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与儒家思想来源

时间:2024.4.1

孔子与儒家思想来源: 文学修养 09-06-25 17:38:02 在线论坛 孔子-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说的创始人。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占据很重要的地位,儒家思想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文化精神。儒家思想对我国过去、还有现代都有着巨大的影响。20世纪初,由于中国落后挨打,人们在寻找落后的原因时,许多人把中国的儒家文化认为是罪魁。从那之后,关于儒家“误国”的争论就一直没有停止过。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究竟是怎么回事?儒家思想是造成我国落后的思想根源吗?我们现在还要不要继承儒家思想呢?

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春秋末期。少家不幸,自小发愤为学,博学多能。青年时做过小官,不得志,后办私学,开中国私学之始。弟子三千,贤七十二。51岁时,出任过鲁国的高官,鲁国大治,后三家乱政,去官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但终不见用。后归鲁国,晚年修编上古时代的文化典籍,如《诗》、《书》、《礼》、《易》,专门编修鲁国的史书《春秋》,致力于教育。其思想观点,集中见这于其弟子编撰的《论语》。

孔子的思想涉及社会的各个方面,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道德教化。孔子的核心思想如下:

礼:所谓的“礼”,是指按纲常名教化的政治、社会秩序。在孔子思想里,“礼”是与“德政”相结合的。在《为政》中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即主张礼治德化与政令刑罚相辅而行。 仁:如《论语》中的“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仁”既是孔子修己治人的根本原理,又是孔子实践道德的最高原理。“仁”作为一种精神品质,包含了多方面的伦理道德原则。除了是一种使人们自觉、主动地遵循礼的道德素养之外,还是一种处理人际关系的道德伦理准则。

“人与天地合一”,可简称为“人和天地”的思想。人性天赋,人伦与天道的合一,“人伦者,天理也”。天人感应。阐述人与自然的关系,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他还阐述和弘扬了人不仅要“仁民”,也要“爱物”的道理。孔子坚决主张国家要实行“富之教之”的德政,使社会与文化得到发展。孔子认为文明的最高成就在于造就理想人格以创立理想社会,通过潜志躬行“内圣外王之道”,以达到“天下为公”、“大同世界”之境界。

尚中、贵和的思想。各方面的和谐:人与自然;人际关系;治国之道等。尚中,不走极端的“中庸之道”。

教育思想:他主张“有教无类”,使一些贫寒之士也受到了教育。他的许多教育思想,如“因材施教”、“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不愤不启”等闪耀着教育思想的光辉。

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孔子及儒家思想:

作为一个思想家,孔子用格言方式发表了许多对世界对人生的看法。与古代希腊、罗马的一些思想家相比,孔子的思想,显得更直观、表面了一些。 孔子的思想观点,有许多积极的东西。他的道德教化、注重人本的思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思想、崇尚“和”的的精神、“天下为公”“大同”思想以及他的教育思想无不闪烁着思想的光芒。 孔子这些思想,是中国思想文化宝库中的一笔珍贵财富。在世界思想文化中,也有一席之地。孔子是我们值得纪念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让他从神恢复到人,或从妖魔化的鬼恢复到人,对于正确认

识孔子及其思想及其重要,一味歌颂和一味全盘否定都不是科学态度。

儒家文化和儒家思想里面有许多先进的思想,他对于中国文化传承功不可没。在世界上只有我们中华文化一路传承几千年,与我们的先进文化有很大的关系,儒家思想对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使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屹立于世界而不倒也有很大的作用。

我们必须看到孔子的思想与后来的统治中国意识形态领域的儒家思想也不是完全一样,儒家的发展也无不打上了为了维护君权、加强对老百姓统治的烙印。这是历史的局限性造成的。但究其思想性而言,虽然有许多糟粕,比如维护君权、“三从四德”、“三纲五常”、“存天理,灭人欲”等糟粕,对这些我们正确的做法是:取其精华,剔除糟粕。

当代社会,我们面对世界上各种文化和思想的融合,尤其是现在这种缺少信仰的年代里,如何建立起合乎社会发展潮流、合乎现代价值观的文化和思想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待解决的课题。面对我们中华名族的传统文化,面对西方的思想,我们该如何取舍,形成符合我国发展的文化思想体系这无不考验着我们的智慧。

儒学的核心精神:修身为本

从儒学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影响来看,儒学的精华也是在做人这方面。现在经常讲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中国人爱国主义的基础,集中体现在一句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这是儒学所提倡的最根本的人生价值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苟为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些历代仁人志士的名言无不体现了这种人生价值观。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包含了两个深层的意义。其一,中国人并不是只顾个人,个人与群体(就现代而言是民族、国家)是联系在一起的。中国人有一种自我担当的意识,“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这是中国人爱国主义最重要的基础。现在的年轻人多追求个人的发展,在这方面就比较薄弱了。其二,中国人的传统是把精神生命、精神追求放在个体的物质生命之上,而不把物质生命放在第一位。人要有点精神,而不是只追求物质;只要吃好、玩好,这是不可取的。从中国传统来讲,这样就是“近于禽兽”。真正做一个人,就是要有一定的精神品质,要把精神生命的追求放在第一位。这些精神、思想的源头都在《论语》。

曾子说:“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什么是“任重而道远”,就是“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所谓仁以为己任,一个人到世界上有自己的责任,而且责任很重。《论语?宪问》中有孔子关于君子的一段话:“子路问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尧舜其犹病诸!’”在孔子看来,要做一个君子,首先就要不断地修养自己。但儒学并不是不顾国家,只顾自己修身。修养自己是为了安人、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实际上就是平天下的意思,按现在的语言来说就是建设一个理想社会,理想社会就是大家都过得好。后来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理想的追求都说明仁的内涵不只是个人修养,还包含有社会理想。有“天下为公”的理念,并为此努力,确实是任重而道远,这也成为后来的志士仁人的最高追求。这些历代的诗词语言代表了民族

精神,其基础就是《论语》提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观。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儒学最核心的内容,也是做人之道。

儒学注重人的提高,以所有人的修身为本,与我们一般所说的“以人为本”并不相同。常说的“以人为本”更多的是一种管理思想,讲究决策的时候考虑人的利益、要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则是指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途径。“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指出一切问题的解决在于人的提高,这是基础的基础,一般所说的以人为本则没有涉及人本身的提高;“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强调包括天子之内的一切人都要以修身为本,以人为本则只是说的领导人或管理者如何对待百姓、民众或被管理者,没有包括对领导人、管理者自身修养方面的要求。

当然,依靠每个人的自觉来解决问题,实现社会的健全稳定的发展,这是理想化的。现实中,真正自觉的人是少数。在多数人还不能自觉做到“有耻且格”的情况下,就要依靠法制,依法治国还是根本的治国方略;一定的强制、刑罚都是不可少的。应该说,修身为本是一种根本理念,它并不排除法制等必要的元素;而从学国学的方面讲,就要强调首先最重要的是学做人,启发人们修身的自觉性。要把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应对立起来。

提高中国人的精神,需要做的有很多,但毫无疑问的是,离不开国学,离不开中华文化。

一个人字代表作为人类的地位是和自然统一和谐的,而“二”有平衡的两横组成,代表,天与地组成的自然世界。在我国传统哲学与人文体系中,追求的是人与天与地三者和谐统一相互依存的关系,由此儒家提出的“仁”就是儒家学说根本立足与人类与自然相互依存发展的一种本原学说表述。而后世者将‘仁’局限与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多有误读。

而儒家在仁的基础上,提倡在,解释人类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上是与道家有继承和发扬的关系,儒家先师对于道家宗师老子也是崇敬有加。在述而孔子讲,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窃比于老彭。其中的老就是指老子。后代道家不孝子孙往往咒骂儒家,实行思想上的禁锢这是没有道理的。

而儒家在解释“仁”作为人类与自然的根本本质统一问题上,寻求协调人类与自然的根本方法,确立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而因为此语出自有子的解释,而被封建神权世袭的制度解释,所以作为孝弟的本来面目,使儒家的本被单向修改。而儒家先十先师孔子的本,以及道统本身解释的是有天地与人形成的规律法则才是人类根据时代发展去实践的道统思想被解释成忠君思想。而先师孔子所言:“雍也可使南面”可以看出儒家尊崇的不是世袭的君主,而是德才兼备能够实践人与自然所产生的规律法则的人。并且先师对于不拘泥你教条理论根据时代发展自己的学说也多有原则性论述。

“儒”与仁的结构一样。儒的组成解释了儒家是干什么的,儒家要因什么而诞生。“儒”有“人”与“需”组成,也就是说儒家所解释的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必然是产生人类需要的实践者的现实情况。

因为人类的需要,所以产生为人类大同理想服务的儒家,而这种需要所产生的儒家就是执行儒家思想的“儒”

而孔子作为对人类负责人的伟大哲学家,在自己的哲学里对于其他优秀人才和学说的精华都是推崇和吸收的,好古不是泥古,因为一个现代人无法去继承后代人的成果。那些邪端学说动不动用批判的方法为后代人作出虚伪的承诺是儒家在人格上必须唾弃的。世界上从来没有那个学派对于执行自己学派的弟子作出如此高的道德要求,与求知态度。论语,开篇就是《学而》就是以严格的要求来保证自己的学说传播者和实践者应该拥有的基本素质,而不是毫不负责人的根据自己的野心把一种解决人类与自然人类与社会的权利硬性的规定为某些可以窜权的暴徒,或者是某些搜刮人类财富的利益集团身上。

而儒家先师孔子的责任心是世界所有学说得创始人所不能比拟的,孔子可以化时间去修订别的学说和历史,但是惟独没有出自己的专集。而《论语》又是当时整个儒家集体讨论总结的智慧,试问那家学派能够如此!

,客观分析儒家思想最主要的四个弊端:

一、违背了生命平等和个体差异性及自然属性的本质特征。从自然科学的角度来说,每一个生命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但同时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而儒家思想却舍本逐末,以权力的大小高低建立起一套极不平等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并扼杀人的个体差异性,竭力要求各项行为准则的同一。这里,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矛盾之处:当建立等级制度时,孔老似乎注意到人与人之间的差异性(此差异不属于本质特征);而在各项言行(包括个人的兴趣爱好)等要求上,又忽视了人的个体差异性,一棒子挥下君子当如何如何,如何如何是小人,对于手工技艺、发明创造类,硬是斥为奇技淫巧。

二、儒家只强调人的社会属性,却忽略了人的自然属性。前面已经提到过,自然属性是生命的本质特征。首先,人是自然人;其次,才是社会人。儒家不在人的自然属性的基础上确定相应的社会属性,却只片面强灌社会属性(且仅是为封建统治阶层服务的社会属性),犹如空中楼阁,势必塌下来压垮扭曲人的天性个性人性理性。比如:所谓的“齐家治国平天下”,说得如此伟大,却尽是社会任务,而且是较为单一的社会任务,即:家庭和社会管理,说白点,就是赤裸裸的政治;全然不管不问首先个人的本能欲望、先天兴趣是什么,一个人适不适合从政,今天吃得饱吗?明天有地方住吗?后天怎么生存下去???一代一代的儒生们只管捧着《四书五经》摇头晃脑,满口之乎者也,为将来进京赶考、为官从政作充足的准备。至于生活的其它乐趣,探究大自然的种种奥秘,从事其它的社会劳动等等等等,与他们何干?!又比如:“妇从夫,夫亡从子。”此妇在这里还有自然属性吗?我们知道,她首先是她!是一个人!一个女人!其次才是丈夫的妻子,儿子的母亲。作为个人,她有她选择的权利,可以从,也可以不从;为何却只有从的份?

三、重形式轻本质。儒家的整套理论都是在形式的基础上再加强巩固形式。前面两点足以证明。在加强巩固形式方面,自然有对“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 ”的规范要求。几个美丽的字眼,一堆美丽的谎言。一些现代学者提出应当提倡儒家的礼仪文化。我倒乐意把它当成笑话。不错,一个合理的社会必然需要人人遵守相应的规范要求,人与人之间也需要各种礼仪。我不否认它们的必要性,但反对以儒家的礼仪文化来替代。因为,它的基础违背了生命的本质,它的核心是森严的等级制度。儒生们不是说了么:“朽木不可雕也!”作为现代人,我们完全可以另创一套符合现代文明的礼仪文化。

四、道德体系的脆弱性。或许,很多人不明白,儒家的道德体系怎么会脆弱呢?它不是强悍无比,延续了两千多年么?的确,它够长命!但,是作为服务于封建统治阶级的政治工具而长命。作为道德体系,它早就已经自我粉碎得破败不堪。纵观中国历史,那些贪脏枉法、草菅人命、妻妾成群、偷奸耍滑、使阴谋诡计、踏青楼狎妓、吃人肉喝人血等做出种种破坏儒家道德行为的人中,有几个不是饱读诗书的儒士?整天捧着儒书的大多数人尚且不能以其道德约束自己,何况民众。但客观的说,以前的民众是过于服从了儒家的道德思想,以致完全没有独立的自我意识。以前的淳朴,不过是民风的淳朴,而非官风。中国官场的毫无道德性,我们随便翻一本史书都能见其端倪。可见,儒家的道德体系约束的不过是平民百姓;时至今日,随着金钱物质各种欲望的地毯式席卷,连平民百姓都纷纷弃之还担心晚了一步。最后残留的,却是儒家思想中最糟粕的那部分。儒家学说,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服务于君王统治的道德说教。而道德,终究是脆弱的;更何况儒家这种本末倒置,不以尊重人性为前提,大肆鼓吹等级观念,居高临下、不容人们质疑的、缺乏宽容精神的道德体系。倘若作为一种个人的宗教信仰,儒家和道教、佛教、基督教相比,则更是相形见拙。

总之,一种不能活跃,反而囚禁人的大脑的思想;一种不能张扬,反而扼杀扭曲人的天性个性的思想;一种只有束缚,毫无自由选择的思想;一种满口仁爱,却不能平等的人人都爱的思想;一种使人中庸,不敢大胆前进,只能抱残守缺,原地踏步实则是后退(不进则退)的思想,早扔早好!从来没有就更好!

简单说传统儒家关心的命题是集体的社会性的,但实现方式是个人的,所谓修身养性,不仅自己要修养,还要别人修养,延续到现在,有个现象,就是各类组织和人喜欢对其成员和别人做思想工作,说教的进化版,企业界有不少此类的培训,而极端的就是传销洗脑了。当然如果不考虑说教的内容,不能判断说教行为的对错。常见的培训包括一部分技术技巧性内容(这部分在政治上是权谋),一部分道德性内容,道德性内容最简单的大概是一个人要积极向上之类的(或为人民服务。结合一下,儒表法里就出来了,但这是最低层次的)。对于这种说教或培训,依据其具体内容,有人会认为说得在理,有人认为是在忽悠。但必须承认,有个人和组织通过这种方式取得成功。我要说的是这种方式在经济政治管理上无法与欧美竞争(更不用发挥该方法的效力上,我们不如先人)。这种方法可以看作是理论上人治的特征(人治强调统治者的能力和道德,但统治者学会权谋,用思想工作愚民,这严重破坏人治理论的完美)。

这种人治的特征是把发展进步的实现寄托在一个个个人的能力素质上,举个例子类比,给布绣花,可以用机器,也可以人工绣,要绣花效果提升,可以改进机器,也可以提高工人的手工技艺。当然现实中,发展进步过程是复杂的,但人治的这种方法在大方向上是没有竞争力的,这是由于人的自然属性是有限的,还有人性的问题,所以一味地让人提升其技艺能力或道德是错误的方向,以人为本应该让目的和手段分离,人是目的,方法上关注的是能力技术或道德本身,我们可以把它们从一个个具体的人身上分离出来,形成技术专利,机器和法律条款。

人治不是没有法律,但法律规定虽正确但宽泛,只能依靠执行者的理解和裁量。

儒家的“礼治”主义

儒家的“礼治”主义的根本含义为“异”,即使贵贱、尊卑、长幼各有其特殊的行为规范。只有贵贱、尊卑、长幼、亲疏各有其礼,才能达到儒家心目中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的理想社会。国家的治乱,取决于等级秩序的稳定与否。儒家的“礼”也是一种法的形式。它是以维护宗法等级制为核心,如违反了“礼”的规范,就要受到“刑”的惩罚。

儒家的“德治”主义

儒家的“德治”主义就是主张以道德去感化教育人。儒家认为,无论人性善恶,都可以用道德去感化教育人。这种教化方式,是一种心理上的改造,使人心良善,知道耻辱而无奸邪之心。这是最彻底、根本和积极的办法,断非法律制裁所能办到。

儒家的“人治”主义

儒家的“人治”主义,就是重视人的特殊化,重视人可能的道德发展,重视人的同情心,把人当作可以变化并可以有很复杂的选择主动性和有伦理天性的“人”来管理统治的思想。从这一角度看,“德治”主义和“人治”主义有很大的联系。“德治”强调教化的程序,而“人治”则偏重德化者本身,是一种贤人政治。由于儒家相信“人格”有绝大的感召力,所以在此基础上便发展为“为政在人”、“有治人,无治法”等极端的“人治”主义。 孔子把“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原则、道德标准和道德境界。他第一个把整体的道德规范集于一体,形成了以“仁”为核心的伦理思想结构,它包括孝、弟(悌)、忠、恕、礼、知、勇、恭、宽、信、敏、惠等内容。其中孝悌是仁的基础,是仁学思想体系的基本支柱之一。 “仁”是儒家学说的核心,对中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儒学对中国的影响

1、儒家思想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很深,几千年来的封建社会,所传授的不外《四书》《五经》。传统的责任感思想、节制思想和忠孝思想,都是它和封建统治结合的结果,因此,儒家思想是连同我们当代在内的主流思想。 2、儒学在中国存在几千年,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各个方面依然存在巨大的潜在影响。 3、现代企业管理中也注入了不少儒家思想。

更多相关推荐:
学儒家思想有感

学儒家思想有感彭艳20xx403307320xx级外国语学院英语师范一班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内容十分丰富有趣涉及天文地理数学等各个领域使后人受益无穷而中华民族创造出的思想成就是一个不可逾越的巅峰纵观华夏...

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感想

谈谈学习儒家思想的体会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思想的精华在经历了几千年的时代变迁后的今天仍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学习了儒家思想后我有了很多的体会及想法学习了儒家思想深深地体会到仁的核心仁字虽然简单所含的意蕴却是深刻的在这...

儒家思想学习感悟

儒家思想学习感悟子曰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好学近乎知讲的两方面的意思一个是人应该好学这是一种学习态度问题第二就是人的学习不在于学到知识而是获得智慧只有好学加上能够自己思考独立分析得到自己的见解这才叫智慧...

读儒家思想感想

读儒家思想感想中国传统管理思想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富国富民的管理目标礼法相济的管理原则严情结合的管理手段中庸之道的管理标准以人为本的价值导向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选贤任能的用人之道五德兼备的领导素养上兵伐谋...

感悟儒家之仁

感悟儒家之仁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同时得益于机遇它登上中国文化的顶峰成为历代封建统治者治理国家的首选这其中的缘由除了历代儒家弟子的极力宣传外更大程度上得益于他自身的魅力那些具有普世价值意义的被广大民众...

浅谈儒家思想

浅谈儒家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生论文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古传统文化是我们从先辈传承下来的丰厚的历史遗产它是我们中华民族的重要凝聚力量传统文化作为一种文化形态作为各类文化中的精粹无时不在影响着我们的思维与行动...

收藏孔子文献资料,感悟儒家文化精髓

建言三坊七巷建收藏孔子文献资料馆福建张祖仁的孔子文献资料收藏研究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大圣人是中国20xx多年的文化集大成者汉太史公司马迁赞曰诗有之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可谓至圣矣因此孔子被誉为世界文化...

康德的哲学思想及感悟

哲学导论结课论文电话182xxxxxxxx时间20xx年5月23日康德的哲学思想及感悟康德是我所熟知的著名哲学家之一生平经历比较富有戏剧性但他的哲学思想却具有鲜明的代表性影响了一代人康德终身生活在东普鲁士的一个...

孔子教育思想感悟

孔子教育思想感悟中华民族是一个拥有千百年悠久历史的民族中华民族精神源远流长早在几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已经出现一位资深的思想政治家他就是孔子孔子名丘字仲尼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者儒家教育理论的奠基...

儒家廉政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儒家廉政思想及其现代启示提到全球性威胁人们很快就会想到恐怖主义气候变暖金融危机等等这样一些词汇而在这个不断拉长的名单中现在又多了一个品种腐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将腐败定性为全球性威胁他认为20xx年全球金融风暴的...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茶道的影响

浅谈儒家思想对中国茶道的影响摘要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其茶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可以说中国茶文化就是众多优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华中国的茶道思想融合了儒道佛诸家的精华而成其主导思想是儒家思想本文旨...

重读传统文化——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

重读传统文化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读后感姓名学院班级学号摘要有幸拜读了李泽厚先生的中国古代思想史论觉得政治化因素颇多略微遗憾然毕竟是一个时代思想的进步令人稍有感触不失为一本好书关键字中西文化儒家思想时代的变更正...

儒家思想感悟(1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