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牡丹亭》中的“至情”

时间:2024.4.13

浅析《牡丹亭》中的“至情”

汤显祖在《牡丹亭》中饱含热情地塑造了杜丽娘等人物形象,热情赞美了人世间的情感,从真情到“至情”,体现了作者对情感的热烈追求。无论是文学创作,还是施政,汤显祖都重视“情”的存在和作用,《牡丹亭》则正是他“至情”思想的精彩演绎。

汤显祖认为世界和人生都是有情的,“世总为情,情生诗歌,而行于神。天下之声音笑貌大小生死,不出乎是。”在了解《牡丹亭》之前,从来都不知道世上能有这般纯粹的爱,爱如梦,梦相爱,却能爱到至死都不修。只因梦一场而生爱,只因梦中爱而香消玉殒,又因爱的思念而人鬼相约,最后也是因为爱杜丽娘死而复生。看似荒诞的故事却掩藏着作者对“至情”的追求和对世间真正情感的理解。

《牡丹亭》中第三出到第五出交待了杜丽娘所生活的环境,一个出生于太守家庭的千金小姐,整天被关在房里学绣、读书,睡个懒觉也要被念叨,父亲还要怪罪“这都是你娘亲失教也”,父亲深怕她不知书,不知礼。就选个思想腐朽的陈最良老先生来教她,这位先生为了避免提到男女之情而故意误解《诗经》中的关雎一篇。正是杜丽娘所生活的无聊烦闷憋屈的环境,使得她对自由和情感有一种异乎寻常的渴望和追求。正是这种渴望而使杜丽娘走上了“至情”之路。

《牡丹亭》围绕着杜丽娘的“至情”之路而展开叙述。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对情的热烈与渴望;2、对情的思念与追求;3、对情的执着于捍卫。一切都是为情而存在,为情而发生,为情而结局。

1.对情的热烈与渴望

杜丽娘有感于春光而萌生对爱情的渴望,在肆无忌惮的梦境中体会了爱情的幸福。在人的世界里,封建社会的教育,压不住“情”的生长。闺房的重门,也锁不住“情”的驰骋。 生于太守府中,杜丽娘是寂寞的,是不自由的,在她情窦初开之时却不能得到满足。同时,她也是叛逆的,多情的,即使父母先生都不愿她了解男女之间的情感,甚至是阻止她了解,可她仍然能够从其他途径了解,就像她没有读过《诗经》却能够知道“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真正含义。《诗经》中的爱情是唤起了她青春的觉醒,她埋怨父亲在婚姻问题上太讲究门第,以致耽误了自己美好的青春。春天的明媚风光也刺激了她要求身心解放的强烈感情。终于,她在梦中接受了柳梦梅的爱情。

正是家庭的遏制和杜丽娘的渴望之间的冲突才引起了杜丽娘对爱对情的追求与执着。太守府中一层不变的生活和父母的严厉让杜丽娘对爱对情的渴望更加热烈,于是才会梦中生情,梦中陷情。柳梦梅的出现让长期在瓶中压抑的杜丽娘找到了一个情的出口,一个情的喷发点。长期压抑的情感在这时喷涌而出,一发而不可收拾。

2.对情的思念与执着

在爱情不能实现时,怀着一腔幽怨,到地府中,大胆地向鬼府判官陈述其对爱情的追求。最终杜丽娘赢得了判官的许可,以鬼魂之身来寻梦中人。

世上乃有相思之病,但却没听闻为相思而死的。汤显祖为了表现这份至深至情而让杜丽娘因爱而相思因相思而死。仅仅是梦中的一次相见就能够让杜丽娘思念成此,可见此情至深、至纯,也可以看出杜丽娘对情的追求。

梦中获得的爱情,更加深了她对幸福生活的要求,她要把梦境变成现实,“寻梦”正式她反抗性格的进一步的发展。而梦毕竟只是梦,梦醒来后发现一切都是虚空。而现实是她已 1

萌发的、已觉醒的“情”使她再也无法忍受“理”的压制。为了寻找心中的“情”,她再次到后花园中去寻找梦中情人的踪迹。在寻求无望的情形下,对着情人的象征—— 梅树,她倾诉了对生命理想的强烈追求:“似这般花花草草由人恋,生生死死随人愿,便酸酸楚楚无人怨。待打并香魂一片,阴雨梅天,守的个梅根相见”(《寻梦》)。这一理想表现了杜丽娘对爱情所具有的明确的自我选择意识,对爱情理想的追求坚定而执着。

在现实里,作者用浪漫主义的手法成功地表现了理想与昆曲中的杜丽娘现实的矛盾,幻梦中的美景,现实里难寻。正因梦境不可得,理想不能遂,杜丽娘牺牲了,为情而死。

3.对情的追求与捍卫

杜丽娘是封建理学牢狱的幽囚。她的死也是强烈的爱情欲望与残酷的禁欲之理发生冲突的结果,是杜丽娘以“情”抗“理”的表现。但她的死,并不是软弱,而是不妥协意志的坚强表现,因为她一直期待着能与梦中情人再相见,念念不忘“怎能勾月落重生灯再红?”把希望放在“有回生之日”。她的死,并不是生命的完结;而是她摆脱现实束缚,实现爱情理想的桥梁,因为她的魂灵未灭,“一灵未灭,泼残生堪转折”(《宾誓》)。没有了封建理学的束缚,杜丽娘的热情全部进发,变得更为热情奔放,更为无拘无柬,更为大胆、主动、坚强、执着。她化成游魂,从人寻到鬼寻,仍执着地追求着自己的爱情和幸福。纵然阴间孤寂、凄清,但她仍坚持着,终于等到柳梦梅的到来。心中的情人一寻到,她没有丝毫的犹豫,立即“敲弹翠竹窗栊下。待展香魂去近他”(《幽精》)。显示了“至情者”的可爱和非凡勇气。对着情人,她真诚率直地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看上对着情人,她真诚率直地向他表白了自己的爱情:“看上你年少多情,逶逗俺睡魂难贴”(《莫誓》)。在杜丽娘热烈爱情的感召下,柳、杜对天盟誓“生同室,死同穴”,共订了白头之盟。在另一个世界里,在没有封建礼教束缚的世界里,她终于自媒自婚,实现了现实世界中根本无法完成的理想追求。

但人鬼的恋情毕竟是虚的,是不能长久的,对于杜丽娘这个“至情者”来说,她要的是在现实世界中与情人共享幸福的爱情生活。她的“真情”与“至情”,感动了胡判官,“为钟情一点,幽契重生”。也正是在杜丽娘“至情”的感召下,柳梦梅冒着砍头之罪为其开棺还魂,使其得以起死回生。这里,封建的“酷理”在“至情”面前显得那么不堪一击!为了“至情”,生者又何惧死!

《牡丹亭》以超乎现实的故事情节体现了作者对情的强烈追求,杜丽娘有感于春光而萌生对爱情的渴望,在肆无忌惮的梦境中体会了爱情的幸福,在爱情不能实现时,怀着一腔幽怨,到地府中,大胆地向鬼府判官陈述其对爱情的追求,博得判官对她网开一面,允许她各处行走寻找她的梦中人,由此可见,判官也是有情之人。在杜丽娘复活以后,杜丽娘在大殿之上向皇帝陈情,皇帝为之动容,下诏“敕赐团圆”,甚至亲自主婚,皇帝也是一个有情之人。杜丽娘的梦中情郎柳梦梅偶然中拣到了杜丽娘生前的一张写真画像,竟把它挂在房内,每晚对画呼唤,更是一个天生情种,在杜丽娘复活后,他为了爱情历尽千辛万苦,甚至遭受杜宝的毒打也不放弃爱情,这其中无不是一个“情”字在作怪。戏剧除了表现人物对爱情的追求和同情,同时还表现了生命中许多其他珍贵的感情。比如,杜丽娘对父母的不离不弃的出自天然的赤子之爱,杜母对杜丽娘的慈母之爱,连陈最良这样的腐儒对杜宝还有着一种忠诚。总之,在作者的眼中,出于天然的情感无处不在,世界是有情世界。人生是有情人生,作品无处不洋溢着作者对真情的热情呼唤。

汤显祖在《牡丹亭》里表现的是“至情”,是必须超越生死之间的界限,为了实现理想中的情,既应该为它而死,更应该为它起死回生。为情而死,说明在现实社会中得不到真情,梦而不至于死,不足以表现杜丽娘精神企望的热切和强烈。在《惊梦》一出里,花神用五彩缤纷的鲜花缭绕杜丽娘和柳梦梅,使他们的欢会充满甜蜜与温馨,在这里花神自动站出来充当了杜柳爱情的保护神,在《冥判》一出里花神依然前来为丽娘的爱情辩护,竟连鬼判也被 2

折服而放了丽娘,让她前去和柳生相会。在这里,作者对“情”的描写达到了很高的理想化的境界,它能感动花神,折服鬼判,使法力无边,神通广大,能弄乾坤与股掌间的鬼神世界也奈何它不得。由此,我们可见该剧浪漫主义的又一个表现特点是:在继承了前人写神鬼世界的同时,一反封建主义的道德传统,而让神和鬼充当了封建伦理道德的叛逆者,让男女青年的至爱之情赢得了自由驰骋的无限空间。可见,情不再仅仅是男女主人公身上的特质了,而是贯穿全文的总基调,处处都是情。

“天下女子有情,宁有如杜丽娘者乎——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 。”情可以超越生死,那种情至甚至诚的感觉,让人无法不为之动容。“但是相思莫相负,牡丹亭上三生路。”纵观《牡丹亭》,“至情”的表现占了很大一部分笔力,在汤显祖看来,生者可谓之死,死者可为之生。才是“至情”。正式这份生生死死的“至情”深深打动着千万读者。让《牡丹亭》成为“至情”的代表。

3


第二篇:至情的《牡丹亭》


至情浪漫的《牡丹亭》

摘要:《牡丹亭》是汤显祖在明代政治黑暗的中后期退官隐居的背景下创作出来的戏剧,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本文讲述了“牡丹亭还魂记”故事的起源还有《牡丹亭》中表现出的“至情”思想以及浪漫主义色彩的表现。

关键词:汤显祖 故事起源 至情 浪漫

一、《牡丹亭》与汤显祖

“一生四梦,得意处惟在牡丹”。《牡丹亭》是明代大曲家汤显祖的得意之作,作者生活在政治腐败、社会黑暗日渐严重的明代中后期,他早年热心政治,但后来深感官场黑暗,从政热情冷却,于是辞官隐居,精心致力于创作戏剧。汤显祖受反对程朱理学的思想影响,他的处世态度中有张扬个性自由的思想,在文学创作中表达出尊情抑理的人生观和社会观。他提出了“至情”论,并以此作为文学创作的出发点,凭借他的才华,写出了《临川四梦》,即《牡丹亭》与《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剧中歌颂了青年男女大胆追求自由爱情,坚决反对封建礼教的精神,

《牡丹亭》描写了女主人公杜丽娘为追求爱情而“一灵咬住,死死不放”的动人故事,反映出女性意识的觉醒,主人公反抗封建礼教,追求自由爱情。作品同时揭露、批判了程朱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的虚伪和残酷,形成了反封建社会没落时期思想、文化专制的一次冲击 。此作品一问世就轰动了当时剧坛,“家传户诵,几令《西厢记》减价”,尤其在年青女子心中产生了强烈的共鸣和震撼,可谓是在戏剧文化现象中的一种奇观。娄江女子俞二娘读了《牡丹亭》之后,17岁就哀感身世而亡,杭州演员商小玲在演唱《寻梦》时因过于悲伤,声泪俱下,气绝而死。最著名的是广陵冯小青读后写的绝命诗:“冷雨幽窗不可听,挑灯闲看《牡丹亭》。人间亦有痴于我,岂独伤心是小青”(蒋瑞藻《小说考证》)。这些都能看出《牡丹亭》所产生的巨大艺术力量和深远的影响。

作为汤显祖退出官场后的第一部戏,《牡丹亭》的爱情表征下面也蕴藏着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杜丽娘不能早得良配、青春虚度的伤春感怀,实际上表现的是汤显祖怀才不遇、年华虚掷的政治感伤。杜丽娘对封建贞节观念的悖逆反抗也与汤显祖对儒家忠君思想的反叛消解相对应,作品实际上是借艺术的圆梦方式慰藉了作者自己受挫郁结的儒家仕途情怀。作者在落第之后感慨“初言宦有善,再叹士无媚”(《门有车马客》),杜丽娘则是无媒妁之言而自嫁,自荐枕席而求得梦中姻缘,这是汤显祖潜意识之中“士无媒”的政治之梦。

二、《牡丹亭》故事起源 明代话本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为《牡丹亭》提供了基本情节,是较为原始的杜丽娘故事的话本,然而《杜丽娘慕色还魂》与《夷坚志》记载的故事内容情节又大同小异,那么可以推断《夷坚志》是话本《杜丽娘慕色还魂》的来源和雏形。所以记载南安府大庾人鬼情爱故事和流传在大庾的民间传说的《夷坚志》就是《牡丹亭》故事最早的源头。

汤显祖在原来故事的基础上,经艺术加工创造出的《牡丹亭》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这当然离不开杜丽娘形象的再塑造,但其中对柳梦梅形象的几点细微改动,也对突显作品的主题思想也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牡丹亭》在《惊梦》《寻梦》《闹殇》各出的宾白中还保留了话本的若干原句,在小说《杜丽娘慕色还魂》中,杜丽娘还魂后,门当户对的婚姻顺利缔成,而戏曲中作者进行脱胎换骨的创造性劳动,把小说故事与明代社会现实生活相结合,使《牡丹亭》具有了强烈的反礼教,反封建色彩,焕发着追求自由个性的光辉理想。

三、“至情”、“浪漫”的《牡丹亭》

“至情”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汤显祖的“至情论”源于泰州学派,同时也渗透着佛教的思想,“情”是汤显祖文学思想的内核。《牡丹亭》中杜丽娘与柳梦梅超越生死的情感是“至情”的体现,《牡丹亭。题词》中的经典句“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 1

生。生而不可与死,死而不可复生者,皆非情之至也”中“情不知所起”的“情”是与生俱来,自然而生的;而“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就是指“情”具有超越生死的自由性即所谓的“至情”。

作品中的“至情”理念不仅仅表现在男女主人公自由追求爱情上,深层次的是作者用“情”来对抗封建礼教、反击理学观念,体现在人性关怀的层面,还体现在汤显祖对自觉意识和精神世界的追求这一更高层面。在《闹殇》中,杜丽娘因无法忍受对梦中的柳梦梅的思念含情而死,这就让人看到了汤显祖对杜丽娘的“关照”,唯有一死才能解脱,“死”成了一种终极关怀。最后又让她死而复生,成全了两人的爱情,这同样是关怀人性的一种表现,作品中自由浪漫的情感使丽娘成为“至情论”的完美体现。

《牡丹亭》除了在“至情”上发挥外,诗化的语言和浪漫的气息也使人印象深刻,它有一系列的意象,比如“柳”,代表男主人公“柳梦梅”,象征作品中那至诚至深的感情,在加上“柳”本身生命力旺盛,把内在精神物化了,象征整个感情故事都会像柳一样顽强生长直到飘逸浪漫。诗化的语言表现在剧中许多曲词能够将抒情、写景和人物塑造融为一体,如《惊梦[皂罗袍]》中“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写自然,暗写人生,在清秀婉丽的语言中蕴含着深切动人的意境。

此外,《牡丹亭》的浪漫色彩也一直被给予很多关注,它在艺术上呈现出的浪漫主义色彩首先表现在作者把想象与现实的紧密结合,在情节结构上充满了离奇跌宕的幻想色彩,如《惊梦》、《回生》等中“梦而死”“死而生”的情节都只是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事物。然后作者又从内心的理想出发,表达的是强烈的主观精神追求,其重点在于表现杜丽娘心中被压抑的情怀。接着作品中又有浓郁的抒情场面,处处充满诗的意境,如《惊梦[绕池游]》中写的“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达到了传神的境地。

《牡丹亭》作为汤显祖最著名的剧作,在思想和艺术方面都达到了其创作的最高水准,主要宣扬个性解放,虽然没有为当时的青年指出一条现实的斗争之路,但对当时被封建礼教束缚的人们追求自由幸福生活有很大鼓舞。即使杜丽娘的理想对于现代的我们来说已经过时,但是《牡丹亭》的精神却依旧能在一定的层面上赋予我们很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汤显祖《牡丹亭》

王东、李晓磊《<牡丹亭>中汤显祖的政治潜意识解读》

郭慧 《浅论<牡丹亭>的浪漫主义特色》

谢传梅《<牡丹亭>故事之策源》

2

更多相关推荐:
论《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

论牡丹亭中梅柳意象的多重内涵内容摘要关于牡丹亭中的梅柳意象前人虽偶有论及但都没有深掘其内涵实际上它们既分别是男女主人公的代表又具有多重象征意义是汤显祖精心塑造的重要意象充分认识梅柳意象的内涵有助于更深入地把握牡...

试述牡丹亭中情与理的冲突

论文关健词取丹亭情理冲突融合论文摘要汤显祖是我国16世纪伟大的戏剧家其人生经历了激情与消况梦幻与现实的思想矛盾他在推崇传统道德的同时又幻想构建一个符合自已理想的伦理典范这在他的代表作牡丹亭中表现为人物于情理之中...

《牡丹亭》中情于理的冲突

学生感言爱情不只是两个人的事更是时代的产物牡丹亭中情与理的冲突照片缺课题组长高二9班潘怡麟指导教师陈蓓蓓老师组员高二7班谢高圆摘要牡丹亭在中国文学史上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上承西厢下启红楼集中表现了中国社会中情与理...

牡丹亭中的理想与现实

谈牡丹亭中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简介牡丹亭主要讲述了宋朝南安府太守杜宝年轻貌美的女儿杜丽娘的离奇爱情故事杜丽娘在美好的青春年华游园伤春并因此做梦与情郎柳梦梅生情再次寻梦却不得而终随即郁郁而终死后三年柳梦梅拾得画像杜丽...

浅析《牡丹亭》中春香的形象特点

浅析牡丹亭中春香的形象特点摘要牡丹亭是西厢记后又一影响曲坛的巨著春香在牡丹亭中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她以纯真的性格与杜丽娘在牡丹亭中交辉相映并对戏曲发展有推动作用从春香在牡丹亭中表现出来的性格可以体现出封建社...

20xx年大学生村官考试:《牡丹亭》中的主要人物及个性特点

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更多信息关注内蒙古人事考试信息网赤峰人事考试信息网

从牡丹亭看中国戏曲的主情性

从牡丹亭看中国戏曲的主情性内容摘要情作为中国古代戏曲美学的一个基本范畴它是从中国古代的诗论和乐论中移植过来的到了明中叶以后它才成为一个具有独立审美价值的戏曲美学范畴戏曲界也才系统地提出主情说汤显祖是第一个从根本...

牡丹亭

牡丹亭游园遶地游梦回莺啭乱煞年光遍人立小庭深院炷尽沉烟抛残绣线恁今春关情似去年步步娇袅晴丝吹来闲庭院摇漾春如线停半晌整花钿没揣菱花偷人半面迤逗的彩云偏我步香闺怎便把全身现醉扶归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儿茜艳晶晶花簪...

西厢记牡丹亭

网址给你自己下吧各种格式httpisharecnsearchphpkeyCEF7CFE1BCC7ampformathttpisharecnsearchphpkeyC4B5B5A4CDA4ampformathtt...

西厢记名句

西厢记名句1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无语怨东风2万金宝剑藏秋水满马春愁压绣鞍3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4十年不识君王面始信婵娟解误人5情已沾了肺腑意已惹了肝肠6郎才女帽合相仿眉儿浅淡思张敞春色飘零忆阮郎7翠裙鸳绣...

经典古诗词名句

经典古诗词名句1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2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唐崔颢黄鹤楼3众口铄金积毁销骨史记张仪列传4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唐王湾次北固山下5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唐李商隐6采...

20xx习主席引用名句盘点高考课外名句集锦

高考课外名句集锦精简版1言者无罪闻者足戒2它山之石可以攻玉3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4投我以桃报之以李5靡不有初鲜克有终6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患其不能也7子曰汝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牡丹亭中的名句(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