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项羽的诗歌

时间:2024.4.13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

不肯过江东

[注释]

1. 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

2. 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3. 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义军消灭秦军主力,自立为西楚霸王。后被刘邦打败,突围至乌江(在今安徽和县),自刎而死。

[今译]

活着的当作人中的豪杰,

死了也应是鬼中的英雄。

人们到现在还思念项羽,

只因他不肯偷生回江东。

[解说]

这首诗起调高亢,鲜明地提出了人生的价值取向:人活着就要作人中的豪杰,为国家建功立业;死也要为国捐躯,成为鬼中的英雄。爱国激情,溢于言表,在当时确有振聋发聩的作用。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南宋统治者不管百姓死活,只顾自己逃命;抛弃中原河山,但求苟且偷生。因此,诗人想起了项羽。项羽突围到乌江,乌江亭长劝他急速渡江,回到江东,重整齐鼓。项羽自己觉得无脸见江东父老,便回身苦战,杀死敌兵数百,然后自刎。诗人鞭挞南宋当权派的无耻行径,借古讽今,正气凛然。全诗仅二十个字,连用了三个典故,但无堆砌之弊,因为这都是诗人的心声。如此慷慨雄健、掷地有声的诗篇,出自女性之手,实在是压倒须眉了。

题乌江亭 赏析

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注释】事不期:指战争胜负难以预料。包羞忍耻:忍辱负重。江东:指长江东南的今江苏南部一带地区,亦称“江左”。是当年项羽跟叔父项梁起兵的地方。

杜牧会昌中官池州刺史时,过乌江亭,写了这首咏史诗。“乌江亭”

即现在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旧传是项羽自刎之处。

项羽溃围来到乌江,亭长建议渡江,他愧对江东父兄,羞愤自杀。这

首诗针对项羽兵败身亡的史实,批评他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

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

首句直截了当地指出胜败乃兵家之常这一普通常识,并暗示关键在于

如何对待的问题,为以下作好铺垫。“事不期”,是说胜败的事,不能预

料。

次句强调指出只有“包羞忍耻”,才是“男儿”。项羽遭到挫折便灰心丧气,含羞自刎,怎么算得上真下的“男儿”呢?“男儿”二字,令人

联想到自诩为力能拔山,气可盖世的西楚霸王,直到临死,还未找到自己

失败的原因,只是归咎于“时不利”而羞愤自杀,有愧于他的“英雄”称

号。

第三句“江东子弟多才俊”,是对亭长建议“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的艺术概括。人们历来欣赏项羽“无面见江东父

兄”一语,认为表现了他的气节。其实这恰好反映了他的刚愎自用,听不

进亭长忠言。他错过了韩信,气死了范增,确是愚蠢得可笑。然而在这最

后关头,如果他能面对现实,“包羞忍耻”,采纳忠言,重返江东,再整

旗鼓,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这就又落脚到了末句。

“卷土重来未可知”,是全诗最得力的句子,其意盖谓如能做到这样

,还是大有可为的;可惜的是项羽却不肯放下架子而自刎了。这样就为上

面一、二两句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而这样急转直下,一气呵成,令人想见

“江东子弟”“卷土重来”的情状,是颇有气势的。同时,在惋惜、批判讽刺之余,又表明了“败不馁”的道理,也是颇有积极意义的。

议论不落传统说法的窠臼,是杜牧咏史诗的特色。诸如“东风不与周

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赤壁》),“南军不袒左边袖,四老安刘是

灭刘”(《题商山四皓庙》),都是反说其事,笔调都与这首类似。宋人

胡仔在《苕溪渔隐丛话》中谓这首诗“好异而畔于理……项氏以八千人渡

江,败亡之余,无一还者,其失人心为甚,谁肯复附之?其不能卷土重来

,决矣。”清人吴景旭在《历代诗话》中则反驳胡仔,说杜牧正是“用翻

案法,跌入一层,正意益醒”。其实从历史观点来看,胡氏的指责不为无

由。吴景旭为杜牧辩护,主要因这首诗借题发挥,宣扬百折不挠的精神,可取的。

【会心一悟】叱咤风云的项羽,以乌江自刎结束自己的生命。英雄人物的悲剧,让后人不时感叹。感叹的背后,是反思:他为什么不能忍辱负重以积蓄力量,图谋东山再起呢?历史上,确实不乏“屡败屡战”而终至成功的事例,关键是不气馁。

杜牧后来游览项羽自杀之地,感慨万千。他写的《题乌江亭》诗中“卷土重来未可知”,即感叹若项羽当年没自杀身亡,而是渡江积蓄力量,再与刘邦较量,那么,谁胜谁负还很难说呢! 可以说杜牧是从政治家的角度来评论项羽乌江自刎的.

《乌江亭》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

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

《乌江亭》 王安石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

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 夏日绝句 》李清照

这是婉约派词宗的豪放诗作。一、二句从屈原《国殇》“子魂魄兮为鬼雄”化出, 表现出硬骨头精神,成为千古名句。三、四句用了项羽不肯回江东忍辱偷生的典故,既是表达对项羽的怀念和敬佩之情,也是以“至今思”写出作者从宋朝南渡以来始终没有泯灭的对项羽硬骨头精神的崇敬心情,表达了她对南宋朝廷放弃大片国土,忍辱南逃,不肯北伐的可耻行径的强烈不满,道出了她后期词作中没有明白道出的心声,成了我们了解她后期词作的新“愁”的深意的钥匙。

《题乌江亭》 杜牧

此诗是开成四年杜牧由宣州赴京途经和州乌江亭时所写的一首咏史诗。诗由项羽兵败自刎之地兴发感慨,对项羽不能忍辱负重总结胜败教训予以批评与讽刺,并对其雄图大业归于覆灭深表惋惜。本来,楚汉相争,早成既成历史,而此诗却别出新解。先说胜败乃兵家之常事,但却不能预先测定,因此大丈夫自应胜不骄、败不馁。后说项羽兵败后应当重返江东故地,以图卷土重来。杜牧咏史诗,多以重写历史的见识与气势,予人以深刻的启迪与思考,此诗即其中杰出代表。

《乌江亭》 王安石

这是针对杜牧的诗写的一首诗,表现了王安石对项羽失败的看法。杜牧在他的《题乌江亭》中写到:“ 胜败兵家事不期, 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 卷土重来未可知。”意思是批评项羽胸襟不够宽广,如果项羽能够再回江东重整旗鼓的话,说不定还可以卷土重来。而王安石则根据自己的理解,认为项羽的失败已成定局,即便是江东子弟还在,项羽也不可能再带领江东子弟卷土重来,以为他们不一定再肯为战争卖命了。

第一首是从兵家用兵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二首是从民心向背的角度来评价的

第三首是从节操(气节)角度来评价的

这三首诗借对项羽的评价分别表达了什么观点

杜牧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胜败得失、历史兴衰的看法,即胜败乃兵家常事,只要忍辱负重、重整旗鼓定能东山再起。

王安石认为民心和形势决定了战争的胜负,历史的规律不可违背。

李清照认为人要讲求气节,活着要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死了也要气壮山河。


第二篇:项羽本纪


项羽本纪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积累掌握古汉语字词句的基本用法。

[能力目标]:1. 体会《史记》的语言艺术特点与风格,学习《史记》的人物刻画艺术。

2. 学会运用正确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人物。

[思想目标]:感受历史英雄人物的人格魅力,砥砺自我人生修养。

教学安排: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项羽,是司马迁笔下最典型的悲剧英雄代表,作为一个“失败的英雄”,他的故事无数次地被搬上舞台,后人既为他的英勇善战,霸王之气所折服,同时又为他的失败命运而扼腕叹息。

那么项羽在与刘邦的对峙中怎么会一步一步走向衰败,最后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呢?

1、项羽自评:在“垓下之围”时,项羽哀叹:“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项羽把自己的失败归咎于“天”。

2、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3、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

分析:王安石以一个大政治家的非凡气度和远见卓识,对于项羽之死又提出了与众不同的见解。如果说杜牧对项羽评价注重“该不该”, 王安石则看重“能不能”,杜牧认为项羽不该乌江自刎,该重整旗鼓,以便东山再起;王安石则深入分析了民心的向背和大势所趋。楚汉相争,战乱频仍,百姓饱受战乱之苦,而望烽烟止息。此时刘邦已稳定了大局,项羽则一败涂地,回天无力,民心和形势都决定了项羽不可能再有东山再起、卷土重来的辉煌。其中民心的向背和顺应形势的高论,就很发人深思,时至今日,更显得是至理名言!

启示:引领我们如何正视打击和挫折,如何在困境中奋起。

“《史记》一百三十篇中,以《项羽本纪》为最。而《项羽本纪》中,又以巨鹿之战、鸿门之宴、垓下之会为最。反复诵观,可歌可泣在此数端耳。”——郑板桥

接下来我们就来学习《项羽本纪》。

二、文学常识简介

司马迁的《史记》是我国第一部 纪传体_通史,共130篇,分为八书、十表、十二本纪、三十世家 、 七十列传,它记叙了从黄帝到汉武帝时长达三千年的历史,其人物传记开我国史传文学的先河。被鲁迅先生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三、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了解全文大意。

《项羽本纪》全面记载了项羽生平事业的兴盛衰亡的历程,其中着重描绘了这个英雄人物短暂而波澜起伏的四个阶段。

吴中起兵————事业的起点

巨鹿之战————功业的顶点

鸿门宴—————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垓下自刎————英雄未路的终点

四、研读文本。

(一)研读“少怀壮志”部分

1、学生自读,找出重点词句。

(1)词类活用:

毋妄言,族矣。族:名词活用为动词,灭族。

梁以此奇籍。奇:意动用法,认为??奇。动词的意动用法中的动词多数是表示心理活动的动词。

(2)重点实虚词:

又不肯竟学。竟:尽,完毕。

籍长八尺余,力能扛鼎,才气过人。才气:才能,勇气。

虽吴中子弟,皆已惮籍矣。惮:畏惧。

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将:统率,率领。

力能扛鼎(举起) .

此亦天亡秦之时也 亡:灭亡。

1

是时桓楚亡在泽中 亡:逃亡。

(3)重点句:

为秦王翦所戮者也。(判断句)

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倒装句,宾语前置,“剑,敌一人,不足学,学敌万人”) 与籍避仇于吴中(状语后置,与籍于吴中避仇)

(4)居外侍:在外面等着。

门下:指郡府的属吏、侍从、护卫等人。

谕以所为起大事:把要起义反秦的道理宣告给他们。谕,告诉,使知道。所为,代词“所”和介词“为”组成名词性结构,表示做某事的缘由或目的。起大事,举大事,指起义。

2、第一部分分两层,第一层1-3段,叙述项羽的家世 、才力和抱负。第二层是第4段,叙述项梁、项籍响应陈涉起义,杀掉会稽郡守而举事的经过。

3、段交代了有关项羽家世的哪些重点信息?对项羽家世的介绍有何寓意?

明确:项羽家世:①世代为楚将。②祖父为秦所戮。

寓意:①世代为楚将。生为将门虎子,这是项羽兴兵起义的资本,是成就英雄霸业的奠基。

②与秦有不共戴天之仇。为项羽以后忠贞不二,志在灭秦,嫉恶如仇,驰骋疆场,冲锋陷阵,置生死于度外注入了激情。

4、三段写了几件事?各表现了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与一生功业的成败有何联系?

明确:两件。

一是少时学情。不想学书、学剑,想学万人敌的兵法,说明他的豪迈不群的性格特点;而“不肯竟学”,又暴露出性情粗疏的性格特点。

二是观始皇游。不俗的言论昭示日后的不凡。(少时言语不俗的还有哪些?提示:刘邦见始皇:“大丈夫当如是也。”陈胜:“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周恩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性格与一生功业的成败的联系:豪迈不群与少年言志体现了项羽除暴安良、建立丰功伟绩、成就英雄霸业的宏愿;但粗疏的性格,为他刚愎自用,感情用事,优柔寡断,拒纳良言, 错失良机,大失人心埋下了落败的种子。

[板书] 少时学情:不学书剑 豪迈不群 叛逆粗疏

观始皇游:胸怀大志、胸无城府

杀会稽郡守

拓展:

秦始皇帝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俱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 (《项羽本纪》)

项羽:直率粗犷,胸无城府;

高祖常徭咸阳,纵观,观秦皇帝,喟然太息曰:“嗟乎,大丈夫当如此也!” (《高祖本纪》)

刘邦:胸有城府,老奸巨滑。

第二课时

(二)研读“叱咤风云”部分

1、学生自读,找出重点词句。

天下匈匈数岁者,徒以吾两人耳 徒:只是,仅仅。

汉王笑谢曰:“宁斗智??” 谢:推辞,拒绝。

汉王使人间问之,乃项王也 间:暗中

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 数:数说,责备

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归顺

大司马咎者,故蕲狱掾 故:原先,旧时

项王然其言 然:认为…正确,意动用法。

楼烦: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善骑射。此文中指汉军中的楼烦战士。

项王大怒,乃处被甲持戟挑战 被:通“披”,穿上。

彭越:汉代昌邑人,前207年一度率千余人追随刘邦,后又拥兵数万驻守在巨野而无所归属,至前205年夏配合刘邦击楚,得魏地十余城,被封为魏王豹的相国。前202年与刘邦合兵击溃项羽,被封为梁王。前196年因谋反被吕后所杀。

2

2、“叱咤风云”写了哪几件事?刻画了项羽怎样的形象?

明确:①项王吓退汉军中“善骑射者楼烦”,并“伏弩射中汉王”,使汉王受伤,逃入成皋。 ②项王率军东击陈留、外黄,赦免“外黄当坑者”,使“东至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③楚将曹咎违背项王调度,引发汉楚汜水之战,汉军大败楚军。项王引兵而还。

[板书]:吓退楼烦,射伤汉王 英勇非凡 霸气十足

击陈留、外黄,赦外黄当坑者 缺乏沉稳,易怒,莽撞

外黄不下。数日,已降,项王怒,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残暴

(三)研读“垓下悲歌”部分

1、学生自读,找出重点词句。

(1)通假字:

辟易数里 辟:通“避”。

(2)重点实虚词:

田父绐曰:“左。” 绐:欺骗。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 地方:地域方圆。

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 无以:没有用来??办法。

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购:重金收买。德:好处。

(3)词类活用: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 军壁:名词活用为动词,驻军,筑营垒。

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 王:名词活用为动词,称王。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

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东、西:方位名词活用为状语,向东,向西。

(4)重点句:

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判断句

饮于帐中 状语后置,于帐中饮。

第三课时

一、文言知识点回顾

二、理清思路

思考:“垓下悲歌”部分一共叙述了哪几件事,请用和小标题一样的四字短语把它们概括出来。 明确:1、霸王别姬(四面楚歌、垓下悲歌)(第1段)

2、勇突重围(2、3段)

3、东城快战(4-6段)

4、乌江自刎(7、8段)

三、鉴赏“霸王别姬”部分

思考:《垓下歌》主要讲了什么内容?从中我们可以读到一个怎样的项羽?

四、鉴赏“东城快战”部分

思考1:“东城快战”作为项羽人生最后一场战役,战况如何?

兵力:二十八骑(项羽)——数千骑

战果:斩汉一将、一都尉、杀数百人——杀两骑

思考2:作者对人物进行了哪些描写?刻画出项羽怎样的性格特点?

语言描写 动作描写 神态描写(大呼驰下,瞋目而叱)

对比衬托(“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这与《三国演义》写张飞当阳桥喝退曹兵极为相似。)

刻画了项羽勇力过人、临危不惧的性格特点。

思考3:能够打一场漂亮“快战”的项羽为什么最终落得个战败逃亡的下场?是否如他所言“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快战”展示的是匹夫之勇,但作为一名要成就霸业的统帅,所需要的不仅是个人的神勇。 思考4:结合课文和你自己的阅读积累,你认为项羽的失败还有哪些自身的原因?

不善用人

不得民心

妇人之仁

迷信天意

3

拓展:关于项羽失败的原因,其它人是怎么看的?(司马迁,刘邦,韩信)

刘邦曰:“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

韩信曰:“妇人之仁也。”然而“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百姓不亲附,特劫于威强耳。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

太史公曰:“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起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1、司马迁对项羽的评价

《史记》中本纪是给在一定历史时期以内掌握最高统治权者写的。而项羽从起兵反秦胜利到他被汉军所败而自杀乌江(前209~前202),终生未完成帝业,司马迁为什么把项羽传记列入“本纪”,这并不是司马迁“求名责实,再三乖谬”,而正是表现了司马迁从历史的实际出发的客观态度。因为在秦亡以后,汉兴以前的过渡阶段,项羽实际支配着当时的政局,代表着当时的政权。

正如司马迁在“论赞”中所说的“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司马迁把项羽看得同帝王一样。但司马迁认为项羽“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战之罪也?,岂不谬哉!”。由此可见,司马迁并不完全是以成败论英雄,而是遵从历史,从实际出发,基本客观地评价了历史人物。

司马迁对项羽的描写真实而又客观,且带有强烈的感情,他赞扬项羽,但并不隐瞒他的缺点,他批评项羽的缺点,但并不妨碍对他的敬仰,这些都是司马迁的可贵之处,也是成功之处。

2、项羽,他是一个卓越的战将,但他不懂政治。武力、剽悍和血腥只能换得表面的震慑。项羽个人的英勇终究没能挡住群起的诸侯,没能挡住民心的向背。

3、韩兆琦在《史记博议》说,“项羽是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却同时也是一个鼠目寸光的庸人;有时有龙飞凤舞之雄姿,有时又愚蠢昏庸的像一头驴子;有时宽厚仁慈,有时又暴戾凶残的令人发指”。

五、鉴赏“乌江自刎”

对于乌江自刎,后人纷纷发表自己的议论。比如:

《题乌江亭》唐?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夏日绝句》宋?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1、杜牧、李清照的观点是什么?

——杜牧认为大丈夫在失败时应能够忍受一时的耻辱,以期卷土重来,否定项羽的选择。

——李清照对项羽不肯过江东的行为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思考:在忍辱而生和悲壮而死之间,项羽选择了后者。对于项羽的选择,司马迁会怎么看?结合你对司马迁的了解推测一下。

六、本文的艺术手法

1、抓住主要事件,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活动,以突出人物特点,塑造人物形象。(霸王别姬、东城快战)

2、语言特色

善于运用符合人物身分的口语来表现人物的神态和性格。(观始皇少年言志之语)

七、作业:完成同步练习

4

更多相关推荐:
关于项羽的古诗

项羽垓下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杜牧题乌江亭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乌江亭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李清照绝...

关于项羽的成语

关于项羽的成语破釜沉舟解释比喻下决心不顾一切地干到底出处史记项羽本纪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多多益善解释将统率指挥比喻越多越好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记载刘邦问韩信能带多少兵韩信...

关于项羽的成语

取而代之楚国末年名将项燕的孙子项羽从小死了父亲跟着叔叔项梁学习剑术项羽却豪言壮语地说要学习对付千军万马的本领项梁就教他兵法项梁杀了人他们逃到吴中秦始皇东游会稽山路过吴中项羽远远观望并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释义指夺...

关于项羽的诗歌

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注释1人杰人中的豪杰汉高祖曾称赞开国功臣张良萧何韩信是人杰2鬼雄鬼中的英雄屈原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3项羽公元前232前202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曾领导起...

关于项羽的文章

关于项羽的文章1乌江的饮泣读项羽本纪有感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他的伟大似乎即在这绝不一人还的悲壮之中谬矣难道他的自刎就对得起江东父老乌江亭是历史的见证它亲眼目睹了霸王的乌江自刎于此项羽拒绝了乌江给他的...

关于项羽的文章

关于项羽的文章1乌江的饮泣读项羽本纪有感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他的伟大似乎即在这绝不一人还的悲壮之中谬矣难道他的自刎就对得起江东父老乌江亭是历史的见证它亲眼目睹了霸王的乌江自刎于此项羽拒绝了乌江给他的...

关于项羽的作文

关于项羽的作文关于项羽的作文一你的一生是诗让人痴让人醉痴迷于你的万丈豪情中沉醉于你的铁血柔情里你的一生是豪迈的三万铁甲战钜鹿百二秦关终属楚你让人敬让人畏你的一生是悲壮的霸王之威失垓下滚滚乌江英雄魂你让人感让人殇...

诗词欣赏--描写项羽的诗词

诗词欣赏描写项羽的诗词1全唐诗卷咏史诗乌江胡曾争帝图王势已倾八千兵散楚歌声乌江不是无船渡耻向东吴再起兵2全唐诗卷咏史诗垓下胡曾拔山力尽霸图隳倚剑空歌不逝骓明月满营天似水那堪回首别虞姬3夏日绝句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32个故事-大全

与项羽有关的成语故事王冬江苏项羽是我国历史上极富传奇色彩的英雄人物和他有关的许多事迹后来逐渐演化为成语如十面埋伏四面楚歌无颜见江东父老破釜沉舟作壁上观称王称霸人为刀俎我为鱼肉项庄舞剑意在沛公楚河汉界沐猴而冠拔山...

关于价值名人名言

关于价值名人名言自己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过得更美好雷锋你若要喜爱你自己的价值你就得给世界创造价值歌德人生的价值并不是用时间而是用深度去衡量的列夫托尔斯泰一个人的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应当看他取得什么爱因斯坦人生...

关于酒的名句

关于酒的名句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葡...

有关酒的古诗名句

有关酒的古诗名句1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唐杜牧泊秦淮2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北宋晏殊浣溪沙3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南宋陆游游山西村4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关于项羽的名言(2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