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 助你修身养性

时间:2024.4.5

来自《论语》的30个成语典故 助你修身养性

学而不厌、名正言顺、见贤思齐、杀身成仁、成人之美??这些成语都是来自《论语》。孔子与其弟子在论道讲学中留下了大量经典言论,包括教育、为政、修养、处事等方面。你知道这些成语出自哪句话吗?转发学习!

1.【有教无类】

[出处]子曰:“有教无类。”(《卫灵公》)

<释义>不论什么人都给以教育。

2.【诲人不倦】

[出处]子曰:“诲人不倦,则可谓云尔已矣。”(《述而》)

<释义>教别人时耐心、不厌倦。

3.【学而不厌】

[出处]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述而》)

<释义>学习总感到不满足。形容勤奋好学。

4.【不耻下问】

[出处]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公冶长》)

<释义>并不认为向学问不如自己或职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是丢脸的事。

5.【温故知新】

[出处]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释义>温习旧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认识和体会。

6.【闻一知十】

[出处]“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公冶长》)

<释义>听到一件事,便可以推知很多。多用来形容聪明而善于推理。

7.【举一反三】

[出处]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述而》)

<释义>原指教人认识四方形的东西,举出一个角就能类推另外三个角。后比喻从一件事类推而知道许多事情。指善于推理,能由此知彼,触类旁通。

8.【名正言顺】

[出处]“名不正则言不顺。”(《子路》)

<释义>原指名分正当,说话合理。后指名义正当,道理也说得通。多形容(做事、说话)理由正当而充分。

9.【祸起萧墙】

[出处]“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季氏》)

<释义>祸乱就发生在内部。

10.【分崩离析】

[出处]“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季氏》)

<释义>四分五裂,到了不可收拾的地步。形容家庭、集团、组织或国家分裂瓦解。

11.【待价而沽】

[出处]子曰:“沽之哉!沽之哉!我待贾者也。”(《子贡》)

<释义>等有了好价钱再卖。比喻怀才待用。

12.【欲速不达】

[出处]“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子路》)

<释义>过于性急求快,反而不能达到目的。

13.【一言兴邦】

[出处]“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子路》)

<释义>一句话可以使国家兴盛。

14.【见贤思齐】

[出处]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释义>见到好人就想学得跟他一样。

15.【择善而从】

[出处]“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述而》)

<释义>指采纳正确的建议或选择好的方法、制度加以实行。

16.【三省吾身】

[出处]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释义>原指每日从多个方面检查自己,后指多次自觉地检查自己。

17.【当仁不让】

[出处]子曰:“当仁不让于师。”(《卫灵公》)

<释义>原意是为了仁,不谦让。现指遇到应该做的事,就勇敢地承担起来,决不推让。

18.【杀身成仁】

[出处]“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卫灵公》)

<释义>原指不惜舍弃自己的生命以成全仁德。后泛指牺牲自己生命,以维护正义事业。

19.【文质彬彬】

[出处]“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雍也》)

<释义>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举止文雅,态度从容。

20.【成人之美】

[出处]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颜渊》)

<释义>原意是勉励并帮助别人做好事。后用以表示帮助别人实现其愿望,成全别人的好事的意思。

21.【既往不咎】

[出处]子闻之,曰:“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八佾》)

<释义>对以往的错误、罪行不再责备、处分。

22.【过犹不及】

[出处]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先进》)

<释义>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

23.【三思而行】

[出处]“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公冶长》)

<释义>反复考虑后再做。

24.【无所用心】

[出处]“饱食终日,无所用心,难矣哉!”(《阳货》)

<释义>没有开动脑筋。比喻对什么事都不关心。

25.【察言观色】

[出处]“察言而观色。”(《颜渊》)

<释义>琢磨、观察别人言语、脸色来揣测其心思(以便相机行事)。

26.【后生可畏】

[出处]子曰:“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子罕》)

<释义>青年人是新生力量,很容易超过老一辈,他们是可敬畏的。

27.【富贵浮云】

[出处]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述而》)

<释义>不义而富贵,对于我就像浮云那样轻飘。比喻把金钱、地位看得很轻。

28.【乐以忘忧】

[出处]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述

而》)

<释义>快乐得忘了忧愁。

29.【不亦乐乎】

[出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学而》)

<释义>不也是很快乐吗?原指心里很高兴。现形容状态、动作等达到极端、非常的程度。

30.【望而生畏】

[出处]“君子正其衣冠,尊其瞻视,俨然人望而畏之,斯不亦威而不猛乎?”(《尧曰》)

<释义>看到了就害怕。


第二篇:论语中的修身思想


《論語》中的修身思想

按:《论语》中的修身言论,多为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之道,显得异常平实;与《中庸》相比,很少有高深玄远之论;与《孟子》相比,则很少关于心灵的直接反省,而多论及品格德行。如果说《大学》、《中庸》都是综论性质的修身之作,那么《论语》则是随感而发式的人生箴言。由于该内容多接近日常生活,对初学者易于理解,因此我们将《论语》放在最前面。下面摘录《论语》有关修身的部分言论并按原书顺序排列。

子曰:「巧言令色,鮮矣仁。」(《学而第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学而第一》)

子曰:「弟子入則孝,出則悌,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行有餘力,則以學文。」(《学而第一》)

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不重則不威,學則不固。主忠信;無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学而第一》)

曾子曰:「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学而第一》)

子曰:「君子食無求飽,居無求安,敏於事而慎於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謂好學也已。」(《学而第一》)

子貢問曰:「貧而無諂,富而無驕,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貧而樂道、富而好禮者也。」子貢曰:「《詩》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謂與?」子曰:「賜也,始可與言《詩》已矣!告諸往而知來者。」(《学而第一》)

子曰:「溫故而知新,可以為師矣。」(《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不器。」(《为政第二》)

子貢問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後從之。」(《为政第二》)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为政第二》)

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为政第二》)

子曰:「由,誨女知之乎?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为政第二》)

子張學干祿。子曰:「多聞闕疑,慎言其餘,則寡尤;多見闕殆,慎行其餘,則寡悔。言寡尤,行寡悔,祿在其中矣。」(《为政第二》)

子曰:「居上不寬,為禮不敬,臨喪不哀,吾何以觀之哉?」(《八佾第三》)

子曰:「士志於道,而恥惡衣惡食者,未足與議也。」(《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里仁第四》)

子曰:「不患無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為可知也。」(《里仁第四》)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里仁第四》)

子曰:「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里仁第四》)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也。」(《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里仁第四》)

子謂子產:「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養民也惠,其使民也義。」(《公冶长第五》)

子曰:「甯武子邦有道則知,邦無道則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公冶长第五》)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公冶长第五》)

子曰:「已矣乎!吾未見能見其過而內自訟者也。」(《公冶长第五》)

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違仁;其餘,則日月至焉而已矣。」(《雍也第六》)

子曰:「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雍也第六》)

冉求曰:「非不說子之道,力不足也。」子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廢。今女畫。」(《雍也第六》)

子曰:「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雍也第六》)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雍也第六》)

子曰:「德之不修,學之不講,聞義不能徙,不善不能改,是吾憂也。」(《述而第七》)

子曰:「志於道,據於德,依於仁,游於藝。」(《述而第七》)

子之所慎:齋、戰、疾。(《述而第七》)

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云。」(《述而第七》)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第七》)

子曰:「若聖與仁,則吾豈敢?抑為之不厭,誨人不倦,則可謂云爾已矣!」公西華曰:「正唯弟子不能學也!」(《述而第七》)

子曰:「君子坦蕩蕩,小人長戚戚。」(《述而第七》)

子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述而第七》)

曾子曰:「以能問于不能,以多問于寡;有若無,實若虛,犯而不校,昔者吾友嘗從事于斯矣。」(《泰伯第八》)

曾子曰:「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君子人與?君子人也。」(《泰伯第八》)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泰伯第八》)

子曰:「好勇疾貧,亂也。人而不仁,疾之已甚,亂也。」(《泰伯第八》)

子曰:「篤信好學,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泰伯第八》)

子曰:「狂而不直,侗而不愿,悾悾而不信,吾不知之矣。」(《泰伯第八》)

子絕四: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子罕第九》)

子曰:「吾未見好德如好色者也。」(《子罕第九》)

子曰:「苗而不秀者有矣夫!秀而不實者有矣夫!」(《子罕第九》)

子曰:「主忠信,毋友不如己者,過則勿憚改。」(《子罕第九》)

子曰:「三軍可奪帥也,匹夫不可奪志也。」(《子罕第九》)

子曰:「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雕也。」(《子罕第九》)

顏淵問仁。子曰:「克己復禮為仁。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顏淵曰:「請問其目。」子曰:「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顏淵曰:「回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颜渊第十二》)

仲弓問仁。子曰:「出門如見大賓,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在邦無怨,在家無怨。」仲弓曰:「雍雖不敏,請事斯語矣!」(《颜渊第十二》)

司馬牛問仁。子曰:「仁者,其言也訒。」曰:「其言也訒,斯謂之仁已乎?」子曰:「為之難,言之得無訒乎?」(《颜渊第十二》)

司馬牛問君子。子曰:「君子不憂不懼。」曰:「不憂不懼,斯謂之君子已乎?」子曰:「內省不疚,夫何憂何懼?」(《颜渊第十二》)

子張問明。子曰:「浸潤之譖,膚受之譖,不行焉,可謂明也已矣。浸潤之譖,膚受之訴,不行焉,可謂遠也已矣。」(《颜渊第十二》)

子張問崇德、辨惑。子曰:「主忠信,徙義,崇德也。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既欲其生,又欲其死,是惑也。『誠不以富,亦祗以異。』」(《颜渊第十二》)

子張問:「士何如斯可謂之達矣?」子曰:「何哉,爾所謂達者?」子張對曰:「在邦必聞,在家必聞。」子曰:「是聞也,非達也。夫達也者,質直而好義,察言而觀色,慮以下人。在邦必達,在家必達。夫聞也者,色取仁而行違,居之不疑。在邦必聞,在家必聞。」(《颜渊第十二》)

樊遲從游於舞雩之下,曰:「敢問崇德、修慝、辨惑。」子曰:「善哉問!先事後得,非崇德與?攻其惡,無攻人之惡,非修慝與?一朝之忿,忘其身以及其親,非惑與?」(《颜渊第十二》)

樊遲問仁。子曰:「居處恭,執事敬,與人忠;雖之夷狄,不可棄也。」(《子路第十三》)

子曰:「不得中行而與之,必也狂狷乎!狂者進取,狷者有所不為也。」(《子路第十三》)

子曰:「南人有言曰:『人而無恒,不可以作巫醫。』善夫!」「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占而已矣。」(《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易事而難說也:說之不以道,不說也;及其使人也,器之。小人難事而易說也:說之雖不以道,說也;及其使人也,求備焉。」(《子路第十三》)

子曰:「君子泰而不驕,小人驕而不泰。」(《子路第十三》)

子曰:「剛毅木訥,近仁。」(《子路第十三》)

「克、伐、怨、欲不行焉,可以為仁矣?」子曰:「可以為難矣,仁則吾不知也。」(《宪问第十四》)

子曰:「邦有道,危言危行:邦無道,危行言孫。」(《宪问第十四》)

子曰:「貧而無怨難,富而無驕易。」(《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上達,小人下達。」(《宪问第十四》)

子曰:「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恥其言而過其行。」(《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其不能也。」(《宪问第十四》)

子曰:「不逆詐,不億不信。抑亦先覺者,是賢乎!」(《宪问第十四》)

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宪问第十四》)

子曰:「莫我知也夫!」子貢曰:「何為其莫知子也?」子曰:「不怨天,不尤人;下學而上達。知我者其天乎!」(《宪问第十四》)

子路問君子。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百姓。修己以安百姓,堯、舜其猶病諸!」(《宪问第十四》)

子曰:「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卫灵公第十五》)

子張問行。子曰:「言忠信,行篤敬,雖蠻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立,則見其參於前也;在輿,則見其倚於衡也。夫然後行!」子張書諸紳。(《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人無遠慮,必有近憂。」(《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群居終日,言不及義,好行小慧,難矣哉!」(《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義以為質,禮以行之,孫以出之,信以成之。君子哉!」(《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病無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疾沒世而名不稱焉。」(《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求諸己,小人求諸人。」(《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矜而不爭,群而不黨。」(《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卫灵公第十五》)

子貢問曰:「有一言而可以終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巧言亂德,小不忍則亂大謀。」(《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謀道不謀食。耕也,餒在其中矣;學也,祿在其中矣。君子憂道不憂貧。」(《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知及之,仁不能守之,雖得之,必失之。知及之,仁能守之,不莊以蒞之,則民不敬。知及之,仁能守之,莊以蒞之,動之不以禮,未善也。」(《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當仁,不讓於師。」(《卫灵公第十五》)

子曰:「君子貞而不諒。」(《卫灵公第十五》)

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時,血氣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壯也,血氣方剛,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氣既衰,戒之在得。」(《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學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學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學,民斯為下矣!」(《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視思明,聽思聰,色思溫,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問,忿思難,見得思義。」(《季氏第十六》)

孔子曰:「見善如不及,見不善如探湯。吾見其人矣,吾聞其語矣。隱居以求其志,行義以達其道。吾聞其語矣,未見其人也。」(《季氏第十六》)

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為仁矣。」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眾,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阳货第十七》)

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

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蕩;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阳货第十七》)

子曰:「色厲而內荏,譬諸小人,其猶穿窬之盜也與?」(《阳货第十七》)

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蕩;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阳货第十七》)

子曰:「飽食終日,無所用心,難矣哉!不有博弈者乎,為之猶賢乎已。」(《阳货第十七》)

子路曰:「君子尚勇乎?」子曰:「君子義以為上。君子有勇而無義為亂,小人有勇而無義為盜。」(《阳货第十七》)

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阳货第十七》)

逸民:伯夷、叔齊、虞仲、夷逸、朱張、柳下惠、少連。子曰:「不降其志,不辱其身,伯夷、叔齊與!」謂:「柳下惠、少連,降志辱身矣。言中倫,行中慮,其斯而已矣。」謂:「虞仲、夷逸,隱居放言。身中清,廢中權。我則異於是,無可無不可。」(《微子第十八》)

子張曰:「士見危致命,見得思義,祭思敬,喪思哀,其可已矣。」(《子张第十九》)

子張曰:「執德不弘,信道不篤,焉能為有?焉能為亡?」(《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博學而篤志,切問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第十九》)

子張曰:「君子尊賢而容眾,嘉善而矜不能」1(《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小人之過也必文。」(《子张第十九》)

子夏曰:「君子有三變:望之儼然,即之也溫,聽其言也厲。」(《子张第十九》)

子游曰:「喪致乎哀而止。」(《子张第十九》)

陳子禽謂子貢曰:「子為恭也,仲尼豈賢於子乎?」子貢曰:「君子一言以為知,一言以為不知,言不可不慎也。夫子之不可及也,猶天之不可階而升也。夫子之得邦家者,所謂立之斯立,道之斯行,綏之斯來,動之斯和。其生也榮,其死也哀。如之何其可及也!」(《子张第十九》)

1 本段有删节。

更多相关推荐:
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

修身养性的名言警句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平静如水正直如绳...

古人修身养性名言名句

古人修身养性名句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湛奥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它山之石可以攻玉诗经小雅鹤鸣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诗经大雅荡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古代修身养性名言

一中国古代名句先秦名句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下解读爱人的人别人总是爱他尊敬别的人别人总是尊敬他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往往会用同样的态度对待你要想受人敬爱必须敬爱他人恒常常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左传隐...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 (1)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平静如水...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的诗文名句

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君子不器孔子静...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孔子夫志气之帅也气体之充也孟子平静如水...

修身养性格言

修身养性格言大丈夫成家容易士君子立志何难退一步自然安稳忍一句自是平安让三分何等自在忍耐一刻何等清闲青山不管人间事绿水何曾说是非有人问我红尘事摆手摇头总不知须交有道之人莫结无义之友饮清净之茶戒色花之酒开方便之门闭...

《劝世良言》之一修身养性篇

内容简介劝世良言结合时代的特点和要求为满足人们上下求索的美好愿望收集古今名言之精华博采千古绝唱之繁英精心筛选而成全书内容丰富广见博闻语言通俗寓意深刻通体押韵便于记忆因此这本书既有很高的实用性又具有广泛的可读性莫...

修身养性的内涵,方法,途径

修身养性的内涵方法途径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概念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二修身...

修身养性的内涵,方法,途径

修身养性的内涵方法途径一个人修身养性的概念就是个人认识情感意志信念言行和习惯的修炼和涵养一个人只有通过自觉地遵循社会道德体系的要求更好地履行个人的社会义务并不断地提升个人的人生境界才能修养成良好的内在素质二修身...

修身养性强调心灵感受的质量

修身养性强调心灵感受的质量作家梁晓声先生著有今夜有暴风雪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雪城浮城年轮等数十部长中篇小说与影视剧计700余万字作家用道德的尺度看待社会他希望自己是真善美的张扬者讴歌者除写作读书之外梁晓声经常参加...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

修身养性的经典古文诗句格言宁静可以致远淡泊可以明志诸葛亮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平静如水正直如绳严遵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老子quot千里之行始于足下quot屈原路漫漫...

修身养性的名言(1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