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时间:2024.4.18

曾国藩的识人用人之道

前言

作为领导,并不一定要比所有的部属更有才干,关键是要看能不能将各有所长的一群人组织在一起,共同为实现组织的目标去努力。因此,识别有才之人,用好有才之人,是领导艺术的最高体现。而在中国历史,关于用人识人,不得不提的一个人便是曾国藩。

1、曾公简述

曾国藩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位颇具魅力的神秘人物,也是一个颇有争议的人物。对曾国藩,有人称之为“圣相”,有人称之为“罪臣”。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国藩起过举足轻重的作用。他潜心研究学问,留下过许多值得后人汲取的养分,他面对现实,奏陈时弊,成为晚清王朝的柱石人物;他招兵买马,编练“湘军”,镇压太平天国革命,是晚清王朝的“中兴名臣”;他在一定条件下顺应历史潮流、倡导洋务,为中国的进步做出了贡献。在知人善任、教育子女等方面,曾国藩的确做出了令世人称道的业绩。正是曾国藩在历史上的不同作用,才使后人对他产生了浓厚兴趣。

曾国藩的一生就是识人用人,爱才聚才的一生。通过门徒,幕僚、学生去推行他的儒家思想,政治抱负,利用群体的力量完成自己想做的事。因此,对于当代管理界来说,曾公的很多高明之处,很值得我们去仔细研究,并且运用到日常管理实践。

2、曾国藩爱才之道

曾公第一大可贵之处在于爱才。曾国藩是属于真心实意喜爱人才的这类人物。这很大的原因也有他性格上的原因。第一就是他很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看到,有许多人恰好是相反的,总是善于看到别人的缺点。第二,他性格上的特点,他乐于广交良友。乐不乐意广泛地结交朋友,这个也是性

格使然。有不少人他就不喜欢结交朋友,他们或者是内向、拘谨,或者是清高、孤傲,不愿意把时间与精力花在交朋结友上。

我们从流传的史料和曾国藩存世的文字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是一个喜欢结交朋友的人。我曾经仔细剖析过他的朋友的圈子。他在京师的时候,地位还不是很高。曾国藩是30岁到北京开始做京官,是一个翰林,在翰林院做一个从七品的翰林院检讨。用我们今天的语言来表述,就是说曾国藩当年是30岁的时候,以一个博士后的身份进入中央的文化部门,从一个副处级做起,从七品就是我们今天的副处级,这就是曾国藩进官场的起步点。他在北京有十多年的时间,官位很长时间里也不是很高。就是在这个不高的官位上,我发觉很明显的他有三个比较大的朋友圈,一个就是以翰林院詹事府为中心的,京师的那批在文化部门担任官职的一批朋友,比如说唐鉴、倭仁、何绍基、吴廷栋、袁甲三(袁世凯的叔祖父,他跟曾国藩同年,在翰林院工作),就是以这批文化官员为主体,他们有过很广泛的这种联谊。

还有一个朋友圈就是湖南籍的,在外省担任大员的朋友圈。他们是湖南人,但不是在北京工作,而是在外省做巡抚,相当于我们今天省委书记,比如说贺长龄、李星沅这批人。曾国藩无论是从年龄、从资历还是从职务来说,跟他们都差了一大截,但是他跟他们有很明确的书信联系。

还有一个朋友圈就是湖南当时一批出头露脸的名士,他一直跟他们保持着很广泛的联系,比如说江忠源、刘长佑、罗泽南、郭嵩焘、刘容这批人,后来这批人都是他湘军的早期骨干。可见他是一个非常乐于、而且很善于结交朋友的人,性格上的这两个特点是他识人、用人的基础。

3、曾国藩惜才之道

曾国藩始终清晰地认识到,人才是决定的因素。考察曾国藩的史料,我发现他这一点非常突出,就是他什么时候脑子里都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就是人才才是一个决定的因素。这一点我们很多朋友在谈到这个问题的时候,都会觉得从理论上讲都应该是这样的。世界上的事都是人办的,人才是唯一决定的因素。曾国藩这一点他非常清晰,他从来不模糊。不止在他后来带兵时,他早期在部院做大臣

的时候,他就在为人才的缺乏而担忧了。曾国藩的官做得比较顺利,他30岁到北京做官,只用了7年就做到了二品大员,也就是部院大臣,就是我们今天国家的高级领导干部。然后他在短短几年的时间里面,中央的六个部里,他做过五个部的侍郎,也就是五个部的副部长,除户部,财政部没有做过侍郎以外,他在其他的五个部都做过侍郎。可以说明当时的曾国藩是一个被朝廷,最高决策集团所非常看好的一个官员。

他希望他的朋友,尽量给他多推荐各个方面的人才。而他自己平时做的一项最重要的工作也就是去发现人才,去网罗人才。

他听说彭玉麟很贤能,但是因为他正在守母丧,不愿意出山。他就三番五次地写信给他,请求他出来跟他共襄大义。后来彭玉麟完全是为他这番情意所感而投奔他。

他知道胡林翼带领六百个贵州兵,前去援助武汉。走到湖北和湖南交界的地方时,武汉城已经陷落了,这支部队前进失去了目标,后退又没有盘缠,徘徊在湘鄂之间的时候,曾国藩给朝廷写信,请求朝廷把胡林翼的这支子弟兵留在湖南,请求胡林翼与他共事。而且他在给朝廷写的奏折中还说过这样的话,他说“胡林翼之才,胜臣十倍”,就是胡林翼的才能在我十倍之上。

不仅注意广取天下的英才,曾国藩还特别的注意副手和接班人的培养。他将这件事情说成是要多选替手,“替”就是代替。他曾经对他的弟弟说过这样的话,他说“办大事者,以多选替手为第一义”。就是一个人要办大事的话,第一件要做的事情是要多选替手。替手就是代替自己的人,部分的替代就是我们通常讲的副手,全面替代就是接班人。曾国藩认为这是一个办大事第一等要考虑的问题。他自己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无论是陆军方面代替自己的人,还是水军方面代替自己的人,他都选择了很称职的将领。比如说陆军,他任用罗泽南、塔齐布、胡林翼、鲍超、李续宾、曾国荃;水师方面,他提拔杨载福和彭玉麟这两位水师统领。他们都部分代替了他,一部分指挥陆军,一部分指挥水军。在全面替代他的接班人这件事情上,他也做得比别人好。他所培养的接班人是谁呢?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近代名人李鸿章。

4、曾国藩识才之道

曾国藩很会识别人才。很多领导都会这样说,重视人才不难啊,难的是识别人才,什么样的人才算是人才呢?如何将人才从普通人中辨识出来这一点可能是最难的。领导所面对的人可能个个都说自己是人才,人才这两个字也不会写在额头上。怎么样把他从常人中识别出来?所有做领导工作的人都会遇到这样的难题。人们都说曾国藩在这一点上很有一套,他尤其会识别知识分子。俞樾就讲过,曾国藩“尤善相士”。特别善于识别知识分子

曾国藩识人的第一条是以“德、识”为主,以“才、学”为辅,这是他识别人的一个总原则。我们通常评价一个人,都是在德、才、学、识几个方面来看一个人才怎么样。“德”是指道德、品行、操守;“才”是指才干、能力、本事;“学”是指学问、资历;“识”是指眼光、见解这样的几个方面。人们常常会讲“德”与“才”作为主。曾国藩很明确地说过,“德”和“才”之间,“德”是主的,“才”是次的。“德”好比水之源头,“才”好比水之波浪。“德”是木之本,也就是一棵树木的本,它的根本;“才”好比是枝叶。德才兼备是最好的,如果德才不能兼备,他宁愿要“才”差一点的,但是“德”要好。这一点我们很多人可能在理论上他会觉得,德才之间“德”应该排在第一位,但是在具体做的时候,“才”又往往会成为我们选拔和重用干部的第一选。

“学”与“识”。曾国藩在“学”与“识”这两个方面也有很明确的议论。他认为“办大事者以识为主,以才为辅”。他明确地说,一个人办大事“识”是主要的,“学”是为辅的。他还说过,他说“汉臣诸葛亮曰”,也就是诸葛亮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才须学,学须识”。才能是建立在学问的基础上,学问要建立在见识的基础上。由此看来,在曾国藩的眼里,德、才、学、识、这四个方面,排列的顺序是德、识、学、才。“德”第一,“识”第二,“学”第三,“才”第四。

5、曾国藩用人之道

曾国藩是用人的高手,对将领、官吏、勇兵的不同的要求。

他当时对将领提出这样的几个要求。他说我们选择将领,第一要知人善用,第二,将领要善于知道敌情,第三,临阵上的胆识,第四,营务的整齐。他认为最重要的就是要对敌情很清楚。他说一个好的将领不但要知道自己的情况,尤其要知道对方的情况,而且要知道对方的人事之间的关系。他跟合作的人关系怎么样?他跟上司的关系怎么样?他说我们选择,如果有这样的将领,那就是最好的。而如果是名利心很急切的将领,尽管他有本事,我们也不能重用。当时很多来投军的将领,就是怀着很强烈的名利心而来。所以曾国藩当时对他手下的人讲,在这一点上要把握住。太看重名利的人我们不能用,因为他很难得到满足。一旦没有满足他,他就拂袖而去,这样对军队的建设是很不利的。

那么关于官吏,曾国藩主要看重的是这三个方面,他认为一个官吏第一要操守好;第二个是要官气少;第三个是要办事有条理。操守,就是这个人“有所为,有所不为”,要有一个准则,要有一些的底线,就是官员的操守要好。所谓官气,就是我们今天讲的衙门气。曾国藩曾经讲,官气多的人好讲资格,好摆样子,就是好讲排场,“办事无惊世骇俗之象,语言无此妨彼得之弊”。就是办事很圆滑,说话也很圆滑,那么这种人恹恹无气,这个人没有生气。遇事不愿意吃苦,听书办的话,也就是我们今天说听秘书的话,听左右的话,他自己不愿意去实地调查研究,那么这种官不能要。宁愿去用那些有乡气的人,就是农村里的人。他说这些人可能有很多办事的规划不一定很讲究,说话也不会做到面面俱到,关系也不一定会处理得很圆熟,但是他敢挑担子、敢出主意、敢负责任、不怕吃苦,我宁愿用这样的人。再就是要有条理,这是对官吏的选择。

对文人,也就是知识分子,他认为知识分子最不好的一点就是爱说大话。他就讲凡是爱说大话的文人,我一律不用,坏事就坏在说大话上。什么东西都觉得很容易,自认为很了不起,他说这些人都是没有阅历的表现。好说大话的文人他不用。

选士兵,他就要选世代务农的山里面的人做士兵,他说这个是最可靠的,最好的当兵的人。就是家里面祖父种田,父亲也种田,你也种田。所以他当年看兵,要看手有没有茧,手粗不粗糙。他说城里面的人来当兵,尽管他们很会说话,但是很油滑,不能用。尤其是从陆营逃出来的逃兵,散兵游勇,湘军也一概不接受。

曾国藩的用人主要有这几个方面特色。一个是“广收、慎用”。因为曾国藩那个时代是需才很多的时代,所以他采取“广收”的政策。凡是有一技之长来投奔他,他都一定会收下来。但他很慎重地重用。他说我不轻易重用,进一个人就提拔一个人,为了我今后不轻易去罢免一个人,我不轻易去轻信一个人,不轻易疏远一个人。我们中国是能升不能降,请神容易送神难。在中国的这个环境里办事,你就得慎重。提拔、重用都必须谨慎。

第二个叫做“因量器使”。这是曾国藩用的一个准则。“因”是因为的“因”;“量”就是力量的“量”;“器”就是机器的“器”;“使”就是使用的“使”。什么意思?“量”就是一个人的才。在哪个方面才大才小就是“量”,就是有多大的“量”。“器使”就是你把这个人当作工具去使用,当作机器去使用。儒家的《论语》里面就说“君子不器”,曾国藩就说不是这样的,真正的“不器”就是那些全才,领导全局的人。什么都知道的人是很少很少,绝大部分人就是“器”。我们每个人就是一个工具,就是一个“器”。你要把他当作工具来使用。他是个锤子你就当作锤子使用,他是个镰刀你就当作镰刀使用,没有什么全才的人。他有一句名言,他说用人,就是要用在这个时候,用在这个地方,叫做“当其时,当其事”。如果“当其时,当其事”,庸才也能成神才。不当其时,不当其事,神才也可能变成庸才。他说,你如果得了感冒,这是小病,你就不能用人参燕窝。人参燕窝虽然很贵,但是不及几分钱草药有效。他具体的话就是“虽有良药,苟不当于病,不逮下品;虽有贤才,苟不适于用,不逮庸流。千金之剑,以之析薪,则不如斧。三代之鼎,以之垦田,则不如耜。当其时,当其事,则凡材亦奏神奇之效。故世不患无才,患用才者不能器使而适用也”。他说世界上什么时候都有人才,关键是你的使用。你把这个人用到正是他所应该去的地方,那个时候,那么这个人就是人才;你如果没用好,本来是个人才也不是人才。

他手下有一个人,没有别的什么才能,这个人就是会写字,写那个小楷字,蝇头小楷,一天可以写一万二千个字,而且还不要开夜班,晚上给他们打字牌。曾国藩说这是一个人才,把他招到帐下,发他三十两银子一个月。三十两银子是二等秘书的待遇,很高了。别人就说我们这里写文章的人也就三十两银子,他不就是个誊抄员而已。觉得给他三十两银子不公平。曾国藩说没有什么不公平的,

我今天很需要这个人才。因为那个时候没有打字机,每天有很多的公文,尤其是给朝廷发的奏折,就是要字写得非常好的人来写,而且要写得快。我那么多的公文,你当天就要给我办好。那么这个人有这个本事,在我这里就是人才,他就值得发三十两银子,就是要跟你们起草那个报告、文书的人一样的待遇。对一个人能真正看到他的才干的地方,把他当作一个这方面的工具来使用,这是曾国藩用人的一个特点。

总之,曾国藩是识人用人的高手,难乎国共两党统帅对他犹为推崇。作为未来的职业经理人,像曾公一样去识别人才,用好人才,人尽其职,才能让一个机构流畅运转,事半功倍。


第二篇: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曾国藩的用人之道

曾国藩一生为官为将帅,待部下唯以一个"诚"字取胜,且强调"诚"必须出自内心,谓之"血诚" . 曾国藩强调: "精诚所至,金石亦开,鬼神亦避. "他简直把"血诚"作为自己建功立业的根本与基石. 曾国藩不仅要求自己"须有一诚字,以之立本立志" ,也处处以"血诚"要求与约束自己的下属.他常 常告诫自己: "知己之过失,毫无吝惜之心,此最难之事.豪杰之所以为豪杰,圣贤之所以为圣贤,便是此 等处磊落过人.能透过此一关,寸心便异常安乐,省得多少纠葛,省得多少遮掩装饰丑态.盗虚名者,有 不测之祸;负隐匿者,有不测之祸;怀忮心者,有不测之祸.天下唯忘机可以消众机,唯懵懵可以衤发不 祥.破天下之至巧者以拙(诚) ,驭天下之至纷者以静. " "文员之心多曲,多歪,多不坦白,往往与武员不相水乳.必尽去歪曲私衷,事事推心置腹,使武人 粗人坦然无疑,此接物之诚也.以诚为之本,以勤字,慎字为之用,庶几免于大戾,免于大败. " 曾国藩正是以诚取信于兵将,因而他最终取得大成功. 总之, 血诚 "血诚 血诚"是曾国藩为人处世统军治政的一条重要原则,也是一种至关重要的精神力量,曾国藩以 此领军,上下精诚团结协力同心,所以能取得最后胜利.而且,正因为有此精神作支柱,所以他的部将多 忠心耿耿,宁死不投降,没有一人背叛过他.反之,太平天国领导集团内部没有血诚精神,以致相互勾心 斗角自相残杀,军心离散溃乱,其后期连上将韦俊等多人也相继投敌,后更有八王叛杀谭绍光之举,使好 端端一座杭州城,不费一刀一枪便拱手让与宿敌,实令亲者痛仇者快而遗恨千古. 后来,蔡锷编辑《曾胡治兵语录》时加上了一条足以警醒国人的按语: "吾国之心,断送于'伪'之一字.吾国人心之伪,足以断送国家及其种族而有余.上以伪驱下,下 以伪奉上,同辈以伪交,驯致习惯于伪,只知伪之利,不知伪之害矣.……由伪生疑,由疑生嫉.嫉心既 起,则无数恶德从之俱生,举所谓伦常道德皆可蹴去不顾.呜呼!伪之为害烈矣.军队之为用,全恃万众 一心,同袍无间,无容有丝毫芥蒂,此尤在有一诚字为之贯串,为之维系.否则,如一盘散沙,必将不战 自焚.社会以伪相尚,其祸伏而缓;军队以伪相尚,其祸彰而速且烈.吾辈既充军人,则将伪之一字排斥 之不遗余力,将此种性根拔除净尽,不使稍留萌蘖,乃可以言治兵,乃可以为将,乃可以当兵. " 曾国藩酷爱读书,志在功名.功与名,是曾国藩毕生所执著追求的.他认为,古人称立德,立功,立 言为三不朽.为保持自己来之不易的功名富贵,他又事事谨慎,处处谦卑,坚持"花未全开月未圆"的观 点.因为月盈则亏,日中则昃,鲜花完全开放了,便是凋落的征候.因此,他常对家人说,有福不可享尽, 有势不可使尽.他称自己"平日最好昔人'花未全开月未圆'七个字,以为惜福之道,保泰之法" .此外, 他"常存冰渊惴惴之心" ,为人处世,必须常常如履薄冰,如临深渊,时时处处谨言

慎行,才不致铸成大错, 召来大祸.他总结自己的经验教训,说道: "余自经咸丰八年一番磨炼,始知畏天命,畏人言,畏君父之训 诫. "还有,他始终认为: "天地间唯谦谨是载福之道. "他深刻指出:趋事赴公,则当强矫;争名逐利,则 当谦退.开创家业,则当强矫;守成安乐,则当谦退.出与人物应接,则当强矫;入与妻奴手享受,则当 谦退.若一面建功立业,外享大名,一面求田问舍,内图厚实,二者皆盈满之象,全无谦退之意,则断不 能长久. 道光年间,曾国藩在北京做官,血气方刚,年轻气盛,加之一路顺风,平步青云,傲气不少, "好与诸 有大名大位者为仇" .咸丰初年,他在长沙办团练,也动辄指摘别人,尤其是与绿营的龃龉斗法,与湖南官 场的凿枘不合,想起在南昌与陈启迈,恽光宸的争强斗胜,这一切都是采取儒家直接,法家强权的方式. 虽在表面上获胜,实则埋下了更大的隐患.又如参清德,参陈启迈,参鲍起豹,或越俎代疱,或感情用事, 办理之时,固然干脆痛快,却没想到锋芒毕露,刚烈太甚,伤害了这些官僚的上下左右,无形之中给自己 设置了许多障碍,埋下了许多意想不到的隐患. 咸丰七年在家守制时,经过一年深刻的反省,曾国藩才开始认识到自己办事常不顺手的原因.此次反省之 后,使曾国藩进一步悟出了一些在官场中的为人之道: 长傲,多言二弊 "长傲 多言二弊,历观前世卿大夫兴衰及近日官场 长傲, 所以致祸之由,未尝不视此二者为枢机."历观名公巨卿,多以长傲,多言二端而败家丧生.天下古今之 " 天下古今之 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他总结了这些经验和教训之后,便苦心钻研 才人,皆以一傲字致败;天下古今之庸人,皆以一惰字致败. 老庄道家之经典,潜心攻读《道德经》和《南华经》 ,经过默默的咀嚼,细细的品味,终于大彻大悟,悟出 了为人处世的奥秘.这些貌似出世之书,实则讲述了入世之道.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老子则主张以迂回 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 只不过孔孟是直接的 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 ; 的方式去达到目的;申韩崇尚以强制强,老子则认为"柔胜刚,弱胜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水最柔,水唯善下方成海.尘世间唯大智慧者可善下,唯善下者从不谄上欺下,从不自高自傲, 水最柔,水唯善下方成海.尘世间唯大智慧者可善下,唯善下者从不谄上欺下,从不自高自傲,始终虚怀 若谷谦退自如,方可成大气候. 若谷谦退自如,方可成大气候.水能屈能伸,它常悄悄然,从从容容,缓缓浸润,渗透到许多最神秘的旮 旯.看宽广的大江,滔滔东去,浩浩然直奔沧海,没有翻腾没有咆哮没有澎湃,坦然迂回在广阔平原上, 其理智,其涵养,其深沉,其宽厚,正如一部活生生的《道德经》 ,滋润着中华民族的智慧.千古哲思,至 理名言,老子真是个将天下竞争之术揣摩得最为深透的大智慧者!曾国藩研读得入了迷.尘世间许多棘手 尘世间许多棘手 的事情,既然用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 的事情,既然用直接的,以强对强的手法有时不能行得通,而迂回的,间接的,柔弱的方式也可以达到目 ,又读《庄子》 ,这其

中深邃的哲理, 的,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他读罢《老子》 战胜强者,且不至于留下隐患,为什么不采用呢? 浩瀚的智慧,都令他深深折服,悠然神往,心灵产生了许多难以言喻的共鸣.至此,曾国藩又终于悟出了 老庄和孔孟并非截然对立的,两者结合既能做出掀天揭地的大事业,又可泰然处之,保持宁静谦退之心境. 同治元年,曾国藩升任两江总督,三千里长江水面,迎风招展的全是"曾"字帅旗.作为亲率三四十 万人马的湘军最高统帅,他丝毫没有飞扬跋扈,洋洋自得之态,反而处处小心,慎之又慎.请看他给弟弟 的家书,便可知道他的当时心态.他谆谆告诫道: 我们家目前正处在鼎盛时期,我本人身居将相之位,沅弟(曾国荃)所统领的人马有五万,季弟(曾 国葆)所统领的人马有六千,近世像这种情况的曾有几家?沅弟近半年以来,七次拜受君恩,近世像弟弟 这样的人有几个?太阳上升到最高点以后就会向西偏,我们家现在也是最高最满的时候了.管子说,斗斛 太满则人概之,人太满则天概之.我认为天概人是无形的,仍然要假手于人来概.霍光家族太盈满,魏相 来平灭他,汉宣帝也来平灭他;诸葛恪大盈满,孙峻来平灭他,吴国君主也来平灭他.等到别人已经来平 灭,而后才悔悟,就已经太迟了.我们家正处在丰盈的时期,不必等待天来平,人来概,我与诸位弟弟应 当先设法自己来概.自概的方法是什么呢?我想也不外乎"清(廉) 谨(慎,谦) 勤(劳) 清 ,谨 ,勤 "三字罢了. , , 沅弟过去在金钱的取舍方面不太斟酌,朋友们的讥议指责,其根源实际上都在这里.去年冬天买犁头嘴, 栗子山(此二处均在湖南双峰县荷叶乡.作者注) ,我也很不以为然.今后应该不乱拿一分钱,不寄钱回家, 不多馈赠亲友,这乃是"廉"字功夫.内在的谦虚是看不见的,而其外在的表现主要有:脸色,言语,信 函,仆从属员,以后该在这四个方面下大力气,痛加纠治,这是"谦"字功夫.每天临睡之前,默默地计 算本日劳心的事情有几件,劳力的事情有几件,就会觉得为国家所做的事情还不多,应当更加竭诚地为国 效劳,这就是"劳"字功夫. 身为三军统帅,能有如此胸襟,亦不是等闲之辈了.曾国藩如此稳慎如此谦恭,终能善始善终,永远 立于不败之地. 曾国藩功成名就之时,本打算在荷叶家乡建富厚堂以作"终老林泉之所" ,后来听说工程巨大,花费极 多,吓得他从不敢进富厚堂的大门.此后十多年,一直住在他的总督府,直到死在任所.他写信严责弟弟 及儿子费钱太巨, "余生平以大官之家买田起屋为可愧之事,不料我家竟尔行之.……用财太奢与我意大不 相合. "并以此"深为浩叹" .并写信告诫纪泽儿:家中新居富厚堂,莫作代代做富之想. "门外挂匾不可写 '侯府''相府'字样. , "在那绵延数百里山谷之间,广大老百姓都是低矮的茅屋,独有富厚堂金碧辉煌胜 似皇宫,因而曾国藩考虑再三,他坚持不回故居了,故居留给他妻子,儿子,媳妇,孙儿,孙女们住好了. 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后,他更稳重处事,对待同僚及下属都注意处处谦让;对手中的权力,也常常辞让. 自从咸丰十年六月实授两江总督,钦差大臣之后,曾国藩深知自己地位渐高,名誉渐广,便多次上奏请求 减少自己的一些职权,或请求朝

廷另派大臣来江南会办.攻克南京之后,立即裁减湘军,又令弟弟曾国荃 回乡下停职反省.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已寿斯民复寿身,拂衣归钓五湖春. " "在极乐大 喜的日子里,曾国藩时刻不忘给自己及诸弟狠敲警钟,天衣无缝地消除隐忧,显示了过人的清醒与才能. 同治六年正月,曾国藩再三告诫弟弟国荃道: "弟克复两省,勋业断难磨灭,根基极为深固……此后总从波 平浪静处安身,莫从掀天揭地处着想. "目的是常怀谦退,永葆"花未全开月未圆"的态

更多相关推荐: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人际交往中人格因素至关重要不良的人格特征或人格缺陷容易给对方以不良的评价不愉快的感受和不安全感从而影响人际交往常见的人格缺陷有自私自利为人虚伪不尊重人报复心理嫉妒心理猜疑心理苛求别人过分自卑...

人与人相处的名言 人

人与人相处的名言人记事不能记仇处事不必求功无过便是功为人不必感德无怨便是德得不到的东西我们会一直以为他是美好的那是因为你对他了解太少没有时间与他相处在一起当有一天你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原不是你想像中的那么美好根本...

浅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浅谈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以周易中的同人卦为例生活中我们的身边总是萦绕着形形色色的人有可能某个人和我们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就尊宠倍至但是呢对于那些和自己利益冲突或者关系不大的人我们往往会采取冷淡的态度甚至于内心...

恋人之间的相处之道

课程论文20xx级目恋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基于大学生婚恋观的思考学院政法学院专业思想政治教育2班年级三年级学生学号120xx245894学生姓名江南雨指导教师20xx年05月04日1题恋人之间的相处之道基于大学生婚...

《弟子规》第8课教案-与人相处之道

弟子规第8课教学内容兄道友弟道恭兄弟睦孝在中财物轻怨何生言语忍忿自泯教学目标1结合校本课程弟子规中的相关内容理解两句话的意思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这两句话渗透中华传统文化2看故事听故事学会与人相处之道了解与人相处的...

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的故事

人与人之间以诚相待的故事名人名言在一个人民的国家中还要有一种推动的枢纽这就是美德孟德斯鸠人不能象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但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刘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

幸福婚姻夫妻的相处之道

幸福婚姻夫妻的相处之道提倡男女平等的人们或者不愿承认作为女人她们需要被保护被宠爱被珍惜是的她们有能力照顾好自己但当一天的工作结束女人还是希望听到有人说你有一头漂亮的长发渴望被拥抱和呵护男人的保护会给她们带来安全...

好精辟!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

好精辟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好精辟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夫妻之间的相处之道1什么样的夫妻最幸福一句话知道自已幸福的夫妻最幸福身在福中而知福因为知福才能享福知福才是有福人所以不要放过生活中每一个简单的细节不要无视婚姻中每...

和领导的相处之道

和领导的相处之道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却因不通世故而在事业上步履维艰饱受挫折学无所长品性可疑的人却春风得意步步高升原因之一不善于处理同领导相处的关系所以正直善良得人更应该学点处事技巧更好的同领导相处使自己有一个相对和...

关于团队中人与人相处的道理

关于团队中人与人相处的道理这篇文章讲了许多很不错推荐给大家幸存者游戏给出的12个启示前不久看了一部由美国哥伦比亚广播公司CBS制作的名为幸存者Surviors的电视游戏纪实片该片讲述了一场游戏16名来自美国各地...

名人的交友之道_人与人相处全靠互相信任

人活在世上需要互相信任互相帮助犹如需要空气和水一样互信互助不但使我们进步而且是让人心理安定的力量没有互信我们一定会走入困境孔子说人与人之间如果失去互信就好像车子失去驱动力一样根本发动不起来又如何谈得上奔驰呢就个...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

与人相处的基本技巧一不要批评责怪或抱怨他人批评不但不会改变事实反而会招致愤恨因批评而引起的羞忿常常使雇员亲人和朋友的情绪大为低落并且对应该矫正的现实状况一点好处也没有尽量去了解别人而不要用责骂的方式尽量设身处地...

人与人之间的相处之道的名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