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沈从文

时间:2023.5.30

第十三章 沈从文

一 生平简介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字崇文,19xx年后改名从文。笔名有:休芸芸,芸芸,懋林,甲辰,疑斌,炯之,小兵、凤哥,罗俊,璇若,上官碧,何远狗,窄而霉斋主人等。湖南凤凰人。京派的代表作家,现代小说家。

(一)青少年时代的传奇生涯(1902——1922) 1 逃学记录最高的顽童(1902——1916)

2 辗转千里的军旅生活(1917——1922)

(二)走向真正的人生之路——创作的丰富时期(1923—1948)

(三)浮沉剧烈的后半生(1949——1988)

二 创作概述

(一)创作分期

沈从文的创作,以19xx年8月发表的《柏子》为标志,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1925——1928)的小说创作,一般认为,多数可以看成是散文,或者是以散文笔致写成的短篇小说,艺术上显得幼稚而粗糙,可以称之为习作阶段。主要作品集有《蜜柑》、《鸭子》、《雨后及其他》、《爱管闲事的人》、《老实人》、《呆官日记》、《阿丽思中国游记》等。这一阶段的创作,基本主题虽初露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不够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字的纯净度也较差。

19xx年以后,他创作显著成熟了,尤其进入30年代后,他认真研究了新文学的创作,对鲁迅、郁达夫、张资平、冰心、许地山、废名、凌叔华、老舍等人的创作得失,进行了潜心的思考,结合自己的创作和新文学的创作,发表了《论中国创作小说》、《从现实学习》、《水云》、《废邮存底》及十多篇作家论等一系列关于创作的思考与理论文章,这使得沈从文的创作获得了升华和自觉,在小说创作上实现了自我的超越。这一时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神巫之爱》、《龙

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一个天才的通信》、《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如蕤集》、《八骏图》、《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风集》等。

中、长篇小说《边城》、《长河》等。

散文集《从文自传》、《湘西》、《湘行散记》、《记丁玲》等。

文论《废邮存底》、《烛虚》、《云南看云集》等。

(二)题材分类——主要分为城、乡两类题材。

这两类题材中,首先是突出地描写了湘西边民的风土人情。

湘西——是指位于湖南西北部,比邻四川、贵州、湖北三省。这里居住着苗、汉、土家族等少数民族,过去比较偏僻,交通闭塞,外面的思想风习与生活方式,很难渗透进去,因而,当近代资本主义文明侵蚀中国的都市社会与广大农村市镇时,这湘西边民,不论是人情风俗,还是道德形态,都与外面的生活差异很大,成了近世的世外桃源。沈从文就是将这一地域原始的“人生形式”,作了真实的描写,突出地表现了她的神秘性与特殊性,为湘西少数民族在新文学史上留下了一幅幅真切生动的生活剪影。其中尤为着力描写的是农民、水手、猎户、木工、石匠、艄公、渔民、妓女、巫师、童养媳、军阀武夫以及绅士、政客官吏等等,几乎是三教九流都汇聚到了他的笔底。对这些人物,不论是地主、绅士,还是农民、士兵、小业主等各类劳动者,作者都着力表现了他们真、善、美的人性。所以,沈从文湘西小说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对人性的讴歌与表现。如《萧萧》、《柏子》

其次是对都市生活的讽刺。

沈从文对都市一直没有太多的好感,他把城市文化,视为一种扭曲人性的虚伪的掩饰的做作的文化,恰与湘西的自然淳朴的民风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例如《船上岸上》,写了湖南一个卖梨老妇人的憨厚、诚恳、老实、善良的美德,同时又与城市居民的浅薄、狡猾、狭隘相类比,表现出城里人卑薄。

小说写他们的船停在辰溪,他们到岸上预备买些东西,于是便到一买梨老妇人面前。她的梨子是分堆卖的,四十钱一堆,作者等一看便宜,打算买四堆。本来该付一百六十文钱的,但老妇人说,一共买就只要一百二十文,于是就坚持要这个数,多给无论如何不要,而且最后还多送一堆梨。她的理由很简单,多给钱也应该多添几个梨子。

于是作者议论道:

“一种诚朴的语言,出于这样一种乡下妇人口中,使我就无端发愁。为什么乡下同城里凡事都得两样?为什么这妇人不想多得几个钱?城里所谓慈善者,自己待遇与待人是——?城里的善人,有偷偷卖米照给外国人赚点钱,又有把救济穷人的棉衣卖钱作自己私有家业的。这人也为世所尊敬,脸上有道德光辉,因此多福多寿。乡下人则多么笨拙。这诚实,这城中人所不屑要的东西,为什么独留在一个乡下穷妇人心中?良心这东西,也可以说是一种贫穷的原素,城市中所谓道德家其人者,均相率引避,不愿真有一时一事纠缠上身,即小有自损,则亦必张大其词,使通国皆知其在行善事。以我看,不是这妇人太傻,便是城市中人太聪明能干!”

因而,他在表现商业化现代都市生活的时候,常常流露出尖刻的讽刺来。尤其是对都市两性关系的虚假性的揭示,最不遗余力。

他的都市题材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类:一是写上流社会和上层家庭的无聊甚至糜烂的生活,一是嘲讽高级知识分子,如作家、学者、教授等。 前者以《绅士的太太》最为有名。后者以《八骏图》为代表作品。

三 《边城》

《边城》是沈从文的一部优秀中篇小说,19xx年10月,由生活出版社出版。这部小说标志着沈从文的创作进入了完全成熟的境界。

1 内容简介

《边城》写的是一个美丽的爱情故事。

在湖南西部边境,有一个小小的山城叫茶峒,它的旁边有一条小溪,溪边有一座白塔,塔下住着一个老船夫和他的外孙女儿翠翠。十几年前,翠翠的母亲殉情而死,留下翠翠和老船夫相依为命。如今翠翠已经出落成一个清秀妩媚、情窦初开的少女了,她憧憬着美好的爱情。

当地船总顺顺,为人慷慨豪爽;他的两个儿子——天保、傩送,都是有出息的年轻人。这友爱的两兄弟,都爱上了翠翠,但翠翠喜欢的是傩送。哥哥天保知道不是弟弟的对手,于是怀着失望的心情驾船下辰州,不幸中途落水身亡。

天保之死,引起了船总父子对老船夫的误解。老船夫遭受冷遇,又风闻船总决定和中寨王团总结亲,因而心情抑郁,一病不起,在一个雷雨交加的夜晚,老船夫怀着对翠翠命运的深深忧虑,痛苦地离开了人间。

傩送恋着翠翠,可是哥哥为翠翠而死,使他心里很受压抑,于是怀着痛苦的心情也驾船出走,从此杳无音信,痴情的翠翠却守着渡口,等待他的归来。

结尾是:“这个人也许永远不回来了,也许明天回来。” 2 内容简析

应该说《边城》首先是一曲纯真的爱情之歌。虽然翠翠、傩送、天保的爱情纠葛,并未获得一个理想的结局,但,这三个边城儿女,尤其是翠翠和傩送,对待爱情的纯真和执着,却让人深受感动。翠翠虽然是个柔弱的少女,可是她一旦心许傩送,便坚定不移,默默地等待着他,哪怕他一去不复返。傩送虽然家境富裕,但却执着地爱着一个清贫的少女,为了这份爱情,他不顾父子反目,拒绝去做碾坊主人,而甘愿守渡船。边城儿女这种纯真、执着和无私的态度,的确值得赞美。从这个意义上说,《边城》确实是一首爱情之歌。

但是,我们对《边城》意蕴的理解,不能仅仅停留在这个层面上。作者的意图,不仅仅是要写一个优美的爱情故事,而是力图围绕这个爱情故事,通过对男女之爱、祖孙之亲、父子之情和邻里之睦等世态人情的描写,生动地展现边城人

民健康、优美和质朴的人性爱和人情美。从这个角度讲,《边城》就是一部湘西人民优美人性和淳朴风俗的赞美诗。

的确,在作者笔下,边城人民的人性特别美好。边城人民的社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特别淳朴。这里人人安居乐业,乐天知命,个个善良正直,肝胆相照。

《边城》是以湘西为背景的一个童话,里面充满了天籁之音,所有人都像是生活在与现实隔绝的世界里,从外部环境看,这里简直是桃源仙境了:

近水人家多在桃杏花里,春天时只需注意,凡有桃花处必有人家,凡有人家处必有沽酒。夏天则晒晾在日光下耀目的紫花布衣裤,可以作为人家所在的旗帜。秋冬来时,房屋在悬崖上的、滨水的,无不朗然入目。黄泥的墙,乌黑的瓦,位置则永远那么妥贴且与四围环境极其调和,使人迎面得到的印象,非常愉快。一个对于诗歌图画稍有兴味的旅客,在这小河中,蜷伏于一只小船上,作三十天的旅行,必不至于感到厌烦,正因为处处有奇迹,自然的大胆处与精巧处,无一处不使人神往倾心。 (第二章)

这是现代人所找不到的却又天天梦想的情境,而这里的人也仿佛不食人间烟火,毫无现代人的功利心。

比如老船夫,忠于职守,几十年如一日渡人过河,不为谋利,只为方便他人;他古道热肠,正直无私,对翠翠是慈爱有加,念念在心。他是被公众雇用的,是有固定收入的。所以,人家给他钱,他都不要:“我有了口粮,三斗米,七百钱,够了!谁要这个?!”如果硬放在船上,他就去买茶叶、烟草,给过路人用。

当地的民风民情非常淳朴、善良,人都好得不得了。比如老船夫去买肉,人家不接他的钱,但他也不想占人家的便宜,只好到另一家,另一家也不要他的钱,“但不行,他以为这是血钱,不比别的事情,你不收钱他会把钱预先算好,猛的把钱掷到大而且长的钱筒里去,攫了肉就走去的”。屠夫知道他这个脾气,每次都给他好肉。——这简直就是古典小说里写的“君子国”,不言利,人都慷慨豪爽,非常美好

的人和世界。

再看看那些迎来送往的妓女,似乎也与别处不同,她们是“敛钱于商贾,寄情于水手”,为了爱情也会拼命。那里的妓女,也是特别重感情的。她们虽然与商人连在一起,但心里想的却是水手。水手整天在游荡,比较浪漫,有时会与妓女相爱,终生相守相约。小说写道:

“由于边地的风俗淳朴,便是作妓女也永远那么浑厚,遇不相熟的人,做生意时得先交钱,再关门撒野。人既相熟后,钱便在可有可无之间了”。接下来后面又写:“短期的包定,长期的嫁娶,一时间的关门,这些关于一个女人身体上的交易,由于民情的淳朴,身当其事的不觉得如何下流可耻,旁观者也就从不用读书人的观念,加以指摘与轻视”。

妓女本来是被人看不起的角色,是肉体交易者,但在这里却毫无歧视之语,而且还不乏对她们品行的赞美。

这里涉及到另外一种民间淳朴的道德标准,民间也不都是持这种道德。一般情况下,民间是弱势,它总是被强势文化道德所覆盖,所以封建的一套道德标准仍然会对民间起作用。但在 真正的民间底层,人的生存是第一性的,其他道德观念都比较淡薄。 (如《萧萧》)所以,沈从文说:

“这些人既重义轻利,又能守信自约,即便是娼妓,也常常较之知羞耻的城市中人还更可信任”。

杨马兵年轻时追求过翠翠的母亲而不得,如今他虽然老了,但当翠翠孤苦无依时,他依然来照顾翠翠,准备为翠翠的幸福拼了老命。

不仅贫贱者如此,即使有钱有势的人家,也不失善良和仁厚。

——船总顺顺,在边城可以说是既有权又有钱,但他并不以此傲世,作威作福,盛气凌人,而是仍然保持着善良豪爽,慷慨仗义的品德,常常体恤穷苦人,急人之所急,为人是那么的公正无私。如常给老船夫鸭、粽子等,老船夫死后,

他资助并组织安排料理丧事等。他从来不以势压人,完全不是阶级分析中的什么人物。

——天保、傩送并不娇纵,而是谦逊知礼,勤劳忠厚,倍受人称赞。

在这里,金钱和权势,并没有损害人们善良的天性,也不影响人们之间的友好关系。在端午节的迎神划船比赛中,无论贫富,也不分官民,人们聚会在一起,同庆同乐,连驻军也不骚民。(端午节是中国的古老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主要有四种,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农历5月初5抱石投身汨罗江的传说流传最广。如今,这个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传统佳节即将成为了他国的国家遗产,让国人顿时感言不已。

端午节的由来与古城岳阳紧密相连,相传我国古代伟大爱国诗人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在汨罗江投江殉国。 为了悼念屈原,岳阳地区的人们有供贴子(即献诗,粘贴在门壁上,大都是五七言绝句)、扎艾人、挂蒿薄剑、喝雄黄酒、吃粽子、包子、戴香禳等习俗,尤其是龙舟竞渡最有特色,近年来岳阳曾多次承办过国际、全国的龙舟比赛,民间还流传着“宁荒一年田,不输五月船”的说法,龙舟竞渡争先恐后的场面激烈,屈原强烈的爱国精神几千年来一直激励着岳阳人民,岳阳地区的人民对端午节的感情是很深厚的,当地的文化部门一直利用传统节日为契机加强民族民间教育。)

这一切都发生在辛亥革命后至20年代初的一个几乎与世隔绝的边城,自有其特定的真实在,并非是作者的向壁虚构。如前所说,长期以来,湘西一直是多民族杂居的地方,形成了独特的民俗,加上地处偏僻,交通不便,得以免受外来因素的冲击,因此,民风特别淳厚。《边城》正是对这一特定环境中的独特人生形式和风俗民情的反映。

当然,作者的描写,也有其理想化的一面,但,对这种理想化,应作具体分析:作者之所以对边城人生作理想化的描写,自有其独特的命意和良苦用心。

沈从文20岁离开故乡来到北京谋生,开始自学创作,到写作《边城》时,已经是闻名全国的多产作家。从一个乡下流浪青年到一个生活在大都市的著名作家,这个变化可谓之大,但沈从文却始终坚持着“乡下人”朴素的爱憎情感和善恶观念,一直是以一个“乡下人”的眼光看世界。这样以来,当他身处大都市,面对着一个更大的世界时,他就不能不发现,从全国范围来讲,整个“乡村社会”正在崩溃,乡村生活方式中和乡村人民身上那些合理的美好的东西正在失落,这在他的心底引起了无限感伤。 另一方面,现代都市社会的病态人生,更使他反感,他苦苦思索着民族的命运而又找不到出路,因而,更感到孤独寂寞,于是关于故乡湘西那些淳朴优美的风俗人情回忆,便成了他心灵的最好慰藉,并使他情不自禁地把一腔温暖倾注到故乡的风土和人民上边,加以理想和抒情化的处理,写出了独具特色的湘西抒情小说。

《边城》作为其中最美丽的篇章,也就必然打上较浓的理想色彩。因此,我们看到作者在《边城》中,有意对乡村的贫富对立等因素加以淡化,几乎没有涉及,而着力描写乡村人生优美的一面。这里人性皆真,人性皆善,人性皆美。这里人人勤劳,为他人做奉献。作者这样处理的目的,就在于借边城人民来表达那美好合理的人性和人生形式。

不过,作者也意识到,在席卷一切的时代风雨中,即使是偏僻的湘西边城,也难以幸免,因而,那里优美的人性,淳朴的风俗,也未必能够保持下去。这种不祥的预感,使作者给这部优美的小说,安排了一个并不理想的结尾——象征风水的白塔倒了,而代表着传统美德的老船夫也在风雨交加之夜死去,而作为爱与美的化身的翠翠,不仅爱情不顺利,而且命运也在未知之中。那个与旧式婚俗有着冲突,并希望获得真爱的傩送,能否回归,等等,都在未知之中。这一系列含有象征意义的情节,正表现了作者对民族机运和人民命运的深深隐忧。

因此,《边城》的思想意义 可概括如下:

《边城》是一首讴歌人性的赞美诗,是一幅描绘人性的风俗画。作品以爱情故事为线索,细致地描写了包括男女之爱、祖孙之亲、父子之情、邻里之睦等较为广阔复杂的世态人情,生动地展现了“边城”人民优美、健康、自然的人性美 和人情美。从而表达了作者对人性,人际关系,人生形式以及整个社会组织的构想。因此说,《边城》是一部充满牧歌情调的象征性抒情之作,而“边城社会”和“边城人”就是作者理想的象征性表现。

3 人物简析

翠翠——翠翠是爱与美的化身。她单纯美丽,天真活泼,生性质朴自然,懂得人情,热爱生活,尤其对相依为命的爷爷关怀体贴。她是爷爷的好帮手,好管家,又和爷爷一样勤劳,善良,忠厚,讲义气,乐于助人。她的“美”,主要体现在她对爱情的追求上。她的“爱”,单纯,自然,真挚而又含蓄。她喜欢一切同爱情有关的事物,需要情感的安慰,但却又羞于启齿,矜持自尊,可是,一旦心许他人,便忠贞不二,矢志不渝。

翠翠是一个未被任何世俗的尘埃所污染的纯洁

而美丽的姑娘。这一形象,集中体现了作者对质朴自然的人性美的憧憬和追求。

老船夫——是个勤劳朴实的劳动者,他忠于职

守,任劳任怨,五十年如一日为行人摆渡,鞠躬尽瘁。他活着完全是为了别人,从不计较个人得失,甘愿过着清贫的生活。他质朴憨厚、侠义心肠,慷慨大方,善待乡邻。因此他颇受乡亲们的爱戴与尊重。

他是“善”的化身,他慈祥、仁爱。对孙女翠

翠关怀备至。愿为孙女付出一切。竭力为她的自由

幸福奔波操劳,终因各种误会而郁闷忧愁,猝然离世。

老船夫的古道热肠、慷慨好义,体现了“边城”

人民的人性美与人情美,他是“边城”人纯真、至善、完美人格的代表。

4 艺术特色

1 在结构上,作者继承了我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手法,采用以男女爱情故事为表现湘西独特风情的基本框架,从而使情节衔接自然,故事真实动人,结尾留有悬念,引人深思。

2 作者善于将人物的语言、行动描写和心理刻画融合在一起,以揭示人物的个性特征和内心世界。

(对人物的描写,有时是作者直接出面剖析;有时是通过人物对话;有时写人物不自觉的意识流动;有时写人物的幻觉、梦境等,从不同角度来刻画人物,从而使人物富有立体感。如对翠翠的就有这样一段描写: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把皮肤变得黑黑的,触目为青山绿水,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自然既长养她,教育她,为人天真活泼,处处俨然如一只小兽物。人又那么乖,如山头黄麂一样,从不想到残忍事情,从不发愁,从不动气。平时在渡船上遇陌生人对她有所注意时,便把光光的眼睛瞅着那陌生人,作成随时皆可举步逃入深山的神气,但明白了人无机心后,就又从从容容在水边玩耍了”。)

这里把一个天真活泼,心地善良,既羞怯又粗犷,充满青春活力的山村少女,浮雕般活脱脱突现了出来。

3 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抒情特色,使作品充溢着诗的意境和韵味。

作者在继承我国古代山水诗文审美传统的基础上,把边城淳朴憨厚的民风,融于清奇灵秀的山光水色之中,使人与景,交相辉映,浑然一体,从而创造了一情景交融的诗的意境。(这里,景,是人心目中的景;人,是活动于景中的人;人美,景美,情更美。)

4 鲜明的乡土特色和自然流畅的语言

《边城》所展示的民情风俗,如:傍山依水的码头,一半着陆,一半临水的吊脚楼,三教九流,各色人等熙来攘往的河街,热火朝天的端午节龙舟赛事等,都是湘西边城小镇所特有的。

语言方面,作品的叙述语言,或是人物的对话,既朴素平实,又含蓄隽永,看似白描却富有韵味,因此,无论写人,叙事,还是状物写景,作者在遣词造句上,犹如行云流水,极具自然风致,充分显示了作者驾驭语言的艺术工力。可谓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

四 关于“文体作家”

沈从文是自学成才的作家,也可以说他是个天才作家,因此,在他最初走上创作道路之时,他没有拘泥于某种文艺理论的指导。他最先接近的是“五四”时期现实主义的创作流派,运用细节描写的真实性,勾勒现实生活,创作了《丈夫》、《生》、《牛》、《贵生》、《大小阮》等,同时,又靠近浪漫主义主观抒情的表现手法,抒写了具有牧歌色彩的《雨后》、《龙珠》、《渔》等。

他是一个不断探索的作家,对自己的作品总觉得不满意,“在被别人否定之前,自己早已否定了”。所以,有时他又倾向自然主义,写下了《建设》、《腐烂》、《第一次做男人的那个人》、《长夏》、《十四夜间》等。

在不断否定自己的同时,又对其他作家的作品认真研读,并常常把自己的心灵和艺术实践放进去加以对照。他喜欢周作人的“清淡朴呐”、“原始单纯”;他喜欢郁达夫的崇尚感情,“表现自我”;也喜欢废名(冯文炳)的田园气息和许地山的佛学空灵。由于他对各种创作方法和各种表现手段,都有借鉴和吸取,不断进行尝试,且不怕失败,“失败了就另换一种方法再来,作对了也决不停留在已有的小小成就上”,所以,他的作品常常出现精芜并存,风格迥异的情况,因此,人们就称他为“文体作家”。

在论及他对文体的创造时,苏雪林在《沈从文论》中说:“我常说沈从文是一个新文学界的魔术家。他能从一个空盘里倒出数不清的苹果鸡蛋;能从一方手帕中扯出许多红红绿绿的缎带纸条;能从空壶里喷出洒洒不穷的清泉;能从一方包袱下变出一盆烈焰飞腾的大火,不过观众在点头微笑和热烈鼓掌之中,心里总有‘这不过玩手法’的感想”。这段评论虽然未必十分准确,但却指出了沈从文在文体创造上,确有“魔术家”艺术魅力。

沈从文基本上创造了三种文体形态:一是写实故事;二是浪漫传奇;三是讽刺小说。

对湘西和都市下层人物的日常生活及其命运的描写,多采用写实手法,如《丈夫》、《牛》、《菜园》等。 根据民间传说、佛经故事改编创作的小说,多带有浪漫传奇色彩。如《媚金.豹子.与那羊》、《神巫之爱》、《月下小景》等。而对于都市“上等人”的所谓“文明”行为,则是极尽讽刺和嘲弄。如《绅士的太太》、《八骏图》等。

三种文体形态,是三种创作方法和三种风格的美。其中,写实故事所采用的是温情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为表现纯粹的人性,有时又融入了浪漫主义的创作方法,显示出含蓄沉静的风格。

浪漫传奇故事,采用的是浪漫主义的奇想与荒诞手法。创造神化与主观理想化的故事及其氛围,表现出奇幻优美的风格。

讽刺小说,是运用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从被揭露对象的精神病态及其悖理行经上,进行辛辣的嘲讽和抨击。

他的“文体小说”的创造,不仅体现在形态上,而且更表现在小说结构的无穷变化上。首先,他的作品每一篇都有自身的个性形态,互不雷同。在他全部的短篇中几乎找不出两篇结构相同的作品来。

其次,打破了各种文体间的界限,使作品明显地带有边缘性。在他的心目中,根本就没有一般小说的“常格”或“定格”,“范式”或“章法”。这种不拘常格、求异思变的思维模式, 使他获得了文体结构与文体解放的极大自由。

因此他的作品,有的基本以人物对话铺就成篇,叙述一个生活片断,是断面叙述机构,如《雨后》。

有的以20年前后的两个故事,揭示一个人物致疯的必然,是对照比衬结构。如《新与旧》。

有的以一段时期内若干情节与故事表现同一人物命运,是顺藤结葫芦结构。如《都市一妇人》。

有的在时空相同的背景下,以一个中心人物作为叙述人,同时描述八个人物的生活片断,是橘瓣绽开式结构,如《八骏图》。

有的以两个不同的人物 进行比衬对照,从中突出一个人物的行径。是双线结构,如《大小阮》。

有的以叙述人串联、组接若干不同故事,是连环套式结构。如《月下小景》。

总之,沈从文所追求的是如水一样的不拘常形,和如水一样的一任其性的流动,表现在结构上是自然、流畅和千姿百态;表现在文体上,则使他的小说打破各种体间的界限,产生了明显的边缘性——有的颇似抒情散文,如《柏子》、《雨后》。

有的带有童话色彩,如《牛》;有的似民间故事,如《慷慨的王子》;有的像神话,如《扇陀》。有些小说中间又穿插了日记、书信、山歌.....总之,他是把现实主义的细腻,浪漫主义的遐想,以及小品散文的优美,抒情诗的奔放,都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沈从文体。这种特殊的小说体式,有论者称它是“文化小说、诗小说或抒情小说”。就是说这类小说,有着显著的文化历史指向、浓厚的文化意蕴以及具有独特人情风俗的乡土内容。这种小说,往往不重情节与人物,而强调的是叙述主体的感觉、情绪在创作中的重要作用。用沈从文的话说,就是“情绪的体操”、“情绪的散步”。这种使直觉印入物象的手法,常常使写实也呈现出内面型。如《八骏图》中的意象,用各种颜色代表女性,像紫色、红色等,尤其是那个自始至终撩人的黄色,全凭视觉发生对人物的联想。

沈从文的抒情小说,除了注意人生体验的感情投射,还有抒情主人公的确立,纯情人物的设置,自然景物的描绘和人事的调和等。此外还有“造境”。在沈从文看来营造气氛和描述人事,几乎同等重要。所以,《边城》中的山水、河街、吊脚楼、妓女等,写了长长几节,为翠翠出场作背景。《柏子》从如何泊船,如何爬桅杆入题,《丈夫》开头写黄庄的男人为何让女人到县城河滩的烟船、妓船作生意,竟不惜用去上千字。

沈从文就是用水一般流动的抒情笔致,通过描摹、暗示、象征甚至穿插议论,来开拓叙事作品的情念、意念,加深小说文化内涵的纵深度,制造现实与梦幻水乳交融的意境的。 如《牛》,描写了一个外号叫大牛伯的农夫和他的牛的故事。农夫在耕田时不小心用木槌,打瘸了牛腿,他十分歉疚地为牛敷草药,找兽医。时值播种大忙,急需用牛又借不到牛,只好请短工拉犁,人很困乏,效果反不如牛,他更爱病牛了。好不容易牛腿终于治好了。他快乐地希望丰收后,再为它买一头牛做伴。牛也通人性,它梦想秋后主人穿上新衣,给它犄角上挂上红布。然而,到了年底,牛却被官衙征用而不知去向。大牛伯常常外出打探,却一直没有音信。偶然间看见了木槌,他十分后悔:为什么当时不重重地打断它的腿呢? 这是一曲人与牛的牧歌,泥土的芳香,山水的甜美,写得如诗如画。全文用写实手法,却又插入浪漫的牛的心理描写。这就是沈从文的艺术个性。

思考题:

1 了解沈从文的创作概况及其创作题材的分类 2 简析《边城》的思想意义

4 简析翠翠、老船夫的形象

5 简析《边城》的艺术特点

6 沈从文的三种文体形态

更多相关推荐:
沈从文散文

沈从文的散文沈从文是现代文学史上的著名小说家沈从文的小说题材广泛文体也变化多姿然而最有特色的还是那些以湘乡土生活为题材具有田园牧歌情调的小说浓从文的散文创作的特色也跟他的小说创作一样还在于写湘西的乡土生活沈从文...

沈从文散文艺术特色

沈从文散文艺术特色沈从文常德的船为我们列表式的介绍了常德的船只最触目的三桅大方头的盐船比盐略小的乌江子可称为巨无霸的洪江油船船身坚实经得起磕撞的白河船材料脆薄而缺少个性破破碎碎的辰溪船船只太小似乎很羞怯的洞河船...

沈从文散文读后感

沈从文散文集读后感从他的文章中读出了古镇的文化底蕴古老土家族习俗还有所遗留在这里你还能见到古老的西兰卡普织锦在这里你还能品尝到地地道道的苞谷烧酒和糯米粑在这里你还能听到粗犷纯朴的情歌和号子声在这里你还能赶上哭嫁...

读《沈从文散文》有感

读沈从文散文有感宁可在法度外灭亡不在法度中生存沈从文原名沈岳焕苗族湖南凤凰县人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xx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xx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园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

沈从文散文中的水意象

沈从文散文中的水意象1水的原始意象亘古如斯的文化承载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忘川悠悠沈从文在我的写作与水的关系一文中一再表白自己的文学事业只是建筑在水上认为我学会用小小脑子去思索一切全亏是水我对于宇宙认识得深一点也亏...

沈从文散文《街》阅读

沈从文散文街阅读街沈从文1有个小小的城镇有一条寂寞的长街2那里住下许多人家却没有一个成年的男子因为那里出了一个土匪所有男子便都被人带到一个很远很远的地方去永远不再回来了他们是五个十个用绳子编成一连背后一个人用白...

沈从文散文中的湘西情结

平和冲淡的湘西人湘西一片宁静而神奇的土地在这里曾涌现了许多的文化名人早至先秦时代的我国浪漫主义先驱屈原晚到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将沈从文丁玲他们都身受湘西淳朴风习的影响尤其是沈从文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出生于湘西凤凰城...

【读书札记】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摘抄

读书札记郁达夫散文故都的秋摘抄秋天无论在什么地方的秋天总是好的可是啊北国的秋却特别地来得清来得静来得悲凉我的不远千里要从杭州赶上青岛更要从青岛赶上北平来的理由也不过想饱尝一尝这秋这故都的秋味江南秋当然也是有的但...

中国著名散文经典摘抄

摘抄分享一汪国真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

美文摘抄

生命的辉煌拒绝的不是平凡而是平庸所以春风得意时多些缅想只要别背叛美丽的初衷窘迫失意时多些憧憬只要别虚构不醒的苦梦用心泉熄灭如火的嫉妒用心泉冲尽如尘的虚荣生命才会获得无限的轻松絮絮低语的心泉明白地告诉你人心并不是...

美文摘抄

一汪国真1生活当欢笑淡成沉默当信心变成失落我走近梦想的脚步是否依旧坚定执着当笑颜流失在心的沙漠当霜雪冰封了亲情承诺我无奈的心中是否依然碧绿鲜活有谁不渴望收获有谁没有过苦涩有谁不希望生命的枝头挂满丰硕有谁愿意让希...

优美散文摘抄

孤独孤独若不是由于内向便往往是因为不卓绝太美丽的人感情容易孤独太优秀的人心灵容易孤独其中的道理显而易见因为他们都难以找到合适的伙伴太阳是孤独月亮是孤独的星星却难以计数不论是谁都难以忍受长期的孤独意志薄弱的人便去...

沈从文散文摘抄(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