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学年高中语文《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作品赏析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时间:2024.3.15

《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

■霍松林\《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鉴赏

这篇散文小品,洋溢着诗情画意,像一首优美的诗,长期以来,家弦户诵,脍炙人口。明代大画家仇英还把它转化为视觉形象,绘成图画,流传至今。

从题目看,这是一篇记事文。记事文,一般要包含六个要素:who(何人)、when(何时)、where(何地)、what(何事)、how(如何)、why(为何)。题目即回答了四个要素:什么人?作者与诸从弟。什么时候?春夜。什么地方?桃李园。干什么?宴饮。这已经在很大程度上泄露了主题。一看题目就知道文章的基本内容,又怎能引人入胜呢?然而一读全文,就立刻被那强烈的艺术魅力所吸引,陶醉于美的享受。原因在于:作者结合剩下的两个要素,对已见于题目中的四个要素做了进一步的、独特的回答,从而展现了情景交融、景美情浓的艺术天地。

全文是以议论开头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古文观止》的编者说这是“点‘夜’字”,即回答了“何时”。这固然是对的;但不仅如此。更重要的,还在于回答了另一个要素:“为何”。白天满可以“宴”,为什么要“夜”宴呢?就因为“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所以要及时行乐,连夜间都不肯放过。及时行乐的思想在我们看来是消极的,但在封建社会的某些知识分子和达官贵人中却是普遍存在的。《古诗十九首》有云:“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曹丕《与吴质书》有云:“少壮真当努力,年一过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秉烛夜游,良有以也。”作者在行文上的巧妙之处,就表现在他不去说明自己为什么要“夜”宴,只说明“古人秉烛夜游”的原因,而自己“夜”宴的原因,已和盘托出,无烦词费。

“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是万口传诵的名句。《古文观止》的编者说它“点‘春’字”,即与第一段“点‘夜’字”结合,照应题目,回答了“何时”。这当然不算错;但不仅如此。它用一个表示进层关系的连词“况”承接第一段,进一步回答了“为何”。“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因而应该“夜”宴;更何况这是春季的“夜”,“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她的“文章”献给我,岂容辜负!因而更应该“夜”宴。其所以成为名句,就由于它的确佳妙。第一,只用几个字就体现了春景的特色。春天的阳光,暖烘烘,红艳艳,多么惹人喜爱!“春”前着一“阳”字,就把春天形象化,使人身上感到一阵温暖,眼前呈现一片红艳。春天地气上升,花、柳、山、水,以及其他所有自然景物,都披绡戴縠,分外迷人。那当然不是绡縠,而是弥漫于空气之中的袅袅轻烟。“景”前着一“烟”字,就展现了这独特的画面。此后,“阳春烟景”,就和作者在《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中所创造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人们喜爱的语言,一经运用,立刻唤起对春天美景的无限联想。至于把天地间的森罗万象叫做“文章”,也能给人以文采炳焕、赏心悦目的感受。第二,这两个句子还把审美客体拟人化。那“阳春”是有情的,她用美丽的“烟景”召唤我;那“大块”也是有情的,她把绚烂的“文章”献给我。既然如此,作为审美主体的“我”又岂能无情!自然主客拥抱,融合无间了。

“会桃李之芳园”以下是全文的主体,兼包六个要素,而着重写“如何”。这一点很重要。试想,与诸从弟夜宴,如果是为了饯别,那就会出现“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白居易《琵琶行》)的场面,或“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的景象,未免大败人意。如今幸而并非如此。“会桃李之芳园”,不是为了饯别,而是为了“叙天伦之乐事”。这一句,既与第一段“为欢几何”里的“欢”字相照应,又赋予它以特定的具体内容。这不是别的什么“欢”,而是“叙天伦之乐事”的“欢”。看来,作者与从弟们分别很久了。作为封建社会里的“浮生”,难得享天伦之乐啊!如今,不但相会了,而且相会于流芳溢彩的桃李园中,阳春既召我以烟景,大块又假我以文章,此时此地,“叙天伦之乐事”,真是百倍的欢乐!当然,“天伦之乐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叙”法。那么,作者和他的从弟们是什么样

的人呢?南朝著名诗人谢灵运的族弟谢惠连工诗文,擅书画,作者便说“群季(诸弟)俊秀,皆为惠连”。以谢惠连比他的几位从弟,不用说就以谢灵运自比了。“吾人咏歌,独惭康乐”,不过是自谦罢了。人物如此俊秀,谈吐自然不凡。接下去的“幽赏未已,高谈转清”,虽似双线并行,实则前宾后主。“赏”的对象,就是前面所写的“阳春烟景”“大块文章”和“桃李芳园”;“谈”的内容,主要是“天伦乐事”,但也可以包括“赏”的对象。“赏”的对象那么优美,所以“赏”是“幽赏”;“谈”的内容那么欢乐,所以“谈”是“高谈”。在这里,美景烘托乐事,幽赏助长高谈,从而把欢乐的激情推向高潮。

“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句,集中写“春夜宴桃李园”,这是那欢乐的浪潮激起的洪峰。“月”乃“春夜”之月,“花”乃“桃李”之花。兄弟相会,花月交辉,幽赏高谈,其乐无穷,于是继之以开筵饮宴。“飞羽觞”一句,实在写得好!《汉书?外戚传》引班倢伃赋云:“酌羽觞兮销忧。”颜师古注采用孟康的解释:“羽觞,爵也。作生爵形,有头,尾,羽翼。”爵,是酒器的名称;而在古代,“爵”字又与“雀”字相通。所谓“作生爵形”,就是其酒器的形状像活的雀儿,有头,有尾,有羽翼。正因为有羽翼,所以又称“爵”为“羽觞”。班倢伃独自借酒浇愁,“觞”虽有“羽”,却只能“酌”,不能“飞”。李白从“羽”字着想,生动地用了个“飞”字,就把兄弟们痛饮狂欢的场景表现得淋漓尽致。

痛饮固然可以表现狂欢,但光痛饮,就不够“雅”。他们都是诗人,痛饮不足以尽兴,就要作诗。于是以“不有佳作,何伸雅怀”等句结束了全篇。《古文观止》的编者说“末数语,写一觞一咏之乐,与世俗浪游者迥别”,是相当中肯的。

开头以“浮生若梦”等句引出夜宴,在今天看来,思想境界当然不高,但在李白却有其社会原因。况且,开头一段,不过是为了引出下文;而其中的“欢”字,又为全文定下了基调。“况”字以下,写景如画,充满着春天的生机;叙事如见,洋溢着健康的欢乐。意境是崇高的,格调是明朗的。诵读全文,并不会滋生“浮生若梦”的消极情绪,却能于获得艺术享受的同时提高精神境界,热爱自然,热爱人生。

结尾的“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用的是石崇《金谷诗序》(《全晋文》卷三三)的典故。李白的这篇序,从体裁、题材上看,也与《金谷诗序》相似。而《金谷诗序》却说“感性命之不永,惧凋落之无期”,情调很悲凉。其他同类作品,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前面虽说“仰观天地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结尾却“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发出“悲夫”的慨叹。孙绰的《三月三日兰亭诗序》(《全晋文》卷六一)也说“乐与时去,悲亦系之”,与王序如出一辙。陶渊明的《游斜川诗序》亦然:“悲日月之既往,悼吾年之不留”,调子是低沉的。直到初唐的游宴诗文,仍跳不出这种老套子。王勃的《滕王阁序》,不是也有“呜呼!胜地不常,盛筵难再;兰亭已矣,梓泽丘墟”的感慨吗?李白同样写游宴,却完全摆脱了“既喜而复悲”的陈套,给人以乐观情绪的感染。与古人的同类作品相比,本篇确是别开生面,“自是锦心绣口之文”。

(选自《古文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19xx年版)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与王羲之《兰亭集序》品析

抒情成分较多的“序”,多半是为诗歌唱和的集子而作。例如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李白的《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等。这种“序”的抒情,也都离不开议论和叙事。例如《春夜宴从弟桃李园序》: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光阴者,百代之过客。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古人秉烛夜游,良有以也。况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会桃李之芳园,序天伦之乐事。群季俊秀,皆为惠连;吾人咏歌,独惭康乐。幽赏未已,高谈转清。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

显然,这篇短文是桃花丛中欢宴的记实。饮酒赋诗,自古为文人一大乐事,加之春风和煦,百芳争艳,怎不引发诗性大作。故秉烛于桃花丛中,欢宴之余为从弟与其诗集 作“序”。这篇“序”,抒情、叙事、议论融为一炉,而人生短暂、需及时行乐的情怀是全篇的主干。

“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开头慨叹天地万物,如匆匆过客,虽慨叹,但不悲观,在他看来,既然“浮生若梦”“为欢几何”?那么,只要“人生得意”,学古人“秉烛夜游” 纵情欢乐,便无所遗憾。文题中一“夜”字通贯全文, “及时行乐”连夜也不肯放过,今天看来不免产生人生消极之嫌,但作者似仙人之语,胸襟如此旷达,可为一叹。“阳春召我以烟景,大块假我以文章”,这里用“春”照应题目,在这“春夜”之际,“阳春”用她的“烟景”召唤我,“大块”(天地)把他的“文章”献给我,这是何等的快慰与陶醉。所以,此句同他的“烟花三月”一样成为千古名句,为后人吟诵不已。作者借“烟景”,“序天伦之乐事”,“幽赏”助长“高谈”,快乐无比。“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这是春宴的最高潮。一个“飞”字,淋漓尽致地写出了兄弟们痛饮狂欢的欢乐场景。素有“斗酒诗百篇”的李白,酒后“雅”兴油然而生,于是,以“不有佳咏,何伸雅怀。如诗不成,罚依金谷酒数”收束全文,其乐观情怀与豁达大度的慷慨人生感染着读者。

再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这是一部游宴诗集,作者借题发挥,表明了他的生死观,并以此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因此,这篇“序”,带有明显的抒情色彩。文章开篇通过描写广阔的自然风景,抒发了对人生无限感慨的情怀。如叙述盛会的宴集之地,以绚烂彩笔描绘了所会之地的自然风光、环境:“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清流急湍,映带左右”。山林,幽深静谧;溪流,清澈明朗;激湍,飞花溅玉。作者将山水竹树之胜,清流飞泉之声这些景物写得清明幽雅,而又生机盎然。写景是为了抒情,写胜地引出饮酒,于是,他们纷纷临流赋诗。虽无丝竹管弦之兴,然而可以畅叙幽情,各抒“怀抱”。我们仿佛看到了这些雅士间儒雅的风度和诗意的人生,这种美好的聚会自此以后成为千古美谈。其中“仰”“俯”二字和“信可乐也”一语,说明这种“乐”是对兰亭美景的陶醉,是来自于兰亭集会的畅快。这就自然而然地写出良辰美景之乐,预示了下文将在写景畅叙的基础上抒发“幽情”。

“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承上启下,引发作者的感慨,衔接自然。接着列举两种不同的生活方式。 “静”者,谈玄悟道:“悟言一室之内”, “躁”者,归隐山林,“放浪形骸之外”。尽管性格不同,好恶各异,但是“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大多数人会陶醉于一时的快乐,追求暂时的满足。这是因为王羲之所处的东晋时代是政治极为严酷、社会极剧动荡的年代,“天下名士,少有全者”,许多著名的文人都死在残酷的权力斗争之中。所以天下名士,不得不把保全性命当成头等大事。然而,人在美好的时光中总会感到“快然自足,曾不知老之将至”,此中现象,道出了个中原由:不管生活方式有怎样的不同,人总是留念于生活中那些美好的事物,崇尚有生之乐。随后笔锋一转,由生说到死。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个体的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于是作者水到渠成地提出了他的观点──“死生亦大矣”这个哲学命题。

接着,作者又宕开一笔,由读古人“兴感”之作时的体验,并用“若合一契”,说明古人也有感于死生之际;然后,再联系当前士大夫阶层中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力斥其非,这充分表现了王羲之抗拒人生虚幻的执著努力,然后把目光转向未来,逼出“后之视今,亦由今视昔”两句,以“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结束全文,大有余音绕梁之魅力,给读者留下无穷回味的余地。

总之,李白、王羲之的两篇序文,且都是诗序,皆出自大手笔,两篇序文,句句顺乎自然,情真意切。两文的共同特点都长于写景、叙事:一文“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一文则“会桃花之芳园”;王文“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李文则“群季俊秀,皆为惠连”;王文“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李文则“开琼筵以坐花,飞羽觞而醉月”。两文语言都运用了较整齐的句子,都运用了铺陈夸张等手法;表达方式上都运用了描写、叙述、抒情、议论。但王文的描写更细腻,抒情也更具体,所占比例更大,且文笔清新洗练;李文用笔恣肆犷达。思想内容上,两文同样写到了文人雅士传杯喝酒、吟诗作乐;都抒发了人生短暂的感

慨。但李文的感情基调基本上以一“乐”字贯之,强调及时行乐。而王文的感情则曲折多变,先由乐而叹,后由叹而悲,最后从悲中渐出,积极面对现实──既然“死生之大”,我们当取高雅的人生情致,正所谓“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

(原载《中学语文园地》20xx年第6期)

?


第二篇:江都中学高二语文期中


江都中学高二语文期中试卷

2015.5

一、语言文字运用(共16分,每题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寥落(liáo) 枕藉(jí) 札记(zhá)长歌当哭(dàng) ....

B.纤维(qiān) 筵席(yán) 栖居(qī) 殒身不恤(yǔn) ....

C.强颜(qiǎng) 谂知(shěn)伺机(sì) 茕茕独立(qióng) ....

D.栏楯(shǔn) 脖颈(jǐng)龟裂(jūn)放浪形骸(hái) ....

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

A.无边的细雨笼罩着金黄的油菜花,真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啊!我不禁想起陆游的诗句:....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B.工会准备组织职工去九寨沟旅游,大家兴致勃勃,小李更是推波助澜,积极鼓动年轻人,....

提出要搞生态自助游。

C.朗朗当晚的演奏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在他的手下,键盘是活的,音乐是活的,和乐队的配合更是琴瑟和谐。 ....

D.屈原本可以不死,如果他明哲保身,与世俯仰。他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正是对当时丑....

恶现实的绝望以及对苟且人生的否定。

3.下列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堪称中国最伟大的文学作品,被誉为“中国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时称“开谈不说《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B.鲁迅的散文诗集是《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故事新编》,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集》《华盖集》等。

C.《渔父》作者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作品有《离骚》、《天问》。骚体诗,亦称“楚辞体”,以屈原所作的《离骚》为代表。

D.莎士比亚,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戏剧家、诗人。主要作品有悲剧《哈姆雷特》、《罗密欧与朱丽叶》、《奥赛罗》、《威尼斯商人》等。

4.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其它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 文王拘而演《周易》 B. 仆之先,非有剖符丹书之功

C. 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 D. 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5.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恰当的一项是( )

1

A.思垂空文以自见:流传 不能喻之于怀:说明 ..

B.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鼓枻而去:敲打 ..

C.而刘病日笃:沉重 若望仆不相师:怨恨 ..

D.适莽苍者:去,往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请,央求 ..

6.下列句子中都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夙遭闵凶

B.此小大之辩也 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

C.小知不及大知 某所,而母立于兹

D.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 虽趣舍万殊

7.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词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 )

A.固知一死生为虚诞 雨泽下注 ..

B.且勇者不必死节 太上不辱先 ..

C.垣墙周庭 而后乃今将图南 ...

D.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 ...

8. 按照规范、平实的要求对下面这段网络语言所做的转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他总是自以为颜值高,凡事都很任性,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人品爆发,哎,心塞呀!

A. 他总是自认为长得很帅,凡事都很认真,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时来运转,哎,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啊!

B. 他总是自认为长得很帅,凡事都无所顾忌,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自己是时来运转,哎,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啊!

C. 他总是自认为威望很高,凡事都无所顾忌,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是因为自己人品好,哎,让人感觉很不舒服啊!

D. 他总是自认为威望很高,凡事都很认真,而且稍有点成绩,就爱说是因为自己人品好,哎,让人感觉很有意思啊!

8、B (颜值:表示人物颜容俊或靓丽的一个指数,用来评价人物容貌。任性:执拗使性,无所顾忌,不惜夸张,必欲按自己的愿望或想法行事,含嘲讽义。人品爆发:含时来运转,力挽狂澜等意思。心塞:心里堵得慌,难受,周围有不顾心的事让你心里很不舒服,或者表示对某件事情很无语)

二、文言文阅读(共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1题

2

张益州①画像记 苏洵

至和元年秋,蜀人传言,有寇至边,边军夜呼,野无居人。妖言流闻,京师震惊。万命择帅,天子曰:?毋养乱,毋助变,众言朋兴,朕志自定。外乱不作,变且虽起,既不可.

以文令,又不可以武竞。惟朕一二大吏,孰为能处兹文武之间,其命往抚朕师。?乃推曰:?张公方平其人。?天子曰:?然。?公以亲辞。不可,遂行。冬十一月至蜀。至之日,归屯.

军,撤守备,使谓郡县:?寇来在吾,无尔劳苦。?明年正月朔②旦,蜀人相庆如他日,遂以无事。又明年正月,相告留公像于净众寺,公不能禁。

(宋仁宗)至和元年秋天,蜀地一带有人传说,有敌寇将要侵犯边界,驻边军士夜里惊呼,四野百姓全都逃光,谣言流传开来,京城上下大为震动恐惧;朝廷正准备命令选派将帅,天子说:“不要(麻痹大意)酿成祸乱,也不要(操之过急)助成事变;虽然各种议论一齐兴起,但我的主意已定,外患不一定会酿成,事变却会从内部兴起;这事既不可一味用文教感化,又不可以一味用武力解决。只需要我的一二个大臣(去妥善处理),谁能够处理好这既需文治又需武功的事情,我就派他去安抚我的军队。”于是众人推荐说:“张方平就是这样的人。”天子说:“对!”张公以侍奉双亲为由推辞,未获批准,于是就动身出发,冬季十一月到达蜀地,到任的那一天,就命令驻军回去。撤除守备,派人对郡县长官说:“敌冠来了由我负责,不必劳苦你们了。”第二年正月初一早上,蜀地百姓像往年一样庆贺新春,于是一直相安无事,再过一年,正月里,百姓相互商量把张公的像安在净众寺里,张公没能禁止得住。

眉阳苏洵言于众曰:?未乱,易治也,既乱,易治也。有乱之萌,无乱之形,是谓将乱。将乱难治;不可以有乱急,亦不可以无乱弛。惟是元年之秋,如器之敧,未坠于地。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既正,油然而退,无矜容。为天子牧小民不.

倦,惟尔张公。尔繄③以生,惟尔父母。且公尝为我言:‘民无常性,惟上所待。人皆曰:蜀人多变,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④令,...

于是民始忍以其父母妻子之所仰赖之身,而弃之于盗贼,故每每大乱。夫约之以礼,驱之以法,惟蜀人为易。至于急之而生变,虽齐鲁亦然。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若夫肆意于法律之外,以威劫齐民⑤,吾不忍为也’。呜呼!爱蜀人之深,待蜀人之厚,自公而前,吾未始见也。?皆再拜稽首,曰:?然?。

眉阳人苏洵向众人说道:“祸乱没有发生,这是容易治理的;祸乱已成,这也容易治理;有的祸乱苗子,没有祸乱的表现,这叫做将要发生祸乱,祸乱将发未发之际最难治理。既不能因为有祸乱苗子而操之过急,又不能因为还没有形成祸乱而放松警惕,这至和元年秋季的局势,就像器物虽已倾斜,但还没有倒地。只有你们的张公,却能在它旁边安坐,面色不改,慢慢地起身扶正。扶正之后,从容退坐,没有一点骄矜自得之色。替天子管理小民百姓,孜孜不倦,这就是你们的张公。你们是因了这张公而得生,他就是你们的父母。再者张公曾对我说道:‘老百姓没有不变的性情,只是上司如何对待他们,人们都说,蜀地人经常发生变乱;所以上司就用对待盗贼的态度去对待他们,用管束盗贼的刑法去管束他们,对于本来已经战战兢兢,连大气也不敢出的百姓,却用残酷的刑法去号令他们,于是百姓才忍心不顾自己这父母妻儿所依靠的身躯,而沦为与盗贼为伍,所以常常发生大乱,倘若以礼义来约束他们,用法律来差使他们,那么只有蜀人是最容易管理的。至于逼急他们而发生变乱,那么即使是齐鲁的百姓也会如此的。我用对待齐鲁百姓的方法对待蜀人,那么蜀人也会把自己当成齐鲁之人。假如任意胡来不按法律来办事,一味靠武力来威胁平民,我是不愿干的。’啊,爱惜蜀人如此深切,对待蜀人如此厚道,在张公之前,我还未曾见过。” 3

大家听了,一齐都拜了拜,叩头说:“是这样的。”

苏洵又曰:?公之恩,在尔心,尔死,在尔子孙,其功业在史官,无以像为也。且公意.

不欲,如何??皆曰:?公则何事于斯,虽然,于我心有不释焉。今夫平居闻一善,必问其人之姓名,与其邻里之所在,以至于其长短大小美恶之状。甚者,或诘其平生所嗜好,以想见其为人,而史官亦书之于其传。意使天下之人,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存之于目,.

故其思之于心也固。由此观之,像亦不为无助。?苏洵无以诘,遂为之记。

苏洵又说:“张公的恩情,记在你们心中;你们死了,记在你们子孙心里。他们的功劳业绩,载在史官册上,不用画像了,而且张公自忆又不愿意,如何是好?”众人都说:“张公怎么会关心这事?虽然如此,我们心里总觉不安,如今平时听得有人做好事,一定要问那人的姓名及他的住处,一直问到那人的身材长短、年龄大小、面容美丑等情况;更有甚者,还有人讯问他平生的爱好,以便推测他的为人,而史官也把这些写入他的传记里,目的是要使天下人不仅铭记在心里,而且要显现在眼前。音容显现在人们心目中,所以心里的铭记也就更加真切久远。由此看来,画像也不是没有意义。”苏洵听了,无法答对,就为他们写了这篇画像记。

(选自《古文观止》,有删节)

【注】①张益州:古人往往称官吏,张方平为益州太守,故称?张益州?。②朔:农历每月初一日。③繄:yī,犹?实?。④砧斧:是古代的刑具,这里代指严刑竣法。⑤齐民:齐等的民众,指无辜的善良百姓。

9.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众言朋兴,朕志自定 朋:同,齐 .

B.油然而退,无矜容 矜:矜持 .

C.而绳之以绳盗贼之法 绳:约束,管制 .

D.无以像为也 像:画像,这里作动词 .

9、B(骄矜,夸耀)(2分)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

A.张公方平其人 必问其人之姓名 ..

B.重足屏息之民,而以砧斧令 渔父莞尔而笑 ..

C.思之于心,则存之于目 灌夫受辱于居室 ..

D.于是待之以待盗贼之意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

10、C(介词,在。A这样(合适的)\这个 ;B表转折\表修饰;D介词 用,拿\于“无”组成结构,没有?来?)(2分)

11.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5分,每题3分)

(1)惟尔张公,安坐于其旁,颜色不变,徐起而正之。

4

(2)吾以齐鲁待蜀人,而蜀人亦自以齐鲁之人待其身。

(3)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4)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5)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

三、古诗词鉴赏(共7分)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

点绛唇①

陆游

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暮烟千嶂,处处闻渔唱。

醉弄扁舟,不怕黏天浪。江湖上,遮回②疏放,作个闲人样。

注:①本词作于作者被弹劾,罢职还乡,闲居山阴时。②遮回,掩饰。

(1)“采药归来,独寻茅店沽新酿。”刻画了诗人怎样的形象?(3分)

句写出了陆游对村店新酿独酌无相亲的寂寞、幽独的形象。

(2)有人说本词疏阔放纵,令人生散发弄扁舟之意;也有人说本词洒脱中寓抑郁,有壮志难酬之悲。你是如何认为的?请说说你的依据。(4分)

(2)选择前者。作者独酌买醉,眼见江南秀润的千里江山,耳听水乡渔歌唱响,日暮的恬静悠闲的生活,容易勾起作者心羡江上,相忘于清风白云,有散发弄舟之意。 选择后者。陆游作为爱国诗人,一生以抗金救国为己任,无辜获罪罢职,使他不由得产生英雄无用,壮志难酬的悲愤。买醉乡间,纵情山水只是他愤懑悲愁、壮志难酬的别样表现形式而已。

四、名句名篇默写(10分)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 , 气息奄奄,人命危浅, 。 (李密《陈情表》)

(2) ?总是离人泪。(王实甫《长亭送别》)

(3)举世皆浊我独清, 。 (《渔父》)

(4)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 。 (司马迁《报任安书》)

(5)沉默呵,沉默呵! ,就在沉默中灭亡。 (鲁迅《记念刘和珍君》)

(6) ,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7)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形影相吊。 5

(8)君子之交淡如水, 。 (《庄子》)

五、文学类文本阅读(20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4—17题。

水稻的谦卑

杨春山

①贴紧土地,是一种让灵魂匍匐前进的方式。水稻始终以谦卑的姿态呈现在土地上,没有艳丽的花朵,没有高悬的果实,却默默滋养着城市与乡村,滋养着人们平静的生活。年复一年,光阴流逝,乡村的容颜已改,只有谦卑的水稻,依旧在土地上淡淡地飘香。 ②红土高原上的乡村是谦卑的。它用贫瘠而朴实的土地接纳了水稻,接纳了这种庄稼的生长。水稻也秉承了红土高原的品性,不事张扬,沉静地向着土地深处扎下根须,在阳光下显露出真切的面容。

③盛夏的夜晚,月光如水,悄悄地走向稻田,坐在田埂边,听遍野的蛙鸣协奏,是一件惬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静谧的。而水稻就像是一个淡雅的女子,穿着一袭绿裙,躺在沉寂的田野里想着自己的心事;金秋的清晨,微曦初露,轻轻地走进稻田,漫步阡陌间,看灵巧的蚂蚱蹿跳,是一件幸福的事。这时的稻田,是丰盈的。而水稻就像一个 A 。 ④水稻的谦卑是一种宿命,人的谦卑则需要一种顿悟。人们总是期待着向人生的高处行走,而水稻却憧憬着向土地的深处挤压。它的生命力,只有和土地完美结合才能萌发,这让水稻贴紧土地的心思,有了最为生动的注解。

⑤稻田是一张铺开的大网,网住了农人大把大把的时间,和他们对丰收的期待。大片的稻田,是乡村的希望。炊烟袅袅,是因为水稻的滋养;睡梦沉沉,是缘于水稻的馈赠。水稻仰起面庞,是为了盼望风调雨顺;水稻俯下身子,是为了谋求成熟圆满。乡村和水稻紧紧拥抱在一起,让人们的脸上绽放出灿烂的笑容。

⑥谦卑,并不是自甘低贱。谦卑是一种宽阔的胸襟,是一种内敛的气韵,是水稻面对乡村的最深依恋。谦卑的事物,往往能够展示单纯和美好。如蚂蚁,用团结体现力量;如小草,用起伏对抗风暴;如游鱼,用慵懒诠释自由。谦卑的土地,心甘情愿接受犁铧的穿透;谦卑的水稻,心甘情愿接受镰刀的切割。犁铧和镰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春种秋收的过程,就是土地、水稻和金属碰撞的过程。人们总是会漠视脚下谦卑的泥土,而对金属投以敬畏的神色和贪婪的目光。土地和水稻的隐忍与厚重,在金属的熠熠光芒面前黯然失色。很多时候,我们会忘记了土地,忘记了水稻,去注视金属散发出的光芒。然而,正是谦卑的土地和水稻,不断地养育着我们,并且,从不向我们索取和提出任何要求。

⑦每一束稻穗里孕育的果实,都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命脉。水稻,就这样以隐忍和含蓄的品格,汲取天地的灵气,浓缩自然的精华,彰显生命的本质。它奉献出的粮食,是土地给予人们的厚赠。为此,乡村始终珍视着土地,珍视着水稻,珍视着柴米油盐酱醋茶,珍视着平平淡淡的每一个日子。

⑧谦卑的土地和水稻,告诉我们应该重视生命的本质,拒绝浮华,选择一种谦卑而真实的姿态生活。为了生活,我们可以步履匆匆,但需要保持着内心的淡定与从容;为了生活,我们必须放弃很多,但不能放弃人生的信仰与尊严。谦卑,就是一种蛰伏待机的过程,在蛰伏中提升能力、积蓄力量,为将来的萌发吸纳更多的地气与阳光。

⑨人的一生,应该像一株水稻,在土地的怀抱里生根,长叶,开花,结实。到成熟的时候,低下头颅,就能看到生养我们的土地,依旧是那样的谦卑、宽厚、隐忍和真实。

(选自20xx年09月24日 24 版《人民日报》)

6

14.根据第③小节的描述及内容,在文中标“A”处续写一段恰当的文字(3分)

14、 一个朴实的农妇,穿着一身布衣,站在广袤的田野里守着自己的家园。(内容、修辞2分,句式1分;其他意象酌情给分)

15.好的散文讲究“形”“神”具肖,那么从“形”(或意象)肖的角度看,水稻的谦卑之形有哪些?(6分)

15、(1)紧贴土地生长;(2)朴实的花低垂的穗(朴实无华不事张扬,1分));(3)生长成熟在乡村、稻田(坚守乡村扎根土地,1分)。(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但必须从“形”的角度概括)

16.文中水稻象征着“谦卑、宽厚、隐忍、真实”等意义,除了象征,本文还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两例并作简要分析。(6分)

16、示例:“水稻就像是一个淡雅的女子”,比喻;“水稻仰起面庞,是为了盼望风调雨顺;水稻俯下身子,是为了谋求成熟圆满”,拟人(对偶);“犁铧和镰刀闪烁着冰冷的光芒,让土地和水稻感受到一种锐利的痛楚”,移情(通感)。(既要有手法和例句,更要有着重表达效果的具体分析)

17.文章标题为“水稻的谦卑”,但文中一再写到土地,请问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写?(5分)

17、示例:(1)土地接纳了水稻,水稻只有和土地紧密结合,才能萌发生命力;(2)土地同样具有“谦卑、宽厚、隐忍、真实”等特性,这些都密切契合着水稻的秉性、价值和意义。(其他分析,只要言之成理亦可)

六、论述类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0题。(其中20题为文理科选做题)

文学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①我国南北文化的差异很大,但东西文化的差异同样显著。即便是在南北两个区域内部,也存在不同的东西文化。例如在黄河流域,由西向东,依次就有关陇文化、三晋文化、中原文化和齐鲁文化。文化的地域差异,是由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不同的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的,而地域文化的多样性又影响了文学的多样性。

②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地理环境会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造成影响,进而对文学家的创作造成影响,这些影响的表现形态或者载体,便是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另一方面,这种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久而久之会融进当地的地域文化,成为当地的人文地理环境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样的人文地理环境又反过来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一个地方的文学家愈多,文学作品的质量愈高,对一个地方的文化贡献就愈大,这个地方的文化土壤就愈厚实,它对新一代文学家的成长就愈有利。

③一个文学家迁徙流动到一个新的地方,他的感受、体验、思维方式、审美倾向等等可能会发生某些变化,其作品的主题、题材、体裁、语言等等也可托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也就是说,他的作品的本籍文化色彩会有所减弱,会融进客籍文化的某些成分。另一方面,一个文学家迁徙流动到新的地方,除了有选择地吸收、消化当地的人文养料,他在当地的文学创作和文学活动,也会对当地人文环境的总体构成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即反哺于当地文化。

④还应该注意的是,地理环境对文学的影响虽然大量存在,但不会是,也不应是种瓜 7

得瓜、种豆得豆那么单纯。大量情形下,这种影响并不是显在的,而是隐性的。浙东农村的目连戏这种文艺形态对鲁迅的创作不能说没有影响,有时还相当明显,但更多的时候,还是浙东那个?报仇雪耻之乡?的精神文化因素潜在地影响着他,影响着他那辛辣、冷峻的精神气质与文学风格。然而,并不一定每一个浙东作家都会深受这种民间文艺形态和地域文化的影响,都会有这样的气质与风格,如果是那样,则一个地域培养出来的必然是一些气质相仿、风格雷同的文学家,那该是一件多么令人扫兴的事情!实际上,一个文学家会接受哪种类型的地域文化的影响,或者说,在哪个层面上、哪种程度上接受该地域文化的影响,这与他的个人气质、生活经验等是有密切关系的。

18.作者说“文学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互动的、辩证的关系”,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其理由。(6分)

18、(1)地理环境会影响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并使文学家的创作表现为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2)文学的地域性或者地域的文学,久而久之就会融进当地的地域文化,成为当地人文地理环境的有机组成部分。(3)人文地理环境反过来又对文学家的文化心理结构的形成产生影响。(每点2分)

19.简要分析归纳本文的论述思路。(6分)

19、首先着重从我国东西文化之间的差异人手,论述文化的地域差异,是由不同的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所决定的;(2分)接着从文学与地理环境及人文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作家迁徙与当地文化地理环境的相互影响两个角度论述文学与地理环境的辩证关系;(2分)最后以鲁迅为例进一步论述地理环境对文学和文学家影响的复杂性。(2分)

20.结合你所熟悉了解的某位中国作家(鲁迅除外),谈谈他的创作及风格与其所处地理环境之间的辩证关系。(6分)(理科生选做)

20、提示:答案应包括①该作家的创作风格②其创作生活地域的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特征③彼此之间的影响(每点2分。可供参考作家:老舍、沈从文、莫言等)

20.请简述《红楼梦》第33回中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6分)(文科生选做)

20、宝玉挨打的直接原因主要有三个:其一是宝玉会见官僚贾雨村时无精打采,令贾政很不满意。其二是宝玉与琪官的交往激怒了忠顺王爷,给贾政无端招来政治纠纷。其三是贾环搬弄是非,污蔑宝玉逼死了金钏儿。(每点2分)

七、作文(70分)

21.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人在回答“你最深刻的人生领悟是什么”的问题时,说了这样一段话:“我认为一个人最要紧的是学会自律。当你缺乏自律的时候,你做的事情就总是受习惯和即时诱惑的影响,或者就是被他人的思想观念所扰,几乎永远不可能去做内心真正渴望的事。”

根据以上材料,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要求:自拟标题,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写作;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8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一、基本情况分析:本班现有学生60人,大部分学生头脑聪明灵活,求知欲强,好问个为什么,模仿性强,对语文学习充满了浓厚的兴趣。为了下学期语文教学更上一个新的台阶,特对这学期的语文教学…

20xx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年第一学期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公居小学王莲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

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总结

语文教学工作总结20xx20xx第一学期一年级新课程的内容多知识面广但又是打基础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关键时候而学生活泼好动自我控制能力较差对大量枯燥的练习不感兴趣容易产生厌倦心理教学中如果把握不好有可能使学生获得的...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

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小学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教学工作总结(超完美编辑)

一年级(上)语文教学工作总结XX小学:XXX一学期的工作已近尾声。回顾这学期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既有收获,也有思考,为了更好地改进教学,现将具体工作总结如下: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一年…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20xx.7.)本学期,我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下面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作如下总结:一.抓好学生的学习习惯:作为刚刚进…

一年级语文下册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级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一年级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基础,这个基础打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学生整个小学阶段的语文学习兴趣及成绩,所以本学期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为了总结自己工作中的得与失,进一步改进自…

20xx年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教师妥云霞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向阳学校于永娟20xx年7月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一年二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全班虽只有16名学生但有12名调皮好动的男生和4名漂亮顽皮的女生在这多彩的七月里我们一学期的工作也随之结束本学期我认真...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科任余宏斌时间20xx78时间毫不停息地走着我担任一年级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一个学期了这一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本学...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新城学校冯璨璨时间毫不停息地走着我担任一年级的班主任以及本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一个学期了这一个学期在工作中我不断的反思着自己努力使自己不会愧对于教师这个神圣的职责现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如下...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2]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教学工作总结在本学期里我坚持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认真批改作业讲评作业课后对学生进行恰当辅导广泛吸收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总结(5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