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庸》传世名句赏析

时间:2024.4.1

《中庸》传世名句赏析

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注释】

选自《中庸》第一章。天命:上天所赋予的。命:令。率:循。率性之谓道: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道:规律。修:修明。教:教化。

【译文】

天所赋予的就叫做“性”,循其本性就叫做“道”,修行明道的就叫做“教”。

【赏析】

这段话放在全书首章,可见为全书的总纲,说明性、道、教的含义与关系。人的本性是上天赋予的,循着本性而行便是道。使道能不断的实现,即按照道的要求不断的修养便叫做教化。中庸之道便是各安其所,万物就得到化育。

2.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执其两端,用其中於民。

【注释】

选自《中庸》第六章。好问:不耻下问。迩言:浅近之言。隐:隐瞒,扬:宣扬。两端:即事情之理的正反两方面。用其中:在此之中,是指恰当的做法。

【译文】

喜欢请教别人,而且喜欢体察人们浅近的话语,隐瞒不好的地方,而宣扬好的地方,善于把握事情的两个极端,采用中庸之道施行于人民。

【赏析】

此处以舜之行事来说明中庸之道。喜欢请教并能体察浅近之言,可见舜的大智、却不以为智,他懂得,其道无所不在,浅近之言仍不乏道的存在。儒家的道是指人生的正确途径,也即择善而行。惩恶扬善,足见舜的性情笃诚,在与人为善的心情底下,只见人的优点,而不觉人的不善。在分析掌握事理的正反两方面时,自然分辨过与不及,知道恰当的做法,然后施行于人民。这便是舜的大智。以此鼓励人们,在人生的道路上择善而行,走人生正途,明辨善恶,以诚坚持下去。

3.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注释】

选自《中庸》第二十章。审:详细。笃:踏实、忠实。

【译文】

广泛地学习知识,详细地询问事物发展的原因,慎重地加以思考,明确地辨别是非,踏实地去实践。

【赏析】

在道德实践中,知与行有着紧密的关系,两者的目标都是相同的,即善,坚持知行相结合的原则,就能达到目的。为了能行,必须先知,儒家主张的博学,首先是学道、学礼,学文。学道便是追求真理,学礼即“六艺”,学文即古代文献,也是博学求知的快捷途径,掌握前人对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的经验总结。有不懂的问题就要请教别人,并把学来的东西,经过认真的思考,深刻领会,消化变成自己的东西。只有对学到的知识进行分析,考察,才能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被现象所迷惑。人学习之后,就明白做人的道理,再把所学的知识去付诸行动,即运用到实践中,不断努力,永无止境,在道德实践的征途上日益前进。

4.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注释】

选自《中庸》第二十一章。诚:诚心,诚恳。明:明白。教:教育,教化。

【译文】

由于诚恳而明白事理,这叫做天性;由于明白事理而做到诚恳,这是教育的结果。真诚就会明白事理,能够明白事理也就能够做到真诚了。

【赏析】

论述诚与明的关系。人能够明白事理,就可以确定自己内心所向的目标,以至去指导自己的行为。由于人天生性善,也可反躬自省,自己的行为是否合于心中向善的本性,即真诚。如此看来,真诚与明白事理,互为促进,相辅相成。“自诚明”是说由真诚而明理。“自明诚”是说由明理而真诚。不论是出于天性或是教

育的结果,一个人处世立身的原则都应是为仁行善,自觉自愿,不为外在力量所促使,做到这样,人就能达到至真至纯,至善至美的境界。

5.唯天下至诚,为能尽其性;能尽其性,则能尽之性;能尽人之性,则能尽物之性;能尽物之性,则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可以赞天地之化育,则可以与天地参矣。

【注释】

选自《中庸》第二十二章。赞:助。参:与天地并立而为三。

【译文】

只有天下最为诚心的人,才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挥自己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能够完全发扬别人的本性,就能够完全发扬事物的本性;就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可以帮助天地的演化和养育万物,就可以和天地配合成三了。

【赏析】

至诚尽性是中庸全篇主旨所在。只有至诚者能尽其本性,实现其本性,一切人都能实现其本性,为仁善行表现在社会各个方面,则万物的天性也可以得到实现了。人如果能发扬向善之心,由仁民爱民而爱万物,珍惜万物,就可以赞助天地的化育之功。人类为万物之灵,可以以其智慧及能力让大自然中的万物得到适当的生存机会。人可以与天地并地而为三。儒家这种致极,致美的思想境界值得每个人去追求,为之而不懈努力。


第二篇:《孟子》传世名句赏析


《孟子》传世名句赏析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译文】敬爱自己的长辈,进而也敬爱别人的长辈;爱抚自己的孩子,进而也爱抚别人的孩子。

【赏析】敬爱自己的老人,爱护自己的孩子,这是人之常情。如果能从这一点出发,对待别人的老人或孩子,像对待自己的老人和孩子一样,那么,我们就将自己的爱施与了社会,也迈出了成为道德高尚的人的第一步。

2、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君主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君主把百姓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百姓也就会把君主的忧患当作自己的忧患。乐,同天下人一起乐,忧,同天下人一起忧,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不会有的。

【赏析】老百姓是最懂得感恩的,执政者的每一个善举,都会得到老百姓的衷心拥护。正如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主题歌所言:“天地之间有杆秤,秤砣是那老百姓。”推而言之,我们只有设身处地的为别人考虑,别人才会我们考虑。“乐以天下,忧以天下”这也使我们想到范仲淹的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不过,从“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的与民同乐同忧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确注入了更为强烈的使命感和自我牺牲精神,而且,也更具有一种浓厚的悲剧意识。所以,它能更为激动人心地为人们所传诵。

3、我知言,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孟子?公孙丑上》)

【译文】我能识别各种言论,我善于培养我的浩然之气。

【赏析】浩然之气,至大至刚,是布满正义、布满仁义道德的正气、骨气。它是由积累正义而产生的,不是偶然的正义行为就能得到,是一种内心下的正义所支配的勇气。这浩然之气,养在司马迁的《史记》里,养在岳飞的《满江红》里,养在文天祥的《正气歌》里,养在于谦的《石灰吟》里,养出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4、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有利的天时不如有利的地势,有利的地势不如人心的团结。

【赏析】中国最讲求“天时地利人和”,得到众人的拥护成了每个人的要求。几千年传承下来。这“和”却慢慢变了味,学习中有同学吵闹影响了学习,为了求“和”,不阻止;工作中有同事影响了工作进度,为了求“和”,不吱声;??“和”成了“讲面子”“拉关系”。错矣!这样的“和”只能是利益的暂时一致,永远做不到人心的团结。

5、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孟子?公孙丑下》)

【译文】拥有道义的人有很多人相助,失去道义的人又很少人帮助。有很少人帮助到了极点,连父母妻子兄弟都背叛他;有很多人帮助到了极点,整个天下的人都归顺他。

【赏析】孟子所说的“道”,是推行仁义、施行仁政之道。为了强调仁政指导的重大作用,孟子接连运用对比,直接点出了“得到”与“失道”在结果上的区别——“天下顺之”和“亲戚畔之”,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句话也成了后世儒生用来游说君王的重要法宝。

6、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滕文公下》)

【译文】富贵不能迷乱他的思想,贫贱不能改变他的操守,威武不能压服他的意志,这才叫作大丈夫。

【赏析】面对贫穷的折磨、暴力的威胁和富贵的引诱,孟子的这句名言,闪耀着思想和人格力量的光辉,在历史上曾鼓励了不少志士仁人,成为他们不畏强暴,坚持正义的座右铭。直到今天,当我们读这段书的时候,似乎仍然可以听到他那金声玉振的声音。

7、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尽心上》)

【译文】穷困时,独自保持自己的善性,得志时还要使天下的人保持善性。

【赏析】当你穷困不得志时,它以“独善其身”的清高抚慰着你那一颗失落的心;当你飞黄腾达有时机时,它又以“兼善天下”的豪情为你心安理得地做官提供着

坚实的心理基础。因此,无论你穷与达,它都是一剂绝对见效的心理良药,是知识分子战无不胜的思想武器与法宝。

8、不以规距,不能成方员(圆)。(《孟子?离娄上》)

【译文】不依靠规和距,不能画成(标准的)正方形和圆形,

【赏析】规和距原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仪器,随着这句话,“规矩”这个词就成了“规则”的意思。孟子在这一句话中,强调了规则的重要性。这个规则,既是指相应的刑罚,也是治做人应有的原则。达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集体,都要有相应的规章制度和社会道德,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违背了它,则国将不国,家将不家了。一个人也是这样,没有了坚定的原则,只能是“墙头草,随风倒”。

9、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离娄下》)

【译文】道德高尚的人,是没有丢失他们的先天本真之心的人。

【赏析】孟子认为人性本善,所以寻求人的道德,要寻求从先天带来的本真。在后天将这种本真加以引导,不使思想、行为变坏,就成为了君子。

10、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孟子?离娄上》)

【译文】爱护别人的人,别人总是爱护他;尊敬别人的人,人们总是尊敬他。

【赏析】这句话阐述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要想赢得别人的尊重,首先就要去尊重别人,这种尊重,应该是发自本心的,非功利主义的。如果一个人将这种尊重着眼于具体的某人某事中,时常惦念:我给某人帮了忙,某人为什么没有给我帮忙?这样的结果,多数是“爱人者人难爱之,敬人者人难敬之”。

11、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鱼是我所希望得到的,熊掌也是我所希望得到的;假如两样不可能同时得到,就舍弃鱼而要熊掌。生命是我所希望拥有的,道义也是我所希望拥有的;但假如两样不能同时兼顾,就牺牲生命而坚持道义。

【赏析】在“鱼”和“熊掌”的价值选取对比中,人们倾向于价值高的熊掌。以此譬喻,在“生”和“义”的对比中,孟子毫不犹豫地选择了“义”。因为人的

一生中,“义”比活着更为重要。“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孟子“舍生取义”成为千古传诵的名言,成为中华民族志士仁人高尚的价值取向。

12、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孟子?告子下》)

【译文】所以上天要把重大的担子加给这个人,必定要先使他的心志受困苦,使他的筋骨受劳累,使他的肌体受饥饿,使他的身子受困乏,使他每做一事都受干扰、被打乱,以此来使他心理受振动、性格变坚韧,增加他所缺少的才能。

【赏析】“天将降大任”的使命感,“动心忍性”的苦难观,“增益其所不能”的成功感,这一句话,激励了多少身处穷困中人以坚强的意志走出困境,走向成功。对人的一生来说,逆境和忧患不一定是坏事。生命说到底是一种体验。因此,对逆境和忧患的体验倒往往是人生的一笔宝贵财富。当你回首往事的时候,可以自豪而欣慰地说:“一切都经历过了,一切都过来了!”这样的人生,是不是比那些一帆风顺,没有经过什么磨难,没有什么特殊体验的人生要丰富得多,因而也有价值得多呢?

1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

【译文】人民大众最重要,国家政权次之,国君为轻。

【赏析】孟子的这句话是其民本主义的集中体现。民众是天下国家的根本,民众决定国家的安危之乱,天子、国君和大夫要按照民众的意愿本事。这句话承认了人民大众在在历史上的决定作用。

14、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孟子?尽心上》)

【译文】君子有三种乐处,但是以德服天下并不在其中。父母都健康,兄弟没灾患,是第一种乐趣;抬头无愧于天,低头无愧于人,是第二种乐趣;得到天下优秀人才而对他们进行教育,是第三种乐趣。

【赏析】第一乐,是家庭之乐,人情之乐;第二乐,是自身之乐,道德之乐,第三乐,则是奉献之乐。人有自我需要的满足,有社会尊重的满足,尽现于此矣!

15、一日暴(pù,同“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孟子?告子上》)

【译文】(即使有天下最轻易生长的植物)晒它一天,又凉它十天,没有能够长大的。

【赏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努力少,荒废多,做事不会成功。因此,做事贵在坚持,贵在有恒心。“一暴十寒”就比喻学习或工作一时勤奋,一时又懒散,没有恒心,是不会成功的。

16、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孟子?梁惠王下》)

【译文】你做出的事,后果会反加到你身上。

【赏析】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就是“一报还一报”,近于以其人之道治其人之身的意思。但后世演变为成语“出尔反尔”,则成了言行前后矛盾,此一时,彼一时,反复无常的意思了。

更多相关推荐:
《中庸》名言名句

中庸名言名句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译文自然形成的禀赋叫做人性遵循各自的人性叫做道修明并推广这些道叫做教化2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译文中是天下的大本源和是天下的普遍规律3君子中庸小人反中庸...

中庸里的30句格言名句

中庸里的30句格言名句1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2君子慎其独也3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4君子之中庸也君子而时中小人之中庸也小人而无忌惮也5人莫不饮食也鲜能知味也6子曰道其不行矣夫7君子遵道而...

大学中庸名句精解1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注释选自大学第一章道宗旨纲领明第一个明动词彰明显发德德行亲更新止有达成和维持之意至善最完善圆满...

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里的格言名句

大学里的格言名句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2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3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

中庸名言名句(汉法对照)

中庸LInvariableMilieu中庸原是小戴礼记中的一篇旧说中庸是子思所作其实是秦汉时儒家的作品它也是中国古代讨论教育理论的重要论著中庸就是即不善也不恶的人的本性从人性来讲就是人性的本原人的根本智慧本性实...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

大学中庸论语名句整理霍海桐1三纲明明德新民至于至善2八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新民4诚其意者勿自欺也君子慎独诚意5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明食而无味此为修身在正心正心修身6好而知其...

大学中庸论语佳句收集

大学中庸论语佳句收集盘依岚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

大学中庸论语佳句必背

大学中庸论语佳句必背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是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

论语,中庸大学名句翻译

大学第一章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扬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要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要想管理好自己的家庭和家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端正自己的心...

5000年古书中的精华名句

中国5000年精华语1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2凡事豫则立不豫则废中庸3爱而知其恶憎而知其善礼记4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5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礼记6苛政猛于虎礼记7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易经8满招损谦受益尚书9...

中国历代名句214句

中国历代名句214句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卫风淇澳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诗经卫风木瓜3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经郑风风雨4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诗经小雅鹿鸣5兄弟阋x于墙外御其侮quot诗经小雅棠棣6高山仰...

试卷中常见名言名句

试卷中常见名言名句1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2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韩非子3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4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汤赋5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宋苏询6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宋史7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管子8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曷冠子天...

中庸名句(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