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时间:2024.4.13

全力以赴 全员参与 开创科研工作新局面

《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困难相关性及改善策略研究》

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本课题自20xx年x月申报以来,全体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课题实验方案,拟定了切实可行的实验方案措施,确定了实验研究的目标,主要内容和工作思路,并讨论了研究的重点、难点以及突破口,按照计划有条不紊地开展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我们一年多来开展课题研究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基本情况

我校地处柳州的中心以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到校就读的人数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学生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又多为养家糊口而奔波,忙碌一天来,没有多少时间与自己的孩子接触,更无时间想一想怎样有效地管理孩子。即使有时间,又有多少家长有能力对自己的孩子进行有效的教育和辅导呢?因此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日益增多,这一人群的特殊性对于学校的教育质量产生了影响,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与解决,对于学校的质量提升必定产生深远影响。为此,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二、研究的进展情况

1、联系实际细分析,落实研究子课题。

在我们学校拿到柳州市教科所“新形势下学困生潜力开发实验研究”的课题实施方案之后,组织大家认真学习,深刻认识这一课题研究对于解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的问题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为了有效地开展研究工作,学校制定出了子课题为《外来务工人员家庭教养方式与子女学习困难相关性及改善策略研究》并组建学校此课题实验研究团队。成立了以校长为总负责人的四个领导小组:总课题指导组、理论研究组、实践研究组和信息资料分析组。学校全体教师也都针对自己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遇到的困惑制定了自己的研究子课题。

2、实施方案制定细,转化思路目的明。

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课题组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转化的思路,那就是:“树立一个宗旨:让每一个学困生都享受成功的快乐;两个思想:强化学困生优点,淡化学困生缺点,二是开发多元潜力,冲淡失败记忆;三个理念:一是帮扶每个学困生,感动每个学困生;二是关爱自己的孩子,帮助自己的同学;三是让每一个学困生都充满自信。”学校根据此思路制订了课题实施方案。

3、家庭背景调查清,论坛交流达共识。

我校于20xx年x月x日下午进行了“关注外来务工子女,关注学困生”主题论坛活动。此次活动我校做到了“层层落实,任务包干,团队合作,优势互补。”每个组的老师们都要围绕“外来务工子女的生活特点、心理特点、学习行为习惯”等方面进行阐述。各组老师得到任务后进行了分工,有的搜集资料,有的整理资料,有的作为选手上台进行了观点的陈述。四年级的老师根据四个阐述观点两两合作,一人找资料,一人整理发言;二年级的和六年级也是进行了细致分工,二年级是每个发言的人自行制作自己的幻灯片,然后整个组的幻灯片进行整合;六年级的黄立君老师加班加点把本组老师收集的资料进行了整理,并制作成幻灯片,一年级和三年级的老师也是个个参与,她们也是从网上,从书上,从和学生的谈话中收集资料,整理成条理清晰的文字给选手进行发言。总之,大家既有分工,又有合作,使整个论坛活动顺利地进行。

4、调查分析来铺路,科研工作方向清。

论坛活动结束后,我们立即进行了“外来务工子女家庭状况”调查工作。“理论研究组”

设计了调查问卷,课题组成员对全校学生的家庭背景、家长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了问卷调查。之后,“信息资料分析组”对调查问卷进行了抽样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为科研后续工作做好了铺垫。

5、教育故事来总结,阶段研究初有效。

学校课题组为了检阅教师的研究成果,学校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了“我的教育故事”比赛。老师们围绕着“沟通”主题,写出了“生生之间”“师生之间”、“老师和家长之间”的沟通与互相帮助。这次的比赛,所有教师都参与了,从大家的作品来看,老师们的科研效果初见成效。

三、有效摸索课题推进的策略:

1、家校联系常进行,随时掌握学困生。

我校通过加强学校管理和班主任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班队活动,在各学科中渗透,建设教育宣传阵地,丰富校园文化等渠道开展实验工作。实现“活动育人,教师言行育人,课堂育人,阵地育人”。一是办好家长学校,增强与家长的联系,分阶段组织家长学习有关家庭教养方面的策略,树立正确科学的教养观念,营造良好家庭氛围,添加成长中的心理“营养”。二是不定期地开展家长座谈会,让他们明了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及不科学的家庭教养方式在孩子身上的消极影响,帮助他们从观念转变入手,营造民主和谐的家庭氛围,以科学的方法教养孩子,以配合学校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三是以点带面,要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向全体家长普及宣传,以点带面来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四是通过家校通网络、家校联系册、家访、心理健康墙报、家长开放日活动、书籍等多种形式的采用,使家长全面了解学校的教育生活的同时改善教养方式,密切亲子关系。

2、“一一结对”来帮忙,多方帮教进步大。

各班各科老师都能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3、构建高效新课堂,多为学困生来着想。

学困生的转化应以课堂为主渠道。教师备课时,多为学困生着想,课堂上教师少讲、精讲,留出时间给学生,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才能走下讲台有机会与学困生交流并给予指导,尽可能的给学困生创设一些提问和练习的机会。课上及时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其效果比课后补课要好得多。

4、改变评价旧方式,鼓励评价树信心。

衡量学困生的进步,要让他们自己与自己比,今天与昨天比。课堂上教师要当着全班同学,寻找时机多对学困生的课堂表现予以表扬鼓励,让他们增加自信心;作业批改时,多用一些富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强的语言评价他们,激励他们按时、独立完成作业;每次测试后帮助他们分析试卷,肯定好的地方,找出不足,点出下一步奋斗的目标等。教师适时的正面评价,会给学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无形力量,能促进他们尽快的转化,摆脱学困的处境。

四、研究的初步成效

回顾一年来的课题研究,我们初步取得了如下一些基本研究成果:

1、学生方面:通过课题研究促进了教师教学理念的转变,使参与课题研究的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有了较大转变,学生家长对学校的教育转化工作态度已经变为积极。

2、教师方面:我校的课题研究比较薄弱,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与实际研究,我们对课

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目的有了一个清楚地认识,增强了课题研究的意识,提高了课题研究的自觉性,初步摸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通过该课题研究,实验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实验中,他们勇于创新,勇于尝试,勤于反思,善于总结,在实践探索与深入研究的过程中,教师的素质得到了提升。

我校的语文教研组曾获得柳州市《以读为主线的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三等奖;语文低年级组参加柳州市集体备课比赛获二等奖。学校还荣幸成为了“小学语文研究基地”,罗洁敏老师和潘柯至老师在鱼峰区青苗杯赛教课中获得二等奖;张洁老师在品德老师的“我的教育故事”演讲比赛中获得鱼峰区二等奖,并出线参加了市级比赛。

五、课题研究的反思

在持续将近一年的课题研究中,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研究成果,这些成果凝聚着课题组所有成员的心血。但我们同时也应该清醒的看到在课题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如意的地方:

1、学困生转化工作开展时间短,高年级长期落后的学生赶上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2、在研究过程中,我们主要进行的是行动研究,部分老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

3、教师们的课题研究缺乏创新意识,没有自己的特色。

3、课题成员对“外来务工子女学困生”的个案资料的收集不够细致。

六、下阶段工作思路

随着研究氛围的浓厚,教师研究能力的增强,今后的研究工作主要是:

1、积极发展课题成员的素质。在今后的课题研究中,我们要积极采取一定的措施,促使全体的课题组成员能积极投身到课题研究中来,通过不断的理论学习和课堂教学,营造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促进教师思想深层次的转变,变被动为主动,让课题研究处于蓬勃向上的局面。

2、我们打算在前期摸底、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要成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观察学困生的发展状况,进行个案追踪研究。

3、让教师们力争做出特色,做好案例撰写工作,课题组做好专题性案例收集工作。

4、做好课题研究的宣传工作。


第二篇:口语交际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口语交际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一、课题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1、课题提出的背景。

历史上,孟子雄辩无敌,苏秦言动六国,孔明舌战群儒??他们凭借出色的口才使自己得到了想要的东西。如今人类已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社会交往范围日益扩大,交往活动日益频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人们整体结构中的重要素质。

小语修订版《大纲》把原大纲中的“听话、说话”改为“口语交际”,这不仅仅是提法上的改变,更是认识上的升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沿着“口语交际”的方向继续推进,明确指出“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在具体的口语情境中,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目前农村小学生在听、说、读、写诸能力中,最差的要数“说”的能力,较为普遍的学生“不会说话”。正如早些年在社会上颇多争议的“哑巴英语”一样,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已经走入了“哑巴语文”的死胡同,陷入师生两难的尴尬境地。有关统计显示,农村的学生在数理化方面比城市学生成绩高,而语言表达、口语交际能力普遍比城市学生弱,农村学生普遍不善于用口语与他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如无话可说,有话不敢说,不知道在什么场合用什么样的语言得体等。农村孩子与城里的孩子相比,学生见识少、语言环境较差、口语交际能力相对薄弱,加强对我国农村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培养,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开展对农村学生口语交际课题的研究更是刻不容缓,势在必行。

2、课题研究的意义与价值。

(1)、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

(3)、提高农村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是促使农村孩子知行统一发展的需要。

二、课题研究的时间计划安排

1、第一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课题研究准备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学生目前已有的口语交际能力和习惯作调查分析,制定实施方案。

(2)对与本课题研究相关文献资料、现在成果的收集、整理、学习。

2、第二阶段(20xx年x月——20xx年x月)课题研究实施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以语文课程设置为依据,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灵活多样地开展口语交际训练活动。

(2)进行各阶段的调查、记录、分析。

(3)进行阶段性的评估,收集课题资料,分析实验现状,作阶段性总结。

3、第三阶段(20xx年x月——12月)课题研究推广总结阶段,包括以下几方面:

(1)口语交际教学方法及策略在本校进行推广。

(2)全面回顾研究的过程,对研究进行全面总结。

(3)整合课题研究成果,撰写课题研究的专题总结或论文。

三、存在的问题

1、口语交际中部分学生不敢发言。

2、不能用规范的语言进行表达。

3、低年级学生不能认真倾听别人发言。

4、学生在交际活动过程中说话条理不清楚。

5、缺乏表达的欲望,对说话不感兴趣。

6、部分学生在进行口语交际时,他们脑子里好像总是一片空白,找不到要说的内容。

7、不能很好地、恰当地评价别人或是发表自己的见解。

四、方法与策略 1、具体的教学方法

(1)先看后说。现行的九年义务语文教材,有的口语交际的内容配有插图,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生动材料。只有认真细致的观察,才能有正确的表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在观察的基础上,再进行交际活动,培养学生仔细观察事物,抓住事物本质的习惯。

(2)先想后说。小学生的思维是以形象思维为主,而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还未形成,他们看到什么,就说什么,不善于思考,东一句,西一句,杂乱无章。教师在教学中要培养

学生先想后说的习惯,做到说话有条理,以理服人。

(3)边演边说。缺乏具体情境的口语交际,是苍白无力的。因此,教师要根据教材所提供的情境,因地制宜创设具体的生活化的口语交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情境,进入角色,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口语交际活动。我们在教学中精心选择教学策略,采用多种互动的形式,实现口语交际的互动性。如:我在上《有趣的游戏》一课时,先给学生创设情境,通过表演游戏《贴鼻子》,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这样,学生通过自己表演或看表演,对人和事有了直观的印象,就有了说话的题材,说起来会更有兴趣,表达也会更清楚。另外,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会得到角色体验,表达更有感情,可以在活动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使他们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锻炼与提高。

(4)因势利导,求助会说。口语交际时,常常会碰到一些“拦路虎”,使口语交际活动难以顺利进行;作为老师,只要因势利导,就可以将停滞状态的课堂变成多向互动的“场”。做法很简单,就是让遇到困难的学生主动向别人请求帮助。既可以向同学请求帮助,也可以请老师给予帮助,“被请者”应积极给予“请求者”以及时的帮助。如果双方在口语交际活动中“卡了壳”,交际的双方都可以请求别人的帮助。这样的“一请一助”、双向互动,自然解决学生说的困难。但双向互动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要走进学生中间去,和他们平等相处、平等对话,对学生要多宽容、多鼓励,多引导,多帮助。

(5)将学生思路引向生活。如《保护有益动物》一课,我引导学生将思路引向生活,启迪他们回忆哪些小动物对人类有益,为什么有益和自己应该怎样保护有益的小动物,再在小组中进行讨论交流。当某个同学自述时,要求其他同学们认真听,还可提出问题,学生在这种双方互动的交流中,锻炼了口语交际能力,培养了良好的听说态度。

2、教学策略

(1)整合教材挖掘资源,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找话题

新教材对“口语交际”知识内容、能力培养进行了科学、系统的编排。但是其中仍存在一些城市化、成人化的话题。这些话题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距离时,学生缺乏应有的体验和感受,便无话可说。《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口语交际教学要努力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因为,贴近生活的话题,可以激起学生倾听和表达的欲望,同时,选择生活中的话题,更利于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实践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因此,我们必须立足生活,着眼农村,把教材的教学要求与学生实际结合起来,重新整合、变通,找准找好学生乐于参与有话可说的话题。

如,农村学生虽然见识少,阅读量少,与别人沟通联系的机会也少,但他们拥有得天独厚的大自然,如乡村芬芳的泥土气息、温驯的鸡鸭牛羊、美丽的花草树木。他们可以到山林捕捉昆虫,到小溪里捕鱼捞虾,到村外捉迷藏,感受生活的多姿多彩。

教师要利用这一宝贵的学习资源,设计相关的口语训练活动,例如:校园里的树木特别多,秋天到了,教师可以组织学生采集各种各样的落叶,把不同的叶片贴成书签或贺卡,然后练说为什么制作贺卡?准备寄给谁?为什么给他寄???春天到了,让学生到山间田野里去,搜集自己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整理好,编成小册子,在班上交流,使学生在动态的口语交流中培养听和说的能力。

由于学生有了细心的观察,有了自己的亲身体验,因而交流时学生兴趣浓厚,有了想听要说的欲望。

(2)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平时开展口语教学时,教师应该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思维发展的特点,训练内容由易到难,训练目标由低到高,逐步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因此,课堂上,教师的指导不是侧重于教学生如何开头,如何结尾,如何过渡,用这些技巧来限制学生,束缚学生的思维,而是要激发他们表达的欲望,构建一个轻松的表达氛围。和谐、民主的氛围则是大胆进行口语交际的前提。只有让学生轻松自然步入教学指向的交际情境中,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真实的情感体验,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能力,达到口语交际训练的要求。

石宝小学

20xx、4

口语交际课题研究汇报材料

石宝小学


第三篇: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报告

----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一、课题的提出

“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运用于生活,数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在数学教学中我发现数学教学总是与生活有所隔离,这样就使学生接触到的数学知识更加抽象,也增加了教学难度,为此,我觉得教师应该在课题研究中应充分挖掘数学知识本身所蕴含的生活性、趣味性,调动学生善于质疑、自主研究,主动寻觅数学与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探索生活材料数学化、数学课堂生活化的教法,使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数学。因此我确立了小课题----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二、课题研究的目的

1、培养学生积极稳定的学习态度。通过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有目的地引导学生对该知识点的相关背景从多种渠道中加以发掘,凸现出该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历史与现实背景,呈现知识的产生、发展、变化过程,揭示该知识的发展规律和本质,认识对人类社会生活的现实影响和真实意义,从而增强学生深刻理解相关知识点赋予个人的现实意义,促使学生形成端正、稳定的学习态度。

2、加强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积累,培养学生数学学习主动性的研究通过引导学生从日常所处的校园、家庭、社会等周围生活环境中,有目的地发现和收集与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加以认真观察和详细记录,鼓励学生主动以多种途径去寻求问题的情景,并尝试运用数学知识从不同角度加以分析、讨论和解释,引导学生用准确、严格、简练的数学语言或文字表达自己的不同见解,得出不同形式的结论。

3、创设生活化数学教学情景,培养学生数学兴趣的研究,通过教师对学生生活及兴趣的理解,以学生生活经验为依据,对教学内容进行二次加工和整合,重新组织学习材料,使新知识呈现形式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即教学内容生活化。同时,在教学过程中,运用直观语言、实物演示、游戏活动、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来模拟、再现和创设生活情境,寓生活中的数学问题于教学全过程,沟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建立一种开放的,与生活相结合的、生动的课堂教学方式,即教学过程生活化。通过设置开放性、实践性等作业形式,使学生及时将数学知识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并将此过程中再次积累的新经验反复验证于课堂与生活之间,即作业形式生活化。

4、丰富学生数学生活实践体验,培养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研究,通过对课内知识的延伸与拓展,将抽象知识学习过程转变为实践性、开放性的学习过程,以多种途径、形式的数学生活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利用已有数学经验,留心发现问题,大胆提出猜想,多方解决问题,促使学生主动应用、验证数学知识,不断形成、积累、拓展新的数学生活经验。

5、挖掘学生现实生活教育资源,培养学生自我拓展的意识及学习品质的研究通过对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学校生活等现实环境的关注,从中挖掘与学生数学学习密切相关的生活要素,结合学生个体或者群体的实际认知水平,加以开发、提炼、加工和整合,使之成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生活教育资源而进行合理的利用,引导学生在对知识经验的积累、验证、巩固、应用等过程中,不断自我拓展、自我完善其数学意识及数学学习品质。

三、 课题研究原则:

1、主体性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学习活动的主体。而老师则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教材的教学内容及呈现形式都是以学生为中心,不是单纯地依赖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去获得知识,而是为学生提供了大量的观察、操作、独立思考及讨论交流的机会,进而获得数学结论,以促进学生各方面的发展,这是教学过程的本质和基本规律决定的。

2、实践性

现代数学教学理论认为:好的数学教学应该从学习者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实践活动和交流机会,一旦离开了学习实践,学生就不能成为主体,因此课堂教学中应该注重学生的个体参与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加强数学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

3、开放性

数学课堂生活化,就必须打破常规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大量的观察、实验、活动的机会,使新教材的教学更容易体现“提出问题——相互交流——汇报总结——巩固实践”的开放式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引进和用好开放题,给每个学生提供更多参与机会和成功的机会,让每个学生在参与中得到发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质。

四、课题研究的实施过程。

数学来源于生活。新课程标准指导下的数学教学就应该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学生熟知、亲近、现实的数学走进他们的生活,进入课堂,使之产生亲近感,变的具体、生动,诱发学生的内在知识潜能,使学生主动地动手、动口、动脑,想办法来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以达到对自我生活、心理需要的满足,获得成功的喜悦感。同时也增强其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发展求异思维,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勇于探索、创新的精神,再利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走进生活、大胆实践,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课题探究的内容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体现:

1、联系实际,引导学生自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数学问题无处不在,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产生数学问题,并激发学生解决数学问题的欲望。在平时教学活动中,应十分重视让学生归纳已有生活经验,并设计学生感兴趣的生活素材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给学生,让学生“提出有关的数学问题,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使学生初步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例如,在教学“角的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时,先用投影片出示学生平时常见的扇子、书、红领巾、皮球等实物,然后抽去实物,留下角、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等几何图形,让学生发现这些图形原来就在我们的身边,无形中产生了自主探究的兴趣。再如,在教学“商的近似值”时,可以让学生试着做一下如“150÷44”一类的除法式题,当学生除不尽时,结合学生学习生活实际,数学问题自然产生,再学习“商的近似值”知识,适时地满足了学生解决问题的需求。

2、创设情境、实现课堂教学“生活化”。

新知识呈现方式发生了变化,必须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的改变,从而探索出“生活化”的课堂教学新模式。新课程的实施要求每一位教师必须有充分的课前准备,真正“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尽可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摸摸、拼拼、涂涂、量量,在“生活化”的动手操作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新知识。

3、走进生活,用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学生学习数学是为了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所以“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不可少的工具”。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联系、运用于生活实际,可以促进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形成,培养学生初步的实践能力,“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例如,学习“长方形面积”后,可以布置学生回家测量家里客厅的长和宽,求出面积,再测量一下一块地砖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最后算一算客厅里铺这样的地砖需要多少块?如果一块地砖28元,一共需要多少元?这就必然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数学。但更重要的是把课内外紧紧结合起来,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实践中,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4、开展实践活动,真正实现小学数学“生活化”。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实践与综合运用将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的同时,初步接触和逐渐掌握数学思想,不断增强数学意识,就必须拓宽数学教学空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数学实践活动,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生活和生产实践中的数学问题,认识现实生活中的认知和行为与数学问题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提高学习效率和教学水平。例如:在教学数学广角烙饼时,我就让他们回家观察妈妈平时是怎样做的,这样既容易学会知识又增长了他们的生活的经验。这样,让学生养成留心身边事物,有意识的用数学的观点去认识周围事物的习惯,并自觉的把所学习的知识与现实中的事物建立联系。使学生自己发现的问题富有魅力,对于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和增强学习的积极性都十分的重要。

五、课题研究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在研究的初级阶段,我发现学生学习知识与运用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两者还是有所隔离,学生还是在教师的带领下学习知识,然后又在教师的指引下解决问题,缺乏自主地根据实际生活的需要而去主动获取知识与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这个问题的根源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教师设计的活动是否称得上是真正有效的活动。因此,本阶段要通过研究,使教师逐步把课题思想贯穿到平时的教学中去,注重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结合,注重学习活动的设计,使我的课堂有新的起色,无论拿到怎样一个内容都知道从生活中找寻它的模型。并引导老师在反思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重点解决如何设计有效的学习活动。下面就从几个方面谈一下课题的实践探索及措施落实:

首先捕捉“生活现象”,引入新知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是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象”,采撷生活数学实例,为课堂教学服务。如我在教学“分数的初步认识”时,引入学生感兴趣的生日时我们切生日蛋糕,怎样分才公平,才分得一样多?学生讨论,然后自己动手也来分一下,要求分得一样多……最后,得出“人→分→份(得到份)”,分得一样多(每份同样多),这叫“平均分”。这样利用人分物品的生活现象,引出“平均分”,不但使学生增加了动手操作的机会,而且使学生对新概念感到新颖、亲切。

利用捕捉到的“生活现象”引入新知,使学生对数学有一个亲近感,感到数学与“生活”同在,并不神秘。同时,也激起了学生大胆探索的兴趣。

其次联系“生活画面”,揭示规律

学生的非形式数学知识,生活中的数学常识、经验的建立首先必须依赖于实践活动,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是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教师若能创造性地将数学知识融合于生活中,勾勒出“生活画面”,就可以帮助学生学好数学。

如我在教学“简单的分数加法”时,创设生活场面,每个学生拿出两个八分之八的圆,先让学生组成小组给圆涂色(涂成不同的几份),然后把两个圆重叠,看一下两个圆的涂色部分加起来是多少?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

再次设计“生活情景”,开展演练

数学知识应加以演练才得以巩固,数学技能也应加以反复练习才能习得。数学教学如能在具体的生活情景中加以演练,会有利于实实在在地提高能力。

如在教学相遇问题的应用题时,在学生对此类应用题的结构和解法有基本了解时,我布置了这样一个活动:同桌两个同学合作,将相遇问题的应用题中的情节表演出来,并口头编应用题,解答……那么,如果没有同桌帮忙,你一个人可以表演吗?学生兴趣很浓,纷纷举手示范。经过这样的演练,学生对“两地,同时,相向(对),相遇”等有了实实在在的了解。

教师应该善于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情景,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认识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生活真有趣,数学真有趣。

最后返回“生活天地”,广为沟通

在数学生活化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作广泛沟通,会使学生“领悟”出数学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数学有很强的应用价值这个重要道理。这就要求教师注重“实践第一”的观点,在生活数学的天地中求新、求美。

教师只有把学生真正的带到生活中去,将课堂中的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结合起来,才能真正使学生体验到数学的美和创造的美。

六、课题研究取得的成效。

1、加强了学生数学生活经验的积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

3、降低了教学难度。

4、培养了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5、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科研能力。

一年来,我的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主要体现在课堂教学能力的提高和理论素养的提升这两方面。。

反思一年多的研究过程,我的体会颇多:

第一,本课题的研究在我的努力下,在“数学知识的呈现方式生活化”方面已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我的研究还只是停留在较为浅显的层次,今后研究还需不断加深,向更深的层次延伸,以期全面提高自己的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第二,对本课题的研究不能仅停留在“教师”的角度,更主要的是要加大力度进行“学生”方面的研究,即对“学生参与”的研究还需更全面、更深入。

第三,课堂是本课题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它比较好地解决了研究过程中的方法问题,但我感觉在这方面做得还很不到位,特别是对课堂教学效益的提高方面还需加大监控力度,以进一步做好质的研究。

七、课题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1、本课题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要求课教师能在平时的实践中,将某些现象、想法、感受及时总结、提炼,并能上升至理论层面,而在这方面,我觉得自己还远远没有达到。

2、对个案的理解不全面,实践中有应付思想,只求有,不求精,这样的态度需在今后的实验中加以改进。

3、探讨出“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的教育教学实践,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个难点。

4、学生层次不整齐,加上现有的条件有限(如学生家庭条件的限制)使得课题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5、本课题研究成果主要通过课题总结报告、教学研究论文等形式呈现。但是,如何使这些成果能够深刻体现设想中“生活化”的教育思想,真正落实到日常具体教学过程中,还也是是一个研究的难点。

八、对今后工作的几点思考

1、如何改变组织形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生活化的数学”活动中来,是今后应该改进的地方。

2、通过研究探讨、摸索出“生活——数学——生活”的数学教学模式,并加以推广,用它指导我今后的数学教学工作。

总之,该课题实施一年来,我觉得自己的理论素养提高了。而且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能够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及时收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学会从生活中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再把这些问题移进课堂,通过对现行教材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合理利用,使数学教学内容源于学生现实生活,教学过程中的方法、手段贴近学生现实生活,学生学习活动应用、验证于日常生活,不断向学生渗透应用数学的意识,并能够从数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的思想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用数学的语言去解释得出的答案或结论,从而促进学生数学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以及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和生活能力与心理素质的协同发展,达到提高和完善学生的数学素养的目的。

“让讲台成为舞台、让教室成为社会、让学生成为演员、让教师成为导演”,将数学与生活、学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将学生运用数学的过程趣味化、生活化,使学生感受到数学源于生活,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欲望,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这就是我今后研究的主要方向。

更多相关推荐:
小课题研究报告

小课题研究报告----如何使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一、课题的提出“数学是人们生活、劳动和学习必不可少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不仅要从数学本质的观点去领悟,更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这充分说明了数学来源于生…

小学科学课题研究总报告

科学课题研究总报告序言长期以来quot应试教育quot注重学生的考分和教师的讲解采用题海战术的练习方式这样的教学效率低下不仅使学生的课余时间越来越少书包越背越重而且学生也没有真正学到多少终身受用的知识学生的素质...

小课题研究报告

课题研究报告读中感悟悟中积累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官庄中学学课题组执笔明德彬各位专家领导我们小组研究的课题是读中感悟悟中积累改进阅读教学的研究20xx年9月开始我们小组申报了这一课题一年多来课题组全体成...

小课题研究报告案例

小课题研究报告案例(二)如何帮助学困生从对英语的“厌学”转化为“乐学”一、课题提出的背景:在课堂上,我觉得部分学生上课很不专心,课后和他们交谈,我发现他们想学英语,但是畏惧英语,觉得英语挺难学的,特别是课文单词…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课题研究结题报告课题名称课外阅读与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20xx年9月20xx年7月一课题的提出一研究背景在语文新课程标准中不仅对原教学大纲中关于语文课外读物的具体篇目作了很大的改动而且对不...

小学生的自信心的培养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自信心的培养研究研究报告20xx9一提出的背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育健康的人格而自信是一个人健康人格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现在的学生多为独生子女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他们表现出自信心缺乏意志比较薄弱进取心和抗挫折的...

小课题研究报告样本

附件二编号寿光市小课题研究报告书课题名称小学生心理和体魄共赢七招式课题负责人姓名高树元年级学科处室六年级级部学校营里镇二中附小时间20xx3寿光市教育科学研究中心编制一基本情况1二选题情况2345三小课题研究记...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课题研究报告●陈小平《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实践与探索》实验课题,是江苏省教研室批准立项的江苏省中小学教学研究第六期重点课题(苏教教研〔20xx〕56号)。本课题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xx.1.18高阳小学小课题研究进展报告

高阳小学小课题研究报告小课题解决得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或困惑,以课题研究的形式解决这些问题或困惑,并在研究过程中用研究成果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了实现教学中问题的不断突破,用课题研究推进我校课堂教学改革…

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阶段报告

“小学生课外阅读研究课题”阶段性研究报告曹庄小学张天卫两年来,我校课题组在县小学教研室和兄弟学校的关爱指导下,依据实验计划,从阅读兴趣的培养、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等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地探索与实践,取得了初步成…

小学英语课题研究开题报告

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小学英语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的研究乾安县第一小学英语课题组一、选题的主要理由,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一)选题理由面对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面对信息时代的初露…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

《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开题报告各位领导、各位专家、老师们:我校《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研究》课题,是于20xx年x月向县教育科学研究所申报,当年x月经过批准立项的县级科研课题。经过有关领导专家的悉心…

小学生课题研究报告(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