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与问》教案

时间:2024.3.27

23 学与问(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掌握说理文的文体特征。

3、学会收集勤学好问的小故事或名言,懂得与同学交流。

4、能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多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难点:

1、理解“多问”与“勤学”的关系。

2、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 做知识的主人。

家学准备:制作课件; 收集有关哥白尼、沈括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1、出示课件:同学们分析得非常正确,这节课让我们继续走进23课,明确学与问的关系。

2、出示目标

二、整体感知。

1、过渡:那学问到底是如何得来的呢?作者自己的观点是什么,请同学们大声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找出有关于语句。

2.生:知识是学来的,也是问来的。

3.师:这一分句重在强调问,那问是如何重要呢,作者又是如何说的呢/

(“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出示句子。

①指名读,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把问比作金钥匙,把问比作铺路石,告诉我们“问”很重要)(板书:金钥匙 铺路石)再读,通过你的朗读表现。

②是的,作者用两个极其形象的比喻说明了问的重要性。齐读

三、阅读事例。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作者单单这样说,也许你不相信,“问”真的有这么重要吗?咱们一起走进哥白尼的事例,相信你会解开这个疑惑。那作者又在文中介绍了哪些名人事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板书:哥白尼 沈括)

2、课外同学们合作查阅了哥白尼的资料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出示哥白尼图片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日星说等)

3、真是一位了不起的天文学家!哥白尼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呢?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故事。 默读第2小节,在你认为值得关注的词语边上写上你的理解。

请同学们默读文章第二小节,文中哪些地方体现了哥白尼的勤学好问,标一标,画一画,在旁边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4、交流:(看出哥白尼勤学好问)从那些地方特别能感受到他的勤学好问?

相机出示:A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缠着爸爸妈妈问这问那:太

阳问什么总从东方升起,从西边落下?

(a 经常,说明小哥白尼思考的问题多,提出的问题多。 b缠,表现出他对问题的不懈探求。什么叫缠着?什么情况下是缠着?

生:问题必须解决的时候。

师:问题必须解决,如果没有解决你怎么办?

生:继续问。

师:想一想,哥白尼如果有问题想要问妈妈,妈妈这时正在看书,没空,哥白尼会怎么做?

生:哥白尼会缠着继续问。

师:如果妈妈还是没有空,说:“我看完这一点”,哥白尼怎么做?

生:再继续缠着。

师:缠到什么情况为止?

生:妈妈回答他的问题。

师:一直缠到自己的问题得到解决,这说明哥白尼怎么样?

生:勤学好问。

c指名表演“缠”。(预设:可怜状的;执着型的;撒娇式的等)指读句子。

抓住“经常”“缠着”——齐读)

B晴朗的夜空有那么多星星,为什么到了白天却无影无踪了?小鸡为什么要从鸡蛋里出来,而不从母鸡的肚子里出来?? a(能从省略号中读出好问)

b如果你是小哥白尼,你还会提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

c好了,同学们,哥白尼小时候就是这么喜欢问问题,那你知道

他长大以后获得的成就吗?

课外同学们合作查阅了哥白尼的资料 ,谁来说说你知道他有哪些成就?出示哥白尼图片

(指名学生简介哥白尼,日星说等)师补充 5.哥白尼获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什么帮他打开了科学的大门?

(——好问)

8、难怪作者会说:“问”常常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是通向成功之门的铺路石。” (齐读) 9、哥白尼的伟大成就还来自于什么?

(——不懈探求)这就与“学”有关。

所以,问只是求知的第一步,除了好问,还要勤学。

(二)自学第四自然段

1、过渡:有了问题要向别人请教,不过有时问题不能完全靠别人来解答,因为别人也有不知道的时候。遇到这样的情况该怎么办呢?文中的沈括的事例较好的告诉了我们。沈括是什么人?谁来介绍一下。

2、交流反馈:

(1)了解沈括生平贡献。在沈括的身上发生了什么事?下面请同学们默读第四自然段,自学以下几个问题。

1)沈括小时候对什么产生疑问?他首先是怎么做的?

((3) 从“仍然”知道了他一直在思考。追问:想象一下,他是怎样一直在思考?你能用这样的句式说说嘛?(看书时思考,赏花时思考,遇到别人继续请教等)

3)后来沈括是怎样明白其中道理的

4、小结:他终于发现是温度不同造成花开有早有迟。一个善问的人,不会满足于别人给的模糊的解释,而会用自己的眼光去观察,自己的大脑去思考, 得出科学的答案。沈括就为我们做出了榜样。我们就现学现问。

5、(学生对本段文字质疑)

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 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 “尽”的意思是(凋谢了),“始盛开”的意思是(刚刚开始盛放)。 后两句诗(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

山上的温度比山下低,究竟会低多少?(海拔升高100米温度降低0.6摄氏度。)

6、是阿,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沈括的故事让我们明白了真央的道理呢/?

齐读总起句:在求知的过程中,我们还要善于把勤学好问和观察思考结合起来。

7.同学们,你们能举出一些名人勤学好问的例子吗?(牛顿根据苹果下落发现了万有引力;瓦特根据水壶的蒸汽发明了蒸汽机) 是的这些事例都告诉我们只要勤学好问,就能有所成就。

四、深入理解。

过渡:同学们,现在,我们面对的是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个世界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1、平时我们有了问题你都向谁请教过?指名学生说。

2、课文中告诉我们以谁为师呢?默读§3

3、文中有一个词叫“能者为师”。(出示文字)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

4、学到这里,老师想与同学们一起重温一下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的两句名言,指名读。

三人行, 必有我师。——孔子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学生理解大意:三个人一起走路,其中必定有人可以作为我的老师。说明应该虚心向别人学习。

不认为向职位比自己低、学问比自己差的人求学是耻辱。

5、这两句名言就是告诉我们什么?(要不问年龄,不看地位,以能者为师。

出示:有了问题,可随时随地请教别人。你可以请教父母和老师,也可以请教同学和朋友。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古人说的“能者为师”就是这个道理。

五、总结全文。

1、最后作者得出了一个怎样的结论呢?快速浏览课文。出示最后一段。(学与问是相辅相成的,只有在学中问,在问中学,才能求得真知。)板书:相辅相成

2、怪不得作者说: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就好比插上了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到那时,知识的天空将任你翱翔,宇宙的奥秘将任你探求,你将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板书:养成习惯

A“两只强健有力的翅膀”指的是什么? (勤学、好问) 指名读好这句话,突出强健有力。指导朗读指名读。 B能够自由地翱翔知识的天空,探求宇宙的奥秘你会感到怎样?(高兴、自豪??)就把这种感情融入到你的朗读当中。齐读最后一节。 (完整地认识说理文的结构,全面把握。)四、总结

1.课文学到这里,咱们大家都懂得了我们应该从小养成勤学好问的习惯,因为(引读:)“我们从小养成了勤学好问的习惯??”

2、是的,勤学好问,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方法,更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质,有许多的名人名言也验证了这一点,下面请大家看几则名人名言。(出示名人名言:)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汉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普列汉诺夫

六、归纳收获。

1、学完全文,相信同学们一定有不少启示。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想一想,然后写下来。写后交流。

2、小结:学无涯而问不止,问无休而学有成。

学的越多,产生的问题就会越多,问的越多,学到的知识也就会越多。 思考过吗:学习贵在问,还贵在什么?(贵在恒,贵在勤等)

(学习课文而不局限于课文,发散思维,明白学习的方法。)

3、同学们,刚才你们畅谈了学习这一课后自己的收获,情真意切。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课文,不难发现,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都在第

一、第三、五自然段中,作者为什么还要在文中插入两个小故事呢?(是有力的证据,证明的作者的观点。这种写法是说理性文章最常用的:摆事实,讲道理。这样文章才有说服力。)

我们在语文课本中还学过哪些课文也是运用这样的方式来说理的?(《说勤奋》《谈礼貌》《滴水穿石的启示》)以后想要和别人讲道理时,可以想想这类文章的写法。

(语文学习作用之一的工具性在说理文中同样不可忽视,学了说理文,要掌握写法更要学会与人交际时实际运用,当运用知识获得成功时,便是对学习者最好的奖励,莫大的鼓舞。)

4、最后老师要送给大家一把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

齐读。

七、课外作业。 (二选一做)

1.选择你喜欢的勤学好问名言摘抄下来,做成书签,送给同学和朋友。 (培养学生积累并且运用名言的能力)

2.写话练习:古时候有一户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个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

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各位同学,你们现在就是这位智者,你该如何帮助这位只知“学”的青年呢!(友情提示:可以利用课文内容及自己搜集的名人勤学好问的故事、名言等写劝说的话。) (锻炼学生活学活用的能力,基础好的同学可以模仿课文的说理方式进行劝说,基础弱一些的同学可以利用课文内容进行劝说,做到人人都会说。)

板书设计 :五、激趣拓展,活学活用。

1、同学们,今天我们从中外名人的身上,知道了问是打开知识殿堂的金钥匙。现在老师也送你们一把金钥匙。(老师发有关好问名言的小卡片)只要你拿到了这把金钥匙,并且知道怎么去用它,那我相信你一定能成为一个有学问的人!

(1)不学不成,不问不知。—— 王充

(2)读书好问,一问不得,不妨再问。 ——清 郑燮(xiè)

(3)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爱因斯坦

(4)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普列汉诺夫

(5)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种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为愚人。——佚 名(6)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刘开

(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

(8)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陈献章

2、好,打开看看这是把这是把什么样的金钥匙?你喜欢老师送给你

的金钥匙吗?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你的金钥匙是什么?(指名读名言)

3、老师这里还有金钥匙呢,看!(出示陶行知的两段话)陶行知先生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这就是他所写的关于勤学好问的两首小诗,希望同学们课后读一读并去了解这两首诗,相信对你们会有所帮助。 出示:陶行知先生的《每事问》

“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

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

陶行知先生的《问到底》

“天地是个闷葫芦,闷葫芦里有妙理。您不问它您怕它,它一被问它怕您。您若愿意

问问看,一问直须问到底!”

4、过渡:下面老师想检验一下大家活学活用的能力:

出示故事:古时候有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家,得到了一块当朝宰相赠送的书有“学问”两个字的金匾。这家主人过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家,谁都想得到那块能带来学问的金匾,互不相让。结果两人只好找来工匠把匾从中一分为二。老二得到了有“学”字的半块。于是他就扛着这半块匾到处求学,见什么学什么,从不多问。几年下来,却一无所获。一天他在街上遇到了一位智者??

各位同学假如你是这位智者,你会怎样来说服这位只知“学”的老二

呢!请你写一段话来说服他。

(友情提醒:不仅可以用书上原文、原故事来说服“老二”,还利用

自己所知道的名人名言、名人故事来说服“老二”。)

六、布置作业:

1、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名言,写下来。

2、搜集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附 板书 23 学与问

勤学好问

成为学习的主人

观察思考

23. 学与问(议论文) 提出观点 金钥匙 铺路石

哥白尼

举例证明 勤学好问 观察思考

沈 括

得出结论 相辅相成 养成习惯


第二篇:学与问教案


23学与问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多媒体辅助教学,扩大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3、通过自主、合作、探究,让学生建立研究性学习的意识,培养学习、交往的能力。

4、引导学生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理解“好问”与“勤学”是联系在一起的,教育学生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学重点: 理解“好问”与“勤学”的关系。

教学难点: 发扬勤学好问的精神,做知识的主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师板书“学”、“问”)师:老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词——学问,你知道什么叫学问吗?(知识、学识、文化、才能、水平、本事??)

2、(师在“学”与“问”之间板书一个“与”字)师:老师在中间加上了一个“与”,那又该是什么意思呢?(生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学与问》。那么,学、问之间存在着什么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共同学习这篇课文。

二、初读感知,了解内容

1、师:我知道大家一定预习过了这篇课文,每一次的朗读,我们都会有不同的体会,现在我想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一遍课文,想一想,你知道了什么?(很多有学问的人,小时候都是非常好问的;学和问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只有多问问题,才能学到知识;也可以是文中的句子)

2、小结:刚才同学们说的,也就是我们学习这篇课文要懂得的道理。

三、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

1、我们知道这是一篇说明事理文章,说理性文章要通过大量的事例来说明作者的观点。那么

我们就先看看课文写了哪两个人的事例。

那我们先一起走近哥白尼吧。请同学们听老师来读一下哥白尼的简介。详见附录一。

2、师:读到这里,老师不禁想赞美哥白尼,你能替老师赞美她吗?

3、师:大家有没有想过哥白尼能成为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和他小时候的学习习惯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一起走近小哥白尼。

4、师:请大家先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说说看了课文后你知道了什么?(他从小爱问问题??)引出并板书:勤学好问

5、师:你从这段中的哪些词句感受到哥白尼好问呢?

(小时候就喜欢问、经常缠着问这问那(重点分析)、省略号)

6、哥白尼提出了哪些稀奇古怪的问题?就这些吗?想象小哥白尼还会提什么问题呢?同桌合作

7、师:看来就是因为哥白尼小时候就勤学好问,从而对科学奥秘进行不懈探求,最终成为一位伟大的天文学家。

8、师:现在我想大家对这段话肯定有自己的理解了。(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9、师:作者列举哥白尼这个例子就是为了说明第一段中他提出的观点。同学们你们想想作者的观点是哪一句?(有可能要比较二、三两句话,第二句:简练、全面,第三句:补充、阐述、说明;)再回头说一下板书:勤学好问

四、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

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做到勤学好问呢?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个事例——中国古代科学家沈括的事例。

1、(出示沈括的简介,详见附录二)请学生自己朗读沈括的简介,我想大家一定想赞美一下沈括,假如我就是沈括,你怎么来赞美我呢?

2、师:这么一位伟大的大科学家,他的童年一定深深地吸引着我们,让我们一起回来到沈括的童年。请同学们根据大屏幕上的阅读训练题来自学第四自然段。(详见附录三,出示阅读训练题)

(1)师生交流答案,指名回答。板书:观察思考(温度与植物的生长关系)

(2)让学生了解一下《大林寺桃花》,详见附录五。

3、小结:看完这段文字,你觉得小沈括是个怎样的孩子?(或特点、好习惯)?(勤学好问;留心观察;爱动脑筋??)

4、是呀,就是因为小沈括从小就勤学好问,再加上观察思考,所以他成为了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

课文列举了沈括和哥白尼这两个事例。沈括是中国的,哥白尼是外国的,看来不管是谁,要想成就伟大的事业都得从小做到——勤学好问。(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作者的观点)

五、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

1、教师导入:无论是哥白尼生活的世界,还是沈括生活的世界,它们距离我们已经有好长时间了,我们现在面对的又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又该怎么做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三自然段。

2、我们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哪几个词最能概括我们面对的世界的特点?(五彩缤纷、日新月异、瞬息万变??)

3、是啊,对这样一个日新月异、瞬息万变的世界,我们有新奇,有疑惑。那么,有了问题,我们该怎么做?(请教和问)

4、我们可以问谁呢?还可以问谁?

5、是呀,古人云:“能者为师”,你们知道是什么意思吗?书上是如何来解释它的意思的?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找出有关的句子。(只要他确实能给你启发,给你帮助,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都可以成为你的老师,都应该向他请教。)(指名回答,然后齐读一遍)

6、同学们想想能者与什么没有关系?不管他年长年幼,地位高低这句话的意思很像我国古代圣贤孔子说的不耻下问。除了不耻下问,孔子还说过那句类似的话呢?

投影出示:不耻下问。 三人行,必有我师。

7、小结:看来,遇到了问题,我们应该要不耻下问,拜能者为师。

六、学习第五自然段

1、如果在生活和学习中我们做到了勤学好问,做到了拜能者为师,并且也做到了观察思考,那么我敢肯定我们会有丰硕的收获!那么我们的收获有哪些?(出示:第五自然段)板书:真知 学问 知识 学习的主人 ??

2、还记得上课前,老师问你们的问题吗?学与问的关系。

七、总结

1、同学们,学到这里我们终于不仅明白了学与问的关系,同时也明白了作者的良苦用心和寄

予我们的期望,那作者对我们的期望是什么呢?(其实作者对我们的期望就是他的观点)(根据板书总结)

2、现在老师请同学们自己来创造一些有关学与问的名言,可以借鉴文中有关语句,但不能相同。下面老师也送一些名言给你们,相信你们一定能从中懂得很多。你喜欢哪一句?来,谁来读给大家听听,并说说你的感受或理由。详见附录四。

3、既然作者要我们做到学与问,同时我们也明白自己也应该做到学与问。刚才同学们和老师一起认真的学习了这篇课文,下面我们也试着提提问题,提出自己学习这篇课文的疑惑。

八、课外作业

1、学了课文《学与问》,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呢?

2、了解一个古今中外名人勤学好问的小故事,并把自己生活中发现的小故事也写下来。

附录一:哥白尼是现代天文学的创始人,他一生都在研究太阳、行星和月亮对恒星的相对运动。他观测计算所得数值的精确度是惊人的。例如,他得到的恒星年的时间为365天6小时9分40秒,比现在的精确值约多30秒,误差是四万分之一。他自制了各种仪器,孜孜不倦地从事天文观测和研究达30多年。哥白尼创立的日心说,不但是天文学上的一次伟大革命,而且引起了人类宇宙观的重大革新。

附录二:在我国北宋时代,有一位非常博学多才、成就显著的科学家,他就是沈括。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他还是出色的工程师、军事家、外交家和政治家,同时,他博学善文,对音乐、医药等无所不精。当代英国著名科技史专家李约瑟曾这样评价说:沈括是“中国整部科学史中最卓越的人物”。他积一生之心血写出的《梦溪笔谈》,包罗万象,独有创见,被称做“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

附录三:阅读训练题

1、这段话中的总起句是( )。

2、( )时期的沈括是个( ),他读白居易的诗《大林寺桃花》时,产生了一个疑问:( )?但是妈妈的回答没能解开沈括的疑团,于是“问”就激发了他在深山寺庙里的发

( )。

附录四:师提供的名言

1、君子之学必好问。

2、学而知,问而广。

3、“学问”二字需要拆开看,学是学,问是问。 现:原来

4、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5、好问的人,只做了五分钟的愚人;耻于发问的人,终身做愚人。

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8、学问=学+问

9、三人行,必有我师。

详见附录五:

大林寺桃花

唐 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提示:

这首诗是作者游庐山大林寺所作,山下春天已过去,而这里桃花盛开,诗人喜出望外。山下过了四月,各种花草的芳香都结束了,而大林寺的桃花才茂盛地开放。人们常常为春去无处寻找而遗憾万分,哪知春转入山中的大林寺来了。

板书:

23 学与问

学问

勤学好问+观察思考=真知

知识

学习的主人

??

更多相关推荐:
观察物体教学教案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执教老师:高淑芹第一节:观察物体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2页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想象拼摆的过程,进一步学习利用实物或图形进行直观思考,不断丰富对空间以及平面图形的认识。问…

幼儿园语言教学教案

(一)幼儿园大班语言教案设计:我要讲故事一、活动目标:1、引导幼儿感受故事的意境,萌发对故事的兴趣。2、能认真倾听老师及同班及其它同学讲故事,并且自己积极参与讲故事中。3、学习理解故事,用自己的语言讲故事。4、…

上海理工大学附属中学高中化学必修一教学教案: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

教学目标概览:(一)知识目标1、进一步巩固物质的量浓度的概念。2、使学生初步学会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溶液的方法和技能。(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2、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

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教学教案

课题:珍爱生命远离艾滋病柳江县进德第四中学:韦利珍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艾滋病病毒传播的三种途径和预防措施2、能力目标:认识艾滋病流行现状及危害,增强自我保护意识3、情感目标:关爱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及…

第六节_环境的保护-教学教案_[教案下载]

■教案名称:第六节环境的保护-教学教案教案作者:佚名教案来源:不详教案栏目:初一地理教案第六节环境的保护教学目标1.使学生能列举事例、运用数据说明当前存在的环境问题,部分同学能准确表述人和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2…

笔算除法公开课教学教案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教学教案一、教学内容:教材第73页例1、例2。二、课时安排:1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笔算,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计算…

汽车驾驶员培训理论教学教案之驾驶员安全常识

复杂条件下安全驾驶常识科目:驾驶员安全常识目的:通过教学,使学员树立交通安全意识,掌握安全行车知识,了解驾驶人安全心理知识及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动态特点;掌握驾驶人生理状况及驾驶工作环境对安全行车影响的知识;了解危…

优秀教案模板

机械制图教案第1页机械制图教案第2页机械制图教案第3页机械制图教案第4页机械制图教案第5页机械制图教案第6页机械与电气识图教案第7页机械制图教案第8页

教学案例格式要求

教学案例格式要求教学案例统一用Word中文版写作用电子版参加评选页面设置为A4纸张各边边距25厘米页眉为论文名称居中小5号宋体页码在页脚中居右放置全文13倍行距标题居中3号黑体前后各空一行署名标题标题要具体明确...

教案书写规范

教案和讲稿书写规范教案和讲稿是教师组织教学的必备教学文件是教师授课的重要依据是保证教学质量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基本保障为规范教学行为加强教学管理特制定本规范一教案和讲稿的基本内涵一教案1教案是教师以课时为单位根据...

教案 说课 教学设计 教学案例区别

教案说课教学设计教学案例区别柴国兵一定义教学设计也称教学系统设计是以传播论学习理论和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系统论的观点和方法分析教学中的问题和需求从而找出最佳解决方案的一种理论和方法是将学和教的原理转化成教学材料和...

校本课程教学设计

校本课程教材教学案例茅坪回族镇民族分布教学案例教材内容茅坪民族初级中学校本课程教材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二节第二课时茅坪回族镇民族分布设计思路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教师给学生提出适当的问题通过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

教学教案(5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