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时间:2024.3.23

初中数学教师课堂教学评价方法

抚顺市教师进修学院 

数学教学评价是指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有计划、有目的地观察、 测定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种种变化,根据这些变化对照教学目标、教学计划、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质量及个性发展水平,运用科学的方法做出价值判断,进而调整、优化教学进程的教学实践活动。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评价的目的在于,总结教师优秀的教学经验,帮助教师诊断自己教学中的不足,以便更有效地改进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开展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是培养教师反思能力和促进教师反思习惯的重要手段。通过课堂教学评价,促进教师不断学习和自觉尝试新的教育教学理念,从而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与知识。通过同事之间的评价活动,使课堂教学评价成为引发教师之间的交流,形成教学研究的文化氛围的手段。

一、基本理念

在具体的评价体系中,数学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主要体现在:

1.以促进教师的发展为目的

通过评价使教师更多的了解学生学习和教学的信息,及时了解教师自身在知识结构、教学设计、教学组织等方面的表现;诊断教师在教学中的问题,促进教师改进教学和提高自身的适应能力。

2.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人为本”是新课程凸现的重要教育理念,评价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既要重视认知成分,也要关注其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关注教学的环境、学习数学的兴趣及求知欲、学习的过程的心理状况的同时。关注让学生在经历数学思考、解决问题过程中获取的数学经验和发展能力,要及时反馈学生数学学习的信息,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进展和遇到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和改进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使教学更适合学生的学习需要,更有利于学生的数学学习。

    3.关注主体互动化:强调评价过程中主体间的沟通,关注评价结果的认同问题,改变单一评价主体的现状,在评价的主体上体现多元性,在评价的方式上体现多样性。

二、基本原则

(一)导向性原则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制定具体的教学目标,根据教学目标调控教学行为,引导评价对象向预定数学教学目标前进的功效和能力,使教学活动沿着预定的方向顺利进行。对数学教学具有指导意向的作用。

(二)全面性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必须具有可信度与可靠性,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和科学方法,采取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客观实际出发,全面考虑制约评价的各个要素,把定量测量与定性评估综合起来,进行科学分析,得到切合实际情况的评价结论。

(三)可行性原则

要求在对教师进行数学教学评价时,其内容和标准应明确、具体,不能含混不清或不可捉摸;要有统一的评价指标,保证被评价内容的可测性;要简化评价程序,这是实施方法的实用性。

(四)层次性原则

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有层次性,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对学生的要求上要有层次性,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发展,实施因材施教,使各类学生都得到成功的体验和发展的动力。

(五)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原则

以提高评价结果的可信度。在教学过程中,把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结合起来,互相参照,互为补充,减少评价的片面性和局限性,增强数学教学评价的可靠性和公平性。

(六)反馈与调节原则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断进行比较和判断,并把获得的结论不断地反馈于数学教学过程之中,以调节和改进数学教学。

(七)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的原则

数学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因此,把数学教学评价的标准、原则、方法教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  经常地进行自我评价,这样会不断地改进师生的教与学,有利于提高教与学的质量

三、评价内容与标准

(一)教学目标

1.符合课程标准的理念,体现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要求。

2.符合教材和学生实际发展的水平。

3.表述准确、具体,准确使用刻画知识与技能与数学活动水平的目标动词。

(二)教材的处理

1.正确分析所教内容各部分知识的本质、地位及与相关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包括对所教学的知识(数学概念、原理等)的本质及其深层结构的分析;

2.选择、运用与知识本质紧密相关的典型材料的分析;

(三)教师教学方式

1.创设以问题为核心的学习情景,确保每一个学生都做好了学习新知识的准备工作,能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组织教学过程,选择正确教学方法。

2.把主要事件和精力放在重点的关键性问题上。围绕数学知识的本质及逻辑关系,有计划地设置问题系列,使学生得到数学思维训练的分析。

3.知识生成过程中,教师充分地调动学生参与探索活动的积极性, 并能针对学生的思维障碍,恰当地提出启发性的问题,开展有效的学习活动。

4.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师、学生间的互动过程,

(1)重视充分暴露学生的思维过程,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鼓励质疑问难;

(2)充分估计学生运用数学解决问题的策略;灵活地运用反馈调节机制,根据课堂实际适时调整教学进程,使学生的思维活动始终处在高水平状态;

(3)根据学生的思维发展水平安排教学活动,恰当把握对学生数学学习活动指导的“度”,具有良好的教学组织、应变机智。

(四)学生学习方式

1.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关注参与的广度,又要看参与的深度。引导学生开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有效的学习活动。

2.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抽象思维、统计观念、合情推理、初步的演绎推理能力与初步的反思能力。为学生提供反思学习(问题解决)过程的机会。

3.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有获得成功的体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建立自信心。

(五)教师基本功

1.教师语言科学正确、简练,示范性强,富有感染力。

2.板书设计合理,正确、工整、美观。

3.教态自然大方、富有激情与活力。

4.具备宽广的知识面和对知识的深刻理解

5.有较好的信息技术工作操作技能。信息技术的使用注意遵循必要性、有效性、平衡性、实践性等。

(六)教学效果

1.大多数学生在原有的基础知识上获得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的发展,特别是探究意识与创新精神。

2.全面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

3.学生思维活跃,表现出积极的学习态度。

(七)教学反思

1.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若没有达到其原因何在?有何改进的措施与方法;

2.基于学生的反应,你认为本节课创设的问题情境是否有利于学生经历(体验、探索)新的数学知识?

3. 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经验以及能力是否在学生现有的知识经验和认知发展水平范围内?你是怎样做出判断的?

4. 教学实施的过程中哪些地方与预先的设计方案不一样?学生提出了哪些没有事先设想到的问题?学生为什么会提出这些问题?这些问题是否有它的合理性;

5.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恰当、及时?评价的激励功能发挥如何;

6.有哪些令你最为难忘或最为遗憾的教学情节?这些令你最为难忘或遗憾的教学情节是否为偶然现象?原因为何?是否含有一般的规律?由这些情节产生了什么感悟、体会等;

7.整体上看来,你认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是否协调一致?如果不一致,你认为应该如何改进?重新设计教学目标还是教学设计?

四、课堂教学评价的标准(课堂评价量化表)(见附件1)


附件1

新课程初中数学学科课堂教学评价表

课题:                            

学校:           任课教师:               年级:             年   月   日

注:1、本评价为模糊评价。A表示达标;B表示基本达标;C表示未达标。2、优秀课:A等级数占80%以上,且C等级数不超过5%。不合格课:C等级数超过30%。合格课:介于“优秀”和“不合格”两者之间。

参考文献:

1.杨九俊       《新课程教学评价方法与设计》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年

2.刘兼、黄翔    《数学教育评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年

3.《辽宁省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征求意见稿)》


第二篇:初中数学课堂评价标准


        新课程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指导思想

     课堂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数学教学活动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

     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除接受学习外,动手实践、自评探索与合作交流也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

     二、基本原则

     1.先进性原则

     现代教育以人为本,不仅关注人类文化发展和文化继承的需要,而且更加关注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2.独立性原则

     课堂教学的各项评价内容要尽量避免交叉和重复,界定应力求准确。

     3.可操作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即实用性原则。课堂教学的评价指标应简单明了。

     三、课堂教学评价标准

     (一)教学目标评价细则

     1.知识与技能

     实施素质教育,对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把知识的形成过程放在首位,使学生经历知识发生和发展的过程,获得具有生命力的、有用的知识,掌握具有可迁移的、生动活泼的知识结构。

     (1)“感知、理解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为呈现新知所提供的感知材料是否充实;

     ②感知材料的选择是否包罗新知的本质属性;

     ③感知阶段的引导是否便于学生尽快进入新知的最近发展区,展开未知探索;

     ④新、旧知识结合点的确定是否便于快速促成学生认知的正迁移,教师的点拨是否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碰撞,顺利完成认知的“同化”或“顺应”;

     ⑤教学辅助手段的使用是否有助于学生省时有效地发现和理解新知的本质。

     (2)“抽象、概括新知”的评价内容

     ①思维阶梯的铺设是否有利于学生在探索新知本质的过程中,展开高效的观察与比较、分析与综合、判断与推理、抽象与概括;

     ②学生在归纳总结新知的过程中是否经历了一个以具体形象思维为支柱,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又将已理解的抽象概念具体化的认知往返历程;

     ③学生对已概括的新知理解是否正确、全面、深入;学生对新知本质现象概括的是否正确、全面、深入浅出,表述是否具体严谨;是否达到了课时教学规定的教学目标;

     ④学生在探求、获取新知中个性意识倾向性作用的发展如何,全员参与的竞争质量与程度怎样;

     ⑤学生在探究和获取知识与方法时的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例。

     2.过程与方法

     (1)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建立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的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

     学生的数学学习是基于大量的日常生活经验基础的。基于此,学生才能够通过各种活动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思考现实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发展他们对数学的理解。而数学中量的关系、量的变化等都是用符号进行描述和刻画得。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数学的抽象性特征决定了学生数学学习基本是一种符号化语言与生活实际相结合的学习,两者之间应相互融合和转化,成为学生主动建构的重要途径。

     (2)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是充满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丰富多彩的数学活动。

     在数学教学中,应通过学生主动的活动,让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与发展的过程,亲身体验如何“做数学”,如何实现数学的“在创造”,并从中感受到数学的力量,促进数学的学习。

     (3)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富有个性、体现多样化。

     不同发展阶段的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存在着差异,处于同一发展阶段的不同学生在认知水平、认知风格和发展趋势上也存在着差异。

     ①让学生充分经历数学交流活动,在活动中获得感受、体验、反思与发展;

     ②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促进其思维的系统和深化。

     (4)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是否体现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形成,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是否形成初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是否发展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课堂教学活动中,是否尊重学生,以强烈的责任心、严谨的治学态度、健全的人格影响学生,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

     (2)课堂教学中是否为学生创设一个宽松的数学学习环境及和谐的学习氛围,逾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积极探索,充满自信地学习,平等地交流,并通过相互合作解决所面临的问题。

     (3)是否关注数学学习中认知、情感发展的阶段性特点,在学习素材的选取和呈现、学习活动的选择与组织等方面,激发学生情感,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体验成功的喜悦。

     (二)课堂教学效果评价细则

     1.学生课堂学习状态

     (1)是否充分动口、动手、动脑,主动收集、交流、加工和处理学习信息。

     (2)是否独立思考,掌握学法,大胆实践,并能自评、自检和自改。

     (3)是否勇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听取和尊重别人的意见,实行分工合作,各负其责。

     (4)是否争论与和谐统一,有效地进行小组内的互帮互学。

     (5)是否多向观察,善于质疑,变式思维,举一反三,灵活实践。

     2.学生学习的效果

     (1)学生对数学课的喜欢程度

     在学生喜欢的课堂上,和谐的师生关系会使学生形成学习数学的心理自由、心理安全,学生能大胆质疑,乐于讨论,对数学活动充满热情,积极主动地从事探究活动,有时很轻松,有时很专注,表现出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2)合作交流和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发展状况

     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发现、提出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能和同伴解决问题并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是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目标中提出的要求。好的数学课,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应建立多边的、丰富的、多样的信息联系与信息反馈,学生愿意互相交往,能够与人合作,懂得尊重别人、取长补短。在动手实践中、自主探索中发挥智力潜能,能灵活、综合运用知识,能独立构建新知识。

     (3)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

     学生能否切实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将这些新知识纳入到自身原有的知识体系中融会贯通。同时,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达成状态,让不同的学生各尽所能,学有所得,并且对后继的学习更有信心。

    (4)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主要评价学生是否能从生活中感知数学,从收集整理的信息中发现、抽象数学规律,用数学眼光观察、解答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以及在学习活动中能力结构和合理迁移创造性思维的水平。具体包括:课前收集生活信息,课内交流、整理和分析信息,将所获知识再应用到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自我组织学习活动和反馈与聚合思维统一,直觉与分析有机结合创造性想象的参与等方面。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细则

    1.教师素质

     (1)具有良好的基本功,如:板书、口头表达能力。组织教学到位、课堂评价合理,驾驭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比较强。

     (2)具有良好的数学素养,课堂用语规范、科学。能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等。

     (3)具有灵活驾驭课堂的能力。能够适时捕捉和恰当处理生成性资源。

     2.教学观念

    (1)是否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关注数学教学过程中学生思维方式的变化、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和良好情感和态度的形成等等。不仅关注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还关注他们的数学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的进步和发展。

     (2)是否关注学生的个性化和普遍发展

     教师能对每个学生负责,在课堂教学中承认差异,实行因材施教,使所有的学生都具备必要的数学素养,努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对他们现有水平来说最大可能的发展。教师不仅要关注绝大多数中等水平学生的发展,还要使那些在数学方面学有余力的学生脱颖而出,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学有所得,达到基本要求.

     (3)是否关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把学生当作主体对待,在激活学生思维的“深”度上下功夫,让学生通过自身的分析、综合、比较、抽象和概括内化为自己的知识,主动获取知识;在调动学生主动性的“广”度上下功夫,使每一个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之中,使全体学生获得发展,真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主体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

     (4)是否关注注重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基本数学素养,而且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要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学生的独立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和表达,培养创新意识。积极引导学生从事数学实验活动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3.教学能力

    教师是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对教师的教学能力,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价。

     (1)教学目标的制定是否准确、全面

     所谓“准确”是指符合课程标准、教材和学生实际,了解和把握教学的起点。教师是否根据学生实际,充分考虑当地的教学条件,确定恰当的教学内容和难度要求,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所谓“全面”是指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等诸方面具有整体性和系统性,注重知识与技能的同时,注重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在现实的生活背景中学习数学。

     (2)教学内容的处理是否恰当

     教学内容和教材内容并不等值对应,教学内容来自于师生对课程内容、教材内容和教学实际的综合加工,教学内容包括教材内容以及师生在教学过程中实际活动的全部。在教学内容的组织和处理上,教师要准确地把握教学重点、难点和关键,重视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同时要注意本学科与其他领域的联系,重视数学的应用。

     另外,对于不同类型的课,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侧重也要有所不同。比如新授课,要理清知识发生于发展的脉络,对关键问题做出恰如其分的处理;练习课,要灵活选择题目,使练习的难度和开放性成斜面上升;复习课,要引导学生将复习内容自主地进行回顾整理,形成知识网络,达到知识的系统化。

     (3)教学方法是否切合学生实际和内容要求

     教学方法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完成教学目标而采取的活动方式的总称。它既包括教师教学活动方式,又包括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的方式。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机会则是教师在教的方式上要努力做到的。

     (4)教学控制是否积极互动,灵活恰当

     课堂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进行的积极主动的充满着生命活力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因此,需要教师具有灵活的课堂教学调控能力。具体包括;

     ①课堂教学前是否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熟悉学生的学习状况,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事先的预设;

     ②在课堂教学中是否时刻关注学生学习状态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进行调控,恰当地处理预设与生成之间的关系;  

     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是否对自己的教学活动进行调节、校正和有意识地自我控制。

     四、课堂教学评价表

            招远市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摘要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转变教与学方式的理念我们学校以导学式教学法为抓手全面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把传统的教案改为学案用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改革课堂教学结构提高课堂效益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要求教师在教...

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4)

初中数学课教学反思查哈阳乡中学陈国平新课程改革已经伴随我们师生一段时间了课改后的数学课堂教学应该怎样满足学生的需要是摆在所有数学老师面前的一个难题记得我们小学毕业时必须通过考试择优后才能进入中学而今天改变了很多...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反思在新课改新教材的要求下如何搞好数学课堂教学提高学生成绩开发学生的潜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已成为教改的重要课题通过我对新课程的教学和学习结合我平常的教学工作谈谈...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工作反思一学期的工作又结束了可以说紧张忙碌而收获多多回顾这学期的工作我执教701702班的数学学科工作中有收获和快乐也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为了更好地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使以后的工作能够有效有序地进行现将一...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学反思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时间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用新课程的理念对曾经被视为经验的观点和做法进行了重新审视现将在反思中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与同行共勉一教学中要转换角色改变已有的教...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时间20xx10311125来源好词好句网作者好词好句网反思一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思之不慎行而失当反思意识人类早就有之反求诸己扪心自问吾日三省吾身等至理名言就是佐证而当今社会反思已成为人们的...

初一数学教学反思锦集

一有理数教学反思有理数的加减乘除和乘方运算是建立在小学算术运算的基础上有关有理数运算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课题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做法是略举简单的事例尽早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重庆市江津区龙门中学戴万能联系电话136xxxxxxxx学段中学学科数学摘要本文结合教学经验就初中数学教学反思的内容方法和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作了阐述内容包括教学反思的内涵及重要性就教学...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作者杨晓辉初中数学河南三门峡灵宝市初中数学班评论数浏览数01发表日期20xx0301195102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1理念层面的反思新课程改革强调课程是由教科书其它教学材料教...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时间20xx10311125来源好词好句网作者好词好句网反思二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一数学教学不能只凭经验从经验中学习是每一个人天天都在做而且应当做的事情然而经验本身的局限性也是很明显的就数学...

山东省青岛市崂山区第四中学初中数学教师论文 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

文档来源弘毅教育园丁网数学第一站七年级数学教学反思作为新分毕业生来到教学第一线承担起繁重的教学任务由于受各种条件的制约很难直接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而且初一是新课改年级所以我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

初中数学教师如何进行教学反思教学反思是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教学方法掌握新的教育技术提高自己的一个重要途经教师不仅要重视基础理论的学习更要重视掌握诊断性研究方法重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教育教学实践能力的发展突出对课堂教...

初中数学教师教学反思(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