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句子翻译及答案

时间:2024.3.15

文山中学2011级语文学案 编写:四组 审核:刘孝国 2013-4-10

《屈原列传》句子翻译答案

1.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

(屈原)见闻广博,记忆力很强,明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应对。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本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而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同,他为了能得到怀王的宠信,很嫉妒屈原的才能。怀王命屈原制定国家法令,屈原刚写完草稿,还没最后修定完成。上官大夫见到之后想要改变,但屈原不同意。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屈原痛心楚怀王惑于小人之言,不能明辨是非,小人混淆黑白,使怀王看不明白,邪恶的小人妨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朝廷所容,所以才忧愁深思而写成《离骚》。

4.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

阐明道德内容的广博深远,治乱兴衰的规律,没有什么没有表现出来的。 5.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

其语言简约,其内容含蓄精深,其志趣高洁,其品行正直,就其文字描写来看,不过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旨趣是极大的,举的是近事,而表达的意思很深远。

6.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所称颂的总是美好的事物。他的品行正直,所以,到死也不能被包容。

7.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秦惠王对此很是担忧,于是就派张仪假装离开秦国,带着丰厚的礼品来到楚国表示臣服。

8.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张仪到楚国之后,又凭借丰厚的礼物贿赂楚国当权的臣子靳尚,向怀王的宠姬郑袖编造骗人的假话,怀王竟然听信了郑袖,又放跑了张仪。 9.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屈原死了以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类人,都爱好文学而因为擅长作赋被人称赞; 但他们都只效法屈原说话得体,善于应对,而最终没人敢像屈原那样直言劝谏。此后楚国一天天被削弱,几十年之后终于被秦国消灭。

1

文山中学2011级语文学案 编写:四组 审核:刘孝国 2013-4-10

10.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15.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 人们又有谁愿意以清白之身,而受外界污垢的玷辱呢?

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就像蝉脱壳那样摆脱污秽环境,因而能超脱尘世之外,不沾染尘世的污垢。推论其高尚情志,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11.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

屈原道德端正行为正直,竭尽自己的忠诚和智慧来辅助君主,谗邪的

作为国君无论他聪明还是愚蠢,有才还是无才,都希望找到忠臣和贤士来辅佐自己治理国家,然而亡国破家之事却接连发生,而圣明之君、太平之国却好多世代都未曾一见,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其所谓忠臣并不忠,其所谓贤士并不贤。

12.屈原行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 屈原来到江边,披头散发在荒野草泽上一边走,一边悲愤长吟。脸色憔悴,形体干瘦。

13.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所谓圣人,能不被外物所拘泥,而是能随着世俗而转移。

20.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14.读《服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令尹子兰)最后指使上官大夫在顷襄王的面前诋毁屈原,顷襄王因此

读过《服鸟赋》之后,把生死同等看待,把被贬和在朝为官看得很轻,又不禁茫然若失了

2

16.又安能以皓昭之白,而蒙世俗之温蠖乎? 又怎么能让我高尚纯洁的品德,蒙受世俗的尘埃呢?

17. 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小人来离间他们,可以说到了困境了。诚信却被怀疑,忠实却被诽谤,能够没有怨恨吗?

18.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怀王因为不懂得忠臣的资质,所以在国内被郑袖所迷惑,在国外被张仪所欺骗。

19.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军队被挫败,国土被分割,失掉了六郡,自己客死在异乡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就是怀王不了解人所招来的祸患啊。

恼怒屈原,把他放逐了。


第二篇: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屈原列传原文及翻译

2010-09-02 20:44:12| 分类: 高考 阅读1833 评论0 字号:大

中小 订阅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楚王族本姓芈[读音mi三声],后来分出“屈”、“景”、“昭”等姓。屈原的祖先熊瑕是楚武王的儿子,封于屈地[湖北姊归县东],因此以屈为姓)。为楚怀王左徒(官名)。博闻彊(同‘强’)志(记),明於治乱,娴於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原属(读音zhu三声,连接,撰写)草稿未定。上官大夫

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

平。

翻译:屈原,他的名是平,楚国王族的同姓。(他)做楚怀王的左徒。(他)博闻强记,懂得治理(国家的)乱局,熟悉

辞令。进入朝中能与国王议论国事、来发布号令,外面可以接待宾客,应对诸侯国。国王很重用他。

上官大夫和他同朝为官,(为了)争宠而心中嫉妒他的才能。(楚)怀王让屈(起草)原制定宪令,屈原编写草稿尚未定

稿。上官大夫见到(这事)就想抢去(做),屈原不给,(上官大夫)因此就(在怀王那)进谗言说:“国王您让屈原制定宪令,

众人没有不知道的。每有一个法令出来,屈原就炫耀他自己的功劳,认为‘没有我不能做的事’。”国王恼怒就疏远屈原。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通

‘罹’,遭受)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读音da二

声,忧伤),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

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诗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其中很多表现爱情的民歌)好色而不淫,《小雅》(《诗

经》的组成部分之一,内容多是失意臣僚讽刺时弊)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读音ku四声,古代帝

王),下道齐桓,中述汤、武(商汤帝、周武王),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条理),靡(无,没有)不毕见(

通现)。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通‘旨’,旨意,含义)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

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读音zhuo二声,不洁净的水)淖汙泥之中,蝉蜕於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

垢,皭然(读音jiao四声,洁净的样子)泥而不滓(读音zi三声,沉淀的污垢,污浊,污垢)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

也。

翻译:屈原激愤国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谗言谄媚遮蔽了双眼(不能明辨是非),(致使)邪恶歪曲残害了公道,端

方正直不被接受,因此(心怀)忧愁幽思而作《离骚》。“离骚”,就是遭受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的始祖;父母,是人的本源。

人困顿时就希望回到本源,所以劳苦疲倦致极(的时候),没有不呼喊天的;疾病忧伤悲惨(的时候),没有不呼爹喊娘的。屈

原走得正行得直,竭尽忠心用尽智慧来侍奉君主,谄媚的人离间他(和国王的关系),可以说是(处境)困窘啊!忠诚而被毁谤,

能够没有怨恨吗?屈原作《离骚》,应该就是由怨而发啊。《国风》喜欢(描写)情色但不淫乱,《小雅》(很多)怨恨讽刺但

(犯上)作乱。像《离骚》这样的作品,可以说兼而有之(这些内容)啊。(它)上提到帝王喾,下说到齐国的桓公,中间述说

了商朝的汤帝、周武王,来讽刺当世的事。宣示道德的崇高和广泛,治理乱局的条理,没有不完全显现出来的。它的文字简约,

词义入微,行为志向高洁,行为清廉,它涉及的事小而旨意博大,列举的事物浅近而意义深远。他的志向高洁,所以他提及的事

物芬芳。他的行为清廉,所以致死不能被接受。(他)自己疏远污泥浊水,(像)蝉一样从浑浊污秽中脱身(离去),遨游在尘

世之外,不被尘世的污垢所沾染,洁身自好不让泥污沉积到自己(身上)。按照(他)这样的志趣来推演,就是日月也可以与之

争辉啊。

屈平既绌(同‘黜’,罢官),其後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秦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秦国的地名)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

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於丹、淅(

两条河流名称),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读音gai四声,人名,楚国将领),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战於蓝田(秦国的县名)。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国的地名)。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

如楚。”如楚,又因(依靠)厚币(赂[被省略])用事者臣靳尚(人名),而设诡辩於怀王之宠姬郑袖(人名)。怀王竟听郑袖,

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於齐,顾反(通‘返’),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後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昧(人名)。

翻译:屈原罢官后,那后来秦国想攻打齐国,齐国与楚国来往密切,秦惠王为这事犯愁,就让张仪假装离弃秦国,送上丰

厚的钱财(要求)委身并侍奉楚国,说:“秦国非常恨齐国,齐国与楚国来往密切,楚国真能与齐国断绝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

于的方圆练兵里土地。”楚怀王贪心就信了张仪,便与齐国断绝关系,派使臣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耍诈道:“我跟(怀)王约

定的是六平方里,没听说过什么六百平方里。”楚国的使臣恼怒离去,回国告诉怀王。怀王大怒,大举发兵讨伐秦国。秦国发兵

攻打楚国,在丹、淅两河流域大破楚国军队,斩首八万(楚军),俘虏楚国将领屈匄,便夺取了楚国汉中的土地。怀王就派出国

中所有的军队深入秦国打仗,在蓝田作战。魏国得知这消息,就袭击到(楚国)邓地。出国军队恐慌,从秦国撤回。而齐国竟然

恼怒(楚国的绝交)便不救楚国,楚国彻底被动(捱打)。 第二年,秦国割还汉中的土地要与楚国讲和。楚国国王说:“不愿意得土地,希望得到张仪才甘心啊。”张仪听说了,就

说道:“以我一个张仪而换得汉中的土地,我请求前往楚国。”来到楚国,有凭借丰厚的钱财贿赂(在怀王手下)当权的大臣靳

尚,而在怀王所宠信的妃子郑袖面前编造些诡辩之词(加以说服)。怀王竟然就听信了郑袖,又放走了张仪。这时屈原已经被疏

远,不再在官位,出使到齐国(去了),返回的时候,劝谏怀王道:“为什么不杀张仪啊?”怀王后悔,已经追不到张仪了。

那以后各诸侯国都攻打楚国,大破楚国,杀死了楚国的大将唐昧。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无行。”怀王稚子子兰(人名)劝王

行:“柰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後,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

死於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官名,相当于丞相)。 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睠(同‘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

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意焉。然终无可柰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

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

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於郑袖,外欺於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

亡其六郡,身客死於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易》曰:“井渫(读音xie四声,排除污秽)不食,为我心恻。可以汲。

王明,并受其福。”王之不明,岂足福哉!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於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翻译:当时秦昭王跟楚国通婚,想跟楚怀王会见。楚怀王想去(秦国),屈原说:“秦国(人),是(性格)如同虎狼一

样凶残的人),不可以相信,不如不要去。”怀王的小儿子子兰劝怀王去:“那能断绝与秦国的友好(关系)呢!”怀王最后是

去了。(怀王)进入武关(后),秦国埋伏下军队断绝他的后路,因此强留下楚怀王,来要求(楚国)割让土地。楚王恼怒,不

听从秦国(的要挟)。逃往赵国,赵过不让进。重来到秦国,竟然死在秦国才回国安葬。

(怀王的)长子顷襄王当国王,让他的弟弟子兰做宰相。

楚国的人们都怨恨子兰劝怀王去秦国因而致使不能回国,屈原也很痛恨他。虽然在流放,(还是)眷恋楚国,新系怀王,

不忘记回朝中,寄希望于万一君王一旦醒悟,(官场的)风俗为之一改。他保全君主兴盛祖国(的信念不灭),期望恢复国家的

实力,一篇文章中,三次表达了那意图啊。然而终于是无可奈何,所以不能返回朝中,由此最终看出怀王始终没有醒悟啊。

(凡是)君主无论愚蠢、智慧、贤达、不肖,没有不想获得忠心的人为自己服务,选举贤能的人辅佐自己,然而国破家亡

(的君主)一个接着一个,而圣明的君主治国多少代不得见到(一个),那是因为他所认为忠的人不忠,所认为贤能的人不贤能。

怀王因为不知道什么样是忠臣,所以在内被郑袖蛊惑,在外被张仪欺骗,疏远屈原却听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军队折损土地割

让,丢失六个郡,自己客死在秦国,被天下人耻笑。这是不懂得知人(善任)的灾难啊。《易》(中有)云:“排除了污秽的井

水不食用,(上天都)为我痛心。(这水是)可以汲取(的啊)。君王贤明,(广大民众)全都享受它的福气。”君王不贤明的

话,哪里享受得到足够的福啊!

令尹子兰听说这事(屈原痛恨他不该劝怀王赴秦),大怒,最后让上官大夫在顷襄王那说屈原的不是,顷襄王恼怒就流放

了他(屈原)。

屈原至於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官名)欤?何故而至此?”屈

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助动词,被)放。”渔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滞於物而能与世推移。

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读音bu一声,吃)其糟而啜(读音chuo四声,尝,饮)其醨(薄酒)?何

故怀瑾握瑜(瑾、瑜,都是美玉)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

察(清洁,高洁),受物之汶汶(读音men二声,污垢,污辱)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

之温蠖(读音huo四声。温蠖,尘滓累积的样子)乎!”乃作《怀沙》之赋。於是怀石,遂自沉汨罗(汨罗江,在湖南境内)以死。

屈原既死之後,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仿效)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後,

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自屈原沉汨罗後百有馀年,汉有贾生(指贾谊),为长沙王太傅(官名),过湘水,投书以吊屈原。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

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通‘鹏’)鸟赋》(贾谊的文章),同生死,

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翻译:屈原来到江边,披散着头发在湖畔边走边呤唱,脸色憔悴,身形容貌枯槁。渔夫看见就问他道:“您不是三闾大夫

吗?什么原因来到这里呢?”屈原说:“整个世界浑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因此被流放。”渔夫说:“圣人,是不拘泥于

事物能够顺应潮流。整个世界浑浊,为什么不顺应那潮流呢?众人都醉了,为什么不吃那酒糟喝那清酒呢?为什么要珍惜美玉(

般的节操)而让自己被流放呢?”屈原说:“我听说:‘刚沐浴(出来)的人必定会弹拍(要戴的)帽子,刚沐浴(出来)的人

必定会振(抖要穿的)衣服。’人谁又能够用清洁(高洁)的身体(自己),去接受脏污的(衣)物啊!宁愿赴身永远流淌的江

水葬身江中的鱼腹之中,又怎能用皎洁的清白去蒙受世俗尘垢的沉积啊!”便写了叫《怀沙》的赋。然后抱着石头,就自己沉入

汨罗江而死。

屈原死了之后,楚国有宋玉、唐勒、景差这些人,都喜好文辞而以作赋被人们称道。然而都是仿效屈原的委婉的辞令,始

终不敢直言劝谏。再往后,楚国日渐削弱,几十年后终于被秦国所灭。

自从屈原沉入汨罗江以后一百多年,汉朝有(个叫)贾宜(的),当长沙王的太傅,经过湘江,写下文章来吊念屈原。

司马迁说:我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为他的志向而感叹。来到长沙,寻访屈原自己投江的地方,

不可能不哭泣的,想象他的为人。等见到贾宜吊念他的文章,有奇怪屈原凭他的才能游历诸侯(各国),哪个国家不会容纳他呢?

而让自己有如此的结果!读了《鹏鸟赋》,(知道了屈原)将生死同等,看轻当官和弃官,便知道自己想错了而(心情)舒畅

高考作文文体达标训练之----议论文各段落突破模式

例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正直是腊梅挺立寒风的傲岸,是泰山压顶不弯腰的坚定。(观点中心句)台州硬汉子方孝儒, 以明王道、致太平为己任,忠心辅佐惠王;但燕王朱棣兴兵夺取政权,欲法周公而令其起草诏书。孝儒悲恸之声彻殿壁,宁死不屈甘作鬼,愤然提笔一直书,“燕贼篡位”我何留。(单则论据)哎,冰样的坚贞纯洁,火样的激情四溢,几百年前谱写的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烈焰正气歌,至今还在历史的书页里闪耀回响!(例后议论分

析)

相如被赵王器重,扬言要使他难堪。而相如却处处避免发生冲突。众人不解。相如的一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道出了他的用意。这句话亦使廉颇瞬间消除了对相如的偏见,负荆请罪,最终与相如成为刎颈之交。相如的那句掷地有声的话化成了两位大臣心灵的桥梁,使他们的心能够得到沟通,使廉颇能够了解到相如的人格。(单则论据)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通过语言,许多误会得以消除,那么,心

灵的隔阂也可以被冲移了。(例后议论分析)

例一:重山重水芳草绿,烈风急雨坠叶香。当宏大的理想为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坦然面对现实,重新确立一个切合生活实际的新目标,

是成功者最明智的选择。(观点中心句)

王维失意唱“阳关”“秦岭”“苛政猛于虎”“竹枝词”“浔阳江头”“大江东去”。贬官生活宣告了远大理想的破灭,更宣告了社会的冷酷无情。(多则材料论据)然而,面对残酷的现实,抛弃昔日的荣华富贵,功名利禄,抛弃昔日的远大理想,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寻找新的定位,在豁达坦然中,走进新的生活,踏踏实实去走好眼前的每一步,成功的光环却成了他们最真切的挚友。(例后议论分析) 被誉为发明大王的爱迪生,从不因自己的发明项目问世而有丝毫的骄傲;相反,他把每次成功都看着是新的开始,这样使他的成果达到了数以千计的地步。(第一则材料论据)难这道他的每一次发明都是那么顺利,没有挫折和失败吗?那 是不可能的,问题的关键是他在失败面前不气馁;善于从一次又一次地的失败中总结经验.继续努力,

才变失败为成功。(第一则例后议论分析)

(过渡句二)德国医学家和生物化学家欧立希为了制造一 种专灭血液里锥虫的新药,经过了606次试验。我们可以想象他该是经历了多少次失败.而当他成功之后,荣誉,鲜花勋章一齐向他的涌来的时候,他也并没有骄傲;在胜利的欢呼声中又开始了征服“梅毒”的新药的

研究, (第二则材料论据)例后议论分析)

苏秦受头悬梁、锥刺股之苦,结往返游说、六国挂相之甘果;勾践受车前马后、为奴为仆之苦,结报仇雪恨、侵占楚国之甘果;哥伦布受颠沛劳碌、众叛亲离之苦,结发现美洲新大陆之甘果。(多则材料论据)他们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们能挺直腰杆,迎接艰苦的磨练,最

终摘到甜美的果实。他们用自己的成功向世人展示了一个哲理:宝剑

锋自磨砺出,梅花香从苦寒来。(例后议论分析)

在自然界和社会中,各种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的,因果联系是现象之间普遍联系的表现形式之一。没有一个现象不是由一定的原因引发的,原因与结果的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在议论文写作中揭示原因以说明会得到某种结果或披露结果以证明其原因的正

误,探求事例的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古往今来,概莫能外。唐太宗视民如子,垂拱而治,(论据一)那是因为他对百司之职了如指掌,胸中有安民治国平天下的策略,于是百姓安居乐业。岳武穆统帅“岳家军”,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于是日伪不得不缴械投降。(分析类型一、直接陈述原因)以往凡有所成就的人和集体,无不严于律法,以成文的规定来约束。因为他们知道在绝对自由之下的惰性将急剧膨胀,只有在适当的管束之

下,人才能发挥出潜在的能量,做出一些有益的事情。

的命运。(总起句)爱因斯坦就曾被埋没在一个专利局中,充当小职员的平凡角色。但他没有灰心,抓紧一切机会进行研究,终于开创了物理学的新天地。(论据一)华罗庚曾“埋没”在小店铺里,但他没有消沉,每天在做好营业工作后,抓紧一分一秒的时间,昼夜不停,寒暑不辨,刻苦自学,潜心钻研数学,终成著名的数学家。(论

据二)

为什么他们没有因“埋没”而“窒息”,并且能有建树?因为他们不甘心忍受被“埋没”的命运;不管在怎样不利的情况下,他们始终没有丧失向上的勇气和力量;他们坚信:不失千里之志的千里马,终有奋蹄腾飞的日子。因此,他们在“埋没”的情况下,不是怨天尤人,而是努力拼搏奋斗,终于冲破“埋没”,脱颖而出。 含义:对陈述事物或现象的论据,从事物或现象的反面假设分析,并

推出假设条件下的结论,从而来证明论点的正确与荒谬。

有志者事竟成。(论点)王羲之九岁就开始练字,立志要做书法家,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从不间断。他在绍兴兰亭的一个水池边练字,池水都被他洗笔砚染黑了,他那俊秀飘逸的字体,千百年来被人们奉为瑰宝。(论据)假如王羲之根本没有想过要当什么书法家,只是平庸过日子,那他绝不可能有这么坚强的意志去练字。那么,王羲之其人也不为我们后人所知。由此可见,立志对一个人来说是多么

重要呀!(分析类型一:正例反设

例4、自信,但不能盲目。(论点)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论据)假如当初马谡不狂妄自大,不盲目自信,能够听取他人的意见,选择有力地势防守,那么

司马氏又怎么能在这次战争中轻易取胜呢?他自己又怎么可能身首异处呢?可见,人不能盲目自信。(分析类型二、反例正设 这是议论文开头最常见的说理技法。考生在把握话题的基础上,运用发散联想,搜索与主旨有关的素材,有目的地适当展开叙述,然后在叙述的基础上展开议论,使议论的话题有据可依。如广东优秀作文《海棠依旧?绿肥红瘦?》开头两段,叙述时化用了李清照的《如梦令》词意,由叙而引申的说理紧紧扣住叙述内容,巧妙引出主题。这样的叙,既起到论据作用,又彰显考生的文化功底和阅读积淀,一

举两得。

经过一夜的雨疏风骤之后,浓睡不消残酒的李清照询问花事。侍

女笑着回答海棠依旧。女词人却叹息道:应是绿肥红瘦啊! 李清照感情细腻,对花有着深切的关心与怜惜,因此她才设想到雨疏风骤后的海棠凋零的容颜。而侍女不然,因此花遭受摧残丝毫没有触动她,甚至不被她觉察。可见,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是有关系的。(广东考生《海棠依旧?绿肥红瘦?》) 用事实证明道理,这是议论文最常见的说理技法,也是被考生广泛运用的,关键在于事例的选择。优秀的考生往往能够常中出新、出巧,给读者以多方面的艺术震慑。下面举浙江考生《“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中最典型的一段。本段文字所举三个人物众所周知,这是“常”,但其所准确引述的文句则许多人是陌生的,这是“新”;所举三件事情也是熟悉如诸葛亮挥泪斩马谡,这是“常”,

但是角度换为“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的”,让人一惊,这是“巧”。读这样的文章,如走进知识的殿堂,如品尝佳美的煲汤,

有“知”有“味”。

,因感情亲疏而导致错误事物认知的事例不胜枚举。李牧一心为国,“大破林胡,开地千里,遁逃匈奴”,可谓战功赫赫,却因赵王的不信任而惨遭杀害,最终葬送了赵国大好江山。诸葛亮“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却因对马谡过分信任而误下军令,失去街亭,从而导致“出师来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惨淡结局。李白才气超人,“清新庚开府,俊逸鲍参军”,却因唐玄宗的疏远而一生漂泊,壮志难酬??可以说,历史上许多悲剧的诞生都是由感情亲疏引起

的。(浙江考生《“公正杯”中学生电视辩论总决赛》) 理若无情理则生硬,情若无理情则无羁。只有情理相辅,方能相成。湖北考生《看着我的眼睛》中,纵情驰骋,对三毛的钦仰之情油然而生,直接抒发“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的感慨,却又巧妙悬崖勒马,理性感悟:“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拥有不同寻常的认知。”

这对一些喜欢板着面孔说教的作者,应该有启发吧?

例文:记得流浪异域,足迹遍布撒哈拉的三毛吗?为什么她选择了如此艰苦的环境,为什么要去领略凄楚与绝境的战栗?是漫天黄沙翻滚的雄浑,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幽远,还是驼铃声声的悠扬?我的青春没有撒哈拉,但从她的文字中我领悟到,正是她对沙漠的渴望,是她对沙漠情感的渴望让她走入撒哈拉,从而拥有不同寻常

的认知。“看看我的眼睛,”三毛幽幽地对我说:“只有怀着一份深深的感情,只有带着对它的向往,只有缩短与它感情的距离才能真正地领悟沙漠。”于是我明白,认知的本质在于求索,求索的动力在于感情。只有感情的亲近才能唤起深入的求索,然后才能深刻地认知。

(湖北考生《看着我的眼睛》)

分析表象,由现象而本质,探究事物的真谛,是一种看待事物的智慧,解决问题的关键。《莫让感情蒙蔽了眼睛》先展示现象“对于有些事不能正确地认识”,然后扣住这一点挖掘,“一定程度”“由事物的内因上说”,层层深入,一步步将原委揭示出来。这样洞悉全部秘密

的人,往往体现了他有一定的人生经验,良好的分析能力。 例文:但我们对于有些事不能正确地认识,一定程度是这感情的亲疏扰乱了我们的视线。由事物的内因上说,我们自身就有失实事求是的精神。在认识事物上不由自主地注入了自己的好恶、感情的亲疏等主观色彩,这样得出的结论又焉能不失真?造成的后果自会不堪设想,像《韩非子》中的富翁那样无端怀疑别人,就是明证。(山东考生《莫

让感情蒙蔽了眼睛》)

这种说理,或打比方,或做类比,目的就是使抽象的道理更加通俗明白。“比喻是思想的翅翼”(钱钟书语)。《探知的阻碍》借喝茶比探知,轻而易举地将读者导入理性的天地。我们往往喜欢这样的文字,因为,这既是文采的绽放,也是联想的铺开,更是说理的成功。

例文:其实探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泡淡洌,第二泡沉香,第三泡甘醇,为什么第三泡时才最爽口宜人?那是因为前两泡冲击了茶叶上的蜡质与灰尘,第三泡才泡出茶叶的真醇之味,香味才更浓郁。我们探知亦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逐渐抛下认知的阻碍,用澄静清明的心智,抛下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在探知的道路上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

谛。(湖南考生《探知的阻碍》)

警句是经验的总结、理性的升华、智慧的体现,是议论文的闪光之处、成功之处。没有一定的概括事理的能力,没有一定的修辞才能,很难写出一两个警句。《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高》中“任人唯亲亲近了佞人,疑人唯疏疏远了忠良。”运用对比、对偶,语言简洁,却

对漫长历史进行一次审视,极好的表达了考生的思考。 例文:任人唯亲亲近了佞人,疑人唯疏疏远了忠良。这感情闯的祸令多少贤者被弃,多少家人离散!然真正的智者却知用冰冷的理智扼住火热的情网,用客观的目光审视心灵的取问。斯大林亦一代暴君矣,然人言:“虎毒不食子。”当敌人以其长子相挟时,他毅然决定,不!不能用亲子之情去换人民之福。我们不知后世将以何种目光俯仰这位褒贬皆存的人物,但至少这一次,我们不得不敬服他至亲之情后所掩藏的英锐的目光与理性的审判。(浙江考生《真情诚可贵,理智价更

高》)

这是最常见的技法。名言,实际上是历代人物对社会人生经过思考而总结出的一鳞半爪,是人类文化的高度概括和集中呈现。恰倒好处地借用名言,对文章的说理起到四两拨千斤的功效。《莫让浮云遮望眼》文章极为部分用王安石的《题西岭壁》说明“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用《登飞来峰》作结,表达“摆脱情感羁绊”的人内心的喜悦和自豪,启发读者遐想。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从各个方面的理性观察,将帮助我们迈过感情的误区,真正认识到事物的复杂与多变性。而在一览无余的最高层,摆脱情感羁绊的我们,或许可以长吟:“莫让浮云遮

望眼!”(福建考生《莫让浮云遮望眼》)

半 亩 方 塘 一 鉴 开, 天 光 云 影 共 徘 徊;问 渠 哪 得 清

如 许,为 有 源 头 活 水 来。

(一)、形象描绘法。

1、议论时抓住某一事物的形象特征进行简洁的描绘,揭示出普遍的社会意义,达到形象地论证中心论点的目的。 《铺路石精神赞》: “你是否看过,一条条枕木下面的一块块碎石,铺成路基,伸向远方。铺路石,人们并不陌生,在崎岖的山路上,在宽阔的国道上,在雄伟的大桥上,它的身影时影时现。它太寻常了,寻常得使人司空见惯;它太朴素了,朴素得让人不屑一顾。可是,正是这一块块基石,

为我们铺成了一条条通向未来的金光大道。

2、在说理时以漫画或速写式的笔墨,极简练地勾画出一个形象,作为一种典型,以显现生活中某些人和事的本质特征,从中揭示深刻的

思想,表露强烈的爱憎。

这种人发财观念极重,对赵公元帅礼拜最勤,虽不妄想发大财,却总想爬上中产阶级的地位。他们看见 那些受人尊敬的小财东,往往垂

着一尺长的涎水。

??它却虽然是狗,又很像猫,折中,公允,调和,平正之状可掬,悠悠然摆出别个无不偏激,唯独自 己得了“中庸之道”似的脸

来。

(二)、设喻取譬法。运用比喻这种形象化方法,取象附理,贴切自

然,语境清新,使深奥的道理通俗化,抽象的事理形象化 如:“我们需要读书,需要知识,像婴儿需要营养一样。可以想象,身体缺乏营养的人,一定是血虚气弱,无力劳作;而精神上缺乏营养的人,也将空虚渺茫,碌碌无为。要想得到精神上的营养,要想

成就大业,就必须认真读书,丰富自己。”

“书像朝阳,像春风,像雨露。它是知识的海洋,精神的食粮,智慧的钥匙,心灵的灯塔。它能使你站在高山之巅眺望壮阔的远景,

看到大海深处的水晶宫;以使你开阔眼界,增长才干。” “面对妖女的美妙歌声,有三种做法:一是听之任之,被迷惑后投海而死;二是封住耳朵,全然不听;三是用自己雄壮高昂的歌声压倒靡靡之音,彻底战胜妖女。那么,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我

们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呢?显然不能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只能用健康、高尚、正义的作品去战胜那些‘妖女’,用喜闻乐见的文艺形式来占领文化园地,真正能够‘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

舞人’,使‘妖女’没有一席之地,最终退出舞台。”

再比如我们要批判教条主义的危害性时可引用一则笑话:“某生之父嘱生在校一言一动,必须仿效其师。生领命回校。师吃饭,生亦吃饭;师散步,生亦散步;师夜读,生亦夜读;师不觉好笑,生亦仿笑;师大笑,生亦大笑;师连打三个喷嚏,生不能为,乃鞠躬敬谢曰:后人永远超不过前人,先生毕竟有绝密新招,难学呀难学!”然后生发议论:“那些遇事就只看上级文件、只相信书本的人,我想也和这个陈腐可笑的书生差不多。盲目地相信理论,不结合自身实际来

学习理论,怎么能使事业获得成功呢?

(四)、特征比较法。

不同事物的特征比较。 《要“野马”不要“毛驴”》:“‘野马’”之所以可贵,就在于它有着一种别人无可比拟的特点,敢闯敢干,并不留恋已有的一切,而是毫不惋惜地抛弃现存不好的东西,去奋力实现美好的愿望。相形见绌,‘毛驴’却往返于千年古道,缺乏蓬勃的朝气,墨守成规,只能是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永远如

此。”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运用了美国康乃尔大学“青蛙实验”的材料,分析道:“青蛙在滚沸的油锅里,纵身一跳,安然逃生,而在悄悄加

热的水中,乐哉悠哉,当死亡逼近时,再也没有那一跃的力量,终于葬身锅底。这个故事表明,危难当头,背水一战,发挥出意想不到的勇气,冲出困境,就会柳暗花明;相反,环境舒适安逸,就会消极沉溺,导致身败名裂。因此,孟轲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实在是

至理名言。”

为了突出某一事物的特征,或为了突出某一道理的正确性,设想生活中不可能存在的某种现象为事实,以此作为论点的论据。 例如论述“不管是谁的批评,我们都应一视同仁,竭诚欢迎,而不能因人废言”的道理, 鲁迅先生就设想道:“假如我们设立一个‘肚子饿了怎么办’的题目,拖出古人来质问吧,倘说‘肚子饿了应该争食吃’,则即使这人是秦桧,我赞成他;倘说‘应该打嘴巴’,那就是岳飞,也必须反对。如果诸葛亮出来说明,道是‘吃食不过要发生温热,现在打起嘴巴来,因为摩擦,也有温热发生,所以等于吃饭’,则我们必须撕掉他假科学的面子,先前的品行如何,是不必计

算的。让步性、正确性

在农村,特别是经济作物栽培区,气候冷、暖,晴、雨,对于农作物是有不小影响的。农民每天都要关心地摸摸气候,决定田地里的当天工作。农民的摸气候,可以说,就是用一点天文常识来看天气。 但是现在城市里,有些干部中也流行着这么一个新名词,叫做“摸气候”。这个摸气候,当然和农民的摸气候是不大相同的。这个摸气候是所谓:善于摸这个领导机关的气候,善于摸那个领导机关的气候;

善于摸这个领导人的气候,善于摸那个领导人的气候。这个摸气候就是不管上级意图是否切合实际,总是一味迎合,不惜弄虚作假,报喜不报忧。如果把它译成最通俗的话,就是“投机取巧”,“拍马屁”。 在中国历史上,善于摸气候的人是并不少的,历代都有。明末就有一个温体仁,崇祯皇帝时,官拜尚书。这温体仁是最善于摸气候的,历史上说他能“自结于上”。他用什么办法来自结于这位崇祯皇帝呢﹖据说每天上朝,温体仁的袖子里放着两份奏章:看见皇帝高兴的脸色,呈一份奏章;看见皇帝不高兴的脸色,呈另一份奏章。这样,使得崇祯皇帝心里总是很舒服。后来,崇祯皇帝吊死煤山时感慨地说:“满朝大紫大红,没有一个忠臣”既然有温体仁这样善于摸气候的臣子,这位皇帝自然永远听不到逆耳之言,也永远不能了解实际情况

了。

这个摸气候的坏风气在我们的新社会里却还没有绝迹。在有些脱离实际、脱离群众、好大喜功、官僚味十足的领导人下面,就自然而然地产生了惯于打假报告、编假材料的人。他们拍马逢迎,不以为耻。善于摸气候的人,觉得不需要提高政治、思想、业务知识,不需要兢兢业业地工作,不需要确确实实地调查研究,真实地反映情况,只要在进退俯仰之间摸气候,那么,就可以不用攀登,也能直升而上。 我以为对于这种摸气候的风气必须谴责。摸气候的人像树中的蛀虫,它神不知鬼不觉,悄悄地侵蚀着树身,只要一只蛀虫就可以把

一颗哪怕是大树蛀空。作为树身的人们应当怎样警惕人中的蛀虫

啊! (原载《人民日报》1956年12月16日)

更多相关推荐:
名人名言及例子

名人名言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2业精于勤疏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3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4不向前走不知路远不努力学习不明白真理5蜂采百花酿甜蜜人读群书明真理6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名言名句大全

名言名句大全励志刘秀有志者事竟成也波多维斯立志没有所谓过迟司马迁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斯迈尔斯人若有志万事可为王勃身可辱而志不可夺葛洪志坚者功名之主也拿破仑真正的才智是刚毅的志向孟轲人若无志与禽兽同类李嘉诚人若软弱就...

自信的名言和例子

我只有一个忠告给你做你自己的主人拿破伦深窥自己的心而后发觉一切的奇迹在你自己培根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诸葛亮自信与骄傲有异自信者常沉着而骄傲者常浮扬梁启超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爱默生爱因斯坦坚持相对论坚持真理需...

名言警句集锦

名言警句集锦目录ABCD123EFG中学教材中历史散文诸子散文中的成语名言1史记及汉代散文中的成语格言3魏晋南北朝诗文中的名句4古典诗词中的名句4先秦两汉诗4魏晋南北朝诗4唐宋诗5晚唐五代及宋词8近代爱国诗词9...

乐观的名言和例子

真正的快乐是对生活的乐观对工作的愉快对事业的兴奋爱因斯坦生活就应当努力使之美好起来托尔斯泰永远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去拓展自己和身外的世界曾宪梓假如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普希金冬天已经到...

名句

4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4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战国策赵策一4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战国策楚策四43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原离骚4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晋傅玄4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论语学而4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

海子街育才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 名句默写

海子街育才中学中考语文专题复习名句默写姓名评分名句默写100分每空1分有错漏添倒一处该空不得分1蒹葭苍苍诗经2海日生残夜王湾次北固山下3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4月有阴晴圆缺苏轼水调歌头5浊酒一杯家...

海子的名句

海子的名句1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2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3摇曳在笔尖的舞姿是聚光灯下最浓烈的一抹艳红4我目送沿海的日落紧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却学不会放手怎么走5用一根火柴烧一座蜃楼借这场大雨让...

海子那些惊艳死人的句子

海子诗句精选1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的灯2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3摇曳在笔尖的舞姿是聚光灯下最浓烈的一抹艳红4我目送沿海的日落紧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却学不会放手怎么走5用一根火柴烧一座海市蜃楼借这...

海子的名言

1从此再不提起过去痛苦或幸福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秋日黄昏2今天我什么也不说让别人去说新娘3今夜我不会遇见你今夜我遇见了世上的一切但不会遇见你山楂树4当我痛苦地站在你的面前你不能说我一无所有你不能说我两手空空答复5远...

170. 海子经典名言

170海子经典名言1埋下一座城关了所有灯2你的夕阳我的容颜谁的三分之一年3摇曳在笔尖的舞姿是聚光灯下最浓烈的一抹艳红4我目送沿海的日落紧抱一个醉生梦死的枕头游不出回忆却学不会放手怎么走5用一根火柴烧一座蜃楼借这...

三毛和海子的经典语句

三毛的爱情唯美句子1用一秒钟转身离开用一辈子去忘记2明知道天要下雨就该带把伞明知道不会有结果就请别开始3有的人走了就再也没回来过所以等待和犹豫才是这个世界上最无情的杀手4诺言的诺字和誓言的誓字都是有口无心的5你...

列子名句(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