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仁爱之道

时间:2024.4.13

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

做人智商高不高没关系,情商高不高也问题不大,但做人的格局一定要大,说白了,你可以不聪明,也可以不懂交际,但一定要大气。

如果一点点挫折就让你爬不起来,如果一两句坏话、就让你不能释怀,如果动不动就讨厌人,憎恨人,那格局就太小了。

做人有多大气,就会有多成功。因为胸怀,才是成功者的标志。记住一句话:越努力,越幸运。

放下你的浮躁,放下你的懒惰,放下你的三分钟热度,放空你禁不住诱惑的大脑,放开你容易被任何事物吸引的眼睛,放淡你什么都想聊两句八卦的嘴巴。

静下心来好好做你该做的事,该好好努力了!有时候真的努力后,你会发现自己要比想象的优秀很多。

世上除了生死,其它都是小事。不管遇到了什么烦心事,都不要自己为难自己;无论今天发生多么糟糕的事,都不要对生活失望,因为还有明天。

有目标的人在奔跑,没目标的人在流浪,因为不知道要去哪里!有目标的人在感恩,没目标的人在报怨,因为觉得全世界都欠他的!有目标的人睡不着,没目标的人睡不醒,因为不知道起来去干嘛!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待出来的辉煌!

如果,感到此时的自己很辛苦,那告诉自己:容易走的都是下坡路!坚持住,因为你正在走上坡路,走过去,你就一定会有进步。

如果,你正在埋怨命运不眷顾,那请记住:命,是失败者的借口;运,是成功者的谦词。

努力,才是人生的态度!


第二篇:孔子的为师之道


《孔子的为师之道》

一、孔子的求学事迹

孔子本身是最好的学生,一个人只有先做好的学生,将来才有可能做好的老师。孔子15岁的时候就没有机会上大学了,他就自己找老师,很多地方都有些学者,比如最有名的就是他问礼于老子。老子在周朝担任守藏室之史,也就是说,国家档案图书馆的负责人,这样的工作使老子对古代的学问和古代历史的发展非常了解。了解的时候就看得很透彻,所以他才提出道家的想法。

孔子还学音乐。他学音乐的故事可以说是我们津津乐道的,他找到师襄学习音乐。师襄是古代的乐师,他是一个瞎子,古代人说,瞎子看不到,所以他会注意去听,所以他的音感就比较好,但是也未必如此。但是不管怎么样,孔子向师襄学习演奏音乐,他演奏一首曲子,演奏得很好了,老师都主动给他说你弹得不错了,你可以换一首曲子了,孔子说不行,我只会弹这首曲子的旋律,还没有掌握到他的技巧。老师一听,也有道理,就让他弹。他又弹了好几天,技巧实在是太成熟了,可以表演了,老师说你换一首曲子吧,我教你别的。孔子说不行,我只知道它的技巧还不知道它的心意,老师只好让他继续练习了。到后来,孔子主动说了,我现在知道他的心意了,但是还不够,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所描写的人长什么样子。因为老师是瞎子,也没见过人长什么样子,就有点惊讶了,最后孔子说,我终于知道这个人长什么样子了,这个人长得瘦瘦的,高高的,黑黑的,眼睛望得很远,好像在牧羊一样,除了是周文王,还会是谁呢?老师说这首曲子叫《文王操》,《文王操》就是用曲子来歌颂周文王。老师就避开他的座位,古代的老师坐在东首,东面,学生面向老师,师襄就避开自己的座位向孔子鞠躬,老师立刻发现这个学生是后生可畏。孔子学什么像什么,学到后来,连老师们都认为他可以提早毕业了,他很短的时间就把古代的知识和技能全部学会,并且能够温故而知新,自己担任老师。

二、孔子收徒典故

孔子自己开始了平民教育,希望多教些好学生,有天他走到曲阜附近的街头,看到一个年轻人,一看就有点像不良少年,头上插着公鸡毛,身上披着野猪皮,带把剑,随时都可以和别人决斗,那就是子路。孔子就主动跟他说,你看起来还蛮直爽的,怎么不来跟我学习呢?子路说,何必学习呢?南山有竹,资质非常好,砍下来当箭可以射穿犀牛皮。子路认为自己就是南山的竹子,天生资质很好。我不用学习,就是一个人才,孔子并未放弃,就对他说,那么你把南山的竹子前面削尖,前面装上箭头,后面插上羽毛,不是可以射得更深吗?子路立刻懂了孔子意思,先天的特长加上后天的磨练,就可以有更杰出的表现。立刻拜师。

但是子路拜师之后,孔子增加了烦恼,这个学生除了所谓的作战,基本的政治之外,对于艺术方面不太有兴趣,孔子教学生是全方位的。子路弹瑟,孔子都听不下去,说怎么会有这种学生呢?我收这种学生真是倒霉,居然讲这样的话,害得门人不敬子路。由这段话知道,门人本来很尊敬子路,一方面他是老大哥,另一方面,他很凶。门人不敬子路,孔子一看,同学之间还是要维持伦理,所以就说子路不错了。子曰:“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先进》),这就是“登堂入室”的由来。孔子收了子路作学生之后,在很多方面对他不是很满意,但是至少有一点孔子非常开心,觉得自从子路当孔子学生之后,没有人敢公开批评孔子,因为子路非常敬爱老师,谁要批评孔子,子路就过来问你,你说什么?所以孔子教学生的时候能够因材施教,从这个例子看得出来。但是你收了这么多学生,你到底要怎么教,这不是一两个个案就行了,你需要整套理论的。否则的话,你每天应付个别的同学,那是非常辛苦的事。

三、有关“学习”的三个特色

? 第一个,学习五经六艺叫做传统。没有人可以离开传统,对于传统,不管你喜欢还是不喜欢,它已经存在了,我们任何人讲一句话,你学中文,他学英文,文字里面就有传统。只有把这些都学会之后,你才能把传统转出新的力量,再面对新的时代的挑战,所以第一个就是要把传统的知识和能力学好。

? 第二个,学习思考相配合。

【案例】

我自己在学习儒家的过程,有少数有趣的经验,提醒我要珍惜这个传统。其中之一就是我在美国念书的时候,我在耶鲁大学,同寝室有个日本人,东京大学法律系毕业,因为都是从亚洲去的,放假的时候也没有人找我们,我们当然自己聊天。有一次我们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孔子。他听到孔子居然很兴奋,我觉得很奇怪,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人,听到孔子会很兴奋,我就问他为什么他忽然变得那么开心,他说我知道孔子,我说你知道什么呢?他就讲一句日文,那时候我还没学日文,我听不懂,我说,我们用英文讲得好好的,你怎么突然讲日文呢?他说我在讲孔子的话,我说孔子也不懂日文啊,他就拿一张纸,就老老实实的写上我们的文言文,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就这句话。所以我每次念到这句话,我就想到我的日本朋友,当时我心里很震撼,好像我们家的宝贝被人家偷走了,我说你怎么会这句话呢?他就很骄傲的跟我说,他说我们日本人,在中学时代就要背论语,我这一生第一次看到有人公开这样说,居然是以很自豪的神情说,我们中学时代就要背论语。当时,我实在是难以想象,在台湾,他们把论语放在教科书,要考试,只要是要考试,没有人会喜欢。一面念,一面批评。我记得我女儿念高一的时候,开学一个星期给我抱怨说,说那个孟子怎么那么喜欢讲话呢,他一讲话我们就要背了。所以我当时看到一个外国人,对我们的儒家这么珍惜,对孔子这样的推崇,所以我们也要特别珍惜自己的传统。

学习跟思考,要同时注意,学习而不思考,学了半天就忘记了,也不能实践。光思考而不学习也不行,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卫灵公》

学习一定要讲究知识的系统,所以学习和思考配合的话,就有一种主观的觉悟。了解了以后,你才愿意去实践,所以学跟思,可以使古人的生活与今天重新结合。

? 第三个特色,通过学习改变自己的行为。除了学传统之外,把古代的知识和技能学

会,学的时候要去思考,反省之后有一种自觉的觉悟。

孔子教学的时候提到,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雍也》)

鲁哀公是鲁国的国君,他问孔子,你学生那么多,谁最好学?孔子说只有颜渊,并总结了六个字:不迁怒,不贰过。一个是知,一个是行,一定要配合。很多时候都是不停地迁怒造成很多复杂的情况,而人的过失来自于他的性格。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里仁》)看到一个人的过失就知道他的这一生该往哪里走,所以不要怕看到孩子的过失,孩子如果没有过失,你反而要担心,因为不知道该从何教起,有的孩子看起来好好的,忽然之间就有一种可怕的举动。就是因为你平常没有注意到他有什么过失,他的过失正好显示出来,他的生命有什么特质,你才可以去帮他的忙,所以孔子教学生的时候希望他们把“知”跟“德行”配合。这六个字完全是德行方面的修养,所以作为孔子的学生就一定要记得这些观念,学习的三个重点,这三个掌握住了以后,就看孔子怎么做老师了。

四、孔子为师的独到之处

孔子能够学不厌,教不倦,他本身就是最好的学生,也是最好的老师。活到老,学到老,这些常听的话,在孔子身上完全实践。比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三代表多数,在一起走路,一定可以让我效法,怎么做呢?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看到别人有优点,我就跟他学,别人有缺点就要提醒自己不要跟他一样,叫做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要避免跟他一样。

1.孔子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比如孔子有很多学生常常会比来比去。他有两个学生,都是在政治方面有成就的。子路的个性非常的刚健进取,非常的直爽,做事情,该做就做,毫不考虑后果。而冉有就比较内向,很多事情都要想,有点畏缩不前。结果,有一次子路就问他,老师,听到该做的事是否立刻就做?孔子说:不行,有父兄在,有父亲,有哥哥在,听到该做的事不能立刻做,考虑家庭的情况,父亲跟哥哥是不是同意。后来冉有就问:老师,听到该做的事是不是立刻就做?孔子说,立刻就做。旁边有个学生公西华在旁边听,听到过后,该怎么写答案呢?就问孔子说,两位同学问老师,同样的问题,老师的答案正好相反,这怎么回事呢?孔子说,子路的个性太过于胜过别人,就要“由也兼人,故退之” 。他说子路个性太强就要让他缓慢一下,至于那个冉有,就是求,他太懦弱了,故进之,就要推他走快一点。(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闻斯行之?”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赤也惑,敢问。”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先进》)

学生当然是有他性格上的特质。有的学生像子张,理想很高,叫做过,子夏比较保守,叫做不及。那学生就问他,那子张比较好了,因为他过,孔子说过犹不及,过度和不够都不好,(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如果说过度好的话,每个人都矫枉过正,那也不是办法。如果说不及好的话,每个人都退缩保守,所以过跟不及都不够理想。最好是中庸之道。所以他教学生的时候按照学生各自的条件去设法提出指导。

2.性格各异的四位学生

(柴也愚,参也鲁,师也辟,由也喭。《先进》)

? 第一位柴,孔子说柴愚笨,高柴为什么愚笨?因为他是很孝顺的学生。妈妈过世以后,他哭得眼睛流血。所以孔子说这样是愚笨的行为。孝顺归孝顺,身体还是要保重。你还要照顾下一代。所以孔子教学生,孝顺很好,但是任何情感都要“发而皆中节”,不要忘了生命还有其他方面要照顾。

? 第二位曾参。“参也鲁”的“鲁”代表他反应比较慢,人比较老实,称为鲁钝,曾参年纪很轻就去上课。聪明的学生,容易有自己的花样,把老师教的那一套都忘记了。越是老实的学生,就把他全部学会,后来传《大学》传《孝经》的,都是曾参。

? 第三个由就是子路,是位勇士,喭就是粗野。任何事情都比较大而化之,比较粗糙,这个学生当然有他可爱的地方,孔子到处讲学,很多时候都觉得找不到合适的机会来帮助百姓。他也很感叹,他曾经两度想移民,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前面木筏做比喻,后面就是找不到适用的木材,因为一般的木材你无法去度过大海,这样讲的话,就比喻推到比喻,这对子路这个学生来说也是非常的宽容。孔子很有幽默感的,

? 第四个叫做子张,子张的特色是特别年轻,在《论语》上场的这些学生里面,最年轻就是子张,曾参比孔子小46岁,子张比孔子小了48岁。但是他虽然年轻但是志气高,年纪小,志气高,就是子张作代表。动不动,我们要好好学习,要好好奋斗,他人又长得高大漂亮,所以同学们都对他不是很满意,他人缘比较差,像这些学生,孔子说,子张,太高傲了。

3.孔子的教学态度

? 第一个,深刻了解学生的需求,性格的倾向。

? 第二个,给他一个明确的指导。人活在世界上,往往需要几个字做座右铭,你只要有好的老师,因材施教,一点就通。这一生就不会绕圈子,走冤枉路。孔子就是这样的老师。

4.孔子的教学方法:循循善诱

孔子最好的学生颜渊就认为老师做到四个字:循循善诱。循循善诱就是慢慢来,一步步我带你,他说我跟了老师这么久,真是“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子罕》)。颜渊是一个很好的学生,老师上课的时候说,有问题的请举手,颜渊从来没有问题。孔子对于这种情况不是很满意。他说,颜渊对于我上课教的东西,从来没有违背过我的意思,好像很笨一样。但是下课之后,发现他把老师讲的东西全部消化了。消化了之后实践,并且每天都在进步。

道家的《庄子》里面有一段话,是颜渊描写孔子的。颜渊就说,老师,你慢走,我跟着慢走,你快跑,我跟着快跑,但是你奔逸绝尘,跑到最后,灰尘停下来看不见,因为有灰尘的话还可以跟着跑,但是,灰尘都停下来了,说明孔子跑得太快了,颜渊说我还是跟不上了。“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子罕》)。博代表广博,要我增广见识,用文化,用文学,用文艺。约我以礼,就是要我做人处事要用礼来规范。文让你增广见闻,礼让你的言行合乎礼的规范。

5.孔子的教学方法:当头棒喝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唯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述而》)

有人用我们出来做官,没有人用我们,就藏起来,只有我跟颜渊做得到。这时候,子路在旁边,立刻上前去说,老师,如果让你统率三军,你要带谁去?他希望孔子说的是他。但是孔子说空手打老虎,徒步就要过河,不会跟他去,意思是说子路太过于莽撞了。遇到任何事情都要非常的谨慎,好好去谋划,把他做成。不要到时事情没做好再去反悔,已经来不及了。遇到任何事都要谨慎,因为人生不能重来。下一次又是另外的机会,不一样的情况了。

6.孔子的教学方法:以不教为教

孔子有个学生叫孺悲,(孺悲欲见孔子,孔子辞以疾,将命者出户,取瑟而歌,使之闻之。《阳货》)孺悲想见老师,老师不见,说我生病了。传话的人,刚刚走出房间,孔子立刻把瑟拿出来,立刻弹瑟,还唱歌,他还怕孺悲不知道他可以唱歌,他身体好得很他就是让你知道,我不教你就是教你。因为你犯的错,自己去改,你也知道错就改,你不要找借口,那你改了之后不就没事了,现在没有人帮得上忙。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找老师,找上级,找朋友都没有用,重要的是应该怎么去改,怎么去改善,而不是找很多人支持我,把坏的变好的。错的变对的,这不可能的。

7.孔子的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

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述而》)不到学生想懂而懂不了,快生气了,我不去开导他,因为很多学生,上课就坐在那边,老师你给点启发吧,事实上他根本就不用心。什么都没有准备,启发也启发不了。不到你想说而说不通,脸都涨红了,悱就是脸红的意思。比如我现在想表达我的心得,急得要命,讲不出来,脸都涨红了。不到这种情况,我不来给你一些引发。

启发的条件:学生想学,不太会,拼命学,老师来启,学生想把心得说出来,说不出,很痛苦很难过,老师来开导,这样一来,他的学习效果,立刻出现了。

五、全人教育

全人教育包括德、智、体、美、劳,事实上真正要注意的还是在智育上,因为你升学,也要考试,比如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这只是一部分。现在很多人强调除了智商之外还有情商,情绪的调和更重要;逆境智商,你碰到困境,失败了该怎么办,这三种智商都可以受到强调。

孔子的全人教育理想包括:

? 人才教育:用之于外

? 人格教育:求之于内

? 人文教育:“二三子,何不学诗,学了诗之后,可以怎么样。诗可以兴,可以观,

可以群,可以怨。”(《阳货》)

兴、观、群、怨这四个字都和情感有关。“兴”就是真诚的情感引发出来了。“观”就是真的了解自己,我们年轻的时候都很有理想,有抱负,经过社会几年的磨练之后,就心狠手辣了,好像不太有什么丰富的情感,损失的不是别人,是我们自己,所以“观”是观察自己的志节。群,跟别人情感可以沟通,讲“礼”,只能区分,讲“乐”的话,大家情感打成一片,叫做群。最后是怨,不要忽略“怨”这个字。《论语》里谈到情感的字眼,只有“怨”这个字出现了20次,最多。所以我们不要说,孔子教学生说不要抱怨,人谁不抱怨,每个人都怪,他怎么有贵人相助,我怎么就命犯小人。其实别人对你已经很好了,你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了。那你往往只看到自己所没有的,只看到别人比你好的部分,所以抱怨是很正常的一种情况。读读诗以后才发现,谁不抱怨,你比起别人来已经幸运多了。怨恨需要抒解,不能压抑,压抑久了之后就会有精神官能的问题。

孔子教学生的时候,“诗”跟“乐”是不能忽略的,常常读《诗经》情感就会很真诚, “乐”让你生命产生一种和谐,愉快。孔子本身很喜欢唱歌。他也很喜欢演奏。所以唱歌是表达自己的情感,演奏是把古人的乐曲演奏出来,也可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它的作用是不太一样的,在论语里边,我们可以看到孔子的生活,充满着审美的情操。他一个人在家没事就弹弹琴,唱唱歌。《论语》里面有一句话:“子于是日哭,则不歌。”(《述而》)他不

哭就可能唱歌。“子与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论语·述而》)老师跟别人唱歌唱得快乐,一定坚持别人再唱一遍,然后孔子和他唱和声。“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述而》)申申夭夭就是很自在很轻松,好像没什么事一样。春秋时代天下大乱,是一个危机时代,孔子每天照样安顿在自己的生活里面,不要做杞人忧天。

孔子教学生,他自己也一样,这个目标是成为“君子”。君子在这里是指人格完美的程度。“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彬彬,就是我们说的斑马线,一条黑一条白。就是要调节得适当,孔子说人的生命有它原始的力量,叫做淳朴的本质。这个淳朴的本质,很直爽,但是也可能比较粗糙,而另一方面你要受文化的熏陶。跟别人来往,如果你要用礼用乐,来互动。看起来很文雅,人如果不能文雅,见面不能礼让,客气的话,那人跟其他动物有什么差别呢。所以,这个文质彬彬形成的君子,是孔子跟他学生形成共同的理想。这种君子不是只为自己,他是希望为天下人服务的,除了说本身有能力、有这个机会之外,你还有这样的思想。儒家主张的不是人性本善,是人性向善。 “向”就是真诚引发力量,由内而发,让你自己去做该做的事,这就是“向”,善就是该做的事。

六、“一贯之道”

两千多年以来,大家都在争论孔子的一贯之道是什么。孔子作为一个老师,他有许多委屈。《论语》里有一句话是孔子自己说的,他说,没有人了解我,“莫我知也夫”(《宪问》),两千多年前很少有人注意这句话,孔子跟这么多学生,讲这么多话,难道没有人了解他吗?他为什么说,没有人了解我,难道他还有什么秘密没有说吗?我们可以看到一个老师可以这样子发出他的感慨。并且不是他一个人这么讲,孔子在卫国做过一段时间的官,“子击磬于卫”,磬是一种石头做的乐器,他在卫国独自击磬时。学生也不知道老师在弹的是什么,结果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 (《宪问》)孔子真正的知音,居然是一位隐士,挑着竹篓子经过的人。不过孔子没办法跟他进一步沟通,但他智慧奇高,这种叫做世外高手,然后又说没有人了解你就算了。代表他听出孔子的磬声是抱怨没有人了解他。这就是两个证据了,一个是孔子自己说没有人了解我,一个是荷蒉者听出来的。曾参解释孔子“一贯之道”的是,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论语·里仁》),这是曾子的想法,曾子比孔子小46岁,曾子的反应又特别的慢。所以,如果说曾参说的是标准答案的话,对孔子来说,并不见得公平。

更多相关推荐:
孔子名言

孔子名言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子...

孔子“仁的思想及意义

孔子仁思想简析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曾子深悟孔子一以贯之之道即忠恕而已论语里仁忠恕即仁的思想可见仁是孔子思想的中心不过历来对孔子的仁往往多有误解其根本原因是人们大多习惯以给概念下定义的方式来对仁作出解释这往往不...

孔子仁的思想

孔子仁的思想与构建和谐社会的价值摘要孔子中国的大圣人和至圣先师他的仁的思想不仅是儒家思想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核心而且对我们个人和整个民族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价值取向以及对于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

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想体系

2孔子仁学思想的主要想体系仁的根本孝悌孝悌即孝顺父母敬爱兄长此种观念受当时的宗法制影响在这样一个以血缘纽带为基础的等级严密的社会中孝悌的作用将是很大的孔子认为只要君主将此种血缘亲情发挥好老百姓就会兴起仁德孔子还...

孔子仁学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

孔子仁学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意义孔子作为中国乃至世界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其思想可谓包罗万象博大精深中国文化发展所表现出来的全部丰富性特征几乎都可以从他那里得到理解和说明孔子思想最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他提出了著名的仁学...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与价值

孔子仁学思想的内涵与价值摘要仁是孔子思想的核心而仁学思想贯穿于其全部思想和行事中对当时的中华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近代有学者将仁视为形而上的东西对其仁者爱人的内涵也有截然不同的说法本文试图从孔子的教育活动政治思想民...

对孔子仁的思想及其意义的看法

3谈谈你对孔子仁的思想及其意义的看法一仁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颜渊这是论语中对仁的阐释仁者爱人包涵三个层次的境界爱自己对自我生命价值的肯定爱亲人对家庭亲人的挚爱泛爱众而亲仁即对芸芸众生的博爱二修...

孔子仁学思想对现代生态伦理的建构意义

作为伦理学的一个分支生态伦理学是一门以人与自然之间的道德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综合性学科是关于自然道德的学说它涉及到自然道德原则自然道德规范等范畴而其中自然道德原则的确立是核心问题如何找到一种道德原则对现代生态伦理进...

从《左传》、《国语》的“仁”观念看孔子对“仁”的价值提升

从左传国语的仁观念看孔子对仁的价值提升分类大学学报作者白奚字数2823来源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4期摘要本文经过系统的考察认为左传和国语中的仁观念是孔子仁学的直接思想来源从方法论的角度来看左传和国语已经开...

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

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摘要本论文内容包括孔子仁学的内涵及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关键字孔子仁学社会影响正文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人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

孔子仁学的美学精神

第四节孔子仁学的美学精神一孔子的原始儒学儒学源远流长原始原型意义的儒这一学术课题曾经引起诸多学人的关注与研究其儒字出现于典籍的一文本是论语雍也文云子谓子夏曰女为君子儒无为小人儒这里既然已有君子儒与小人儒的区别说...

孔子仁学的当今社会的影响

孔子仁学的社会内涵社会学2班李素20xx06423228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孔子和儒家思想...

孔子仁的名言(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