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文两篇

时间:2024.3.27

短文两篇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本文丰富的思想,鉴赏两篇短文的表现手法,品味两篇短文所隐含的意义。

2.思想教育目标:理解文章的内在情感。

3.能力培养目标:评价这两篇短文的观点,阐释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进一步体会作者深刻的思想境界。

教学重点

根据散文“形散而神不散”的特征,理清其“形”,并领悟蕴涵于“形”中的“神”,进一步体会散文“形”“神”的辨证关系。——散文的欣赏。

教学难点

作者独特的表达;提高赏析能力,了解多流派的散文风格特点。

教学课时

两课时。

教学方法

阅读、讨论。

教具使用

相关课件PowerPoint格式。

教学内容和步骤

《鲁迅诗稿》序(第一课时)

1导语。

这是郭沫若为《鲁迅诗稿》写的序言,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髓与魅力,其显著特点是篇幅短小,内涵丰富,语言精美。

2听课件朗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鲁迅的诗歌和书法有什么特点?

诗歌:每臻绝唱,或则犀角烛怪,或则肝胆照人。书法: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

(2)作者对鲁迅的诗歌和书法作怎样高度评价?

诗歌:前无古人,后启来者。书法: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

(3)作者认为应该怎样学习鲁迅的诗歌和书法?

学其人,更要好其诗,好其书。

(4)常见的论证结构有哪几种?《〈鲁迅诗稿〉序》属于哪一种?

1

并列式、对照式、层进式和总分式。本文属总分式,即先分述诗歌和书法,最后再作总评。

这篇序内容分明。第一段评价鲁迅诗歌,艺术上是“绝唱”,讽刺敌人“犀角烛怪”,对待朋友“肝胆照人”。这就把这一评论放在鲁迅研究的广阔背景之下了,它联系了鲁迅的思想,亦联系了鲁迅创作的总体特征,评论中肯,恰到好处。郭沫若在评论鲁迅诗歌的时候,还点面结合,有总说,有举例。第二段评论鲁迅书法,认为他学习了古人的书法优点,“自成风格”“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这一评论,非内行下不了这个判断,既指出了鲁迅书法艺术的特色,又表现了作者研究功力。第三段总评鲁迅诗歌和书法,把鲁迅的为人与为文结合起来,“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这亦符合中国历来奉行的“知人论世”的传统。最后作者向读者推荐这本书,希望读者“好其诗,好其书”,这样读者一定能从道德文章方面皆受到教益。全文共三段,前两段分写,后一段总写,作者用文学的语言,对鲁迅诗歌和书法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评价。

3反复诵读,体味本文语言特点。

这是一篇序,也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它给人的整体感觉,是它短小篇幅中包容的巨大容量,文言的形式和精美的遣词造句给人无尽的美感。

鲁迅是一位思想深邃的伟大作家,他的思想不是眼下说得完的,他的文学成就也让人们一代代反复研究,受益无穷。鲁迅的诗歌创作和书法艺术,人们向来注意甚少,至今还如此,原因是鲁迅其他方面的成就和光芒,遮盖了他诗歌和书法的光辉。《鲁迅诗稿》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这一不足。郭沫若为这本书的出版写的这篇序,目的是评价鲁迅诗歌书法的价值和成就,向人们展示鲁迅诗歌和书法的精神和魅力。不过,要用二百多字完成这一任务,没有大手笔是很难做得到的。

这是一篇序中之奇文。它用文言写成,句式参差又有对仗,语言平实却又出奇。细细朗读,又像一篇古代骈散结合的小品文,有节奏,琅琅上口。

这篇序言的句式,长短相间,音节铿锵,抑扬起伏。短句如“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短得有力;长句如“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长得自然。也有类似偶句,如“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身心获益靡涯,文章增华有望”,对得工整。整体感受全篇句式,如涉险路,观美景,从从容容,节奏舒缓。只在古人文章中才能感觉到的,我们在今人的文章中也享受到了。这是郭沫若大手笔奉献给我们的一篇美文。

本文用字用词,可谓精妙,字斟句酌,又不露痕迹。其中用字用词如“臻”“方生与垂死”“团结与斗争”“熔冶”“逾”“攀”“春温秋肃”“默化潜移”等,十分节省,也十分精确。本文运用典故,也是水到渠成,自然而出。短短二百来字,处处可见郭沫若的才气,丰富的历史知识和典籍知识。什么“犀角烛怪”,什么“前无古人,后启来者”, 2

什么“学莫便乎近其人,学之径莫速乎好其人”等,都有来头,或点石成金,或直接引用。作者写作这样一篇小品,如在方寸之地跳舞,游刃有余。

[附]学习郭沫若同志的一篇短文(曹述敬)

19xx年9月18日《人民日报》上发表的郭沫若同志的《〈鲁迅诗稿〉序》,是一篇精美的短文。这篇短文的作法,值得学习的地方很多。这里试谈两点。

简练。作文首先是立意,先要确定说些什么。在一篇序文中应说些什么呢?前人讲过:序之“为体有二,一曰议论,二曰叙事”(《文章缘起·补注》)。现代序文的作法,或介绍书的内容,或对内容及作者有所评议,仍不外议论、叙事。这是容易想到的。但这是给鲁迅的书作序,恐怕有人就容易从对鲁迅先生总的评述落笔。或者贪图省事,竟直接援引现成的对鲁迅评价的话语。这样,文章好坏固也难讲,但要想写得短些,就不易了。“文章有众人不下手而我偏下手者,有众人下手而我不下手者”(《伯子论文》)。《〈鲁迅诗稿〉序》发端即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扣紧题目“诗”字落笔,省却许多繁文,作者正是从“众人不下手”处下手,一开头就是短文的写法。第二段开头说:“鲁迅先生亦无心作书家,所遗手迹,自成风格。”扣紧题目“稿”字。第三段归到“诗如其人,书如其人,荟而萃之,其人宛在。”要我们好(爱好之好)鲁迅其人,“更好其诗,好其书(书法之书),而日益近之”。全文只有三段,不足二百五十字,对《鲁迅诗稿》这一题旨,表现具足。可谓“简而不遗其意”。不但没有“遗其意”,而且意在笔先,从容布置。第一段论诗,引了鲁迅先生的名句:“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第二段论“手迹”书法,末两句:“世人宝之,非因人而贵也。”结上启下,是本篇很好的过换处。第三段谈向鲁迅学习,还引了《荀子·劝学篇》的话。优游闲适,短而不促。实非文章老手不能为此。

其次是剪裁浮词,锻炼字句。这项工夫如用不到,文章多出十句八句,增加一二百字是不算回事的。郭老这篇序文,语言极为精练,真是句无可削,字不得减。例如第一段,共三句,八十余字,就把鲁迅的诗的思想性、战斗性全部道出。这三句话,八十余字,包含了多少内容啊!诚然,这篇序是用文言写的,文言文的字句较之白话容易简练。但也不是只要用文言写作,文章自然就会简练,还得要看工夫技巧。

2优美。上述序文的简练,已经见出它的精巧。这里再从章句、含蓄两个方面,谈谈它的优美。

先谈章句。就章法说,全文三段,长短相若,所差不过二三十字,作为一篇短文,显得极匀称。一段论诗,一段论字,末一段结到学习鲁迅的诗、字和为人,犹如燕尾归身,清晰优美。这篇序文的句法的特点是变化多。有多到四十七字的长句,也有三字一逗的短句。其中最多的是四字一逗的句子。长句凝重,短句有力。长短相间,读来便觉文章气势雄浑。适当地运用四字句,能使文章具有整齐之美,便于讽诵。偶句的组织安排是这篇序文的句法变化的又一特色。例如,第一段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虽 3

寥寥十四字,对方生与垂死之力量,爱憎分明,将团结与斗争之精神,表现具足”,“寥寥十四字”以下是个长偶句。第二段内“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朴质而不拘挛,洒脱而有法度”,是由两对偶句组成的。下文“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又是一个偶句。文章的最后一句“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是由三组偶句组成的。这些对偶的句子,使文气调节,音调铿锵,是我国散文写作的一种优良传统。我们读着这篇序文,觉着似散实骈,顺乎自然,毫无斧凿痕迹,而大有助于文章的变化、生动。此亦非文章老手不能为也。

此外,序文中有几句成语,用得都恰到好处。有些还是创造性的运用。如“前无古人,后启来者”,本由“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翻出,一字之易,新意立见,而又那么自然。又如“远逾宋唐”一句,“唐宋”连用虽最习惯,但因此处是说超越前代,自可由近及远。这些地方正是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值得我们细心玩味学习。

再说含蓄。序文对鲁迅先生及其诗、字的评价极高,放言遗词,斤两十足。但没有用类似“伟大”“高明”等形容词,也很少用类似“极”“至”等副词。这是文章的新奇处,也是写法的含蓄处。如第一段论诗,没有说鲁迅先生对写诗如何有修养,只说:“鲁迅先生无心作诗人,偶有所作,每臻绝唱。”这样写,让人感到的言外之意,至少有二。其一,鲁迅先生无心做诗人,而诗的造诣极深。其二,鲁迅先生的伟大和他在我国历史上的地位,不仅限于是个诗人。第二段论鲁迅先生的书法,不直说功力如何,只说“熔冶篆隶于一炉,听任心腕之交应”,而鲁迅先生对于书法如何有研究,有功力,自然见出。“熔冶篆隶于一炉”和后面的“远逾宋唐,直攀魏晋”合起来,告诉我们:鲁迅先生的书法所以“自成风格”,不仅是勤写苦练,使“心腕交应”的结果,更重要的是他文字学有根柢,对碑帖有研究。第三段中“鲁迅先生,人之所好也”一句,充分表现出鲁迅和人民的关系,人民对鲁迅先生的敬爱。不说鲁迅先生的思想、品德、学问、文章,而思想、品德、学问、文章自见;不言鲁迅先生伟大,而伟大自见。下文从爱好《鲁迅诗稿》说到“苟常手抚简篇,有如面聆謦,春温秋肃,默化潜移,身心获益靡涯,文笔增华有望”,写得更为形象、含蓄。“春温”“秋肃”两个词,鲁迅先生的诗文中都曾用过。两词合用在这里,是对鲁迅先生的诗的思想内容有温驯、严肃两面,学者“手抚简篇”,经常学习,则将“默化潜移”,使“身心获益”“文笔增华”,甚有蕴藉。“文笔增华”一语,既说了文章也说了书法,回顾了全篇的题旨。如此结尾,发人深思,情味无穷。

(选自《辞章与技巧》,人民日报出版社19xx年版)

课堂练习

一 设计本题,意在使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了解语言特点。

第一问:评价诗歌,鲁迅先生无心当诗人,但他所写的诗歌都很好,充满真情,画出了社会的真面目,真是诗如其人;评价书法,鲁迅先生也无意当书法家,但他的书法也很有水平,纳各体之长,自由发挥,自成风格,真是书如其人。

4

第二问:用文言写成,语言精练,字斟句酌;形式上似散实骈,顺乎自然。

课后作业:

1、结合第二篇短文《我为何而生》和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写一篇短文,谈谈鲁迅先生的生死观。

2、参加“圣陶杯”作文大赛的同学交稿时间:星期五第八节。地点:文学社活动室。 要求:打印或方格稿纸誊正。

我为何而生(第二课时)

1.导入课文

罗素是现当代思想文化巨人,他在将近一百年的生涯中,坚持不懈地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广泛涉猎各科知识,在哲学、数学、政治、教育、伦理、文学、宗教和社会学等人文社会学科的几乎各个领域,都有极大建树。一生写过七十多部专著,真可谓著作等身,给人类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罗素同时也是个文学家,尤其到了他的晚年,创作了大量丰富的文学作品。19xx年他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本文即是他写的一篇思想随笔。(另外可参考“有关资料”对罗素的简介,目的是引起学生的崇敬心理。)

2.指定男女同学各一名,分别朗读一遍课文。布置同学边听边画出自己难以理解或印象特别深的句子。

难以理解的句子可能包括以下一些:

①这些感情??有时甚至吹过深沉痛苦的海洋,直抵绝望的边缘。

实际上告诉我们,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这三种感情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身历那种可怕孤寂的人的战栗意识有时会由世界的边缘,观察到冷酷无生命的无底深渊。

③在爱的结合中,我看到了古今圣贤以及诗人们所梦想的天堂的缩影??

告诉我们爱情给人类生活带来的美好体验。

④爱情与知识的可能领域,总是引领我到天堂的境界。

爱情和知识把罗索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又使他把目光投向了现实世界,这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

以上这些句子,教师与同学共同探讨如何理解。不求统一答案,言之成理即可。 印象深的句子由同学自己找出来,并可说说喜欢的理由,还可适当引申和发挥。

3.师生共同完成如下内容:

①找出作者生活的三个目标。

5

作者在这篇短文中,开门见山回答作为文章标题的问题,他活着的三个理由或三个目标是:1.对爱情的渴望;2.对知识的追求;3.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作者用“单纯”“强烈”两个词来形容这三种感情,并伴随着作者“动荡不定的生涯中”,表明它们是作者在漫长一生中奋斗不息的强大精神动力。

②概括说出作者渴望爱情的原因。

中间三段对第一段内容进行具体阐述。作者说,追求爱情,有三方面的原因:1.爱情可以带来狂喜;2.爱情可以摆脱孤独;3.爱的结合可以使人看到梦想的天堂的缩影。总之,爱情使人生活得更加美好;追求爱情,则是追求人生的境界。在这里,作者把爱情描写得极其美好,闪耀着人性的光辉。作者也以像追求爱情一样的激情去追求知识。

③指出作者追求知识和同情人类苦难的具体内涵。

这里写了追求知识的三个方面:1.了解人类心灵;2.了解星星为什么发光;3.理解毕达哥拉斯的力量。这三方面实际上包含了人类知识的几个重要方面:人、自然、社会。爱情和知识把人引向美好的理想境界,对于人类苦难的同情让人把目光投向现实世界。于是,作者耳边经常回响起痛苦的呼唤,眼前浮现的是饥饿中的孩子、被压迫者和孤苦无依的老人。在这里,体现了一个伟大思想家拯救人类苦难的良知。但作者同时也不得不承认,他对苦难的拯救往往失败,这就使人更加痛苦。

最后一段,作者说:“这就是我的一生。”确实,爱情、知识、同情,写在了罗素生活的旗帜上,高高飘扬。他追求激情,追求知识,关爱人类,它们从不同角度塑造了伟人罗素。他追求爱情,在他漫长的一生中,他爱过不止一个女性,经历过几次婚姻的变故,但他始终是真诚的,他说:“在我所爱的那些女人身上,我欠下了很大的人情,如果不是她们,我的心地将褊狭得多。”他追求知识,生命不息,写作不辍,一生留下七十多部著作和无数文章,他把自己所有的智慧和力量都献给了人类。他从小失去父母,一生坎坷,命运多舛,但始终关爱人类:反对战争,反抗独裁专制,追求世界和平。年轻时因反战而锒铛入狱,在晚年,仍致力于禁核运动,奔走呼号,创立和平基金会。就在他逝世的当天,还为以阿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而忧心忡忡。这一切缘于他对人类的同情和爱心。

这篇文章,是罗素生活的宣言书,其实也是古今中外许多伟大人物生活的共同准则,它具有普遍意义,所以能引起人们的共鸣。

爱因斯坦说过:“阅读罗素的作品,是我一生中最愉快的事件之一。”阅读这篇随笔,也是令人愉快的。它短小精悍,层次分明,充满理性的力量;文章饱含巨大的激情,字里行间透出思想家罗素博大的情怀和崇高的人格,他对人类的关爱之情,尤其令人感动。读这样的文章,能让人感到自己在一个巨人面前,显得多么的渺小!它当然也可以激发你努力向上,追求知识,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也许可以说,仅仅是文学家,不一定能写出这样有思想深度的随笔,只有罗素这样的集思想家和文学家于一身的伟人,才能写出这样感人至深、发人深思的文字。

6

④联系罗素的思想、生平,补充课文内容,感受伟人形象。

罗素传略(姚琮)

伯特兰·A·W·罗素是20世纪著名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19xx年诺贝尔文学奖金获得者。他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是表彰他“捍卫人道主义理想和思想自由的多种多样、意义重大的作品”。

罗素一生著书71种,论文及其他文章甚多。他文思敏捷,平均每天写作三千多字。他的著述涉及哲学、数学、政治、伦理、教育、文学、社会学各个领域,其中尤以哲学、数学最有成就。20世纪初,曾震惊数学界的“罗素悖论”及解决这一悖论的“类型论”,是他致力于现代数学基础研究的重大成果,而他的逻辑原子主义、中立一元论则为现代西方哲学某些流派开一代先河。例如逻辑实证主义、语义分析哲学等,就是受罗素哲学思想的影响,或者以他为出发点而发展起来的。罗素还是国际政坛上的风云人物。在晚年,他以自己的巨大声誉积极干预国际政治,反对侵略战争,维护世界和平,一度成为西方各国左派群众的旗帜。其中以“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的禁核声明”最为世人瞩目。

严格的家庭教育

1872年5月18日,罗素诞生在英国蒙默里郡特雷莱克的一个贵族世家。他的祖父曾两度出任首相(自由党)。他出生后不久,母亲和父亲先后去世。父母死前要把罗素和他的哥哥托付给具有无神论思想的朋友抚养,但祖父祖母自愿承担了抚育孩子的责任。

罗素的祖母笃信宗教,恪守教规,教导他要经常默想自己的过失与愚蠢之处。罗素性格内向,常在花园里独步冥想,养成了勤于思考的习惯。祖母的自由主义政治观点对他影响颇深。

11岁时,罗素开始从哥哥那里学习欧几里得几何学,当时他只能够接受定义,却怀疑公理的可靠性,这种怀疑竟决定了他后来的研究方向。他的科学知识是由叔叔零星讲授的。他祖父收藏的大量图书,为他博览群书提供了方便,外籍保姆和家庭教师教会了他各种外国语言。少年的罗素以固执的怀疑看待人类的一切知识。到底什么是知识的基础?哪些是客观的存在?他立志要弄个清楚。“我们到底了解了多少?我们了解的东西中有多大程度的确切性和可疑性?”他常常这样提出问题。

快乐的大学生活

1890年10月,罗素考入剑桥大学三一学院,便从清教徒式的家庭束缚中解脱出来,进入思想活跃的教育园地,他感到极为快乐。然而老师对他的影响不大,与同学们的自由交往,使他受益不浅。这个学院在1820年开始有一个不公开的小团体(它的成员称这个小团体为“协会”,而外人则把他们叫做“使徒”)专门吸收才智出众的学生。罗素入学第二年就被吸收进去。在这里,他结识了不少后来闻名于世的同学,如数学家兼哲学家怀特海、哲学家莫尔和麦克塔格特、经济学家凯恩斯等。

7

他们每星期六晚上聚会,常常讨论到午夜,第二天又去乡间漫游、交谈。很快,罗素就成为他们中间颇受欢迎的成员。他不满意老师的讲课,认为当时的数学只重视技巧,不重视基础理论的证明。在第三学年时,他虽以优异成绩通过了学位考试,却发誓再也不念这种数学了,他几乎卖掉他所有的数学书籍,后来改学哲学。

罗素对哲学素有兴趣,但在这以前,他只读过英国哲学家的书。当时恰逢英国掀起新黑格尔主义浪潮,特别是布拉雷德发表了轰动一时的著作《表象与实在》,他在同学麦克塔格特的帮助下,成了一名黑格尔与布拉雷德派的忠实信徒,他立志像黑格尔那样,建立一套哲学体系,献身于哲学事业。

政治观点与活动

罗素一向热衷于政治理论的探讨,并积极参与各种政治活动。

早在1895年,他在德国度蜜月期间,就研究过马克思主义理论,并盛赞《共 产 党宣言》和三大卷《资本论》都是极富文采的伟大著作。当时他与社会民主党领袖、马克思主义者倍倍尔,李卜克内西都有来往。当然,这些交往并没有能改变他的唯心史观。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积极从事反战活动。19xx年,他因撰写反战传单被罚款一百英磅。当他不肯交付这笔罚款时,法庭就拍卖了他在剑桥大学的图书作抵押,随后,三一学院院务委员会也解除了他的教职。19xx年,他又给反战报纸写社论,因犯“侮辱同盟国”罪被监禁六个月。当局鉴于他的名声,把他关在头等牢房里,无人打扰。罗素利用这个机会写了一本数学引论,还构思了未来的几篇哲学著作。

19xx年,俄国十月革命成功,罗素如同其他进步人士一样,热烈欢迎这一伟大的胜利。19xx年春,他以非正式成员身份随英国工党代表团访苏,在莫斯科见到了列宁。

19xx年8月,罗素偕朵拉·布莱克访问中国。他在北京多次讲演,介绍他的哲学著作《心的分析》和《物的分析》以及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他还向共产主义小组的成员及改良派的梁启超等介绍了苏俄的社会主义。罗素一贯同情被压迫民族。在英布战争中,他站在布尔人一边。为此他在英国贵族中极为孤立,被叫做“贵族的叛徒”。

19xx年,罗素的《自由与组织:一八一四一九一四》一书问世。他在书中系统地阐述了自己的政治思想,提出经济、政治和历史人物是社会政治史的三个重要方面的观点。19xx年,他写了《权力》一书,主张实行“驯服权力法”,以限制某些政客的权力欲望。

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夕,作为和平主义者,他支持过张伯伦的绥靖主义,但是,大战爆发后,他又承认打败希特勒是“任何美好事物的必要前提”。战后,他的名声日益显赫,荣誉纷至沓来。19xx年,他被选为英国科学院院士。19xx年英王乔治五世亲手发给他功勋奖章。同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

保卫和平的战士

19xx年美国试验了一颗氢弹,顿时改变了罗素的政治观点。以前他主张与其在独裁统治下生活,毋宁打一场战争;现在他认为与其打一场战争,不如在独裁统治下生活,表现 8

出了对未来战争的异常担忧。19xx年12月,罗素在英国广播公司发表了《人类面临的危险》广播讲话。19xx年初,他将自己起草的禁核声明送交爱因斯坦和各国科学家签名。这就是有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罗素—爱因斯坦签名运动。他还召开记者招待会,致函各国首脑,并且筹备世界著名科学家讨论废除核武器问题的会议。19xx年7月,第一次帕格瓦希会议召开,罗素因健康原因没有出席,但被选为第一任主席。19xx年,他参加了第二次帕格瓦希会议,组织过核裁军运动,成立过指挥群众向美军核基地举行示威游行的“直接行动委员会”。不久因和帕格瓦希会议的温和派决裂,罗素辞去了会议主席职务,拉出一部分人成立“百人委员会”,鼓动人们采取大规模的“公民不服从”行动。19xx年,为反对美国政府发展核武器,89岁高龄的罗素偕夫人到英国国防部门前静坐示威,结果被判处两个月的监禁。因医生作出健康危险的诊断,实际上只在病房里拘留一周。

此后,他更加关心国际政治事务。他与各国领导人通信,开展一系列人权运动。19xx年,肯尼迪被刺,美国成立沃伦委员会调查此案,罗素不满意这个委员会的报告,组织了一个“谁暗杀了肯尼迪”委员会重新进行调查。19xx年,他卖掉古书,创立“罗素和平基金会”。当美国侵越战争升级时,他在伦敦群众大会上激烈抨击英国政府的不抵制政策,当众撕掉已有50年党龄的工党党证。随后他又组织“国际战犯审判法庭”,经两次审判,作出了约翰逊有罪的判决。19xx年,苏联入侵捷克,罗素提出强烈抗议。他作为一名国际和平战士,成了西方许多国家左派学生和群众中的一面旗帜。

罗素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以前,从未写过文学作品。获奖以后,他竟开始写起小说来。他的第一部小说于19xx年匿名发表,并悬赏猜测作者为谁,结果无一人猜中。因为谁也不会想到,这位年近八十岁、负有盛名的哲学家,还有写小说的雅兴。然而,在这个新涉猎的领域中,他仍然获得了意外的成功。他的小说集《郊外的撒旦》和《伟大人物的梦魇》被评价为具有18世纪讽刺作品的格调,而且非常出色。19xx年至19xx年间,罗素先后出版了三大卷自传。

19xx年2月2日,他以98岁的高龄在威尔士的普拉斯彭林去世。他的一生曲折跌宕,以致人们对他的评价毁誉参半。据统计,在罗素生前死后,论述他的思想和行为的文章,其数量可以同论述拿破仑的文章相比。有人把罗素比作伏尔泰,也有人认为罗素不是一个人。然而,他本人的自我结论是:“对爱情的渴望,对知识的追求,对人类苦难不可遏制的同情心,这三种单纯而无比强烈的激情支配着我的一生。”

(节选自《罗素自传》,《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传》第三卷,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xx年版)

4.同样以“我为何而生”为题,探讨这一重大人生问题;通过学习这篇课文,思考人生观、价值观。随便说说写写,或开班会,或开讨论会,或举办演讲比赛等都可以。

5.集体朗读课文。

9

更多相关推荐:
《短文两篇》-日,月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巴金的短文两篇课文短小语言凝练思想意蕴深刻作者借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自然现象或神话传说表达作者对光明理想的向往和追求同时也体现了作者对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为理想而献身的仁人志士的高度...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今天讲授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是我国著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讲授此课首先我导入时让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关于日月的古诗词和神话传说让他们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其次由学生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

短文两篇教学反思篇一短文两篇gt教学反思今天讲授巴金的短文两篇日月巴金是我国着名作家写过很多脍炙人口的作品讲授此课我首先介绍作家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以及本科的写作背景写作时间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和把握作者的写作意图加深...

《短文两篇》-日_月优秀教学反思

巴金短文两篇日月教学反思我教授本课时基于本文是散文诗的体裁特点我注重加强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深层理解课文内涵以及培养语言感悟能力应该说整体来看本节课效果还是不错的授课中我重视朗读吧朗读作为本课学习的基础通过对课文的...

短文两篇《日》教学设计与反思

短文两篇日教学设计与反思巴金学习目标1能正确朗读课文2结合时代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板题示标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短文两篇板书课题本课时的学习目标是投影显示这个目标的实现主要靠大家自学比谁学得好二...

宁兴学校雷唤珍《短文两篇》初二年级语文科教学反思

四个一评价材料教学反思第二单元第8课第一课时短文两篇学校宁兴学校姓名雷唤珍年级初二科目语文编号短文两篇教学反思巴金短文两篇课文短小语言凝练思想意蕴深刻作者借写飞蛾扑火夸父逐日嫦娥奔月的自然现象或神话传说表达作者...

课题27《短文两篇》

1234

17 短文两篇

1234

《 短文两篇》导学案

短文两篇导学案班级姓名组别评价学习目标1品读课文合作探究学习作者由细小事物引发哲理的写作方法2全力以赴激情参与感悟生命的意义树立积极认真对待生命的态度重点难点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的细节描写掌握细小事物引发哲理...

短文两篇

短文两篇导学案20xx926学习目标1理解积累词语学会在散文中寻找中心句并以此理解文章的主旨辩证地理解行道树的忧愁和快乐体会第一次的经验不一定都愉快但新鲜而刺激使人回味无穷生命中的第一次愈多生命也就愈益多姿多彩...

《短文两篇》表格式教案

三先三后语文教学模式中学七年级语文组主备人1234

短文两篇 教案4(新人教版七年级下)

第二十五课短文两篇教学目标1了解文言文一词多义现象理解积累文言词汇正确掌握句中的停顿2了解并掌握神话故事的知识理解短文所蕴含的人生哲理懂得事物具有多面性要敢于思考大胆质疑要实事求是3有感情地诵读并熟练地背诵课文...

短文两篇反思(4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