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东平县大羊镇中学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四单元第15课《短文两篇》导学案(无答案)

时间:2024.3.31

九年级语文(上)预习学案

15  短文两篇

设计人 李 鹤  校版人 沈本同

一、基础知识

1.预习后,不看课本给加点的字注音。

诘难(     ) 滞碍 (     ) 统筹(       ) 狡黠(      )                  

怡情 (    ) 吹毛求疵(    )  味同嚼蜡 (       )

2.看意思写词语:

(1)(给言辞)增添光彩。                 

(2)故意挑剔毛病,寻找差错。                 

(3)形容没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讲话枯燥无味。               

(4)突然感到开阔通达,一下子明白通晓了。             

(5)原指读书要领会精神实质,不必咬文嚼字,现多指只求个大概,不求深刻了解。                    

4.在下列句子的横线上填上相应的词语。

(1)读书足以           ,足以             ,足以             。(傅彩    怡情   长才)

(2)读书时不可存心          (为难    刁难    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

5.“不求甚解”一词最早出现在晋朝           (人名)所写的                     (文章名)中。

二、思考下面的问题。

6.《谈读书》的中心论点是 什么?主要采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7.《不求甚解》批驳的错误观点是什么?

三、预习后你有什么疑惑和收获?

课后检测(共20分)

1.填空。(4分)

《论读书》的作者是________国哲学家、作家________,马克思称之为英国唯

物主义和整个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

2.请将下列有关读书的名言补充完整。(8分)

(1)读书足以怡情,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2)读书破万卷,________________             

(3)读书费时过多易惰,________________。

(4)书犹药也,__________ ______        。

3.古人刻苦读书的典故有(至少写出两个):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

4.你读了近十年书,对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已经有了一些认识。熟读这两篇短文,在关于读书的这些问题上,你有什么进一步的认识?(4分)

九年级语文(上)导学案

15  短文两篇

设计人 李 鹤  校版人 沈本同

学习目标

1、学习《谈读书》中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进行说理的方法,积累文中出现的精辟的句子。

2、理解《不求甚解》一文中“不求甚解”的含义,学习针对对方认识过程的逻辑错误展开反驳的方法。

3、理解《谈读书》一文的读书观,激发学生读书热情,帮助学生建立起良好的读书习惯。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自主学习反馈,展示交流预习成果。

 (三)合作探究,共同研讨

《谈读书》

1.  作者的文题为《谈读书》,那么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谈的呢?

2.  从文中找出富含哲理、含义深刻的句子,试品味其深意。

3.从文中找出难以理解的句子,是理解其意思。

4.文中使用了哪几种论证方法?

5.对作者的读书观,你是怎么来评价的呢?你对读书有什么看法呢?请大家各抒己见。

《不求甚解》

1.  初读感知:作者、背景及有关驳论文的知识。

2.  研读探究:对方的观点是什么?作者的观点是什么?作者是怎样反驳的?作者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

3.  品读感悟:课文说“不求甚解”是什么意思?“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好吗?课文是怎么样论说的?作者是怎样把自己的观点讲透?

4.  作者所选的事例有什么特点?怎样才能达到“活”读书,理解“精神实质”呢?

5.小结: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四)拓展延伸 迁移升华

学习《不求甚解》的写法,对下列成语进行辩证分析,运用求异思维,口述新的立意。

①      见风使舵”新解   ②“班门弄斧”辩  ③“滥竿充数”辩

达标检测(共20分)

1.  把《谈读书》中的名言警句摘抄下来,并选出你最喜欢的一条作为论点,试着给它配上几个论据。(4分)

                                                                

                                                                

2.  《不求甚解》中说:“陶渊明主张读书要会意,而真正的会意又很不容易,所以只好说不求甚解了。”然而也有相反的看法:“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意思是顺着作者思路,就能把握文意。对这两种意见,你是怎么看的?(4分)

                                                                  

                                                                  

课内语段阅读  (每题4分,共12分)

 ①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之学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②人之才智但有滞碍,无不可读适当之书使之顺畅,一如身体百病,皆可借相宜之运动除之。③滚球利睾肾,射箭利胸肺,漫步利肠胃,骑术利头脑,诸如此类。④如智力不集中,可令读数学,盖演题须全神贯注,稍有分散即须重演;如不能辨异,可令读经院哲学,盖此辈皆吹毛求疵之人;如不善求同,不善以一物阐证另一物,可令读律师之案卷。⑤如此头脑中凡有缺陷,皆有特药可医。

3.选段第①句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其作用是什么?(4分)

                                                                              

                                                                             

4.第②至⑤句阐述的观点是什么?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4分)

                                                                             

                                                                              

5.结合你的阅读经验,谈谈某一学科或某一本书对你性格的影响。(4分)

                                                                             

                                                                   

                                                                    


第二篇:20xx-20xx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 15《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


15. 短文两篇--《谈读书》

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

⑴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

⑵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探讨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形成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

2.教材分析 这是九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中的第三课,本课紧紧扣住“读书”这个话题,分别从读书的目的、方法和作用三个方面展开论述,意在培养读者的读书兴趣,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中招考点

课文中出现的名言警句的体会学习;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方法的运用。

4.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对议论文的论证方法有了初步的了解,但具体如何辨别论证方法及其作用掌握的还不是很好。

二、学习目标

1.通过诵读课文,能说出文章的主要内容,领会读书的要义。

2.通过品读语言,能辨别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且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三、评价任务

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课文,圈点勾画有用信息,能说出的主要内容,领会读书的要义。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语言,能辨别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等论证方法,并能说出其作用,且会运用这种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读图时代”,各种各样的图铺天盖地一般呈现在人们眼前,读图已经成为时尚。有人认为,读图是造成全民族阅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回归读书,尤其是中学生要多读书,读好书。那么我们为什么读书,怎样读书,今天我们一起来聆听几百年以前的先哲的高论。 (板书课题、作者)

(二)预习检测

1. 简介作者:

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出生贵族家庭。剑桥大学毕业,后又学习法律,1618年任大理院院长,封为勋爵。1621年因受贿为国会弹劾去职,嗣后居家著述。1626年冬由于在野外试验雪的防腐作用而受寒致死。《随笔》是其文学方面主要著作,开创英国随笔这特有体裁。

2.读准下列词语

怡情 傅彩 藻饰矫情 诘难 寻章摘句 咀嚼 狡黠 伦理 味同嚼蜡

滞碍 阐证 吹毛求疵

20xx20xx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1

2

20xx20xx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四)当堂检测

结合课文谈一谈你的读书感悟。

(五)课堂总结

阅读的最大理由是想摆脱平庸。早一天就多一份人生的精彩:迟一天就多一天平庸的困扰。——余秋雨

一面帮着我在一片烂泥塘里站了起来,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会沉没在这片烂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死。 ——【苏】高尔基

赶快读书吧!

(六)作业

交流积累有关读书的名言、趣闻和逸事:

你能说出几条关于读书方面的名言警句或名人读书的趣事吗?

板书

读书的目的 比喻论证

谈读书 读书的方法 举例论证

读书的作用 对比论证

3

20xx20xx学年九年级语文上册15短文两篇谈读书教学案新版新人教版

更多相关推荐: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本组教材以生活中的事物为专题将导语课文语文园地课后练习等内容系统完整地组织在一起安排了花钟蜜蜂玩出了名堂三篇精读课文找骆驼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四组成本组教学时我采用多种...

人教小学三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鲜花什么时间开放蜜蜂有哪些奇特的飞行本领玩耍却玩出了大名堂怎样巧妙找到丢失的骆驼这是多么有趣的内容啊本组课文讲的就是这些内容有的讲对植物有趣观察和发现有的讲对动物的细心观察...

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教师XXXXXX第一单元有四篇课文其中我们的民族小学金色的草地爬天都峰是精读课文课文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体现了我国各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有的讲述了儿童在大自然的怀抱...

S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三、四单元教学反思

9电脑棋手教学反思电脑棋手这篇课文是一篇科学故事通过写我与电脑棋手下棋几经失败终于反败为胜告诉我们只有认真观察动脑思考才能取得胜利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朗读和感悟弄清楚我与电脑下棋能反败为胜的原因难点是理解课文中...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13花钟教学反思本课的学习中学生能够读一读讲一讲说一说可以根据兴趣爱好自由选择喜欢哪句就说哪句可以在想象的召唤下转换角色变成小喇叭可以身临其境徜徉在百花园中观看花儿绽放的...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1-6单元教学反思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教学反思在本组课文的学习中教材首次提出开展记录自己课余生活的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安排在我们的民族小学的后面目的是使师生了解安排此项活动的意义目的及开展活动的方法因综合性学习不是一次完成的因此在...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13和时间赛跑教学随感本文讲的是我因外祖母去世而忧伤不已后来在爸爸的一席话的启示下从太阳落山鸟儿飞行中我明白了为什么要珍惜时间从和时间赛跑的经历中我体会到怎样珍惜时间启示人们...

新课标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B卷)(附参考答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B卷一看拼音写词语8分zhngshmqizhnshququshshyudtiojimshjlijq二写出红色词语的近义词6分1它们开花的时间往往跟昆虫的活动的时间相吻合2蜜蜂有辨认方...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人教版)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一看拼音写词语jinzhzhmngjnglfngftoqmiohukngplingngshqioxngtigy二读词语圈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fpxing肚腹媲美一街一巷fp...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试卷班级姓名等级一看拼音写词语jinzhzhmngjnglfngftoqmiohukngplingngshqioxngtigy二读词语圈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fpxing肚腹媲美一街一巷fph...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复习重点

第四单元13花钟一背课文第2自然段二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1植物开花的时间与温度温度光照有密切关系2跟昆虫活动的时间关系三课后题牵牛花吹起了紫色的小喇叭蔷薇绽开了笑脸睡莲睡莲从梦中醒来万寿菊欣然怒放烟草...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

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测试题班级姓名等级一看拼音写词语jinzhzhmngjnglfngftoqmiohukngplingngshqioxngtigy二读词语圈出带点字的正确读音fpxing肚腹媲美一街一巷fp...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教学反思(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