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肠病用药总结

时间:2024.4.20

总结胃肠病用药

一、按发病原理指导用药

首先应该从胃肠病及其有关脏腑的生理功能和病因病机来考虑用药规律。

1. 胃纳脾运,胃气为本。

胃主受纳,脾主运化。胃为水谷之海,并有磨谷之功,脾司运化食物及水湿。在消化过程中,以脾胃气机之升降共建其功,脾胃以此堪称人体气机的枢纽。正常时是“脾气升则健,胃气降则和”,如升降反常是为病态。胃气不降可发生噎膈、脘痛、嘈杂、便秘、下痢;胃气上逆,可发生呃逆、呕吐、反胃、吐血、食积。脾气不升,则脘闷、食后困倦、思睡、腹胀、四肢无力、消瘦、腹泻;脾气下陷,则脱肛、子宫脱垂、内脏下陷、大便滑脱不禁等。《临证指南医案》曾概括脾升胃降之论,指出其治疗机要是:“仲景急下存阴,其治在胃;东垣大升阳气,其治在脾。此种议论,实超出千古”;“总之,脾胃之病,虚实寒热,宜燥宜润,固当祥辨。其于升降二字,尤为紧要,盖脾气下陷固病,即不上逆,但不通降,亦病矣。故脾胃之治法,与各门相兼者甚多,如呕吐,肿胀,泄泻,便闭,不食,胃痛,腹痛,木乘土诸门,尤宜并参,互相讨论,以明其理可也。”(《临证指南医案·脾胃·华云按》)再从治疗技巧来说,“脾胃贵在调,胃贵在养”。胃虽然是腑,但非属一般。《内经》以“胃气为本”,金代医家张洁古以此提出养胃气之说,他的继承者以此进一步提出了“脾胃学说”。而清代叶天士认为李东垣只重视脾而忽略了胃,重视温补而忽视滋补,他再次强调脾胃并重,使脾胃的理论更为完整。

2.脾胃居中,关联五脏。

脾胃居人体腹中,属中焦。人所需要的饮食养料全赖于脾胃,故脾胃又号称“中土”。《内经》说:“五脏六腑皆禀气于胃”。脾胃之气正常,才能有消化吸收,“得谷者昌,失谷者亡”,其他诸脏腑的强健皆与脾胃相关。一方面,五脏六腑的疾患,可以通过调理脾胃而得到治疗。早在《脾胃论》中,李东垣就强调五脏有病当治脾胃。至明代张景岳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总结前代治疗脾胃病经验;从另一方面反向思考,提出了“安五脏即所以治脾胃”,扩大了脾胃病的治疗思路。对于胃肠疾患,可以根据五脏相关的原理,分别从肝、肾、心、肺诸脏分析病机予以施治。《素问·经脉别论篇》说:“食气入胃,散精于肝”,如肝气疏泄失常也要影响到胃肠消化功能。故肝病最易犯及脾胃,即临床常见的“木横克土”证。心病也可致脾病,如思虑过度则患心脾两虚证,当从心治疗;肾虚也可致脾虚,如脾肾阳虚的泄泻,可从温补肾命论治;肺之疾患,也可传入脾胃,一般“实则阳明,虚则太阴”,胃家实可用白虎、承气辈,太阴脾虚证,用理中汤。

3.脾旺四季,虚则受邪。

按中医五脏主时的理论,作为后天之本、气血之源的脾脏,不仅长夏季节为当令之时,该时多发生胃肠疾患,就是在四季中,也有待于脾胃之气来资助。《内经》关于脾胃对季节配布理论,除“脾主长夏”之说外,还有四季脾旺不受邪之论,指出每个季节也都有18天为脾胃的当令之时。从实际情况看,一年四季都有胃肠病的发生。在各季节中,脾胃虚实可致病。李东垣在《脾胃论》中强调元气不足引起脾胃虚弱是脾虚致病的常见原因。而水湿邪致病,除多发于长夏外,也可见于其他季节。脾胃除是气机升降中枢外,也是调节体内燥与湿的中枢,脾胃调节燥与湿,可以用“脾燥胃湿”四字概括,尤在泾说:“土具冲和之德,而为生物之本。冲和者,不燥不湿,不冷不热,乃能化生万物,是以湿土宜燥,燥

土宜润,便归于平。(《医学读书记》)”脾喜燥恶湿,胃喜湿厌燥。当脾胃调节湿燥功能障碍,便生湿燥之患;反之,如湿燥之太过与不及,也致脾胃之患。湿的一些病理产物,如痰湿浊饮之类,皆可致胃肠病。从现代医学而论,痰湿浊饮之邪,包括理化和病原微生物等致病因素。这也说明,胃肠疾患,在用药时除考虑季节因素外,还应该从痰湿浊饮等特征选择药物。

4.饮食自倍,脾胃乃伤。

胃肠痛,受饮食因素影响最大。凡暴饮暴食,饮食不规律,食不洁净,皆可致胃肠疾患。《内经》指出“饮食自倍,脾胃乃伤”,李东垣提出脾胃病的两大因素“饮食劳倦”,饮食因素是重要的致病因素之一,对老年人和小儿,饮食因素尤为重要。王冰说:“年之长者甚于味、、、、、、甚于味见伤于腑,故求之异也。”盖老人多自知体虚,急欲补养,甚于滋味,恣食甘肥,故脾胃首当其冲。小儿脏腑皆柔弱,而食少之幼儿脾胃素弱,易寒易热,易饥易饱,易虚易实,极易伤及脾胃,或致疳积,或消化不良。这一理论提示,治疗胃肠疾患,在用药的同时,也要注重调理饮食,或选用调理饮食的药物。在药膳疗法中,也有治疗胃肠病的药膳,也可酌情运用。

二、遵循治疗法则用药

治疗法则是治则与治法的总称。治则是治病的基本的原则,《素问·移精变气论篇》称为“治之大则”;治法是治病的基本方法。对于胃肠病,其治疗总则包括温、清、攻、补四端;温者治其寒,清者治其热,攻者治其实,补者治其虚。也有的医家把温和补合并为一个“补”字,把清和攻合并为一个“通”字,用“通补”二字来概括。下面从温、清、攻、补四大原则和有关治法来简述治胃肠病的用药规律。

1.温者治其寒。

温者治其寒,主要用于脾胃之寒证、湿证、痰饮等病症,也用于寒性气逆、气滞、疝痛和寒性便秘者。胃肠病中最多见于寒湿困脾证。有口淡纳减,脘闷思睡,腹胀便秘,脘冷便溏,苔白腻,脉濡缓等症状和体征,当用燥湿健脾法。

“脾为生痰之源”,寒湿滞于胃肠,可致痰饮,症见腹满,口舌干燥,小便不利,恶心呕吐等。对这种饮停胃肠之病,可按《金贵要略》“当以温药和之”的治则,用温化痰饮法治之。

对于寒性呕逆引起胃气上逆之噫气、呃逆、恶心、呕吐可用祛寒降逆法治之。对于寒性胃肠气滞引起的气滞疝痛、全腹痛、麻痹性肠梗阻、腹胀、大便不通,可以用温通气滞法治疗。

对于上述诸证,其论治要点是,湿性与寒相关,故治寒与燥湿同用。又因脾胃之阳也有赖于其他脏腑之阳气的温养,故“以温药和之”既是对痰饮之概括也可为对寒湿性胃肠病治疗原则的概括。

2.清者治其热。

对于胃肠热证或湿热之证,见口臭、牙龈肿痛、口腔溃疡、呃逆、吐酸、痞满、泻痢、舌苔黄腻、卖数等,以清热为总原则。用清热泄火法治胃火上炎之牙龈肿痛、口腔溃疡;用湿热两清法治脾胃湿热之呃逆、吞酸、下痢;用清气平热法治疗阳明胃热之痞满燥实;用清热凉血法治胃肠血热妄行。

3.攻者治其实。

胃肠属性是腑,六腑以通为用,腑气不通,则不能更虚更实,传输化物,是腑之实证。腑之实证可由饮食、寄生虫或瘀血所致,表现为腹胀、腹痛、厌食、小儿疳疾、腹部肿块及便秘等。可用消食导滞法治疗食积、嗳腐吞酸、小儿疳疾;

用泻下燥结法治疗腑实便秘;用驱虫止痛法治疗虫积腹痛;用消瘀破积法治疗胃肠瘀血肿块。另有因大量水饮停蓄胃肠,引起脾湿腹泻,也是实证,当用分消水湿法,从上中下三焦,合用渗湿、利湿、逐水法治之。

4.补者治其虚。

凡胃肠功能不足,皆属虚证。主要为脾气虚、脾阳虚、胃阴虚、中气虚不能摄血、中气下陷等。皆用补法治之。用补脾益气法治脾气虚弱之运化无力;用温补脾阳法治脾阳不足之食不能化、脘腹胀痛;用补气提升法治中气下陷;用补脾摄血法治脾虚胃肠出血;用滋养胃阴法治胃阴不足之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在使用补法时,历代医家又提出“补脾先开胃”、“以通为补”、“药补不若食补”、“补脾胃调阴阳重甘味”、“先补他脏后及脾胃”等技巧,使脾胃之补法理论更为丰富。

三、在选方中把握用药

中医治病是通过处方的形成投用药物的,方剂中直接容括了药物的有关规律。对于胃肠病的选方主要沿以下思路:

1. 把握通治方。

徐灵胎说:“如一方而所治之病甚多者,则为通治之方。”可通治一类疾病之方剂为通治方。例如,平胃散为化湿之通治之方剂,保和丸为消食导滞通治方,越鞠丸为舒肝通治方等。

2.运用专治方。

专治方是前人给我们留下的宝贵遗产,是先贤临床经验的总结。运用专治方于临床最为惬意,也如徐灵胎所说:“一病必有一方,专治者名曰主方,而一病又有几种,每种亦有主方。”故专治方又曰主治方。

专治方与病症有明确的对应关系,它的配伍和剂量都有严密性与科学性,都经过了反正两方面的实践检验。例如,归脾汤治疗心脾两虚引起的倦怠、乏力、面黄、心悸、吐血、下血、月经过多,舌淡脉虚等证,常以平淡之药起重疴之疾。只要认证准确,就可拿来使用。又如对心移热于小肠之口腔糜烂,用导赤散;对寒邪犯胃之胃脘痛用二胡散(胡椒、元胡等分,共研细末,每服3至6g);肝强脾弱之风湿泄泻用痛泻要方;气阴两虚便秘用新加黄龙汤;胃有积热之呕吐用橘皮竹茹汤等,皆有药到病除之功。

有时,同是治疗一种病症,因具体症状之异,则选用不同的专治方。例如,同是治疗脾胃虚寒,则选方有补中、建中与理中的不同;中气不足,清阳下陷,临床见少气懒言,食不知味者,以补中益气汤为主;脾气虚为肝气所乘,临床以上腹疼痛,喜温喜按为特点者,用小建中汤;中阳衰微,阴寒内盛,临床见脘腹剧痛,有包块者,用大建中汤;而中焦虚寒,升降失调,以吐泻,腹痛绕脐为主者,用理中汤治疗。

3.有方守方。

在治疗胃肠病,特别是慢性胃肠病时,应该根据病情的变化规律,处方应有方守方。若病程较久,属于陈年痼疾,须长期守方治疗才能获效。有时久病沉疴,通过治疗有较大的改善,甚至临床症状消失。但如贸然停药,则可能在遇有诱因之时复发,也有虽无诱因,过一段时间也复发。对此种情况,在治愈后,还应该用一段时间巩固疗效,也可以把汤剂改为丸剂,连续服用一段时间,达彻底治愈。

4.妙用成方。

“治病必求于本”,要“伏其所主,先其所因”,症状是标,概括病因、病位的病机是本。凡合乎病机之理,不论立方时治疗什么病的方剂,尽可拿来应用,体现出“同病异治,异病同治”的治疗技巧,例如,苓桂术甘汤是治疗痰饮的通

治方,如果是胃溃疡病,因脾阳不足,寒饮留中而合乎此方病机者,用之辄效。又如承气汤可用于胃肠热盛气滞者,但如见小儿厌食、疳疾是因气滞而生者,可用小剂量之承气汤治之;又如清胃散专为胃火牙痛而设,但如见胃火太盛之便秘,也可用大剂量之清胃散治之。这些正体现了“医之法在是,法之巧亦在是”。

四、按药性理论指导用药

治疗胃肠病,还应该依据药物的四气五味和升降浮沉等基本规律指导用药。中药都是在活生生的人体上体验出来的药性,非常合乎人体的生理病理情况。应从以下几点来考虑胃肠病的用药规律。

1.脾胃性异,用药有喜刚燥、阴柔之分。

早在《内经》就指出,“脾苦湿,急食苦以燥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用苦以泻之”。指出了治脾用药的亲和性。后世医家对脾胃之特性和用药喜恶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脾为多气少血之脏,脾阳为气,脾阴为血,阳为用,阴为体,气血随阴阳之消长而变化。气多于血,则脾之升运正常。若脾伤反致血多,则以阴从阳,阳为之不足,多见虚寒之证,临床多用温燥之药。故临床上总结出脾为柔脏,喜用刚药。方如四君子汤、平胃散等,药如附子、白术、苍术、肉桂、干姜、木香、砂仁等辛温香燥之品,称为刚药。这些药正与“脾恶湿”之生理功能相对应。

胃为多气多血之脏,其阴阳所得独厚,其体阳,其用阴。与脾恶湿相对应,胃恶燥,性喜柔润。胃受邪后气血均减少,既伤阳又伤阴。因胃受属于脾,故胃之伤阳有赖于脾阳之助而表现为脾阳不足,而胃之伤阴就更为明显,以此胃恶燥,临床多用阴柔之药。医家以此总结出胃为刚脏(腑),喜用柔药,方如益胃汤、沙参麦冬饮等,药如沙参、麦冬、天门冬、石斛、玉竹、鲜生地、元参、茅根、蔗汁、梨汁、花粉等。称为阴柔之品,也称柔药。这些药也与“胃恶燥”之生理功能相对应。

治疗胃肠病,如按脾胃辨证,当从脾与胃的差异考虑用药基础,其刚柔之分,必当审明。

2.通补咸宜,动静结合。

胃肠病之治疗可以用“通”、“补”二字来概括,其药性特征也可分为“动药”和“静药”两种。所谓动药,是指具有调理气血,而易伤正损气的药物,如川芎、枳实、当归、柴胡、陈皮、肉桂、香附、大腹皮、砂仁、豆蔻等。所谓静药,指具有补益作用,但易滞气机的药物,如党参、黄芪、白术、山药、熟地、山萸、鹿胶,甘草等。一般说,调气活血之动药属阳药,补气养血健脾之静药属阴药。在用动静药物组织方剂时一要动静结合,二要注意用量。古人用方,补剂必加疏药,补而不滞;通剂必加敛药,散中有收。如是而用静药,佐以动药;用动药,佐以静药。动静结合,动药可推动静药,使补益作用增强,动药副作用减少,收到好的效果。动静相伍时,一般静药用量大,动药用量小。阴主静,阳主动,阴在内,阳之守也,阳在外,阴之使也。重用静药,因为阴为阳之基,无阴则无以生;轻用动药,由于阳生则阴长,阴得阳则化。凡补养之静药必重用方能濡之守之,而疏调之动药虽轻用已可煦之走之。例如在异功散中,参、术、苓、草是静药,用量宜重,陈皮是动药,用量宜轻,这样既增强健脾之功,又防止耗气伤血。

3.使用特效专药与配伍。

治胃肠病,某些药物常有特殊疗效,例如:

理气:陈皮、木香、香附、青皮、厚朴。

益脾:山药、扁豆、焦白术、党参、甘草、大枣。

温脾:附子、肉桂、干姜。

升气:柴胡、升麻、葛根。

化湿:半夏、苍术、白蔻、薏米。

泻火:黄芩、黄连、黄柏、公英、栀子。

生津:石斛、花粉、玉竹、天冬、麦冬。

除痞:沉香、槟榔、大腹皮、枳实。

止呕:半夏、生姜。

固肠:罂粟壳、赤石脂、石榴皮、诃子。

润肠:火麻仁、栝楼仁、郁李仁、蜂蜜、肉苁蓉。

驱虫:使君子、雷丸、榧子、槟榔、苦楝根皮。

此外,在临床上还有特殊配伍的“药对”,用之得当,可以提高疗效。如吴茱萸合黄连,名左金丸,能平肝制酸;半夏配黄连,能化痰浊,治湿热郁结,宽胸止呕;厚朴配黄芩,能化脾胃湿热;高良姜配香附,名良附丸,能止胃痛;半夏配陈皮,名二陈,能和胃止呕;神曲配山楂,能消食导滞;豆蔻配砂仁能健脾胃;半夏配硫磺,名半硫丸,治虚冷便秘;山药配扁豆,能补脾止泻;升麻配柴胡,能升提中气;乌梅配甘草,能生津止渴;苍术配厚朴,能除胃肠湿浊;木香配槟榔,能疏肠止痛;三棱配莪术,能消坚化痞;枳实与竹茹,能和胃止呕;旋覆花配代赭石,能平噫气;丁香配柿蒂,能止呃逆;补骨脂配肉寇,名二神丸,能治肾虚泄泻;木香配黄连,名香连丸,能止赤白痢疾;枳实配白术,名枳术丸,能健脾消痞;赤石脂配禹余粮,能涩大肠。像上述两种药物配合的“药对”很多,或寒热配合,或上下、表里、气血药物配合,既丰富又灵活,用于处方之中,每能获得奇效。


第二篇:01胃病用药总结


胃病用药总结

溃疡用药要先理清思路

过去认为“无酸不成溃疡”,所以主要治疗措施就是抑制胃酸分泌,治疗似乎变为不管哪一种胃疾都用杀菌药物,也不管该药对胃黏膜是否有刺激。

抑酸和保护黏膜要细分

胃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可以正常或低下,主要发病机制是防御、修复功能减弱,此时的抑酸治疗并不是最主要的措施,尤其是对胃酸分泌低下者反而有害。此时应以保护胃黏膜为主要措施,如服用硫糖铝、枸橼酸铋钾、米索前列醇等。配合适当的饮食治疗,戒烟戒酒、少食辛辣。

大多数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胃酸分泌是增多的,该病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侵袭因素增强,因此抑酸药物不可或缺;但以保护胃黏膜为主要作用的药物对此疗效则大打折扣,如服用硫糖铝对十二指肠溃疡的治疗几乎无任何作用。

用好动力药和解痉药

胃溃疡患者的迷走神经功能正常或低下,造成胃蠕动减慢,蠕动力减弱,此时应用多潘力酮、甲氧氯普胺增加胃动力,将食物、胃酸和各种消化酶从胃内及时送出,以尽量减少对胃黏膜的侵蚀。

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迷走神经功能呈亢奋状态,胃酸分泌增加,此时应用促胃肠动力药,不仅于病无益,反而使大量食物快速进入十二指肠,刺激十二指肠大量分泌胃泌素,造成胃酸大量增加,使原本单纯的十二指肠溃疡又并发胃溃疡,成了复合性溃疡,更增加了治疗难度。

如何治疗两种溃疡

当某一患者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后,不要急于将三联或四联疗法不加选择地应用,而应进一步细化为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对于胃酸增多者应予以质子泵抑制剂为主的三联疗法,要充分考虑到精神因素对胃酸分泌的促进作用,可适量配伍镇静药,如安定、多虑平等。

十二指肠溃疡的主要发病机制是侵袭因素的增强,所以要想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抗胆碱能药物的使用必不可少,如颠茄、山莨菪碱等。尽管有一定副作用,但药物停用后副作用即消失,不会对躯体造成大的或不可逆转的损害。

浅表性胃炎患者禁服的药物

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因其胃黏膜已处于充血、水肿、点状出血与糜烂状态,因而对其服用的药物有一定的限制。如误服或使用下面几种药物,轻则加重胃黏膜的损伤,使上腹部不适、恶心、呕吐症状加重;重则引起胃溃疡和不易察觉的胃出血,使患者在不知不觉中出现贫血、体质下降、抵抗力低下,容易并发其他疾病。慢性浅表性胃炎患者禁服的药物有:

(1)水杨酸类:阿司匹林,水杨酸钠。

(2)苯胺类:扑热息痛,非那西丁。

(3)比唑酮类:保泰松,氨基比林。

(4)其他抗炎有机酸:消炎痛,布洛芬。

(5)抗生素类:四环素。

(6)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

胃溃疡用药提倡联合用药

据《现代护理报》报道,抗生素治疗胃溃疡多提倡联合用药,并在1天内同时服用。但有的患者先服用一种药,2周接着再服用另一种药1~2周,这种“接力赛”式的用药方法不利于治疗。一般说来,用药1~2周就会产生药效,靠延长用药时间来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的毒副作用。

甲硝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四环素等药物,虽能祛除幽门螺旋杆菌,但其根除率不到20%。因此,用抗生素治疗胃溃疡应联合用药,如服用克拉霉素,同时要服用甲硝唑和抑酸剂。单独服用其中某一种药,易造成抗药菌株,治疗效果不明显。

没有幽门螺旋杆菌就没有溃疡病。不根治幽门螺旋杆菌,40%溃疡病患者1年内复发;清除幽门螺旋杆菌,1年内不到

2.5%的溃疡病患者复发。由此可见,治疗胃肠道溃疡关键是科学用药,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三联疗法治疗溃疡病(20xx-11-22文/赵民生

胃肠溃疡病易复发,要想彻底预防溃疡病复发,重要的是在用药方面要采取综合疗法,抗酸的同时还要抗菌。这样的治愈率可高达95%以上。临床多主张三联疗法(即抗酸、抗Hp药物同时服用)治疗溃疡病。最常用的三联疗法如下:

药物的组合:1.兰索拉唑+克拉霉素+奥硝唑。2.奥美拉唑+阿莫西林+甲硝唑或替硝唑。3.奥美拉唑+四环素+甲硝唑或替硝唑。任选上述一组药物服用,7~14日为一疗程。一疗程结束后,要继续单服奥美拉唑两周,剂量和用法同前。 在应用三联疗法治疗溃疡病时应注意:一、在医生指导和监视下用药。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医生可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继续服用、减量、换药或停用。二、对症用药。腹疼严重的患者,可加服普鲁本辛、阿托品、山莨菪碱和颠茄酊等;消

化不良者可用西沙必利、多潘立酮(吗叮啉)、胰酶片、多酶片、干酵母片和乳酶生等。三、加服胃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果胶铋、米索前列醇和麦滋林-S等,对治疗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想治愈溃疡,并预防复发,也不能单纯依靠药物,应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患者应改善不良生活习惯。戒烟、戒酒、忌暴饮暴食、不喝浓茶、保持心情愉悦、生活规律等,对治疗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消化道疾病的自我药疗20xx-03-03赵民生

消化不良与胃肠功能紊乱:过度进食高脂肪和高蛋白的食物,会引起消化不良和胃肠功能紊乱,表现为腹胀、早饱、嗳气、反酸、烧心等。选药一方面以恢复胃肠动力为主。如应用甲氧氯普胺(胃复安)、多潘立酮(吗丁啉)、莫沙必利、曲美布汀等药物,可以增强胃动力,促进胃排空,消除胃肠功能紊乱。另一方面以恢复化学性消化功能为主。复方消化酶制剂含有多种消化酶,可帮助消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纤维素,促进肠内气体排泄和胆汁分泌,可迅速消除消化不良和腹胀,如多酶片、复方阿嗪泌特等。

消化性溃疡:常由劳累、紧张、饮酒、饮食不当所诱发,因此节日过后,就诊患者有所增加。根据溃疡部位不同,患者多表现为空腹痛、夜间痛或餐后痛。选药一要根除幽门螺杆菌(Hp)。目前hp根除率较高的药物是质子泵抑制剂(PPI),或者铋剂加两种抗生素为主的三联药物。二是抑制胃酸。消化性溃疡患者均应服用抑制胃酸的药物,PPI类药物是作用时间较长且强度最高的抑制胃酸分泌药,用法为奥美拉唑每日20mg,或者兰索拉唑每日30mg,或者雷贝拉唑每日10mg,或者埃索美拉唑每日40mg。三是保护胃黏膜。此类药物多有中和胃酸和促进黏膜自身防御-修复的作用。主要有硫糖铝、铝碳酸镁、胶体铋和前列腺素类药物。

急性胃肠炎:如果不慎进食变质或不洁的食物,极易引发食物中毒或急性胃肠炎。这类疾病往往发病较急,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用药黄连素、肠炎灵、肠黏膜保护剂(如蒙脱石散)、肠道菌群调节剂(贝飞达、整肠生、培菲康)等。

急性胃肠炎用药

急性胃肠炎是由细菌、病毒、毒素、化学物质作用等多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胃肠道急性弥漫性炎症,其中大多数是因食入带有细菌或细菌毒素的食物,如变质、腐败、受污染的食品而起病,暴饮暴食也可引起。它起病急,多在进食不洁食物24小时内发病。

急性胃肠炎是一种集急性胃炎和急性肠炎两者特点为一体的疾病。急性胃炎表现为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不适等;急性肠炎表现为腹痛、腹泻(一日可达数次至十多次),粪便为糊状或为黄色水样,可带有泡沫或少量粘液。有的急性胃肠炎病人还可有发热及全身不适等表现。

病情较轻者常不需要特殊治疗,一般可在1~2天内自愈,只需要注意饮食的调整即可(如进食易消化的细面条、稀饭等,禁食生硬、辛辣的食物)。中、重度的病人由于严重的呕吐和腹泻,丢失大量液体,需要到医院补充水分及电解质。在治疗药物方面,主要有抗生素、调整肠道菌群的微生态制剂、针对腹痛呕吐等症状的药物等。常用急性胃肠炎的治疗药物。 黄连素

抗菌谱广,有解除肠痉挛作用。

口服,每次 0.2~0.4克,每日3次。

偶有恶心、呕吐、皮疹和药热等不良反应。

诺氟沙星(氟哌酸)

对肠道致病菌有良好疗效,为首选药物。

口服,每次2克,每日3次。

儿童、孕妇和哺乳妇女不宜用,有恶心、呕吐、头晕、皮疹、白细胞减少、转氨酶增高等不良反应。

环丙沙星(环丙氟哌酸)

抗菌能力强于诺氟沙星。

口服,每次0.25~0.5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每次0.2克,每日2次。

同诺氟沙星

左氧氟沙星(可乐必妥利复星)

抗菌能力强于环丙沙星。

口服,每次0.1克,每日2次。静脉滴注,每次0.2克,每日2次。

同诺氟沙星

丽珠肠乐

口服后直接寄生肠道,补充有益的肠道细菌,纠正菌群失调,维持正常的肠蠕动。

餐后口服,每次1~2粒早晚各1次。勿和抗生素同时服。

微生态制剂

培菲康

补充生理性细菌,调整肠道菌群,抑制肠道病原菌。

口服,每次2~3粒,每日2~3次。

勿和抗生素同时服。

整肠生

进入肠道后,产生抗菌活性物质,促进有益菌生长,抑制致病菌生长。

口服,每次500 毫克,每日3次,首次加倍。

勿和抗生素同时服。剂量加倍时可有便秘。

慢性胃炎 药疗为主20xx-10

慢性胃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包括幽门螺杆菌(Hp)感染、胆汁反流、药物刺激、不良习惯及自身免疫反应,主要症状有上腹部饱胀不适、无规律性腹痛、嗳气、反酸、呕吐等。治疗慢性胃炎,以药物治疗为主。 根治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发的胃炎,有效根治细菌可以明显减轻症状,并阻止病情恶化,直至治愈。根治幽门螺杆菌的方法很多,目前公认的三联疗法疗效好、疗程短、花费适中。三联包括: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兰索拉唑等)、第一抗生素(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等)、第二抗生素(甲硝唑、替硝唑、奥硝唑、痢特灵等)。疗程7~14天,治愈率可达85%~90%。 注意保护胃黏膜

慢性胃炎是一种胃黏膜损害。以下几种药物可在胃黏膜表面形成保护膜,隔离并吸附有害物,同时加速胃黏膜的修复。 硫糖铝常用量1克,一日3~4次,餐前及睡前服用。此药不宜与雷尼替丁、甲氰咪胍、奥美拉唑、多酶片等同服,必要时应间隔半小时以上。

胶态铋制剂如枸橼酸二钾铋、果胶铋。常用量一日4次,每次1克。前3次饭前半小时服,第4次晚餐后两小时服。一个疗程28天,连用时应间隔一周以上。服用期间大便及舌苔会发黑,停药后消失。服药时不能进食高蛋白饮食和抗酸剂,以免减弱疗效。

麦滋林常用剂量为0.67克~1.34克,一日3次,餐后服。少数人有恶心、便秘等不适症状。

氢氧化铝凝胶或铝碳酸镁制剂一次15毫克,一日3次,餐前服。胃病剧烈患者可加服普鲁卡因止痛。此药不宜用于有胃出血的患者和肾功能不全的患者,不宜与四环素类、喹诺酮类同用。

辅助治疗不可少

胃炎有许多症状,单纯抗炎治疗不一定有效,对症治疗必不可少。对于早饱、腹胀、反酸的患者,可用胃肠动力药。慢性胃炎患者不一定都有高胃酸,但对抑酸药的反应普遍较好。常用药物包括雷尼替丁,每次150毫克,一日两次;甲氰咪胍400毫克,一日3次;法莫替丁20毫克,一日1~2次;奥美拉唑20毫克,一日1次。腹胀明显的患者,也可加服二甲基硅油。

对症选择腹泻药20xx-03-28

治疗腹泻的药物有许多种如收敛和减慢肠蠕动的药、抗生素、肠道菌群调节剂等。它们的作用各异,治疗时需正确选择,以达到最佳的效果。

收敛和减慢肠蠕动药:蒙脱石散(收敛和吸附)、苯乙哌定(抑制肠蠕动)。它们是治标不治本,超时应用会引起便秘。 抗生素:如ppa、诺氟沙星、泻利停等,使用这类药物的前提是有细菌感染,对于细菌性腹泻,正确使用可以完全治愈。但现在使用的都是广谱抗生素,使用时间过长,不但腹泻纠正不了,反而会加重。这是因为药物抗菌谱过广杀灭了正常菌群,造成了肠道菌群失调,又重新导致腹泻。此时就需要第三类药物来加入治疗方案了。

肠道菌群调节剂:如整肠生、培菲康等,这是一些对人体有益的活菌,进入肠道后可重建宿主肠道菌群间的微生态平衡,以治疗内源和外源微生物引起的肠道感染。还有个弱点是害怕抗生素,所以服用时必须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

我们怎样使用这些药物才能尽其利而避其害呢?以细菌性腹泻为例,可以先使用抗生素,腹泻严重者加止泻药,同时要补充水和电解质;待腹泻症状得到改善后,停用抗生素和止泻药,加上肠道菌群调节剂,直至痊愈。赵民生

拉肚专家推荐中药良方(20xx-07-30)

经常拉肚子不但影响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导致精力和体力的下降,还会带来心理压力。夏秋两季正是慢性腹泻高发期。慢性腹泻分。

1、消瘦腹泻

参苓白术散

案例:林女士身材高挑而消瘦,从小胃口就不好,稍微多吃点东西就会肚子胀,老觉得身上没劲儿,大便还总是不成形。这段时间天热,可晚上开着空调睡觉又会跑肚子,令她烦恼不堪。

专家分析:中医认为,脾胃是“后天之本”,主运化饮食。脾胃虚弱的人常面色萎黄、容易疲劳、胃口差、食欲不好,由于营养吸收较差,这类人身体通常比较消瘦。脾虚导致饮食不易消化,还会“生湿”,表现为腹泻,主要选用健脾益气类的中药治疗。

推荐药物:参苓白术散。该药组方中有人参、白术、扁豆等健脾益气,以恢复脾胃功能;还有白术、茯苓等健脾化湿,减少腹泻次数。另外,对于伴有两胁胀满、胃脘隐痛的人可以选用药性偏温的香砂养胃丸。

2、冷饮腹泻

附子理中丸

案例:老张捂着肚子来看病,夏季天气热,每次吃一点寒凉的东西,哪怕一块冰镇西瓜,就会腹泻。他自己吃过很多止泻的药都不管用。

专家分析:这也是慢性腹泻中比较常见的一种,属于脾胃虚寒,主要表现在腹泻次数多,大便清稀少异味,称为水样便,伴有腹痛、腹部怕凉喜暖,手脚冰凉。治疗时偏重温中健脾。

推荐药物:附子理中丸或丁蔻理中丸。附子理中丸是由附子、党参、白术、干姜、甘草组成的传统中成药。丁蔻理中丸比前者多加了丁香和豆蔻。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不易消化的食物。

3、五更腹泻

四神丸

案例:51岁的张先生,苦恼地说自己早上很少能睡到七八点,因为每天早上五六点时他都会因为腹部疼痛而起来上厕所,上过厕所腹痛就会消失。平时比较怕冷,受凉后容易拉肚子。

专家分析:这种腹泻与年老体虚、阳气不足及房事过度有较大关系。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胃,就会导致运化失常,而黎明之前人体阳气较弱,阴寒较盛,容易腹痛肠鸣,有便意,泻后阴寒之气随之而去,腹部不适感就会缓解,所以本型腹泻又称为“五更泻”,也叫“鸡鸣泻”。

推荐药物:四神丸。该药是由二神丸与五味子散两方组合而成,能补脾益肾,涩肠止泻。

4、儿童腹泻

丁桂儿脐贴

案例:小赵抱着不满周岁的孩子愁眉苦脸地对大夫说:“我家宝宝这几天老是拉肚子,开始以为是着凉了,后来还是止不住,听说好多药孩子不能吃,我该怎么办呢?”

专家分析:夏秋换季时节,天气时暖时热,腹泻的小儿就会多起来,且以2岁内的婴幼儿多见。一种是消化不良或者着凉引起的腹泻,这种粪便多数呈绿色。第二种是脾胃虚寒型的儿童,此种腹泻常会伴有手脚冰凉。

推荐药物:第一种可以用生山楂炒焦熬汤,加红糖饮用。第二种脾胃虚寒的小儿,可用丁香和肉桂各3克(可选择免煎剂),冲开后分三次服用,或用由丁香、肉桂、荜茇组成的丁桂儿脐贴贴肚脐。

5、生气腹泻

痛泻要方

案例:42岁的刘女士,与丈夫感情不是很好,平时老感觉胸口胀闷,每次和丈夫吵架、生闷气时就会打嗝连连,腹痛腹泻。吃了很多药,效果却都不好。

专家分析:其泄泻属肝郁脾虚型。中医认为,肝对调节人体气机有重要作用,脾胃消化功能的正常也有赖于肝的调节。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均可使肝脏气机不畅,干扰脾胃的消化功能,出现腹痛泄泻等症状。

推荐药物:痛泻要方。它由白术、白芍、防风、陈皮4味中药组成,在疏肝解郁的同时,还具有益气健脾的功效。 另外,要注意患者的情绪对治疗效果有着显著的影响,所以在药物治疗的同时,病人应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平稳乐观的精神状态。

6、油腻腹泻

保和丸

案例:37岁的冯先生,是某单位干部,大便不成形已有6年,排便时前段正常,后段则呈糊状不成形。饮食油腻、辛辣时大便就会更加稀薄甚至如水样,且排便次数增多,腹部满闷。

专家分析:这属于食积化热导致的泄泻。主要是因为长时间饮食不节制,损伤了脾胃的功能,饮食得不到正常消化,下趋肠道而成泄泻。脾胃是人体气机升降出入的枢纽,脾胃功能异常则腹部胀闷不适,饮食减少。由于消化不良,本型病人还常出现食积内热的表现,

推荐药物:保和丸、葛根芩连片。保和丸有消食、导滞、和胃的功效,是治疗食积最常用的药方之一,药性平和,适合大多数人,故以“保和”名之。葛根芩连片能解表、清热、止泻,适用于泄泻腹痛、大便黏腻、肛门灼热的人。

胃药饭前还是饭后服

▲需要在饭前服用的胃药

健胃药小儿散、龙胆大黄片、健胃宝、胃炎胶囊等,主要是借助于它们的苦味刺激味蕾和末梢神经,促进唾液和胃液的

分泌,应在饭前服用,且服用时不能加入糖和果汁等。另外,硫糖铝、果胶铋、枸橼酸铋钾等胃黏膜保护剂,因要在溃疡面或炎症处形成一层保护膜,所以也需在饭前服用。

胃肠动力药吗丁啉(多潘立酮)、甲氧氯普胺(胃复安)、西沙比利(普瑞博思)等,宜在饭前30分钟服用。因为它们是胃肠动力药,所以不能与解痉药如颠茄片、山莨菪碱等合用。

▲需要在饭后服用的胃药

助消化药多酶片、六神曲、乳酶生(表飞鸣)等需在饭后15分钟服用,这样可使药物与食物拌和在一起,发挥最大效用。 抗酸药胃舒平、法莫替丁等在饭后胃酸分泌量最大时服,可使溃疡面少受刺激,有利于修复溃疡面。

常用胃药的服用方法

中和胃酸药类主要有乐得胃、丽珠得乐和迪乐三种。进入人体后即能中和胃酸,又可在胃肠内形成一层保护膜,能促进粘膜再生及组织自然愈合,用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炎和胃酸过多的病人。服用3个月左右,可明显改善症状或痊愈。 H2受体阻断剂类目前常用的有雷尼替丁、法莫替丁和泰胃美、西米替丁。这些药服用后,能选择性地阻断组织胺H2受体,从而有效地抑制胃酸分泌达12小时。主要用于治疗十二指肠溃疡、术后溃疡、良性胃溃疡、返流性食道炎、上消化道出血。由于约80%的药物经尿排出体外,因此有严重肾病者和孕妇最好不用。在与抗酸药物合用时,服药间隔时间应不少于1小时。一般于饭前或饭后立即服用,睡前要加服一次。

粘膜保护类主要有胃必治与胃盖宁。胃必治不仅有制酸作用,而且可在粘膜表面形成保护膜,减轻有害物对溃疡面的侵害。此外,尚可调节胃肠胀气,改善大便秘结。增进食欲和改善消化功能。对溃疡病、胃酸过多、胃炎、神经性消化不良、胃肠痉挛等都有良效。若能饭后嚼碎进服效果最好,2至3个月。为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一般于疗程结束后继续维持量一个疗程(每日1-2片)2至3个月则更好。胃盖宁是一种新型抗溃疡药,对慢性胃炎、药物性胃炎及溃疡病均具良效。 胃动力药类主要是吗丁啉片,常用于因胃排空延缓、胃食道返流、食道炎引起的消化不良症,以及功能性、器质性、感染性、放射性治疗或药物治疗所致的恶心、呕吐、胃肠不适、腹胀、腹痛等。但要注意该药与颠茄类药物对胃的作用相反,切不可两药合用。

另外,胃仙U和利加乐,兼有上述两三类药的功能,前者可中和胃酸和抗溃疡病,后者能增强消化,制酸健胃。还有三九胃泰,系中药制剂,主治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和萎缩性胃炎,对不明原因的胃病、消化不良、胃酸过多均有良效。 急性单纯性胃炎的用药禁忌

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当有活动性胃炎存在时,易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而且还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使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加重胃粘膜损伤。

(1)水杨酸类:阿斯匹林、水杨酸钠。

(2)苯胺类:扑热息痛、非那西汀。

(3)吡唑酮类:保泰松、氨基比林。

(4)其它抗炎有机酸:消炎痛、布洛芬。

(5)四环素、吗啡。

以上药物可直接刺激胃粘膜,引起上腹不适、恶心、呕吐,当有活动性胃炎存在时,易引起胃溃疡及不易察觉的胃出血。而且还可抑制体内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使胃粘膜保护作用减弱,加重胃粘膜损伤。

(6)肾上腺糖皮质激素:强的松、地塞米松、可的松胶囊药易伤胃

为了减少药物的苦涩和刺激性,同时便于吞服,许多药物都用胶囊包裹。胶囊也因为简单易服,口感又不苦,很多人在生病时都习惯选择服胶囊类的药物。但有些消化性溃疡患者在吃了胶囊类的药物后,会觉得胃肠很不舒服。武警总医院药剂科崔佳主任提醒,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在用药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最好少用胶囊剂,因为胶囊在胃里会溶解,对胃黏膜造成伤害。

药用胶囊主要原料是明胶,它一般不会和所包裹的药物发生化学反应,但是易于在胃肠溶解。胃溃疡患者服用胶囊类药物会觉得胃肠不舒服,正是胶囊的这种易溶解性造成的。胶囊口服后在胃内很快就会溶解,里面的药物就会在胃里释放出来,这对正常的胃肠道不会造成刺激。但是,如果是患有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的病人,由于患者的病灶局部的黏膜已受到损害,失去保护作用,黏膜非常脆弱。胶囊溶解后可能会对溃疡部位产生刺激,引起胃部不适,并妨碍溃疡部位的愈合。

因此,患有消化性溃疡的病人在用药时,如果可以选择的话,最好少用胶囊剂。但是消化性溃疡患者及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病人有时不可避免地要服用一些抗菌素、微生态制剂和中成药,这些药物以胶囊类制剂较多。崔主任建议,吃此类药物时最好饭后服用,因为饭菜会对黏膜起到保护作用,以此来降低药物对黏膜的刺激。

维C和溃疡药不能同服

受访专家:谷青,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药剂科执业药师。从事临床用药指导工作,对胃肠疾病等消化系统用药有着丰富的经验。

维生素C能增强免疫力,预防感冒,天气转凉时,很多人都会有意识地吃点维生素C。但胃溃疡患者应注意,维C千万别和溃疡药同服,而应错开两个小时服用。

这是因为胃溃疡患者的胃酸较多,胃舒平、胃喜等治疗溃疡的药物多是中和胃酸的,而口感酸酸甜甜的维生素C是酸性

的,如果二者同时服用,自然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使两种药物都失去了药效。

北京朝阳医院京西院区药剂科主管药剂师谷青说,胃溃疡患者买药时最好看看说明书上的成分,如果含碳酸氢钠、碳酸镁等成分,一定要和维生素C错开两个小时服用。因为,这些药物经过2个小时的代谢,已经完全被分解吸收,不会和维生素C发生反应,相互影响。

既然吃维生素C这么麻烦,胃溃疡患者干脆不吃,那多省事。谷青医生却纠正了这种想法,我们每天的食物中虽含有维生素C,但对胃溃疡患者却是个例外。因为,溃疡药物的碱性作用会影响维生素C的吸收,仅靠食物中的维生素C剂量是不够的,最好额外补充。

同时,维生素C还可以增强毛细血管弹性,促进溃疡面愈合。但长期大量服用可能会出现血尿、腹痛和腹泻等副作用。建议每日服用100毫克,服用2个月左右,要“歇一歇”,停服一段时间后再继续服用。

此外,溃疡患者在服用维生素C时,一定要先吃点东西“垫垫底”,一般饭后服用效果更好。需要注意的是,维生素C极易氧化,遇到铜离子,其氧化速度比平时快许多倍,而动物肝脏含有丰富的铜元素,因此最好别吃动物肝脏。 维生素C和胃舒平应错开服用

胃舒平具有中和胃酸,减少胃液分泌和解痉止痛的作用,常用于治疗胃溃疡、胃酸过多等病症,而维生素C有强还原性和酸性,如果与胃舒平同时服用会发生酸碱中和,使胃舒平药效下降。因此,服用胃舒平等碱性作用的溃疡药物时,应与维生素C错开服用,即在服用溃疡药两个小时后再服用维生素C。同样,维生素C也不能与氨茶碱、碳酸氢钠、谷氨酸钠,以及含有铜、铁离子的溶液同时服用。

查胃治胃 不插管明确致病菌

霜降”节气一过,秋凉愈加明显,人体受到秋凉的刺激后,血液中的组胺酸增多,胃酸分泌增加,胃肠发生痉挛性收缩,胃肠抵抗力有所下降。同时由于人们的食欲也随之旺盛,致使胃肠负担加重,功能紊乱,导致胃肠病发生。

对于胃病患者,首先要查明致病菌是不是幽门螺旋杆菌。只有找到了病源,才能进一步治疗。现在,一种专门针对幽门螺旋杆菌的C-14呼吸试验检测仪,患者只需呼口气就能检测出是否携带幽门螺旋杆菌。该方法为众多高血压、心脏病、对胃镜过敏的患者避免了做胃镜的不适感,是目前理想的检测方法之一。一旦查出患者体内有幽门螺旋杆菌,就可以用专门杀灭该菌的药物让治疗和杀菌同步进行。

由于幽门螺旋杆菌也可通过消毒不彻底的胃镜传播,为了避免此类交叉感染,新一代多媒体胃肠超声影像仪就具有积极的意义。患者只需服用一定量的“速溶胃肠超声助显剂”后,使用多媒体胃肠超声影像检查仪在胃肠部位进行体外超声检查,即可在电脑上看到患者的胃肠情况。对各种急慢性胃炎、胃溃疡、早中晚期胃肠肿瘤、各类结肠、直肠疾病等都可清晰地显示出来,同时可对肝、胆、脾、胰进行附带检查。

胃痛病人如何选中成药效果更好些?

胃痛多属慢性病症,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的治疗,方可获得良效或痊愈。然而,由于治疗胃病的中成药品种繁多,且药物组成的功用各不相同,故必须根据具体病症来进行选择。现列举5种临床常用且效果肯定的中成药,患者不妨对症选用。 香砂六君丸:由木香、砂仁、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等组成,具有益气健脾和胃之功能。适用于治疗脾虚气滞、消化不良、嗳气食少、脘腹胀满、胃脘痞痛等症。

补中益气丸:由黄芪、党参、白术、当归、柴胡、升麻、桔皮、炙甘草组成,具有补中益气、升阳举陷之功能。适用于脾胃气虚、少气懒言、体倦肢软、面色苍白、胃脘痞胀、大便稀溏、舌质淡苔薄白等症的治疗。对胃下垂者久服亦可收效。 三九胃泰:由三桠苦、九里竿、白芍、生地、木香组成,具有消炎止痛、理气健胃之功能,适用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的治疗,见有胃痛、胃胀、胃酸过多、胃部不适、消化不良或饮酒过量等均可使用。

猴菇菌片:是由猴头菌经过煎后浓缩而制成的片剂。适用于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慢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等病症的治疗,亦可用于胃癌、食道癌的辅助治疗。

体质虚寒者不宜服用板蓝根

冷空气袭来,感冒也随处可见。板蓝根冲剂又成了药店的抢手货。常有人一旦看到周围有人感冒,就每天喝两袋以预防,其实,板蓝根并不适合所有人,应合理服用。

板蓝根性寒,味苦。具清热解毒、凉血利咽之效,对感冒、流感、流行性脑炎、腮腺炎、红眼病、麻疹等春季常见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据现代研究表明,板蓝根确实具有体外广谱抗菌作用(包括痢疾细菌、沙门氏细菌、溶血性链形菌),能抗病毒同时具有消炎、止痛、退热等作用,可治疗病毒性感冒、流行性乙型脑炎、扁桃体炎、腮腺炎、肺炎、肝炎等疾病。 由于板蓝根性味苦寒,较适于体内热邪导致的风热感冒。平常体质偏热的人在感冒多发季节也可于早晚饭后各喝一袋板蓝根冲剂进行预防,但最好不要超过三天,如果属于体质偏虚寒的人,常感脾胃不和、容易腹泻、身体怕冷,就不适宜多喝板蓝根冲剂,因其苦寒伤胃,会带来一系列胃肠道反应,以至于导致感冒没治好,反而引起胃痛、畏寒、食欲不振等症,尤其是小孩,脾胃功能尚未健全,多服板蓝根,更容易引起消化不良等症状。

因此,不要自行盲目服用板蓝根冲剂,更不能随意加大剂量。应在医生指导下或根据说明书上规定的用法与用量冲服,否则会带来身体的不适。

更多相关推荐:
结核病总结

20xx年在全镇上下齐心,全体职工积极努力奋斗,以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为目标,结合我镇实际,圆满完成了工作目标合同所规定的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一、以目标合同为基础,抓好全镇结防工作。签订的目标合同,是全年…

开平二中预防结核病总结

开展防治结核病宣传活动总结开平市第二中学今年的3月x日是第17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你我共同参与,消除结核危害”。为进一步加强我校结核病的健康教育,提高师生的结核病知识的知晓率,3月x日—4…

20xx年结核病总结

羊山防保站20xx年结核病工作总结在县卫生局的正确领导、市结核病防治所的大力支持,以及我全体防保站及乡村医生人员的努力下,圆满完成省级项目下达的各项任务指标,顺利启动第二轮省级项目。下面,是今年结核病防治工作的…

结核病总结

多浪乡卫生院“世界防治结核病日”健康咨询活动总结20xx年x月x日是第十七个“世界结核病防治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你我共参与消除结核危害”,为了广泛深入、科学的宣传国家结核病防治政策和结核病的防治知识,动员全…

结核病总结

曲阳县20xx年结核病防治全年工作总结为做好我县结核病防治工作,努力完成20xx年我县结核病防治规划目标和项目指标,我县防痨科在疾控中心的直接领导下、在市疾控中心防痨科指导下,积极肯干,努力工作,按照实施规划要…

20xx年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

古砦仫佬族乡卫生院20xx年度,在县卫生局和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全面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加强结核病归口管理,强化了结核病的发现、诊断、治疗、管理,结核病防治…

结核病-工作总结

XXXX年肺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XXXX年,在市卫生局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着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经过结防战线工作人员的团结一致、共同努力,始终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政策,以法律法规…

彝良县钟鸣中学结核病防治工作总结

彝良县钟鸣中学20xx年春季学期结核病防治宣传工作总结彝良县钟鸣中学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开展学校结核病防治工作探索出一条学校结核病防治的道路使遏制结核为健康和谐校园保驾护航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彝良县钟鸣中学共有教职...

结核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结核病健康知识讲座总结为了让居民了解结核病的有关知识并切能科学有效的预防结核病的发生保护大家的身体健康大泉医院举办了防治结核病的健康知识讲座由内科谢景忠医师主讲首先谢医师讲解了结核病的常见症状如咳痰咳血发热胸闷...

结核病督导小结

20xx年颍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结核病管理督导年终工作小结为做好颍南办事处结核病控制管理工作根据界首市20xx年结核病防治项目管理实施方案颍南结核病乡村结核病管理工作要求及时追踪发现转诊结核病人按时开展乡村结核病...

20xx结核病半年工作总结

卫生院20xx年结核病防治半年度工作总结半年来我院结核病防治工作在上级主管部门指导下根据今年的工作任务开展了以下工作现总结如下一根据区卫生局区疾控中心结核病控制项目工作要求特制定我院20xx年结核病防治工作计划...

结核病防治宣传讲座工作总结

结核病防治宣传讲座工作总结20xx年3月24日是第15个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为了响应关于结核病宣传防治教育工作的号召同时也为进一步加强我院结核病防治的工作院医决定举行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活动现已圆满完成此次宣传教...

结核病总结(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