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4.21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 三 语 文 2015.1 本试卷共10页,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大家都知道,韩愈因反佛被皇帝贬谪,在半道上写下了?云横秦岭家何在,□□□□□□□?这样杰出的诗句。应该说,捍卫儒家?道统?的 甲 (热情/激情),使韩愈在这方面.

的论述带有明显的臆断式排他倾(qīng)向。例如他对佛教传入前后的漫长历史的总体判断,.

以及他误以为佛教是在炫耀信奉者的长寿,或追求一种惩(chěng)罚性的灵验等等,都是义..气用事的草率之言。他不明白,他所排列的从尧到孟子的所谓?道统?是一种理论假设,而一个泱泱大国的广大民众却需要有自己的宗教信仰,这种宗教信仰在实际展开时,往往伴有..

特殊的非理性仪式。儒家学者再高明,也不应该以自己的思维逻辑来框范天下。尤其是对于.

他们很少有发言权的关于生命的终极意义和彼岸世界等课题, 乙 (更/但)不应该阻止别人去思考。

其实更多文人没有韩愈这么极端。正因为如此,我们看到,三种完全不同的审美境界出现在中华文化之中。一种是温柔敦厚,载(zài)道言志;一种是逍遥自由,直觉天籁;一种.......是拈(niān)花一笑,妙悟真如。中国文化人最 丙 (熟习/熟悉)的是第一种,但如果从.

更高的精神层面和审美等级上来看,真正不可缺少的是后面两种。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倾(qīng)向 捍卫 ..

B.惩(chěng)罚 义气用事 ..

C.载(zài)道言志 泱泱大国 ...

D.拈(niān)花一笑 逻辑 ..

2.在文中方格处填入下列语句,恰当的一项是(2分)

A.雨打芭蕉叶带愁 B.影入平羌江水流

C.遥望洞庭山水翠 D.雪拥蓝关马不前

3.在文中甲乙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热情 更 熟习

C.热情 但 熟悉 B.激情 更 熟悉 D.激情 但 熟习

4.对末段文字中三个“一种”依次指代的对象,理解正确的一项是(2分)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 页(共 56 页)

A.儒家 道家 佛家

C.道家 佛家 儒家

B.儒家 佛家 道家 D.佛家 道家 儒家

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自两只大熊猫入驻多伦多动物园以来,每天入园的游客可谓摩肩接踵,这样大增的人....

气令园方非常满意。

B.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表示,北京的风味小吃历史悠久,品种繁多,用料考究,制作精

细,堪称有口皆碑。 ....

C.在电影《关云长》中,饰演曹操的姜文霸气十足,在出演文戏时也同样挥洒自如,屡....

曝金句,十分抢戏。

D.冬歇期间,北京国安的引援工作正在按部就班地进行,五名外援已全部确定,内援也....

已有了心仪的人选。

6.日常交际中,“得体”是语言表达的一项基本要求。完成①②题。

① 近期要召开主题班会,班委拟邀请部分家长参加。下面邀请函中用甲、乙、丙、丁标

记的四句话,表述不得体的一句是(2分) ...

家长您好:

(甲)为了进一步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我班定于下周三下午四点在本班教室召开?成长与梦想?主题班会。(乙)衷心希望您能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来参加我们的班会,帮助我们点亮心中的理想明灯。(丙)请务必准时参加,并认真准备好一份简短发言,切切!(丁)热切期盼您的光临,同时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热心参与和鼎力支持。 高三文科班班委会

20xx年1月21日

A.(甲) B.(乙) C.(丙) D.(丁)

②有家长在班会现场接听电话,影响到班会的正常进行。下列提醒得体的一项是(2分)

A.不好意思,麻烦您到外面去接听好吗?

B.您能出去接电话吗?我们在开班会呢!

C.请您注意,教室内是禁止接打电话的。

D.尊敬的家长,请您注意点自己的形象!

7.“柳”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常见的意象,本题与“柳”的意象相关。完成①②③题。

①有些诗句虽然不着“柳”字,却能让人品味出在咏柳。下列各诗句中,不是咏柳的一..

项是(3分)

A.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B.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 页(共 56 页)

C.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

D.春尽絮花留不得,随风好去落谁家。

②古人送别时常常会折柳相赠,主要是因为“柳”“留”两字谐音。下列与这一手法不同..的一项是(2分)

A.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

B.孔夫子搬家——净是输。(歇后语)

C.外甥打灯笼——照旧。(歇后语)

D.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③《水浒传》中,在大相国寺看守菜园子的他,将垂杨柳连根拔起,只惊得众泼皮目瞪口呆。这个人物是(2分)

A.林冲 B.鲁智深 C.李逵 D.杨志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

燕喜亭记

太原王弘中在连州,与景常、元慧游。异日,从二人者行于其居之后、丘荒之间,上高.而望,得异处焉。斩茅而嘉树列,发石而清泉激,辇粪壤,燔椔翳;却立而视之:出者突然成丘,陷者呀然成谷,洼者为池而缺者为洞,若有鬼神异物阴来相之。自是,弘中与二人者晨往而夕忘归焉,乃立屋以避风雨寒暑。 既成,愈请名之。其丘曰?俟德之丘?,蔽于古而显于今,有俟之道也;其石谷曰?谦受.

之谷?,瀑曰?振鹭之瀑?,谷言德, 瀑言容也;其土谷曰?黄金之谷?,瀑曰?秩秩之瀑?,谷言容,瀑言德也;洞曰?寒居之洞?,志其入时也;池曰?君子之池?,虚以钟其美,盈以出其恶也;泉之源曰?天泽之泉?,出高而施下也;合而名之以屋曰?燕喜之亭?,取《诗》所谓?鲁侯燕喜?者颂也。

于是州民之老,闻而相与观焉,曰:?吾州之山水名天下,然而无与‘燕喜’者比。经营于其侧者相接也,而莫直其地。?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弘中自吏部郎贬秩而来.

次其道途所经自蓝田入商洛涉淅湍临汉水升岘首以望方城出荆门下岷江过洞庭上湘水行衡山之下由郴逾岭。猿狖所家,鱼龙所宫,极幽遐瑰诡之观,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

见也。今其意乃若不足。《传》曰:?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智以谋之,仁以居之,吾知其去是而羽仪于天朝也不远矣。遂刻石以记。

(取材于《韩昌黎文集校注》)

【注】①燔椔翳:烧掉直立和倒伏的枯木。 ②燕喜:同“宴喜”,宴饮喜悦。《诗·鲁颂·閟宫》:“鲁侯燕喜,令妻寿母。” ③羽仪:《易?渐》中有语“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旧时因以“羽仪”比喻居高③②①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 页(共 56 页)

位而有才德,被人尊重或堪为楷模。

8.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与景常、元慧游 游:游览,游玩。 .

B.其丘曰“俟德之丘” 俟:等候,等待。 .

C.而莫直其地 直:通“值”,认识到??的价值。 .

D.宜其于山水饫闻而厌见也 饫:饱,多。 .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上高而望,得异处焉。

他们登上高地向远处看,发现了一个奇特的地方。

B.既成,愈请名之。

亭屋建成后,(王弘中)请求韩愈(我)给这些景观命名。

C.凡天作而地藏之,以遗其人乎?

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为了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

D.智以谋之,仁以居之。

他依凭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

11.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燕喜亭所在地原来一直处在被埋没的状态,直到后来为王弘中一行人所发现。

B.文中燕喜亭各景的命名,有些着眼于景观的外在,有些侧重于表明主人德行。

C.王弘中已重新得到朝廷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作者期待他成为朝臣表率。

D.作品虽关涉山水风光,但是并不以描摹为重点,而是以其来映衬人物的品德。

12.《燕喜亭记》中说:“弘中之德,与其所好,可谓协矣。”意思是说,“王弘中的‘品德’,

同他的‘所好之物’是协调一致的”。对于这种现象,你有什么看法?结合你的生活经历或阅读体验作具体分析。(不少于200字)(12分)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3.阅读下面宋诗,完成①②题。

梦寻梅 (宋)方岳①

野径深藏隐者家,岸沙分路带溪斜。

马蹄残雪六千里,山嘴有梅三四花。

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

一生烟雨蓬茅底,不梦金貂侍玉华。 ②③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 页(共 56 页)

【注】①方岳:字巨山,号秋崖,一生坎坷,屡遭贬谪。 ②金貂:汉代的宫饰。

③玉华:宫殿名。也有人认为“玉华”指精美的玉石。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中的“野径”“隐者家”及“岸沙”“带溪斜”等词语,点出了梅花生长环境

的幽美和僻静,也从侧面表现出梅花高雅脱俗的特质。

B.颔联中“六千里”表明寻梅过程的执着与艰辛,“三四花”则与之形成对照,突

出了梅花的可贵,也透露出梦中人寻梅有获后的欣喜。

C.尾联中“烟雨蓬茅”和“金貂”“玉华”对举,有“实”和“虚”的对比,也有

“取”和“舍”的对比,其中反映出诗人的志趣追求。

D.紧扣诗题“梦寻梅”中的“梦”字,全诗用梦境来刻画诗人寻梅的历程以及赏梅

中的欢乐,烘托了这样一种生活带给诗人的怡然自足。

②本诗题为“梦寻梅”,而颈联两句却是写“黄叶拥篱埋药草,青灯煨芋话桑麻”,似乎与“梅”没有关联,如何理解?(5分)

14.在下面文段中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1道小题)(6分)

① 记,在古代是一种散文文体。它可以写景状物,如《小石潭记》中写鱼:?佁然不动,俶尔远逝,?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也可以将写景状物与议论抒情结合起来,如《醉翁亭记》中描写朝暮景致的不同:? ,云归而岩穴暝。?写百姓生活的平和:? ,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还写作者的感慨:?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还可以因事见理,如《游褒禅山记》中说:?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 ,而人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17题。

僻字的文化意义

①在?汉字听写?比赛中,那些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和词,并不受青睐,比赛的意义就是看那些学生选手能否写出高难度的字和词。所谓高难度,就是在现代汉语中用不到或者难得一见的字和词:比如?捍蔽??溪刻??唼喋?等等。这些远离日常生活的词,现在露出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5 页(共 56 页)

了芳容。它们躺在某些古代的典籍和文献中,或者在文学作品的某个不起眼的角落,如果没有这类竞技节目,我们可能一辈子不会光顾,它们可能也没有机会光临。

②人们有理由质疑出题人的意图:那些古怪冷僻的字词除了难倒选手们,在最后关头起到淘汰一部分比赛者的作用,还有什么其他意义吗?即除了比赛上的意义,它们还有深刻一点的文化意义吗?

③所谓冷僻的字和词,是因在日常生活的交流中不常用而逐渐退出人们视野的,有点自然淘汰的意味。孤立地说,哪些僻字对今人有意义,对现代汉语的发展有特别的功用,那是无稽之谈。因为脱离了日常生活特定的语境,文字是没有固定不变的意义的,也难说今后会派上什么用场;但是,所有的文字都记载了先人的生活历程和开拓精神,反映了我们祖先的创造能力。那些得以留存的生僻字词,记录了我们古人的各种探索和尝试,也表明人类文化演进的复杂性和彼此的不可替代性。

④我想,随着汉字听写比赛的深入,古奥冷僻的词语或许也会不甘寂寞,纷纷登场。作为一档竞技节目,我认可这样的说法,即听写那些相对常用的而又容易读写错误或互相混淆的词语,对于规范我们的语言更有帮助。毕竟僻字不是为了竞技节目而存在的。?汉字听写?比赛也许只会时兴一阵,而僻字作为人类文化的化石,会长久流传下去。

⑤没有进入日常生活用语的僻字,像是古董。除了供摆设、观赏,古董大多数时候是压在库房的,僻字的情形也相似,压在古文献和辞书中,难见天日。不过有些也许还能重新融入我们的语言交流系统之中。文化的发展是淘汰和唤醒并行的,淘汰的旧文化有时会在某些境遇中又重新露头,成为文化焕发活力的新因素,文化神秘的伟力有时就缘于偶然性和突变性之中。

⑥从当下应用的角度讲,我们倡导语言文字的简便实用,但是不能因为推崇简便实用而否决博大精深的古代文化。在某种意义上,世界历史的丰富性包含在语言的丰富性之中,当然也包含在那些僻字之中,僻字的产生和弃用,显示了文化演进的某种轨迹。如果我们把古希腊语和拉丁语看成人类早期灿烂文化的一部分,那么又有什么理由不把中国古代语言看成人类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禁锢我们国人思维的不是中国古代文化或文字,而是只认某种文化为唯一正确者而屏蔽其他文化,不能吸收人类的整体文明成果。

⑦像?汉字听写?这类节目反映出的汉字文化,其生命力不取决于外在的所谓时代发展的客观规律,而是取决于我们的汉字使用者,取决于汉字使用者的敬意和热忱。

(取材于蒋原伦《僻字的文化意义》,有删改)

15.下列对作者所认为的僻字的“文化意义”,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僻字可以显示出我们文化演进的独特轨迹。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6 页(共 56 页)

B.僻字作为文化的化石,具有长久的生命力。

C.僻字虽冷僻,仍可能再进入语言交流系统。

D.僻字承载着古代文化,比常用字价值更大。

16.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与日常生活中最常用的字和词相比,人们更青睐在现代汉语中难得一见的字和词。

B.汉字比赛中听写僻字,因为能难倒选手、分出胜负,所以具有较深刻的文化意义。

C.僻字不具备语言文字简便实用的特点,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交流沟通,效用较低。

D.远离我们日常生活的古汉语与古希腊语、拉丁语一样是人类灿烂文化的组成部分。 E.只要使用者具备敬意和热忱,那些僻字便能展现出自己的生命力,重新焕发光彩。

17.作者认为:“文化的发展是淘汰和唤醒并行的。”下列各项中所引材料的性质不属于本文.....

作者所论的一项是(3分) .....

A.以前的文学史,说到汉赋,往往批判其辞藻繁缛堆砌,讽一劝百等等。后来的研究者,

重新肯定了其开拓性价值和在修辞方面的努力。

B.“囧”(jiǒng)字,“槑”(méi)字,还有“烎”(yín)字等等一些早已退出人们生活

的古汉语中的词,而今又回来了,成为网络热词。

C.网友们将“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缩写为一个词“喜大普

奔”,这个网络成语被网友们争相使用,风靡一时。

D.过去北京有很多老规矩,如“一见面就地打招呼”“不许当众喳呼”等等,已经渐渐

被人淡忘。现在被重新整理出来,引发大家的热议。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8-21题。

雕不出来

⑴不记得是哪一年了,杨振宁教授跟我闲谈时说:?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大,如完全照本人的原尺寸,不但不会逼真,反而会显得小了。熊秉明要为我雕一个像,把我们从几岁开始就在一块儿的感情全雕进去。?他的神气,很是希望这座像能雕成。说这话时,他六十岁左右。

⑵受他这几句话的影响,我想起从前在旧金山,见到孙中山的雕像,那像小得出奇。那是当时的华侨为尊崇孙中山才按照标准的尺寸雕成的。雕成这样小,绝不是故意的,只是不知道雕刻其实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如果像科学似的,丝毫不差地按尺寸雕出就不生动了。我又想起在费城的富兰克林的雕像来。那是富兰克林刚到费城的模样,好像是个穷学生夹着一包书,匆匆赶路的打扮。我站在那座铜像面前,为那风神所吸引,不想走。回到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学生宿舍后,心里还在兴奋,竟不能自已。念及此,我不禁暗暗叫着:?杨振宁这位专讲精确的大科学家,他的雕刻理论也这么精彩!?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7 页(共 56 页)

⑶后来,我又去拜访杨振宁。劈头一句:?杨先生,熊先生替你雕的像,雕好了吗??杨教授望着窗外,有些凄然地说:?没有雕出来。?我比他还要期待看到这个雕像,所以就更觉得失望,只好告辞。

⑷前几个月看报,杨教授自几岁时就要好的朋友熊秉明逝世了。从报上看到熊秉明的作品,是鲁迅的像,原来是铁雕,把鲁迅那种?横眉冷对千夫指?的神气雕出了几分,至于?俯首甘为孺子牛?则不大看得出来。也许?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对自己的期许,从他本人的相貌上根本看不出来。

⑸我想杨振宁的雕像,熊秉明一定非常努力地雕过,但结果是没有雕出来。怎么把从七八岁到七八十岁七十多年的交情都雕进去?这个目标可能根本不能求之于雕刻。?观古今于须臾?,是东方的辞赋上说的;?刹那即永恒?,是西方诗篇上说的。也许熊秉明还达不到这个境界,况且即令可致,亦不可求。也许不知操过多少次刀,弯过多少次铁杆,也许人像都已成形了,但自己左看右看,均不满意,就告诉杨教授说:?我雕不出来,也决意不雕了。?其实,岂止雕刻如此,艺术创作皆如此,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贵的也许均不可求。

⑹想起了我与杨教授初识的情形。

⑺杨、李获得诺贝尔奖前夕,我在宾大正念书,忽闻杨振宁来演讲。我约了同学斯乃德。这个同学是电机系的,还不知道杨。刚在厅内坐下,斯乃德望着讲台上惊讶地说:?啊!这位杨博士可真漂亮呀,为何不到好莱坞走走,一定立时被星探发现。?我以为他开玩笑,但他的确是严肃而诚实的。

⑻杨教授确实漂亮,那两道目光如闪烁的星光。斯乃德仍在惋惜:?可惜呀可惜,你看,只是呀他太用功了,背有一点点驼了。?

⑼三十多年以后,我在香港中文大学发展电子系,杨振宁来了。我介绍这位贵宾时说: ?诸位同仁,我初次见杨教授时,觉得他像电影明星。二三十年后,现在大家看,他依然像电影明星!现在改行,犹未为晚!?我同学当年说的是实话,我引他的话,也是实话。

⑽二○○二年,台湾出了一本《杨振宁传》。我打开来看,图片几乎都是杨教授提供的,第五十六页是杨教授小时候的照片,他的父亲在后面题了字:?振宁似有异禀,吾欲字以伯瓌???下面有著者的说明:吾欲字以伯?怀?。

⑾为谨慎起见,我给妻子打了个电话:?杨振宁的‘字’,可能是‘伯怀’吗??妻子斩钉截铁地说:?不可能,一定是伯‘瓌’。?她接着又说:?‘瓌’这个字通瑰奇的‘瑰’,多出现在赋里面。比如曹子建的《洛神赋》有‘瓌姿艳逸,仪静体闲’的句子。从外在看是美丰仪,从内在看自然是异禀了。‘伯’是长子,父亲在端详十二岁长子的相片,愈看愈心动,而‘欲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8 页(共 56 页)

字以伯瓌’,其期许多深啊!? ⑿有些像,雕不出来,也许不是坏事;有些传,写不出来,也许也不是坏事。

(取材于陈之藩《雕不出来》,有删改)

1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文章标题“雕不出来”,尽管用语通俗,却内涵丰富,既关乎艺术,又关乎人生。

B.首段提到杨教授对为自己塑像一事的期待,为后文写他的凄然和我的失望铺垫。

C.熊秉明未能雕出鲁迅“俯首甘为孺子牛”的精神,是出于他擅长的铁雕的局限。

D.“观古今于须臾”“刹那即永恒”意在表现作者的审美观和对雕塑家的最高要求。 E.文中多处引用了人物的对话,给人较强的现场感,令读者如见其形,如闻其声。

19.根据文意,概括第⑵段“他的雕刻理论”指什么。(4分)

20.全文来看,作者在第⑺⑻两段记叙“我与杨教授初识的情形”有何作用?(5分)

21.文章最后一段,作者说“有些像,雕不出来,也许不是坏事;有些传,写不出来,也许

也不是坏事”。如何理解这句话的意思?(5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2.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完成微写作,不超过150字。(10分)

校学生会准备围绕?纸质图书与电子图书?举行一场辩论会。正方的辩题为?纸质图书优于电子图书?,反方的辩题为?电子图书优于纸质图书?。

①为吸引更多人关注,请为本次辩论会写一段介绍文字,要求富有感召力。

②请描述辩论会的一段场景,要求形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③请以辩手的身份选定一方,写一段文字发表自己的见解,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语言得体。

23.作文(50分)

阅读下面对话,从后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各自要求作文。(50分)

消费者:无论打开报刊、电视还是电脑、手机,我常被各种广告困扰,也常怀念那个?酒

香不怕巷子深?的年代。

广告师:那你不觉得越是好的东西越要广而告之吗?

消费者:但总不能只说好的一面,甚至夸大了说,而不说不好的一面吧。

广告师:对好东西不吝赞美,对不尽理想的东西不过多提及,都在情理之中。

消费者:不管怎么说,广告总有过分包装、煽情之嫌。

广告师:向一个渴望自由的人宣传一部能伴其行走天涯的车,向一个孤独的孩子宣传一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9 页(共 56 页)

个能24小时听他(她)说话的娃娃,这算过分包装过分煽情吗?其实,只要有

人想交易、想表达、想树立,广告就必然存在。

消费者:如果这样说的话,广告的天地真的太广了,有没有广告真不一样,广告与广告

也真不一样。

①你对上面这段对话中消费者与广告师各自对广告的看法,有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关注的商业或公益广告作品,你对广告作品会有怎样的思考、认识?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③你对“广告”这种向公众宣传、推销以展现某事物存在价值的现象有着怎样的认识、感悟?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

北京市西城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

2015.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1.(2分)B(B项应为“惩(chéng)罚”“意气用事”)

2.(2分)D(根据被贬谪的特定情境及联句的相关要求作判断)

3.(2分)B(热情:热烈的感情。激情:强烈激动的情感。更:更加。但:但是。熟悉:

知道得清楚。熟习:对某种技术或学问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 4.(2分)A(根据儒、道、佛不同的主张判断)

5.(3分)C(摩肩接踵:肩碰肩,脚碰脚,形容人很多,很拥挤。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

赞。挥洒自如:比喻写文章、画画运笔不拘束。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

6.① (2分)C(“认真”与“切切”的说法不妥)

② (2分)A(注意时间、场合以及交流对象、交流目的等方面的要求)

7.① (3分)C(C项是写柏树)

② (2分)D(A项“晴”谐“情”,B项“输”谐“书”,C项“旧”谐“舅”,D项包含哲理但不是谐音双关)

③ (2分)B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0 页(共 56 页)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26分)

8.(5岘首以望方城 / 出荆门 / 下岷江 / 过洞庭 / 上湘水 / 行衡山之下 / 由郴逾岭。

评分标准:标“/”处共有11处,断对两处得1分,断对10处得5分。断错两处扣1分,扣到零分为止。

9.(3分)A(游:交往,来往)

10.(3分)B(亭屋建成后,我请求让我给这些景观命名)

11.(3分)C(王弘中还未得到起用,不久将离开燕喜亭重返京城是作者的预测)

12.(12分)“所好之物”与“君子之德”必须在内在精神方面能够契合或呼应。

评分参考:“君子”当指智者、仁者、有德者,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长者尊者;“所好之物”应是能够体现君子德行的某种事物,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收藏。依据阅读延伸的基本要求把握。

三、(本大题共2小题,共14分)

13.①(3分)D (“全诗用梦境”错,最后一联不是梦境的刻画)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意思对即可。

14.①往来翕忽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 至于负者歌于途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常在于险远 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

②虚室有余闲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风)直到夜郎西

好雨知时节 竹杖芒鞋轻胜马 一蓑烟雨任平生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1 页(共 56 页)

评分标准:每空1分,句中有多字、丢字、错别字则该句不得分。两题均选,以第1题为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0分)

15.(3分)D(“比常用字价值更大”并非原文的意思)

16.(4分)C D(A项表述缺少“在汉字听写比赛中”的限制,不合逻辑;B项“因为??

所以??”的逻辑关系不成立;E项“只要??便能??”的逻辑关系不符合文意) 评分标准:本题4分,选对一项给2分。

17.(3分)C(C项不属于对旧有文化新的认识,即不符合“淘汰的旧文化有时会在某些境

遇中又重新露头,成为文化焕发活力的新因素”)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8分)

18.(4分)C D

评分标准:本题4分,选对一项给2分。

19.(4分)雕塑不是科学而是艺术,应该有所放大,突出人物的风神,以求生动。

评分标准:每个要点1分。仅照抄原文“雕刻人像要雕得比本人的尺寸大,如完全照本人的原尺寸,不但不会逼真,反而会显得小了”,只给1分。

20.(5分)①意在表现杨教授年轻时外表的漂亮,以及其内在的勤奋与用功;②承接前文相

貌刻画在艺术作品中相对易于表现的意思,表明没有雕出来杨振宁的原因应该是最深切最深厚最珍贵的东西难于呈现;③以回忆初识杨教授时对其外在内在多方面感受表明对杨教授的艺术呈现之难,引出下文对《杨振宁传》未能准确、全面地表现人物做铺垫。

评分标准:每答出1个要点,给2分;答出3个要点,给5分。

意思对即可。若有其他答案,能够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

21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在进一步品味的空间”等)。

评分标准:本题5分。两个分句意思的把握,各2分;作者的感悟、认识,1分。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2 页(共 56 页)

意思对即可。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微写作及大作文参考高考评分标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太原人王弘中在连州任职,与景常、元慧两人交游密切。有一天,他带着这两人走到他居所的后边,在山丘荒地之间,登上高处向远处看,发现了一处独特的地方。砍去那里的茅草,一片树木就显露出来;挖开那里的山石,一股清澈的泉水就喷涌而出;搬掉污浊的泥土,烧掉枯死的杂树,然后退身到较远处仔细看:高出的地方突起成为山丘,低陷的地方裂开成了山谷,低洼的地方变成了池塘,缺陷的地方变成了山洞,就好像是有鬼神异物在暗地里帮助变成如此美景。从此以后,弘中与这两位友人,清晨就去那里游赏,入夜却忘了回家,于是,他就在这里建起一座亭屋来躲避风雨和寒暑。

亭屋建成后,我请求他们让我给这里的景观命名。我给那山丘命名为“俟德之丘”,表明它先前一直被淹没如今才显露出来,有耐心等待的涵养。给那石谷命名为“谦受之谷”,其中的瀑流命名为“振鹭之瀑”;谷名表明其主人的德行,瀑名则是形容它的外观。给那土谷命名为“黄金之谷”,其中的瀑流命名为“秩秩之瀑”;谷名是形容它的外观,瀑名是说明其主人的德行。给那山洞命名为“寒居之洞”,用以表明与当时的境况相符。给那池塘命名为“君子之池”,池子容量宏大就像主人有涵养,能够聚集各种美德;池水漫出就仿佛主人有作为,能够排除各种恶行。给那泉水的源头命名为“天泽之泉”,表明泉水源出高尚,流出之后又能施惠于人。把上述各种命名的涵义综合起来,就给这座亭屋命名为“燕喜之亭”,这是取《诗经》里所说的“鲁侯燕喜”的句子来颂祝它的主人。

因为这个缘故,连州百姓中的年长者,听说此事就结伴前来这里观赏,他们说:“我们州的山水名扬天下,但是没有一处能够与燕喜亭相媲美。在附近生活劳作的人,他们的土地与这里连接,却没有人认识到这块地方的价值。” 大凡上天创造出佳境而大地保藏它,就为要送给那应得到它的人吧?弘中由吏部员外郎贬官来到连州,路途所经过的地方依次是:从蓝田进入商洛,涉过淅水、湍水,到达汉水,登上岘首山,从这里能望见方城,然后出荆门山,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3 页(共 56 页)

下长江,穿过洞庭湖,溯湘水而上,一直走到衡山脚下,再由郴州跨过骑田岭。所经之处有猿猴以之为家的大山,有鱼龙居住的江湖,因此赏尽了深水远山中种种瑰丽奇怪的景致,照说他对于山水已经是听腻了看厌了。如今他喜爱山水之意竟然如此不觉得满足。《论语》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弘中的品德,同他爱好的事物,真可以说是协调一致了。他依凭自己的智慧得到燕喜亭这处佳境,又依凭自己的仁德居住在那里,我由此而知道他被朝廷起用而离开连州进居尊贵之位的时间不会太久了。于是写下这篇题记刻在石碑上。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语 文

2015.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诗歌和文言短文,完成1~6题。

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买春钱。 ..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注释】①元旦:即现在的“春节”。

1.《甲午元旦》诗中所写的春节习俗,在下列诗句中没有表现的一项是(3分)

A. 儿童却立避其锋,当阶击地雷霆吼。 B. 千家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C. 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D. 明月皎皎千门秀,华灯盏盏万户春。

2.下列诗句与《甲午元旦》一诗中尾联所表达情感最相近的一项是(3分)

A. 老去又逢新岁月,春来更有好花枝。 B. 故节当歌守,新年把烛迎。

C. 奉母犹欣餐有肉,占年更喜梦维鱼。 D. 饯岁愁虽剧,迎年喜亦深。

3.下列对联不适合作“春联”的一项是(3分)

A. 天增岁月人增寿,春满乾坤福满门 B. 家居光天化日下,人在春风和气中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4 页(共 56 页) ①

C.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D. 百福尽随新节至 ,千祥俱自早春来

4.这首诗语言朴素平实,言浅意浓,请以“竟”“催”“倾”中的一词为例,对这一特点加以赏析。(3分)

5.请根据诗歌内容,谈谈我们应该怎样过一个文明和谐的春节,100字左右。(5分)

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5分)

元 旦 应 酬 作 苦 且 阅 岁 渐 深 韶 光 渐 短 添 得 一 番 甲 子 增 得 一 番 感 慨 庄 子 曰 大 块 劳 我 以 生 此 之 谓 乎 吾 所 取 者 淑 气 临 门 和 风 拂 面;东郊农事,举趾有期。江梅堤柳,装点春工;晴雪条风,消融腊气。山居之士,负暄而坐,顿觉化日舒长,为人生一快耳。

(取材于卫泳《闲赏·元旦》)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题。

大定岁丙午冬仲月,予由侍从出守汝南。既视事之明年,即州之北,得败屋数楹,旁穿上漏,不庇风雨,乃命枝倾补罅,仍其旧而新之,公余吏退,以为燕息之所。两檐之外,左有笋.

石,屹然而笔卓;右有仙榆,蔚然而盖偃。每佳夕胜日,予幅巾杖屦,徜徉乎其间。至于倚苍壁而送飞鸿,藉清荫而游梦蝶,方其自得于言意之表也,心如坚石,形如槁木,陶陶然,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其为乐可胜计耶?予自是与木石有忘年莫逆之欢,因榜其轩曰“三友”。 .

客有过而问焉。曰:“窃闻吾子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其所友者谁欤?”予指以告。客仰..

而叹俯而笑曰:【甲】斤凿,.

此固无用之石也。所谓仙榆者,离奇卷曲,不中规矩,此亦不材之木也。人且贱而弃之,曾不一顾,子恶取而独友于是哉?”予曰:“嘻!若知其一,未知其二。向有牛奇章之嘉石,钱吴越之大树,则第以甲乙,衣以锦绣矣。予虽欲友,其可得乎?今以予谬人,与夫顽石散木,皆..

绝意于世,亦无所事焉,此其所以为友也。夫人情之嗜好,固不在乎尤物,而在乎适意而已。.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5 页(共 56 页)

意以为何如?”客曰:“是则然矣,奈何木石无情,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予曰:“不然,...

【丙】人之遇物,但患不诚,果能以诚,则生公之石,可使点头,玄奘之松,亦能回指。幸无忽。”

客愧予言,茫然自失,宜其有会于心者,乃相顾一笑而去。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实丁未.

夏四月望日。三槐王元老记。

(取材于王寂《三友轩记》)

7.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仍其旧而新之 仍:依循 B.窃闻吾子杜门屏迹 杜:关闭 ..

C.不任斤凿 任:承受 D.奚足以知子之区区如此 区区:微不足道 ...

8.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因榜其轩曰“三友” 予因以是言而刻诸石 ..

B.其所友者谁欤 予虽欲友,其可得乎 ..

C.与夫顽石散木 夫人情之嗜好 ..

D.然必先得之于心 是则然矣 ..

9. 本文“曩吾以子为达,今子之鄙至此乎”句中的“此”所指的具体内容是什么?请概括回答。(3分)

10.①“如谢康乐之山水,陶彭泽之琴酒,嵇康之锻,阮孚之屐”这组例子能证明文章甲乙丙

处的哪一个观点?(3分)

②谢康乐指谢灵运,是 诗派的开创者;陶彭泽指 ,是 诗派的代表人物。

(3分)

11.作者认为人情嗜好“虽其所遇不同,亦各适其适也”,这与王羲之“ , ,

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兰亭集序》)所见略同。作者以木石为友,苏东坡则“渔樵于江渚之上, ”(《赤壁赋》),可谓“各适其适”。(3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2~15题。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6 页(共 56 页)

①长度、密度和难度,是长篇小说的标志,也是这一伟大文体的尊严。

②所谓长度,自然是指小说的篇幅。(A)没有二十万字以上的篇幅,长篇小说就缺少应有的威严。(B)那些篇幅不长的小说很难有长江大河般的波澜壮阔之美。(C)当然,把长篇....

写长,并不是事件和字数的累加,而是一种胸中的大气象,一种艺术的大营造。(D)那些能够营造精致的江南园林的建筑师,那些在假山上盖小亭子的建筑师,当然也很了不起,但他们大概营造不来故宫和金字塔,更主持不了万里长城那样的浩大工程。

③我认为一个作家能够写好长篇小说,关键是要具有“长篇胸怀”。“长篇胸怀”者,胸中有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之谓也。要有粗粝莽荡之气,要有容纳百川之涵。所谓大家手笔,....

正是胸中之大沟壑、大山脉、大气象的外在表现。

④长篇小说的密度,是指密集的事件,密集的人物,密集的思想。思想之潮汹涌澎湃,裹....挟着事件、人物排山倒海而来,让人目不暇接。密集的事件当然不是事件的简单罗列,不是流....

水账。密集的人物当然不是沙丁鱼罐头式的密集,而是要个个鲜活、千姿百态。一部好的长篇....

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 ⑤密集的思想,是指多种思想的冲突。如果一部小说只有所谓的正确思想,只有所谓简单的、公式化的善恶对立,那这部小说的价值就值得怀疑。好的长篇应该是“众声喧哗”,应该....是多义多解,很多情况下应该与作家的主观意图背道而驰。

⑥长篇小说的难度,是指艺术上的原创性,原创的总是陌生的,总是要求读者动点脑子的。难也是指结构上的难,语言上的难,思想上的难。长篇小说的结构,当然可以平铺直叙,但结....

构从来就不是单纯的形式,它有时候就是内容。好的结构,能够凸现故事的意义,也能够改变故事的单一意义。好的结构,可以超越故事,也可以解构故事。长篇小说的语言之难,是指具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7 页(共 56 页)

有鲜明个性的、陌生化的语言。但这陌生化的语言不是故意地用方言土语制造阅读困难,而是将其融入叙述语言,这才是对语言的真正贡献。

⑦长篇小说的长度、密度和难度,造成了它的庄严气象。它排斥投机取巧,没有肉麻和精明,不需献媚和撒娇。伟大的长篇小说,应该是鲸鱼,在深海里,孤独地遨游着,响亮而沉重地呼吸着,与成群结队的鲨鱼,保持着足够的距离。

⑧长篇小说不能为了迎合这个煽情的时代而牺牲它应有的尊严。长篇小说不能为了适应某些读者而缩短自己的长度,减小自己的密度,降低自己的难度。长篇小说,就是要这么长,就是要这么密,就是要这么难。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也要捍卫长篇小说的尊严。

(取材于莫言《〈四十一炮〉序言》)

12.统观全文,从中摘取最能体现文章主要内容的5个关键词。(5分)

13.整体把握第②段内容,将“就像金钱豹子,虽然也勇猛,虽然也剽悍,但终因体形稍逊,

难成山中之王”这句话还原到A、B、C、D哪一处最恰当?(3分)

14.下列词语不是作者用来表现“好的长篇小说”特点的一项是(3分)

A.波澜壮阔 千姿百态 B.粗粝莽荡 平铺直叙

C. 排山倒海 有血有肉 D.汹涌澎湃 众声喧哗

15.第④段说“一部好的长篇小说,主要人物应该能够进入文学人物的画廊,即便是次要人物,........也应该是有血有肉的活人”请以一部经典名著为例,简要说明“好的长篇小说”的这个特点。(6分)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6~19题。

①同现代社会的大多数人一样,张路平通常早上6点就要起床,赶往地铁站去市中心上班,晚上能在8点之前回家,就已经很不错了。到了家,还有一堆家务要做,另外他还要在互联网上、朋友圈里转转,经常熬到午夜后才睡觉。工作日,他每天的睡眠时间只有大约6个小时。当然,他会在周末补觉,一觉睡到中午。而周末长时间睡眠是否真的能够弥补工作日睡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8 页(共 56 页)

眠的不足呢?前不久,两项关于睡眠的研究开始试着回答这一问题。

②睡眠在生活中不可或缺,不然我们怎么还会花费生命里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做这件事?关于睡眠的功能,目前学术界的共识是睡眠对机体起着重要的恢复作用:或补充某些消耗殆尽的元素,或清除人们在清醒状态下积累的某些毒素。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内德高教授及其同事的研究结果显示,主要由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分泌产生的脑脊液,除了调节中枢神经系统酸碱平衡,缓冲脑和脊髓所受外力的作用外,也参与这一重要的恢复活动。

③内德高的研究组在大脑中发现了一个由充满液体的通道组成的细微网络结构,该结构通过脑脊液的循环来清除大脑中产生的毒素——β-淀粉样蛋白。内德高等人发现的网络结构中,脑脊液的流动受神经胶质细胞膜上通道的调控。这使大脑不可能在进行必要思考活动的同时完成自我清洗。大脑需要将思考和清除毒素这两项活动在时间上区分开来,清醒时大脑主司思考,睡眠状态下大脑主司清除毒素。研究人员发现睡眠状态下有大量的脑脊液流入大脑,而清醒状态下则没有脑脊液流入大脑。他们将大脑毒素——β-淀粉样蛋白注射到小鼠脑中,研究结果表明,睡眠状态下小鼠脑内的这种外源蛋白被清洗掉,而清醒状态下小鼠脑中的该蛋白则未被清除。

④工作日睡眠严重不足,通过周末疯狂睡觉来弥补,能不能起到清除大脑毒素的作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佩约维奇教授及其同事招募30名志愿者,给他们制定一个模仿工作日睡眠时间受限但周末有额外睡眠可以弥补的时间表。志愿者连续4天每晚只有6个小时的睡眠时间,紧接着有两晚可以睡10个小时,然后研究他们大脑中毒素的清除情况。佩约维奇等人的研究发现,一种炎症反应的标记物——白细胞介素-6的水平也在睡眠受限制后显著升高,睡眠恢复后炎症反应也恢复到正常状态。然而,另一部分研究结果则令人担忧。志愿者在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19 页(共 56 页)

睡眠时间受限后,注意力的集中度明显下降,不幸的是,即使睡眠时间得到恢复,该状况也没有得到完全改善。因此,周末补觉给大脑提供额外的自我清洗时间,能够解决一部分问题,但绝不是全部。另外需要指出的一点是,该研究只探讨了睡眠限制和睡眠恢复的一个循环对机体的影响。长期的累积效应对身体很可能会有更加深重的影响。

(取材于《周末补觉的生理学》)

链接材料1

名词解释:β-淀粉样蛋白,是由细胞分泌的、在细胞基质沉淀聚积后具有很强神经毒性的蛋白。β-淀粉样蛋白的沉积会造成神经元的退行性病变,是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脑内老年斑周边神经元变性和死亡的主要原因。

链接材料2

天地生人以时,动之者半,息之者半。动则旦,而息则暮也。苟劳之以日而不息之以夜,则旦旦而伐之,其死也可立而待矣。吾人养生亦以时,扰之以半,静之以半,扰则行起坐立,而静则睡也,如其劳我以经营而不逸我以寝处,则岌岌乎殆哉!若是,则养生之诀,当以善睡居先。睡能还精,睡能养气,睡能健脾益胃,睡能坚骨壮筋。是睡,非睡也,药也;非疗一疾之药,及治百病,救万民,无试不验之神药也。

(取材于李渔《闲情偶寄》)

16.下列对文章和链接材料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人在睡眠状态下,会有脑髓液流入大脑,参与对机体内沉淀的毒素进行的清除活动。

B.β-淀粉样蛋白,在小鼠睡眠状态下可被脑脊液清洗掉,在小鼠清醒状态下则未被清除。

C.佩约维奇团队研究结果表明,人体内白细胞介素-6的炎症反应水平与睡眠时间相关。

D.阿尔茨海默症病人的脑内老年斑周边神经元病变及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脑脊液的沉积。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0 页(共 56 页)

17.下列对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的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3分) ...

A.周末补觉可部分清除大脑内毒素β-淀粉样蛋白,减少神经元病变。

B.大脑不断地进行思考,会让人变得越来越清醒,这是一种养生之道。

C.一些人脾胃不适、精气神不足,很有可能是长期睡眠不足导致的。

D.儿童长期作息不规律,会带来身体发育迟缓、注意力不集中等问题。

18.请根据文章②③段内容,对“脑脊液”这一名词加以解释。(5分)

19.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向张路平简要说明合理安排作息时间的理由。(5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0~23题。

半亩缤纷惊天下

①我说的半亩,是没有水分的半亩,然而在这狭窄的半亩之内,却好似扎扎实实地安放了几十亩的山水花草与亭台楼阁,缤纷一片,叫人惊疑,惊喜乃至惊叹。

②走入位于杭苏之间的这一方水乡,走入这个仅有半亩大小的“锄经园”,我正正经经地领教了“美在方寸”的妙不可言。

③你看,半亩大小的园子,竟有 的亭台楼阁三座,劈面而来的连绵假山,竟拥有迷宫似的三个出口;而类似颐和园长廊的那道精巧的沿壁回廊,又 地贯通于整个园子;花树杂陈,藤蔓交错,莺飞草长,满眼缤纷。走进半亩“锄经园”,犹入世外桃源,扶栏而望,好不惬意!低头一看,这半亩的锦绣虽不见波澜涌动,而脚下长廊之起伏,又分明给你上桥下桥的感觉,在廊桥顶端探目而望,真似见着一条清澈的溪泉一直伴假山而行, ,径往园中北首的“四面厅”而去,侧耳倾听似有活泼泼的波光粼动之音。

④这半亩大的珍珠似的“锄经园”,正是号称“徐半镇”的清代儒商商居两用的“师俭堂”大宅院微不足道的一部分。这“师俭堂”,总面积两千五百平米,大小房屋150间,集河埠、商铺、街路、厅堂、内宅、花园、下房于一体;三面临水,前门上得轿,后门下得船;墙根一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1 页(共 56 页)

摸,手掌上就有了历经140余年的青苔。我前前后后走了半日,惊叹这座水乡大宅院独具匠心的设计:里里外外竟配饰了精美繁复的砖雕、石雕、木雕与漆雕,竟采纳“西洋元素”,到处装置晶莹剔透的五彩窗玻璃。“师俭堂”被列为国家级保护文物,可谓实至名归。

⑤这精彩万分的“师俭堂”,真可谓“方寸锦绣”,街中建宅,宅内含街,楼上房仓,楼下铺面,六进大院,层层精彩,囊括了江南深门大宅的品格,集“宅文化”机巧于一身。

⑥“师俭”二字源自《史记》的“后世贤,师吾俭”,“师俭”体现了这个富甲一方的“徐半镇”的深谋远虑,也说明了他的生财之道。“锄经”二字则取自《汉书》中 “带经而锄” 。《汉书》中记载,曾与司马迁等制定《太初历》的倪宽,常把经籍挂在锄钩上,有空即读,锄禾兼锄经。

⑦赫赫有名的“师俭堂”,位于震泽镇的中心。“震泽”说起来,名动天下,《史记》中就有关于“三江既入,震泽砥定”的大禹治水的记载,震泽镇内遍布“禹迹桥”“砥定桥”等古迹,我们一不留神就拂着了大禹的衣袖;而功成名就的范蠡也弃官在这里隐居,古镇上至今还静卧着一座令人遐思联翩的“思范桥”。这个镇子在宋绍兴年间便有了建制,到了清光绪年间,小镇所生产的湖丝上品“辑里丝”,竟然占了全国生丝总产量的1/15,那时皇帝的龙袍要是不用“辑里丝”来纺绝对是不行的。

⑧其实,这个震泽小镇,对于全国而言,不也是个“半亩缤纷”的示范之地?如此小小的镇子,竟然自古便为著名的江南米市,竟然拥有历代诗人争相歌咏的“八大景观”等胜迹23处,竟然吸引了春秋名臣范蠡、唐代诗人张志和与陆龟蒙先后来此归隐,于今留下“范蠡钓台”“张墩怀古”等遗迹;这个小镇在历史上竟然出现过进士15人,还走出了清代“学究天人”王锡阐、中国红十字会创始人施则敬、“两弹一星”功勋杨嘉墀。当今,这个小小的镇子,竟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2 页(共 56 页)

然在麻纺、蚕丝被、镇流器、香精香料等10个产业领域,制定出十项国家标准。所谓“一流企业卖标准,二流企业卖品牌,三流企业卖产品”,震泽伸手一牵,就牵住了行业的牛鼻子。

⑨震泽的概念,就是“方寸奇迹”的概念。

⑩看来,半亩缤纷,是一种风光,是一种哲学,也是一种文化。

(取材于黄亚洲同名散文)

20.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文章第③段横线处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起起伏伏 高高低低 逶逶迤迤 B.起起伏伏 逶逶迤迤 高高低低

C.逶逶迤迤 起起伏伏 高高低低 D.高高低低 起起伏伏 逶逶迤迤

21.古人的宅院、园林名称中,常蕴含着主人的追求和希望。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分析“师俭堂”“锄经园”中寄寓着主人的哪些修身齐家之道。(6分)

22.在⑦⑧两段文字中,作者对震泽的介绍充满赞美之情,可用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概括为“□□□□”“□□□□”。(2分)

23.通读全文,解说题目“半亩缤纷惊天下”中“缤纷”的丰富内涵。 (6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10分)

学校为“节水宣传月”设计了系列活动,并选用了下图作为宣传画。请从以下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作为一名志愿者,请你向盲人朋友讲解这幅图画,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②这幅作品在本次活动中获奖,请以评委的身份写一段评语,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③请以禾苗或土地的口吻劝告人们“节约用水”,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可写诗歌)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3 页(共 56 页)

25.请从以下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50分)

①方寸之地可以营造锦绣,方寸光阴可以铸就永恒,方寸心田可以容纳山川……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②新年伊始,各媒体纷纷盘点20xx年网络流行语,“有钱就是任性”高居榜首。这句话当初一经传播,网友们便掀起了一波造句热潮:“有貌就是任性”,“有才就是任性”,“有闲就是任性”……这些流行语反映的人生态度、价值追求、社会心理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

上面的文字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文章,不少于700字。

海淀区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练习答案

语 文

2015.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1.(3分) D

2.(3分)B

3.(3分)C

4.(3分)要点:解释词的语境义(1分);结合诗句,紧扣词语“言浅意浓”的特点进行赏析

(2分)。

5.(5分)要点:联系诗歌中的春节习俗(如守岁、宴饮、分压岁钱、放爆竹、贴春联、赏音乐、拜新年)(1分),建议具体(2分),理由合理(2分)。

6.(5分)每断对2处得1分,当断不断扣分;每断错2处扣1分,扣满5分为止。(“/”处为必断,“//”处为可断可不断)

元旦//应酬作苦/且阅岁渐深/韶光渐短/添得一番甲子/增得一番感慨/庄子曰/大块劳我以生/此之谓乎/吾所取者/淑气临门/和风拂面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4 页(共 56 页)

译文:春节期间,交际来往令人苦恼,况且随着年龄一点点地增长,美好时光一点点地减少,(每)增长些年龄,(就)多了一份感慨。庄子说:“我活着的时候,天地让我辛苦劳累。”说的就是这些啊!我所享受的(是):温暖的气息来到家门,和畅的春风吹拂面庞;东郊的农业生产,按时节举足而耕。江堤的梅花、柳树,(把)春天装饰点缀得精巧美好;天气晴朗,东风吹拂,积雪融化,寒气消散。山居之人,沐浴着温暖的阳光而坐,立刻感觉白昼变长了,这真是人生的一大快事啊!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7.(3分)D

8.(3分)A

9.(3分)此:与不材之木、无用之石为友(3分)。如只答“与不材之木为友”或“与无用之

石为友”得2分,如答“与木石为友”得1分。如答“杜门屏迹,交亲解散”,可得1分。

10.①(3分)乙 ②(3分)山水、陶潜(陶渊明、陶元亮)、田园或隐逸,每空1分。

11.(3分)虽趣舍万殊 静躁不同 侣鱼虾而友麋鹿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三、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12.(5分)每个词语1分。“长篇小说”(1分),“长度”(1分),“难度”(1分),“密度”(1

分),“尊严”(伟大、庄严)或“捍卫”(1分)。

13.(3分) B

14.(3分)B

15.(6分)要点:经典长篇小说举例(1分),举出1个主要人物并简要说明其特点(2分), 举出1个次要人物并简要说明其特点(3分)(主要人物举例及说明要突出其经典性、典型性,次要人物举例及说明要突出其鲜活、有个性)

四、本大题共4小题,共16分。

16.(3分)D

17.(3分)B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5 页(共 56 页)

18.(5分)脑脊液:主要由大脑侧脑室的脉络丛组织分泌产生(1分),具有调节中枢神经系

统酸碱平衡、缓冲脑和脊髓所受外力的作用(1分);受神经胶质细胞膜上通道的调控而循环流动(1分),在睡眠状态下流入大脑(1分),清除大脑毒素(1分)。

19.(5分)要点:合理安排时间的建议:不要熬夜,不要依赖周末补觉(正面提建议亦可)

(2分);说明理由时联系文章内容(2分)及链接材料(1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7分。

20.(3分) D

21.(6分)要点:奉行节俭,子孙贤德,节俭继世(3分);辛勤劳作,勤奋读书,修身养德,

耕读传家(3分)。意思对即可。

22.(2分)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 (书写正确、规范、美观,笔画不清按错别字扣分。每空1分,写错字、别字或漏字不给分)

23. (6分)要点:“缤纷”形容半亩锄经园里营造出美丽多姿的风景(1分);反映出师俭堂规模宏阔、设计精美繁复、集江南宅文化于一身(2分)和震泽小镇历史悠久、经济发达、文化繁荣等特点(2分);包含了作者对“方寸之地”富有美丽风景、处世哲学、丰厚文化内涵的赞叹之情。(1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4.微写作(10分)

(1)符合题目要求,以6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2)超过字数不扣分。

①要求重点突出、生动形象。

②要求理由充分、条理清晰。

③要求想象合理,有感染力,语言得体。

25.作文(50分)

附录:高考评分标准

作文评分参考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6 页(共 56 页)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少题目扣2分。

附录:文言文译文

金大定丙午年冬季十一月,我以侍从的身份离京任职汝南。我到任治事后的第二年,在州北寻得几间破屋子,四壁透风,屋顶漏雨,于是让人支撑倾斜(的地方),修补缝隙,依循它的旧貌来翻新它,在我公务余暇,小吏下班之后,把它作为休息的地方。(屋子)两檐之外,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7 页(共 56 页)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左有笋石,高耸而笔直;右有仙榆,长势茂密,枝叶横垂,大如伞盖。每逢美好时日,我束巾拄杖漫步石木之间。至于(有时)背靠着苍青的石壁而目送远飞的鸿雁,(有时)借一片清凉的树阴而像庄周梦蝶,每当自己悠闲得用言语无法形容,内心就像磐石(笃定),身体就像枯木(沉静),闲适快乐得都不知道什么是我,什么是外物,那种快乐之情怎么能够计量得出呢?我从此和木石有了忘年知心的交情,于是命名(木石)之旁的屋舍为“三友轩”。

有来访的客人(不解其意)而问我:“我私下里听说您闭门隐迹,亲戚朋友疏离,那和您做朋友的是谁呢?”我指着石木告诉(客人)。客人前仰后合地笑道:“从前我认为您很通达,(没想到)现在您竟见识浅薄到如此地步!笋石,有如鳞片般的皴痕,形体干枯,不堪斤斧雕琢,它原本就是无用的顽石。仙榆,盘绕弯曲,不合于规矩,也是无用的树木。常人尚且看不上并将它们抛弃,甚至不愿多看一眼,您怎么偏偏把它们作为好友呢?”我说:“啊!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从前(唐人)牛奇章的美石,钱吴越的大树,(世人)就已经把(它们)置之高位,(给它们)穿上锦绣。我即便想与它们为友,哪里能做得到呢?现在我(这个)被贬受辱的人,和那顽劣的石头、无用的木头一样,都无意于世俗,也不想有什么作为,这就是我以它们为友的原因。人的情感喜好,原本就不在于寄托的是否为珍奇之物,而在于是否能称心合意罢了。但是一定是先在心里有所领会,之后再寄托在外物之上,所以没有什么外物不能够让人感到快乐。【正如谢灵运(袭封‘康乐公’)寄情山水,陶渊明(曾做彭泽令)寓情琴酒,嵇康打铁,阮孚蜡屐,】虽然他们所遇到的事物不同,却都各自满意于能带给自己快乐的事物。您的想法如何呢?”客人说:“(您所说的)这番话是对的。怎奈木石无情,哪里能够完全了解您这般诚挚的心意呢!”我说:“不是这样的,人对待外物,只怕不够真诚。如果能够以诚相待,那么生公讲经之石可以点头,玄奘之松也能够转向而指。希望您不要忽视啊!”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8 页(共 56 页)

客人对我所说的感到惭愧,怅然若失,(那些话)应当是让他内心有所领悟的,于是对视一笑(他)就离开了。我于是把这番话刻在这石崖上。丁未夏四月十五日,三槐王元老记。

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 三 语 文 2015.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0分)

初学为文,常觉文思枯涩难以为继。有人认为疗治之方是多读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甲 (虽然/固然)可以充实学问增广见闻,主要的还是有利于思想的启发,否则纵然腹笥便便,.

搜章摘句,也不过是诠释之学,不见得就能达到?文如春华,思若涌泉?的地步。想象不充,.

分析不精,辞藻不富,这是造成文思不畅的主要原因。度过枯涩的阶段,便又是一种境界。提.

起笔来,有个我在,? ① 。?对于什么都有意见, 乙 (而且/况且)触类旁通,波澜.壮阔,有时一事未竟而枝节横生,有时逸出题外而莫知所届,有时旁证博引而轻重倒臵,有时..

竟至?骂题?,洋洋洒洒,拉拉杂杂。也许有人喜欢这种? ② ?式的文章,觉得里面有一股豪放恣肆的气魄。不过就作文的艺术而论,似乎尚大有改进的余地。作文知道割爱,才是.

进入第三个阶段的征象。须知敝帚究竟不值珍视,需要大刀阔斧地加以削删。芟除枝蔓之后,.才能显着 丙 (整洁/整齐)而有精神,简单而有力量。所谓? ③ ?,就是这种境界。

1.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都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腹(fǔ)笥 豪放恣肆 B.诠(quán)释 波澜壮阔 ....

C.辞藻(zǎo) 逸出题外 D.枝蔓(wàn) 旁证博引 ....

2.依次填入甲、乙、丙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虽然 况且 整洁 B.固然 而且 整洁

C.虽然 而且 整齐 D.固然 况且 整齐

3.在文中①②③处依次填入语句,恰当的一项是(3分)

A. ①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③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B. ①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②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C.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②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③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D. ①纵横自有凌云笔,俯仰随人亦可怜 ②绚烂之极趋于平淡 ③长江大河一泻千里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修辞手法,与画线句中“敝帚”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29 页(共 56 页)

A.人际交往中,巧妙的沟通、机智的表达可以获得良好的结果,而用拳头代替舌头的愚蠢行..

为则常常葬送一切。

B.中央开展的专项巡视工作,直面问题,落实问责,这把切除腐败毒瘤的手术刀,使反腐工...

作取得了实质性成效。

C.随着iPad、手机等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学校里的“小眼镜”越来越多,近视已成为学生...

健康方面的大问题。

D.语文教材里的鲁迅作品被替换一事引发社会争议,“我们这个时代是否还需要鲁迅”的话..题也被炒得沸沸扬扬。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①-④题。(9分)

以象形为基础的汉字,包含了中国人对世界的丰富体验。例如,?旦?,甲骨文写作 ??。《说文》解释说?旦,明也?,意为早晨日出。后引申为早晨,成语 甲 中的?旦?即为此意。?日月光华,旦复旦兮?中的?旦?是?明亮?之意,复旦大学取此意来命名。旦则光明可见,古人对天明誓,表示光明磊落、诚实可信,例如,? 乙 ,不思其反。?古人还用?旦?来表示时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元旦?即农历正月初一,也称?春节?。19xx年1月1日,民国采用公元纪年,才有了现代的元旦——公历1月1日。

①在甲、乙两处依次填入的成语是 和 。(2分)

②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旦”的含义与甲处成语中“旦”的含义不同的一项是(2分) ..

A.蒲苇一时纫,便作旦夕间。 .

B.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 .

C.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 .

D.左右邻械系入老监,号呼达旦。 .

③下列与选段内容相关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甲骨文是中国已知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形式,现代汉字是由甲骨文演变而来的。

B.《说文》是《说文解字》的简称,由东汉的许慎编著而成,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C.古人归纳出的六种汉字构成方式称“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D.“旦”指农历正月初一,又称朔日,与朔日相对的月末称晦日,而每月十五则称望日。 ④下列诗句中,与古代“元旦”无关的诗句是(3分) ..

A.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B. 玉颗珊珊下月轮,殿前拾得露华新。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

C.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于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D.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6.在下面语段的横线处填写诗文原句。(7分)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0 页(共 56 页)

二 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2题。

裴让之传

裴让之,字士礼。年十六丧父,殆不胜哀,其母辛氏泣抚之曰:?弃我灭性,得为孝子.

乎??由是自勉。辛氏,高明妇则,又闲礼度。夫丧,诸子多幼弱,广延师友,或亲自教授。.

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

让之少好学有文情清明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

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

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与杨愔友善,相遇则清谈竟日。愔每云:?此人风流警拔,裴文季为不亡矣。?梁使至,帝令让之摄主客郎。

第二弟诹之奔关右,兄弟五人皆拘系。神武问曰:?诹之何在??答曰:?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况让之老母在,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伏愿明公以诚信待物,若以不信处物,物亦安能自信?以此定霸,犹却行而求道耳。?神武善其言,兄弟俱释。历文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后兼散骑常侍,聘梁。文襄尝入朝,让之导引,容仪蕴藉,文襄目之曰:?士礼佳舍人。?迁长兼中书侍郎,领舍人。

齐受禅,静帝逊居别宫,与诸臣别,让之流涕歔欷。以参掌仪注,封宁都县男。帝欲以为黄门郎,或言其体重,不堪趋侍,乃除清河太守。至郡未几,杨愔谓让之诸弟曰:?我与贤兄交欵,企闻善政。适有人从清河来,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期月之期,翻然更速。?清河有二豪吏田转贵、孙舍兴久吏奸猾,多有侵削,因事遂胁人取财。计赃依律不至死。让之以其乱法,杀之。时清河王岳为司州牧,遣部从事案之。侍中高德政旧与让之不协,案奏言:?当.

陛下受禅之时,让之眷恋魏朝,呜咽流涕,比为内官,情非所愿。?既而杨愔请救之,云:?罪不合死。?文宣大怒,谓愔曰:?欲得与裴让之同冢耶!?于是无敢言者。事奏,竟赐死于家。 .

(取材于《北齐书·卷三十五》)

【注】①神武:北齐开国皇帝高洋之父高欢,高洋(文宣帝,550-560在位)即位后被封为神武皇帝,实并未在位。②静帝:东魏皇帝元善见,550年静帝禅位于高洋。

7.用斜线(/)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②①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1 页(共 56 页)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8.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殆不胜哀 胜:禁得住 .

B.广延师友 延:邀请 .

C.遣部从事案之 案:追究,查办 .

D.竟赐死于家 竟:竟然 .

9.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多取则焉

——内外亲属有吉凶礼制之事,大都效法她。

B.君臣分定,失忠与孝,愚夫不为。

——你我君臣之间的职分已定,丢弃忠心和孝心,连愚夫都不为。

C.以此定霸,犹却行而求道耳

——这样就能成就霸业,却还前行去寻找别的办法。

D.云奸吏敛迹,盗贼清靖。

——(那个人)说奸邪的官吏收敛了恶迹,盗贼也被清除干净。

10.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章的一项是(3分) ...

A.裴让之的母亲是一位既懂礼仪又会教育子女的人,为了使自己的孩子们成材,她含辛

茹苦抚养幼弱的孩子,为他们请老师,有时候还亲自教授孩子们。

B.裴让之与杨愔关心很好,如果二人见面,就会整天清谈;杨愔常夸赞裴让之,并希望

好友有好政绩。后杨愔因替裴让之说情而被文宣帝埋在裴让之墓中。

C.裴让之受二弟牵连被捕入狱,神武帝审问他时,他用三国时期诸葛亮兄弟分侍二主的

例子,表达自己既能尽忠又可尽孝的思想,并从侧面为弟弟开罪。

D.裴让之在齐立国时参与制定礼仪制度,皇帝想封他黄门郎,因有人说他身体肥胖而没

被任用,就作了清河太守,短短一个月,就使清河管界安定,政治清明。

11.“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句中“弟”是指自称“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

世, ”“后值倾覆, , ”的诸葛亮。(3分)

12. 裴让之受二弟牵连被审时做了辩解,《北齐书》与《北史》的记述有两处不同:一是《北

齐书》说“诸葛兄弟各得遂心”,《北史》中为“诸葛兄弟各得尽心”;一是《北齐书》说“况....

让之老母在”,《北史》“在”后有“此”。你认为《北齐书》与《北史》的记述哪个更好,请任选一处,简要说明理由。(5分)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3.阅读下面唐诗,完成①-③题。

送人之军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2 页(共 56 页)

贺知章

常经绝脉塞,复见断肠流。

送子成今别,令人起昔愁。

陇云晴半雨,边草夏先秋。

万里长城寄,无贻汉国忧。

【注释】①汉国:指唐王朝。唐人多以汉喻唐。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联写边塞险要。“绝脉塞”指长城险塞,“断肠流”指陇头流水,分别以“绝脉”和“断肠”称之,使人感受到边塞的险要、荒凉、凄苦。

B.首联颔联写送别。“常经”应“昔愁”,“复见”应“今别”,两相对照呼应,不仅加深了眼前的送别之愁,也可以看出当时战争的频繁。

C.颈联写景物节候。“晴半雨”“夏先秋”,写出了边塞环境气候的恶劣,同时“晴半雨”让人联想到“道是无情还有情”,表达挽留之意。

D.全诗以时空传情。今昔相映,“复见”了“常经”,使“今别”再添“昔愁”;塞内塞外对比,塞内尚夏而塞外就已经有了秋意。无不言愁。

②这是首送别诗,也是一首边塞诗。下列唐诗与这首诗在题材类别上不一致的是(3分) ...

A.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陈子昂《送魏大从军》)

B.上马带吴钩,翩翩度陇头。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C.沙平连白云,蓬卷入黄云。慷慨倚长剑,高歌一送君。(王维《送张判官赴河西》)

D.官桥祭酒客,山木女郎祠。别后同明月,君应听子规。(王维《送杨长史赴果州》) ③尾联常为人称道,请你赏析尾联的妙处。(4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14-16题。

【材料一】

20xx年以来,西非暴发的埃博拉出血热疫情震惊了全球。罹患此病,会出现发烧、呕吐、疼痛、出血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最后会因失血过多、多发性器官衰竭死去。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其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艾滋病为3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埃博拉出血热在最初流行时,几乎造成90%以上的患者死亡。

传染病的传染性常常用?基本传染数?来描述,基本传染数越高,传染性越强。20xx年SARS的基本传染数大约为2~4,麻疹为15~20,天花为3~5,埃博拉出血热为1.3~2.7。 非洲人好食丛林中的野味,打猎得来的果蝠和猴子,容易寄生埃博拉病毒,从而增加感染机会。埃博拉病毒主要传播途径是接触传播,比如接触感染者的血液、分泌物、器官和其他体①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3 页(共 56 页)

液等。而当地民众不知道病毒是如何传播的,因此仍然举行传统的土葬仪式。拥抱尸体,向死者祝福,然后入殓,使病毒有了一个更快捷的传播途径。因西非公共医疗系统的缺失,医院医疗条件差,多数情况下,诊治病人不在医院,而是在家里。这也是埃博拉出血热大规模流行的原因。

20xx年,世界很多医疗机构都投入到埃博拉出血热的防治工作中。然而无论医生们多么努力,埃博拉出血热依旧在蔓延。?埃博拉出血热完全不存在,是政府为了获得国际援助而编造的谎言?,这样的谣言使深信谣言的人们继续食用可能被病毒感染的?野味?;?埃博拉病毒是由外国人传进非洲的?,这样的谣言使竭力防止疫情扩散的?无国界医生?无法进入疫区工作;?医生因恐惧不顾病人的死活??医院会主动杀死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等谣言更使病人四处逃离,进一步加剧了疫情防控的难度。

随着研究的深入,科学家发现埃博拉出血热虽然造成惊人的病死率,会使人急性发病且无药可医,但并不是不可防控的。

【材料二】

SARS病毒是冠状病毒的一个变种, 是引起非典型肺炎的病原体。它通过呼吸道分泌物排出体外,并通过空气飞沫传播。研究证明,人们喜欢吃的果子狸是SARS的一个重要传染源。非典刚暴发时没有什么防控措施,导致大面积扩散开来。认识到这一问题后,政府开始坚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发现、报告和公布疫情。针对疫情,中国进入了全民防控阶段。

为了及早发现疫情,政府建立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疫情监测网络,一旦发现疫情,会通过网络直报系统直接上报卫生部。同时在车站、机场、医院、学校等公共场所采取检疫措施,使用红外热成像摄像机筛查发热人员,一旦发现疑似携带者,及早隔离。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在防治非典疫情中逐步建立。SARS危机后,政府还斥资加强CDC(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硬件建设,同时重视应急人才的培训。

SARS患者的平均死亡率为9.6%左右,最高可能达到14%~15%。非典爆发之初,谣言四起,人们在恐惧心理下纷纷抢购口罩、板蓝根……面对民众的恐慌,河南计生委印制了18万份宣传手册,利用县站、乡所、村室、学校、流动服务车等阵地,把正确的预防知识普及开来,为抗击非典斗争提供了良好的社会和舆论环境。而香港抗击非典最实用也是最管用的经验就是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经常洗手,咳嗽时掩上嘴,不用不干净的手指摸鼻子和揉眼睛。

仅仅用了两个月时间,中国就控制住了疫情。

14.下列有关埃博拉病毒和SARS病毒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埃博拉病毒是人类有史以来所知道的最可怕的病毒之一,可致90%的患者死亡。

B.埃博拉病毒的生物安全等级为4级,基本传染数高,是世界上传染性最强的病毒。

C.疫情暴发时,若不接触携带病毒的野生动物,人就不会染上埃博拉出血热和非典。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4 页(共 56 页)

D.埃博拉病毒主要是接触传播,SARS病毒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所以都要重视防控。

15.阅读材料一,概括埃博拉出血热在非洲肆虐的原因。(4分)

16.阅读材料一和材料二,从中国政府抗击非典的经验中,提取可用于抗击埃博拉病毒的方法。(6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阅读下面作品,完成17-20题。

雪花落在皇城根儿下

王丹枫

北京的冬天很神秘,用着猫样的轻柔,踩着猫样的细步,就这么悄无声息地来了。

许多南方的朋友跟我谈起北京时,总拿冬天的萧瑟和气候说事,特别是那些光秃秃的树枝,还有那冷得没心没肺的北风,让他们望而却步。当他们在盛赞南方一年四季绿意盎然的时候,说不定一场如幻如梦的大雪就悄然飘落在皇城根儿下。

每到深秋,我总喜欢踩在秋的尾巴上,把目光伸进冬天,北京的冬天,期待一场大雪落满京城。在北京,雪花哪天落下是不会提前告诉你的。说不准儿就在你一觉醒来之后,透过无字的窗户,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变化:树裹银装,路没边界,远处的高楼大厦、树木河流,隐隐约约如在云里雾里,妙不可言。连平日里最不起眼的小矮屋,也变得漂亮异常,就像童话里的小房子,神秘而美丽。空气中飘浮着甜甜的味道,沁人肺腑;天空是少有的蔚蓝,清澈透亮,没有了灰蒙蒙的雾霭;人们瑟瑟发抖,却个个精神抖擞,像是集体遇到了什么喜事,笑逐颜开。这个时候虚伪与真实不再竞争,也不再粉饰,整个世界都沉浸在晶莹剔透的冰雪里。

很多客居北京的人都承认,自己是从北京的第一场雪开始爱上这座城市的。因为雪可以让所有的建筑在一夜间变得沉静下来,让人有机会走进这座城市的内核,去真切认知每一种与温暖相关或者曾经相关的事物。

冬天的北京,雪花落下来之后,有许多地方值得我们把玩和回味。逛故宫最好的时候是下雪的午后,那时游人稀少,恰好显示出一个居住过二十四个皇帝的皇宫本有的威严和肃穆。踩着软绵绵的雪,走在通往午门空旷的大石板路上,仿佛可以和那些曾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对话。有的时候,或许还能看到那些帝王将相,还有他们的嫔妃,浩浩荡荡地一路走来,向你微笑,跟你点头示好,好像自己就是他们其中的一个,曾经一起住在这美丽的皇城里,没有勾心斗角,只有薄纱般美丽简单的日子。

落雪后的什刹海似乎永远都是北京最有情调的地方。树上挂着白雪,把枝条勾勒得很帅。坐在岸边某个酒吧的窗前,来一杯浓浓的热咖啡,毫无顾忌地想一些远远近近的事情,也可以什么都不想。总之,在雪的抚慰里,时间已了无皱纹。

雪后的胡同最有老北京的气质。当白雪铺檐挂树,九曲胡同中生息的生命,总能勾起人万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5 页(共 56 页)

千联想。闲步其间,你可以听见那透着老北京风情的一声声京腔京韵,或者迎面遇见一个小伙子推着一车红彤彤的糖葫芦走过。再或许,就在某个拐弯处,一枚?炮弹?突然袭来,让你冷不防地就找回童年的时光。孩子们堆着雪人、打着雪仗,欢呼声、叫好声、拍掌声,一阵高过一阵的嬉闹声,震落了树上的积雪。

北京冬天的夜晚是一天中最美的时光。盏盏柔和的灯光挂了起来,外面依旧是雪花飞舞,穿着衬衫薄裤坐在暖气片儿旁,饮着一杯清幽的绿茶,手里再捧一本自己喜欢的书,你就是全世界最幸福的那个人。窗外无声无息的雪在夜的灵魂上轻盈走动,那种圣洁那种净美如海潮般向你涌来,慢慢浸入你的灵魂深处。

不过,在北京落雪的冬天,和朋友们在家里大口大口吃冰淇淋,就着花生米和几碟小菜,一盅一盅喝二锅头,最为过瘾。如果酒后能再来一只烤番薯,那就更妙不可言了。曾经只为等那勾起胃虫的喷香的烤番薯,我还在瑟瑟的北风中排起长队。买到番薯时,掰开一半,黄嫩黄嫩的番薯瓤,悠悠上扬的袅袅热气,顿时一种幸福的温暖流遍全身,直至血液的每一个分子。 在我的潜意识里,有雪的冬天,北京才能淋漓尽致地散发出它特有的魅力。我喜欢在雪停之后,?全副武装?,穿上厚厚的棉袄,漫步在雪的世界里,听脚下咯吱作响。我还喜欢把一片片雪花放到舌尖上,然后感受它在嘴里丝丝化尽,最后细细回味雪的味道。我更喜欢在身子很凉的时候,吃上一锅涮羊肉,即使撑得肚圆,也毫不理会吃后容易发胖的身体……

北京的冬天没有定义,只有因人而异。北京的冬天可以是寒冷的,寒冷到把心冰封,寒冷到把痛凝固,寒冷到连眼泪都会干涸。北京的冬天又可以是温暖的,温暖到让你想拥抱面前走过的每一个人。

冬天的脚印已经走得很深了,可雪还没有来。空劳牵挂这么久,耗不起了,等不及了,听之任之吧。但心底里却翘首企盼着和它随时相遇,然后大声说:北京的雪,你终于回来了!然后牵手坐下,在温馨舒适的幽居里坐下,听雪絮语,和雪交谈,于无意间聊起,雪,那几乎失踪了一个冬天的传奇。

17.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第二段写南方朋友总拿北京的冬说事,表明他们看到的只是北京冬天的寒冷和不近人

情的表面,这就为下文做了铺垫。

B.文章运用了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不仅把雪落皇城写得形神兼备,而且还强

化了作者所要表现的欢悦和喜爱。

C.散文以时间为序,组串北京人细碎的冬天生活。从早晨一觉醒来到夜晚盏盏柔和的灯

光挂起,叙述分明,线索十分清晰。

D.雪冷反倒处处透出入心的温馨,因为唯其冷才促人去寻觅暖、追求暖、营造暖。还因

大雪的沉静和覆盖让人不见了寒凉。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6 页(共 56 页)

E.雪是北京冬天的传奇。作者以欣赏的眼光和拥抱的姿态,描写了雪落皇城根儿的温馨

画面,表现出北京冬日独有的情味。

18.请分条概括作者所感受到的雪落北京的暖意。(6分)

19.文章前面细腻地描写了雪落皇城的景致,末尾却说“可雪还没有来”,这是否矛盾?请提出

你的观点并阐释理由。(5分)

20.结合事例,谈谈你对文中画线句“北京的冬天没有定义,只有因人而异”的理解。(4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微写作(10分)

从下面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

为了迎接APEC会议在北京召开,使饱受雾霾困扰的举办地有一个良好环境,中国政府采取了停产、休假、限号、周边配合等有力措施,广大市民也予以理解支持,?人工?地创造出了被网民戏称的?APEC蓝?,展现了北京作为国际交往中心的魅力和风采。

①描写你眼中的“APEC蓝”。要求描写具体,富有文采。

②代北京市政府拟一封致全体市民的感谢信。要求简明得体,感情真挚。

③写出“APEC蓝”带给你的思考或启示。要求观点明确,有理有据。

22. 作文(50分)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

①有一种消失令人无可奈何:淡出生活的邮筒,终将老去的亲人,一段无法挽回的错过…… 对此你有何体验和感慨,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除诗歌外),不少于700字。

②有人问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在你实验的某一领域,专家们曾经给出了200余种理论。要确定哪个是对的,该怎么办???不怎么办,继续做实验。?他说。

又有一次,有人问他:?如果实验结果与预期不同怎么办??他的回答是:?那就对了!? 你对丁肇中的回答有什么感想和思考?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700字。

丰台区2014~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练习

高三语文参考答案 2015.1

一、本大题共6小题,共26分。

1.D (枝蔓màn 旁征博引) (2分)

2.B (“固然”,表示确认某一事实,接着说同时也应该承认另一事实。前后意思不矛盾,转折较轻,重在突出后一小句;“虽然”,只用于前后分句意思矛盾、转折意味重的句子。“而且”,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7 页(共 56 页)

可以连接词、短语或者分句,强调意思进一层,重点在后一句;“况且”,只连接分句,表示追加补充说明,重点在前一个分句。“整洁”,整齐清洁;“整齐”,有秩序,不凌乱。)(2分)

3.C(3分)

4.B(3分)

5.①枕戈待旦、通宵达旦、秉烛待旦、危在旦夕等,只要是含有“旦”字且“旦”的意思为早晨的成语均可;信誓旦旦

(2分。一空1分。错字、漏字、别字不给分。)

② C(2分)

③ D(2分)

④ B(3分)

6.①左骖殪兮右刃伤 ②霾两轮兮絷四马 ③铁马秋风大散关 ④金戈铁马 ⑤骐骥一跃 ⑥驽马十驾 ⑦功在不舍

(7分。一空1分。错字、漏字、别字不给分。)

二 本大题共6小题,共22分。

7.让之少好学/有文情/清明俊辩/早得声誉/魏天平中//举秀才/对策高第/累迁屯田主客郎中/省中语曰/能赋诗/裴让之/为太原公开府记室。

(5分。断对2处得1分;断错2处扣1分,扣完5分为止。“/”必断,“//”可断可不断。)

8.D(竟,最终。)

(3分)

9.C(却,退。“犹却行而求道耳”意为好像倒退着去寻找道路。)

(3分)

10.B(“杨愔因替裴让之说情而被文宣帝埋在裴让之墓中”错误。)

(3分)

11.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 奉命于危难之间

(3分。一空1分。错字、漏字、别字不给分。)

12.答案示例:

①《北齐书》的表达更好。遂,顺,完成;遂心,即顺从自己的心意。“遂心”,是说诸葛两兄弟顺应自己的心意选择各自效忠的君主,彼此间并无勾连。言外之意是说,自己五兄弟也会像诸葛两兄弟一样,既然是顺应自己的本心作出的选择,就不会因血缘关系而改变各自的选择和立场。“遂心”较之“尽心”更强调常人常情。

或:

《北史》的表达更好。尽,竭尽;尽心,即竭尽自己的忠心。言外之意是,自己五兄弟也会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8 页(共 56 页)

像诸葛两兄弟一样,对各自所选择的君主竭尽忠心,不会暗中勾结和背弃原主。“尽心”较之“遂心”表达忠诚之心更为深入。

②《北齐书》的表达更好。“老母在”,这里“在”应为健在,即还活着。老母健在,我要尽孝心,就不会不顾老母的安危恣意行事,强调老母在不远游的孝情。“老母在”语言更为简洁,既有“活着”,还有“在这里”的意思。

或:

《北史》的表达更好。《北史》中的“老母在此”,强调老母尚在他身边,尚在此地,自己绝不会离老母而去,置她于险境。“在此”的情感表达中更有一种急切和诚恳。

(5分。观点,1分,理解,1分,联系文本说明理由,3分。言之成理即可。)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13. ① C(3分)

② D(3分)

③答案示例:

尾联是勉励之辞,诗人寄望戍边的男儿应像万里长城一样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让大唐不再有后顾之忧。“万里长城”既是写景,又是用典,妙在虚实之间。“万里长城”除写眼前景外,又暗用了檀道济的典故,在这里以长城比喻军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安全的关切和对之军戍边之人的期望。

(4分。诗句理解,2分;手法,1分;情感,1分。)

四、本大题共3小题,共13分。

14. D (3分)

15.①食用寄生了埃博拉病毒的果蝠等野生动物。

②传统的丧葬仪式,使人们与感染了疫病的死者直接接触。

③在家治病,增加接触传播的概率。

④无知和恐惧心理,使人们抵触科学的防控措施。

(4分。四个要点,一点1分。)

16.①建立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机制。

②加强医疗硬件设施的建设,重视医疗应急人才的培养。

③加强公众舆论宣传,尤其是加强埃博拉出血热知识的宣传。

(6分。三个要点,每点2分。)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19分。

17.C D(4分)

18.答案要点: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39 页(共 56 页)

①故宫:平等、亲切;简单、美丽

②什刹海:有情调;闲适、惬意

③胡同:透着老百姓的风情;找回童年的时光

④雪夜饮茶读书:圣洁静美;净化灵魂

⑤冬日:日常饮食,平凡生活;幸福温馨

(6分。共5个要点;每个要点分两个小点,每个小点1分;答出6个小点即可满分。)

19.答案示例:

①不矛盾。前文描写的是记忆中的雪,是历年雪落皇城的场景。今年的雪还没有来,表现对雪的渴盼。正因为雪落皇城的美好记忆和认识,才更增添了对落雪的渴望之情,情感上水到渠成,自然圆融,文章也有了曲致跌宕之美。这样写既可突出前面回忆的情深,又可以加强后面渴望的意切,起到深化作者热爱北京冬天的主旨的作用。

②矛盾。文章前面描绘的场景真实可感,后面突然提到雪却未来,给人“上当受骗”的感觉,不仅缺乏过渡,显得突然,还打断了行文的脉络,有断裂之嫌。

(5分。观点,1分;联系文章阐述理由,3分,语言表达,1分。言之成理即可。)

20.参考示例:

这里所说的“没有定义”“因人而异”,是指人们会因个体因素而对万物感知各异。所谓“万物皆着我之色彩”。情绪、经历、遭遇等会影响人们对同一事物的观察和认知。如,同是花鸟,在漂泊作客的诗人杜甫眼里是“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而在对江南景物无限赞美与神往的诗人杜牧眼里却是“千里莺啼绿映红”。

(4分。句子理解,2分;结合事例分析,2分。)

六、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1.微写作(10分)

(1)符合题目要求,以6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2)超过字数不扣分。

22. 作文(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0 页(共 56 页)

说明:每3个错别字减1分,重复的不计。字数不足,每少50个字减1分。缺少题目扣2分。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裴让之,字士礼。十六岁父亲去世,几乎不能承受(失去父亲的)悲哀,他的母亲辛氏流着泪安慰他说:?(因为哀伤过度而)抛弃我(并且失去)生命,能够是一个孝顺的人吗??从此(裴让之)自己鼓励自己。辛氏,有高明的作妇人的准则,又熟悉礼法。丈夫去世(的时候),孩子们大多年幼弱小,便广泛地(为孩子们)邀请老师,有时候(还)亲自教授(他们)。内外亲属有吉凶之事的礼仪法则,大多效仿她。

让之少年好学,有文采,口才杰出,早年获得声誉。魏天平年间被举荐为秀才,应答对策,名列前茅。几次升任为屯田主客郎中,王宫禁地中有这样的话:?能赋诗,裴让之。?任太原公开府记室。与杨愔友好,见面就整天清谈。杨愔常说:?这个人才华出众,敏悟超群,裴文季没有死啊。?梁的使臣到,帝令让之代理主客郎(接待使者)。

第二弟诹之逃往关右,兄弟五人都被拘禁。神武问:?诹之在哪里??回答说:?往昔吴、蜀二国,诸葛兄弟二人各自能够遂心,何况让之的老母在世,君臣的职分已定,失去忠与孝的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1 页(共 56 页)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事情),愚夫都不愿做。我希望明公(能够)以诚信待人,如果以不诚信待人,别人又怎么能相信自己呢?以此来成就霸业,就像倒着走路而寻找道路啊。?神武认为他的话说得对,兄弟全被释放了。历任文襄大将军主簿,兼中书舍人,后来又兼任散骑常侍出使梁。文襄曾入朝,让之作引导,容貌含蓄,文襄看着他说:?士礼是个好舍人。?调任中书省长官兼中书侍郎,主管舍人。

齐接受禅让,静帝退居另外的宫中,与众臣告别,让之流涕叹息。因参与制定制度制度,被封为宁都县男。帝想用作黄门郎,有人说他身体太胖,不堪奔走侍奉,于是任职清河太守。至郡没多久,杨愔对让之众弟弟说:?我与贤兄交往诚恳,盼望听到他好的政绩。恰好有人从清河来,说奸吏收敛恶迹,盗贼被清除。一个月的时间,彻底改变,变化很快。?清河有两个豪吏田转贵、孙舍兴长久做官,奸邪狡猾,多有侵夺,趁着(处理)事务就威逼人索取财物。计算(他所索)赃物依法不到被处死(的程度)。让之因他们扰乱法纪,杀了他们。当时,清河王高岳任司州牧,派所部从事查办他。侍中高德政过去与让之不和,上表章弹劾说:?在陛下受禅的时候,让之(因)眷恋魏朝,呜咽流涕,等到做了皇室官员,不是他所情愿的。?不久,杨愔为他求救,说:?罪不该死。?文宣大怒,对杨愔说:?(你)想与裴让之同埋一个坟墓吗??于是没有敢(为让之)说话的人了。事情奏请朝廷后,最终赐死在家中。

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2015.1

本试卷共8页。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和链接材料,完成1—7题。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2 页(共 56 页)

①饱受雾霾之苦的今人,不免感叹:“要是在古代该多好啊!”古代没有现代工业,没有汽车尾气,环境污染没有现在严重,但不能说古代没有雾霾。“霾”字在甲骨文卜辞中就已出现,《诗经》中也有关于霾的记载,说明霾很早就有了,并非现在才出现。

②在古代,霾主要指由于刮风、雨雾和尘土飞扬造成的空气混浊,大面积灰蒙昏暗的现象。《晋书?天文志》中对霾有确切解释:“天地四方昏蒙若下

尘,十日五日已上,或一月,或一时,雨不沾衣而有土,名曰霾。”

③搜罗史料,我们发现古代关于霾的记载,通常并不使用“霾”一词,而是仅描述现象,如《汉书》中的“蒙黄浊”“蒙,微而赤”。也偶有直接用“霾”字记载的,比如《明宪宗实录》记载:“自春徂夏,天气寒惨,风霾阴翳……近一二日来,黄雾蔽日,昼夜不见星日。”再如,《清.

史稿》载,康熙六十年,“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

④面对严重的霾灾,古人如何治理呢?

⑤皇帝下罪己诏算是一种“治理”之法。中国古代有“天人感应”的哲学思想,汉代董仲舒加以理论阐述,有“灾异谴告”之说,将灾异的发生视为帝王治理国家失职造成的后果。一旦发生灾异,皇帝就有可能下罪己诏,对施政方针进行反省。《汉书》记载:“西北有如火光。壬寅晨,大风从西北起,云气赤黄,四塞天下,终日夜下著地者黄土尘也。”这是由大风卷起尘土所形成的黄霾天气,情形严重,朝野震恐,以为上天降下灾异来“谴告”当政者。汉成帝看这阵势,赶紧下罪己诏说:“朕承先帝圣绪,涉道未深,不明事情,是以阴阳错谬,日月无光,赤黄之气,充塞天下。咎在朕躬。”

⑥第二个“治理”的办法是推荐贤才,贬黜奸佞和贪腐。这是皇帝“罪己”的一部分。帝王检讨自己的种种失职,自然包括任用奸佞小人之误,要认真纠错,就要“□□□,□□□”,起用贤良方正之人,免掉不称职的官员,处罚违法犯罪的官员,期望以此诚意打动上天。《后汉书?郎顗传》载:“自从入岁,常有蒙气,月不舒光,日不宣曜。”意思是自新年以来,经常有灰霾,一派天昏地暗,日月不明,世人忧忡,视为异象。名士郎顗就向皇帝举荐贤才,理由是因为皇帝没有选贤任能,上天为之生气,如果“爵贤命士”,彰显帝王仁德,天气就会转好,月朗星列。

⑦第三个“治理”的办法,是要求文臣武将斋戒数日,焚香祭天,祈求神灵驱赶霾灾。这大约是古人将霾视为妖孽作恶,横空来世,人力无可抗拒,只能“求神打鬼”,通过“魔高一尺,道高一丈”的办法来治霾。《元史》中记载了一起大风霾:“风霾蔽都城数日,帝恐天神之怒,遣礼部焚香祭天,祈神灵驱风霾而散。”这次风霾来势凶猛,皇帝分明感觉这是国家朝政有不妥之处,让上天生气了,赶紧召集礼部官员,点上高香,对天祭拜,恳求上天息怒。

⑧第四个“治理”的办法,就是在生产上作些应对。比如康熙年间发生风霾,京畿农人“芸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3 页(共 56 页)

锄时,令苗稍疏”,加强通风,让庄稼免于倒伏。

⑨在古代,霾是一种“不可抗外力”,古人并没有 ,但 是值得学习的。

(取材于20xx年《南都周刊》廖保平的文章)

【链接材料】

雾,是指形成于地表,由大气中悬浮的小水滴或冰晶组成的水汽凝结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当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达到饱和,温度下降到水汽凝结点时,空气里的水蒸气就很容易凝结生成雾。

霾,也称灰霾,是指原因不明的大量烟、尘等微粒悬浮而形成的混浊现象。《现代汉语大辞典》对“霾”的解释有两种:一个是“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另一个是“乱风中降下灰尘的现象”。据此,“霾”可分为“雾霾”和“尘霾(”或“风霾”)两种。霾的核心物质是空气中悬浮的灰尘微粒,气象学上称为气溶胶颗粒。空气中的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和其他微小的尘埃能使大气混浊,能见度恶化。当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时,人们就将这种非水成物组成的气溶胶系统造成的视程障碍称为“霾”。

大气混浊,能见度差的天气现象,其成因往往不尽相同。一般来说,相对湿度小于80%时是霾造成的,相对湿度大于90%时是雾造成的,相对湿度介于80%—90%之间时,是霾和雾的混合物共同造成的,但其主要成因是霾。

霾的厚度可达1—3千米左右。由于灰尘、硫酸、硝酸等粒子组成的霾散射波长较长的光比较多,因而霾看起来通常呈黄色或灰红色。

1.第③段中“自春徂夏”的“徂”意思是“ ”,与《诗经·卫风·氓》中“ , ”的“徂”意思相同。(3分)

2.第⑥段方格处引用了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对后主刘禅的劝勉之词,请补充完整。(2分)

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推断,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古代文学作品中就已经出现了关于霾的记载,由此我们可以推断,霾是古已有之,并不是现代社会才开始出现的。

B.从古书中对霾的解释可以看出,古时霾持续的时间并不确定,有时持续几天、半月甚至一个月,有时也就一会儿。

C.古代的记载中很少直接使用“霾”一词,仅描述霾出现时的现象,间接反映出霾或许在古代出现得并不十分频繁。

D.本文既引述了古代出现霾的情景,又介绍了古人治理霾的办法,对我们当今治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4 页(共 56 页)

4.文章介绍了古人应对霾的哪几种办法?请分条概括,每条不超过4字。(4分)

5.为文章最后一段横线处补写句子,使文意完整、贯通。(4分)

6.按照文意判断,《清史稿》“会试出榜,黄雾四塞,霾沙蔽日”中的“霾”属于哪种霾?(2分)

7.根据文章有关内容(含链接材料),比较古代与现代的霾的异同。(4分)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3题。

刘禹锡,字梦得,自言系出中山,世为儒。贞元九年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工文章,善五言诗。淮南杜佑表管书记,入为监察御史。 .

贞元末,王叔文得幸太子,禹锡以名重一时,与之交,叔文每称有宰相器。太子即位,朝廷大议秘策多出叔文。引禹锡及柳宗元与议禁中,所言必从。擢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

兼崇陵使判官。

叔文败,坐贬连州刺史,未至,贬朗州司马。地居西南夷,土风僻陋,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禹锡在朗州十年,唯以文章吟咏陶冶性情。蛮俗好巫,每淫词鼓舞,必歌俚辞。禹锡或从事于其间,乃依骚人之作,为新辞以教巫祝。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元和十年,自武陵召还,宰相复欲置之郎署。而禹锡作《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语涉讥刺,执政不悦,复出为播州刺史。诏下,御史中丞裴度奏曰:“播极远,猿狖所宅,禹锡母八十有余不能往,当与其子死决,恐伤陛下孝治,请稍内迁。”宪宗曰:“为人子者宜慎事,不贻亲忧。若禹锡望他人,尤不可赦。”度无以对。帝改容曰:“朕所言,责人子事,然不欲伤其亲。”乃易连州,又徙夔州刺史。

禹锡尝叹天下学校废,乃奏记宰相曰:“言者谓天下少士,而不知养材之道,非天不生材也,郁堙不扬也。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可乎?贞观时,学舍千二百区,生徒三千余,外夷遣子.

弟入附者五国。今室庐圮废,生徒衰少,非学官不振,病无资以给也。旧时,凡学官,春秋祭于先师,斯止于太学辟雍【1】,非及天下。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甚非孔子意。今夔四县岁费十六万,举天下州县岁凡费四千万,而于学无补也。请罢天下州县四时祭,籍其资半.

归所隶州,使增学校,举半归太学,犹不下万计。可以营学室,具器用,丰馔食,增掌故,以备使令,儒官各加稍食,则古时之风,粲然可复。”当时不用其言。

禹锡晚年与少傅白居易友善,诗笔文章,时无在其右者。常与禹锡唱和往来,因集其诗而序之曰:“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太和三年春以前,纸墨所存者,凡一百三十八首。”梦得尝为《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为佳作,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开成初,复为太子宾客分司,俄授同州刺史。秩满,检校礼部尚书、太子宾客分司。会昌二年七月卒,时年七十一,赠户部尚书。

(取材于《新唐书〃刘禹锡传》)

注释:【1】太学辟雍:指国家设立的大学。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5 页(共 56 页)

8.用斜线( / )给上面文言文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5分)

9.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善五言诗 善:擅长 .

B.引禹锡与议禁中 引:延请 .

C.生徒三千余 徒:只有 .

D.籍其资半归所隶州 籍:登记 .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叔文每称有宰相器

叔文经常说自己有宰相的才能

B.当与其子死决

将与她的儿子就此死别

C.是不耕而叹廪庾之无余

这就如同不耕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

D.今凡州县四时皆有事于孔子庙

如今各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举行祭祀活动

11.下列句子中,不能表现刘禹锡有才华的一项是(3分) ..

A.擢进士第,登博学宏辞科

B.举目殊俗,无可与言者

C.故武陵溪洞间夷歌,率多禹锡之辞也

D.虽名位不达,公卿大僚多与之交

1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 ...

A.刘禹锡与柳宗元因为王叔文的引荐参与朝政,提出了很多建议,均被采纳。

B.刘禹锡被贬播州,裴度以会对皇帝以孝治天下的理念有损害为由替他求情。

C.宪宗认为孝亲应谨慎,但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实在罪不可赦。

D.刘禹锡第一次被贬是受王叔文变法失败连累,第二次是因写诗得罪当政者。

13.刘禹锡认为当时“天下少士”的原因是什么?他提出了什么解决措施?请根据文意概括。

(4分)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4.阅读下面两首苏轼的诗词,完成①—④题。(15分)

采桑子·润州多景楼与孙巨源相遇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6 页(共 56 页)

苏轼

多情多感仍多病,多景楼中。尊酒相逢,乐事回头一笑空。 停杯且听琵琶语,细捻轻拢。醉脸春融,斜照江天一抹红。

润州甘露寺弹筝

苏轼

多景楼上弹神曲,欲断哀弦再三促。江妃出听雾雨愁,白浪翻空动浮玉【1】。

唤取吾家双凤槽,遣作三峡孤猿号。与君合奏芳春调,啄木飞来霜树杪。

注释:【1】浮玉:喻指金山。

①下列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采桑子》开篇从“多景楼”的“多”字获取灵感,连用三个“多”字引出“情”“感”“病”而不赘叙,令人印象深刻。

B.“空”字写出“一笑”之后,“回头”来眼前的“乐事”便会消失而“空”无所有,只有“多情”“多感”“多病”依然。

C.《采桑子》上阕前二句先言情后言事,后二句先言事后言情,借眼前之景,写心中之情,言事与言情结合,意蕴盎然。

D.这两首诗词皆出自苏轼之手,均写多景楼中与友人相聚之事,都借用音乐抒情,但抒发的情感却一喜一忧,迥然不同。

②筝是一种拨弦乐器,相传为秦人蒙恬所制,故又名“秦筝”。它发音凄苦,常令人“感悲音而增叹,怆憔悴而怀愁”。下面有关筝的诗所表达的情感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3...

分)

A.弹筝北窗下,夜响清音愁。张高弦易断,心伤曲不道。(南朝梁·萧纲《弹筝》)

B.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唐·李端《听筝》)

C.花脸云鬟坐玉楼,十三弦里一时愁。凭君向道休弹去,白尽江州司马头。(唐·白居易《听崔七妓人筝》)

D.银甲弹冰五十弦,海门风急雁行偏。故人情怨知多少,扬子江头月满船。(元·萨都剌《赠弹筝者》)

③有人评论说苏轼《采桑子》中“斜照江天一抹红”一句与白居易《琵琶行》中“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试作简要分析。(6分)

④这两首诗词对于音乐演奏有很多精妙的描写,有的句子化用了白居易《琵琶行》中的句子,如“细捻轻拢”在《琵琶行》中的原句是“ ”,而“欲断哀弦”所表达的意境同《琵琶行》中的“冰泉冷涩弦凝绝, 。 ,此时无声胜有声”也有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7 页(共 56 页)

相似之处。(3分)

四、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5—22题。

半山园情思

沿着南京城古老的明城墙,从中山门进入城区,南向行驶一段路程,便会在路边的站牌上,与一个令人怦(pīnɡ)然心动的名字【 甲 】(萍水相逢/不期而遇):半山园。熟知历史的人,.

莫不知道这个称谓背后所蕴含的历史意义和文化内涵。这个称谓记录着一段王朝兴衰的沧桑历史,更纪念着与那段历史【 乙 】(息息相关/一脉相承)的一代政治巨擘和文化大家,中国历史上最清正廉洁、最实干有为的官吏代表——王安石。

公元1076年,迫于保守派和既得利益集团的强大压力,王安石发动的旨在改变北宋积贫积弱局面的变法运动屡屡受挫,56岁的他第二次罢相,退居南京(时称“江宁”),在城外一个人迹罕至的地方,建起了一座名为“半山园”的不起眼的小宅院,过起隐居生活。在这里,王安石度过了人生最后近十年的时光。

如今的半山园,隐藏在一所海军院校的角落里,后面紧挨着古老残破的明城墙,左侧是一个小土墩,右侧是十余幢高大壮观的现代建筑。静立一隅的半山园大门紧锁,青瓦白墙的小..

屋一看便知是现代粗糙复制的产物,充满了矫作和伪饰。门前肃立着一尊汉白玉荆公雕像,长须飘然,神色静穆。由于这里尚不对外开放,我们无法进入屋内。但我并不十分在意。能在半山园近周徘徊,遥想这位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不坐轿子不纳妾,死后无任何遗产的宰相当年斗笠蓑衣、瘦驴独行的身影,感知他的悲愤心情、千古遗憾,追慕他的伟岸人格、高大精神,便已足矣!足矣!

离开半山园,陪同的朋友指着旁边的土墩告诉我,这就是著名的“谢公墩”,是东晋谢安的埋葬之所。我恍然明白王安石为什么选择在这里建设他的“半山园”。史载,一代名相谢安原本名叫谢安石,当年王安石之父王益给儿子起名的时候,本有希冀儿子直追古贤之期。想必,曾被推誉为“安石不肯出,天下苍生何”的谢安,一定是王安石自小心向往之的偶像。在政坛叱咤.(chà)风云多年,历经起落坎坷后,王安石一定想到了谢安的“东山再起”。怀着以退为进、伺机再起的强烈愿望,他选择在谢公墩旁,建起了自己的半山园,等待着重整改革局势、再掌国运航舵的历史机遇。只可惜,支持他的宋神宗骤然去世,使他梦想破灭,终究没能实现报效国家、造福民众的理想,给后人留下了千古长叹。似乎是上天有意安排,历史上两位名相,不但同名,而且魂归同处……

站在谢公墩上,我不由再次浮想连篇。想当年,王安石流连于此时,一定会反复总结自己..

的功过得失,他一定会深深地不解,为什么以他这样的勇气和信心、这样的地位和能力,还不足以挽救那个王朝一步步倾颓?他或许会联想到,为什么以谢安那样的风流才情、崇高威望,同样也挽救不了东晋的覆灭?当然,在他之后,如他们一样的张居正、曾国藩、李鸿章们,都曾试图以一己之力,挽救一个王朝的命运。但无论他们怎样付出,最终依旧是徒劳。历史大势,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8 页(共 56 页)

就如半山园后明城墙外那滚滚东流的长江水一样,一去不复!

半山园后的明城墙,有一段已经坍塌,到处是散落的青灰色巨大城砖。朋友说,那些城砖是南京市保护文物,每一块砖上都记录着一段别样的历史。

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坐稳江山后,一如秦汉唐宋诸朝开国之君,同样梦想着江山万年不替。为了让城砖坚固耐用,他让所有工匠和监制官吏都把自己的名字刻在砖上烧制出来。如果哪段城墙因为城砖质量不合格而坍塌,便可通过上面的名字追责相关人员。

朱元璋这一招“问责制”的确令工匠烧制出了至今仍然坚厚无比的城砖。但是,从建筑学的角度看,城墙牢固与否,不仅取决于每一块城砖的坚硬程度,更重要的是地基是否牢固以及城墙的整体形制设计如何。再结实的城砖,依然阻挡不了城墙总体上的坍塌。看着那散落满地的城砖,我忽然想到,这一块块坚硬无比的城砖,岂不就如封建王朝那一位位忠臣良吏?比如“①□□□□□□□□□,□□□□□”(出自《游褒禅山记》)的王安石、“②□□□□□□□□□,□□□□□□□□□”(出自《岳阳楼记》)的范仲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当然,还包括所有从数千年封建火窑里烧制出来的、世界上最吃苦耐劳的民众——即便他们忠贞如斯、智慧如斯、坚忍如斯,却终究难以抵挡封建王朝的最终崩溃。

徘徊在坍塌散落的城砖之中,大家好奇地一块块翻看着砖上烧刻的文字。这些五百多年前的陌生名字,让我们感慨万千,反思良多。当年的朱元璋一定想不到,他意图用以建筑他那万年不倒王朝的城砖,不但没有让他的王朝金瓯永固,反而以这种坍塌暴露的方式,让后人记住了那些创造了历史的工匠和基层官员,以及那些文字所承载的历史意义和精神内涵。

这些城砖让我们见证了一句名言:历史终究是人民创造的。

同时让我们真切地感知到: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

(取材于徐兵博的散文)

15.文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字形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怦(pīnɡ)然心动 B.静立一隅 ...

C.叱咤(chà)风云 D.浮想连篇 ...

16.在文中甲、乙处依次填入词语,恰当的一项是(2分)

A.萍水相逢 息息相关

B.不期而遇 一脉相承

C.萍水相逢 一脉相承

D.不期而遇 息息相关

17.下列对文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3分)

A.巨擘:擘读bò。本意为大拇指,文中比喻在某一方面居于领先地位的杰出人物。出自《孟子·滕文公上》:“孟子曰:‘于齐国之士,吾必以仲子为巨擘焉。’”

B.东山再起:文中指退职隐居后重新出任要职。出自《晋书·谢安传》:“隐居会稽东山,年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49 页(共 56 页)

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C.汗青:古时在竹简上记事,采来青竹,要用火烤得竹板像出汗一样冒出水后,才容易书写。文中指著作完成。出自《史通·忤时》:“故头白可期,而汗青无日。”

D.金瓯永固:瓯读ōu。文中比喻国土像黄金做的盆一样完整,政权永远牢固。出自《南史·朱异传》:“尝夙兴至武德合口,独言:‘我国家犹若金瓯,无一伤缺。’”

18.根据文意,在①②句方格里填写出诗文原句。(4分)

19.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

A.王安石给自己的宅院起名为“半山园”,蕴含着对王朝兴衰的历史回忆,寄托着清正廉洁的政治追求,含义深远。

B.王安石第二次罢相后在半山园隐居,直到去世,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再度出仕,继续推行变法运动的改革理想。

C.如今的半山园被现代建筑包围、侵占,原本的屋舍已荡然无存,作者徘徊在门前,为后人渐渐淡忘王安石而痛心。

D.无论地位多高、能力多强,都无法阻挡历史的前进,王安石、谢安等人不懂这一点,是他们的阶级局限性造成的。

E.封建统治者想让自己的王朝不朽,却终被历史无情淘汰,原本默默无闻的工匠,却在历史中留下了他们的名字。

20.结合全文,分析文章中写谢公墩和明城墙的用意是什么。(8分)

21.本文认为“历史终究是人民创造的”。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说明你的理由。(5分)

22.文章结尾说“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请简要解释这里的“文化”指什么。(4分)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微写作(10分)

阅读下面文字,从三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超过150字。

①近期,教育部发布文件,取消了体育比赛、理化生奥林匹克竞赛、科技创新大赛等获奖考生的高考鼓励类加分。对此,你是否赞同?请简述你的看法。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据。

②你打算报考什么大学或专业?假设你的某位家人或朋友不赞同你想要报考的大学或专业,请写一段文字说服他。要求条理清楚,有说服力。

③即将毕业离开母校了,请给母校写一段临别赠言,表达你对母校的情感。要求感情真挚,富有文采。

24.作文(50分)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50 页(共 56 页)

阅读下面文字,从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文。

①文题一

20xx年末,“断舍离”入选“本年度十大流行语”。“断舍离”的意思是“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物品,脱离对物品的迷恋”。如今,“断舍离”已成为一种现代生活的理念,延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对于“断舍离”,你有哪些思考?请以“我看断舍离”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②文题二

20xx年结束了。这一年,有人过得平淡安然,有人经历坎坷挫折。这一年,或许有欢喜,或许有悲伤,或许有付出,或许有收获。这一年,可能在生命里留下特别的印记,也可能在成长中匆匆掠过,不留痕迹。

回顾20xx年,你有哪些经历、感受、领悟?请以“再见,我的2014”作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7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

北京市朝阳区2014—2015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统一考试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5.1

一、(本大题共7小题,共22分)

1.(3分)

往(或“到”) 自我徂尔 三岁食贫

【评分参考】

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2.(2分)

亲贤臣 远小人

【评分参考】

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3.(3分)

D(“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参考价值”理解不当)

4.(4分)

①皇帝罪己。②举贤贬奸。③斋戒祭天(或“祈神”)。④生产应对。

【评分参考】

每点1分。超过4字不得分。意思对即可。

5.(4分)

有效的治霾办法 其敬天畏命的精神

【评分参考】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51 页(共 56 页)

每空2分。意思对即可。如与答案不一致,能符合文意、自圆其说即可。

6.(2分)

尘霾(或“风霾”)

7.(4分)

相同:①都是由悬浮颗粒导致大气混浊、能见度差的现象。

②颜色为黄色或灰红色。

相异:①主要成分不同:古代的霾中主要是尘土,现代的霾中多了化学成分。

②出现频率不同:现代的霾比古代的霾出现得频繁。

【评分参考】

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二、(本大题共6小题,共21分)

8.(5分)

彭城刘梦得/诗豪者也/其锋森然/少敢当者/予不量力/往往犯之/夫合应者声同/交争者力敌/一往一复/欲罢不能

【评分参考】

答对2处得1分。答错2处扣1分。扣完为止。

9.(3分)

C(徒:学生,门徒)

10.(3分)

A(应为“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宰相的才能”)

11.(3分)

B(此句表现的是朗州的落后与闭塞)

12.(3分)

C(“刘禹锡指望别人来帮他奉养母亲”与文意不符)

13.(4分)

原因:国家没有提供足够的资金扶持教育、培养人才,而是把钱花在祭祀孔子上了。

解决措施:废止祭祀,把节省下来的钱一半用于地方教育,一半用于国家设立的大学,增加

教育投资。

【评分参考】

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三、(本大题共1小题,共15分)

14.①(3分)

D(“一喜一忧,迥然不同”有误)

②(3分)

B

③(6分)

两句都运用了以景结情,情景交融的手法(1分,手法)。“斜照江天一抹红”写演奏结束,四下安静下来,只看见夕阳斜照在江面,水天映着残阳的一道红光(1分,解说诗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52 页(共 56 页)

句)。“唯见江心秋月白”写演奏结束后,四周静悄悄的,只看见江心倒映着一轮皎洁的秋月(1分,解说诗句)。这两句都写了演奏结束后,演奏者和听众还沉浸在音乐的回味中,此刻出现了刹那的宁静(1分,“宁静”或“空白”等),从侧面表现出琵琶声的妙绝入神(1分,“侧面表现”),曲有尽而韵无穷,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了涵咏回味的广阔空间(1分,“回味”)。

【评分参考】

意思对即可。

④(3分)

轻拢慢捻抹复挑 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

【评分参考】

每空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四、(本大题共8小题,共32分)

15.(2分)

B(A“怦”读“pēnɡ”,C“咤”读“zhà”,D“连篇”应为“联翩”或“连翩”)

16.(2分)

D(“不期而遇”指没有约定而意外地相遇;“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一脉相承”指由一个血统或一个派别传下来)

17.(3分)

C(“著作完成”有误,应为“史册”)

18.(4分)

①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 可以无悔矣

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评分参考】

每句1分。句中有错该句不得分。

19.(4分)

A、D(A、D于文无据,C“为后人渐渐淡忘王安石而痛心”不够准确)

【评分参考】

选A、D各得2分,选C得1分。答案超过两项本题不得分。

20.(8分)

写谢公墩,是为了将王安石与谢安联系起来(1分),借以表达王安石的政治追求(1分),并且从他们共同的追求和命运中提出思考(1分):为什么这些封建时代的杰出政治家都无法挽救王朝的衰落(1分)?

写明城墙,是用比喻的手法回答前面思考的问题(1分):忠臣良吏和吃苦耐劳的人民如同结实的城砖(1分),优秀的文化根基和社会制度如同牢固的地基和合理的整体形制设计(1分),封建王朝仅仅依靠前者,而缺少后面的重要因素,当然无法维系长久(1分)。

【评分参考】

意思对即可。

21.(5分)

【评分参考】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53 页(共 56 页)

考生可同意,也可不同意;能够言之成理、自圆其说即可。

22.(4分)

历史人物、遗迹、文字等所承载的历史意义(2分)和精神内涵(2分)。

【评分参考】

意思对即可。

五、(本大题共2小题,共60分)

23.(10分)

(1)符合题目要求,以7分为基准分向上浮动;

(2)超过字数不扣分。

24.(50分)

作文评分参考

20xx北京四城区高三语文期末试题及答案

错别字每3个减1分,重复的、非知识性的错误不计。最高减3分。 字数不足,每少50字(2行)减1分。最高减5分。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54 页(共 56 页)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刘禹锡,字梦得,自己说是中山人,家中世代是儒生。(刘禹锡在)贞元九年被提拔为进士的等第,荣登博学宏辞科。(刘禹锡)精通写文章,善于作五言诗。在淮南节度使杜佑府做管书记,后又入朝担任监察御史。

贞元末年,王叔文被太子欣赏任用,刘禹锡因为名气在当时很大,(王叔文)和他交往,叔文经常称赞(刘禹锡)有做宰相的才能。太子继承皇位后,朝廷中的重大议题和秘策多出自王叔文之手。(王叔文)请刘禹锡和柳宗元在宫中商议(国事),(刘柳)所提出的观点都被(王叔文)采纳。(刘禹锡)被授为屯田员外郎,判度支盐铁案,兼任崇陵使判官。

王叔文(的改革)失败后,(刘禹锡)被牵连贬为连州刺史,(还)没到(连州),(又被再)贬为朗州司马。(朗州)地处西南少数民族地区,当地的风气落后,满眼都是不同(于文明地区)的风俗,没有可以交谈的人。刘禹锡在朗州十年,只能用写文章和吟咏诗文来陶冶性情。少数民族的风俗喜好巫祝,每次祭祀,敲着鼓跳舞,一定唱俚俗的歌词。刘禹锡有时参与这些活动,于是依据楚辞作家的作品,写了新的歌词来教给巫祝。所以武陵溪洞之间的夷人唱的歌,大多是刘禹锡写的歌词。

元和十年,(刘禹锡)从武陵被召回(京城),宰相又想安排他到郎署(任职)。但刘禹锡写了《游玄都观咏看花君子诗》,诗中有讥讽之意,执政的人很不高兴,又被贬出(京城)做播州刺史。诏书下达后,御史中丞裴度奏禀(皇帝)说:“播州特别偏远,(是)猿猴居住的地方,刘禹锡母亲八十多岁了,不能(跟着儿子)前去,(就)将与她的儿子死别,(我)担心(这样会)伤害陛下以孝治天下的方针,请求您稍稍往近的地方调动(他)。”宪宗说:“做人儿子的应该谨慎做事,不让父母担忧。像刘禹锡(这样不谨慎)比别人还严重,更不能饶恕了。”裴度没有话回答了。(过了一会儿)宪宗改变了(严厉的)脸色说:“我所说的,是责备做儿子的事,但不想伤他母亲的心。”于是改调(刘禹锡)去连州,又迁任夔州刺史。

刘禹锡曾经感慨天下学校荒废,就上书给宰相说:“言官说天下缺少读书人,却不懂得培养人材的方法,不是上天不降生人才,而是(人才被)湮没不能发展的缘故。这就如不耕田而只感叹仓库没有剩余的粮食,可以(这样)吗?贞观的时候,(全国有)学舍一千二百处,学生门徒三千多人,外国派年轻人来跟着学习的有五个国家。现在学校坍塌荒废,学生门徒缺少,不是管教育的官员不努力,问题是没有资金来供给。过去,凡是管教育的官员,在春秋两季向先师(孔子)祭奠,只是在国立大学里这样做,没有遍及天下的学校。现在地方州县一年四季都在孔子庙中祭奠,恐怕这不是孔子的意思。现在夔州四县每年(祭奠)花费十六万钱,全国地方州县每年(祭奠)花费共四千万钱,但对办学却没有补益。请求废除全国地方州县每年四季祭奠孔子的制度,登记那些(用来祭奠)的资财,把一半给予所隶属的地方州县,让(地方)增设学校,拿另一半给国立大学,还不止用万来计算。(这些钱)可以营建学舍教室,制备教具,丰富(师生的)饮食,增添旧制,来准备雇用使唤的人,教书的官员各自稍微增加一些俸禄,那么古时的风气,明显地可以恢复了。”(朝廷)当时没有采用他的主张。

刘禹锡晚年和少傅白居易交好,诗词文章,(当时)没有在白居易之上的人。(白居易)常常和刘禹锡相互和诗酬答,于是(白居易)集录这些诗并为之写序说:“彭城刘梦得是诗人中的豪者。他的(诗)锋芒突出,很少有敢和他对诗的。我自不量力,常常和他对诗。互相呼应的人声气相同,交锋的人力气相当。(我们两人)一去一回(互相唱和),想要停也停不下来。太和三年春天以前,用纸墨记录下来的(诗),共一百三十八首。”刘禹锡曾经写了《西塞怀古》《金陵五题》等诗,江南文士称(这些诗)为佳作,虽然(刘禹锡)官位不显达,(但)公卿大官中有很多人与他交往。

开成初年,(刘禹锡)又做了太子宾客分司,不久授为同州刺史。任期满,做检校礼部尚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55 页(共 56 页)

书、太子宾客分司。(刘禹锡)会昌二年七月去世,去世时七十一岁,被追赠为户部尚书。

高三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题卷 第 56 页(共 56 页)

更多相关推荐:
高三语文教学总结

彭娟我今年担任高三年级五、六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年又结束了,在这里我对一学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一、学生基本情况:1、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2、知识面比较狭窄,知…

高三语文期末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乐斯君在这一学期中,我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单招考试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自己的学习、复习能够紧跟最新形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20xx年单招考试,我…

高三语文期末总结

高三语文期末总结封志红本学期按照复习计划完成了基础字词病句修改古诗词鉴赏文言文阅读作文几个专题的复习从学期的教学和学生情况来看得出教学上的几点体会一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文言文的复习是高考的重点复习部分学生...

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

20xx~20xx高三语文教师工作总结20xx年就这样迅速地成为了过去时,高三毕业班的日子总是这样急急匆匆,对于刚过去的这一学期和刚接的这两个班级,有一些浅显的感悟,在此作一个简要的总结,希望对自己今后的教育教…

20xx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xx——20xx学年(下)个人教学工作总结语文组黄玉堂不知不觉地,又送走了一届高三学生。这一届的高三学生,真正地做到了不补课,所以感觉时间过得特别快,一眨眼,怎么学生都离校了,感觉也挺失落的。不过,回想起来…

20xx高三语文期末教学总结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高三语文组杨金华在这一学期中我立足学生立足教材立足高考实际密切关注相关信息使自己的学习复习能够紧跟最新形势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展望20xx年高考我信心百倍现将20x...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高三(4)(5)班的语文教学工作。现将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总结如下:一、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业务素质。“学海无涯,教无止境”。所以,一直以来我都积极学习。一学期来,,自己能坚持不断地自觉学习教育教…

岱山中学20xx届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

岱山中学20xx届高三语文备课组工作总结高三语文备课组高三的教学早因高考结束而划上了句号静心反思和总结一年来的教学回顾平时教学的情形探索问题解决的办法为此现将我们备课组老师的集体智慧化为朴素平实的语言诉诸自己和...

20xx-20xx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20xx20xx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于艳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高三3班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本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理念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学法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积极参...

20xx-20xx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

20xx20xx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与反思于艳本学期我继续担任了高三3班4班的语文教学工作我根据两个班的实际情况本着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这一理念我认真学习教育教学理论深入研究学法教法虚心向同事学习积极参...

20xx高三语文教学总结

20xx高三语文教学总结高三语文教学总结一我今年担任高三年级七八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一学年又结束了在这里我对一学年来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总结学生基本情况1基础薄弱点很多综合做题能力较差学习上不善于自己纠错总结2知识...

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

20xx高三语文教学工作总结高三是学生高中学习的冲刺阶段对每一位任课教师来说高三教学工作意味着紧张忙碌劳累同时也意味着充实收获和提高从接受高三教学的那一天起自己就明白要承担的责任于是给自己制定计划暗下决心一定要...

高三语文期末总结(3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