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论论文纪念改革开放xx年

时间:2023.2.25

纪念改革开放xx年

三十年,可谓弹指一挥间!三十年的经历会让我们触摸到社会前进的脉搏,三十年的改

革开放惠及了每一个国人的生活。 三十年,对于历史长河就那么短短的一瞬间,然而,对

于我们这样一个从贫穷落后一步步走向发达富裕文明和谐的国家来说,又是一个丰富而值得

铭记的过程。 三十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三十年的

沧桑巨变,三十年的光辉历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 自从建国以来,没有什么

能像改革开放那样如此彻底地改变着中国。如果说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意味着中国人民站起

来了,那么改革开放则真正表明中国人民沿着社会主义的光明大道走起来,跑起来了。虽然

改革开放也带来了一些问题,但它仍然注定是中国历史上浓重的一笔。 总结历史是为了更

好地走向未来,同样对改革开放的总结也是为了更好地进一步改革开放,更好地发展中国。以下我将以政治经济和文化社会两大方面讨论改革开放,并分析改革开放的精髓,以及展望

未来的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的经济奇迹 ----- 20xx年,我们党召开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

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20xx,我们迎来改革开放30周年。中国于一九七八

年走上改革开放的道路。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

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改革开放的xx年,是中国经济迅速蓬勃的xx年!幢幢高楼拔地而

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设立经济特区、确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建立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体制 、明确私有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等等都是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是党带领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目的就是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

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

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

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 以邓小平为首的党的国家领导人改革了经济

发展的传统体制桎梏,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

折。科教兴国、依法治国战略的实施都为经济注入了新的活力。 19xx年中国的人均国内生

产总值(GDP)只有379元人民币,20xx年x月达到20xx美元,增加了约40倍。毫无疑

问,改革开放对中国今年经济的影响最明显、最彻底,我们的体会也最深。改革开放就如催

化剂一样,推动着中国经济爆炸式地增长。我国经济从一度濒于崩溃的边缘发展到总量跃至

世界第四、进出口总额位居世界第三,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农村贫困人口

从两亿五千多万减少到两千多万,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邓

小平以其过人的胆识打开国门,以优惠的政策把外资吸引进来,伴随而来的还有先进的科技、现代化的管理。加上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和原材料使我国的产品价格低廉,如潮水般地涌向世

界,并以资源的高耗和环境的破坏为代价迅速完成了西方国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原始资本的积

累。改革的胆子很大,但步子很稳,整个改革在党的领导下有秩序地进行,再加上以党政分

开和权力分散为主的政治体制改革也为经济的发展扫清了障碍。已加入世贸组织为起点,我

国大踏步进入全球化进程,对外贸易总额五年成三倍之速递增,顺差更是爆炸式增长,不断

创造着经济奇迹。经济的发展又反过来推动着政治体制的改革,民主的狂风一阵接一阵,建

设服务型政府的呼声越来越高,这又进一步推动经济的稳定、健康发展。

---- 经济奇迹背后产生的问题 ----- 但伴随着经济的增长,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资源能

源因过度开采而日渐枯竭,环境恶化程度惊人。我们过度陶醉于“为人打工”,以“世界工厂”

自豪,但缺乏自主知识产权使我们创造的大部分财富流向国外,八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飞机

就是最好的例子。这些问题都已经成了制约中国进一步高水平发展的瓶颈,下一步深化的改

革开放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实现经济效

益和生态效益的结合,加大自主研发力度,拥有自己的知识产权。

------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效益 ------ 一个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来自生产力的发展,的确

如此,我国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奇迹就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保障。改革开放以来,我国

的教育事业突飞猛进,现已成为世界第一教育大国,为经济建设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我国

的各种社会保障也逐渐完善,各种福利制度逐步实施。经济的发展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收入,穿上了体面而漂亮的衣服,住上了宽敞舒适的房子,用上了各种家电,吃着更丰富而美味的

食品,喝着多滋多味的饮料,享受着高科技的医疗服务,玩着各种有趣的电子游戏,做着各

种精彩的体育运动,交通工具多样化、便捷化,通讯工具普遍化……这些都颠覆着旧的传统

观念,冲击着旧的社会结构,推动着新的充满活力的社会结构的形成。

--------改革开放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及启发--------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和全面展开,

西方的文化观念逐渐深入我国,既有民主、公平、自由等普世价值观,又有一些文化垃圾——

物质崇拜主义、享乐主义、性自由等,以普世价值观为代表的优秀文化给我国的社会发展做

了有益的补充,但那些文化糟粕也毒害着我们的社会风气。还有一部分人认为我国过去落后

的原因在于传统文化,过激地对我国的传统文化全部否定,这是十分危险的,我们传统文化

中的精华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精神之根。世界是多元的,注定文化也应该是多元的,我们不应

过度崇拜国外的文化观念,我们要有适合自己的独特的文化价值观。还好最近社会上对传统

文化已越来越重视。对于民主、自由等价值观,我们应该学习它的实质,而不应学习它在国

外的表现形式,应该结合自己的经济发展和文化传统,给它赋予自己的元素,构建适合我们

自己的文化价值观。

------- 改革开放的精髓 ------- 改革开放的精髓在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辟了中国

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邓小平同志以其伟大的智慧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给出了精当的阐述,他指

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我们不能刻意追求公平而导致普遍的贫穷,只有让一部分

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主义。邓小平过人的

胆识为中国的发展扫清了思想上的障碍。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只要是有利于经济

发展的、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有利于提高综合国力的,我们都可以大胆地利用。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开放,总体上很成功,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失误失衡。现实社会中

的各种关系,最基本的是经济与政治、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的关系,而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

体制改革不够协调,经济体制改革迈出了几大步,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政治体制改革却是碎

步缓行,进展不大。“官本位”非但没有削弱,还有增强之势。目前存在的民生问题突出,贫

富差距拉大,为富不仁现象增多,丑恶现象陈渣泛起,社会风气败坏,腐败严重等问题,都

同政治体制改革不到位有关。 目前改革处在关键阶段,问题很多,矛盾复杂,难度很大,

各种议论纷起,我们要下最大决心,拿出民主革命时期提出将革命进行到底那样的决心、气

概和魄力,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回顾三十年来的改革,我们体会到,从旧体制转变

为新体制,从传统模式的社会主义转变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确实是一场革命。在改革进

程中,困扰改革者的一个主要问题,就是“姓资姓社”的问题。改革从起步时起,就有人指责

是走了资本主义道路;改革每前进一步,都伴随着“姓资姓社”的争论。 邓小平针对“姓资姓

社”的争论,明确指出:“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这就是有名

的“三个有利于”标准。“三个有利于”标准不仅是实践标准的发展,更体现了科学社会主义的

基本要求。“三个有利于”标准是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精髓。 “三个有利于”标准是廓清“姓社姓资”迷雾的有效武器。正如有的领导干部所说,这些年,我们就是靠“三个有利于”标准壮了胆。 坚持改革开放,就要坚持以“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我们看到,有的文章谈论改革,洋洋万言,引了不少邓小平的话,但就是不讲“三个有利于”标准,真是咄咄怪事!不赞成“三个有利于”为判断标准,必然要另立判断标准,这是挑起“姓社姓资”争论的习惯做法。实践已经证明,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谈改革开放,很可能南辕而北辙。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头脑要保持清醒。 恩格斯说,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任何其他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是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的一条重要原理。我们坚持改革开放,完全符合科学社会主义原理的要求,也适应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中形成,在改革开放中发展。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和进步。

----展望未来的改革开放 ------ 改革开放的本质要求是思想解放。我们过去坚持思想解放,现在坚持思想解放,将来还要坚持思想解放,永远都要坚持思想解放。我们根据新时期的社会问题,要进行新时期的思想解放,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对外加强开放广度和深度,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开放质量,完善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形成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对内加强能源资源节约和生态环境保护,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使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既要通过发展增加社会物质财富、不断改善人民生活,又要通过发展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不断促进社会和谐。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但不是唯经济发展为中心,高的GDP并不是我们的目标。我们应以胡锦涛为党中央提出的建设和谐社会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努力使经济更加发展、文化更加繁荣、政治更加民主、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第二篇:类乌齐县改革开放xx年


类乌齐县改革开放xx年

类乌齐县位于西藏自治区东北部,昌都地区北部,地处念青唐古拉山余脉伯舒拉岭西部,唐古拉山余脉他念他翁山东端。紫曲河、格曲河、昂曲河三河流域,东西长112公里,南北宽110公里,总幅员面积6147平方公里,人口4.1万。

类乌齐,荟萃江河山峦灵秀,交融藏汉风情,传统与现代相互辉映,自然与人文相得益彰。步履铿锵,我们收获xx年改革开放的累累硕果;激情飞扬,我们舒展“十一五”的壮丽画卷。这个春天,我们尽情享受丰收的喜悦,欣喜地憧憬美好的未来,满怀豪情地迎接北京奥运会的召开。

刚刚过去的xx年,是改革开放在我县得到成功实践的xx年。全县四万人民在县委、政府的带领下,坚持围绕发展第一要务,积极探索特色发展之路,使县域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过去的xx年,我们紧紧抓住稳定工作不放松,加强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切实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过去的xx年,我们紧紧围绕提升执政能力的迫切需要,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各级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得到新的提高,我们的执政基础被进一步打牢。 19xx年以后,我们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恢复和落实党在农村的基本政策,调整农牧业产业结构,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草场承包责任制,加快农牧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调动了农牧民劳动生产积极性。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20xx年粮食总产量达1468万斤,牲畜存栏230456头(只、匹),农牧民人纯收入2870元,完成县财政收入1683万元,生产总值达到34900万元。

刚刚过去的xx年,作为全县四万人民的领航者,中共类乌齐县委全

面贯彻落实中央、自治区、地委各项重要指示精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展保持共 产 党员先进性教育和“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三讲教育,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夯实农牧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发扬老西藏精神,坚持“一产上水平,二产抓重点,三产大发展”的兴县富民总体发展思路,带领全县四万人民开创了经济发展、政治文明、社会稳定的新局面。政府工作在县委领导下,在人大、政协监督下负重奋进,保持了全县经济及其他事业持续快速向前发展。人大工作从起步到代表听证会,干部任前听证会和述职评议等创新工作到十届人代会的召开,县人大依法监督欣欣向荣。政协工作从开展工作到建章立制规范工作到务实抓好履行三项职能和参与全县中心工作再到五届政协会议的成功召开,政协民主监督,参政议政,政治协商工作推动了我县人民政协事业的长足发展。

类乌齐从xx年代,就积极筹备建立自己的民族工业。国家从各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加上本县各族人民的不断探索总结,艰苦奋斗,民族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单一行业到门类比较多的工业体系。从xx年代初期开始,工业战线经过调整,不断深化改革,在适应社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建立过程中,有计划分步骤地调整了工业结构、产品结构不合理的状况,集中财力、物力、人力因地制宜地择优发展突出本地资源优势的民族手工业品加工、采矿、建筑材料生产等工业。20xx年底,有乡镇工业企业12个,私人企业4家,门类有采矿、建材、木材、加工等,实现乡镇企业总产值8083万元。

曾经交通闭塞的类乌齐,已有国道317线和214线穿境而过,与之匹配的还有10个乡(镇)的乡级公路和全县85%的行政的村级公路,

通车里程达595公里,拥有各型机动车380余辆,年货运量达9万吨左右。从县城直达邦达机场,辟有昌都至成都,昌都至拉萨的航线,陆空交通线便利。

民族贸易、粮油、医药发挥了主渠道作用,个体经营遍及大街大巷、偏僻农牧区。民族贸易一派欣欣向荣。20xx年底全县个体商户673人,从业人员1496人。

科学、教育、文化、卫生、体育事业蓬勃发展。19xx年有小学1所。20xx年有小学13所,教学点17个,初级中学1所,小学适龄儿童和少年入学率分别达98.4%、92.9%,小学在校生5361人,初中在校生2294人。县城有县人民医院、私人诊所,乡(镇)有卫生所,农牧区医疗条件极大地得到改善。民族文化、体育活动在城乡广泛开展,各族人员身体素质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在全社会开展了“五爱”教育和培养“四有”公民的活动,各族干部、群众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抵制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反对不正之风,社会风气和社会秩序明显好转。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达到50%和68%。汉族离不开藏族、藏族离不开汉族,少数民族之间互相离不开,新型民族关系不断巩固和加深。人们的观念正在不断更新,尊重知识,尊重妇女,关心老人,关心儿童的社会主义道德和社会主义文明之风正在全县兴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日益为人们所接受。“五讲、四美、三热爱”,“拥军优属”,“学习雷锋树新风”,“五好文明家庭”活动深入持久开展,先进的人和事不断涌现。农牧区妇女技能培训、送温暖活动、寺庙、学校爱国主义教育推动了妇女、工会、儿童事业、共青团事业的大发展。

这xx年里,类乌齐县各民族团结不断加强,社会局势保持基本稳定。随着党的民族宗教政策的贯彻执行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全面实施,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不断发展,群众的宗教信仰自由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护。各族人民团结一致,一次又一次挫败了****集团和国际****势力的分裂破坏活动,维护了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

历经xx年不平凡的岁月,今天的类乌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局势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类乌齐xx年辉煌成就的取得,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的历代中央领导集体,在西藏发展的各个历史时期英明决策,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国家对类乌齐大力扶持,重庆人民对类乌齐无私援助的结果,是全县各族人民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特别能奉献的精神,齐心协力、共同努力的结果。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此时此刻,我们深切怀念为改革开放奠基的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怀念为类乌齐的建设事业、民革事业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的同志们。xx年沧桑巨变,提示了伟大真理:只有在中国共 产 党的领导下,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只有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类乌齐才会有繁荣进步的今天和更加美好的未来。

回顾走过的xx年,我们倍感欣慰,因为我们亲身体验了改革开放给类乌齐带来的巨大变化,感受到了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无穷魅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展现出的一幅幅美丽画卷让我们心旷神怡;回顾过去的xx年,我们更是倍感自豪,因为我们看到4万类乌齐人民

沉心静气求发展,抢抓机遇奋力拼搏的干劲。

丰碑巍峨颂盛世,三江浩渺绘宏图。坚实跨越xx年,激情奋斗迎奥运,我们有理由期待:类乌齐的明天会更加美好!


第三篇:学术论文范例


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之关系

来源:http://anylw.com

摘要:同权论认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同属于宪法上的基本权利.而制度保障说则将大学自治视为对学术自由的保护,制度保障说准确界定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对我国大学法治的建设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大学自治;学术自由;同权论;制度保障论

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是两个关系密切而又容易混淆的概念。一项对二战后美国高等教育的分析认为,如果被法律或公共观点支持,学术自由可以在大学自治缺失的情况下存在。但是又有情况显示有些外部干预会或明或暗地侵蚀学术自由,大学自治有助于维护学术自由的精神和保护这种自由免于外部的攻击。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都是建立在“传播和创造高深学问”这一大学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的,但二者之间具有何种内在关系却一直存在争论,二者同权论和制度保障论就是两种有代表性的看法。本文试图在分析上述两种观点的基础上澄清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之间的关系。

一、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的渊源“自治是高深学问的最悠久的传统之一”闭,大学争取自治是从建校时开始的,在中世纪产生之初,大学就产生了自治的诉求。大学具有国际性,其成员来自世界,主张普遍教学的自由,它的领域是基督教世界,而且冲破了城市的范围。大学的发展过程就是一个不断与教会、王室甚至是普通市民进行斗争的过程,斗争的手段是罢课和迁校,斗争的结果是大学有了自己的特权。

而学术自由概念的产生则要晚的多,作为大学探索真理的原则学术自由首先被德国大学接受,其思想奠基者是洪堡、施莱尔·马赫和费希特等人,认为大学必须将研究提升到与知识传授同等重要的地位,而要开展学术研究就需要确立学术自由的制度保障。这一思想逐渐形成经典大学的基本理念并被欧美大学普遍认同。学术自由在最初仅仅限于学校内部,是学校自身的行为,却无法防止来自外部力量的侵害,因此需要国家法律的认可和保障。到了20世纪初期,则上升为宪法基本权利,许多国家的宪法和教育基本法开始明确保障学术自由。因此,从历史上看,大学自治的理念和制度先于学术自由而产生。

二、二者同权论二者同权论把学术自由视为大学的基本权利.大学是学术自由的组织体,大学自治是一种团体性的学术自由,是学术自由的合理延伸和当然结果。确实,随着学术自由权内涵的发展,权利主体已经实现了从学者向普通公民、从个体向组织转化的过程,许多国家将学术自由的主体扩展到了包括大学在内的机构,把学术自由视为大学的基本权利自在情理之中。同时,这种观点立足于自由主义的精神,为大学自治提供一种自然法上的正当性,使学校在国家一社会的二元结构中能够形成一种对峙而又互动的良性格局f3],更易于直接明确的论证大学自治的合法性依据。不过,把大学自治权直接等同于宪法学术自由权,存在许多不足:

首先,掩盖了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之间的内在关系。大学自治以实现学术自由为旨归,具有手段性价值。与学术自由权的实现之间是一种手段与目的的关系,而并非等同关系。相反,如果一所大学自治的主体是学校的行政系统,反而可能会带来对学术自由的伤害。事实上,学术自由并不必然产生于大学自治,大学自治也不必然以学术自由为最终目的。大学自治不包含学者个人的学术自由等权力诉求的意义,而是指大学作为一个学术组织为避免外界干扰而提出的属于大学整体需要的自我决策、自我管理的权力诉求。大学自治有可能损害学者个体的学术自由。正像有学者所指出的,知识分子进入学院化的大学校园后,大学里烦琐的规定成为最麻烦的学术障碍,??大大限制了学者们的独立人格和学术自由。问因此,当大学自治行为损害到了教师和学生的学术自由时,应该受到限制,大学自治作为手段并不是无

限的。大学自治要受到国家合法性的监督,使得大学自治在保护学术自由、学习自由以及大学成员其他宪法性权利前提下展开。

其次。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二者的内容并非完全等同。一般认为,学术自由的内容包括学术思想自由、学术研究自由以及研究成果的传授、交流与发表自由等三个方面。而大学自治则是指大学必须由自己的机关独自负责并且不受国家之指示以完成事务之意,亦即大学之管理、运营系委诸于大学内部之自主性决定。嘲大学自治内容上则要丰富的多,从实体和程序角度来看,大学自治分为实质性自治和程序性自治;从自治权的分立和运行来看,又可以分为立法权、行政权和监督权;从具体内容来看,大学的自治权包括人事的自治、学生选择的自治、教育课程决定的自治、研究计划决定的自治、财源分配的自治等。

再次,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二者的主体不完全相同。学术自由权的主体一般适用于全体国民,但大学自治的主体却有很大差异。德国大学自治权的主体主要是教授,形成了教授治校的大学自治模式;而美国则形成了董事会领导下的大学自治模式。我国教育法规定办学自主权的主体是大学。而高等教育法中主体是大学和校长,而没有作为大学重要构成人员的教师和学生,特别忽视了学生的权利,但在大陆法系许多地区,学生一直处于大学构成主体的地位。可见,在学校这一集体之内,仍然存在着自治权主体的差别,而这一差别可能使之对学术自由的保障功能也会有所不同。

三、制度保障论制度性保障理论最初由德国威玛宪法时期学者施密特将其体系化,意指在宪法规范之下,某些具有特定范畴、任务及目的的制度应为国家宪法所承认,受到宪法的特别保护,立法者不能通过立法而将其废弃。制度性保障的功能在于避免某些先存性法律制度免受立法者废弃,这是一种消极的制度性保障。制度性保障理论的内涵可归纳为如下几个方面:

其一,制度性保障的目的在于保障特定的法律制度,而非保障宪法所规定的基本权利。制度性保障是以一定法律制度的存在为前提的,其所保障的乃是一管理与评价种被形构、组织乃至被界分的具体法律制度。制度有别于自由权利本身,制度对于个人自由的保护与强化则具有补充的功能,因此制度性保障的结果可形成对某些自由权利的连接性、补充性的保障。其二,制度性保障的客体是既存的法律制度,是现行宪法制定之前即已存在的法律制度。这些制度是历史的产物,是人类制度文明建设的结晶,运行多年,且有组织、结构上的表征,并得到某种程度上的法律保障,其核心部分必须予以尊重。其三,制度性保障的前提是相关法律制度必须有宪法连接点。传统的法律制度只有被宪法纳入时才能获得制度性保障。“经由宪法法律的规范,特定制度可以获得特殊的保护。此种规范的目的在于使立法者无法以单纯法律的方式废除此等制度。”网其四,制度性保障的内容是立法者不能对已经纳入宪法范畴的法律制度的典型特征加以侵害。立法者在对某一法律制度进行改革时。必须尊重现存法律制度的核心价值,如需废弃该法律制度,则必须启动修宪程序。

当然,宪法对该类制度的保障并非保障这些制度的现状,而是保障这些制度的本质内容,国家可根据立法对这些制度的周边部分进行界定和变更,但不可侵害其核心部分。

依据制度性保障理论,大学自治在作为传统制度受到宪法保护的同时,又成为宪法基本权利,从而得到宪法的双重保护:在消极层面,防御立法者创设法律侵害大学依据学术本质需要而应享有的自治制度的核心部分;在积极层面,则可以要求立法者积极创设法律对大学自治进行确认,并通过具体的制度去实现和保护大学自治。基于学术自由的制度性保障理论。德国传统的大学自治制度与作为基本权利的学术自由建立了紧密的连结。按照积极性制度保障理论,一方面要求立法机关创设的法律不得侵害大学依学术本质需要而应享有的自治权利,另一方面则要求立法机关积极创设法律对大学自治进行确认,并通过具体的制度去实现和保护大学自治。

还需要指出的是。作为一种制度性保障,大学自治不仅是对大学构成人员学术自由的保

护,而且是对大学作为一个独立主体的学术自由的保障。学术自由为基本权之一,其权利主体除从事学术研究之个人外。还包括大学本身。倘使只有从事研究个人享有学术自由基本权,而大学并不拥有此项权利,则国家对于大学干预,例如限制大学图书馆收藏图书种类。仅能当其直接影响个人研究活动时,个人才可以主张学术自由的保护,而大学本身并不能直接、立即地援用基本权防御功能,不啻为国家提供一个间接、但是极为有效干预学术研究自由的途径,显然悖离宪法保障学术自由精神。而且由于现代学术研究工作旱已非研究者凭借自己毅力和天分所能完成。而往往必须透过研究机构各种设备与人力的支持始得进行,大学自然而然地就成为学术研究工作得以开展实现的必要场域,国家除了应消极地不干预研究者个人学术研究活动外,更应创设制度以协助保障学术自由之实现。而大学自治,正是为达成此一目标所不可或缺的制度性保障功能。

四、对我国大学法治建设的启示意义制度保障说在德国的大学自治的法理理论中目前处于通说的地位,也得到了联邦宪法法院的认可,对大陆法系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宪法理论与实践产生了巨大影响。

在日本,二战前,大学自治制度被视为一种惯行,在战后则被视为与学术自由的宪法规定具有密切不可分的关系,而受宪法的保障。而我国的台湾地区在相关的法律文件中更是明确认定了制度保障说,如在380号解释理由书中明确指出,“讲学自由之规定,以保障学术自由为目的。学术自由之保障。应自大学组织及其它建制方面,加以确保,亦即为制度性之保障。

为保障大学之学术自由,应承认大学自治之制度,对于研究、教学及学习等活动,担保其不受不当之干涉,使大学享有组织经营之自治权能,个人享有学术自由。”同在大法官林永谋、杨慧英的协同意见书中也指出,“大学自治既系源自学术自由之本质,则‘宪法’第十一条关于讲学自由之规定,在实际f司题上。当系指大学讲学之自由,故就此意义言,大学自治可谓系对于学术自由之制度性保障,从而其侵害大学自治者,即为侵害‘宪法’第十一条讲学之自由;且此一制度性保障并不变更大学教师基本人权保障之意义 要属当然。‘大学法’

第一条第二项规定:‘大学应受学术自由之保障,并在法律规定范围内,享有自治权。’即系上开宪法对讲学自由即学术自由以及由此衍生之大学自治所为保障之积极的法律性宣示。”嘲当然,对制度保障说也有不同声音。在日本,制度性保障受到严厉批判之处在于,制度性保障过分强调制度的核心内涵,反而对于不是核心内涵的制度会倾向于让法律任意更改,弱化了所想要保障的制度或基本权,另外制度性保障的概念过于模糊,有人为操作的空间。在我国台湾,有学者指出大法官引入制度性保障并没有充分的理论基础,而是面对现实的结果,因为在台湾公立大学并没有独立法人地位,无法从法人基本权利保护的角度来维护大学的学术自由,只好改用制度性保障这种说理方式。制度保障说并非是对等同论的修正和发展,事实上二者之间并没有内在的联系。制度保障说是德国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具有一定应急的功利目的,不过,制度保障说相比于等同论正确界定了大学自治和学术自由之间的手段和目的关系,对于学术自由的保护具有重要价值,这也是制度保障说虽遭非议但却没有被代替的主要原因。

我国虽然在宪法中明确规定了学术自由权,但在建构具体的权利保护制度方面却存在很多不足,使得学术自由权有沦为纸面权利的危险。特别是对大学学术自由的保护方面,没有建立一种制度性保障措施来实现学术自由,甚至没有提到大学自治,只在高等教育法中规定了办学自主权,自主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对高等教育事业性质认识的一种延续,是政府在有限的范围内让渡给高等院校的一部分教育行政管理权,甚至只是国家默认的一种恩赐。所以,在人们的意识中,它是下放的而非大学应有的权利。更为致命的是,这种自主权并不是出于对学术自由的保障,而是为了维护学校秩序的管理权,正是办学自主权与学术自由的这种疏离,使得自主权反而可能伤害学术自由权。比如在邹柳娟诉教育部一案中,法院认为华中科

技大学未评聘邹柳娟为教授属该校行使自主权的行为,不是具体行政行为,不属于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的受案范围。因此,在我国大学法治的建设过程中,应当借鉴制度保障说,将办学自主权视为教师和学生学术自由的保障手段,并以此为基础来配置学校权力,并将学术自由的实现作为判断办学自主权的正当性的依据。

关于我国高校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探讨

来源:anylw.com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国内高校为了,增强学校的科研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纷纷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阐述了该类评价标准的现状,并对其今后改革的方向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高校;学术论文;评价标准

科研是各类教育形态必须开展的重要活动.学术论文作为科研成果的内涵,既体现科研工作者的专业水平和创新能力,也反映高等学校的教学力量,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为激励广大教职工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科研综合实力,提高学校的学术地位,促进学校科技事业的发展,国内各高校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学校教职员工发表学术论文的评价标准,以此对其进行奖励,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不同学科的自身特点,造成发表论文的难易程度不同,以及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认识甚至是误区,如何把评价标准做到公平、公正,对于学校科研工作的正常运转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1.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现状

目前,我国学术评价体系仍是采用量化(等级化)考评制度,主要看所发表论文的数量及发表刊物的等级,却忽视了对论文本身质量的评价.这种制度既是自动认可学术垃圾和学术腐败的制度,也是自动缓慢降低中国科学技术水平和鉴别力的制度,必然会导致许多科研工作者为了达到评职称、完成科研任务等目的,而尽量多做达到最低要求水平的研究和多发表达到学术刊物最低要求水平的论文.例如在评价标准中突出“SCI论文”,目的是鼓励中国学者到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加强与外围同行的交流,其初衷不可谓不好,但是一旦把发表SCI论文的数量做为获得学位、评职称、评院士、申请科研基金、评价学校学术成绩等的一项重要指标,甚至因为发表一篇SCI论文而获得数千、上万元的物质鼓励,这种过于简单化的评价方法使得国内一大部分高校盲目追求论文的数量,许多中国科研人员挖空心思地增加自己的SCI论文数,或一稿多发,或专门找一些被SCI收录、但是发表门槛很低的期刊投稿.甚至有些科研人员为了增加论文数量,把一篇本来可以发在高级别期刊的论文拆分为多篇,发在低档次的期刊上,这些行为必然会导致“垃圾”论文众多,水平普遍低下,其结果将影响我国在国际学术界上的声誉和地位,使我国学者在国际上的形象受损,在以王绶官等35位院士联合署名发表的文章“正确评价基础研究成果”一文中也明确提出“对研究论文或著作的评价有质和量两方面的问题,总体说来,首先应考虑的是质,其次才是量”。

国内对论文评价还存在一个误区,认为论文评价就是期刊评价,只要发表在高水平

期刊上的论文质量就高;相反,在低级刊物中的论文就一无是处,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想法,不能简单地把论文评价等同于期刊评价,虽然两者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按照科学的方法和指标评选出的学术质量高的期刊对发表的论文具有一定的评价功能,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对论文本身的评价。

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研究是保证论文管理规范化的重要措施,但是论文评价中存在的不确定性使得评价工作不可能是精确无误差的,关键问题是要寻求一种能够被普遍接受的有权威性的评价途径,一个可量化又不僵化的评价准则,在这方面还有很多课题等待着人们去研究和尝试.因而建立一种合理的科研论文评价标准势在必行。

2.有关学术论文评价标准改革的一些想法

随着科研水平的提高,长期与外界交流,人们已经对学术论文转向理性看待,不再一味地追求数量,而更看重质量,因而现有的论文评价标准亟待改革,以更好地达到公平、公正的目的。

(1)学术期刊

期刊是学术论文的载体,根据地域可将学术期刊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国内期刊又存在核心与非核心之分,所谓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刊载某学科文献密度大,文摘率、引文率及利用率相对较高,代表该学科现有水平和发展方向的期刊.学科性、集中性和代表性是它的三大特点,因而目前很多高校比较看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但其管理尚存在一些问题,例如一些刊物一旦被评为核心刊物后,便不思进取,到处打着核心刊物的招牌,扩大其影响力,而不是思考该如何进一步提升刊物的质量,甚至出现大量的“人情稿”,导致其办刊水平急剧下降,最终沦落为“垃圾刊物”。由美国《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ln.dex,SCI)收录的期刊同样也存在着良莠不齐、质量差别很大的问题。

虽然期刊评价可以建立期刊品牌,使其具有评价论文学术水平的部分作用,但是,由于各学科发展程度不同、各学科期刊的学术市场的完备性不一,因此对有些学科和有些期刊来说,完全依靠品牌期刊来评价论文的质量仍有不足.我们只能将期刊作为评价论文水平的一个指标,而不能简单地把期刊水平等同于论文水平。

(2)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Joumal citation Reports,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它是一个相对统计量:该刊两年发表的论文在即年的被引次数除以该刊在此两年发表的论文总数,是国际上评价期刊的重要指标,目前国内高校也将其作为论文评价的硬性指标,以鼓励科研工作者能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这一出发点是好的,但显得略于刻板,因为针对不同学科,SCI期刊的影响因子必然存在差异,有些学科如:生命科学类期刊影响因子都比较高,而数学、制造工程类,IF>1.0的期刊已经算是该学科的顶级刊物了,如果只根据影响冈子的高低来作为评价指标,必然造成不公平的现象发生,因此改变以往不分学科单纯以影响因子大小评价科技论文的模式,制定一种科学的评价标准刻不容缓。 美国的期刊引证报告(JCR)按照不同学科将SCI收录的3500种期刊在内的5 000余种期刊分类、统计,让人们清楚地了解到在某种学科内何种期刊的影响力最大,在学科范围内进行影响因子高低的比较更具有可操作性和实际意义,这也为我们制定新的论文评价方案提供了思路.能否根据JCR的排名,来确定不同学科高影响区的期刊?在实施论文评价的措施过程中,我们暂且规定影响因子排在学科前10%的期刊为高影响区期刊,而其他的则为一般

期刊即低影响区期刊,例如: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共有261种刊物被JCR收录,排在前26位的期刊则是高影响区期刊,评价指标力度的差别也应当有所体现,拉大差距,鼓励在高水平期刊上发表论文,期刊的排名每年都在不断变化,因此制定的高影响区期刊不是一成不变的,每年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更新,另外,各个高校可以根据本校的学科分布特点,以排在学科前10%的期刊为基数来规定符合自身特点的高影响区期刊,从而制定出更灵活、更切合实际的评价标准,能够最大限度地做到公平、合理。

(3)引用次数

一篇高水平的学术文章如果“不幸”发表在影响力较低的期刊上(这种现象也是比较常见的),就该否定这篇论文的质量吗?断定一篇学术论文是否高水平,不能只根据发表刊物的等级给予判断,制定论文评价标准的宗旨是鼓励发表高质量的学术论文,是奖励论文质量而不是奖励学术刊名。这一点一定要把握好,不能本末倒置!高水平的文章即使发表在影响因子较低的刊物上,只要质量高,其被同行引用的次数依然会很高,所以评判一篇论文水平的高低不能光从刊登在何种刊物上来判断,还应当注重其被引用的次数,当然在针对某篇论文的引用次数上,要考虑自引和他引的问题,自引就是自己引用自己的文章,而他引则是别人引用,国内有不少学者为提高自身文章的引用率,大量的引用自己曾经发表的论文,但被别人引用的次数确很少,造成其论文水平较高的假象,这一点也逐渐引起学术界的关注.有必要采取措施来解决此类问题,以避免在根据评价标准制定的奖励政策中出现不公平的现象.可初步设想:在限定的时段内当他引次数大与或等于自引次数时,能够获得根据引文次数设置的全额奖金;而当他引次数小于自引次数时,可以设立一个系数,该系数暂定为他引次数/自引次数,例如:一篇文章如果他引次数为0,自引次数即使在高,系数仍然为0,即该文作者获取不到根据引文次数设置的奖金.当然,具体的操作方案各个高校可以在实践中不断优化,使其更趋于合理化.通过论文的引用次数,希望能建立一套有效的评价科研人员学术成就的体系。在20xx年就提出了一种定量评价科研人员的学术成就的新方法——指数,即高引用次数指数(high citations index),指一个人至多有篇论文分别被引用了至少次,例如,某教授的指数是40,这表示他已发表的论文中,每篇被引用了至少40次的论文总共有40篇,但该指数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并没有考虑到自引和他引的因素,可对指数的定义稍加改变,即指一个人至多有篇论文分别被他引了至少次,希望以此避免出现通过大量自引来提高个人指数的不良现象发生,从而能够更准确地反映科研工作者的学术成就。

借鉴国外引文索引的统计方法,我国也逐步建立起科学引文指标体系,如CSCD(Chinese Science CitationDatabase,中国自然科学引文数据库)收入我国数学、物理、化学、天文学、地学、生物学、农林科学、医药卫生、工程技术、环境科学和管理科学等领域出版的中英文科技核心期刊和优秀期刊近千种,被誉为“中国的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中心开发的CSSCI(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则收录了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优秀期刊,作为我国社会人文科学主要文献信息杏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这两种科学引文指标体系的建立将使国内期刊的管理更加规范化,同时也为评价国内论文的学术水平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指标。

这里提出两个概念:高被引论文和热门论文,前者是美国基本科学指标(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ESI)根据论文在相应学科领域和年代中的被引频次排在前1%以内的论文,从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高校的科研影响力,后者是某学科领域发表在最近两年问的论文在最近两个月内被引次数排在0.1%以内的论文,是衡量科研创新力的指标,热门论文的产生必然说明此论文是适应学科和社会发展要求,具有很强的创新性,这是一所高校富有朝气的源动力.对于这两类论文,高校应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在相关的评价标准中应当有所体

现,这样才能激励广大科研工作者从事尖端科学研究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校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3.结 语

评价是一种高层次的学术规范,它对学术系统的运行起着关键性的控制和指挥的作用,论文评价是目前学术界和教育界普遍关心的课题,在此过程中能否做到公正客观是整个评价工作是否有价值的最基本的要素,它关系到广大专业人员的切身利益和学术的健康发展,如果在这方面不能使人信服,那么就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发挥评价的作用,甚至还有相当大的负面作用。

我们既然要制定学术论文评价标准,就应当紧跟时代潮流,把握公平、公正的宗旨,使其科学化、合理化,达到激励科研工作者从事科学研究的积极性,增强学校的科研综合实力,提高学校学术地位的真正目的,任何评价都是相对的,本文的出发点就是希望能为广大科技管理人员提供一个改进学术论文评价标准的思路,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集思广益,为我国的科技管理工作做出微薄的贡献。

更多相关推荐:
学术论文范例

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之关系来源httpanylwcom摘要同权论认为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同属于宪法上的基本权利而制度保障说则将大学自治视为对学术自由的保护制度保障说准确界定了大学自治与学术自由的关系对我国大学法治...

优秀毕业论文范文

HUNANUNIVERSITY毕业论文论文题目新闻整体真实操作论学生姓名学生学号专业班级学院名称指导老师刘四20xx221024新闻学20xx级6班新闻与传播学院柳四四学院院长肖海梅20xx年6月5日湖南大学毕...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题目浅谈对报关行外勤工作的认识姓名江金晶学号0564414专业报关与国际货运年级班级05级报关4班指导教师职称江明光副教授系部管理系年六月1福建交通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表...

论文摘要范文 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和范文

论文摘要范文论文摘要的写作方法和范文论文摘要在论文中占据重要的作用是开启全篇论述概述论文内容的关键因此代写毕业论文或论文发表应尤其重视论文摘要的规范书写格式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

论文范文

湖南农业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本科生毕业论文西瓜连作的危害学生姓名王五考籍号910907310288年级专业20xx级现代园艺指导老师及职称石云云教授学院园艺园林学院湖南长沙提交日期20xx年3月湖南农业大学函授...

论文范文

本科生学年论文设计09级论文设计题目浅析酒店实习生管理作者赵浦超分院专业旅游管理班级旅管091指导教师职称胡建英字数5591成果完成时间20xx9191浅析酒店实习生管理旅游管理专业摘要文章论述了实习生在酒店的...

毕业论文标准格式及范文

标准论文格式一1题目应能概括整个论文最重要的内容言简意赅引人注目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论文摘要和关键词2论文摘要应阐述学位论文的主要观点说明本论文的目的研究方法成果和结论尽可能保留原论文的基本信息突出论文的创造性...

综述论文范文

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农科论文作者佚名来源不详发布时间20xx4724142改性壳聚糖富集研究综述摘要壳聚糖及其衍生物是一种天然高分子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发展涉及的内容和应用范围越来越广泛本文综合概述了壳聚糖的结...

大学生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图书分类号密级毕业论文企业财务风险分析与防范班级学号学生姓名学院名称专业名称指导教师08财务管理1班陶禹竹管理学院财务管理李佰阳20xx年12月1日徐州工程学院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

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北京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题目学生姓名指导老师学院专业班级完成时间北京大学毕业论文设计任务书毕业论文设计题目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主观方面探析题目类型理论研究题目来源生产实际题网址毕业论文设计时间从20xx年3月1日至...

成都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优秀论文

本科毕业论文下面的字体方正黑简体三号题目企业内部控制的诊断及对策研究以成都市G房地产企业为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专业会计学学生姓名林婷学号20xx10812105年级20xx级指导教师胡世强职称教授20xx年5月3...

论文格式范文

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本论文作者刘小磊学校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年级08学号08021320指导教师李丽职称中级答辩日期20xx年6月20日申请学位学士高校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模式的思考本论文刘小磊20xx年5月...

论文(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