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李清照的修辞手法

时间:2024.4.14

浅析李清照词的修辞手法

[内容提要] 李清照是婉约派之尊,其词无论是前期还是后期,在艺术表现上都有很高的成就,深刻的思想内容通过完美的艺术技巧表现出来,形成了一种属于她自己的风格——李易安体。

李词刻画细腻,造景清新,用词鲜明生动,感情色浓郁。以俗为雅,多用口语,形成了独特而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①精于运用各格修辞手法:叠音回环,意味无穷,使她的词更具感染力,语意更鲜明突出;对比中抒情,抒情中对比,不仅使其词结构巧妙,而且具有了震憾人的魅力;拟人入物,清新别样;比喻抒情,新颖贴切;语意双关,寓意深长;融情反问,耐人寻味;顶真妙用,流畅自然;借代、设问等修辞手法又无不使李词新鲜而奇特,语言极富创造性。以上李词对于修辞手法的精妙运用,不仅是她自己的,而且也为后世作出了典范,极大的影响了后人,使她当之无愧成为一代尊师。

[关键词] 李清照 词 修辞手法 影响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济南府人。她的一生,既享受过幸福,也饱经苦难。18岁与情投意合的赵明诚结婚,夫妇俩诗词酬唱,共同收集整理金石文物,生活颇舒心适意。闺房绣户是她的生活世界,而美满的婚姻爱情便成为她主要的人生理想。随着赵明诚的出仕,夫妻暂离,生活出现了暂时的缺憾。作为杰出的女词人,李清照并没有把自己完全封闭在闺房之内,而是常常走向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和谐美丽,以拓展胸襟,陶冶情操。如果把她前期词作中所表现的情感世界分为两半,可以说一半是对丈夫的钟情,另一半则是对自然景物的热爱,以及对禽鸟花草的眷顾:靖康之难后,李清照家破夫亡,受尽劫难和折磨。人生命运的剧变,也引起心境和词境的变化。失去了丈夫,她深切地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亮色。往日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与慰藉,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是绝望与伤心;从前见菊花,虽人比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则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

从前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如今变成了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块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

李清照的情感世界是独特的,她的艺术表现方式也是独特的。她善于先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中“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动作描写,传神地表现出初到南方时不习惯夜雨霖霪的烦躁心理。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动作用细节,也典型地表现出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境。

她的词分两个时期,南渡前,多写优裕的闺阁生活,儿女想思及离情别恨,题材局限于个人生活,风格清新俊秀;南渡后,其词作在内容上有所扩展,表现出更深沉的感伤,主要表现了国破家亡之后的凄惨心境,充满着爱国主义情感,风格慷慨悲凉,沉郁凝重。李清照词刻画细腻,造景清新;用词鲜明生动,感情色彩浓郁;善于营造结构,语言清新自然。善于书写真情、真感,这些使她最终成为宋代词坛上的杰出作家之一。李清照的词之所以有这么高的成就,而奠定她的词坛霸主的地位,是与她精于运用叠字、回环及对比、拟人、比喻、双关、夸张等多种修辞手法是分不开的。直到今天,仍然值得我们深味。

一、叠音回环,意味无穷

李词注重语言提炼,慎用叠音,通过对叠字的应用,使人获得更强烈的感受,语意更加鲜明突出。如: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靖康之变,把李清照个人生活同民族灾难连结在一起,故乡沦陷,青州老家付之一炬,金人入居中原,词人流寓江南,丈夫又不幸病故,国破家亡,离乡背景的遭遇,使她痛定思痛,怎

能不“忧从中来,不可断绝”呢?词人的情感比以前更加深沉痛切,所抒发的愁怀已不是往日的“闺情”可比了。词的上阙一开头的三句便连用了七组叠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表达了词人空虚迷惘,孤寂沉痛的心理状态,词人好像已经抑制不住了,所以在连续不断的倾诉内心的悲苦。“寻寻觅觅”,经历了巨大的打击,,往日欢乐已成梦寐,丈夫已经去逝,生活已经破碎,一切都消失了,她好像彷徨于歧路,在寻觅着什么;但自己也说不出,也不可能有所得。“冷冷清清”,承上句是“寻寻觅觅”的结果,写她丧失一切后,劫余的处境极为恰切。“凄凄惨惨戚戚”,写词人内心的凄凉悲苦,惨戚的情绪。这时的心境极难叙说,词人以大量叠词渲染感情,怅惘之感充溢于字里行间,表达的十分准确,又很有层次,下阙叠字“点点滴滴”与其说是打在梧桐上的滴滴秋雨,毋宁说是词人滴在人们心头上的点点血泪,以上字词平平常常,但叠用新颖奇妙,具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几百年来一直为人们所赞赏传诵。

二、对比抒情,结构巧妙

李清照词中今与昔的对比,是其词作能够打动人心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比手法的运用,能使意像更加鲜明,感情更为深切,如(《永遇乐》《武陵春》两首词中对往昔繁华岁月的回忆,与今天的漂泊孤苦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李词往往在深深的叹惋中,表达出不尽的感伤。“如今憔悴风鬟雾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深情苦调,凄凉如此,真可谓“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沉重的感情使李清照的词具有了强烈的感人力量,对往昔的追怀,对岁月流逝的感叹,对老年凄苦心境的抒写使多少人留下了辛酸的苦泪。又如:

清平乐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 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

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此词运用对比抒情,营造结构。青年时赏梅而醉,中年时对梅落泪,晚年时无心赏梅。通过对比,突出了当时作者飘零沦落,衰老孤苦的处境和饱经磨难的忧郁心情。

清照爱花,尤喜梅花,梅花给她留下了诸多值得回忆的往事,为花而醉,为花流泪,为花

伤悲,都是她热爱生活,对生活充满希望的表现。但是这一切都已逝去,年龄、时代、艰难曲折的生活道路,不仅给她留下了“萧萧两鬃生华”的衰老痕迹,更给她内心造成了难以抚平的创伤。通过与往日甜美生活的对比,突出了现实生活的苦难。此词,上片以“年年”开头。下片以“今年”开头、于对比中营造了严整的结构。

又如“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点绎唇》),词一开篇将“一寸”柔肠和“千缕”愁思相提并论,这种不成比例的并列,在强烈的对比中,让人产生一种强烈的压抑感,仿佛使人看到了驱之不散,挥之不去的沉重愁情,压在那深闺中孤苦寂寞的弱女子心头,使她柔肠寸断,再也承受不住的凄绝景象。又如《永遇乐》(元宵)以今昔元宵的不同情景作对比,抒发了深沉的盛衰之感和身世之悲。又如:《醉花阴》“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以人比花,生出人不如花之慨,使人想到一幅西风瘦菊,佳节冷落,佳人对花兴叹,怜花自怜的图画。

四、拟人入物,清新别样

李清照的词尤其擅长运用拟人来写景状物,抒发情感。如:“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凤凰台上忆吹萧》)。此词为伤别之作,清照中年与明诚聚少离多。多情自古伤离别,少妇们在空虚寂寞的生活中所形成的闲愁闺怨在男权社会中是普遍的、必然的现象,而李清照作为深处闺中的少妇,深刻地体验着这种别离带给她的忧愁和痛苦。并且以高超的艺术手法进行了抒写。李清照是一个痴情的人。因为思念明诚,她倚楼凝望,她那盼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她那盼望的眼神无可与语,只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倚楼的身影、映下她那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本是无知无情之物,但作者却赋予它鲜活的生命和丰富的感情。前人盛赞此句为痴语、之所以能写出这样的痴语,是因为她痴情,她用拟人手法很好地表达了情感,刻画了词人形象。如《怨王孙》(见第一部分),上片写宜人的秋景。作者不说人何喜欢山水,倒说“水光山色与人亲”,将大自然人格化、感情化了。下片写对美好秋景的依恋,却说“眠沙鸥鹭不回头,似也恨,人归早”,将鸥鹭人格化,手法相同。但上片写“山水与人亲”,下片写“鸥鹭恨人归早”,一亲一眼间,就给读者以清新别样之感,以简单地描绘秋景和直抒对秋景的喜爱、迷恋要好得多。

四、比喻抒情,新颖贴切

李清照的词还善于用比喻抒情,如: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

诗词中用比喻是常见的现象,然而要用得新颖,却非常不易。就以形容怨和情来说,词史上有不少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虞美人》);“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李煜《相见欢》);“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横塘路》),“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秦观《江城子》)、这些优美的诗句将精神化为物质,将抽象的感情化为具体的形象,都饶有新意,各具特色。在这首词中,李清照写道:“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同样是用比喻形容“愁”,但她自铸新辞,而且用得自然妥贴,不着痕迹。它紧承上句“轻舟”,而“轻舟”又是承“双溪”而来,寓情于景,浑然天成,构成了优美的意境。她的这一用法。影响了后来的作家。

六、语意双关,寓意深长

李词中口语用的自然,双关也用的贴切,如《行香子》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霎儿”是当时的口语,意谓:天这么一会儿晴,一会儿下雨,一会儿又刮风,大约牛郎和织女已在分离了吧?这几句语意双关,构思新颖,用天气的阴晴变化,隐喻人的悲喜交集,由喜而悲;而风起云飞,双星隐没,又自然使人想到牵牛、织女的含恨别去,叠用三个“霎儿”逼肖烦闷难耐声口,写得幽怨不尽。

七、融情反问,耐人寻味

反问句的运用能使语气更加强烈,感情的抒写更加浓重。这对擅长抒写离情别恨的李清照来说,就使他的感情更加沉郁凝重,凄切哀婉,如《声声慢》中,“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由于季节转换天气忽冷忽热,这对于年岁已经增长,又经受了如此之多的不幸遭遇的人

来说,是很难将养对付的,淡酒怎能敌住风寒,饮酒又怎能消除愁闷,一个反问句,愁闷难消之意、心中凄楚之情,尽情泼洒了出来。下片承上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水堪摘?”又来一反问,萧杀之情显露无遗,往日赏菊时的美景不见了,代之而存的是满地都已憔悴凋损的黄花,到此时谁还有心情去摘它,赏玩它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只有独自一人坐在窗前,在这样的心绪,这样的天气中,怎样捱到黄昏呢?言外之意,实在是难以捱到黄昏,读到此,真是让人肝肠寸断,苦泪横流。即使捱到黄昏,“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一个愁字确实了不得。秋夜梧桐雨点点滴滴打在心头“这次第”这许多情况,一个“愁”字,怎能包容得了呢?一定不能。“愁”字重点点击,写出了无尽的愁绪,传达出了种种难以言传的哀痛,这一切都得力于反问句的运用,才使其情、其意掷地有声,足以让人伤心流泪。

八、运用顶真、文如流水

李清照的词中不乏有顶真格的运用,由于上下文句子结构一致,音节相等,再加上有相同词语的递接,所以读来如明珠相连,圆和自如,滚滚而下,流畅自然,使文章结构严密,气势连贯,所抒写的感情激烈,如《凤凰台上忆吹箫》下片后半段就用了顶真格,使各句之间衔接紧凑,而语言节奏也相应加强,感情的激烈程度也随之增强,词中所写的“离怀别苦”达到了高潮,“惟有楼前流水”句中的“楼前”是衔接上句的“秦楼”,“凝眸处”是紧接上句的“凝眸”,把它们连起来吟诵,便有一种自然的旋律推动吟诵的速度,而哀音促节便在不知不觉中搏动人们的心弦。《古今词论》引张祖望云:“词虽小道,第一要辨雅俗,结构天成,而中有艳语、隽语、奇语、豪语、苦语、痴语,没要紧语,如巧运斤,毫无痕迹,方为妙手。”并举清照此词“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二句,说这是痴语,这个评价可谓揭示了个中真谛。古代写倚楼怀人的不乏佳作,却没有如李清照写的这样痴情的,她心中的“武陵人”越去越远了,人影消失在迷 蒙中地雾霭之中,她一个人被留在“秦楼”,呆呆的凝望。她那盼望的心情,无可与语,她那凝望的眼神,无人理解,唯有楼前流水,映出她终日依楼的身影,印下她钟情凝望的眼神,流水本是无知之物,怎么会记住她终日凝眸呢?这不是痴语吗?情深而至于痴,是由于慵而瘦的进一步发展,词笔至此,主题

似已完成,到“凝眸处”人们不仅要问,怎么会又添一段新愁呢?这大概就是“凝眸”的必然结果,小小的顶真用处,竟能体现出如此之深情,确实让人叹服,这也进一步体现出李清照文笔的绝妙了。

在李词中,除以上各种修辞格的运用之外,其他如借代、设问等修辞格的运用,又无不是用妙笔传情达意的,如李词的《如梦令》,篇幅虽小,内容却很深刻,感情很含蓄,语言也十分通俗明白,浅显如语,虽用得是寻常语,却写得优美动人。其中词人用“绿肥红瘦”四个词来形容海棠的叶多花少。“绿”和“红”是两种颜色,作者这里用“绿”和“红”来代指叶和花,又配以“肥”和“瘦”来形容叶子的茂盛和花的凋零,就使形象特征更显明、生动、形象。绿、红、肥、瘦本来都是很平常的字,经李清照一用,就显得很有生气,新鲜而又奇特,这也是李清照在语言运用上的一个创造。设问的运用,如《一剪梅》一词中:“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三句,“云中谁寄锦书来”应是李清照的想象之词,作者想象丈夫应该寄书信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应是作者对自问的相应:大雁来了,书信也该寄到我这洒满月光的西楼!此情此景,收到大雁捎来的书信,该是多么富有诗意,然而又是多么冷清、凄凉。作者写得委婉曲折,而又楚楚动人,一个设问,一个自答,就深切地透视出了词人当时的心境。

综上所述,遍观李清照的词作,她不愧为一个大家,其词对于修辞格的运用,确实达到了绝妙的境地,正是由于她对于修辞运用的精妙,才使她的词体出神入化,几百年来一直为后人传诵,她的这种词风也被后人借鉴,如:辛弃疾《行香子 三山作》之“放霎时阴,霎时雨、霎时晴”明显脱胎于易安词,可见后人对李清照词的赏识。又如她浑然天成比喻的用法,也影响到了后来的作家,如: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休问离愁轻重,向个马儿上驮也驮不动”,则把愁从船上卸下,驮在马背上;王实甫《西厢记》写道:“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更把愁从马背上卸下来,装在车子上。这样的描述,确是总结了一备艺术经验值得我借鉴。

参考文献

《唐诗宋词》程郁缀著 2002、11版

《李清照》程千帆 徐有富著 江苏古籍出版社 1982、10版 《唐诗宋词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中国现当代文学专题研究》温儒敏 1987、6版 赵祖谟主编者 北京大学出版2002、1版


第二篇:浅谈李清照


浅谈李清照

——析《一剪梅》

中国的历史是源远流长的,翻开一页页厚厚的史书正传,很难真正找到像李清照这样的痴人传记。李清照出身官宦之家,一生流离颠沛,

生平事迹、佳话甚多,可其卒年居然都不可考,其中缘由值得人深思。 李清照生于公元1084年,济南人,父亲李格非,曾任礼部员外郎等职,博通经史,能诗善文,很受苏轼赏识。母亲也工词翰,善作文章。李清照自幼便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文艺熏陶。既为千金小姐,大家闺秀,且多才多艺,少女时的李清照自是填词作画,悠闲自得,当时情节,在其前期词作,字里行间都有流露,“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秀”(《点绛唇》)刻画出一个天真、活泼、含羞少女荡秋千直到汗透衣衫的欢快心情。

18岁时嫁给赵明诚,婚后生活优裕,夫妻情深,相敬如宾,恩爱有加,两人填词作文收藏书画金石,共同从事学术研究工作,著有《金石录》。而这一时期,她的词名早就已经流传,她曾填一首有名的重阳词送给丈夫赵明诚。薄薄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醉花阴》)

据元伊世珍《琅环记》载:“易安以重阳《醉花阴》词函致赵明诚,明诚叹赏,自愧弗逮,务欲胜之。一切谢客,忌食忘寝者三日夜,得五十阕。杂易安作,以示友人陆德夫,德夫玩之再三曰:‘只三句绝佳’,明诚诘之,答曰:‘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正

易安作也。”由此,足可见清照之词艺术风格的独特和语言功力的深厚。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金统治者占领汴京,毁灭了她的美满生活,使她的词风大有改变,悲怨之气日渐增长,南渡不久,丈夫病逝,在颠沛流离中,珍藏的金石画丧失,从此以后过上了孤苦凄凉的生活,晚年又迫于无奈所嫁非人,终在一片愁苦中离开人间。

以灵巧之笔抒写眷眷之情——析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李清照和赵明诚结婚后,夫妻感情甚好,家庭生活充满了学术和艺术的气氛,十分美满。所以,两人一经离别,两地相思,这是不难理解的。特别是李清照对赵明诚更为仰慕钟情。这在她的许多词作中都有所流露。这首词就是作者以灵巧之笔抒写她如胶似漆的思夫之情的,它反映出初婚少妇沉溺在情海之中的纯洁心灵。词的开头是:红藕香残玉簟秋。 写出时间是在一个荷花凋谢、竹席嫌凉的秋天。“红藕”,即红色荷花。“玉簟”,是精美的竹席。这一句涵义极其丰富,它不仅点明了时节,指出就是这样一个萧索秋意引起了作者的离情别绪,而且渲染了环境气氛,对作者的孤独闲愁起了衬托作用。如果说,“红藕香残”是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那么,“玉簟秋”就是通过作者的主观感受——竹席生凉来表达秋的到来。一句话里把客观和主

观、景和情都融化在一起了。

李清照本来已因丈夫外出而有所牵挂,如今面对这样一个荷残席冷、万物萧疏的景象,免不了触景生情,其思夫之情必然更加萦绕胸怀,内心之苦是不言而喻的。她究竟想如何来消除这愁闷呢?下两句就是这样引出来的:轻解罗裳,独上兰舟。就是说,我轻轻地解开了绸罗的裙子,换上便装,独自划着小船去游玩吧。她之所以要“独上兰舟”,正是想借泛舟以消愁,并非闲情逸致的游玩。其实,“独上兰舟”以消愁,不过是象“举杯消愁愁更愁’一样,过去也许双双泛舟,今天独自一人,眼前的情景,只能勾引起往事,怎能排遣得了呢?不过,李清照毕竟跟一般的女性不同,她不把自己的这种愁苦归咎于对方的离别,反而设想对方也会思念着自己的。

所以,她宕开一笔,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这几句意思是说,当空中大雁飞回来时,谁托它捎来书信?我正在明月照满的西楼上盼望着呢!“谁”,这里实际上是暗指赵明诚。“锦书”,即锦字回文书,这里指情书。作者这么写,看似平淡,实则含蓄有韵味:一、它体现了李清照夫妻感情的极其深厚、真挚,以及李清照对她丈夫的充分信任。因为如果她对赵明诚感情淡薄,或有所怀疑,就不会想象“云中谁寄锦书来”,而是必然发出“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或是“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的怨言。二、寓抽象于形象之中,因而更觉具体生动。单说“谁寄锦书来”,未免显得抽象。作者借助于鸿雁传书的传说,写道:“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这就通过大雁翔空,形象地表达了书信的到来,使人可看得到,摸得着。

三、它渲染了一个月光照满楼头的美好夜景。但光是这样理解,还不可能发掘“月满西楼”句的真正含义。鸿雁传书,固然可以暂得宽慰,但不可能消除她的相思。其实,在喜悦的背后,蕴藏着相思的泪水,这才是真实的感情。“月满西楼”句和白居易《长相思》的“月明人倚楼”含义相似,都是写月夜思妇凭栏望远的。但李作较之白作似乎进了一步,关键在于“西”字,月已西斜,足见她站立楼头已久,这就表明了她思夫之情更深,愁更极。

由于李清照既然思念着自己的丈夫,又相信丈夫也会思念着自己,所以,下片也就顺此思路开展了:花自飘零水自流。这一句含有两个意思:“花自飘零”,是说她的青春象花那样空自凋残;“水自流”,是说她丈夫远行了,象悠悠江水空自流。“自”字,是“空自”或“自然”的意思。它体现了李清照的感叹语气。这句话看似平淡,实际上含义很深。只要我们仔细玩味,就不难发觉,李清照既为自己的红颜易老而感慨,更为丈夫不能和自己共享青春而让它白白地消逝而伤怀。这种复杂而微妙的感情,正是从两个“自”字中表现出来的。这就是她之所以感叹“花自飘零水自流”的关键所在,也是她俩真挚爱情的具体表现。

唯其如此,所以底下两句: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就自然地引出来了。如果说,上面没有任何一句提到李清照和他的丈夫的两相恩爱;那么,这两句就说得再明白也没有了。他俩是同样互相思念着,也同样因离别而苦恼着。这种独特的构思体现了李清照对赵明诚的无限钟情和充分信任,体现了她开朗的性格,与一般妇女的狭隘心胸不同。在古典

诗词中,写思夫之作的不少,但大多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斜辉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萍洲”或是“红豆不堪看,满眼相思泪”一类文字。象李清照这样从两方面来写出相思之苦的,极为鲜见。

那么,李清照的“闲愁”究竟达到了什么程度呢?下面三句就作了回答: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就是说,这种相思之情是没法排遣的,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一句话,就是时刻在相思着。这里,作者对“愁”的描写,极其形象,和李煜《相见欢》的“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意境相似,有异曲同工之妙。

由此看来,李清照这首词主要是抒写她的思夫之情。这种题材,在宋词中为数不少。若处理不好,必落俗套。然而,李清照这首词在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上都有自己的特色,因而富有艺术感染力,不失为千古绝唱。其特点是:一、词中所表现的爱情是旖旎的、纯洁的、心心相印的,它和一般的单纯思夫或怨其不返,大异其趣。二、作者大胆地讴歌自己的爱情,毫不扭捏,更无病态成份;既象蜜一样的甜,也象水一样的清,磊落大方。它和那些卿卿我我、扭捏作态的爱情,泾渭分明。三、李词的语言大都浅俗、清新,明白如话,这首词也不例外。但它又有自己的特点,那就是在通俗中多用偶句,若非铸词高手,难能做到。

更多相关推荐:
李清照名句

李清照名句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李清照的名句

李清照的名句1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啼鴂2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3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4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

李清照名句

李清照的十大经典名句1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2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五陵春3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4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鹧鸪天5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如梦令6只恐双溪舴艋舟载...

浅谈李清照的十大经典名句

浅谈李清照的十大经典名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夏日绝句英雄永远是英雄不会因为任何不利的条件而改变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五陵春时过境迁万事皆休想说还没说呢眼泪就流下来了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彷徨无助寂...

李清照的名诗名句

lt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lt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lt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lt倚遍栏干只是无情绪人何...

李清照的《声声慢》名句默写原创题

名句默写原创题宝鸡市陈仓区虢镇中学张俊仙李清照的声声慢1李清照声声慢中有七组十四个叠字它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

李清照的诗词的艺术特色

报名号1078姓名吴中义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吴中义内容摘要几百年来李清照一直广受人们的关注主要是她在诗词方面有着突出的成就李清照的词格调高雅清丽情感浓烈真挚个性鲜明突出语言通俗清新她擅长借助日常细微的生活细节传达...

浅论李清照的前期词

李清照前期作品初探摘要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被誉为婉约词之宗她的词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时代和个人的经历使李清照的心态呈现出不同的特征其创作风格的变化无不受其心态特征的影响本文拟探讨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

李清照是我国宋代的著名女词人她的词不仅能使读者强烈地感受到真实自然感人的意境而且其所表现出的艺术创造力也难以被模取她的词作魅力也因此而难以超越李清照词之所以给人以强烈的真实感是由于词中的情感和生活都是她的亲身经...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

李清照,我最喜欢的诗人

古人不远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说起我最崇拜的历史人物无非就是伟大的宋代女词人李清照了我喜欢过伟大的诗仙李白他曾咏出天神我才必有用这句豪言壮语也曾喜欢过诗圣杜甫他也曾写下两行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千古名句在这些文...

李清照的“三瘦”

李清照为何又称李三瘦一代词人李清照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雅称别号比如易安居士正宗第一婉约宗主李三瘦等其中李三瘦是较为奇特且不好理解的一个所谓三瘦是指李清照喜以瘦字入词来形容花容人貌并创造了三个因瘦而名传千古的动人词句...

李清照的名句(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