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和他的《洛神赋》

时间:2024.3.31

曹植和他的《洛神赋》

11文秘2班 叶 萌

说道建安文学,就不得不提到“三曹”和“建安七子”,而这其中尤以“三曹”的文学成就为最。就我个人而言,比较喜欢的还是曹植的诗,温和而又充满年轻的气息,相比于其父兄的作品少了些壮志宏伟多了些青春浪漫,这里就是主要谈谈曹植和他的 《洛神赋》 。 《洛神赋》的内容是写人神爱恋,交织着欢愉和苦闷之情。人神恋爱的题材在西方文学中屡见不鲜,但在中国古代文学中却并不多见。尤其是象《洛神赋》这样从人神双方入手,抒写彼此的相慕相恋之情,更为难得。相似的作品可以提及宋玉的《神女赋》,宋玉的《神女赋》着重刻画了巫山神女的外观美,而未能更多地涉及其内心感情的底蕴,同时楚王在作品中也未被作为恋爱的一方来加以描写。因此曹植的《洛神赋》可以说是这类题材中最杰出的作品之一。前人对其创作动机颇有不同看法,有的认为是曹植求甄逸女不遂,后又见其玉镂金带枕,哀伤而作,初名《感甄赋》,由明帝改为《洛神赋》(《文选》李善注);有的认为曹植求甄之事于史无征,旧说系以世传小说《感甄记》误载入简,作品实是曹植为了“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而作(胡克家《文选考异》、何焯《义门读书记》);也有人认为“感甄”说有之,不过所感者并非甄后,而是曹植黄初三年的被贬鄄城(朱乾《乐府正义》)。这些看法也许都有一定道理,但我们在理解和欣赏一篇古典文学作品时,如果过于拘执史实,把作家的文学创作看成是对历史的直接反映,那边是本末倒置了。文学作品本身而言就是对作者内心一种思想的表达,因此从作者当时的处境和作品的内容来看,与其将神女看作是甄后的化身,或者是作者的代言人,倒不如将她看作是作者在其它作品中一再抒写的那种无法实现的报国理想的艺术象征,这样也许更接近于作者的创作意图。

对《洛神赋》的思想、艺术成就前人都曾予以极高的评价,最明显的是常把它与屈原的《九歌》和宋玉的《神女》诸赋相提并论。其实,曹植此赋兼二者而有之,它既有《湘君》、《湘夫人》那种浓厚的抒情成分,同时又具宋玉诣赋对女性美的精妙刻画。此外,它的情节完整,手法多变和形式隽永等,又为以前的作品所不及。因此它在历史上有着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晋代大书法家王献之和大画家顾恺之,都曾将《洛神赋》的神采风貌形诸楮墨。 而在现代,很多青年文学的创作也有时会借鉴于这种浪漫与梦幻并行,现实和虚幻参半的写作方式,而其感情表达的含蓄而又真切也深深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们。


第二篇:论曹植《洛神赋》中的寓意


中国文学史论文

题 目:论曹植在《洛神赋》中的寓意

姓 名:季静

学 院:人文学院

系:中文系

专 业:中国语言文学

年 级:2009级

学 号:10220092202432

指导教师:刘荣平 职称:副教授

2010 年 01 月 14 日

论曹植洛神赋中的寓意

论曹植洛神赋中的寓意

1

论曹植《洛神赋》中的寓意

摘要: 曹植的《洛神赋》是千古传颂的名作,有极其丰富的文学价值,但是关于《洛神赋》的创作意图,却是一个千古之谜,对此人们众说纷纭,有感甄说,寄心帝王说,爱情故事说等等,本文分析总结了这几种说法,并提出自己的看法,认为曹植作此赋是为抒情言志,抒发自己志不得筹的情感,转而寄心文作。

关键词: 曹植 洛神赋 感甄 寄心帝王 爱情故事 抒情言志

引言:

曹植,字子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又称陈思王,他是曹操之子,曹丕之弟。谢灵运曾说:“天下有才十斗,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人共分一斗。”谢灵运是很狂的诗人,自视清高,对自己的才华颇为自信,但他对曹植的评价如此高,由此可见曹植的文学成就。《洛神赋》是曹植辞赋中的杰出作品,在文学史上成就突出,它继承了两汉以来抒情小赋的传统,又吸收了楚辞的浪漫主义精神,它通过梦幻的境界,描写人神之间的真挚爱情,但终因人神殊道无从结合而分离。《洛神赋》的精妙之处在于它的描写细节,作者以其妙绝天人的神来之笔将洛神宓妃描写得栩栩如生,令人叹为观止,这不仅标志着曹植的创作艺术已经步入巅峰状态,更为后世作家在人物塑造方面树立了一块几乎难以逾越的丰碑。《洛神赋》中洛神宓妃的超凡脱俗与惊人的美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不禁要问,洛神是指谁?曹植为何塑造这一形象?于是产生了后世对《洛神赋》主题和寓意的讨论猜测与研究,关于它的主题从古代到现在有流传了这几种说法:感甄说,寄心帝王说,爱情故事说等。

感甄说

《洛神赋》原名《感甄赋》,而“感甄”一说出现最早,它源于如下的记载:“魏东阿王,汉末求甄逸女,既不遂,太祖回与五官中郎将,植殊不平,昼思夜想,废寝与食。黄初中入朝,帝示植甄后玉镂金带枕,植见之,不觉泣。时已为郭后谗死,帝意亦寻悟,因令太子留宴饮,仍以枕赍植。植还,度轘辕,少许时,将息洛水上,思甄后,忽见女来,自云:‘我本托心君王,其心不遂。此枕是我在家时,从嫁前与五官中郎将,今与君王,遂用荐枕席,欢情交集,岂常辞能具?为郭后以糠塞口,今被发,羞将此形貌重睹君王尔。’言讫,遂不复见所在。遣人献珠与王,王答以玉佩,悲喜不能自胜,遂作《感甄赋》,后明帝见之,改为《洛神赋》。”又有郭沫若在《论曹植》中对李善的“感甄” 之说也颇振振有词,把曹植从“求甄逸女”推向“爱慕比自己大十二岁嫂子的情结中,认为这是情理中事。”

感甄说的可信价值也值得怀疑,疑点有三:第一,曹植爱上他的嫂嫂很不可能。他没有那么大的胆量写《感甄赋》。曹丕与曹植兄弟之间因为政治的斗争,关系本来就很紧张,曹植写《感甄赋》,岂不是公然与其兄作对,招致杀身之祸吗? 第二,图谋兄妻,这是“禽兽之恶行”,“其有污其兄之妻而其兄晏然,污其兄子(指明帝)之母而兄子晏然,况身为帝 2

王者乎?” 第三,李善注引《记》所说的文帝曹丕向曹植展示甄后之枕,并把此枕赐给曹植,“里老所不为”,何况是帝王呢?极不合情理,纯属无稽之谈,且此记在许多版本中都没有出现,况为野史,可信度不高。第四,“感甄” 之说从根本上违反了作者的原意及作品的实际。曹植在序中分明写着“感宋玉对楚王说神女之事而作。” 在赋中根本找不到一点甄氏事迹的影子, 也没有任何暗示。

但《感甄赋》确有其文,那这“甄”又怎么解释呢?有这样一种说法,曹植在写这篇赋前一年,任鄄城王。“甄”并不是甄后之“甄”,而是鄄城之“鄄”。“鄄”与“甄”通,因此是“感甄”。现金这种说法较有说服力。

寄心帝王说

关于《洛神赋》的寓意,再一种说法就是“寄心帝王”说,也就是后来的“隐喻君臣大义”说。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何焯、丁晏,他们认为曹植“托词宓妃以寄心文帝其亦屈子之志也。”他们把寄心君王理解成屈子之志,理解成曹植对曹丕的忠诚苦心,以洛神比文帝,通过写对洛神的爱慕表达自己对文帝的心意,表达曹植对文帝没有二心,愿有机会效忠于他,然而事实曹丕视他为最大威胁,据他千里之外。寄心君王说的立足点只是赋中的一句话:“虽长处于太阴,亦长寄心与君王。”且古代有些以美人来比喻君王的例子,如《离骚》,故他们认为洛神指文帝曹丕。

然而,考究作者创作时的具体处境、创作心态以及作者的素愿抱负、政治理想等,寄心君王说也有很多漏洞和令人怀疑之处。

其一, 曹植与曹丕关系之恶劣,为了争夺曹操继承人的位置,兄弟二人成了不共戴天的政治对手,曹丕心狠手辣,对于同胞兄弟的骨肉之情毫不顾及,他对于有可能危及自身地位的人,是必欲除之而后快的,对于自己过去的强有力的竞争对手曹植,他更不会轻易放过,正如曹植所说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而以曹植的秉性是绝不会摇尾乞怜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说曹植写《洛神赋》的目的在于“寄心君王”,实在是不符合实际。

其二, 曹植对洛神的描写可谓禅精竭虑、精雕细镂。洛神不仅具有容貌、体态、穿戴上的外在艳美, 更具有文静娴雅、缠绵多情、善于辞令的内在智美。洛神是作者理想中的睿智贤明的完人, 非视手足如寇仇、置妻室于死地的魏文帝可及。

其三,曹植“ 生乎乱, 长乎军”,受儒家积极入世的思想影响较深,有着强烈的功名事业心, 追求建永世之功,同时,其父曹操驰骋沙场,坐拥大部分江山,文治武功,大大激发了他建功立业的热情,也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活动与政治宣传活动,深得曹操赏识器重,但后来因太子之争曹植失败,从此一蹶不振,才落得如此悲惨下场,虽然表面上他对曹丕歌功颂德而贬低自己,但那只是出于策略上的保全自己,心底深处是积极的,偶尔也会流露在他的诗作里,“人谁不没,贵有遗声”,“思一效筋力,糜躯以报国”等等。所以他的洛神或许是他心中的美好愿望和志向,但绝不会是文帝曹丕。

其四, 若洛神为曹丕的化身, 则赋作中不应有“抗罗袂以掩涕兮, 泪流襟之浪浪”的情态和“虽潜处于太阴, 长寄心于君王”的意象。

其五, 在创作心态上, 《洛神赋》与《赠白马王彪》作于同一时地。《赠白马王彪》通篇人咽马嘶, 草木含悲, 在“ 金刚怒目” 式的斥责与质问声中, 作者还能以美人喻君王、感抒其赤诚忠心吗?由此看来,“寄心君王”说, 显然不是《洛 3

神赋》寓意的合理阐释。

爱情故事说

今人陈祖美则认为《洛神赋》的主题是写男女情事的,可称为“爱情”说。他声称:《洛神赋》是一个爱情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隐喻着作者身不由己,好梦未圆的惆怅与怨愤。这种说法更加仍值得商榷,《洛神赋》的创作难道只是为写爱情吗?

抒情言志

曹植出生于汉献帝初平三年,正当汉末天下大乱之际,曾随其父曹操转徙于军旅之中,所谓“生乎乱、长乎军”,在这样的生活环境中,他不仅亲历了频繁的战乱,而且接触了广阔的社会现实。这样的生活基础对他此后的思想和创作都具有重要的影响。

当时,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安定而战乃是时代的最强音。在《与杨德祖书》中,曹植认为辞赋创作是小道:“未足以揄扬大义,彰示来世。”并明白表示自己的理想是:“吾虽德薄,位为藩侯,犹庶几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岂徒以翰墨为勋绩,辞赋为君子哉!”表现出了他的理想与志向并不只在于文学创作方面,他所看重的是通过建功立业进而流芳百世、名垂青史。然而现实总与理想相悖。

曹植的才华是比较突出的,也有较高的文学造诣,颇受曹操喜爱,甚至曾有立曹植为太子的想法,对他有很高的期望,建安十六年,曹植被封为平原侯。曹操出征孙权,命他留守于邺,曾经告诫他说:“吾昔为顿邱令,年二十三。思此时所行,无悔于今。今汝年亦二十二矣,可不勉欤!”曹操这一番话是很不寻常的,其中似有让他益加自勉,以便将来继承王位的意思。

然而曹植“任性而行,不自雕励,饮酒不节”,引起曹操的不满,因为作为一个王位继承人,是不该有这样的毛病的,再加上曹丕“御之以术,矫情自饰”,又使“左右宫人并为之说”,使曹植终于失宠。建安二十四年,曹仁为关羽所围,曹操以植为南中郎将、行征虏将军,派他去救曹仁。且谓曹操传呼曹植,“有所敕戒”,而“植醉不能受命”,于是曹操“悔而罢之”。如果这件事属实,也可作为曹植“饮酒不节”的证明,但《魏氏春秋》曰:“植将行,太子饮焉,逼而醉之。王召植,植不能受命,故王怒也。”由此看来,曹植是中了曹丕的计,若此记录属实,也可看出曹植没有政治头脑,缺乏警惕,那么容易被陷害;若此记录为虚,那么可说明曹植的“任性而为,饮酒不节”,他既想有一番作为,却又这样放纵,也可看出他的没有政治头脑。这样的性格在政治斗争中是注定要失败的。 在曹丕即位后,对曹植进行了进一步的政治迫害,找理由把曹植贬爵安乡侯,改封曹植为鄄城侯。曹植本传载:“黄初二年,监国谒者灌均希指,奏植醉酒悖慢,劫胁使者。有司请治罪,帝以太后故,贬爵安乡侯。”诏书有云:“植,朕之同母弟,朕于天下无所不容,而况植乎?骨肉之亲,舍而不诛,其改封植。” 黄初四年,曹植曾与诸侯王被召同朝京师,会节气,他上有《责躬》诗,检讨罪过。其上表有云:“臣自抱衅归藩,刻肌刻骨,追思 4

罪戾,昼分而食,夜分而寝。”谓“天网不可重罹,圣恩难可再恃。” 称曹丕“德象天地,恩隆父母。” 于是“不胜犬马恋主之情”,拜表献诗。辞之凄惋,无以复加了。史称“帝嘉其辞义,优诏答勉之。”

曹植如此恭逊,终于苟全了性命,然而他的理想也随着他的政治上的失意而埋没了。他的内心是特别痛苦的,为表达他心中的愤懑,他曾作《赠白马王彪》一诗,对当时的政府机构进行了含蓄的批判指斥。后又作《洛神赋》,更加含蓄深婉地抒情言志,对洛神的刻画也是绝世之经典:

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髣髴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渌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延颈秀项,皓质呈露,芳泽无加,铅华弗御。云髻峨峨,修眉联娟,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靥辅承权,瑰姿艳逸,仪静体闲。柔情绰态,媚于语言。奇服旷世,骨象应图。披罗衣之璀粲兮,珥瑶碧之华琚。戴金翠之首饰,缀明珠以耀躯。践远游之文履,曳雾绡之轻裾。微幽兰之芳蔼兮,步踟蹰于山隅。于是忽焉纵体,以遨以嬉。左倚采旄,右荫桂旗。攘皓腕于神浒兮,采湍濑之玄芝。

另外从诸如:“于是洛灵感焉,徒倚彷徨,神光离合,乍阴乍阳”,“动无常则,若危若安,进止难期,若往若还”等处,我们可以看出曹植巧妙地运用了时空变幻的张力。最后,正值永恒的挚情正在延绵回旋之际,曹植突然关闭了他借由神思而进入的时空幻境,使梦境从他的眼前嘎然消失,“忽不悟其所舍,恨神霄之蔽光”。突然看不到洛神停在何处,可恨一片阴暗遮敝了他的神光。这种在时空上的延绵,一方面体现出现实中的曹植悲凉怅然的处境;另一方面也可以衬托出既西倾时光中曾经存在的至为绚丽的记忆空间,这种动与静的时空交错,延绵了曹植内心的情感,展现了一处可供曹植受创心灵暂时栖息,动静互涵,迷蒙诱人的世界。

曹植在《洛神赋》中对洛神宓妃进行了绘声绘色的描述,表现了其理想与志趣的高洁,而通过描写自己与洛神之间心心相印却最终无法结合的结局抒写了他在理想与现实之间的伤痛与苦闷,再通过描写洛神的无奈离去来反映了人生理想与追求的彻底幻灭,这是十分悲怆的。曹植塑造洛神宓妃这一完美的形象,目的在于寄托自己的理想、追求与强烈的身世之感,曹植心目中的洛神宓妃是一切美的因素的综合与象征,是自己追求而未得到的,曹植与洛神宓妃的关系是对自己理想、信念不断追求进而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不断加强并升华的关系。曹植在《洛神赋》中寄托着人生忧患意识同时又充满浪漫气息,他所要表达的主题极可能是:通过洛神宓妃这一艺术形象的塑造来感慨自己人生理想的幻灭进而抒发自己的身世之悲,目的在于以赋明志,以祭奠自己曾经拥有的崇高理想以及对过去曾经拥有而现在却荡然无存的自由幸福的无比怀恋。

结论:

5

曹植在政治上的失败使他在文学上有辉煌的成就,这篇《洛神赋》就是其成就之一,《洛神赋》的隐喻含义其实也没有多么复杂,可能每个方面都会包含一点,文学作品本来就是作者结合自身经历又经过艺术加工而酝酿出来的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的,只是各种成分所占的分量不同,而在《洛神赋》中,根据对各方面的分析,我认为抒情言志的成分占很大比重,它不是单纯的“感甄”,那样太肤浅,也不是片面的“寄心君王”,那样太谄媚,它是各种思想的结合体,围绕着抒情言志这一主题,共同构成了一篇含蓄深婉的绝世之赋。

“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在这里我发表了自己拙劣的见地,一家之言,不具有权威性,只以此表达对才子曹植的缅怀。

参考文献:

① 莫莉.曹植《洛神赋》主题新论.郑州大学文学院.

② 王书才.曹植《洛神赋》主题臆解.郑州大学文学院.

③ 徐天祥.论曹植的政治悲剧及其对创作的影响.

④ 叶通贤.政治失落的遣怀.铜仁师专学报.

⑤ 申安宁.借离合之情 抒身世之悲.西藏名族学院人文学院.

⑥ 陈寿.三国志.网络版本.

⑦ 司马迁.史记.

⑧ 曹植.赠白马王彪.

⑨ 曹植.洛神赋.

6

更多相关推荐:
洛神赋名句鉴赏

洛神赋曹植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传眄流精光润玉颜含辞未吐气若幽兰华容婀娜令我忘餐翻译身体轻捷如飞凫飘忽游移无定她在水波上行走罗袜溅起的水沫如同尘埃她动止没有规律象危急又象安闲进退难以预知象离开又象回返...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论文

探析洛神赋的主旨摘要在曹植的名篇洛神赋中作者描述了一个人神相恋却又怅然分离的故事对于其主旨历来存在争议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主张感甄说与寄心君王说均不成立然后根据曹植的经历性格并将该赋与此前宋玉王粲杨修等人的同类题...

题洛神赋图诗的释义

题洛神赋图诗的释义洛神赋图部分1释义这幅图的大意是曹植和仆从们在归途中经过长途跋涉人困马乏人在舒展身腰马在地上打滚黄昏时节停歇在洛水边上曹植在恍惚中看到了美丽的洛神他和洛神互赠礼物共登云车畅叙衷情和遗恨待洛神离...

描写人神恋爱的《洛神赋》

描写人神恋爱的洛神赋唐代大诗人李白有感兴八首其中第二首云洛浦有宓妃飘飖雪争飞轻云拂素月了可见清辉解佩欲西去含情讵相违香尘动罗袜绿水不沾衣陈王徒作赋神女岂同归好色伤大雅多为世所讥这首诗后四句写李白自己的感想前八句...

论曹植《洛神赋》背后的爱情

论曹植洛神赋背后的爱情专业汉语言文学姓名XXX指导老师XXXXXX院成人教育处广东XXXXXXXXX摘要三国时代的曹植把自己对心爱的女人的一腔爱意写成了充满诗情画意的洛神赋能把对一个女人的爱恋刻骨铭心地深入到膏...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造型与线条

顾恺之洛神赋图的造型与线条该图以三国魏文学家曹植的洛神赋为依据描绘了作者对洛水之神宓妃的爱慕以及神人殊隔不能交接的惆怅作品将不同情节置于同一画卷洛神和曹植在一个完整的画面的不同场景中反复出现以山石林木及河水等背...

依据《洛神赋》分析中国古代文学性爱女神原型及其最终文化身份的确认

依据洛神赋分析其女神原型及其最终文化身份确认摘要曹植的洛神赋所描写的神女形象开启了后世美人描写之先河其所描写的女生也有其原型曹植定时依据其原型再加上自己的所感而写成的本文就此女生原型进行简要分析并同时对其文化身...

论曹植《洛神赋》中的寓意

中国文学史论文题目论曹植在洛神赋中的寓意姓名季静学院人文学院系中文系专业中国语言文学年级20xx级学号10220xx220xx32指导教师刘荣平职称副教授20xx年01月14日1论曹植洛神赋中的寓意摘要曹植的洛...

最美的60句宋词:宋词中的名句精选

最美的60句宋词宋词中的名句精选一场消黯永日无言却下层楼柳永曲玉管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辛弃疾水龙吟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轼江城子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是如雨辛弃疾青玉案元夕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

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赋中的名句

中国古代著名的诗词赋中的名句一天地山水1雄鸡一唱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2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唐孟浩然宿建德江3野旷沙岸净天高秋月明南朝宋谢灵运初去郡4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北齐北朝民歌敕勒歌5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唐...

《国语》中的名句

有过必悛有不善必惧国语楚语下国语楚语下悛qun悔改这两句大意是有了过错一定痛改前非干了坏事一定觉得害怕干了坏事而能够惧怕犯了错误而能够改过这样的人就能改邪归正回头是岸两个必字强调了告诫的语气华而不实耻也国语晋语...

爱情公寓中的经典名句

爱情公寓中的经典名句左眼跳桃花开右眼跳菊花开你今天晚上必须给我上线否则我就把你名字写到碑上去我会十几种不同的死法人生如戏爱的是一个结婚生子的又是另一个很正常我肯定会被砍成薯片的人生自古谁无死早死晚死都得死现在生...

洛神赋的名句(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