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课堂激情四溢1

时间:2024.4.7

让语文课堂激情四溢

四川省平昌县 何静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激情是语文老师的必备素质。”如果说语文课堂是一池流动的春水,激情则是一股清新的风,吹皱着这池春水,让语文课堂更富有生机。“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浸润在诗情画意之中,用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昂扬的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以挖掘,激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让语文课堂激情四溢。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品味、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一、厚积薄发,教师因激情而魅力四射

初中语文课本中,一些优秀教师的形象都是充满激情的典范,我们不妨借鉴借鉴:魏巍的小学老师蔡芸芝是“温柔和美丽的人”,“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使学生“直到现在”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背诵她教的诗。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虽然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但是他的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以致学生“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韩麦尔先生在敌军占领祖国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使平时淘气的小弗郎士也终生难忘。孔子深沉,藏而不露,他的激情更多地表现为循循善诱与耐心开导。《论语》中《侍坐》篇有这样的记载:在讨论理想问题时,孔子以平等的身份、亲切的语言,启发弟子发言:当听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意见时,一“哂”而过,于无声处表现对学生的关爱;弟子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描绘了一幅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情景,正是孔子以“仁”治国激情的曲折表露。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教师要将对教育事业的真情、激情浸润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教学艺术之花拥有坚实的根基。”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像一个泰然自若的舵手,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而且要像一位绘声绘色的演员,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让语文课堂激情四溢,充满活力。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两个“黑”字凝重压抑,暗示父亲有孝在身,回家奔丧;反复强调戴的穿的都是“布”,暗示着父亲老境颓唐、祸不单行的遭遇和家中光景的日趋惨淡。面对这些,“我”的伤感之情就不言而喻了。而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两手的“攀”,两脚的“缩”,身子的“向左微倾”,则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描述出来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而本已伤感的儿子又怎能不落泪呢?读到此处,我们不由地被父子的骨肉之情所打动,真切地触摸到“我”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1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之所以广受好评,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上富有激情。她在执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时,用自己富有深情的语言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氛围,抓住文中的中心句“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紧贴文本,让学生品读、体味,带领学生诵读,用感情“抓”学生,一节课下来,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连听课的老师都眼泪汪汪。这样的课堂,激情四溢、魅力无穷。

二、声情并茂,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譬如沈从文《边城》一文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明天回来。”他到底回来没有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补写一个自认为满意的结尾。学生们兴致勃勃,反响强烈,很快落笔成文。有的写傩送心怀内疚抑郁而终,有的写有情人终成眷属,有的写翠翠终生未嫁。看到这些内容,我除了欣喜,更多的是惊叹。

“言为心声”,语言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使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学生在朗读时声情并茂,也会在语文课堂中因激情而生机盎然。譬如我在上《大堰河----我的母亲》一课时,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沉曲折的诵读开始,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以及燃烧的激情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如歌如泣、声情并茂的吟咏中走进课文,投身于课文,与作者同爱同恨,同笑同泣。接着,在我们师生共同的朗诵中,学生感受到了大堰河的善良纯朴以及对乳儿的拳拳之情,听到了诗人发自肺腑的对乳母挚爱的呼唤——情感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师生的情绪完全随着时缓时急时高时低的声调在波动,完全沉浸在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中。我正是用这种富有艺术化极具个性化的激情的朗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

例如教学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这首豪放词时,我使自己的情感归入作者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以致早生华发,只好寄情江月以遣怀的慷慨悲凉情感的积累之中。在设置悬念时,用《大江东去》的曲子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未知欲望,完成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创设,再通过鉴赏、吟唱、美读、句子联想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战场奇景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形象中去,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为字里行间作者那种崇尚英雄、赞美英雄,想建功立业的抱负所感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眼光应落在一个“情”字上,将课文中的知识化为活的、含情的惊涛、乱石、大江、雪浪等组成的古战场雄奇画面的勾勒上,春风得意、从容不迫、胜利击敌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上,以及“樯橹灰飞烟灭”的战斗情景的渲染上,使学生在画面上真正把握苏词的豪放风格,将教师的机械化教学化为活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意识的源泉,从而使气氛活跃且热烈,学生的心情也因创设意境的感染熏陶而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享受。激情似火的是老师,柔情似水的是老师,铿锵有力的是老师,缠绵悱恻的也是老师;老师就是横槊赋诗的曹孟德,老师就是执手相看泪眼的柳三变,老师就是歌“大江东去”的苏东坡,老师就是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 2

李易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为有了激情,屈原才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因为有了激情,李白才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为有了激情,苏轼才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必定是充满激情的。面对着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面对着精美的语言文字,面对着几十个渴求知识、渴求精神陶冶的学生,你必须充满激情地进入角色,用你的激情将学生带入兴奋状态。哀婉处还它一个哀婉,悲愤处还它一个悲愤,昂扬处还它一个昂扬??

智慧灵感来自激情,思维张力源于激情,彰显教学个性需要激情,锻造学子英才不可以没有激情。激情澎湃你就可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曲径通幽,妙语如珠,声情并茂,这样的语文课会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兴趣。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引导学生随着教学内容情感脉搏的跳动而跳动,才能真正品味出文章的精华。

三、情感共鸣,课堂因激情而流光溢彩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善于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有了心灵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语文课堂才能因激情而流光溢彩、激情四溢、魅力无穷、妙不可言。因为,这既能展示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又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特级教师钱梦龙讲授《最后一课》,文中韩麦尔先生的一番肺腑之言和小弗朗士满怀痛恨的心情,都明显地在学生心中激起共鸣。课将要结束时,钱梦龙老师却峰回路转,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跟小说里的韩麦尔先生一样都是教本国语文的,你们猜猜看,我读完小说后,会有怎样的感想?”学生们纷纷猜测,而且都言之有理。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想您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您教的是我们祖国的语言,它也像法语一样——最明白,最准确。”这位学生的猜测与钱梦龙的感想完全吻合,师生的情感发生了共鸣。钱梦龙由此赞美祖国语言是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之一,汉字是信息时代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文字。从学生们发亮的眼睛中,可以看出钱梦龙强烈的自豪感已使他们真正动了情。随后,他又让学生谈了各自的感受,学生们思维活跃,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这节课在余韵悠悠中结束,而学生们仍沉浸在一种“顿悟”的兴奋之中。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信其礼,乐其学”。可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关爱还给学生。教师语言应更风趣,语调应更温和,教态应更亲切,课堂上要审时度势,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易兴奋的地方,因势利导,为课堂注入活力。只有通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

3

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这样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

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

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和情感因素,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

利用、发挥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挖掘作品的共鸣点,让学生在优美生动的语文

文字的引领下,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认识他们笔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从而

品味生活,感悟人生,获得一种语文所特有的审美情趣。课堂因师生的激情而生

辉,随师生的笑语而欢腾,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期待的流光溢彩的课

堂吗?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句话:“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

心中振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扬激情于课堂。”激情是一眼创意的

泉源,能提升和凝聚语文课堂的魅力;激情是一种催化的药剂,能引起和调动学

生表达的欲望;激情是一把燃烧的薪火,能点燃和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让激情

燃烧在语文课堂,和年轻的心一起歌唱;让激情燃烧在语文课堂,与大家一起共

鸣;让激情燃烧在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更加激情四溢,风采迷人。我们要用教学

的激情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师生的激情之水长流不息,激情之花永开不败。

4


第二篇:让语文课堂激情四溢1


让语文课堂激情四溢

四川省平昌县 何静

我国著名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曾说过:“激情是语文老师的必备素质。”如果说语文课堂是一池流动的春水,激情则是一股清新的风,吹皱着这池春水,让语文课堂更富有生机。“感人心者,莫乎于情”,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将自己浸润在诗情画意之中,用饱满的情绪去感染学生,用昂扬的激情去吸纳和传播知识,用一种高亢的精神状态、真挚深沉的情感,使学生的心灵受到碰撞,智慧得到启迪,潜能得以挖掘,激起学生与文本的情感共鸣,让语文课堂激情四溢。从而提升语文课堂的品味、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

一、厚积薄发,教师因激情而魅力四射

初中语文课本中,一些优秀教师的形象都是充满激情的典范,我们不妨借鉴借鉴:魏巍的小学老师蔡芸芝是“温柔和美丽的人”,“爱用歌唱的音调教我们读诗”,使学生“直到现在”还记得她读诗的音调,背诵她教的诗。三味书屋中的先生读书到动情处“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拗过去,拗过去”,虽然不是在指导学生读书,但是他的充满激情的表现给学生做了极好的示范,以致学生“疑心这是最好的文章”。韩麦尔先生在敌军占领祖国后的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感情激动,连声音都发抖了”“哽住了”“说不下去了”,使平时淘气的小弗郎士也终生难忘。孔子深沉,藏而不露,他的激情更多地表现为循循善诱与耐心开导。《论语》中《侍坐》篇有这样的记载:在讨论理想问题时,孔子以平等的身份、亲切的语言,启发弟子发言:当听到不符合自己心意的意见时,一“哂”而过,于无声处表现对学生的关爱;弟子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描绘了一幅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的情景,正是孔子以“仁”治国激情的曲折表露。

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曾说:“教师要将对教育事业的真情、激情浸润在教育教学的全过程,这样才能使教学艺术之花拥有坚实的根基。”课堂上,教师不仅要像一个泰然自若的舵手,引导学生畅游知识的海洋,而且要像一位绘声绘色的演员,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让语文课堂激情四溢,充满活力。

朱自清先生的《背影》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两个“黑”字凝重压抑,暗示父亲有孝在身,回家奔丧;反复强调戴的穿的都是“布”,暗示着父亲老境颓唐、祸不单行的遭遇和家中光景的日趋惨淡。面对这些,“我”的伤感之情就不言而喻了。而父亲“蹒跚”地走到铁道边,两手的“攀”,两脚的“缩”,身子的“向左微倾”,则把父亲为儿子买回橘子时的艰难形象描述出来了。父亲对儿子的挚爱之情跃然纸上,而本已伤感的儿子又怎能不落泪呢?读到此处,我们不由地被父子的骨肉之情所打动,真切地触摸到“我”丰富而又复杂的内心世界。 1

北京特级教师窦桂梅的课之所以广受好评,其突出的特点就是课堂上富有激情。她在执教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一文时,用自己富有深情的语言一下子把学生带进了课文的氛围,抓住文中的中心句“咱娘儿俩在一块,好好活,好好活??”,紧贴文本,让学生品读、体味,带领学生诵读,用感情“抓”学生,一节课下来,不少学生流下了感动的泪水,连听课的老师都眼泪汪汪。这样的课堂,激情四溢、魅力无穷。

二、声情并茂,学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激情的课堂教学,能够使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内容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

譬如沈从文《边城》一文的结尾:“这个人也许永远不会来,也许明天回来。”他到底回来没有呢?我让学生发挥想象,为故事补写一个自认为满意的结尾。学生们兴致勃勃,反响强烈,很快落笔成文。有的写傩送心怀内疚抑郁而终,有的写有情人终成眷属,有的写翠翠终生未嫁。看到这些内容,我除了欣喜,更多的是惊叹。

“言为心声”,语言是最利于表达情感的媒介。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应该使用富有激情的语言去点燃学生的激情。学生在朗读时声情并茂,也会在语文课堂中因激情而生机盎然。譬如我在上《大堰河----我的母亲》一课时,以抑扬顿挫、铿锵有力、深沉曲折的诵读开始,把自己对诗文的理解以及燃烧的激情传递给学生,让他们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如歌如泣、声情并茂的吟咏中走进课文,投身于课文,与作者同爱同恨,同笑同泣。接着,在我们师生共同的朗诵中,学生感受到了大堰河的善良纯朴以及对乳儿的拳拳之情,听到了诗人发自肺腑的对乳母挚爱的呼唤——情感点燃了学生的激情,师生的情绪完全随着时缓时急时高时低的声调在波动,完全沉浸在了主人公的喜怒哀乐中。我正是用这种富有艺术化极具个性化的激情的朗诵陶冶了学生的情操,激发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学生也因激情而生机盎然。

例如教学苏东坡的《赤壁怀古》这首豪放词时,我使自己的情感归入作者想建功立业却壮志难酬,以致早生华发,只好寄情江月以遣怀的慷慨悲凉情感的积累之中。在设置悬念时,用《大江东去》的曲子去调动学生的情感和未知欲望,完成富有吸引力的情境创设,再通过鉴赏、吟唱、美读、句子联想等手段把学生带入“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古战场奇景和“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英雄形象中去,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并为字里行间作者那种崇尚英雄、赞美英雄,想建功立业的抱负所感染。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眼光应落在一个“情”字上,将课文中的知识化为活的、含情的惊涛、乱石、大江、雪浪等组成的古战场雄奇画面的勾勒上,春风得意、从容不迫、胜利击敌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上,以及“樯橹灰飞烟灭”的战斗情景的渲染上,使学生在画面上真正把握苏词的豪放风格,将教师的机械化教学化为活的调动学生积极性、参与意识的源泉,从而使气氛活跃且热烈,学生的心情也因创设意境的感染熏陶而得到极大的满足和享受。激情似火的是老师,柔情似水的是老师,铿锵有力的是老师,缠绵悱恻的也是老师;老师就是横槊赋诗的曹孟德,老师就是执手相看泪眼的柳三变,老师就是歌“大江东去”的苏东坡,老师就是吟“雁字回时,月满西楼”的 2

李易安。“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因为有了激情,屈原才有“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因为有了激情,李白才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因为有了激情,苏轼才有了“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一堂好的语文课,老师必定是充满激情的。面对着古今中外的名篇佳作,面对着精美的语言文字,面对着几十个渴求知识、渴求精神陶冶的学生,你必须充满激情地进入角色,用你的激情将学生带入兴奋状态。哀婉处还它一个哀婉,悲愤处还它一个悲愤,昂扬处还它一个昂扬??

智慧灵感来自激情,思维张力源于激情,彰显教学个性需要激情,锻造学子英才不可以没有激情。激情澎湃你就可以左右逢源、旁征博引,纵横捭阖,曲径通幽,妙语如珠,声情并茂,这样的语文课会激发出学生极大的兴趣。歌德有句名言:“哪里没有兴趣,哪里就没有记忆。”引导学生随着教学内容情感脉搏的跳动而跳动,才能真正品味出文章的精华。

三、情感共鸣,课堂因激情而流光溢彩

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应该善于通过富有激情的语言点燃学生的激情,从而让课堂成为师生情感和谐互动的统一体,有了心灵的感悟和情感的共鸣,语文课堂才能因激情而流光溢彩、激情四溢、魅力无穷、妙不可言。因为,这既能展示教师自身的教学魅力,又能引导学生走进文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

特级教师钱梦龙讲授《最后一课》,文中韩麦尔先生的一番肺腑之言和小弗朗士满怀痛恨的心情,都明显地在学生心中激起共鸣。课将要结束时,钱梦龙老师却峰回路转,突然提出这样一个问题:“我跟小说里的韩麦尔先生一样都是教本国语文的,你们猜猜看,我读完小说后,会有怎样的感想?”学生们纷纷猜测,而且都言之有理。一位学生是这样回答的:“我想您会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因为您教的是我们祖国的语言,它也像法语一样——最明白,最准确。”这位学生的猜测与钱梦龙的感想完全吻合,师生的情感发生了共鸣。钱梦龙由此赞美祖国语言是最富于表现力的语言之一,汉字是信息时代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文字。从学生们发亮的眼睛中,可以看出钱梦龙强烈的自豪感已使他们真正动了情。随后,他又让学生谈了各自的感受,学生们思维活跃,在相互的交流与碰撞中,“努力学好祖国的语言文字”成为他们共同的心声。这节课在余韵悠悠中结束,而学生们仍沉浸在一种“顿悟”的兴奋之中。

教育家夸美纽斯说过:“教学的艺术就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活跃、和谐、民主、平等、欢乐的课堂氛围是学生的潜能、创造性、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生长发展的“阳光、空气、水”。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信其礼,乐其学”。可见,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应当是尊师爱生,教学相长的关系,应当是一种民主、平等、互尊、互爱的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创设开放的教学环境,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尊严还给学生,把关爱还给学生。教师语言应更风趣,语调应更温和,教态应更亲切,课堂上要审时度势,善于抓住学生感兴趣、易兴奋的地方,因势利导,为课堂注入活力。只有通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朴实、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在学生中引起共鸣,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到教学中来。

3

赞可夫在《教学与发展》一书中这样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

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语文教材中的文

学作品,文质兼美,含有极为丰富的美育内容和情感因素,语文课堂教学要充分

利用、发挥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挖掘作品的共鸣点,让学生在优美生动的语文

文字的引领下,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认识他们笔下个性化的人物形象,从而

品味生活,感悟人生,获得一种语文所特有的审美情趣。课堂因师生的激情而生

辉,随师生的笑语而欢腾,这样的课堂不正是新课程理念所期待的流光溢彩的课

堂吗?

李镇西老师说过一句话:“教育者应是个性情中人,各种教育现象都会在他

心中振起喜怒哀乐的波澜,孕思考于胸中,扬激情于课堂。”激情是一眼创意的

泉源,能提升和凝聚语文课堂的魅力;激情是一种催化的药剂,能引起和调动学

生表达的欲望;激情是一把燃烧的薪火,能点燃和激发学生心灵的情感。让激情

燃烧在语文课堂,和年轻的心一起歌唱;让激情燃烧在语文课堂,与大家一起共

鸣;让激情燃烧在语文课堂,语文教学更加激情四溢,风采迷人。我们要用教学

的激情去点燃学生学习的激情,让师生的激情之水长流不息,激情之花永开不败。

4

更多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

语文课堂的评价语言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渠道课堂上的学习评价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教师在课堂上的不同评价学生就会有不同的表现就会有非一般的情绪体验新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正逐步由单一的教师评向多元...

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

如何评价一节语文课摘要在新课程实施后评价一堂语文课归结到一点那就是动机与效果的统一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学习与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成为语文学习的主人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学过程不断创新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课堂评...

语文课堂评价语集锦

语文课堂评价语集锦听1谢谢大家听得这么专心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真让我高兴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使我快乐给我鼓励4我从你们的姿态上感觉到你们听明白了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是否合适6不知我说清了没有说明白了没有7我...

语文课堂上的评价

新课程下的语文课堂上评价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显而易见的道理看过之后引起了我的思考是这样说的小孩子们因为无知而上学所以孩子们回答问题不正确或荒谬应该说是正常现象如果孩子们的回答就是正确的提出问题都是高质量的倒是不正常...

语文课评语

语文课评语这一节课重点突出思路清晰能够以学生为本让学生在读中悟悟中诵是一节充满语文味的语文课能小组合作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言

小学语文评价语言内容摘要课堂评价语是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形式之一它包括表扬赞赏的正面评价和指正否定的反面评价如何使评价语言人性化评价方式多样化让评价真正起到应有的效果是我们一线语文教师极为关注的课题关键词课堂...

语文课堂评价语集锦

语文课堂评价语集锦转载听1大家听得这么专心我真是越讲越有劲2大家对这些内容这么感兴趣说明我的辛苦没有白费3你们专注听讲的表情给我鼓励4我从你们的眼神中感觉到你们还有疑问能告诉我吗我想为你服务5我不知道我这样说你...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语艺术

浅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评语艺术滨海县界牌镇周庄小学李燕华摘要在教学活动中评语既是教师对学生学习结果的评价也是师生的一种情感的交流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评语不但对学生的思维起指导作用而且能引起学生的积极...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办法

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和办法小学语文高效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所谓课堂教学评价是指评价主体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对课堂教学诸因素及发展变化进行的一种价值判断活动一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局限长期以来我国课堂教学评价即...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

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策略摘要推行素质教育主渠道在课堂教师在语文课堂中对学生的评价往往出现一些无效现象教师应该设计运用有效的评价策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品尝成功的愉悦改进学生学习行为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生语文...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标准

小学语文课堂评价标准第一项教学目标1能根据教材提供的资源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课堂教学目标重点突出明确具体适度可行第二项教学内容1正确深入地解读教材充分挖掘教材提供的资源不能丢掉文本深入有价值的东西2积极利用课堂上...

浅谈初中语文的课堂评语

浅谈初中语文的课堂评语广南县旧莫乡昔板中心学校陆正仑内容提要课堂评语是课堂教学中即时的情境性的评价语它在语文教学中的使用更为频繁运用得当能有效地点拨引导激励学生的学习在教学实践中要充分发挥其激励功能和信息反馈功...

语文课评语(51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