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意的融通——老庄与海德格尔哲学语言之比较

时间:2024.4.13

诗意的融通

—老庄与海德格尔哲学语言之比较

口重庆医科大学管理学院郭德君

摘要:诗的灵性和哲学的深思在老子和庄子的作品中达

到完灸的触合;而海德格尔在后期则这求思和诗的统一,本文

通过深入到他们的哲学内核中去,研究并找出了何以造成了这

种相似性的内在哲学依据。

关性词:老子;庄子;海德格尔;哲学语言;比较

老子和庄子的作品大都文字简略、辞义精蕴、音韵铿锵、富

含节奏感,处处洋滋着一种诗的灵性和魅力,这种诗意的语言

不仅有着优美的文学韵律,而且也打破了概念、名言的片面规

定性,思和诗、哲学与文学之间的界限就基本消失了、海德格尔

则在后期对语言和存在,思和诗的关系在存在论的层次上进行

了说明,以期通过语言进人存在,他认为在诗一样的语言中,方

可听到在的声音,因此诗和思便自然融到了一起,正是这种相

似性才使本文将这两种分属不同时期和地区的思想进行比较

有了可能。

一、对老庄哲学中官语与思维诗化的分析

与大多数晦涩难懂的西方哲学著作不同,老庄的著作清新

质朴、含蓄隽永,用诗一样的语言和意境体现了言有尽而意无

穷的独特的哲学风格和魅力,读他们的著作,宛如一股清泉流

人我们的心中,令人铭记不忘。不可否认,老庄确有为了使其作

品出现较高的审美情趣而刻意创造出这种诗境的意图,但透过

现象看本质,这种诗境的出现却还有更深层次的哲学根源。

老庄哲学中这种诗境出现的原因在于“道”的模糊性、多义

性以及将之和人的体悟沟通的桥梁—语言符号本身所包含的言与意、名与实之间的深刻矛盾密切地交织在一起。“道”在

老庄哲学中有着多重含义,包含了天、地、人的总体关系,它既

有使万物得以生生不息并给其以依据的宇宙论方面的含义,又

有给生命以意义并包含着生活真谛的价值论方面的哲学内涵,

还有将精神因素和物质因素融汇到一起的模糊性特征。老庄在

论述“道”的深意中的根本动机也包含了对人生存状态的关注,

“道”恍兮惚兮,窈兮冥兮,其态势之难以捉摸和不可言说实际

隐喻着在充满危机和生死存亡的生活世界里,只有以一种宁静

平和的心态去顺应天势,方可进人清净无为的理想人生境界。

正是在“道”的整体关系中,蕴涵着无穷无尽的潜在性和可能

性,因此在“道”的名与实之间本身就存在着诸多矛盾,对于

“道”也就不可像常道一样去言说,只能对言说方式进行体验

化、意象化的改造,以将内心的各种体验呈现出来,赋予其各种

丰富的含义,才有可能无限的接近它,这大概是直到现在也很

难给“道”下一个确切含义的原因所在吧?

因为“道”虽然存在于名言之中,但并不是一个确定性的概

念,不能用概念思维的方式去把握,所以只能以感觉经验相似

为基础,再做一些体验化、隐喻性的表达,这样才有可能显现出

那个终极目标的原初态势。所谓隐喻就是把日常语言中表现普 通、具体事物或现象的词语通过类比和暗示的途径,给予抽象 的、高度概括的意义,使它变成哲学术语,它因此也就成了老庄 哲学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方式。就对充滋在老庄作品中的一个基

本概念“道”而言,其基本特征是无法直接命名,它“非常道”,因 此不“不可道”,只能“强为之名曰大”,其名绝没有受到客观事{ 物的限定,而是更多地体现了作者的主观体验,从而对其进行} 隐喻性的表达,而这种隐喻性的语言的含混多义才使得其隐含: 着一种诗的魅力。《老子》中大量使用了隐喻性的表达方式,如) 老子对微妙玄通,深不可识的古之善为道者虽觉得不可识,但: 运用隐喻性的表达方式却强为之容:“豫兮若冬涉川,犹兮若畏: 四邻;俨兮其若客,涣兮其若凌释;敦兮其若朴;旷兮其若谷,混: 兮其若浊。’①庄子很多作品中也运用了隐喻性的手法,(逍遥{ 游》中大鹏横空而出、翱翔于天隐喻着要求摆脱种种束缚而自: 由驰骋的人生理想;《养生主》疤丁解牛的故事则是庄子对其养{ 生之道和顺应自然的人生哲学的形象比喻;《山木》篇中“蝗螂: 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则用来暗示生活世界其实充满了各种} 危机,隐喻性的表达手法在庄子作品中小到某种事物大到某个} 思想多次被运用,实在是数不胜数。在这里.隐喻与其说是一种: 修辞方式的需要,毋宁说是一种思维方式的直接显现,它使得) 极具抽象化的思维向具体化靠拢.并同时具有了丰富性和多义} 性,这种使老庄作品中出现诗性特征的隐喻技巧的大量使用是; 以天人合一,主客消融的同一性思维方式为墓础的,在人与自: 然息息相通、浑然一体的大背景中,它们之间才可进行相互类· 比和转化,在这种万物齐一,物我齐一的状态中,诗性语言便会: 在对“道”和与其关涉的其它事物的深切体会中自然流落出来,{ 海德格尔认为这种诗性语言乃是真理的促成(馈赠、引发、创}

生)。从这个意义上而言,对“道”的深切关怀,直观性思维方式下} 产生的隐喻的运用而使诗性语言的出现在老庄哲学中便自然{

而然地交织在了一起。在老庄作品中,除隐喻方式的运用外,还} 通过将包含矛盾性的语言组合在一起来表达一种混整性思想{

和体验状态。和隐喻性表达方式的运用一样,对反组合使用的: 根本原因在于“道”和与其关涉事物不能用一般的名言概念去} 限定,从时间角度而言,它是混成之物,并不具有确定性,但若; 把事物的各种矛盾性和对反关系在同一境域中显现出来,它的} 复杂性和不确定性也就极大可能地被揭示出来,这正是老子睿{ 智地消除语言障碍的策略。老子、庄子的作品中多处显现出对} 这种对仗的迷恋,“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 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

和,前后相随,恒也。’,②“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蔽则新,少则i 得.多则惑。’,③“知人者智,自知者明。’,。“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⑤诸如此类,不胜枚举。注重对反组合; 的两极性思维不仅追求对称、强调均势.而且更重视“动”和{ “变’,,它实质上还是以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为基本前提的,在{

宇宙和人合二为一的这一大背景下,将人内心的种种感悟呈现{

出来,不偏重任何一极,这就体现了老庄对宇宙秩序和人生态:

度的独特审美情趣。因此,无论从迫求终极目标的角度而言,还:

是从道家哲学的思维方式而言,都决定了这种对反组合的应用:

以及其审美性上诗化特征出现的必然性。在老庄作品中,还运:

用了排比、顶真等修辞手法,之所以倾心于这种以同样形式的}

并列句往下继续的反复循环式的修辞方式,这是因为把各种语{

言要素和言语倾向的类同并置起来,就可以从不同方面描述一:

个具体事物或说明一个具体的道理,从而使语言在语义和形式{

都具有相似性,在整体上呈现出一种具有凝缩状态的同一性,:

老庄作品的许多篇章中都大量地运用了排比、顶真等这些反复{

性的修辞方式。一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

里之行,始于足下。”卿同的句式,语气词和韵律不断加强反复{

地从各个侧面说明了同一道理,从而使语言一直处于一种强化{

的发展状态。“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住顶真的使{

用又使语言在回逆中不断延伸,老子、庄子许多篇章都大量地! 运用了这些反复性的修辞方式,这里就不一一细述。这些反复性

的修辞方式营造了一种中国古诗特有的愈境和氛圈,从而洋滋

着浓郁的诗的气息。

综上所述,在天人合一的终极境域深处,老子、庄子发现

“道”实质上无法用概念性的语言去育说,“道”不是一种静态系

统,而是开放的、动态的;它并不是一种平面的固定化模型,而且

是一种多维度的总体关系之网.因此相对于其它物而言,“道”的

名与实、言与义之间存在着更复杂的关系,老子因此感叹;“知者

不言,言者不知。”峡老子t识到终极实在不可能成为语言的陈述

对象,言与名只能用于概念性表象化的目标,只能与形而下的

“有”打交道,对于类似“无”的形而上的“道”就只能“无言”.“道

本无言.就是对此种困境的准确描述。因此,老庄正是在这种不

愿执着于语言又不能完全放弃语言的困境下,通过隐喻、对反组

合还有各种反复性的修辞方式打破了名言概念的局限性,从整

体上将语言意象化,从而把语言诗化了。所以.那种能让人得意

而忘言的“言”就变成了化通道境和现世领城的桥梁,让人在一

种诗一样的意境中体察真正的存在而忘记了其本身。

老庄用精辟富有诗意的文字表达的思想首先增强了其中

的艺术特色,其文笔时而浩瀚汪洋、错综变幻;时而精胜细琢、清

新秀逸,用隽永的语言表达了深刻的哲思,从而将诗的灵性和哲

学的深思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尤其是庄子的作品汪洋辟阔、仪

态万方,充满了奇特的想象和文笔,在一种浩瀚错综、雄浑紊宕

的气势中,隐隐渗透着一种清新秀逸、流丽平和的诗的气息,从

而展示了道家哲学的一种独特哲学魅力。超妙的奇想与深沉的

哲思在庄子的文章中自然而和谐地统一在一起,从而出现了言

“不可言之理”的诗一样的语言,使他的作品中也就放射出经久

不散的诗的光辉。

老庄哲学中诗意的言说,不仅更适合于中国古代的言说状

态,而且和海德格尔所言语言的本身是原本愈义上的诗的观点

达成了歌契—真正的诗并不是单纯的一门语育艺术,而是在天、地、人相交融的终极城深处绽放出的异彩,这几位哲人因此

有了更为广阔的对话空间。一言蔽之,从哲学的高度来看,老庄

哲学中出现的诗惫风格开启了那个终极之城的大门,让我们的

思维在驰骋想象中获得了各种关于它的消息,从而使我们走向

了没明之途。

二、海位格尔-走向诗和思海德格尔哲学贯彻的墓本原则是要求超出以主客分立为 特征的传统的形而上学,在前期他运用现象学的方法将切人点

建构在此在身上,但其学说中却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情绪化状态.

而且按照他的现象学一元论把宇宙万物存在的意义都依附于

人的生存状态.这样就加重了其学说中的唯我论倾向。为了克服

其学说中主观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倾向,海德格尔从在后期企

图超出此在之外来研究在的结构.即把在看作是超出个人的生

存、超出意识之外的活动和过程,语言被当作“在的家”或者说

“在”只有通过语言才能显示出来。但他却斌予了语言完全不同

于传统意义的新的含义,他认为语言是存在之真理的像始的

“显”,存在澄明自身而达乎语言,存在总是走向语盲的途中。在

海德格尔看来,语言成了存在的家,走在语言之途才能获得关于

存在的消息。

海德格尔提出语言是在的家的根本深惫在于他认为语言

是为了显示在的意义而存在的,即把思中之在说出来,它既不是

逻辑和语法的组合,亦不是表达知识的T.具,而是将思和在看作

是同一的活动,语言则是在的直接呈现。这样人必须使自己处于

一种无我之境、排除各种外在和内在因素的纷扰,用纯粹的意识

把在本身呈现出来.这种思想和老庄哲学中那种使自己内心达

到一种宁静平和而与外界完全贯通的天人合一的境界非常接

近,虽然二者具有时代和历史的巨大差异性,在此基础上,海德格

尔还对语言做了较为本派性的解释,他认为在人与万物融为一

体的现实生活世界中,每个人所说的语言都来自于作为世界意

义之窝所的语盲,“语言不能归结为说话者的活动,它毋宁需要

对某种言说东西的聆听,而这种东西是在人类语言发出声响之

前就言说着的。’,嘟每德格尔所说的“说源于听”是指我们先从

“在”那里聆听到这些语言然后再言说它,他认为我们不仅仅是

在言说语言,而是我们从语言中言说。因此,语言在海德格尔这

里并不是人的下具,而人则成了语言的工具,这也就是说,没有某

个说话者或没有某个作者之前早有了语言。海德格尔认为语言

所表达的惫义所关涉的是一个作为参考系的整体,是在场与不

在场东西相结合的全部—即不可言说的存在本身。这种童义下的语言,就是一种先行于某个说话人或是某个作者所说的语

言之前的无言之言,如庄子所言的“大言”,“大言炎炎’气意谓“大

言”如燎原之火,照亮一切使万物具有愈义。?海德格尔的这种观

点强调人与宇宙万物融为一体的宇宙整体能发出有声之言,这

种语言观的墓础和庄子的万物齐一论从根本上来说是一致的,

这也正是他们在此点上对话基础。

由上述可见,海德格尔对语言的全新解释在于告诫人们不

要囿于对具体事物本身的自我显示,而是将目光投向其自身的

“真正世界”。语言并不是要去表达独立于语言的某个确定对象

或某个确定的概念,而是作为世界的展露口而存在的。因此这种

意义下的语言是一切存在者的集合,它言说着所有在场的、不在

场的、显现的、隐蔽的一切存在者的真正内涵—存在者之为存在者亦即存在本身。这种从“在”那里聆听到的能复活“在”的

语言从根本上来说是有别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的。和老庄在面

对“道”的名与实、言与意等各种错综复杂的关系时运用各种手

段打破日常语言的局限以开拓更为广阔意义的语言以致于使

其哲学诗化一样,海德格尔直面存在时,亦有此深沉的认识,因为

诗的语言允许甚至偏重无直观在场语言的意义,并不要求确定

的对象,而且在诗的意境中,可以使一切在场不在场的意义显现

出来,尽管中国的律诗和西方的自由诗在形式上有很大的不同,

但在此点上却是相通的。所以,和老庄一样,将思和诗通融,渴望

诗惫哲学则成了海德格尔后期的奋斗目标。

在追问在者的在,对语言进行阐释的同时,海德格尔在这儿

对人的思维也斌予了本体论的意义,他认为思维是作为此在的

人对“在”的显耳,也就是由此在把在者的“在”显现出来,因而真

正的思保持着存在的基本成分,让存在显现其自身的本源性的

展示过程,可以说思属于存在,或者说存在使思发生—发生为存在之显现。’.?而传统哲学把语言和思当作知识或对其进行了

技术性的解释,因之并没有把它们当作在的呈现,哲学就这样把

真正的思维放弃了—知识产生了,思却丧失了。要克服这种危机就要召唤思,这种召唤的过程就是对传统存在论的解构,解构

意味着“开启我们的耳朵,静心倾听在传统哲学中作为存在者之

存在向我们劝说的东西,通过倾听这种劝说,我们便得以响应

了。’,?那么怎么能更好地召唤思呢?海德格尔认为诗与艺术是训

练思之召唤的最佳方式:“诗人体验到:“唯有词语才让一物作为

它所是的物显现出来,并因此让它在场。”?因为诗几乎摆脱了对

象性的表述事件的倾向,它让人们体验到物之显现自身的存在

境域。海德格尔走向诗和思和老庄有着惊人的相似性,老庄尽最

大可能使语言惫象化,庄子对道与名言关系还有更深刻的见解,

这是因为他们深知终极实在雌)无法被语言表象化或概念化,因

此就需要一种“大言”来成就人的求道.而这种“大言”就是已被

老庄诗化的哲学语言,这就是为什么海德格尔和老庄在追问“在“或“道”的过程中都走向了诗意哲学的内在原因。这样,老

庄的道言观和海德格尔的语言观已是可以相通的近邻了。

通过对思和诗做了存在论意义上的阐释以后,它们便彼此

依存.难以分离。海德格尔认为一切思着的诗都是诗的活动,而

一切诗则都是一种思。正是通过思着的诗或诗化的思,存在在

语言中才进人敞亮,走向澄明。所以,海德格尔说:创作诗与运

思一样,以同一的方式面对着同一的问题。这就意味着,在通向

“在”的大道中,思和诗达到了某种必然的契合。因而无论是从 召唤思,还是从为了获得关于存在的消息的角度而言,海德格 尔都真诚地渴望哲学诗意的言说,以召唤诗人哲学家。

综上所述,面对晦蔽难人的存在,海德格尔并没有绝望,而 是在诗意的路径上,看到它的光明,因为诗歌沉浸于想象之域 而非囿于现实,唤出了一个与可见的喧嚣现实截然对立的非现 实的梦境世界。在这里,人完全摆脱了外物和他人的羁绊,完全 自由,达到了直接聆听神抵对话的境界。海德格尔这里所说的 诗的语言和老庄哲学中那种打破名言概念限定的承载着各种 消息的不确定性的、含混的语言一样,使每一个词语都变成了 充满神秘力量的象征,从而使“在”向我们透出屡展光明。诗,语 言和思在海德格尔后期的思想中走向了统一,通过运思斌诗, 方可听到来自存在境域的消息,并在那一刹那间将种种感悟昭 示于人,这就是诗意的哲学,也是海德格尔晚年全部的追求。

三、小结

在语言问题上老庄哲学确有诗化的特征,海德格尔则明确 地提出了哲学走向诗化的论述,仅仅因为这些表面特征就认为 他们有对话的可能确实有些牵强附会之感,但是进人到他们的 哲学内核中深人地了解他们的思想之后我们就会发现他们对 话的契机所在,实际上他们对话的可能则更多地表现在这一部 分,因为在语言观上,他们自然地将终极关怀、天人合一(借用中 国哲学术语)的思维方式以及诗意般的言说贯通起来。

首先,海德格尔和老庄在语言观上对话的可能在于他们在 终极域深处认识的相通性。海德格尔毕生都在追寻存在何以是 或存在的意义,虽然他的哲学曾经发生过重要的转向,但整体 看来,其前期和后期的思想只不过是同一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 角度和不同的方向而已,前期从此在进人存在,后期则直接进 人存在。从方法上而盲,前期侧重于现象学的还原方法,后期则 侧重于存在本身的“解释学释义”。概括而言,前期是从“有”到 “无”,后期则是从“无”到“有”,因此从整个思想而言.前期和后 期恰好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合二为一的过程。之所以要发生这次 重要的转折的根本原因在于存在的晦涩难懂,当他前期以此在 和时间为切人点时,却从本体论的高度上把(人)主体的地位突 出出来,使其哲学中出现了浓厚的主观主义和情感色彩,而淡 化了对存在意义的揭示,所以在后期为了避免这种倾向,重新 进人存在,他便分析了作为在的家的语言,语言、诗和思在其后 期学说中便闪亮登场,成为走向存在的新的路径。但这里所说 的语言并不是日常生活中被我们技术化的语言,而是让人通过 被问的东西去倾听,体验到的语言,犹如庄子所言的天籁之声, 而如荷尔德林诗一样的语言便可以展现到那种体验到存在的 惫境,海德格尔认识到在终极域深处只有那种能具有更大感召 力、激化我们思的诗言才能昭示存在,而日常语言不可陈述它。 老庄和海德格尔在此问题上面临着相同的境域,即在终极城深

处“道”不可言(虽然“道”在老庄哲学中具有多重含义,鉴于道家

哲学中形而上和形而下的密不可分性,而且其它含义可以从终 极性这个角度延伸出来,我们在此亦可以把“道”看作是一个终 极性的目标),但老庄绝没有否认言与道的根本关联性,那种“知 者不言”中的言只能是“小言”,而揭示终极域深处深阂意境的 语言只能是“大言”或“道言”,也就是那种经过他们种种努力后 诗化的语言。虽然海德格尔偏重的是理论的论述,老庄侧重的 实践的操作,但他们对这个问题认识和感悟是相近的,也就是 说,老庄和海德格尔都意识到在终极域深处用一般语言是难以 描述终极存在的,能认识到终极实在不可能成为一般语言陈述 的对象是老庄和海德格尔在语言观上对话得以可能的最关键 的一点,这才是他们追求诗意语言的内在根源。

其次,诗意哲学产生的前提是对存在或“道”有深切的体

悟,只有在此墓础上,思才会涌现出来,诗也会随之出现,所以 海德格尔认为思也是一项手工活伪胡dwork),就如其它手工活 要不断训练一样,思也不可能一朝完成,作为最简单而又最艰 难的手工活,需要不断训练,其最高境界恰如老庄体道时的进 人的那种无我之境,在这种境域下,诗哲方可听到在无声的语 言,并将自己一刹那的感情以诗的语言展现于人。如前所述,老 庄哲学中隐喻、对反组合等运用的基础也就是达到了一种天人 合一的最高体道境界,在这种境界下,富含着各种表达方式的 诗意语言便会自然涌现出来,因此可以这么说,道家哲学中这 种独特的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它言说方式的必然性。 最后,正是有了前两点上的共通性,他们才不约而同的提 倡诗意般的言说方式以开拓组涵着更为广阔意义的表达空间, 不可否认的事实是老庄和海德格尔在语言观上的表述确实存 在着详略上的差别以及一些理论上的差异,但正是通过上边两 节的分析对比,我们发现揭去种种表面的蔽障以后,他们在语 盲问题上倒是内在相通的。海德格尔对诗、育、思的关系的详细 论述绝对不止于理论上或美学上的,而是要借助诗境以彭现存 在最原初的态势,老庄意识到终极深处不可言说,其本身就是 充满了各种消息的原初境域,在这种如老庄所言的恍惚中有 物、有精、有信的道境中,仿佛可以听见滋养和维持着我们生活 世界的“天旅”。而那种经过老庄卓越努力后而出现的惫象化、 混整化的语言它也许能更多地使我们倾听这种天籁之声。正是 在终极域深处他们有这些相似或相近的感悟,诗和思在他们的 哲学中才达到真正的融通。

更多相关推荐:
德语格言警句:爱情

法亚小语种德语格言警句爱情关于爱的几句德语格言隽永而精致真正的爱慕不表现为谄媚要求对方回报的爱只是自负与虚荣1JemehrwireinenMenschenliebendestowenigersolltenwir...

德语格言

1JedenTaggibt39sdieMoeglichkeiteinesWunders每一天都有发生奇迹的可能2JederMenschistgeheimnisvollDuhastgarkeineAhnungwi...

德语名言警句

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仲虺之诰WeranderezumNarrenhltverliertseineTugendwersichmitunntzenDingenbeschftigtverliertseineZiel...

中国名言警句德语翻译

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仲虺之诰WeranderezumNarrenhltverliertseineTugendwersichmitunntzenDingenbeschftigtverliertseineZiel...

德语名言

1AlleWegefhrennachRom条条道路通罗马2AllerAnfangistschwer万事开头难3AuchgroeMnnerhabenkleinangefangen大人物从平凡开始4Aufeinen...

德语名言警句

1玩人丧德玩物丧志尚书仲虺之诰WeranderezumNarrenhltverliertseineTugendwersichmitunntzenDingenbeschftigtverliertseineZiel...

德语名言与中文解释

总能找到这样的爱斯基摩人他们拼命教导非洲的居民该如何生活一个人的努力是加法效应一个团队的努力是乘法效应小鸟有一个梦想梦想着有一天骑上自行车在广袤的原野上飞驰自己做不到的话就没有资格要求别人做到帮助别人成功本身也...

德语名言

Endegutallesgut结果好什么都好BiernachdemWeinlassdassein先白后啤BieraufdemWeinlassdassein先啤后白你觉得哪种喝法更好呢KraefigesEssen...

成都寒假德语学习:德语格言:永无止境的事

法亚小语种成都寒假德语学习成都寒假德语学习德语格言永无止境的事德语格言5则永无止境的事1ZweiDingesindunendlichdasAllunddiemenschlicheDummheitBeimAllb...

成都寒假德语学习:德语格言警句:智慧目标

法亚小语种成都寒假德语学习成都寒假德语学习德语格言警句智慧目标1ZweiDingesindunendlichdasAllunddiemenschlicheDummheitBeimAllbinichmirnoch...

德语爱情格言

当我说你是我的最爱的时候也许那并不是真正的爱真正的爱是对我而言你像剜心的尖刀那样刻骨铭心1DieLiebeisteinWunderdasimmerwiedermoeglichdasBoeseeineTatsac...

德语62格言

1JedenTaggibt39sdieMoeglichkeiteinesWunders每一天都有发生奇迹的可能2JederMenschistgeheimnisvollDuhastgarkeineAhnungwi...

德语格言(1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