方式。老子所谓“无为”并不是要求管理者消极观望或无所作为,而是应该效法道在化育万物中的作为:看似无为,实质上无所不为。这就说明管理者的管理行为要以一种无声无息的自然方式展开,其依据为“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除此之外,无为管理最形象的概括是“治大国,若烹小鲜。”这在现代管理学上就是要提倡的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积极性,而不是更多的使用行政命令。西汉初年道家思想经过改造应用到社会管理活动中,结果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汉武帝前的“文景之治”极大地发展了西汉国力。实质上道家的无为管理是把人的社会性减少到最低限度,通过恢复人的自然属性的方式来达到理想的管理效果。

兵家不同于其他学派,它是由春秋战国和之后的军事家对军事战争艺术的总结和归纳而来的。战场之中局势变化莫测,甚至是瞬息万变和现代市场竞争有很多相似之处。兵家的代表著作《孙子兵法》,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其中所含有朴素的军事辩证法的因素。不仅仅在军事领域有重要价值,而且在市场竞争和管理中也有很强的指导作用。三十六计为企业管理和抉择依据提供了重要标准

和行动纲领。其中的金蝉脱壳、抛砖引玉、借刀杀人等更是为人们所津津乐道。

二、中华古典管理思想在现代管理中的一些应用和影响

1.儒家在管理人性观上的认识

对人性的认识是管理思想形成的重要理论依据。西方行为科学和中国传统人性理论对于人性的探讨大都是从人的自然属性展开的。西方行为科学先后提出四种人性假设:经济人、社会人、自动人和复杂人。并据此产生三种人性管理理论:X理论、Y理论和超Y理论。中国传统人性理论有儒家的人性可塑说(其中

包括荀子性恶论和孟子性善论)、道家的人性自然说、法家的人性好利说等。儒家的开山祖孔子最早提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荀子和孟子都承继了这一“人性可塑”思想,荀子认为人性是好利多欲的,他指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并不是虚伪的意思,而是指性善是人为的。他又说:“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若放纵人的本性,依顺人的情欲,就一定会出现争夺。因此,必须有“师法之化,礼义之道”才能使人们遵守礼法,从而最终趋于安定太平。

通过以上论述,可以看出,荀况的人性假设与西方管理学的X理论十分相近。与荀子截然相反,孟子则认为:人的性情天生是趋向善的,之所以会不善,不是资质的过错。“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这与西方行为科学的Y理论对人性的认识如出一辙。Y理论认为:人并非天生就对组织的要求采取消极或抵制态度的,之所以产生这样的态度,只不过是他在组织内的经历和遭遇造成的。不仅如此,该理论还认为:人们也并非是天生厌恶工作的,对人们来说,从事工作如同娱乐和休息一样是非常自然的。在这里,道家将人还给了自然,人性的获得当然必须到自然中寻找。法家的代表人物慎到、商鞅都认为人性是好利的。韩非子继承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他认为人性好利是出于人的本能,就连父母子女之间也是计算利而行事的。人性假设是管理者采取管理措施的必要前提。西方行为科学都假定人性不是一个“变数”。管理者只有设法去适应人性。在这一点上,与我国道家、法家的看法是一致的。道家认为人性是原生的;法家认为,人性是不能改造的,也无需改造。但是,儒家都认为人性是可变的。荀子主张“导人去伪”;孟子主张“领悟善端”。他们都强调后天的塑造和引导,这就比一味被动地适应人性能取得更理想的管理效果。无论我国古代先贤还是西方行为学家都没有认识到:除了人的自然属性之外,在阶级社会里,人性首先体现为阶级性,它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产物。

2.法家思想在管理思想中的观点和影响

在管理思想上法家思想不同于其他思想的最大区别在于:在法家看来,管理的行为是一种“循利”的行为。讲究的是规则纪律的遵守和刑罚,要求人们一切按规章制度办事,不可逾越,否则就将处以惩罚。相比较而言,儒家和道家思想则更多的讲求个人的自我修养,人们主动地服从管理而不是在外力的要求下。

18世纪末~19世纪末以麦格雷戈和泰勒为代表所提出的“X理论”的人性

假设: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只要可能就会逃避工作。“X理论”的管理要点:管理者以经济目的——获得利润为出发点,来组织人、财、物等生产要素;管理是一

个指挥他人的工作、控制他人的活动、调整他人的行为以满足组织需要的过程。

这与论法家的人性好利在管理技术上要求管理上的服从与被服从要依权力的大小、地位的高低而定,而不考虑道德品质的因素等观点有许多相似之处。

法家的代表人物慎到、商鞅都认为人性是好利的。韩非子继承并进一步深化了这一认识,他认为人性好利是出于人的本能,就连父母子女之间也是计算利而行事的。人性方面法家认为,人性是不能改造的,也无需改造。一切按照规则办事就好。

3.道家老子的有为和无为思想在管理中的影响

随着现代我们研究管理思想的不断深入,人们越来越发现我们古代诸子百家学说对现代管理的影响之大,尤其对于我们在寻找一种“中西合璧”管理模式的国家,其价值更为巨大。老子的学说对现代企业管理至少有如下一些借鉴:

(1)注意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老子曰:“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这正道出了企业永葆活力的真谛。老子所言:“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正因如此,许多著名企业都把服务作为企业的价值取向。

(2)注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老子提出:“治大国如烹小鲜。”就是认为要

爱民治国,这与现代管理提倡的激励员工,最大限度发挥员工积极性有相通之处。

(3)注意辨证地看管理是否卓越,与管理者的思维有很大关系。善于辨证思维的,会在危机时抓住机遇,从而反败为胜;在顺境时,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

(4)注意管理者的品格修养。老子提出:“上德若谷”,“上善若水”等等,说明了他对管理者品格的看重。这与现代领导科学的一个重要观点,即强调影响力的作用不谋而合。

老子“为”的最高原则是“为无为”。“为无为”首先是为。老子说“爱民治国,能无为乎?”也就是说一个领导者肩负着人民的重托,要治理一个单位、地方或国家,能什么都不做吗?很显然,他不能,他必须有所作为。老子强调“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人们在为的时候,要根据“道”的原理,也就是去办事情。做为一个领导应认识事务及领导的规律、原理,然后根据事务及领导的规律、原理去工作。他关注的事务是人尽其才,物尽其用;他的目的是内政通人和、外春和景明,他领导的航船一帆风顺,就是前有暗碓,他也能凭借对“道”的认识,已做好了一切应变的准备。这就是“为无为”。“为无为”也就是不能不顾规律妄为、甚至胡作非为。“为无为”是一种这样的为:在该不为的时候就不为,在该为的时候就要为,这是一种恰到好处的难得造诣,它体现的是事物自然而然的趋势,也是才能论中最特殊、最智慧、难度最高的、效益最好的技术。

4.兵家孙子在竞争战略选择模式影响

在兵战中,如何运用智谋,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效益,这是孙子竞争战略模式选择的核心问题。在孙子看来,兵家追求的最高目标和理想境界,并不是要

求指挥员在军事上“百战百胜”,而是要求他们做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孙武指出:“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即认为不经过兵战而能使敌国、敌军完全地屈服于我,这是兵战全胜的上策。《史记·淮阴侯列传》载,韩信以兵战消灭赵国后,听取赵国谋士李左车之计,以谋伐燕。李左车对他分析说:你连克魏、代、赵三国,将士十分疲劳,若再以疲劳之兵攻燕,燕国凭险而守,恐于将军不利。不若挟灭赵之威,陈兵于燕国边疆,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进攻架势,再派一名能言善辩之人,对燕王晓之以利害。燕王在韩信重兵压境的情况下,见到他的书信后,即表示同意归降。这样,韩信未费一兵一卒,只凭一纸书信,就顺利地降服了燕国。事实证明,“以谋伐燕”是灭燕的最佳战略选

择。孙子说:“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意谓用兵之上策是以谋伐敌,即以智谋而不以兵战迫使敌人屈服。所以把“伐谋”称为上策,一则“伐谋”是一种非直接对抗性竞争战略,有可能采用非进攻性谋略取胜,二则不花多大费用即可达到全胜目的。

根据“上兵伐谋”的代价最小、效益最大的伐谋原则,不但要求企业家在市场竞争中善于综合利用各种竞争手段,因为商战是竞争各方的政治、经济、外交、天时、地理和领导素质诸因素的全面较量,一切决定商战的因素皆可成为制胜的手段,而且还要求企业决策时要准备好上、中、下三策,争取上策,保证中策,力避下策。在市场竞争中,要想战胜对手,不仅取决于企业的雄厚资金、高科技人才、商品的规格、质量、价格等硬性条件,也取决于企业的经营与形象、服务与决策等软性条件。在这些因素和条件中,应选择最佳的竞争方式。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所累积的智慧和丰富哲理思想对我们而言是一笔巨大而宝贵的财富。深入了解和探索其中所蕴含的管理思想,辨别其中的优劣,能够对现代管理产生启发。选择其中的一些优秀思想加以改造运用到现代管理中,可以产生巨大的帮助。有利于现代管理思想的发展和加强对企业的控制发展。

更多相关推荐:
20xx届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文科)

贵州民族学院人文科技学院本科毕业论文格式文科一论文内容一篇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1封面封面上有毕业论文题目论文题目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读者通过题目能大致了解论文的内容专业的特点和学科的范畴但字数要...

毕业论文格式模板(文科)

附件毕业设计论文格式封面格式大连海事大学1号宋体加黑毕业论文48号宋体加黑封2格式二年月3号宋体加黑毕业设计论文格式模板文科类专业适用提高我国医疗保障水平问题研究论文题目宋体二号居中专业班级公共事业管理1班二号...

文科毕业论文范文

西部贫困地区普通高中教师资源配置调查与分析摘要:为了迎接新形势下普通高中教育发展的战略选择,加快普通高中教育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建设一支数量足够、质量合格、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显得十分紧迫。本文以西部贫困省份的甘肃…

文科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根据实习单位调查情况本文主要围绕旅行社顾客满意度这一中心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文章首先阐述了关于顾客满意顾客满意度的基本概念内涵然后进一步阐述了旅游服务质量的内涵及其特征文章对旅游服务质量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地位进...

文科类毕业论文目录格式

学年论文设计成绩评定表文科类毕业论文目录格式目空四格录黑体三号字加黑居中空2行摘要宋体小四号字xAbstractTimesNewRoman小四号加黑一政府信息公开制度概述宋体小四号字x一政府信息公开的内涵宋体小...

“毕业论文”范本-文科用

题专学姓XXXX大学网络教育学院院系专业年级学号XXX姓名学习中心指导教师题目试论不动产物权登记制度评评阅答辩委员会主任签章年月日毕业论文任务书班级XXXX级学生姓名XXX学号XXX开题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

文科类本科毕业论文格式规范

本科毕业论文范本格式社会科学类目录四号黑体居中空一行摘要五号宋体Y关键词五号宋体YAbstract五号TimesNewRoman体YKeywords五号TimesNewRoman体Y前言五号宋体可选Y一XXXX...

毕业论文评语范文大全

毕业论文定稿评语大全论文思路清晰语句通顺层次分明观点表达准确文章以薪酬激励体系设计为主线从改善企业员工的薪酬激励制度的效果出发调查了中国联通黔南州分公司薪酬激励体系设计的现状并通过公司内部薪酬激励制度满意度调查...

毕业论文写作心得

毕业论文写作体会日子在指尖流过光阴一去不复返走过了三年电大远程开放教育学习的风风雨雨即将告别校园了早就想象着如何对走过三年的兄弟姐妹说再见想象终归是想象只有真的到了跟前心中的那份纠结和不舍才那样真切当老师宣布该...

毕业设计论文范文参考——摘要、目录、正文、致谢、参考文献、附录

毕业论文设计学生姓名鲍亚明学号20xx101102指导教师周小明专业机电一体化技术年级20xx汽车与机电工程学院摘要本文介绍了利用红外反射式传感器实现小车自动寻迹的设计与实现本设计中的小车能够自动识别路线关键词...

毕业论文格式范文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设计论文论文题目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防护及解决策略姓名学号专业指导教师年月日徐州工程学院成人教育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非学位论文不要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

毕业论文范文

赣州市人口的时序变化及空间结构分析目录摘要1Abstract2第一章绪论311中国及赣州市人口现状31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313国内外对人口时序变化及空间结构研究的进展4第二章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421赣州市的概...

文科毕业论文(4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