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下册人教版古诗赏析

时间:2024.4.5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课外古诗鉴赏

(一)《山中杂诗》 【南朝·梁】吴均

1、这首诗描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居然从窗户里飞了出来。

2、山峰环绕,竹林茂盛,是一幅静景。一个“窥”字把静景写活了。鸟在人家屋檐上飞,最有趣的是云彩竟然从窗户里飘出来。

3、“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云出”,你认为诗人他倾向于一种怎样的生存境界? 答: 环境清幽,闲适恬淡的心情。

4、“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展现了一副怎样的画面?

答: 鸟飞檐上,云出窗里,在动和静的变化中写出了轻快飘逸的生活情趣。

5、主题:写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借幽居的景象,暗示当时的山居之乐,表达了作者恬淡超然的闲适心情。

6、请结合具体的景物描写说说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写了四处场景:山际来烟、竹中落日、鸟飞向檐、云出窗里,生动描绘了山居环境的幽静,表现了作者闲适的心情。

(二)竹里馆 【唐】王维

(王维,唐代,山水田园诗人,与孟浩然并称“王孟”。)

1、此诗写诗人在竹林里独自弹琴、长啸、与明月相伴的情景。前二句写诗人“独坐”“弹琴”“长啸”等动作,后二句写夜静人寂,明月相伴。构成了全诗优美、高雅的已经,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2、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月夜,独坐在幽深的竹林里;时而弹弹琴,时而吹吹口哨。竹林里僻静幽深,无人知晓,独坐幽篁,无人陪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3、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4、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能体现使人思想感情的词语有哪一些? 答: 表达了诗人宁静、淡泊和愉悦的心情。 独坐、弹琴、长啸。

(三)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1、这首诗是作者于开元十三年(725)出蜀途中所作。诗中连用五个地名,构思精巧,不着痕迹。全诗意境晴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2、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3、归纳:秋高气爽,秋色明朗,有“月是故乡明”“水是故乡情“的意味。初离故乡,有些恋恋不舍,借托月亮,寄托离愁。

4、本诗作者是被称为“ 诗仙 ”的 李白 ,字 太白 。

5、“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借对明月的思念,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

6、主题:这是一首写诗人初次出四川时,依恋家乡山水的一首思乡诗。 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7、说一下“影入平羌江水流”中“入”“流”的妙处。

答:“入”和“流”两个动词描绘出这样一幅画面: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不仅写 1

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四)《春夜洛城闻笛》【唐】李白

(李白,唐代浪漫主义大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1、诗人在客居洛阳的一个夜晚,听到笛子吹奏《折杨柳》曲调。此时此地听到这支曲子,谁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和亲人呢?

2、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 就在今夜,听到令人感到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①玉笛:精美的笛。②折柳:指《折杨柳》曲调。曲中表达了送别时的哀怨感情。③故园:指故乡,家乡。

3、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李白这首诗写的是闻笛,但它的意义不限于描写音乐,更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 借《折杨柳》一曲,抒发、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

4、诗中能揭示主旨的诗句是什么,它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表达了诗人听到《折柳曲》后思念家乡的思想感情。

5、触发诗人故园之恋的句子是此夜曲中闻折柳。简单作一下分析。

答:古人离别常折柳枝相赠,表依依不舍之意。《折柳》既实指曲名,又代表一种风俗,一种情绪,《折杨柳》这支汉乐府古曲抒发的也正是旅人伤别之情。诗人借笛中吹奏的《折杨柳》曲,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五)《逢入京使》 【唐】岑参

1、此诗作于天宝八年(749)作者赴安西途中,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念之情。全诗率兴而成,用语自然本色,韵味醇厚隽永。

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译文:离开长安已经许多天了,回头一望,只觉长路漫漫。尘烟蔽天,双袖都已沾满了泪水还没有干。骑马在路上相遇,没有纸笔(写家信)。只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写眼前实景。强调自己思忆亲人的激情。

3、最能突出此诗真切而自然地抒写了诗人思念故乡和亲人的强烈感情和开阔豪迈的胸襟的诗句是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引起后代无数天涯游子的共鸣,成为传诵千古的名句。.

4、整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表达了诗人远涉边塞的思乡怀亲之情。

5、描绘“故园东望路漫漫”所展现的画面。 这句诗是写眼前的实景。“故园”指自己的家园,“ 东望 ”点明家园的位置,也说明自己在走马西行 。“路漫漫”三字,说明离家之远。诗人辞家远征 ,回首望故乡,自觉长路漫漫,平沙莽莽,离家已越来越远 。“漫漫”二字,给人以茫茫然的感觉。

6、“凭君传语报平安” 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心理?

答:表达了诗人挂念亲人而又无可寄托,担心亲人挂念自己的复杂心理。

(六)《滁州西涧》 【唐】韦应物

1、此诗写春游滁州西涧所见到的情景。从诗人创造的涧边幽草、水急舟横的清幽意境中,传达出一种悠闲恬淡的心情。末二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情。 表达了诗人悠闲恬淡的心情和脱俗隐逸的超然情怀

2、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的漂浮着。

2

①独怜:独爱。②深树:树荫深处。③野渡:野外的渡口。④自横:自由自在地漂泊。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全诗表露了恬静的胸怀和忧伤之情怀。

4、“独怜”是什么意思?请赏析这两句诗。

答: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

5、在诗人笔下,幽草的寓意是什么?

答:生于偏僻之处而不甘堕落、坦然、安贫乐道的高尚气节。

6、人们历来称赞“野渡无人舟自横”中的“舟自横”三字,结合整首诗歌,请你也来品一品这三个字的妙处吧。

答:“舟自横”三字,一说小舟处此清闲之地,闲而无用,表达诗人的不被重用的忧伤情怀;一说小舟处此激流之中,坦荡悠然,表达诗人的宽广胸怀;两种心情交织在一起,构成诗歌丰富的精神内涵。

(七)《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杜甫,字子美,唐代现实主义大诗人。)

1、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3、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表达了作者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4、“寻常”“几度”各是什么含义?在诗中有什么作用?

答: 寻常,平常;几度,多次。这两个词语体现了诗人与歌唱家李龟年当年正值人生盛时,同处权贵之家的经历,表达了诗人对于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

5、赏析“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答:现在正好是江南风景秀美的时候,在这暮春季节再次遇见了您。“落花时节”比喻国运衰微,人生落魄,盛时不再。表达了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无限怀念,对国运衰微的现实的无限感慨,对自身身世飘零的深切感伤。

6、“落花时节”有什么特殊含义?

答:“落花时节”既是交代与友人相逢的季节——暮春,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还暗指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7、赏析后两句诗的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

答:表现手法:用江南美景反衬离乱世事和沉沦身世。抒发对时世之凋敝丧乱与人生凄凉飘零的感慨之情。

(八)《送灵澈上人》 【唐】刘长卿

1、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①苍苍:深青色。②杳杳(yáo):深远的样子。③荷笠:背着斗笠。荷,背着。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但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这首诗写傍晚时分,诗人送灵澈上人返回竹林寺,抒发了对灵澈的深厚情意,也表现了灵澈清寂的风度。

4、全诗表达了诗人虽怀才不遇却闲适、虽宦途失意却淡泊的情怀,也隐隐表露出诗人欲归隐的情绪。

3

5、体会一下“苍苍”“杳杳”的妙处。

答:“苍苍”二字写竹林寺所处之地的深邃. “杳杳”二字写竹林寺的深远。 “苍苍” “杳杳”四个叠字,极精练的描绘出一幅深远的青山寺庙图。

(九)《约客》 【南宋】赵师秀

1、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黄梅时节,家家户户都被裹在蒙蒙雨雾中,长满青草的池塘一带,到处是一片蛙声。夜已过半,(诗人)约好的客人还不见到来,只得对着棋盘独自推敲,不知不觉灯花都落了。

2、诗歌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答:含蓄的表达了作者待客的悠然和因友人未到而产生的淡淡的孤寂。

3、诗歌前两句都运用了叠字,请从内容方面谈一谈叠字运用的作用。 “家家”修饰雨,表现了江南多雨的气候特征,营造了一种烟雨迷蒙悠闲清净的诗境;“处处”修饰蛙声,写农村景象生机盎然。隐约写出了诗人待客的悠然而略显孤寂的心情。

4、主题:本诗写诗人约朋友来做客,等到夜半也没有来,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的敲着棋子。表达了作者的寂寞心情。

5、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当时待客时悠然而略显孤寂、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

(十)《论诗》 【清】赵翼

1、李杜诗篇万口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 各领风骚数百年。

译文:李白和杜甫的诗篇曾经被成千上万的人传颂,现在读起来感觉已经没有什么新意了。我们的大好河山每代都有才华横溢的人出现,他们的诗篇文章以及人气都会流传数百年。

2、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文学创作主张?

答: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3、“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在诗中的意思是什么?现在人们赋予它新的含义是什么?

答:祖国历代都有很多有才情的人,他们各自在文坛上领起一个时代的文学新流派;现在人们常赋予它新意,即各个时代都有很多有才能的人,他们能够开创一个新的局面,创造新的业绩。

4、主题:本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5、 诗人谈论李杜的目的是什么?

答:诗人举出了诗歌史上的两位大家李白与杜甫的例子,是为了说明诗风代变的道理,因为即使是李、杜这样的大诗人,他们的诗作因流传千年,播于众口,已经不再给人以新鲜感了,从而阐明诗人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

6、这首诗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不仅仅是诗歌,其他领域也是如此,我们要有创新精神和开拓意识,不能抱残守缺,厚古薄今,否则只能是裹足不前。

4


第二篇:初一下古诗鉴赏


山中杂诗

(南朝梁) 吴均

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译文:山与天相接的地方缭绕着阵阵岚气云烟,从竹林的缝隙里看洒落下夕阳的余晖。鸟儿欢快地在房檐上飞来飞去,洁白的云儿竟然从窗户里飘了出来。

赏析:这首小诗经单纯白描的手法,展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俨然是一幅绝妙的写生画。诗歌描写的是诗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峰环绕,竹木茂盛,鸟在人家的房檐上飞,云彩从窗里飘出来。此幽居荡尽了人间的尘滓,随意而传神地表达了诗人惬意闲适的心情。全诗不过短短四句,一句一景,然句句不离“山中”的主题。烟岚弥漫着山谷,在山峰间飘来荡去,这正是幽静深邃的山中所常见的现象。落日西沉,只能在竹林的间隙中窥见其脉脉的斜晖,由此可见竹林的茂密青葱,山间的幽趣在首两句中已曲曲传出。屋檐上的飞鸟来来往往,白云穿窗而过,都说明诗人所居之处地势非常高,而且在茂林修竹之中。这四句中虽句句是景,却时时有人在其中,如前两句中的“见”和“窥”,都说明在景的背后分明有人,所写之景只是人所见之景,并不是纯客观的描绘。至于三四句中的“檐上”和“窗里”就更明白地透出人的存在。而且在写景中已暗示了诗人的山居之乐,他的恬淡超然的心境也于此可见。 全诗体现了山居的清静超脱,远离尘嚣。 表达了诗人安贫乐道的思想,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竹里馆

唐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译文: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着琴或是吹长啸。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皎洁的月光从空中映照。

赏析: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前两句写诗人独自一人坐在幽深茂密的竹林之中,一边弹着琴弦,一边又发出长长的啸声。其实,不论“弹琴”还是“长啸”,都体现出诗人高雅闲淡、超拔脱俗的气质,而这却是不容易引起别人共鸣的。所以后两句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并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照耀自己。这里使用了拟人化的手法,把倾洒着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己朋友,显示出诗人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全诗的格调幽静闲远,仿佛诗人的心境与自然的景致全部融为一体了。

这是一首写隐者的闲适生活情趣的诗,描绘了诗人月下独坐、弹琴长啸的悠闲生活。这首小诗总共四句。拆开来看,既无动人的景语,也无动人的情语;既找不到哪个字是诗眼,也很难说哪一句是警策。且诗的用字造语、写景(幽篁、深林、明月),写人(独坐、弹琴、长啸)都极平淡无奇。然而它的妙处也就在于以自然平淡的笔调,描绘出清新诱人的月夜幽林的意境,夜静人寂融情景为一体,蕴含着一种特殊的美的艺术魅力,使其成为千古佳品。以弹琴长啸,反衬月夜竹林的幽静,以明月的光影,反衬深林的昏暗,表面看来平平淡淡,似乎信手拈来,随意写去其实却是匠心独运,妙手回天的大手笔。

这短短的只有二十个字的诗,有景有情(幽静之景、幽独之情)、有声有色(琴啸之声、林月之色)、有静有动(独坐弹啸)、有实有虚(前两句实写其景,后两句虚写其情),对立统一,相映成趣。读这首诗,就仿佛是欣赏一幅立体而富于变化的人物风景画,这诗情画意,实为作者之高手妙作。全诗优美高雅的意境,传达出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

峨眉山月歌

唐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译文: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看不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赏析:这首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全诗意境清朗优美,风致自然天成,为李白脍炙人口的名篇之一。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以“秋”字又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人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在峨眉山的东北有平羌江,即今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意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生活经验告诉我们,定位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可谓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不免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可谓语短情长。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译文:阵阵悠扬的玉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随着春风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的曲中,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赏析:该诗抒发了李白客居洛阳夜深人静之时,被笛声引起的思乡之情。诗的前两句描写笛声随春风而传遍洛阳城,后两句写因闻笛而思乡。

初一下古诗鉴赏

初一下古诗鉴赏

古人送别时折柳,盼望亲人归来也折柳。据说“柳”谐“留”音,故折柳送行表示别情。《折杨柳》曲伤离惜别,其音哀怨幽咽。晋代太康末年,京洛流行《折杨柳》歌,有“兵革苦辛”的词语。所以,诗人听到这首《折柳》曲,便引起客愁乡思。一般说,久居他乡的人,白天还没有什么,可是一到日暮天晚,就容易想念家乡。在春秋季节,人们也常是多愁善感。

逢入京使

唐 岑参(cen shen)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注释:①入京使:回京的使者。②故园:指长安和自己在长安的家园。漫漫:形容路途遥远。 ③龙钟:涕泪淋漓的样子。④凭:托。传语:捎口信。

译文:回头向东望自己的故乡,路途遥远。满面泪水沾湿了衣袖,涕泪依然擦不干。途中与你在马上邂逅,想要写封信却没有笔与纸。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帮我报个平安。

初一下古诗鉴赏

赏析:此诗描写了诗人远涉边塞,逢入回京使者,托带平安口信,以慰悬望的家人的典型场面,表达了思乡之情。诗文语言朴实,却包含着两大情怀,思乡之情与渴望功名之情,一亲情一豪情,交织相深,感人至深。

这是岑参第一次远赴西域,充安西节度使高仙芝幕府书记。此时诗人34岁,前半生功名不如意,无奈之下,出塞任职。他告别了在长安的妻子,跃马踏上漫漫征途,西出阳关,奔赴安西。

岑参的从军,思想上有两根精神支柱:一个支柱是建功边陲的理想在鼓舞着他,他曾自言:“功名只应马上取,真正英雄一丈夫。”另一个支柱是,他认为从军出塞.是为了报效祖国,赴国家之急。正是基于这两点,所以他的边塞诗多数是昂扬乐观的,表现出唐军高昂的士气和震撼大地的声威。但当一个战士踏上征途之后,他们不可能没有思乡的感情,也不可能不思念父母妻子。岑参的《逢入京使》所表现的就是对故园和家人的思念,这是真挚健康的感情。

岑参也不知走了多少天,就在通西域的大路上,他忽地迎面碰见一个老相识。立马而谈,互叙寒温,知道对方要返京述职,顿时想到请他捎封家信回长安去。此诗就描写了这一情景。 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

滁州西涧

唐 韦应物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译文:我独爱那自甘寂寞的涧边幽草,树荫深处黄莺发出诱人的叫声。晚潮加上春雨水势更急,郊野的渡口空无一人,只有空空的渡船自在地漂浮着。

赏析:《滁州西涧》是一首著名的山水诗,是唐代诗人韦应物最负盛名的写景佳作。作者任滁州剌史时,游览至滁州西涧,写下了这首诗情浓郁的小诗。诗里写的虽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经诗人的点染,却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韵之画。

诗的前二句“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是说:诗人独独喜爱涧边生长的幽草,上有黄莺在树阴深处啼鸣。这是清丽的色彩与动听的音乐交织成的幽雅景致。“独怜”是偏爱的意思,偏爱幽草,流露着诗人恬淡的胸怀。后二句“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是说:傍晚下雨潮水涨得更急,郊野的渡口没有行人,一只渡船横泊河里。这雨中渡口扁舟闲横的画面,蕴含着诗人对自己无所作为的忧伤,引人思索。还更加说明韦应物宁愿做一株无人关注的小草,也不愿意去做那些大的官职。末两句以飞转流动之势,衬托闲淡宁静之景,可谓诗中有画,景中寓景。表现了作者希望在急剧变化的社会潮流中寻找一点自由和宁静。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⑴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⑵寻常:经常。 ⑶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⑷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君:指李龟年。

译文: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听到你的演唱,欣赏到你的艺术。眼下正是江南暮春的落花时节,没有想到能在这时巧遇你这位老相识。

赏析: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平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

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

送灵澈上人

唐 刘长卿

苍苍竹林寺,杳杳钟声晚。

荷笠带斜阳,青山独归远。

译文:深青色的竹林寺里远远传来黄昏报时的钟声,你(指友人:灵澈上人)背着斗笠披着斜阳,独自向青山归去,越走越远。

赏析:望着苍苍山林中的灵澈归宿处,远远传来寺院报时的钟响,点明时已黄昏,仿佛催促灵澈归山。诗人出以想象之笔,创造了一个清远幽渺的境界。前二句重在写景,景中也寓之以情。后二句即写灵澈辞别归去情景。灵澈戴着斗笠,披带夕阳余晖,独自向青山走去,越来越远。“青山”即应首句“苍苍竹林寺”,点出寺在山林。“独归远”显出诗人伫立目送,依依不舍,结出别意。只写行者,未写送者,而诗人久久伫立,目送友人远去的形象仍显得非常生动。全诗表达了诗人对灵澈的深挚的情谊,也表现出灵澈归山的清寂的风度。送别多半黯然情伤,这首送别诗却有一种闲淡的意境。

这首小诗记叙诗人在傍晚送灵澈返竹林寺时的心情,它即景抒情,构思精致,语言精炼,素朴秀美,是唐代山水诗的名篇。

刘长卿和灵澈相遇又离别于润州,大约在公元769—770年(唐代宗大历四、五年)间。刘长卿于公元761年(上元二年)从贬谪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归来,一直失意待官,心情郁闷。灵澈此时诗名未著,云游江南,心情也不大得意,在润州逗留后,将返回浙江。一个宦途失意客,一个方外归山僧,在出世入世的问题上,可以殊途同归,同有不遇的体验,共怀淡泊的胸襟。这首小诗表现的就是这样一种境界。

约 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译文:梅子黄时,处处都在下雨,长满青草的池塘边上,传来阵阵蛙声。时已过午夜,已约请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用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击,震落了灯花。

赏析: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论 诗

清 赵翼

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写作特点:诗歌语言浅近,直抒胸臆,作者以诗仙李白、诗圣杜甫为例,评价了他们在诗歌创作上的伟大成就。接着笔锋一转,发表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卓越见解:随着时代发展,诗歌创作也要推陈出新,不能停滞不前。每个朝代都会有新人涌现,发展、创作是作者论诗的核心与灵魂。

简评:此诗反映了作者诗歌创作贵在创新的主张。他认为诗歌随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的时候也应求新求变,并非只有古人的作品才是最好的,每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风格的诗人。写出了后人继承前人。本诗虽语言直白,但寓意深刻。“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句表达了文学创作随着时代变化发展的主题思想与中心。

赵翼论诗提倡创新,反对机械模式。他通过对诗家李白、杜甫成就的回顾,以历史发展的眼光来看,各个时代都有其标领风骚的人物,不必为古人是从。诗歌也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

初一下古诗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插画

初一下古诗鉴赏

《滁州西涧》插画

更多相关推荐:
一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反思(全)

识字一教学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学生显得相当兴奋识字一中列出了八个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这是学生开始首次接触到基础的四字成语总的来说学生的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识字一教学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学生显得相当兴奋识字一中列出了八个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这是学生开始首次接触到基础的四字成语总的来说学生的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识字1教学反思这堂课我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落实我在教学中顺应孩子学习情感与...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识字1教学反思这堂课我将多媒体课件引入课堂将图画文字色彩音乐以及各种特技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之相映成趣更在于寓学于乐给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合作的学习氛围使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和落实我在教学中顺应孩子学习情感与...

一年级语文人教版下册教学反思(全)

识字一教学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学生显得相当兴奋识字一中列出了八个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这是学生开始首次接触到基础的四字成语总的来说学生的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

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反思

识字一教学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学生显得相当兴奋识字一中列出了八个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这是学生开始首次接触到基础的四字成语总的来说学生的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学反思

识字一教学反思这是本学期的第一篇课文所以学生显得相当兴奋识字一中列出了八个与春天有关的成语这是学生开始首次接触到基础的四字成语总的来说学生的兴趣都显得相当高涨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我采用听说读等手段来帮助学生尽快地...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教学反思经过两周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第二单元的学习内容已全部学完通过平时的抽查和单元过关检测得知本班学生对于本单元要求会认的74个生字已基本掌握均能达到会认会读会组词也能用多种方法记住...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20xx.2整理)

识字1一教学反思教学要求1观察图画看懂图意对照图画理解句群意思2学会13个生字会写5个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型理解字义正确书写田字格中的字3能主动积累有关春天的词语4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丰富自己的见闻和感受二教学重点难...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教学反思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识字写字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年级的教学重点今年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用鲁教版语文教材其中上册要求认识的汉字有380个要求会写的有106个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

新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学反思

一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识字1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一尊重学生的差异相信学生的能力上课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差异性服务于学生的差异让不同程度的孩子在课堂上都能找到自信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都能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二多种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语文司马光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课前透视司马光是我国宋代伟大的史学家这篇课文讲的是他七岁的时候砸缸救人的故事全文情节生动叙事性强利于激发学生读书兴趣浅显易懂的语言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沉着机智勇敢聪明的小...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反思(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