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单元教学设计

时间:2024.2.27

(一)单元教学设计: 1、教材分析

分析本单元内容在课程标准中和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2、学生分析

(1)分析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状况。

(2)分析学生存在的学习问题。

(3)分析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学习行为。

3、内容结构(知识结构) 4、三维教学目标 5、教学重点与难点

(1)突出“教学重点”。 (2)突破“教学难点”。 6、教学策略

介绍进行课堂教学所要采取的方法、技巧、策略。 7、课时安排

本单元所需课时数。 二)课时教学设计 1、学习目标 ? 知识与技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价值观 2、重点难点

? 重点:怎么强化? ? 难点:怎么突破? 3、教学方法

自主互助、情境教学、实验探究等。 4、导学流程

(1)情境导入,展示目标 (2)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3)展示反馈

(4)精讲点拨(解决学生不能解决的问题、疑难问题和规律性问题)

(5)课堂小结(收获、不足、改进)

(6)达标测评(基础性的) (7)拓展提高(开放性的) 课时备课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课堂导入:体现新旧知识的衔接,与本课知识要联系紧密;

(2)学习目标:力求简明扼要,目标不宜过多; (3)自主学习:自学内容应具体到那一页那些段落。学案的设计要适当留有空白,让学生记录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4)合作交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要有预见性,引导学生探讨与课本知识密切关联的问题,与教材无关的假问题应予剔除。

(5)精讲点拨:教师针对学生的疑点,困惑点,适当点拨,注重引导。

(6)达标训练:题目不宜过多,类型要全,要有代表性和层次性。

(7)拓展提升:适度拓展,要考虑到多数学生的接受能力。

(8)课后作业:作业注重梯度,分层次布置,提倡有选作作业。

教学流程与模式:三四五教学模式

三阶段是指:

课前预习——课上探究——课后训练 四环节 :

课堂教学的十六字方针: 自主学习,

合作探究(交流), 精讲点拨, 有效训练”。

五课型:

? 新知探索课 ? 知识梳理课 ? 习题 训 练 课 ? 检测 讲 评 课 ? 实验 探 究 课 一、新知探索课环节解读 1、课前预习

(1)明确预习目标。 (2)完成预习问题。 (3)巩固预习效果。 (4)发现预习疑惑。 2、课内探究

(1)情境导入,确认目标。 (2)预习总结,自主研修。 (3)合作探究、交流展示。 (4)精讲点拨、跟踪训练。 (5)归纳总结,应用达标 3、课后练习

(1)延伸训练。针对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课后作业。作业要具有巩固性、适量性、针对性、落实性。或布置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 (2)反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课后作业应及时批阅,对完成情况做出评价,对存在的问题应及时进行反馈矫正。

二、知识梳理课教学流程 1、课前预习

(1)明确复习目标。 (2)梳理知识,构建网络。 (3)自我检测。 (4)预习总结。 2、课内探究

1)预习总结,展示问题。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3)精讲点拨、总结升华。 (4)深化训练,提升能力。 (5)反思总结,随堂检测。 3、课后练习

(1)达标训练。对学生的薄弱环节以及重点知识与方法,再精选相应习题进行课后训练检测,使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整理,把知识纳入到个体的认知结构中。

(2)反馈评价。通过教师收缴批阅或学生互批等方式,了解达标训练情况。针对达标训练中再次出现的问题,教师进一步在知识理解、解题思路、解题方法技

巧等方面对学生进行指导,同时还应设计一定量的补充练习题,进而达到知识的巩固与迁移。

三、习题训练课环节解读 1、课前预习

(1)明确目标。 (2)知识梳理。 (3)自我检测。 (4)自我反思。 2、课内探究

(1)预习总结,搜集问题。 (2)典型引导、自主练习。 (3)合作交流,反思内化。 (4)重点点拨,方法指导。 (5)反思总结、变式训练。 3、课后练习

(1)二次过关。针对出错多的练习题目,再设计类似的变式训练题,进行二次过关,以检查学生改错程度和掌握程度。

(2)反馈评价。教师应及时批阅二次过关训练题,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和矫正。 四、检测讲评课环节解读 1、课前预习

(1)分析体验。 (2)纠错寻因。 (3)查漏解惑。 (4)总结反思。 2、课内探究

(1)考情分析,确立目标。 (2)自主合作,互补完善。 (3)展示思路,暴露问题。 (4)释难答疑,方法指导。 (5)变式训练,升华提高。 (6)反思总结,自我整理。 3、课后训练

(1)二次达标。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来的普遍性问题,再设计一些相应的逆思路题或变式题进行二次过关考试。题目要针对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主要问题,题量不要太大,要求学生限时完成。

(2)反馈评价。教师要及时批阅二次过关试卷,并做出相应的反馈和矫正。 六、实验探究课环节解读 1、课前预习

(1)明确实验目的。 (2)了解实验原理。 (3)知识链接。

(4)提出猜想,设计实验方案。 2、课内探究

(1)明确任务,强化要求 (2)自主学习、自主探究。 (3)小组互助、合作探究。 (4)交流体会,升华提高。 3、课后延伸

1)完成实验报告。根据实验过程、结果、结论完成实验报告(实验方法和经验总结可以小组为单位,以书面形式写好)。

(2)拓展思考训练。教师

设计少量与本实验相关的拓展思考题和实验练习题,引导学生将教材中部分实验进行变式重现,要求学生限时完成,及时批阅。 三级学案(预习、讲授、训练学案):

(一)预习导学案 1、预习目标 2、预习重点难点 3、预习提纲 4、预习流程 (1)自主预习 (2)自我检测 (3)梳理疑难


第二篇:初中物理罗晓洁-教学设计


《3.2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

设计人: 罗晓洁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了解声音的特性。

● 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音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音体的振幅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从而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

● 让学生在探究中体会和理解音调、响度和音色并探究与什么因素有关。

【教学难点】

● 音调与响度的区分

【教材分析】

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学情分析】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此外,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资源】

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

(说明: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声音的产生和传播,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两首歌曲,播放视频歌曲:维塔斯—天籁之音、网络歌曲—北京往事,对比区分调子的高低,引课。

板书:

课题: 3.2 声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

(一)手耳并用

请学生利用手边的器材(包括老师提供的器材及学生自带的乐器)来发出尽可能多的声音,仔细倾听,尝试用不同的形容词来描述声音的不同,并展示自己的做法。

生1:声音有大小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大;轻敲,声音小。

生2:有的声音低沉,有的声音尖锐。敲大鼓,声音低沉;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鼓,声音尖锐。

生3:有的声音浑浊,有的声音清脆。敲大木鱼,声音浑浊;用同样大小的力敲小木鱼,声音清脆。

生4:声音有强弱不同。用力敲铜锣,声音强;轻敲,声音弱。

生5:????

教师将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类,并引导学生用专门的物理术语表示声音的不同。 板书:

声音

响度:表示声音的强弱 (大小)

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声音为什么会有强弱、高低的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请同学们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

学生回答: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继续引导学生思考: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手来回摆动的动作。学生观察,总结振动有哪些不同。

与前面声音的不同对应。

板书:

声音 振动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 振幅:振动的幅度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 频率:振动的快慢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

(二)探究响度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响度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振幅有关,有的学生猜想响度可能与频率有关。

【进行实验】

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力敲铜锣,锣面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锣面振幅小,响度小。

你是怎样比较出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的呢?

生1:将手指轻轻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手指振动越强烈说明锣面振幅越大,振动轻微说明振幅越小。

有其他更直观的反映方法吗?

生2: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锣面,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肯定学生的回答,点出该物理研究的方法并板书:转化法。

还有其它的做法吗?

生3:将系在细绳上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被弹开的高度反映了锣面振动幅度的大小。

用力敲音叉,音叉振幅大,响度大;轻敲,音叉振幅小,响度小。

板书:(将响度与振幅用箭头联系起来)

响度:声音的强弱(大小)振幅:振动的幅度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三)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想与假设】音调可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学生猜想音调可能与频率有关。

引导学生分析,要研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必须使振幅一定,即用大小相同的力使物体发声。对学生进行“控制变量法”的研究方法教育。

【进行实验】

请利用手中的器材,使它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并观察发声体的振动有什么不同? 相互交流,看能不能总结出规律?

学生分小组探究,教师巡视指导

【成果展示与总结】

学生边展示,边总结。

生1:用木槌敲小木鱼,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木鱼,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2:用木槌敲小音叉,声音清脆,音调高;用同样的力敲大音叉,声音浑厚,音调低。 生3:用手指拨动吉他同一根琴弦,手指靠上时,音调低;用同样的力拨,手指靠下时,音调低。

生4:??

生5:??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同样的力敲大小木鱼时,它们的振动频率有何不同? 教师以生活实例做比喻引导学生进行理论分析:

大个子同学与小个子同学跑步时,他们蹬腿的频率如何?能将这个现象与我们刚才的实验类比吗?

学生总结出:

大个发声体振动频率慢,音调低;小个发声体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同一琴弦,振动部分越长,振动频率慢,音调低;振动部分越短,振动频率快,音调高。

教师演示:将钢笔帽和钢笔管拆下,分别吹。让学生比较音调的高低,并分析。

吹气时,钢笔帽和钢笔管中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帽内空气柱短,振动频率快,声音尖锐,音调高。管内空气柱长,振动频率慢,声音低沉,音调低。

板书:(将音调与频率用箭头联系起来)

音调:声音的高低(尖锐或低沉,清脆或浑浊)频率:振动的快慢 频率低,音调低;频率高,音调高。

演示:观察声音的波形

将音叉发出的声音信号输入到示波器上,观察不同频率的音叉声音的波形。再将男女同学的声音信号输入,比较它们的差异。

听一听、议一议: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哪个响度大?

(四)探究声音的特性之三──音色

游戏:

(1)耳朵“辨”乐器。播放录音:梁祝1(古筝演奏) 梁祝2(二胡演奏) 同学们辨别是何种乐器演奏的

教师介绍:不同的乐器演奏音调和响度相同的曲子,声音各有特色,我们称之为音色不同。

(2)耳朵“辨”人。

请后面的两名同学读屏幕上的句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请前面的同学说出朗读者的名字。

引导学生了解:不同人,声音各有特色,我们也称之为音色不同。

板书:

音色:声音的特色。不同乐器,音色不同;不同人,音色不同。

教师介绍: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也就不同。

(五)自己阅读教材,还能学到些什么?

让学生自学频率的概念、单位、超声波、次声波等知识,并进行展示与交流。 想想议议:

为什么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却能听到讨厌的蚊子声?

(六)课堂练习:

请解释下面几句话中的“声音”各指的是声音的哪个特征?

(1)对不起,请您讲话声音高一点( )

(2)李宁唱歌的声音真好听( )

(3)电锯发出的声音很尖,很刺耳( )

3.2 声音的特性教学设计分析与说明

通化市 罗晓洁

一、重视学生已有的实验实践,搭好平台,由浅入深突破难点 教材将声音的特性按照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但是,生活中的实际经验往往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同起来。本人考虑到响度比音调在日常生活中更容易接触到,而且响度比音调更加好理解一些。在排除响度的干扰之后,音调更加容易理解一些,因此将课本中二者的顺序颠倒了一下,将知识的处理由易到难。

二、关注实验探究,体验用探究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过程

声音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日常生活中许多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这些发声体所发出声音的特性各不相同。但是学生对于声音的特性的有关知识(尤其是音调和响度)十分模糊,甚至存在错误理解。而本节课能否完成教学任务就看能否顺利改正学生的错误理解,真正理解音调和响度。

首先,播放视频歌曲:天籁之音—维塔斯、北京往事—男低音,让学生用心倾听,进行对比,两首歌曲在调子高低上的不同;再回想,鸟儿、老牛的叫声,对比调子高低不同;再对比女生、男生,调子高低的不同,感知声音的调子是有高低之分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音调高低与什么因素有关?教师提供器材:钢板尺,指导学生探究,发现: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板尺,当尺子伸出桌边缘长度不同时 ,产生的声音音调高低会不同。学生探究、归纳、总结:用同样大小的力拨动钢板尺,当尺子伸出桌边缘长度越长时 ,尺子振动越慢,产生的声音音调会越低;当尺子伸出桌边缘长度越短时 ,尺子振动越

快,产生的声音音调会越高。

三、贴近生活,提高学习兴趣

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学生也向着多方向发展,拥有乐器演奏等多方面的才能。本节课可以让学生自带部分乐器供课堂探究之用,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小木鱼、大小铜镲、大小铜锣、大小鼓、大小音叉、敲打木槌、铝板琴、学生自带乐器(吉他、竖笛等)、乒乓球、铁架台、示波器(以上器材可从学校音乐器材室中寻找,也可用其他乐器代替)。让学生从中感知:发声体材料不同,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 的音色会不同。

四、关注语言的严谨性,注重情感沟通

教学过程中,注意语言简练、准确,没有废话,保证学生听得轻松,学得明白。时刻关注学生表现,如,神态是否乐于积极思考;积极性是否高涨,乐于参与;表情是否高兴,有亲和力等等。从学生的倾听和展示中不断发现优点,给与肯定和鼓励,让学生获得自信和满足。

五、注重培养竞争意识

在倾听和展示过程中,让学生发现回答的问题中存在的不足,然后让学生进行纠正或补充,从而教师给与充分肯定和鼓励:只有层次高的学生才有能力发现问题和不足并且有能力进行补充和纠正。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又可以调动学生间的竞争意识。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xx20xx学年度下学期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朱甫全一指导思想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

人教版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九年级物理教学计划九年级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在以学生为本这样一个教学理念下对本学期的物理教...

新人教版20xx年初中物理八年级教学计划

八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教学工作计划制定人时间20xx年8月31日

初中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20xx年春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尚进才一、指导思想以物理课本为蓝本,以课程标准为理念,以考试说明为指导,教学中,应该关注学习过程中如何使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探究、归纳总结得出物理概念及规律的能…

初三物理教学计划

20xx-20xx学年度九年级下学期物理教学计划复习目的是帮助学生对已学过的、零碎的物理知识进行归类、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新的学期就这样紧锣密鼓的开始了本学期我担任初三三个班的物理教学初三是初中学生在校的最关键一年每个学生都想在最后能考上一个理想的高一级学校作为教师就是要尽可能的帮助他们走好这一步为此对本学期的...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

初三物理教学工作计划在本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我继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和要求对本学期的物理教学...

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

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进行实验探究活...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

八年级下册物理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八年级下学期物理是整个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大多数学生学习起来感到非常吃力如何把本学期的课程上好让学生学好就成为了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心我根据上学期的期末成绩分析情况制定了工作计...

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

初四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学质量结合物理课程改革和中考导...

20xx---20xx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1

20xx20xx年初中物理教研组工作计划屏山中学李梅本学期我校物理教研组工作紧紧围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中心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加大青年教师的培养力度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本校物理教师素质和教...

初中物理实验室工作计划

法脿中学20xx20xx学年物理实验室工作总结李俊益一指导思想物理实验是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实验室则是学生学习和进行实验的主要场所是物理探究学习的主要资源因此学校高度重视物理实验室建设配置必要的仪器和设备...

初中物理教学计划(5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