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建三江分局七星农场
20xx年,我场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战胜了早春低温多雪、极端高温与稻瘟病害等不利因素的影响,通过将各项新技术综合组装,实现高产创建从过去的投入型向调控型的转变,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xx年x月x日,经省农垦总局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测产验收,25作业站孙明江300亩核心区平均单产948.6公斤,再次获得垦区第一名,万亩示范片产量762.5公斤,名列垦区第四。通过高产创建,全面带动了七星水稻产量的提高。
一、落实区域,明确创建核心
七星农场20xx年采取小面积高产攻关重演和大面积高产示范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实施水稻“331”攻关及高产创建示范工程。在39个作业站落实了水稻高产攻关项目,确立重点核心攻关区7个,总面积2047亩;辐射区18个,总面积5.4万亩;示范区2个,落实面积为4万亩。
二、系统档建,理清创建思路
针对20xx年高产创建活动需求,农场出台了《七星农场高产创建实施方案》与《七星农场高产创建技术方案》,制作了高产创建核心区、示范区及展示区 “高产创建分布图”。对核心区示范户、示范地号及地号设计均建立了祥实的档案。七星农场高度重视高产创建活动,对高产创建活动全程进行跟踪指导和服务,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要求,从清雪扣棚的起步阶段至后四片功能叶管理等各环节均制定了高产创建活动明白卡。为了确保高产创建活动顺利实施,最终实现水稻高产创建目标,农场根据农业部、农垦司、农垦总局及建三江分局的
要求,结合上级高产创建要求及技术方案指导路线,制定了符合场情的高产创建活动手册。
三、明确责任,保障创建实施
1、强化领导,明确责权利。农场高度重视高产攻关项目的实施,成立了以场长为组长,水稻、农业副场长为副组长的项目领导小组,负责项目组织、协调,水稻办负责技术方案的制定和实施,进行全面技术指导。各项目实施单位成立相应的组织,各单位主管领导作为攻关第一责任人,同时农场把项目完成情况列入实施单位阶段及全年工作主要考核内容。
2、严格奖惩,发挥能动性。农场在备耕、插秧、夏管、秋收及明年生产准备等阶段进行严格的检查、验收,对先进或落后单位实施奖惩措施。对能够创新技术、有新思路,超过攻关指标、获总局第一名的的单位给予奖励10000元;对攻关技术到位率低、项目实施差的单位罚款5000元。管理区、作业站对攻关户增加投入部分给予适当补贴,根据完成攻关指标情况给予一定奖励。通过一系列的政策引导,营造出了争先进、夺高产、创高效的良好氛围,突出了攻关项目在农业生产的重要地位。
3、增加资金投入,提高新技术转化率。为推进高产攻关项目,提高水稻单产,对农场研发部门多年试验成功的新技术,进行示范推广,同时给予资金补贴,从而提高科技贡献率。
四、集成模式,突出创建重点
七星农场水稻高传创建活动以“三化一管”为主要栽培模式,主推十二项技术:
1、“三化一管”技术:2、旱育壮秧技术;3、液施苗床肥技术;4、钵体毯状育秧技术;5、高性能插秧机应用技术;6、测土配肥技术;7、氮肥后移技术;8、浅湿灌溉技术;9、井水综合增温技术;10、叶龄
诊断技术;11、植保综合技术;12、航化健身技术。
五、总结经验,稳步创建发展
在过去的5年中,我场在高产创建活动中取得的4个第一名和一个第3名的好成绩,总结我场在高产创建中的实践经验,我们认为实现水稻高产的根本途径在于以要素管控为核心,以优良品种为前提、以培育壮苗为基础、以增密足肥为手段、以抗倒防病为保障,找好切入点,在关键环节上狠下功夫。
1、要素管控是核心。今年我们在水稻生产上创造性的提出了要素管控理论,并作为全年水稻生产的指导思想,其核心即针对构成水稻产量的平方米穴数、每穴穗数、穗粒数、千粒重这四大要素,量化要素指标,在形成产量的不同时期,因地制宜的采取最佳措施,保证四要素数量上始终保持最优合理状态,从基础上搭建高产架子,实现群体增产。通过一年的实践,收到了显著的效果。
2、优良品种是前提。获得高产的必要条件是首先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其次是选择优良品种、再次是高标准的管理。气候因素是不可控制的,而随着标准化农业的不断推进,种植水平的不断提高,从创新栽培方法上寻求突破难度极高,因此,今年我们把品种选择作为突破口,着眼于选择高产多抗的大穗型12叶品种,通过考察确定了5个核心攻关品种,在核心区试种,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培育壮苗是基础。在秧田温度管理上,我们根据本地区育苗前期气温低,后期升温快的气候特点,在秧苗各生长阶段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前期采取上限温度控制,适当提高温度,保证出苗整齐一致,后期采取下限温度控制,提早通风,降低棚温,防治秧苗徒长。播种全部采用电动播种机播种,严格控制播量,保证匀度。这些在培育壮苗方面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另外,为了培育出标准壮苗,今年我们在保证常规育苗措施到位的前提下,尝试应用大钵育苗,增加秧苗营
养空间,延长秧田生长时间,培育5叶龄标准大苗,确保秧苗移栽时带两个分蘖。并且采用人工摆栽,减轻植伤。为实现高产奠定了基础。
4、增密足肥是手段。实现水稻高产必须有足够大的生长群体,今年我们按照要素管控计划指标要求,根据水稻不同品种特性,适当增加了插秧株数,确保每穴插秧不少于5-7株,保证田间有足够的基本苗数,后期根据田间长势,采取适时晾田控蘖,尽量依靠主穗增产。攻关田在施肥上有别于生产田,必须根据产量指标和品种需肥特性科学的确定施肥总量、种类、比例和时期,做到足量、分期、平衡施肥,特别要注意和重视穗肥的使用,根据田间长势随时调整穗肥的用量和次数,同时增施钾肥和含磷钾的叶面肥,既要尽可能的增加穗重,又要防止水稻后期倒伏。
5、抗倒防病是保障。要想实现高产创建的计划产量指标,必然要增加施肥量和密度,带来的后果就是水稻易倒伏、易感病,因此,做好抗倒防病工作才是实现水稻高产的关键。我们认为在防倒伏方面一是要选择杆强品种进行攻关。二是要做到适时适度晾田,到了晾田时期要立即排水晾田,切忌等靠,并要增加晾田次数,以气壮根。三是要增加钾肥和硅肥的用量,增加植株茎杆强度。防病上要坚持“提早防治、足量用药、狠防穗瘟、多病兼防”的原则,现在的防病药剂多以保护剂为主,因此要在病菌侵入植株之前提前施药,并且要采取药剂的上限用量进行防治,才能获得良好的防效,防病时要重点防治穗茎瘟,同时要重视其他病害的防治,褐变穗、纹枯病、胡麻斑病等病害虽不及稻瘟病对产量的影响严重,但是潜在的损失也会影响的预期目标的实现,因此攻关田一定要做到各种病害零发生。
20xx年,我们将进一步扩大高产创建技术示范面积,拓宽高产创建示范带,探索水稻高产及优质并进的新型技术集成模式,稳步高产创建发展。
第二篇:二0一O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2200字
农场二O一O年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
20xx年我场承担了农业部、农垦局、总局、分局的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按照上级水稻高产创建方案的总体部署和要求,我场认真组织落实实施,圆满完成了上级部门要求的各项任务指标。
现将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如下:
一、高产创建实施效果
1、面积落实
全场设两个高产创建示范点,每个示范点面积30000亩,参试单位10个,创建户282户,第一示范点,落实单位有1站、3站、种子公司,3个单位。第二示范点,落实单位有4站、5站、6站、9站、17站、19站、20站,7个单位。每个示范点设核心攻关区3个,每个区面积100亩,典型示范区3个,每个区面积1000亩,现代展示区面积26700亩。
2、产量完成
今年我场按照上级部门的测产要求,采取理论测产与实测实收相结合的办法,最终测产结果万亩示范片748.71公斤、千亩示范区835公斤、百亩核心区950公斤,实现了预定目标。
3、辐射带动
高产创建6万亩,辐射带动全场科技示范面积30万亩。
4、农艺措施
全面积实施“三化一管”栽培技术模式。即:旱育壮秧模式化、全程生产机械化、稻谷品质优质化、叶龄诊断管理,农艺农机相结合、良种良法配套。
(1)农时安排
大棚扣膜:3月x日前;浸种催芽:3月x日浸第一批种子,4月x日第一批种子催芽;秧田播种:4月x日开始播种;泡田整地:4月x日开始泡田,4月x日开始全面整地;插秧:5月x日—25日;控蘖:6月x日前;齐穗期7月x日前;成熟期:9月x日前。
(2)旱育壮苗
选用旱育中苗:秧苗叶龄3.1~3.5叶,秧龄30~35天,壮苗率达95%以上。
(3)整地要求
做到早、平、透、净、大、齐、深、匀,格田内高低差不大于3厘米。
(4)栽培方式
采取机械插秧与钵育人工摆栽相结合的方式,每穴4—5株,基本苗数100-140株/㎡左右。
(5)施肥技术
采用测土配方施肥与经验施肥相结合技术,全生育期商品量46公斤,其中:46%尿素15公斤、22%硫酸铵3公斤、磷酸二铵8公斤、33%硫酸钾15公斤、生物硅肥5公斤,分基肥、蘖肥、调节肥、穗肥、粒肥五期按比例施用。叶面追肥提质促熟3遍以上。
(6)灌溉技术
实施井水综合增温措施,浅湿干间歇灌溉管理,适时控蘖晾田,提高根系活力,保证后四片叶活力防倒伏。
(7)病虫草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因地制宜,合理选择安全进口药剂防治。
(8)收获
水稻黄化完熟率95%以上为收获适期。
二、高产创建机制创新
1、成立了组织
成立以为组长的水稻高产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具体工作由农业科全程监督检查指导主抓,农机科、科技科、种子管理科等有关科室人员配合,攻关单位的技术人员落实指导实施。
2、相关的优惠政策
每个示范片安排补贴资金20万元,重点用于物化技术推广、专业化服务、物化补贴、信息服务、项目考核等方面;给予参试户资金补贴:钵育统供苗每盘补贴1元、免费为统供苗提供8栋标准化大棚育秧、提供钵育秧盘及部分子盘、钵育配套播种机械、摆栽机械的使用等,对年底经专家组实测实收达到攻关产量目标的单位
给予技术责任人及农户3000元奖励。
3、图档卡册牌的创建及标牌的制作
建立健全了档案,规范了文本、图、档、卡、册、牌落实齐全。规划设计了地号分布图;与农户签订水稻高产创建合同282份;与诚信育秧队签订了统供苗育秧合同1份;制作宣传标牌3块;建立了技术责任人与农户联系卡等。
4、技术指导
围绕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在备耕、浸种、育秧、插秧、夏管、防病、促熟、收获等环节,对创建单位有关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示范户进行栽培模式、技术要点、关键技术措施等培训。通过培训让实施方案做到管理人员懂,技术人员精,种植户掌握,提高了高产创建技术到位率。在整个生产过程中,农业科、作业站逐户进行技术检查指导,确保高产创建技术实施到位。
5、科学划片选户
在选点选片划区上,综合考虑各单位及农户技术力量、生产条件、攻关成效等因素,重点选择了土壤肥沃,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公路沿线两侧地号,便于技术指导、技术交流、技术示范方便的地号。在示范户选择上,重点选择了科技意识强、水稻生产科技含量高、带动作用强的水稻种植户做为水稻高产攻关示范户。
6、其它做法
成立专业化育秧服务队,为高产攻关户统一育苗;组织高产攻关户去其它农场参观学习,学习其它友邻的单位高产攻关的先进经验及做法。
三、高产创建经验启示
通过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使我场广大农户种植水稻的水平和技术不断得到普及和提高,水稻单产逐年提高,增产潜力不断加大;加大科技投入,促进了科技成果转化;建立育秧服务队,提升了专业化服务水平,推动了高产创建各项工作向前发展。采取以举办水稻百亩方、千亩片、万亩带样板,样板采取定规模、定品种、定指标、定人员,统一规划、统一供种、统一技术培训指导、统一病虫防治的五定四统一措施,高标准、高质量举办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水稻推广应用,促进水稻生产水平整体提高。
四、整建制推进试点情况
我场自20xx年参加水稻高产创建以来,示范面积逐年增加,由20xx年的1万亩,发展到现在的6万亩,产量也在逐年提高,最高单产由最初的620公斤/亩,发展到现在的950公斤/亩,试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五、明年高产攻关工作打算和建议
1、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按照上级的要求,继续落实实施好水稻高产创建项目。
2、继续保持示范面积6万亩,辐射带动50万亩,实现高产高效。
3、突出主栽品种,实现小面积攻关有突破,大面积攻关有产量、有高效益。
4、加强领导、培训、服务、指导,实施统一供种、供肥、统一技术措施标准,整体推进提升创建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及生产管理水平的提高。
5、建议上级部门进一步对我场水稻高产创建给予扶持,增加对我场高产创建的指导及资金投入。我们将按照上级部门的相关要求,切实做好各项工作,圆满完成明年水稻高产创建项目任务指标。
农场
二O一O年x月x日
第三篇:20xx年高产创建总结 4600字
汨罗市整建制高产创建总结
汨罗市农业局
20xx年,汨罗市积极按照农业部、农业厅的统一安排和部署,继续深入开展水稻高产创建活动,我们按高标准、严要求、见实效的原则,精心组织,强化领导,以确保粮食安全为目标,坚持政策驱动、科技推动、示范带动,狠抓推广机制创新和关键增产技术的普及应用,稳定面积、提高单产、增加总产。突出抓了粮食生产工作和水稻高产创建活动,为大灾之年的粮食高产稳产及全市水稻单产水平提高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
一、实施概况
1、实施地点与规模 今年我市三个万亩高产示范片,继续选择基层政府重视、农民热情高、种植粮食面积大、产业化带动能力强、地理位置适中、水源条件比较好的汨罗镇、屈子祠镇、白水镇、沙溪镇和天井乡,总面积为135276亩。其中汨罗镇17个村6110户,早稻19686亩,晚稻21905,屈子祠镇10个村4068户,早稻13205亩,晚稻14520,白水镇10个村3280户,早稻12520亩,晚稻14110亩,沙溪镇10个村3835户,早稻12600亩,晚稻13850亩,天井乡10个村4250户,晚稻12880亩。
2、品种与目标产量 汨罗镇、屈子祠镇早稻为陵两优268,晚稻岳优9113,白水镇早稻为株两优819,晚稻丰源优299,沙溪镇早稻中嘉早17,晚稻为湘晚籼13号,天井乡晚稻为岳优9113。产 1
量目标汨罗镇示范片实现早稻480公斤、晚稻520公斤;屈子祠镇、白水镇、沙溪镇示范片早晚合计950公斤,天井乡晚稻480公斤。
3、主要技术内容 一是选用优质高产品种。多年实践表明,株两优819、陵两优268、丰源优299、岳优9113、中嘉早17和湘晚籼稻3号是适合我市种植的优质高产品种。二是高产播种育秧技术。早杂用种量2.5公斤、早稻常规用种量5公斤,抛栽2.0-2.2万蔸;晚稻杂交用种1.5公斤、常规用种量2.5公斤,手栽1.7-1.9万蔸,确保密度和基本苗。三是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根据当地土壤化验结果和土壤NPK和有机质 含量,确定用15:15:15的高浓度复混肥,增施有机肥,亩用25-50公斤石灰调酸的同时增加钙肥和植株抗性,抽穗期增施谷粒饱等叶面肥。四是病虫草害综防技术。全面推行示范乡镇的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五是防灾抗灾减灾技术。针对今年遇到的低温多雨等灾害天气,控直播扩杂交、抓补种保苗数,机耕机收抢季节、增苗增穗夺高产等措施,减轻灾害损失。
二、取得的成效
1、增加了全年水稻产量 汨罗镇早稻单产由于高产创建活动开展,在全市早稻减产的条件下,汨罗镇、屈子祠镇、白水镇、沙溪镇早稻产量分别为489.5、467.4、454.7、455.8公斤,汨罗镇、屈子祠镇、白水镇、沙溪镇、天井乡晚稻产量分别为521.4、508.9、523.5、473.4、503.6公斤。20xx年汨罗镇、屈子祠镇、白水镇、沙溪镇早稻亩产为452、345、352、350公斤,20xx年全市平均亩产为388公斤;20xx年汨罗镇、屈子祠镇、白水镇、沙溪镇、天井 2
乡晚稻亩产为455、446、450、456、445公斤,20xx年全市平均亩产为465公斤。共计较20xx年增产9382吨,较当年平均增产8127.3吨。
2、加快了主推品种推广 通过开展水稻高产创建,示范乡镇全部采用统一供种,使主推品种的推广速度大大加快,有效控制和减轻了当前品种市场的多乱杂现象,良种应用率和当主推品种种植率大大提高,优质稻在沙溪镇得到普遍应用,稻谷优质率大大提高,在今年早杂种子大面积减少的情况下,我市早杂面积仍达到85%。优质稻面积达48.5万亩,其中高档优质稻近10万亩,岳优9113近8万亩。
3、提高了种粮经济效益 通过各种综合技术措施应用,高产示范区比全市水稻增产8127.3吨,增收2067.8万元。
4、取得了良好社会效益 市水稻高产创建办公室组织全市乡镇分管领导及技术员先后5次到两个示范乡镇参加水稻高产创建现场观摩会,取得了较好的辐射带动效应,促进了全市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
三、主要做法
1、加强组织领导 为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实施,成立了高产创建领导小组、实施小组、技术小组;市政府成立了高产创建领导小组,成员包括财政、农业、农办、水利、农机等部门主要负责人及示范乡镇主要领导,办公室设农业局。农业局成立了项目实施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实施小组由局长任组长,成员包括相关乡 3
镇主管农业的副乡(镇)长及示范村负责同志;技术小组由总农艺师肖冬根为组长,粮油、植保、土肥等相关业务股站技术骨干为成员,负责对干群技术培训。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镇村之间积极配合,协调开展工作,形成工作合力。
2、创新组织形式 为推进水稻高产创建项目的成建制实施,我市采取市、局乡、村、户紧密联系的办法,在市高产创建领导小组的统一安排下,由隆平高科和汨罗种业按最优费批发价统一供应种子,以村为单位与汨罗市生资公司签订合同,以最优费批发价统一供应肥料,由岳阳汨丰农化公司和专业防治协会统一实行专业化防治,农机部门进行机耕机收示范和购机补贴。
3、制定方案,明确目标 年初依据部厅的要求,结合我市实际,我市制定了20xx年水稻高产创建实施方案,按照农业部统一要求设立高产创建标牌(注明了创建单位、工作责任人、品种名称、主要技术等内容,方便农民学习,接受社会监督)。在每个季节在高产创建乡镇安排每个乡镇6-10名农业局技术员,每名技术员负责1-2个村、2000亩左右面积的高产创建示范。要求技术人员驻点住农户,做好农事操作和工作记录,写好高产创建日志,建立高产创建档案,技术指导员平均下乡168天。
4、抓好技术培训,普及实用增产技术 我们坚持以项目实施加快科学技术普及,普及科学技术为了更好地实施项目的原则,水稻生长发育各关键时期,市农业局技术指导专家组、示范乡镇技术指导员,以田间为课堂,以实践为手段,组织培训并指导实 4
践,开展面对面、手把手地指导农民怎么种、如何管。先后开展技术培训25场次,累计培训3000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明白纸20万余份,为高产创建提供有力的保证。
5、抓关键技术到位 示范区采取统一品种、统一播种、统一采用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专业防治、统一技术指导措施,将新品种、新技术综合集成示范。
(1)、选准品种 早稻选用株两优819、中嘉早17和陵两优268,晚稻选用丰源优299、岳优9113和湘晚籼稻3号。
(2)、增加基本苗 早稻杂交每亩用种2.5公斤、常规每亩用种5公斤,秧盘80个;并督促落实。早稻3月16-18日播种, 4月14-16日抛秧,每亩抛足2.2万蔸,6-8万基本苗。晚稻杂交用种每亩1.5公斤、常规每亩用种2.5公斤,烯效唑拌种,划行移栽。移栽为7月22-25日,每亩插足2万蔸。
(3)、测土配方施肥 N、P、K均衡,有机无机结合,大、中、微量元素配合。核心示范区用肥水平为9︰6︰7,基肥施用45%养分15:15:15复混肥35-45公斤,有机肥40公斤,晒田复水后施石灰25 公斤,促使和禾苗长势长相达到高产要求。
(4)、加强肥水管理和病虫防治 病虫防治讲究高效准时,肥水管理讲究科学合理。各示范片均组织了专业化统防统治队伍。水浆管理上,由技术员根据生育进度,统一指挥,采取好气性间隙灌溉,由各组管水员统一安排放水。追肥上,除分蘖肥统一时间和施肥量,其他时期追肥由技术员根据长势长相,分别指导。
5
6、抓宣传发动,扩大项目影响
①加强宣传 为了搞好高产创建活动,市政府组织层层召开会议,讲粮食生产形势,讲示范目标和意义,要求做到不抛荒一分田,不种植一丘一季稻,使高产创建家喻户晓。为强化对水稻高产创建的宣传,水稻生产期间,我们在汨罗政府网、汨罗专刊发稿10余篇,举办培训班25期次,参加人数3.0万人次,墙体标语、横幅、宣传栏116条(处),出动宣传车一周,扩大了项目影响。
②树立规范标牌 高产创建示范区地点确定后,我们就按省厅要求树立了规范的标牌,以扩大影响,增加群众积极性。
③组织观摩交流 为了提高高产创建活动在我市的影响,我们积极组织观摩交流,组织观摩交流3次,参加人员包括乡镇干部、农技站长、种田大户、科技示范户、农业部门技术人员等共计5000人次。
7、积极推行稻草还田,培肥地力 在高产创建项目区我们积极调动农户稻草还田积极性,提高稻草利用率,全面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同时全面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增施农家肥和生物有机肥,不断培肥地力。
8、严格督查考核。我们建立了市水稻高产创建专家组、乡镇农业服务中心、技术指导员的工作目标责任制,明确责权,层层落实,强化监督检查。严格按照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要求,通过电话联络、实地检查等方式进行全面检查和重点抽查。
6
9、奖励扶持 全市除设立粮食生产先进乡镇1、2、3等奖各1个,分别奖励5、3、2万元外,对村组和种植农户也相应制定了激励措施。项目实施好的村给予1万元的奖励,村干部给予1000元的奖励,组长给予500元的奖励;每季每个村奖励亩产过500公斤的农户10个,其中一等奖2户,每户奖励500元;二等奖3户,每户奖励300元,三等奖5户,每户奖励200元。全市共设立奖励资金38万元。
10、资金管理 全市高产创建共投入资金320万元,其中省里安排项目资金200万元,市人民政府财政专项资金安排120万元用于高产创建,资金使用方向是两个万亩高产创建乡镇示范农户物化补贴220万元,工作经费用40万元,乡村组农户及先进个人各种奖励38万元,其它22万元。除奖金目前尚未支付(预计年底兑现)外,其余均已付清,物化补贴采取集中统一供种、供肥、统防统治等,采用农户签字条据报账,其它工作或奖励资金都是通过国库资金报账制统一支付。专款专户财计统一管理,项目领导小组负责监督签字、实施小组负责补贴和使用,财计负责拨付。
四、经验启示
通过水稻高产创建活动的开展,引起了政府的重视与支持,通过广泛宣传与培训,提高了广大农户对科学种田的认识,提高了采用新品种新技术的自觉性,实现从思想到行为的改变。我们有以下几点经验启示:
一是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完善的水利排灌 7
条件,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水稻高产的基础。
二是良种良法是水稻高产的关键 示范推广优良品种,应用并统一先进、实用的农业新技术是水稻增产的关键。因此,应当大力筛选和宣传新品种、新技术,强化技术培训,实现良种直接到户,良法直接到人,农民直接受益。
三是资金投入是水稻高产创建的保证 改善水利等生产条件以及良种良法宣传、培训需要一定的资金支持,因此,政府要加大对农业的扶持力度,要整合农业资金投入,最大限度发挥支农资金的作用。
四是注重宣传培训,严格考评督促 广泛利用广播、电视、报纸和互联网络、宣传等手段,加大对高产创建示范意义的宣传,扩大影响,营造氛围,促进高产创建示范各项工作的落实。领导小组定期不定期进行检查,对高产创建示范活动组织、实施情况进行综合考评。考核结果与年终实绩考核评选及乡镇三个文明考核等工作挂钩,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到实处,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2011.10.20
8
+ 更多类似范文┣ 深两优5814高产创建总结 2600字
┣ 水稻高产创建项目实施方案 3100字
┣ 水稻高产创建测产记录 1000字
┣ 更多水稻高产创建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