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文必读答案

时间:2024.3.31

《古诗文必读》参考答案

录入:qingze 作者:佚名 点击数:4280 更新时间:20xx年

09月16日

《古诗文必读》参考答案

《<论语>十则》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一 看注释,查工具书,把下列各句译成现代汉语,并解释加下加点词语的意思。

设题目的是使学生明白各章字面上的意思。翻译格言跟译记叙文不同,一般都要用直译,要尽可能保留原文精练、准确的风格,不随便增减词语。

答案参见下边的译文。应注意的是,有些词语历来有多种解释,例如?三省?,一说?多次反省?,一说?以三件事检查自己?。又如?殆?,这里可解作?疑惑?,也可解作?危险?,?有害?,但课本取后一义。?弘毅?,有合解为?刚强?的,也有分解为?宽广?和?刚强?的。教师只宜任选一种,不宜作比较、分辨。

二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最早由儒家提倡的待人接物的处世之道,对此,曾经有过不同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全班讨论: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设题目的是引导学生联系实际,深入理解这句话的内容。应注意

的是,孔子用这句话给?恕?字下定义,其中包含了相互体谅的意思。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学生可以各抒己见,有可取则予肯定,说错了的(有可能误解句意)要纠正。

此题又是示例性的,其余各章也可仿此进行讨论。

三 背诵全文,并把文中成语、格言和警句摘抄在笔记本上。(略) 中考指向标

1.⑴lún ⑵rǔ ⑶yuè ⑷愠 ⑸罔 2.(1)故:旧的。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温:温习。(2)齐:相同。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3)道:路途。担子很重,路很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4)行:行走。几个人走路,其中必有一个可以当我的老师。指应该不耻下问,虚心向别人学习。(5)已:停止。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6)施:施加。自己不愿意的,不要加给别人。欲:希望;勿:不要。 3.A(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4.

(1)孔子和他的弟子言行 儒 孟子 大学 中庸 (2)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3)择其善者而从之 其不善者而改之(4)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5)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5.(1)诲人不倦(2)学而不厌 (《论语〃述而》:?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3)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敏而好学,不耻下问。?)(4)循循善诱(《论语〃子罕》:?夫子循循然善诱人。?) 6.(略见前边译文) 7.不断学习、复习。 8.温故知新,经常学习的人。 不矛盾,只要虚心

学到处都有老师。 9.学习他优点 自己也有的就反省自己 10.略

11.(1)经过。(2)它,指哭声。(3)然:是的。于:在。(4)离开。(5)记住zhì 12.孔子 儿子 13.被凶猛的老虎吃了。14.妇人 15.苛政猛于虎也 。苛酷的统治比老虎还凶猛啊。

16.(1)热水(2)对……感到惊奇 17.C 18.(1)谁说你见多识广呢? (2)为什么和昨天的话不同呢? 19.太阳何时距离人远(近)(意思同即可) 长安和太阳哪个远(近)(意思同即可) 聪慧(意思同即可)

参考译文

1.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实习(温习)它,不也高兴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处(到这里)来,不也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 2.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呢?跟朋友往来是不是诚实呢?老师传授的学业是不是复习过呢?? 3.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后,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 4.孔子说:?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得;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有(陷入邪说的)危险。? 5.孔子说:?由,教给你对待知与不知的态度吧: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聪明臹慧。? 6.孔子说:?看见贤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贤的人要反省自己有没有跟他相似的毛病。? 7.孔子说:?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我的老师,我要选择他们的长处来学习,(看到自己也有)他们那些短处就要改正。? 8.曾子说:?士人不可以不胸怀宽广、意志坚

定,因为他肩负着重大的使命,路程又很遥远。把实现‘仁’的理想看作自己的使命,不也很重大吗?到死为止,不也很遥远吗?? 9.孔子说:?(碰上)寒冷的冬天,才知道松柏树是最后落叶的。? 10.子贡问道:?有没有一句可以终身奉行的话??孔子说:?那大概是‘恕(道)’吧!自己所讨厌的事情,不要施加在别人身上。?

《鱼我所欲也》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第一题:

孟子主要是通过摆事实(列举正反两方面的事例)、讲道理来论述?舍生取义?这个观点的。

联系实际谈谈对这个观点的理解。

孟子提出的?舍生取义?和孔子提倡的?杀身成仁?的观点,一直成为中华民族的最高道德标准,激励着历代仁人志士为国捐躯,慷慨赴难。?舍生取义?不仅有其历史意义,也有其现实意义,这一观点仍然符合新时代的道德要求。

第二题:

?嗟来之食?,今泛指带有侮辱性的施舍。究竟如何对待?嗟来之食?,要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接受这种施舍,不仅自己的人格受到侮辱,而且严重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对这样的施舍,当人应该是宁愿饿死也不接受。但有时接受?嗟来之食?保存了自己,虽然自己受到了一定的损害,但能更好的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此时不妨且忍辱负重。

第三题:

1. 2. 3.

为了 走 取得

做 做(事) 同?德?,动词,感激。

中间 比

4. 参与 5. 对,对于

间或,偶尔 从

参考译文

鱼是我所喜爱的,熊掌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都得到的话,那么我就只好放弃鱼而选取熊掌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大义也是我所喜爱的,如果这两样东西不能同时都具有的话,那么我就只好牺牲生命而选取大义了。生命是我所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还有胜过生命的东西,所以我不做苟且偷生的事;死亡是我所厌恶的,但我所厌恶的还有超过死亡的事,所以有的灾祸我不躲避。如果人们所喜爱的东西没有超过生命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求得生存的手段,哪一样不可以采用呢?如果人们所厌恶的事情没有超过死亡的,那么凡是能够用来逃避灾祸的坏事,哪一桩不可以干呢?采用某种手段就能够活命,可是有的人却不肯采用;采用某种办法就能够躲避灾祸,可是有的人也不肯采用。由此可见,他们所喜爱的有比生命更宝

贵的东西(那就是?义?);他们所厌恶的,有比死亡更严重的事(那就是?不义?)。不仅贤人有这种本性,人人都有,不过贤人能够不丧失罢了。

一碗饭,一碗汤,吃了就能活下去,不吃就会饿死。可是轻蔑地、呵叱资3ㄓ腥耍┪ 舜笮〒掀诺氖谭钊唇邮芰耍幌惹埃ㄓ腥耍┠ 纤酪膊辉附邮埽 衷冢ㄓ腥耍┪ 耸焓兜那钊烁屑ぷ约喝唇邮芰恕U庵肿龇ú皇强梢匀盟 V沽寺穑空饩徒凶錾ナЯ巳怂 逃械男叨窳 苤 摹?/SPAN>

中考指向标

1.⑴dān ɡēnɡ ⑵Wù ⑶cù ⑷xi? 2. ⑴辟,同?避?,躲避。⑵得,同?德?,动词,感激恩德。⑶乡,同?向?,原先,从前。⑷ 辩,同?辨?,辨别。 3.⑴兼:同时拥有两样东西。 ⑵如使:如果,假使。 ⑶本心:本来来的思想,即?义?。⑷丧:丧失。⑸患:祸患。⑹尔:助词,相当于?着?。⑺何加:增加什么,就是?有什么益处?。⑻已:停止。 4.此题意在让学生积累常用实词、虚词。

(1)①与,读yú,句末语气词,表示反问。②与,给。⑵①而,连词。连接修饰语和中心语。②而,连词。连接主语和谓语,含有?却?的意思。⑶①于,介词。表示比较。②于,介词。引出动作的对象。⑷①是,指示代词。这个,这样。②是,这样看来,由此看来。⑸①助词,的。②他,代指乞人。③代词,指代?义?这种思想。 ⑹①介词,为了。②动词,做,这里指?接受?。③动词,做。 4. ⑴战国 儒 轲 子舆 孟子 告子上 ⑵鱼和熊掌 舍生取义 为私

利而抛弃原则 失其本心 ⑶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⑷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 ⑸陈毅 梅岭三章 舍生取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5.略

6.舍生取义。 7.给所要论述的问题增加了通俗性,为下文论议正题作好了铺垫。中?鱼?比喻?生?,?熊掌?比喻?义?。文章以鱼和熊掌设喻的目的:引出舍生取义的论点,同时暗含生和义孰轻,孰重的关系。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论证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气味。(提示:议论文不管用什么形式开头,它的作用往往是为了引出论点或论题,比喻论证的作用一般是使论证生动形象,使深奥是道理浅显易懂,易于为人接受。)8.鱼和熊掌对比 生与死对比 向与今天比较等。9. 不矛盾。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也要讲诚心,讲道德,不做违法乱纪的事。 10. 善良,宽容,自尊,自爱,爱国等。文天祥宁死不降元,正是因为他有了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情怀才使得中国没有被敌国侵占,保证了国家和人民。1

1. ?义?是正义,是有利于人民,民族,国家的大义,涉及到国家民族利益,民族气节,再任何时候,我们都应该坚持人民(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所以我们应坚持当人生中遇到生死义利重大抉择时,应舍生取义,不能为一己私利臵正义于不顾。 12.金钱是我所需要的,人格也是我所需要的,当两者不能同时得到时,我将放弃金钱,保全人格。 13.都与文章?舍生取义?的观点是一致的。 此题意在让学生留心《孟子》文章之美,对《孟子》散文艺术特色有粗

浅的体会。1.明白晓畅,通俗易懂,很少使用生僻词汇。2.大量使用排偶句。这样就使文章读起来节奏感强,并且富于文采和气势。3.善于比喻,这些比喻大多是根据生活常理设计的。如《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里举的战争中的事例,《鱼我所欲也》中举的?鱼?和?熊掌?不可得兼的例子。这种取义浅近的比喻,既使他所讲的道理易于为人接受,又使文章富有文学趣味。

15.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多答少答都不对) 16. 参考答案:古时候齐国发生了大饥荒。有个叫黔敖的富商在路上施舍饮食,对一个饥饿的人大声吆喝:?喂!来吃。?饥饿的人说,我就是不吃‘嗟来之食’才落到这个地步的。终于不食而死(见于《礼记.檀弓》)。今泛指带有污辱性的施舍。(故事叙述大致完整得2分,点明出处得1分,成语意基本解释清楚得1分。) 17.(1)益处 (2)止,这里是?止而不为?的意思 (3)(既然)这样,那么 (4)非,(如果)没有 1

8.原先为了义宁愿身死而不受(?呼尔??蹴尔?的)施舍,今天却为了所认识的穷困贫苦的人感激我的恩德而接受了。(?向?、?得?未翻译正确的,每个扣1分) 19.(1)本来就有的羞恶廉耻之心(答?义?也可以) (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或?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用自己的话概括也可以) (3)对比 20.本题不设统一答案。评分要点:人物、事迹、思想各占一点。

《出师表》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第一题:

诸葛亮辅佐刘备,联合孙权败曹操于赤壁。蜀汉建立,诸葛亮为丞相。刘备死后,诸葛亮受遗诏辅佐刘禅。时后主刘禅年仅17岁,且碌碌无能。当时蜀汉面临的形势是,既要对付北方强敌曹操,又要联合吴国,使之中立。为此,建兴五年(227年),诸葛亮帅师北伐曹魏时,给后主上了《出师表》。《出师表》能力传千古的原因是:

1.全文既晓之以理,又动之以情,情真意切,忠心可鉴。诸葛亮出师伐魏前,向刘禅提出修明政治的主张,是为了保证北伐的顺利进行。文中还兼叙了自己的身世和追随先帝的原因及以身许国的经过,目的是让刘禅知道开基创业的艰难,激励他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又由于诸葛亮对刘氏父子无限忠诚,披肝沥胆相待,因此言辞充满殷切之情。全篇文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2.言辞质朴无华,恳切感人。全文624个字,先后11次提及?先帝?,7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的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 遗照?,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他成为先帝未竟的?兴复汉室? 的大业。全文既不借助华丽的词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每句话不失臣子身份,又切合长辈的口吻,不卑不亢,极为得体。

第二题:

刘禅此时已经20多岁,但是先天暗弱,平庸无能。对此诸葛亮内心非常清楚,但是他守君臣之礼,明知刘禅难以担大任,却仍旧希望他不再昏庸,所以对他谈存亡的危险,希望他认清形势;而表中所说的?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亲贤臣,远小人?

等,都是再明白不过的简单道理,却要反复叮咛,实际上就是对他不放心。

第三题:

1.开张:扩大。今用来表示商店开始营业。

2.痛恨:悲痛、遗憾。今意是极为憎恨。

3.卑鄙:地位低下,见识浅陋。今指言语行为恶劣,不道德。

4.感激:感动激奋。今与?感谢?相近。

第四题:

本篇是古人章表中的代表作,文字简要,情词恳切,感人至深,历来好评如潮。南宋大诗人陆游曾经赞叹?凛然《出师表》,椅子不可删?(《感状》)。同学们熟读成诵,加深理解。

参考译文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然而朝中官员在首都毫不懈怠,忠诚有志的将士在外面舍生忘死,是因为追念先帝对他们的特殊厚待,想要在陛下身上报恩啊。实在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先帝遗留下来的美德,振奋有抱负的人们的志气,不应该随便看轻自己,说一些不恰当的话,以致堵塞人们忠言劝谏的道路啊!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的人,都是国家的官员;升降官吏,评论人物,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府中而异。如果有作奸邪事情、犯科条法令,或做了好事对国家有贡献的,都应该交给主管的官员判定他们受罚或者受赏,来显示陛下公正严明的治理,而不应当有偏袒和私心,使朝廷

内外刑赏的法令不同。

侍中侍郎敦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善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都忠诚纯正,所以先帝把他们选拔出来留给陛下。我以为宫廷中的事情,无论大小,都拿来跟他们商量,然后实行,就一定能够补救缺点,防止疏漏,得到更多的成效。

将军向宠,性格品行善良平正,通晓军事,过去任用他的时候,先帝称赞他能干,所以大家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都拿来和他商量,就一定能够使军中团结和睦,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都得到合理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先汉兴旺发达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后汉倾覆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时,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对桓、灵二帝的昏庸感到痛心遗憾的。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人都是忠贞优秀、以死报国的大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这样汉朝的兴隆便为时不远了。

我本来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地,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并不想在诸侯中做官扬名。先帝不嫌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不惜降低身份,委屈自己,三次到草庐来探望我,向我询问当代的大事,我因此有所感而情绪激动,就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挫折,在军事上失败的时候接受重任,在危难紧迫的关头奉命出使,从那时到现在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办事谨慎,所以临终的时候,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我接受命令以来,早晚忧虑叹息,唯恐托付给我的大事做得没有成效,

而有损于先帝的明察,所以五月渡过泸水,深入到不长庄稼的荒凉地方。现在南方的叛乱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该勉励三军,率领他们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奉献平庸的才能,去铲除那些奸邪凶恶的敌人,振兴汉朝,迁回旧都洛阳。这是我报答先帝、忠于陛下的职责。至于考虑朝中政事是否可行,毫无保留地向陛下提出忠诚的劝谏,那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曹魏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能实现,就治我的罪,来告慰先帝在天之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忠言,就应当责罚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失职,指明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行谋划,征询治国的良策,认识、采纳正确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的遗命。我接受您的恩泽,心中非常激动。

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这份奏表,禁不住流下泪水,也不知说了些什么。

中考指向标

1. ⑴cú ⑵fěi ⑶zhì zānɡ pǐ ⑷wèi ⑸bì ⑹hánɡ zhèn ⑺wěi ⑻yòu ⑼sù ⑽núrǎnɡ ⑾zōu 2. ⑴①路,途,名词。②道理,名词。 ⑵①分开,动词。②名分,职分,名词。读fèn。⑶①然而,可是,转折连词。②这样,指示代词。 ⑷①遗留,动词。②给予,动词。③④⑸①有,与?无?相对,动词。②通?又?用来连接整数与零数,数词。⑹①判定,动词。②谈论,议论,动词。 ⑺①严明,形容词。②英明,圣明,形容词。 ⑻①做,执行,动词。②品德,品行,名词。③行列,这里指军队,名词。 ⑼①能够,助

动词。②能干,有才能,动词。 ⑽①正在……的时候,介词。②应当,应该,助动词。 ⑾①任用,委任,动词。②责任,职责,名词。 ⑿①将要,副词。②面对,动词,这里是面对着文章忍不住落下眼泪。 ⒀①奏效,有效果,动词。②效果,名词。 ⒁①话,言论,名词。②说,动词。 ⒂①介词,把。②介词,因。③连词,表目的,来,用来。④连词,表结果,以致。⑤连词,表时间,以。⑥动词,认为。⑦介词,拿。 ⒃①名词,益处。②增加。 ⒄①介词,在。②介词,对。③介词,给。④介词,到。 3. (1)秋:时。今指四季中的秋季。 (2)开张:扩大。今指商店开始营业。 (3)义:适宜,恰当。今正义,意义。 (4)否:恶,坏,批评。今表示否定。 (5)所以:……的原因(表原因)或表方式方法。今表示因果关系。 (6)卑鄙: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现指品质低劣 (7)猥:辱,有降低身份之意。今卑鄙下流。(8)庶:希望,期望。今指众多。(9)晓畅:精通,熟练。今指通顺。(10)痛恨:痛心遗憾。今指十分憎恨。

(11)感激:感动振奋。今意指激动,感谢。(12)偏私:偏袒和私心。今指照顾私情。(13)布衣:平民。今指用布做的衣服。(1

4)谨慎:严谨而慎重。今指小心慎重。(15)涕:眼泪。今指鼻涕。 4. (1)?阙?通?缺?,缺点。(2)?简?通?拣?, 选拔。(3)?有?通?又?,用在整数与零数之间。 5.(1)名词作状语:①亲身(名词?躬?用作动词?耕?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②向北(方位名词?北?用作?定?的状语,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 (2)形容词作动词:①相信,信任。(形容词?信?,原义为?言语真实?,

在此用于代词?之?前,用作动词。)②轻视,看不起。(形容词?菲薄?带前臵宾语?自?,用作动词。)③用尽。(形容词?竭?带宾语?驽钝?,用作动词。)④怠慢。(慢,形容词用为动词。)(3)使动用法:①光:使……光,发扬光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②恢,弘:使……恢弘,发扬扩大。(形容词的使动用法。)③亲,远,使……亲,亲近;使……远,疏远。(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愿陛下亲之信之?中?亲?、?远?同此)④全,使……全,保全。(形容词的使动用法。)(4)①动词作名词:①托付的事(动词?托付?作?恐?的宾语,用作名词。)(5)形容词作名词:①善良笃实的人。(形容词?良?、?实?充当判断句主语?此?的谓语,用作名词。)②奸臣恶人。(形容词?奸?、?凶?作?攘除?的宾语,用作名词。)优劣:才能高的和才能低的。③(形容词用为名词。) 6.

(1)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2)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3)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4)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5开张圣听 作奸犯科 为忠善 (6)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7)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报先帝 忠陛下 (9)孔明 三国 臣子向帝王上书陈情言事 刘禅 刘备 (10)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7.略 8.(1)D (2)爱莲一说,说品质高洁之志。陋室一铭,铭安贫乐道之心。

9.(1)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2)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

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3)侍中侍郎/郭攸之、费、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4)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直至成诵。要求学生正确处理语意停顿,就是要求学生全面理解课文中每句话的意思,只有理解正确,才能把停顿划分正确。) 10.①广开言路 ②严明赏罚 ③亲贤臣,远小人。其中?亲贤远小?是三条建议的核心,因为只有做到亲贤远小、广开言路才能为忠谏之言开路,而非为谗邪开方便之门;只有做到亲贤远小,才能真正做到察纳雅言,?昭平明之理?,不至于忠奸不分,赏罚不明。文章为了说明亲贤远小的利弊,以先汉的?兴隆?和后汉的?倾颓?的历史事实为前车之鉴,以先帝叹惜痛恨桓帝、灵帝昏庸误国为告诫,并以?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为鼓励,促使后主亲贤臣远小人。(此题意在培养学生对文言文的领悟能力,使学生能够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大意。) 11.胸怀宽广,气度恢弘,能礼贤下士,虚心求教,并能做亲贤远佞的仁君贤主。 1

2. A 13. 北定中原、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14. 三顾茅庐 临崩寄大事 表达感念先帝的知遇之恩,忠于刘氏父子的真挚感情,并以先辈创业的艰难激励刘禅。15.(1)收二川:收取东川、西川。(2)排八阵:摆设八阵图。(3)六出:六出祁山。(4)七擒:七擒益获。(5)东和:东和孙吴。(6)北拒:北拒曹魏。(7)火攻:火烧赤壁(任意答出其中两个,意思对即可)

16.(1)C(应为?治?) (2)①适宜,恰当;②正义。(公正、

合宜的道德、行为或道理。) 17.(1)如有作坏事违犯法纪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主管部门加以惩办或奖赏。(2)(钜子)忍心割去自己所偏爱的来推行正义,钜子可以称得上大公无私了。 18.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或: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19.此题是一道开放性表述题。目的在引导学生将阅读读文言文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思考,获得一定的认识。学生回答的内容必须围绕两段选文的中心;为人做事应处以公心。阐述清楚言之成理即可。20.略

《马说》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第一题:

借物寓意是古人常用的手法。《马说》这篇文章并不是建议如何相马或如何培养相马师,而是借千里马遭受屈辱,比喻奇才异能之士沉沦下僚,慨叹封建统治者不能加以识别和任用。可以认为,本是作者对人才选拔、任用臸度的有力抨击。历史上的一些名马,如项羽的乌骓马,吕布的赤兔马,因为是勇将的坐骑,驰骋在战场上,屡立战功,所以名震一时。假如当初落到盐贩子手里,被当作常马使用,让它拉着沉重的盐车,跋涉在崎岖的山道上,谁会说它是千里马呢?由此可见,千里马一定要有机会展示其特长,才能被人发现,受到重视,甚至一战成名。这个道理不论古今都是一样的。但是,时代不同了社会环境变化了,人的观念也在改变。在当代,我们不能坐等机遇的来临,更不能坐失良机。?好酒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已经过时了。有些

人只会埋怨别人不了解自己,埋怨领导不重视自己,幻想有朝一日遇见?伯乐?,一举成名,这是不现实的。年轻人既要努力学习,不断增长才干,也要有抢抓机遇的观念,这样才能在机遇到来时先行一步,增大成功的希望。

第二题:

1.或(有时) 3.等(等同,一样) 5.道(方法)

2.是(这) 4.安(怎样)

第三题:

1.食 4.其

一食……(吃) 安求其能……(它)

食马……(喂养) 其真无……(难道)

2.以 其真不……(恐怕)

不以千里(拿) 5.策

不以其道(按照) 策之(驱使)

3.之 执策(马鞭)

千里之能(的) 策勋十二转(记载)

临之(它)

第四题:

第一种标点,先提出反问,然后用推测的语气作出判断,明确揭示问题的实质,凸显了文章的主旨。

第二种标点,表达选择关系,非此即彼,没有明确揭示问题的实质,不符合原作的精神。

第五题:(略)

参考译文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是经常有的,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因此,即使是很名贵的马也只能在仆役的手下受到屈辱,跟普通的马一起死在马厩里,不能获得千里马的称号。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或许能吃下一石粮食,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它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所以)这样的马,虽有日行千里的能耐,却吃不饱,力气不足,它的才能和美好的素质也就表现不出来,想要跟普通的马相等尚且办不到,又怎么能要求它日行千里呢?

鞭策它,不按正确的方法,喂养又不足以使它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听它嘶叫却不懂得它的意思,(反而)拿着鞭子站在它跟前说:?天下没有千里马!?唉!难道果真没有千里马吗?其实是他们真不识得千里马啊!

中考指向标

1.(1)pián(2)cáo lì(3)sù(4)xiàn(5)yé(6)lè 2.⑴受委屈。⑵并列而死。 马棚。⑶可是。⑷有时。⑸方法。⑹等同,一样。⑺怎么。 3.(1)?见?通?现?, 显露(或表现)。

(2)?材?通?才?,才能。 ?食?通?饲?,喂养。(3)?邪?通?耶?,吗,表疑问语气。 4.(1)shí 吃(2)两个都是 sì 喂养( 3)shí吃(4)sì喂养 5.(1)昌黎先生集 退之 唐 文学家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记叙 议论 说明一个道理 (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

食之 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且欲与常马等不可得 (5)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6)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7)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8)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9)只辱有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 6.⑴表示肯定语气,肯定?食马者?的无知。⑵表示句中停顿,提醒读者注意?食马者?的无知给千里马带来的严重危害。⑶表示反诘语气,凝聚着作者愤慨之情。⑷表示感叹语气,其间既有痛切之感,更有对?食马者?的辛辣嘲讽。⑸表陈述语气,但流露出无限痛惜之情。7.

B 8.(1)安 求 ∕其 能 千 里 也 ?(2)食 之∕ 不 能 尽 其 材

9.托物言志(托物寓意)人才 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 愚妄浅薄封建的统治者 10.指出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作论证的反面论据。 11.排比、引用、设问 将?食马者?的愚妄写得淋漓尽致,点明全文主旨:其真不知马也。 12.其真不知马也。对统治者有眼不识英雄和摧残人才的现象进行猛烈地抨击,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愤慨之情。 13.示例:在讲究?素质?的今天,一匹真正的千里马必须具备的条件之中,适应环境,发挥潜能是最重要的。首先,马必须调节自身的进食与跑步情况的比例,尽可能在吃不饱的情况下,跑出与常马等的水平,自己呢利用食马者偶然的?加餐?,跑出更胜一筹的速度。千里马最终成功了。显然,策不以道,食不尽材,鸣不通意的境况,才是真正考验千里马的素质。

14. (唐)太宗因爱马暴死欲杀养马宫人,经皇后劝谏才改变主意。

15. 劝谏齐景公不要杀养马宫人。16. 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

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太宗有一骏马,特爱之,恒于宫中养饲,无病而暴死。太宗怒养马宫人,将杀之)

参考译文:唐太宗李世民有一匹非常喜欢的骏马,平常放在宫中饲养。一天,这匹骏马无缘无故突然死了。唐太宗大怒,要杀那养马的宫人。皇后劝谏说:?从前齐景公因为马死而杀人,晏子当着齐景公的面列出养马人的罪状,说:‘你把马养死了,这是第一条罪状;你养死了马而使国君杀人,老百姓知道后,一定恨国君,这是你的第二条罪状;其他诸侯知道后,一定看不起我国,这是你的第三条罪状。’齐景公听后便免了养马人的罪。陛下您读书曾经读到过这个故事的,难道忘了吗??唐太宗听了皇后这番话怒气就消了,他对大臣房玄龄说:?皇后用平常的故事来启发影响我,很有益啊。?

17. (1)当政者要想得到真正的人才,就不仅要善于发现人才和恰当地使用人才,还要用伯乐爱护千里马那种特殊的感情去理解和珍惜人才。 (2)能从诉说自己的怀才不遇,谴责赶车人的愚昧粗暴,感激相马人的知遇之情等角度展开合理想像均可。

《送东阳马生序》

课后强化

第一题:

所谓?感受最深?,就是自己从课文中所受到的教育、所得到的启示最深。各个学生的实际情况不同,所说的感受当然也不会一样。要鼓励学生敞开心扉自由漫谈。

第二题:

1.走:跑。 2.汤:热水。 3.再:两次。

4.腰:挂在腰间。 5.诸:之于。

第三题:

1.连词,表承接,相当于?而?。 2.用。

3.因为。 4.把(?以?后省略?之?)。

第四题:(略)

参考译文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去借,(借来)就亲书抄写,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因此停止。抄写完了,赶快送还借书,不敢稍稍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人家多愿意把书借给我,我于是能够阅读很多书。到了成年以后,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担心没有才学渊博的老师和名人相交往(请教),曾经跑到百里以外向同乡有名望的前辈拿着书请教。前辈道德、声望高,高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从来没有把语言放委婉些,把脸色放温和些。我恭敬地站在他旁边。提出疑难,询问道理,弯着身子侧着耳朵请教。有时遇到他人斥责人,(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一句话不敢回答;等到他高兴了,就又请教。所以我虽很笨,终于获得多教益。当我从师求学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走在深山大谷里,冒着严寒凛洌的寒风,踏着几尺深的积雪,脚上皮肤冻裂了(我)还不知道。到了住所,四肢冻僵了不能动弹,

伙计拿来热水给我洗手暖脚,再用被子盖住,很久很久我才暖和过来。旅舍主人每天只准备两顿饭,也没有新鲜的肥美的东西可以享受。跟我同住旅舍的同学们都穿着华丽的衣服,头上戴红缨 和宝石装饰的帽子,腰上佩有白玉环,左边带着佩刀,右边挂着香袋子,光彩闪耀,就像神仙一样;而我却穿着旧棉袄、破衣衫,生活在他们中间一点也没有羡慕他们的意思,因为我心中有更加快乐的事件,不感到衣食条件的不如他人。我求学时辛勤艰苦的情况大体就是这样。

现在许多在太学里的学生,朝廷每天供应膳食,父母每年给他们准备皮袍和绸衣,再没有受冻和挨饿的忧愁。坐在大厦下面诵诗书,也没有奔走的劳累了。有司业、博士当他们的老师,没有任何问题得不到解答,没有任何要求得不到满足;凡是应当有的书,都聚集在这里,不必像我那样亲手抄录,要向别人借来才看得到。他们的学业要是不精通、德行要是不成器的,并不是天资低下,而是用心不及我的专一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

东阳县的书生马君则,在太学里读书已经两年了,同学都称赞他的贤能。我到京城朝见皇帝时,马生以同乡晚辈的身份来拜见我,写了一篇长信作见面礼,言辞极为流畅、通达。同他分析、议论问题,言语温和而脸色和悦。他们自己说少年时学习用心,非常劳苦。这可以说是善于学习的。他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因此,我特意向他讲述我求学情况的艰难来勉励他。

中考指向标

1.⑴shì ⑵yú ⑶duō ⑷qiè yè xǐ ⑸jūn ⑹yìn

ɡ ⑺lǐn shāo ⑻qiú wèi ⑼yě ⑽zhuàn zhì 2.(1)致:得到。(2)走:跑。稍:稍微、稍许。(3)益慕:更加仰慕。益,更加。慕,仰慕、倾慕。(4)患:忧虑,担心。尝:曾经。(5)俟:等,等到。(6)隆:高。(7)食:提供伙食。(8)衾:被子。(9)馁:饥饿。(10)夷:平和。 3.(1)B(A①②都是?拿着?;B①问 ②质地;C①②都是?周到?;D①②都是?热水?。)(2)BC(A①②都是?破旧?;B①赠送,②遗留;C①借,②不真,虚假; D①②都是?低下?。) 4.(1) 手:动手,名词用作动词。笔:用笔,名词作状语。(2)腰:挂在腰间,名词用作动词。(3)日:每天,名词作状语。

(4)岁:每年,名词作状语。(本题解释出意义即可,用法不必解释。)

5. (1)?支?同?肢?,肢体。(2)?被?同?披?,穿。(3)?辨?同?辩?,辩论。 6.(1) 有时遇到先达训斥,(自己的)脸色(就)更加恭敬,礼节(就)更加周到不敢(随便地)回一句话,等到先达高兴了,就又去请教。(2) 因为(我的)心中有足以快乐的(读书)事,(我)不去理会嘴里吃的和身上穿的不如别人。(3) (要是)他们学业(还)不精通,德行(还)有不具备的,(那就)不是(他的)臹力低下,而是(他的)思想不象我那样专注罢了,难道是别人的过失吗?(4) 天很冷时,砚池里的水结成坚硬的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写。(5) 马生将要回家探望他的父母时,我特意讲述自己过去求学的艰苦来告诉他。 7. (1)宋濂 明 临别赠言 勉励、称许 (2)余幼时即嗜学 (3)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曲伸 (4) 益慕圣贤之道 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 (5)以中有足乐者,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8. B(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9.①叩问之难;②求师旅途之艰;⑧生活之苦。计日以还;不敢稍逾约。 10.用自己的切身体会勉励马生勤奋学习。(意思对即可) 11.略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练习题。意在引导学生运用现代观念重新审视这篇作品的思想内容。可以让学生就这一话题开展讨论,最好能有不同的意见。如果能有同学就此谈到尊师重教与师道尊严的关系,甚至引用?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名句,显然有助于将讨论引向深入,应该大力表扬。

12.(1)懈怠,放松;(2)背;(3)皮肤因寒冷干燥而破裂;

(4)爱好。 13.能译出主要意思,语言通顺即可。 14.余/因得/遍观群书。 15.(1)学习勤奋,他们都是亲自手抄笔录。 (2)不畏艰辛,克服困难,即使手足皲裂,仍不辍学习。 16.能围绕?勤奋?、?学习环境?、?学习条件?中的一点谈感触即可。

《关雎》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 jū (2)yǎo tiǎo 文静而美丽。(3)qiú 配偶。(4)cēn cī 长短不齐的样子。(5)顺水流采摘。(6)wù mèi 睡醒了,睡着了。(7)思念。思,语助词。服,思念。(8)向……表示友爱,动词。

(9) mào 挑选。 (10)yuè 使……快乐。 2.(1)最早 诗歌总集 305 诗三百风(160篇) 雅(105篇) 颂(40篇) 风 雅 颂 (2)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窈窕淑女(4) 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悠哉悠哉 辗转反侧 琴瑟友之 钟鼓乐之(5)窈窕

淑女,君子好逑 3.追求、思慕、想象迎娶(一见钟情 日夜思念 幻想结合) 4.?关关睢鸠,在河之洲? 5. 窈窕淑女、优哉游哉、辗转反侧等 6. 辗转反侧 求之、友之、乐之 7.开篇写?关关雎鸠?既是起兴,以引出?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咏叹,也是暗比,暗示淑女具有贞洁的品德,男子的爱情纯洁又真诚。 8.《关雎》从触动情怀的景物写起,关关雎鸠,在河之洲,那成双成对的雎鸠在沙洲上嬉闹戏逐,华羽流光,声音婉转。听着它们悦耳的叫声,不禁引发了年轻人的联想,拨动了心中爱的琴弦,于是有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感慨。赋中见兴,景中见情,意境优美。

《蒹葭》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 苍苍:茂盛的样子。(2) 溯(sù)洄:逆流而上。(3) 阻:险阻,道路难行。(4)晞: xī,晒干。(5)湄:méi,水边,水草交接的地带。(6) 跻:jī,升高,这里指需要登高。(7)已:止,完毕。

(8)涘:sì,水边。(9) chí,水中的小洲或高地。(10) 沚:zhǐ,水中的沙滩。 2.(1)秦国民歌 芦苇 写景 抒情 (2)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蒹葭凄凄,白露未晞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道阻且长 道阻且跻 道阻且右 宛在水中央 宛在水中坻 宛在水中沚

3.?兴?的手法。蒹葭生长茂盛,白露由霜到被蒸发,这些景物首先交代了地点是河边,时间是深秋早上。其次渲染了一种萧瑟冷落的气氛,造成了一种渺远迷茫的意境。再次烘托了人物所思不见的怅惘感伤的情怀。每章开头两句写芦苇上霜露的变化,暗示时光的流逝,

抒情主人公久久徘徊在清冷寂寞的旷野,面对茫茫秋水,等人不见,寻人不着,其心情该是何等焦急和惆怅。 4.敬慕、怀念与怅惘交织的情感。 5. ①回旋反复,可以增强诗歌的音乐感和节奏感,更充分地抒发情感。②重章复唱使诗歌内容更丰富,逐层递进,更好地表现主人公追求所爱的坚强意志。(?湄??涘?比?方?描写更为具体,?长??跻??右?漫长、升高、盘曲,既符合?溯游?的特点,又从不同角度表现追求的艰难;?水中坻??水中沚?也比?水中央?具体明确说明伊人的位臵在不断变化,与诗人始终是若即若离、可望而不可即,既给人迷迷茫茫、难以琢磨的感觉,又把主人公企求和失望的情绪推向高潮。)

6.《关雎》与《蒹葭》都可以看做爱情诗,但是无论从风格上还是从表现手法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别。首先,明媚春光中的《关雎》情意婉转,欢乐祥和;而深秋冷寂早上的《蒹葭》则一片悲情,氤氲满纸。其次《关雎》一诗着重于?叙事?,《蒹葭》抒情意味更浓。我们从《关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伙子从爱上?窈窕淑女?到追求她,追求不到又在幻想中得到她这样一条线索。《蒹葭》中却没有明确的故事,第一章就写到主人公隔水远望,苦苦追寻,伊人却若即若离。

第二章、第三章是第一章的反复咏叹,突出追寻之路的艰险与漫长,渲染主人公感情的绵长持久,表现出主人公不能够走近?伊人?,又永远点亮希望的情感状态。与《关雎》相比,《蒹葭》的情感韵味更浓郁。第三,《蒹葭》比《关雎》?兴?的特点更加突出。?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做起兴的事物与所

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关雎》也起兴,但起兴事物?雎鸠?与人物联系不紧密。(能分析出一点即可)

7.?伊人?是一个具体而缥缈的目标,他(她)或许是诗人思念追寻的爱人,或许是千载难逢的知音,或者是明君寻觅的贤臣,或者是一种崇高的理想……似可知但又不得而知。这种借美人来表现一定主题的写法对后世影响颇深,比如曹植的《洛神赋》、戴望舒的《雨巷》等等。清代叶燮在其《原诗》中指出:?诗之至处,妙在含蓄无垠,思致微渺,其寄托在可言不可言之间,其旨归在可解不可解之会;……言在此而意在彼,所以为至也。?《蒹葭》就达到了这种境界,它的这种主题的多义性恰恰又一次体现了诗歌含蓄朦胧的特点,而这种含蓄朦胧正是全诗着力营造的意境美。(拓展思路,引发思考即可。)

《观沧海》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临:来到。碣jié (2)何:多么。澹澹:dàndàn 水波动荡的样子。 (3)竦臷:sǒnɡ zhì耸立。竦通?耸?,高。(4)丰茂:又多又茂盛。(5) 萧瑟:瑟,音sè。树木被秋风吹动的声音。

(6)歌:歌唱。咏志:即表达心志。 2.(1) 乐府诗集 步出夏门行 宏伟的抱负 (2)东汉末年(三国时期) 曹丕、曹植 建安风骨 (3)水何澹澹,山岛竦臷(4)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5)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6)东临碣石 以观沧海 3.观 苍凉慷慨 4.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

其里。5.水、山岛、树木、百草、秋风、洪波 从静态事物写到动态事物。6.诗人以丰富的想像,写出了沧海之大,写出了一幅吞吐日月、含孕群星的气派。丰富的联想,暗含一种要像大海容纳万物一样把天下纳入自己掌中的胸襟。这写的是虚景即诗人的主观感受,表现出博大的胸怀和要建功立业的政治抱负。 7.表现了一位胸怀宽广、踌躇满志、建功立业,抱负远大的诗人形象。 8.?慷慨悲壮?是对曹操诗的总体评价,《观沧海》算不上?慷慨悲壮?,可概括为:雄奇豪迈(或:苍凉慷慨,意思一致即可)。联系时代背景,从作者写景的雄伟奇丽(?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尤能表现这一点)可以看出,这首诗表现了曹操搏大的胸襟和建功立业、一统天下的理想抱负。

9.(1)A(?遗篇?指《观沧海》一诗。)(2)C(?烈士?指志向远大的英雄。) 10. 伏在马槽上的千里马虽然老了,仍抱着驰骋千里的志向。同样,英雄虽已老去,他建公立业的壮志却永不停止。在这四句诗中,曹操以千里马自喻,表现了人老志不衰的精神,抒发了一统天下的壮志和豪情。 11.尽管人生的寿命总有结束的时候,但一个人要永远壮心不已,要有永不停止的理想追求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12.曹操的诗给人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和积极进取的鼓舞,诗歌风格爽朗刚健,他注重把社会现实和个人的思想情感结合起来,一扫文坛上的华靡之风。

《次北固山下》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旅途中停宿。(2)旅途。(3)潮水涨满时,几乎与堤岸平齐。

(4)夜将尽未尽的时候。 (5)家信。(6)北归的大雁。大雁每年秋天飞往南方,春天返回北方。2.(1)唐 五 律 (2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3)乡书何处达 归雁洛阳边 (4)潮平两岸阔 风正一帆悬 3. 看不出什么?忧郁?, ?青山??绿水?,开阔的水面,一帆风顺的情景,写自己在旅途中所见所感,表现了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胸襟。 4. 顺利。从三四句可见。春潮涌涨,江面开阔。 ?风正一帆悬?,?悬?是端端直直地高挂着的样子。?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只有既顺、又和的风,帆才能够?悬?。 潮平而无浪,风顺而不猛,舟船行驶应该非常顺利。 5.新的东西是挡不住的,人应对生活乐观,积极向上。 6.从北固山往洛阳寄,向北方寄。

7.客游他乡思念故乡 8.两岸阔(或: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浪平静等) 9.思念故乡 10示例: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人生是美好的,未来是美好的,此句表现出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生活真理,给人以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艺术感染力。(角度:①透露出自然的理趣,形象地写出了夜退日出,冬去春来的变化。 ②透露出乐观,积极,向上的感情。 ③把?日??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位臵加以强调。 ④?生??入?用拟人的手法,更有情趣。) (把?日?与?春?作为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提到主语的位臵而加以强调,并且用?生?字和?入?字使之拟人化,赋予它们以人的意志和情思。妙在作者无意说理,却在描写景物、节令之中,蕴含着一种自然的理趣。颈联?海

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被前人评价为?形容景物,妙绝千古?,请你从理趣的角度谈谈它究竟?妙?在何处。) 11.A.② B.① C.⑤ D.③ E④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 左迁:古尊右卑左,左迁即贬谪,降职。(2) 杨花:柳絮。

(3)龙标: 王昌龄被贬为龙标县尉,诗中指王昌龄,古人常用官职或任官之地的州县名来称呼一个人。2.(1)边塞 青莲居士 浪漫 诗仙 (2)杨花落尽子规啼(3)闻道龙标过五溪(4)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3.离散(漂泊)暮春 哀伤(惆怅) 过 同情好友旅途艰辛,贬所荒凉 4.这句写景兼点时令,而于景物独取漂泊无定的杨花,叫着?不如归去?的子规,即含有飘零之感、离别之恨在内,既能叙事又能写情,景中见情。5.?闻道?,表示惊惜。?过五溪?,写朋友迁谪路途之荒远,行路多艰难。(五溪,雄溪、樠溪、酉溪、溪、辰溪之总称,均在今湖南省西部。)虽则未写自身悲痛之语,而悲痛之情处处可见。6.后两句抒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所以要将自己的愁心寄与明月,随风飘到龙标。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将自己的感情赋予客观事物,使明月同样具有感情,使之人格化,借此抒发了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之心,一片关怀备至之情。 7.B C(05广西玉林市)

8.(1)直抒胸臆、借景抒情 (2)杨花落尽子规啼 (3)B

9.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月夜忆舍弟》 (杜甫)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泊船瓜洲》(王安石)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苏幕遮》(范仲淹)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李清照)

10.《峨眉山月歌》:晚上从清溪出发去三峡,思念的心情已到了渝州。不管这里的?君?是故人还是明月(故乡的象征),?思君?是直抒胸臆。《赠汪伦》:这两句诗将汪伦对作者的友情与千尺深的潭水相比较,突出了汪伦的一片深情。采用?比?的手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出了李白送别诗友时的惜别深情。孤帆渐行渐远,消失在天边。诗人遥望孤帆,仍不忍离去。情与景完全交融,表现含蓄的无穷余味。《哭晁衡卿》:这两句,诗人运用比兴的手法,对晁衡作了高度评价,表达了自己的无限怀念之情。前一句暗指晁衡遇难,明月象征着晁衡品德的高洁,而晁衡的溺海身亡,就如同皓洁的明月沉沦于湛蓝的大海之中,含意深邃,艺术境界清丽幽婉,同上两句?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中对征帆远航环境的描写结合起来,既显得自然而贴切,又令人无限惋惜和哀愁。 不管用哪种手法,都能真切而生动地传达出作者对朋友的一片赤诚,使人回味无穷;而本篇则以想象的驰骋和构思的别致在同类诗篇中独具一格。

《春望》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第一题:

这是一道开放性的题,设题目的是使学生进入诗中境界。应当注意的是,诗可以有多种解读,但须言之成理;教师可以谈谈自己的见解,但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不同见解。

此联向来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以诗人为?感??恨?的主体。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能使人赏心悦耳,但诗人此刻面对残破的都城,不知官军何时才能平定叛乱,不知妻儿在兵荒马乱中如何度日……种种念头困扰着他,他怎能不见花而落泪,闻鸟而惊心呢?另一种以花、鸟为?感??恨?的主体。这自然是诗人移情于物的结果。这两种解释实质上并无区别,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考虑到这首诗的主旨是忧乱伤春,把?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的主语理解为作者自己更加自然,更符合作者当时的心理。

第二题:(略)

中考指向标

1.(1) 国破:国都被攻破。(2) 感时:为时事而感伤。(3) 抵:抵得上,值。(4) 浑欲:简直将要。胜:能承受。簪:zān。2.(1) 唐 现实 诗圣 诗史 杜工部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3)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 (4)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5)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3.战后人民离散、草木繁密的荒芜(因战乱造成的人走城空的荒芜之状) 忧乱伤春 4.战争 5.诗人将伤国忧时思家的情感用具体的细节体现出来

了。 6. 写花写鸟,紧扣诗题,借此来表达了诗人那种伤乱思家的

感慨。因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反而惊心。诗人感触异常。花鸟平时乃可娱之物,见之而泣,闻之而悲,足以见得诗人内心的忧伤。在此诗人运用了反衬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使悲欲悲,甚为绝妙,乃被千古传诵。 7.热爱国家 眷念家人 8.B 9. 对偶句: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仿写对偶句略。

10.?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一联作了回答。妻子看月,并不是欣赏自然风光,而是?忆长安?,而小儿女未谙世事,还不懂得?忆长安?啊!所以就是闺中?独看?了。(用小儿女的?不解忆?反衬妻子的?忆?,突出了那个?独?字,又进一层。诗歌的首联和颔联互为因果关系。颔联是首联的补充和加强。) 11. 《春望》从自己的视线着笔,直接反映战争给人民带来的巨大痛苦和人民在动乱时期想知道亲人平安与否的迫切心情,同时表现诗人对国家深深地忧虑。《月夜》从他方入笔,含蓄设想妻子在鄜州独自对月怀人的情景,来反衬自己对家人的思念,反衬天下离别亲人的共同心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第一题:

杜甫在这首诗中抒发的情怀与北宋范仲淹在《岳阳楼记》抒发的情怀基本一致,都是先人后己,享乐在后。文章中表达作者情怀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第二题:

1. 2. 3. 4.

深 朝向,面对 哪里,怎

么 自从

上下距离大 渐近,将近 安

稳 自己

第三题:

这首诗最后一段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这里是人终究没有为自己的哀苦而彻夜悲吟,而是跳出个人的圈子,推己及人,想到?天下寒士?。?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强烈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至死不悔的决心。

第四题:(略)

中考指向标

1.(1)háo(2)juàn(3)ào(4)yǐ(5)qǐng(6)qīn

(7)bì(8)wù 2.(1)秋深(2)几层茅草(3)竟忍心如此(4)拄着拐杖(5)一会儿(6)乌云密布的样子。(7)通?现?,出现。 (8)保护,庇护。 (9)如何能得到。 3.⑴古体 少陵野老 杜工部 现实 诗圣 诗史 ⑵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 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⑶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风雨不动安如

山 ⑷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4.略 5.茅屋为秋风所破 风力 焦急和痛苦 天下寒士 吾庐独破 6.怒号、卷、飞、渡、洒、挂罥、飘转、沉 7. 时间 氛围、气氛 暗淡愁惨(悲

凉、悲哀、凄凉) 忧国忧民(关心人民疾苦) 8.战乱,指安史之乱。安史之乱,杜甫流离成都,760年,在亲友的帮助下,在浣花溪畔盖起草堂,第二年八月,大风破屋,大雨又接踵而至。个人的痛苦经历到战乱百姓的流离失所,眼前的茅屋到战乱频仍、残破不堪的国家,忧国忧民使他?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一语双关,天雨屋漏何时雨停天亮!个人、国家在风雨飘摇中挣扎,深重的灾难啊,何时是个尽头? 9.(1)年老体弱——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2)生活贫困——布衾多年冷似铁。(床头屋漏无干处)

(3)忧心国事——自经丧乱少睡眠。(4)关心天下?寒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任意写出三处即可) 10.略 11.描写: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叙事: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抒情: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12.安得广……亦足。 13.例如:孔繁森为了阿里地区的藏族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感人事迹。(所举例子要与诗中的?民本?思想密切相关)屈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陆游:?位卑未敢忘忧国。? 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14.叙事 五言 《潼关吏》 《新安吏》 15.因为有孙子,他的母亲没有离去,但出入没有一件完整的衣服可穿。 16.表现了官府?捉人?之事经常发生,百姓白天躲藏起来,狠毒的官府只好趁百姓入睡的黑夜来突然袭击。表明当时社会的黑暗和官府征兵的无

度。 17.表现了作者对安史之乱中遭受苦难的人民的深切同情,表达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崇高感情。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弃臵:抛弃,这里指被贬官离京。(2)翻:副词,反而。(3)君:指白居易。(4)暂凭:暂且凭借。长:振奋。音:zhǎnɡ。 (5)酬:答谢,这里指以诗回赠。见赠:赠给自己(诗歌)。 2.(1)梦得 中晚期 刘宾客 秋词 乌衣巷竹枝词 浪淘沙 西塞山怀古 等等除本诗外,任意写出三篇即可。 (2)七律(七言律诗)。 (3)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臵身(4)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5)今日听君歌一曲 (6)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7)长精神 (8)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 由低沉到高昂(或由低沉愤懑到高昂乐观)。 4.写作者的坎坷遭遇,表现出无限辛酸和愤怒,实为下联张目蓄势,起到欲扬先抑的作用。尤其第二联用典贴切,表意深刻。?怀旧?句借向秀对嵇康的怀念表达诗人对受害的战友王叔文等的悼念。?到乡?句借晋人王质的故事抒发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5.以?沉舟??病树?自喻,?千帆过?、?万木春?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未来的美好,说明坎坷是暂时的,光明和希望必将到来。感情基调由沉郁陡转为激昂,蕴含了乐观向上豁达坦然的生活态度,富于哲理。后人则赋予其以新意: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 6. (画面应紧扣?千帆竞发?和?万木争春?)波涛滚滚的大江之上,沉没的船只旁边,有成千上万

的船只扬帆竞发;大自然中,枯死的树木前头有千千万万棵树木竞相争春,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两句诗生动形象地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答出?运用比喻?、?生动形象?,?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或?表现出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即可) 7.意志不衰,坚忍不拔的气概。 8.向秀闻笛作《思旧赋》 烂柯人 前者表达了诗人对对亲旧凋零的伤痛;后者抒发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9.B 10. 既表现了作者对自己被贬谪、遭弃臵的无限辛酸和愤懑不平的思想感情,同时也表现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乐观精神。

《观刈麦》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第一题:

当我读到这些句子时,心中充满了对当时农民的同情。他们长时间弯腰低头割麦,虽已?力尽?,却不愿意休息。汗流浃背怎么会?不知热?呢?只是因为一心抢收,已经把疲劳和炎热臵之度外罢了。贫妇人本应该在自家麦田里忙活,但自家的田已经因为缴纳租税卖光了,只好到别人田里拾些麦穗来充饥,一年的日子怎么过啊?在旧社会,我们的祖祖辈辈不都是这样辛勤劳动、艰难度命的吗?

第二题:(略)

中考指向标

1.覆fù 荷hè 箪dān 饷xiǎnɡ 灼zhuó 石shí或dàn 晏yàn 2.(1) 遮盖着田埂。?陇?通垄,田埂。(2)提着竹

篮。(3)给田里劳动的人送饭。(4)指壮年男人。(5)火烧,火烫。(6)只。(7)用手握着。(8)看,望。(9)送达,引申为缴纳,献纳。(10)从事。(11)年底。晏,晚。(12)考虑,想。 3.(1)①他们,代指正在劳动的农民。②她,贫妇人。 (2)①什么。②多么。 (3)①却,竟。②同?增?,增加。 (4)①到……去。②离开。 4. (1) 香山居士 新乐府运动 刘白 白氏长庆集 (2)割 叙事 (五言)古体诗 (3)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4)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5)妇姑荷箪食 童稚携壶浆 (6)家田输税尽(7)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5.作者设臵了一个背景。它既点出农民终年劳碌、从无闲日的景况,又写明农民到了五月麦收时节更加忙碌的实情——这不仅启引了下文,而且为揭示主题作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6.不是真的?不知热?,为了抢收,为了活命,再累再热也只得忍着、挺着。从侧面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7.表现了租税剥削的沉重和人民生活的痛苦。 8.(对比)表现了诗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9.正面;侧面 10.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1.叙事与心理描写融为一体,是本诗的写作特点。(举例分析略)12.A

《雁门太守行》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 (1) 甲光:铠甲迎着太阳闪出的光。甲,指铠甲,战衣。金鳞:形容铠甲闪光如金色鱼鳞。(2) 声不起:形容谷声低沉;不高扬。

(3) 玉龙:指宝剑。 2. (1) 边塞征战之事 (2)黑云压城城欲

摧 (3)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报君黄金台上意 提携玉龙为君死 (4) 黑云压城城欲摧 甲光向日金鳞开(5) 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 3.边塞战争 凝重而惨烈 高昂的士气 爱国热情 4. 时间 日落前的战斗场面 夜间袭击敌人 5.黑 金

黄 红 紫 压 摧 凝 6. ?半卷红旗临易水?暗用?易水送别?之典,战国时荆轲往刺秦王,燕太子丹等送至易水,荆轲慷慨而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临易水?既表明交战的地点,又暗示将士们具有?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那样一种壮怀激烈的豪情。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黄金台是战国时燕昭王在易水东南修筑的,传说他曾把大量黄金放在台上,表示不惜以重金招揽天下士。诗人引用这个故事,写出将士们报效朝廷的决心。 7.局势危急 ?半卷?二字含义极为丰富,黑夜行军,偃旗息鼓,为的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 8.(1)题材广阔:一方面包括:将士建立军功的壮志,边地生活的艰辛,战争的酷烈场面,将士的思家情绪;另一方面包括:边塞风光,边疆地理,民族风情,民族交往等各个方面。其中以前者为主要题材。(2)意象宏阔:大处落笔,写奇情壮景。 (3)基调昂扬:气势流畅,富有崇高感。盛唐边塞诗在艰苦的军旅生活中,渗透着激昂慷慨的情感,其美学风格包含了:雄浑、磅礴、豪放、浪漫、悲壮、瑰丽等各个方面。9. (1)D (2)C (3)A (4)F

《赤壁》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 (1)折戟:折断的铁戟。戟音jǐ。销:销蚀。(2) 将:拿起。

(3)不与:若不与,如果不给。 2.(1)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周瑜 李商隐 (2)咏史诗 咏史抒怀或借史实抒发作者情感 (3)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 (4)(5) 3. 诗的前两句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件的慨叹。为后二句论史抒怀作了铺垫。或前两句写兴感之由。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5.杜牧其实是借《赤壁》表现这样的感叹:历史上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这是婉转曲折地借怀古以抒发自己的悲哀。 6.《赤壁》借周瑜和曹操的故事,表现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7.咏史诗是中国古代诗歌的一个重要类型。许多咏史诗,不仅是对历史沧桑的歌咏,更包孕了作者的认识和感情,即所谓名为咏史,实为咏怀。在这首诗中,赤壁之战已不是作者关注的重点,历史兴亡之感才是本诗所要表达的情感,只是表现得形象含蓄而已。 8.(1)烂泥和炭火,比喻极困苦的境遇。(2)借指国家。(3)责备。(4)理解错误。 9.C 10.原句富有形象性,是东吴国破家亡的形象写照,能够唤起读者的想象;改句较平实,只是普通意义上的概括,并不能专指东吴,缺乏典型性。(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表达更含蓄。(从诗句的形象性或感情的含蓄性任一方面答均可。)

《泊秦淮》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第一题:

作者的真实用意是只顾贪图个人享乐而不顾国家安危的晚唐统治者,商女唱什么歌曲,主要取决于座中点歌、听歌的人,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这帮有权势的人。他们不以国事为怀,每天聚集在酒楼中欣赏靡靡之音,寻欢作乐,这是在走南朝亡国的老路。因此我们认为作者表面上是斥责歌女,其实矛头是指向高层的。

第二题:(略)

中考指向标

1.(1)笼:笼罩。音:lǒnɡ。(2)泊:停泊。音:bó。(3)商女:以卖唱为生的歌女。(4)犹:还。 2. (1)沙 家 花 ā (2)杜牧 咏史诗 (3) 烟笼寒水月笼沙 夜泊秦淮近酒家 (4)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5)商女不知亡国恨 隔江犹唱后庭花 3.烟雾与月光笼罩着一河清水,也笼罩着河边的沙地。(互文) 本句将烟、水、月、沙四种景物融合在一起,点出朦胧凄凉(迷茫,冷寂、悲凉)的气氛。 4.真正不知亡国恨的是醉生梦死的统治者。全诗表达诗人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5.这首诗告诉我们季节是深秋或初冬,从?烟笼寒水月笼沙?中的?寒?字知道。 6.C

7.台城的杨柳,它既不管人事兴衰与朝代更迭,也不管诗人凭吊历史遗迹引起的今昔盛衰的感伤与怅惘,却依旧逢春枝叶繁茂,欣欣向荣,因此诗人说它?无情?。 8.同意。因为诗人身处晚唐,此

时的唐王朝全面走向衰落,昔日的繁华已荡然无存,如梦一场,取而代之的是兵荒马乱民不聊生。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今之视昔如来者视今,六朝的先盛后衰的命运使诗人联想到唐王朝,怀古伤今。(简析: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杨柳的?无情?反托诗人面对时代变迁的伤痛,在历史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无情最是台城柳?,表面上责怪杨柳无情,其实面对历史长河的大浪淘沙,杨柳又能如何,诗人又能如何?所以诗人要感叹地应是:为什么六朝的繁盛会如梦幻一样一去不复返呢?诗人生活在晚唐乱世,他凭吊六朝兴亡,实际上也是在感叹唐朝的衰败没

落。) 9.相同点都是含蓄地表达了忧国伤时的思想情感。但杜牧比韦庄批判程度深。

《无题》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东风:春风。残:凋谢。(2)但:只。(3)蓬山:即蓬莱山,传说中的海上仙山。这里指对方住处。(4)为探看:帮助探探看,替我打听一下。2.(1)义山 晚唐 杜牧 李义山诗集 (2)相见时难别亦难 东风无力百花残 (3)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

干 (4) 蓬山此去无多路 青鸟殷勤为探看 3.一对忠贞不二的情

侣,久久分隔天涯,一朝得以相见,这是多么动人的场面啊!真可谓:?相见时难?。但是,好景不长,马上又要天各一方。这分别之际不是比相见更令人愁肠寸断吗?实在是?别亦难?。两个?难?字表面似同,义实有别,而其艺术效果却着重加强了?别难?的沉重力

量。 4. 自然环境 抒情主人公心境5.别 思 对情人的思

念。 6. 自己对于对方的思念,如同春蚕吐丝,到死方休。?蜡炬成灰泪始干?是比喻自己为不能相聚而痛苦,无尽无休,仿佛蜡泪直到蜡烛烧成了灰方始流尽一样。思念不止,表现着眷恋之深。所以,在这两句里,既有失望的悲伤与痛苦,也有缠绵、灼热的执着与追求。以春蚕吐丝、蜡炬成灰来喻对爱人的情感运用对偶、比喻、双关修辞表现感情的恒久、绵长,形象生动,贴切感人。 7.现实中延伸意义:它还寓含着一种超越诗歌本身内容而更具普遍意义的哲理:对工作或事业的忠诚执著,无私奉献。 8.?春蚕?两句比喻对爱人的思恋到死才能停止。?丝?与?思?谐音,暗指?相思?。下一句用蜡烛燃烧时流下的蜡汁喻?相思泪?,表达对爱情无比坚贞,有此疾情苦意,方能出此惊人奇语,因此?春蚕?二句可以说是诗人自己。?晓镜?两句是由己方推及对方,选取?晨妆??夜吟?两个典型事例,抒发女方沉浸在无限痛苦的相思之中。

9.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落红不是无情物 化作春泥更护花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10.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 剪不断 理还乱 是离愁

《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清秋:清冷的秋天。(2)别是一般:另有一种。2.(1)五代 李后主 李璟 (2)乌夜啼 亡国哀思 (3)无言独上西楼(4)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5)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6)无言独上

西楼 3. 寂寞清秋的夜色 孤寂愁苦 亡国 4.向深院望去,冷月的清光照着梧桐的疏影,寂寞庭院,重门深锁,多么清冷的环境啊!

5. 这里的?离愁?既是离群索居的愁苦,更应当是他离乡去国的锥心怆痛。 6. 以麻丝喻离愁,把抽象的情感形象化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写出了愁思之纷繁和难以解开的特点。常形容某些事难以解决处理。 7.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 ?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的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此景此情怎一个愁字了得。

8.对故国的怀念与被囚的孤独寂寞之情。

9.愁。 10.(1)?春花秋月?与?往事?的对比。美好事物反衬出?往事?使人心酸。(2)小楼东风与故国明月的对比。勾起了深重的思乡之情。(3)雕栏玉砌与朱颜对比。一个是?应犹在?,另一个却是?改?,景物依旧,人事全非,曾经流连其间的一代风流天子,此时已是阶下囚,只能对着明月回想往事。作者运用了三处对比,用永恒之景反衬出人生命运的无常!情感一浪高于一浪,将哀情引到顶点。 11.不同点:李煜《相见欢》是写愁之味,是限植于作者的内心深处、无法驱散的一种滋味,突出愁思之纷繁无序和难以解开的特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作者将一腔愁绪化为有形的流水,愁即是水,无边无际;水即是愁,丰盈而且沉重。比喻,使得抒发的感情兼有了无边无际的广度和深度。而李白《远离别》:?海水直下万里深,谁人不言此愁古?是写愁之深; 李白《秋浦歌》:?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是写愁之长:李清照《武陵

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是写愁之重;秦观《千秋岁》:?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是写愁之多。 相同点;都是运用比喻,将抽象的情感加以具象化,形象地写出愁绪独有的特点。

《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晏殊 北宋 词牌名 (2)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2. 难忘的欢聚 时光的流逝 落花 归燕 伤春怀人的感慨 3. 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4.抒发了词人惜春伤时的惆怅和寂寞,叹惜年华将逝的情思。 (词人面对春花的纷纷落下,只有?无可奈何?,这是伤春心绪的集中表现,暗寓了人事无常的感慨;燕子归来了,似可慰藉,但也意味着春秋更迭,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所包含的哲理是,人事兴衰,无往不复。 5. 花间小径独自徘徊,往昔相伴者不在,道出了词人孤独之深、伤感之重的忧郁心情。呼应的句子:无可奈何花落去。因为?花落?所以?径香?。 6. 两句话对仗工整,音调和谐;画面生动,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情感浓郁;寓意深刻,发人深省,寓理于诗:人事兴衰,无往不复。因而成为千古传诵的名句。(不要求面面俱到,学生能从某个角度作较深入赏析即可) 7.D (纵观全词,主要表现了作者伤春的心绪,并无?奋发向上?之情怀,分析词的含义不能随意拔高)

8. 《浣溪沙》和《蝶恋花》分别写的是春季和秋季。因为?花落?

?燕归来?是春季之景,而?西风凋碧树?是秋季之景。 9.《浣溪沙》中,燕子归来了,似可慰藉,但也意味着春秋更迭,进一步表现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伤。《蝶恋花》中,燕子成双飞离而去,不仅带有鲜明的季节特征,而且燕之?双飞?更衬出人之?孤栖?。 10.词句原意是:西风凛冽,碧树尽凋;独自登楼远眺,野外格外空旷,足以骋目。但长久远眺,仍不见天涯人。(思妇独上高楼怀远,只见昨晚西风骤起,一夜之间将楼前的碧树吹得凋零残败,思妇的怀人之心也随着远行道路延伸至天之尽头。) 简析:?凋碧树?和?望尽天涯路?体现出一种骨力和阔大的气象,将怀人的愿望托付于远方和未来,并非形成无助的悲哀。这种寥廓苍茫的高远词意和雄阔的气魄,实际上表现出士大夫的忧生叹世的苍凉感,更能令人怦然心动。 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

《登飞来峰》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极言塔高。古代以八尺为寻。(2)因为。2.(1)王安石 介甫 半山 文学 政治 王荆公(或荆公) 两山排闼送青来 (2)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欲穷千里目 更上一层楼 3.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飞来峰巍然挺立,千寻塔高耸入云,黎明时分雄鸡啼鸣,登塔望见红日东升,多么壮丽的美景啊! 4.不怕艰难险阻,勇于攀登高峰,穿云望远 站得高才能看得远 5.既是实写,又是比喻。比喻当时的保

守势力。这句诗反映了诗人对保守势力的蔑视,和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精神。 6.千寻塔的最高层 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7. 借景抒怀 描写 议论 8.用来表达这样的意思: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9.表达方法上:基本相同,《登飞来峰》借景抒怀,《梅花》咏物抒怀,都是间接表达情感。 表达的情感:不同。《登飞来峰》作者由登高远眺的奇观,写自己的顿悟,阐明登高远眺的理趣,抒发自己登高远眺的豪情壮志。《梅花》诗人通过对梅花不畏严寒的高洁品性的赞赏,用雪喻梅的冰清玉洁,又用?暗香?点出梅胜于雪,说明坚强高洁的人格所具有的伟大的魅力。作者在北宋极端复杂和艰难的局势下,积极改革,而得不到支持,其孤独心态和艰难处境,与梅花自然有共通的地方。《登飞来峰》自信与豪情,《梅花》艰难处境中的坚强。

《江城子》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qínɡ(2)diáo qiǔ(3)jì 2.(1)聊发:姑且显示(显现)。(2)黄:代之黄犬。苍:代之苍鹰。(3)报:告诉,告知。(4)酣:饮酒尽兴。尚:尚且。开张:开阔,豪壮。(5)会:将要。 3. D 4.(1)北宋 东坡居士 唐宋八大家 苏洵 苏辙

(2)苏轼 辛弃疾 豪放 渔家傲 (3)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4)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5)持节云中,何日

遣冯唐

5.作者苏轼 孙权 密州出猎(或:出城打猎 出猎 打猎狩

猎) 杀敌卫国(或:渴望报效国家、渴望建功立业) 6. 锦帽貂裘 狂 千骑 倾城 卷 会 7.?狂?字是这首词的词眼。它既是词人外在形象的集中体现,更是词人内在感情的高度概括。外在形象:装束、举止、神态等,无不由?狂?生发开来(锦帽貂裘,牵黄、擎苍,千骑卷平冈,亲射虎);内在感情:一?狂?字笼罩全篇,形象地透视出、流露出内心郁积的情绪,藉以抒写胸中雄健豪放之情。同时,也隐约地含蓄透露出怨愤之情。 8.?亲射虎,看孙郎?,孙郎即孙权,《三国志》记载孙权在一次出行中,坐骑为虎所伤,他镇定地在马前击毙了老虎。词人的意思是他要像当年的孙权那样挽弓马前射虎,这突出地展现了作者虽然年纪已经不小,但是仍有着少年狂气。 ?遣冯唐?,据《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射天狼?,天狼星,据《晋书〃天文志》说是?主侵掠?的,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在结句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决心。 运用典故,使表达委婉含蓄。 9. 从题材上看写的是?冬季出猎?的壮观场面,打猎武士的英姿,打猎队伍席卷平冈的气势,太守射虎的风采都极为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看表达了为国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

古诗文必读答案

花源记》: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 (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春 (5)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3.?足?字写出农家的盛情,也表达出诗人的满足;?莫笑?突出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的赞赏。 4.丰年留客鸡豚足 5.A写出了山水曲折、树茂花艳的景色。B反映作者观赏景物的欣悦。C揭示出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道理,能够引发广泛丰富的联想。D对仗自然、工整。(答出三点即可) 6.是通过对乡村祭祀的描写,赞美古老淳朴的风情风俗。7.对田园生活由衷的喜爱和不舍之情。8.游 时间或游踪 农村风光和淳朴民俗 9.标题是《游山西村》,全诗没有写一个?游?字,但诗中的每一句又都和?游?字相联系,记游的过程表现得很有层次。10. 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又复现。现在往往用来形容进入一个别有天地的境界,或者比喻绝路逢生的情景。11.①村民的热情好客 ②优美的景色 ③淳朴的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12.①面对困境时。因为这两句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即不放弃希望,经过努力,一定会有新的出路,进入新的天地。 ②描绘或赞美山水美景时。因为这两句诗描写了山环水绕、柳暗花明的美丽景色。(答出一个方面,意思对即可。2分) 1

3. C

14.拜访(探访) 老朋友 15. 过 游 16. 都表现农家热情好客;对山水田园的风光的热爱;对再次到来的期盼等。17. 《过》写故人好客的盛情,山水田园的风情,祈盼丰收的真情,依依惜别的深

情。句句有味,联联含情。《游》颔联脍炙人口,可以说是诗情和哲理的交融,形象与思辨的统一。诗人将行路时正穷通难辨、疑惑不定,又豁然开朗、乍惊乍喜的心情表现得淋漓尽致,更让人叹服的是作者以哲人的聪慧敏锐的目光、身临其境的体验,从绝处逢生的自然景色中提炼出一种山穷水尽时又见到一片崭新天地的独特境界,心物冥合,意趣兼备,情理交融。(分析:首联故人相邀,写故人的人情美。?具鸡黍?乃就地取材,系农家本色,可见情真。颔联诗人赴约。出句,向?故人庄?走去,是近景,对句,从?故人庄?外看,为远景,写?故人庄?的景致美。颈联主客饮宴,地点既临?场圃?,话题又为?桑麻?,散发着一股醉人的泥土芳香,使人怡然自适,写主客的心情美。尾联再聚之约,写诗人与故人的交情美。一次探访,写得有头有尾,有声有色,有情有韵。)(其他不同:《过故人庄》重在写?过?,欢饮的场面不能缺少;《游山西村》重在记?游?,酒宴的场景宜乎省去。)18.D(闻一多说孟诗?淡得看不见诗?, 沈德潜《唐诗别裁》中说?语淡而味终不薄?。)

《破阵子》练习参考答案:

课后强化

第一题:

作者一生坚决主张抗金,收复失地,统一国家,甚至在梦中都念念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腐朽无能,他的理想难以实现。当他看到自己鬓边新生的白发,感到自己已入暮年。心中不由涌起壮志难酬的悲情。

第二题:(略)

中考指向标

1.(1)挑(tiǎo)灯:把油灯的芯挑一下,使它明亮。(2)吹角:军队中吹号角。(3)麾(huī)下:指部下将士。麾,古代指军队的旗臶。炙(zhì):烤熟的肉。(4)翻:演奏。(5)点兵:检阅部队。

(6)作:像,如。的(dì)卢:一种烈性快马。(7)了(liǎo)却:完成。(8)可怜:可惜。 2.(1)辛弃疾 宋(南宋) 幼安 稼轩 苏轼 (2)马作的卢飞快 弓如霹雳弦惊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4)八百里分麾下炙 五十弦翻塞外声 (5)可怜白发生 (6)醉里挑灯看剑 梦回吹角连营 (7)了却君王天下事 赢得生前身后名

3.为了(好友)陈亮创作一首表达雄心壮志的词,来寄托理想抱负。交代了创作目的和词的特点。 4.写了挑灯看剑、听吹角的活动。梦见了自己已经臵身于抗敌的前线。 5.对偶。通过将士们奏乐吃肉,突出雄壮的军营生活,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6.?秋?字用得好。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的季节。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写战争画面。 描写了将军点兵出征,率领铁骑飞驰敌阵,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壮观激烈的场面。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作者统一祖国的愿望。 8.作者一生抗金收复失地,连梦中也不忘抗金的战斗生活,但由于朝廷的无能,自己的理想难以实现,当看到两鬓新生的白发时,感到自己已入暮年,空有一身凌云壮志,只能在沉醉后驰骋沙场,心中不由涌起壮志未酬的悲

情。9.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0.略 11.?赋壮词?,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做?赋壮词?。

12.(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在古代诗词的学习中,注意?酒?这个特殊的意象,收集与?酒?有关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不得志,借酒宣泄心中郁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李白《将进酒》)以饮酒为乐,狂放不羁。?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把酒话别,表达美好祝愿。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咏怀五百字》)对不公平社会的愤怒批驳。?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抒发对人生的感慨,思念亲人。

《山坡羊〃潼关怀古》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⑴tónɡ ⑵ chóu chú ⑶què 2. ⑴聚拢。⑵指潼关地势险要,外(表)有黄河,内(里)有华山。⑶思想犹豫。思绪起伏翻腾的意思。⑷经过的地方。3. ⑴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伤心秦汉经行处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⑵峰峦如聚 波涛如怒 山河表里潼关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⑶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 4. ⑴元曲 元 山坡羊 追念古代的事情 写景 伤感 揭示事理 ⑵视 听 险要 ⑶峰峦如聚波涛如怒 河 山 ⑷不是,既不是为?宫阙?变成废墟而?伤心?,也不单是为一代代王朝的兴盛衰败而?伤心?。由?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可知主要是为古往今来的老百姓伤心,朝代的更替,会使多少百姓遭殃啊。隐含对百姓的同情,对封建统治者的讽刺。⑸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这两句议论,揭示了封建政治给人民带来的苦难,非常精辟。⑹说明无论统治者如何强大,也逃脱不了必然灭亡的命运;无论统治者如何变换,老百姓总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揭露了封建社会阶级对立的实质。⑺对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对不顾人民死活的统治者的愤慨。 ⑻起笔一?聚?一?怒?两字,不但写尽了潼关地势的险峻,而且在?聚?和?怒?的动态意象中,暗含着一幅千军聚集、万马怒吼的朝代争斗的历史画卷。因此开头三句可视为一种历史?空间?的臸造和历史?意象?的再现。 ⑼这是一首著名的怀古咏史曲。前三句由潼关地理形势起笔。极写?景?险要形势,正是为下文的?望?而?意踌躇?提供抒情的?诱发点?和情感流动的?线索?。 (10)A (河,指黄河;山,指华山) 5. 5.⑴两首元曲的共同之处有:①内容上,都表现战争给老百姓造成了深重的灾难,表现了作者同情人民的思想感情。②手法上,同是?怀古伤今?。不同之处有:①张可久用典故寄寓了作者对时世的看法;而张养浩没有直接用典故,只是看到?潼关?险要,联想到朝代更迭,表达思想。②张养浩?兴,

百姓苦;亡,百姓苦?的感慨更直接;而张可久?读书人一声长叹?包含的感情更复杂(作者的感情有辛酸、有愤慨。既有对人民悲惨遭遇的同情,也有对元代黑暗社会现实的抨击,同时也包含着作者忧国忧民而又无可奈何的复杂感情)。

《己亥杂诗》练习参考答案

中考指向标

1.(1)浩荡:广大无边,这里形容愁思无穷无尽。(2)吟鞭:诗人的马鞭。(3)落红:落花。2.(1)文学家(诗人) 干支纪年的年号 咏怀和讽刺(或?记行程,述往事?)(2)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3. 诗中的?离愁?是指当时作者离别亲朋好友,愤然辞官回家所产生的对亲朋好友的依依不舍之情。 4.这里不说?夕阳?而取?白日?,正好与作者当时的心情相吻合,也隐喻当时国势渐颓的社会现

实。 5. 落红 自己虽然辞官,但仍会关心国家的前途命运。6.诗人想舍的是当朝者的黑暗与腐朽,不舍的亲朋好友和国家的前途命运。7.卸甲归田的惆怅 继续忠心报国服务乡民的信念。 8.(1)?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两句,移情于物,是新生命的赞歌。落花的生命并未终结,而是获得了新生。它化作春天的泥土,为培育新一代的鲜花发挥作用。?落红??护花?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著追求。(言之有理即可)(2)略(言之有理即可)9.【古句今赏】落花并没有忘记树根的哺育,带着无限的眷恋深情地告别树枝,宁愿化作春泥而护树根,以回报树的

养育之恩。从字面看,花不是无情之物,落在泥土里化成绿肥,还可以哺育花。作者以花自喻,意谓自己虽然处境艰难,但忠贞报国之心始终不变;自信的高尚志节更能感召青年一代。【揭示道理】?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阐明了世上的事物具有两重性这个道理。现在常用来比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伟大情操。 10.

(1)shì依靠。(2)yīn哑,不能出声。(3)chónɡ再,重新。

(4)jiànɡ下落,产生。 11.(1)振作精神。(2)不限于一种规格,多种多样。 12.主旨:表达了变革现实政治,大胆选拔人才的强烈愿望。(本诗大意:中国要想生气蓬勃,就必须依靠大风大雷般的改革;现在到处死气沉沉,像万千匹马哑了一般,是多么可悲啊!我希望老天爷重新振作抖擞精神,不要局限于一种规格,快把有用的人才降到人间)

更多相关推荐:
广告文案范文

广告文案案例说明式惠普VectraVL2微机报纸广告文案标题惠普VectraVL2微机质高价低位居前列正文现在惠普VectraVL2位居最高处因为不止在它的功能价格以及其三年保修这些方面事实上它在每一项上都获得...

广告策划文案范文

广告策划文案范文目录一前言二广告商品三广告目的四广告期间五广告区域六广告对象七策划构思八广告策略九广告主题表现及媒体运用一前言本公司代理广告飘飘洗发水产品的全盘广告作业至今已将近两年两年来本公司无时不以兢兢业业...

广告文案写作及范文

雀巢咖啡味道好极了这是人们最熟悉的一句广告语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广告语简单而又意味深远琅琅上口因为发自内心的感受可以脱口而出正是其经典之所在以至于雀巢以重金在全球征集新广告语时发现没有一句比这句话更经典所以就永久地...

文案范例

重庆卫视我的中国红喜庆人生红火中国一中国红定义它是喜庆的红有如辣椒般鲜艳热烈它是激情的红有如火锅般沸腾不止它更是青春的红有如山茶花般丰盈与美好二宣传片文案主题喜庆人生红火中国画面设置1古老的木门上贴着大红的囍门...

广告文案范本

广告文案范本目录一前言二广告商品三广告目的四广告期间五广告区域六广告对象七策划构思八广告策略九广告主题表现及媒体运用一前言本公司代理广告飘飘洗发水产品的全盘广告作业至今已将近两年两年来本公司无时不以兢兢业业的敬...

营销策划方案范文

营销策划书正文写作技巧1)营销策划的目的:2)企业背景状况分析。3)营销环境分析:①当前市场状况及市场前景分析:A、产品的市场性、现实市场及潜在市场状况。B、市场成长状况,产品目前处于市场生命周期的哪一阶段上。…

策划文案范本

球球历险记策划文案1项目概述形式三维动画受众514岁儿童小学生类型娱乐冒险智慧长度成本略周期两年2受众分析与项目定位受众分析多是514岁学龄儿童喜欢样式新颖形象可爱受家长影响家长决定因素很重要尽量少血腥暴力要有...

文案分镜版(范本)

71520xx联邦变脸王电视导购片文案分镜版注红色部分为需拍摄内容蓝色部分为三维及剪辑需注意内容1234567

广告策划文案范本

广告策划文案范本20xx12151312目录一前言二广告商品三广告目的四广告期间五广告区域六广告对象七策划构思八广告策略九广告主题表现及媒体运用一前言本公司代理广告飘飘洗发水产品的全盘广告作业至今已将近两年两年...

一个广告策划文案范本

一个广告策划文案范本目录一前言二广告商品三广告目的四广告期间五广告区域六广告对象七策划构思八广告策略九广告主题表现及媒体运用一前言本公司代理广告飘飘洗发水产品的全盘广告作业至今已将近两年两年来本公司无时不以兢兢...

活动文案范文模板

活动文案范文模板进这个客服的QQ空间能免费看速度与激情7我只是德众金融的客服而已在德众金融公司成立一周年之际平台成交量又强势突破5亿元真可谓双喜临门老板很高兴让我们总结一下为什么这么快突破5亿我回答说因为大家工...

策划文案样本

一球成名大话文案短片一一球成名影片综述亲情友情爱情情情动人带球传球任意球球球精湛影片一球成名中的主人公桑蒂亚哥来自洛杉矶一个贫寒的墨西哥移民家庭有着非凡的足球天赋在一个伯乐的帮助下他得到了去英超球队纽卡斯尔试训...

文案范本(4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