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有答案)

时间:2024.4.5

古诗词赏析专题复习

例子:(结合参考答案,仔细去推敲,为什么要这样去答题。)

(2005  泸州)读下面的古诗词材料,按要求作答。

绝句二首(其二)【唐】杜甫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今春看又过,何日是归年?【注】此诗为杜甫入蜀后所作。

1.诗的前两句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图画?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出来。

答:在碧绿的江面上,有白色的鸟儿掠翅飞过,青翠欲滴的山上,春花开得正艳,像要燃烧似的。

2.作者在本诗中抒发了什么感情?

答: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3.“山青花欲燃”中“燃”字妙在何处?

答:“燃”字是“燃烧”的意思,这里是写花的颜色,形象地写出了花之艳以及春的勃勃生机。

(2011  泸州)             襄邑道中 【宋】陈与义

飞花两岸照船红,百里榆堤半日风。卧看满天云不动,不知云与我俱东。

【注】这是陈与义27岁时进京待选途中写的一首纪行诗。

1.本诗第一句中的“飞”字意蕴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1)描绘了(暮春时节)落英缤纷的美丽盛景;

2)表现了船行的轻快,传达出诗人愉快的心情。

2.本诗三、四两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好在哪里?请简要回答。

答:(1)运用了静中见动的写法,写出了因船云俱动,使人误以为云不动的情趣。(2)诗人的所见所感还含有智慧和哲理(与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有异曲同工之妙)。

(2014   泸州)                  寻南溪常道士(刘长卿)

一路经行处,莓苔见屐痕。白云依静渚,芳草闭闲门。

过雨看松色,随山到水源。溪花与禅意,相对亦忘言。

7、颔联中“依”“闭”两字用得极妙,请任选一字作简要分析。(4分)

依:用拟人手法,写出白云悠悠,也似有情,依傍着静静的沙洲,富有情趣。

闭:蓬门关闭着,却说是碧草当门,写出了草的繁茂,衬托出友人寓所环境之宁静、清幽

8、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描绘了雨后幽静、清新宜人的山野景色:小道布满青苔,白云环绕沙洲,春草绕院门,松色青翠,溪岸野花静静开放。表达诗人春日里访友的闲适、恬静心情。

(2009  泸州)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1.词下片中字可谓一字千金,试简析其妙在何处。

答:“字是含有“躺”的意思,把小儿的天真、活泼、顽皮和盘托出,跃然纸上

2.全词充满了一种什么样的生活情趣?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答:全词充满了和谐闲适,其乐融融的农村生活情趣;表现出词人对和谐快乐、闲适恬淡的乡村生活的喜爱赞赏之情。

(2004  泸州)                 江南春绝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为了突出江南春色,诗人选取了哪些具有江南特色的风光景物?

答:选取了莺歌、红花绿柳(树)、水乡、酒店小旗、寺庙、春雨等。

2.诗人笔下的江南春景,鲜明、生动、形象,请问:这种效果是通过哪些写作手法生成的?

答:动、静结合、视觉听觉多角度描写(或声色结合)、点面结合或局部景致与概括描写结合等多种方法。

3.明朝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谈到这首诗,认为“千里”的“千”字应改为“十”。理由是:“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此言遭到反驳。你认为慎的观点错在何处?

答:①错在不懂得“千里”在这里是虚写而非实数或误解了艺术创作虚实结合的方法;既然是写江南春色,以“千里”概之亦扣题目。

(2006  泸州)             田园乐(其六) 【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1.本诗绘形绘色,突出了景物特点,请结合诗歌的前两句作简要分析。

答:①写桃花、柳丝、春雨等,抓住了富有春天特征的景物;用“红”“绿”两字,使景物色彩鲜亮怡目;渲染了桃花、柳丝在春雨、水雾中的婀娜多姿,柔和可爱;诗句细致描绘,层层渲染,构成一幅浓墨黑重彩的美丽的图画。

2.诗歌营造了一种什么样的意境?请举例说明。

答:营造了清晨一种清幽、静谧的意境。如诗歌最后一句用“莺啼”的声音衬托了“犹眠”的静。(“未扫”写出了幽静也可)

(2008泸州)                     春雪 【唐】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在诗歌一、二两句中,哪些字眼最能表现思想感情?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诗人因看到刚刚长出的草芽而吃惊;“惊”字写出了诗人见到春色来临的新奇、惊讶、欣喜的感情。

2.分析诗歌三、四两句运用的主要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答: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

总结:

链接资料

一、古代诗歌按题材分类

①写景抒情诗(内容上写的某种景物,抒的某种情);②即事感怀诗;③咏物言志诗;④怀古咏史诗;⑤边塞征战诗;⑥惜别送别诗;⑦思乡怀远诗;⑧山水田园诗。

二、古诗词曲中常用表达技巧举要

1.[直接抒情]:即作者在文中把内心强烈的感情不加掩饰地直接叙述出来,让强烈的感情激流直接倾泻而出。

2.[借景抒情]:属间接抒情的一种,通过对实景的描写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3.[托物言志]:属间接抒情的一种,托物言志就是通对事物的描写和叙述,表达自己的志向和意愿。

4.[情景交融]在景物描写中融人了作者的主观感情,使诗歌达到“物我合一”,分不清哪是“景”,哪是“情”。

5.[动静结合]:指对人、事、景处于动态或相对静态时的描写。

6.[以动衬静]: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即通过对动态的描写、渲染、反衬出静态,也就是在动态描写中显示出静态。

7.[乐景写哀]:属反衬手法中的一种,表面上写的是一种欢乐的场景,而实际上是借此来表达一种悲哀、凄楚的情绪。

8.[以景结情]:是诗歌在议论或抒情的过程中,戛然而止,转为写景,以景代情作结,使得诗歌“此时无情胜有情”,显得意犹未尽。

9.[铺排]:即《诗经》表现手法中的“赋”。“赋者,铺陈其事而直言之”,指的是不厌其烦地多角度地进行铺叙陈述。

10.[渲染]:我国传统画技之一,后借用来指文艺创作中为突出人物形象和环境所采用的强调、反复等多方面着意的铺叙等写作技法。

11.[烘托]:衬托中的正衬,原是我国传统画技之一。亦称“烘云托月”。后借用指一种写作技法即指通过特定的环境气氛的描写,以突出人物某种心绪或突现人物形象的技法。具体说来就是不说本意,只说与此有关的事物,达到烘托本意的目的。此种手法常与渲染手法结合起来使用,易混淆。

12.[点化]:(化用)对前人书面作品的语言和群众的口头创造,进行再加工创造,赋予它新的内容和意境可分三种:字词点化、内容升华、意境开拓。

13.[用典]:也叫用事。它是指援引历史故事或古书中的词语来说明白己观点的一种修辞方式。用典有明用,也有暗用。

14.[实虚结合]:实写,指对人物或事件进行直接的、正面的叙述和描写。虚写,指采用侧面交代或烘托性的叙述与描写。虚实结合,即两种手法在叙述、描写中同时使用。

15.[抑扬]:我们在表扬或批评某一事物的时候,为了使别人信服,或预先防止别人的反驳,往往把要表扬的先从某一缺点加以批评,把要批评的先从某一优点加以表扬,这种修辞手法就叫做抑扬。抑扬可分两种:①欲扬先抑法;②欲抑先扬法。

16.[叠词]:为了表达的需要,把同一的多音词接二连三地用在一起,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叠词。

17.[互文]:上下文中相对举而独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互相补充、互相渗透,共同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这种修辞方式就叫互文。

18.[意象组合]:(蒙太奇式的画面组合) 蒙太奇是电影艺术的表现形式和方法,主要是指由镜头组接成生活的片断和场景。场景随着剧情发展而时时在变化,给人以鲜明的形象感。

19.[白描与工笔]:①白描:原是中国水墨画中纯用墨线、不着颜色来粗笔勾勒物象轮廓的一种笔法。后借用于文学写作,指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的一种描写方法。②工笔:原是一种绘画的笔法,后指精雕细刻、重彩浓墨的描绘。

20.[借代]:是借一个人身上特有的东西或者特点。

   [借喻]:跟借代差不多。但是借以用的东西,不是这个人身上的一部分,而是形容这个人。

三、古诗五种题型答题模式及步骤★★★★★

第一种模式——分析意境型

㈠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㈡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㈢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㈣答题步骤:

 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如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分析技巧型

㈠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㈡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㈢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Ⅰ.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托物寓理。

Ⅱ.描写手法主要有: (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反衬又有动静衬、声寂衬、以乐景衬哀情 (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3)对比。 (4)白描。

Ⅲ.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2)比喻 3)拟人 (4)夸张( 5)双关(6)用典

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㈣答题步骤: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第三种模式——分析语言特色

㈠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㈡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㈢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词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畅、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

㈣答题步骤:用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指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第四种模式——炼字型

㈠提问方式:这一联(句)中最生动传神的是什么字?为什么?

㈡提问变体:某字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㈡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是要求品味这些经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谈,得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分析。

㈣答题步骤: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第五种模式——一词领全诗型

㈠提问方式:某词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㈡解答分析:古诗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个字或一个词就构成全诗的线索,全诗的感情基调、全诗的思想,抓住这个词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出考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㈢答题步骤:该词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⑵从该词在诗中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考虑。


第二篇:20xx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三)


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三)

归园田居(其三)·陶渊明

主旨:这首诗写的是田园劳作之乐,表现的是归隐山林的遁世思想。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南山下有我种的豆地,杂草丛生而豆苗却稀少。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早晨起来到地里清除杂草,傍晚顶着月色扛着锄头回家。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道路狭窄草木丛生,傍晚的露水沾湿了我的衣服。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衣服沾湿了并没有什么值得可惜的只要不违背自己的意愿就行了

[评析]:颔联写诗人种豆早出晚归的艰辛,虽苦累却满不在乎描写了一种月下回归的美妙意境尾联表现了诗人要脱离污浊官场归耕田园的心愿,也隐含祝愿自己的劳动能获利好收成

1、赏析陶渊明的《归园田居》并答题

①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地点的一句是:                   

② 点明了作者耕种的时间的一句是:                                       

③ 表现作者晚归情趣的一句是:                表现作者归隐耕作目的诗句是:                

                 。  

2.这首诗可分                                                                            ,三层意思 

3.“但使愿无违”的“愿”具体指的是                                                      

4.这首诗流露了的感情                                                                 。 
5.“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6、诗人到田间去干什么?干了多长时间?

7、第五句中“道”是指什么说的?既是归途,大概也就是来时的路,为什么开头不提,到这里才说它狭而多草木?

8、为什么要着意写夕露沾衣?

9、“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写出了诗人怎样的生活图景和生活状态?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    不要嘲笑农民家里的腊酒浑浊,

丰年留客足鸡豚。    丰收年景,款留客人的鸡猪却十分丰足。

山重水复疑无路,    山峦重叠,清碧的小溪曲折,仿佛已经无路可走了,

柳暗花明又一村。    突然我又看见前面柳绿桃红,(几间农家)茅舍隐现在花木扶疏之间。

萧鼓追随春社近,    箫声鼓声此起彼伏,原来是春社日快要到了,

衣冠简朴古风存。    人们穿的、戴的都很简洁朴素,古老风俗在这里依然保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    但愿从今以后,我能不时地趁着夜色,

拄杖无时夜叩门。    拄着拐杖,轻叩农家柴扉,与老农谈论桑麻。

1、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                        的陶醉,对                           的喜爱之情。

2、找出诗中有哲理的两句诗,并说说其蕴涵了什么哲理。

                                                                         

3、诗人游山西村有哪些亲切感受?                                     

4、这首诗的尾联意蕴丰富,余味无穷。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5、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诗歌朗读的节奏可以按音节兼顾意义来划分,例:“衣冠/简朴/古风/存”。

B “丰年留客足鸡豚”一句写出了农民热情好客、淳朴厚道的性格。

C 全诗生动地描绘了优美的农村风光,充满了浓郁的生活气息。

D 全诗都是写实,按时间推移展开叙述,层次清晰。

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主旨:表达诗人不因为自己被贬而对人生、对未来失去希望的积极精神和豁达胸襟。

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   在巴山楚水这些凄凉的地方,度过了二十三年沦落的光阴。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怀念故友徒然吟诵闻笛小赋,久谪归来感到已非旧时光景。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沉船的旁边正有千帆驶过,病树的前头却是万木争春。

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今天听了你为我吟诵的诗篇, 暂且借这一怀美酒振奋精神。

1.下列对诗词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这两句意思是自己谪居在巴山楚水这荒凉的地区,算来已经二十三年了。表明作者谪居生活的艰苦和遭遇贬居的痛苦,给全诗定下了感情的基调。

   B、“怀旧空吟闻迪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后一句用王质烂柯的典故,既暗示了自己谪居时间的长久,又表明了世态的变迁,以及回归之后生疏而怅惘的心情。

   C、“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作者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既感到惆怅,却又相当达观。

D、“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这两句表现出坚忍不拔的意志,与常人所用的“借酒消愁”形成鲜明的对比。

2.《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叙述自己被贬时间之长、被贬之地边远的句子是                                                                       。慨叹世事的变化而产生的生疏、怅惆之情的诗句是                                                                       。蕴含哲理,表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诗句是:                                                                      

3.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诗的开头两句"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是什么意思?表达了怎样的心情?  

4.本文运用了典故,请把它找出来。并说说所表达的感情。

5. 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6、这首诗感情浓郁,但前后基调不同,前四句           ,后四句           ,前后形成鲜明对比。

赤壁  · 杜牧

主旨:借一件古物来兴起对前朝人物和事迹的慨叹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

折戟沉沙铁未销,                  折断的铁戟沉埋黄沙还没有销掉,

自将磨洗认前朝。                  拿起来一番磨洗仍可辨认出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                  如果东风没有帮助年少的周瑜,

铜雀春深锁二乔。                  铜雀台春宫深处就会关着二乔。

一.1、阅读杜牧《赤壁》这首诗,找出分析不当的一项(    )

 A、作者并不从正面写赤壁之战的过程及其在政治上的后果,而是反说其事,并以两位美女的命运来反映赤壁之战对东吴政治军事形势的重大影响。

 B、 “折戟沉沙铁未销”,是说折断的兵器埋没在沙土中还没有锈蚀。因为该兵器埋入沙土的年代不久,时间不长。

C、“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是用假设的口气说的。假如当时的天气、风向不给周郎以方便,赤壁之战就有可能被曹操取胜,那么“二乔”就可能被关在铜雀台了。

D、赤壁是东汉末年周瑜大败曹操的地方,在今湖北蒲圻西北长江南岸,但诗人所咏之赤壁并非此处,而是湖北黄冈的赤鼻矶,所以说杜牧此诗虽为咏史诗,其实也是借题发挥。

2、赏析杜牧的《赤壁》并答题。

 ①从体裁看这是一首_______,从内容看这是一首_______;诗中前两句由_____ 引出“认前朝”——“三国赤壁”,为后两句作铺垫。

②后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表达了作者不以成败论英雄                   的政治见解和独到的史识。

③《赤壁》中诗人借物起兴来对前朝人物和事迹慨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反面落笔进行议论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全诗最精彩的是久为人们传诵的末二句,这二句议论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4.本诗的以小见大手法是怎样表现的?

         

二.1、诗中的“周郎”是指《三国演义》中的          。诗人杜牧和___     __合称“小李杜”。 ?   

2、《赤壁》开头为什么从一把很不起眼的折就写起,这样写有何作用?
  

4.如果把诗歌最后一句“铜雀春深锁二乔”改为“国破人亡在此朝”好不好?为什么?.

三.(1)在初中阶段我们学习了几十首古诗词,有的咏史,有的写景,有的叙事……请问杜牧的《赤壁》属于那一种写法?本诗在运用这种写法上有什么特点?(3分)

                                                                       

(2)“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一句中“东风”指什么?简要谈谈你对这句诗句的理解。(3分)

过零丁洋  · 文天祥

主旨:在这首诗里,作者沉痛地述说了国家的危难,个人的遭遇,慷慨地表示了为国捐躯的壮志。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苦辛,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下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汗青。

一.1、下面对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干戈寥落”四字,包含多少辛酸与遗憾!
B、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以形象的拟人手法描写国家与个人的命运。
C、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两个带有感情色彩的地名来抒写诗人的忧虑不安,孤苦伶仃。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激励人心的议论表现出诗人高尚的情操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
2、颔联两句有何联系?用了什么修辞?

3、颈联上句追忆当年兵败福建时,忧念国事的心情,下句写目前不幸被俘的孤独处境。诗歌很巧妙地借用了两个地名,“惶恐”和“零丁”,请说说它们的双重含义。

4、尾联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文天祥拒绝降元“留取丹心照汗青”,是个有骨气的人,你能举出类似的事例吗?
 

6、你还能写出哪些透着铮铮骨气的名句?
   

7、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概括写出诗人被捕前的全部经历的诗句是:                            ; 写出国家和个人的境遇的诗句是:                                          ;概括写出两次抗元,遭受失败后的心情的诗句是:                                             ; 表现诗人誓死报国,表现诗人崇高的爱国情怀与坚贞的民族气节的名句是:                                        

8、[20##年无锡卷] 对下列两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过零丁洋 文天祥             别云间    夏完淳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下洋里叹零丁。   已知泉路近,欲别故乡难。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
A.《过零了洋》是一首七言律诗,四联八句,全诗押的是ing韵;《别云间》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四联八句,押的是an韵。
B.《过》诗多用对偶句,如“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而打萍”和“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了洋里叹零丁”,对仗极为工整。
C.《别》诗中“三年羁旅客,今日又南冠”一联点明自己被捕,过了三年漂泊的生活,今天又成了囚徒,同时表明自己要像楚人钟仪那样忠于故国的意志。
D.“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全诗透露出作者内心的恐惧和对前途的迷惘。

9、诗的首联回顾了作者经历的哪两件事?

20##届中考语文专题复习之古诗词赏析(三)

参考答案:

归园田居

1、种豆南山下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  但使愿无违

2、种豆的地点及劳动结果   劳作的辛苦与执着   自己的田园之乐

3、不在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田园劳作之乐,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

4、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享受田园之乐的惬意、闲适的心情

5、对田园生活的喜爱与怡然自得  6、锄草   从“晨兴”到“带月荷锄归”,可看出他干一整天

7、诗人的归途,紧承上句中的“归”字    为了引出夕露沾衣一句,表明诗人在草木中穿行,致使衣为夕露所湿  8、借夕露沾衣作烘托,抒写诗人归田的愿望

9、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劳动归来的诗人虽然独自一身,却有一轮明月陪伴。月下的诗人,肩扛一副锄头,穿行在齐腰深的草丛里,这是一幅多么美好的月夜归耕图啊!        虽然很辛苦,但他并不抱怨., 心情的愉快和归隐的自豪。

游山西村

1、农村纯朴民风;秀丽清新的山村景色

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人生陷入某种困境时,如能锲而不舍,继续前进,往往会豁然开朗,发现一片新天地。

3、景色优美,风俗古朴,主人盛情

4、山西村有巨大的吸引力,游后诗人意犹未尽,只愿从今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亲切絮语。          

5、D

酬乐天处逢席上见赠

1. A    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3.这两句意思是写作者自己被贬谪到巴山楚水这些荒凉的地区,二十三年就如同弃置在道旁一样。写出了作者长期被贬的愤慨心情。  4.本文有两个典故,一个是"闻笛赋",一个是"烂柯人";写出了作者回乡所见,人事俱非,恍如隔世的心情。或者:烂柯人:)对岁月流逝、人事变迁的感叹

闻笛赋:怀念故友5. 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所描写的画面必须扣住“千帆竞发”“万木争春”);这两句的本意是以“沉舟”“病树”比喻作者自己,用“千帆过”“万木春”喻自己被贬后新贵们的仕途得意,抒发诗人的身世之感。但是其中包含的事物新陈代谢的哲理,指新生事物无比美好,社会总是向前发展。

6、低沉愤懑   高昂乐观

赤壁

一.1.B   2. 七绝诗   咏史诗    折戟    或是英雄的成功都有某种机遇    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冼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3.提示: 这是一首咏史诗,抒发的是对国家兴亡的感慨,可谓大内容,大主题,但这大内容、大主题却是通过"小物""小事"来显示的。诗的开头两句由一个小小的沉埋于沙中的"折戟",想到汉末分裂动乱的年代,想到赤壁之战的风云人物,后二句把"二乔"不曾被捉这件小事与东吴霸业、三国鼎立的大主题联系起来,写得具体、可感。       4.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二.1.周瑜  李商隐。   2. 明确:这一片折戟与古代战争有联系,很自然地引起后文对历史的咏叹。这两句的作用主要不在于作为诗的引导,它本身也蕴含着强烈的意念活动。沙里沉埋着铁朝,点出此他曾有过历史风云。折朝沉沙而仍未销蚀,又发岁月流逝物存人非的感慨。凡是在历史上留下过踪迹的人物、事件,常会被无情的时光销蚀掉,也易从人们的记忆中消逝,但又常因偶然机会被人记起。正由于发现了这片铁朝,使诗人无法平静,因此他要磨洗并辨认一番,发现原来是“前朝”——三国赤壁之战时的遗物。从而为下文铺垫。3.曲折地反映出他的抑郁不平和豪爽胸襟。诗人慨叹历史上英雄成名的机遇,是因为他自己生不逢时,有政治军事才能而不得施展。它似乎还有一层意思:只要有机遇,相信自己总会有作为,显示出一种逼人的英气。   4.不好,因为诗的创作必须用形象思维,而形象性的语言则是形象思维的直接现实。如果我们将“铜雀春深锁二乔”改写成“国破人亡在此朝”,平仄、韵脚虽然无一不合,但一点诗味也没有了。杜牧在此诗里,通过“铜雀春深”这一富于形象性的诗句,写曹操胜利后的骄恣和东吴失败后的屈辱,这正是他在艺术处理上独特的成功之处。用形象思维观察生活,别出心裁地反映生活,乃是诗的生命。

三(1)咏史诗(1分)。特点:借史实抒情。     (2)“东风”指火烧赤壁一事(1分)。如果不是东风给了周瑜以方便,取得胜利的就可能是曹操,历史将要重写(2分)。

过零丁洋

一.1、A  2、国家山河支离破碎,局势危急,个人命运也动荡不安,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历经艰辛危苦。“风飘絮”形容国势如柳絮飘散,无可挽回;“雨打萍”比喻自己身世坎坷如雨中浮萍漂泊无根,时起时沉。用了比喻的修辞。    3、惶恐滩和零丁洋两个地名,写出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可见诗中“惶恐”“零丁”具有双层含义。     4、作者直抒胸臆,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他的民族气节。  5、蔺相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苏武执汉节牧羊十九年;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最终死在风波亭上;朱自清宁可饿死也不吃美国的救济粮;刘胡兰在敌人铡刀下慷慨就义。

6、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青白在人间(明.于谦<<石灰吟>>);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宋.郑思肖<<画菊>>);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 梦游天姥吟留别>>);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人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徐悲鸿) 

7、辛苦遭逢起一经    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

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     8、D  9、①经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②在国家危急存亡关头,响应号召起兵抗元。

更多相关推荐:
初中古诗词名句归类赏析

初中古诗词名句归类赏析一爱国篇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泊秦淮赏析从字面上看是批评商女实际批评纵情声色醉生梦死的颓靡世风批评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犹唱的犹字意味极其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

诗词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李白行吟图1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

初中古诗词名句赏析年中考语文复习资料之一第一册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

古代诗词名句赏析1赏析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年轻时离开家乡年老才回来一口乡音未改两鬓已是疏落苍白少小离家与老大回的句中自对概括写出数十年久客他乡的事实暗寓自伤老大之情次句以鬓毛衰顶承上句具体写出自己的老大...

古诗名句、佳句赏析

古诗名句佳句赏析1回乡偶书贺知章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从侧面表现了诗人离乡之久变化之大2夜雨寄北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表达了诗人把思念深情化为重聚希冀3淮上与友人别郑谷4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维名...

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曹操观沧海运用夸张手法虚写大海表现大海包容天地的气概更显示出诗人期盼祖国统一的宏大抱负和博大胸怀2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

古诗名句赏析

1钱塘湖春行作者朝代首联点明观景处所写西湖远景颔联描写西湖早春景象借助莺燕的活动传达出了春天来临的气息也透露出诗人的喜悦之情早莺春燕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颈联描写西湖的花草美景乱花勾画出五颜六色随处开放的野花浅草...

初中古诗名句赏析集

初中古诗名句赏析集七年级上册1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哪一天在西窗之下同你一道深夜秉烛长谈诉说我在巴山这天晚上看雨时想念你的心情以未来的乐反衬今夜的苦今夜的苦又增添重聚时的乐虚实相生情景相融余味无穷...

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

常考古诗词名句赏析作者一家兄弟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过故人庄赏析描绘了一幅优美宁静的农村田园风光绿色的树木在村边环绕青翠的远山在城外斜斜地伸展绿树村边合是近景青山郭外斜是远景由近渐远景色越来越开阔一派清幽...

初中古诗词名句鉴赏

初中古诗词名句鉴赏1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钱塘湖春行渐欲才能两个字眼富于动态表现出乱花和浅草的勃勃生机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这是动中即景写出了路疑无而实有景似绝而复出的境界蕴含着生活的哲理...

初中语文古诗文名句赏析

08中考语文复习讲座第1页共4页初三语文古诗文名句欣赏七年级1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简析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2盈缩之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曹操龟虽寿简析发挥主观能动性乐观向上积极...

古诗词名句赏析

古诗词名句赏析1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归园田居陶渊明赏析为了不使豆田荒芜诗人一大早就下了地到了晚上才披着月光回来但他关不抱怨2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游山西村陆游赏析这是动中即景写出曲折多变的景色这是两句写出...

古诗词名句赏析(36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