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古诗两首4

时间:2024.4.2

古诗两首

《古诗两首》教学设计四

山西太原市杏花岭区五一路小学 李秀英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本课设计侧重从搜集整理资料、潜心品析吟诵、对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让学生在读诗的过程中,自由地、充分地与文本进行对话,在师生互动的阅读实践中披文入境,“读”占鳌头;让学生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体验,读中悟美,读中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两首古诗,背诵并会默写。

3.感悟诗歌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间的深情厚谊。

4.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

5.激起学生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学生课外主动诵读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题意

1.播放《送别》名曲,引导学生回忆读过或学过的几首送别诗。(力求在上课伊始就创设一种情境,使学生较快进入到“送别”的氛围中,达到“未成曲调先有情”的效果。)

2.通过《赠汪伦》《别董大》等耳熟能详的送别诗,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别深情。

3.介绍时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离别容易相见难,所以送行就成了人们表达深情厚谊的一种形式,也成了诗人们争相歌咏的题材。

4.初读两首古诗,大致了解其异同。

5.引导学生先学第一首诗,板书诗题。(注意“鹤”的笔顺,“孟”的起笔,“陵”的读音。)

6.读题了解有关“送”的内容。

(1)师生交流有关黄鹤楼的资料。

(2)课件展示黄鹤楼风采,加深对这座江南名楼的认识。

(3)师生交流了解“广陵”与“扬州”的关系。

(4)教师相机板画长江简图,帮助学生明确诗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师边画边与学生交谈:“黄鹤楼也好,广陵也罢,都位于我们祖国第一大河──长江流域。长江西起唐古拉山脉,婉蜒6 300多公里后汇入东海。黄鹤楼所在的武汉就在长江与汉江的交汇处,(板书:武汉),广陵在武汉的东边。”版书:广陵)

(5)师生交流了解李白与孟浩然的基本情况。(让学生明确,李白虽被后世称为“诗仙”,名气颇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当时已诗名天下,而李白还只是二十四五岁的诗坛新秀。)

(6)请学生完整表达诗题的意思。

(7)提示学法:搜集资料是理解诗题,学习古诗的一个好办法。

二、初知诗意,质疑解疑

1.自由练读全诗,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指读正音。

3.自读自悟,引导学生运用工具书或注释等多种方式了解诗的大意,并鼓励学生质疑。

4.集体交流。

(1)指名概述诗意。

(2)质疑。

(3)结合板画弄懂“西辞”等较简单的问题。

(4)师生交流,确定有研究价值的问题。

三、故事导引,入境悟惰

1.师讲述李、孟真挚友谊的故事。据说李白常在黄鹤楼上与人饮酒赋诗。有一天,他听说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隐居在附近的襄阳,便立刻前往拜见。孟浩然听说李白来了,顾不得整理衣冠,赶忙来到堂前。李白一见孟浩然,抢上一步说:“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诗名天下,特来求教啊!”“哪里哪里,贤弟过奖了,过奖了!你才华横溢,我也久仰了呀!”两人一见如故,从此一起游山赏月,饮酒赋诗,谈人生,谈抱负??就这样,好几个月形影不离。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带远游,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选在黄鹤楼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远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于是一首千古名诗诞生了??(此处讲述李、孟之间交往的生动故事,意在为学生理解后两句埋下伏笔,奠定基础。)

2.赏析“烟花三月”。

(1)唤起学生生活体验,引导学生想象、感受身边鲜花盛开的春天是怎样一幅美景。

(2)师生共议“烟”的丰富内涵,肯定学生富有创意的个性化理解。如江边水气缭绕在繁花似锦花丛中,具有一种诗意的美感;雾气时聚时散,缭绕花间,也使人产生无限还想。

(3)师生共同在音乐中想象“烟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烟花三月”的“烟”,引发学生对春天美景的想象,联想长江两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远”。教师先让学生感受、理解,然后再表达,这样,理解和运用就融为一体了。)

(4)拓展理解“烟花三月”。“烟花三月”不仅仅指黄鹤楼所在的武汉,还有扬州,乃至整个长江两岸都是春意浓浓、一派千里鸟啼绿映红的美好春景。当时乃盛唐时期,整个时代也如“烟花三月”般美好,更体现了诗人愉悦的心境。

(5)指导朗读前两句。自由读、指读、评读、想象画面读等。

(6)小结:名楼美景遥相送,诗情画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尽”“唯”等词语。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见谈谈对“碧空尽”的理解。

(2)抓住“远影”,体会李白目送帆船远去时间之长,对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带着自己的体会试读第三、四句。

(4)指名读,师生评读,学生再读。

(5)师激情引读。

(6)从最后一句中,换词理解品析“唯”。引导学生体会诗人对挚友的一片深情,寄情于浩荡的一江春水。体味作者伫立江边时间之长,帆影“尽”而情“不尽”,“过尽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导朗读后两句。及时板书:情深意长。

四、赏读全诗,背诵全诗

1.自由组合练习读。

2.展示个性指名读。

3.师生互动背诵读。(自由组合读,让学生自读自悟,读中悟情;教师引读,点拨学生如何读,使学生深入体会诗意;展示个性读,可引发学生展示自身独特体会。)

五、学习第二首诗

1.讨论交流学习第一首诗的成功经验:解诗题,明背景;品词句,悟诗境;作对比,感诗情等。

2.小组合作学习第二首诗。

3.各组汇报交流。

4.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了解安西、阳关等诗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关知识;了解由于交通不便,从偏远的安西到阳关的送别这其中的艰难;各抒己见体味“更进一杯酒”的深刻内涵。

5.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诵读悟情。

6.交流这两首送别诗共同的地方,试着思考其规律性。

六、总体回顾,归纳升华

1.学生交流本节课感受。

2.教师归纳总结: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别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下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3.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一、复习巩固,导入新课

二、交流课下收集到的送别诗(略)

三、小组合作,读诗悟情

引导学生自主体会送别诗的异同,着重让学生领悟这些诗中丰富的情感内涵,品味“人间最美是真情”这一真谛。

四、诵读交流,畅谈感受(略)

五、迁移学法,进行练笔

1.人间最美是真情,同学们,我们也曾有过与亲人、朋友分别的难舍时刻,你有怎样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话甚至是诗的语言写一写?

2.练笔。

3.交流。

六、拓展思路,布置作业

1.除了送别诗,你还了解什么类别的诗?(如思乡诗、边塞诗、咏春诗等等。引导学生课外读诗时要留意诗歌间的内在联系,使学生对诗歌的理解上到一个新的高度。)

2.布置自选作业。

(1)搜集李白、孟浩然、王维的其他诗作,朗读、欣赏、摘抄。

(2)自主选择文中一首诗改写成记叙文。

(3)结合自己的感受创作古体诗或现代诗。

(4)搜集某一类诗歌如边塞诗,比较、赏读、摘抄或写体会。


第二篇: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学道


八年级语文上册古诗二首学道

班级:80 姓名: 日期:八年级语文组

【自研课导学】

预习课(晚自习20分钟)

晨读课:(30分钟)

目标:1、全体同学大声诵读《雁门太守行》《别云间》,准确把握语气、

自读自悟:《雁门太守行》《别云间》,20分钟内完成如下任务:

语调、节奏,朗读流畅、感情饱满。 时间:约15分钟

资料准备:了解这两首诗歌的文学常识以及写作背景。 这 古 行 求 完 约 5 钟 2、全体同学对两首诗进背诵,力当堂成。 时间:分

3、学有力的学自主诵读其他文。 自主积累:将这两首诗歌的重点诗句摘抄至摘抄本上。 余同课 检 效:课代表组织、各组长协调,进行小组诵读比拼,看看哪

自我感悟:对照本文的课下注释试着以优美的语言叙述诗歌的主要内容。 一组读得最精彩。 时间:约10分钟

【展示课导学】

·学习目标(1分钟) 1、能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诵读并背诵诗歌;2、能够从语言运用和情感表达等角度对诗歌进行赏析

【训练课导学】 “日清过关”巩固提升三级达标训练题

你今天得了分

【基础题】一、解释下列词语。(3分)

1、燕脂: 2、易水:

3、玉龙: 4、羁旅:

5、泉路: 6、毅魄:

【发展题】

二、默写(注意默写时的书面整洁,错一字都是不应该的)。(4分)

《雁门太守行》

。,。

。,。

《别云间》

【提高题】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注:暖树:向阳的树枝。

⑴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说说你的理由。(1分)

⑵白居易这首脍炙人口的诗歌,除了结构、描写、意境写得具有特色之外,用字造句也十分准

确生动。其中“几处早莺争暖树”句中“争”用得好,试加以评析。(2分)

【培辅期望】(附培辅单)

疑惑告知: 效果描述:

【自主反思】(日反思)

心得描述:

8、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3分)描写的是早春景象 (1分); 从早莺、新燕、渐欲迷人眼的乱花、刚能没马蹄的野草等景物可以看出(2分)

9、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2分,每点各1分)一方面写出了初春乍暖还寒的天气;另一方面写出了它们飞向向阳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8、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3分)描写的是早春景象 (1分); 从早莺、新燕、渐欲迷人眼的乱花、刚能没马蹄的野草等景物可以看出(2分)

9、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2分,每点各1分)一方面写出了初春乍暖还寒的天气;另一方面写出了它们飞向向阳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8、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3分)描写的是早春景象 (1分); 从早莺、新燕、渐欲迷人眼的乱花、刚能没马蹄的野草等景物可以看出(2分)

9、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2分,每点各1分)一方面写出了初春乍暖还寒的天气;另一方面写出了它们飞向向阳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8、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3分)描写的是早春景象 (1分); 从早莺、新燕、渐欲迷人眼的乱花、刚能没马蹄的野草等景物可以看出(2分)

9、不设标准答案。意思对即可。参考:(2分,每点各1分)一方面写出了初春乍暖还寒的天气;另一方面写出了它们飞向向阳枝头欢歌的景象,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

更多相关推荐: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课后反思教学二下年级第2课古诗两首要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诵中生情在吟中入境引导学生先自读自悟借助文字想象诗中的画面然后再看图感悟图文相通之处从图悟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启发学生思考和想象加深对诗句的领会理...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这次学的古诗草和宿新市徐公店都是描写春天的诗其中草学生已经都会背诵了我把古诗的教学重点放在宿新市徐公店这首充满童趣的古诗时上课开始我先给学生讲了个有趣的故事春天来了在一个阳光灿烂的清晨一个住在乡...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1因为上个星期我重点让学生进行学习行为的规范并没有开始文本教学所以在本星期的教学中孩子基本上已经有意思地让自己做端正让自己的行为规范一些2草一课的学习对于孩子们而言是非常简单的很多学生很容易就理...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古诗两首教学反思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每一册都有古诗的学习学习古诗不仅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的精髓而且可以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同时既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思念家乡珍惜友情的情感也可以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处...

《古诗两首》 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题西林壁和游山西村教材分析题西林壁是苏轼游庐山时题在西林寺墙壁上的一首诗全诗不仅对庐山雄奇壮观千姿百态景象的赞美而且阐述一个道理要想对某个事物有全面的符合实际的认识就必须站在客观的立场上正如俗语...

2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2两首古诗教学反思一打乱教材的安排顺序春日咏柳是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的古诗两首诗都是借助对物的赞美来表达对春的喜爱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了解古诗的意境我把它安排在学完三篇课文后面来进行的让他们借助现代接触到春的美丽...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

古诗两首教学反思王金雀古诗又是小学语文教材中一类特殊的课文从语言文字上看它用的是古汉语从表现形式上看它含蓄凝炼节奏强跳跃大从叙写的内容上看它离我们的时代较久远因此在古诗教学中我们在创设自由和谐民主开放的学习环境...

2 古诗两首

2古诗两首执笔人芦丹丹检查人梁士富教学目标1会认4个生字会写7个全字能正确读写碧玉妆成裁出剪刀万紫千红等词语2背诵两首诗3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4体会诗人热爱春天大自然的感情感悟大自然的美好教学重点背诵古诗...

古诗两首

29古诗两首

29古诗两首

29古诗两首教学设计教材概述古诗两首是人教版教材第六册中的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中有两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乞巧浅显易懂嫦娥内涵丰富都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一是牛郎织女一是嫦娥奔月学习者特征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古...

苏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古诗两首》教案

21古诗两首教材分析本课两首无言绝句都是唐代诗人李绅所作诗歌字里行间表现了诗人对当时农民的深切同情这两首诗浅显易懂感情真挚课文配有插图可指导学生观察想象帮助理解诗句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2能正...

古诗两首

宝东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宝东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

古诗两首反思(4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