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时间:2024.4.6

舟山 习俗

婚礼新婚女子三日王传说这是宋高宗立下的规矩。康王为纪念搭救过他的红姑。下旨舟山女子出嫁,可戴凤冠,披霞帖,铺红毡,坐花矫,举大宫灯,扬布▲旗,吹吹打打喜庆三日。解放后,坐矫等习俗消失,但喜庆三日热闹一番,一直被岛民所沿袭。

定亲旧时定亲皆凭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且讲究门当户对,故有“墙门对墙门(指大户),篱笆对篱笆(指以篱笆充院门的贫苦户)”之说。先由男方托媒传话,请算命先生卜吉,若“八字”相谐,则具果品遣媒人往请女方生辰,谓“请庚帖”,女方同意送“庚帖”给男方,谓“过帖”。男方把双方生辰“八字”置于灶神龛,三日内卜之不吉,便送还女方庚帖,卜之吉,则婚事定。再请媒人持婚书及礼物送往女家,谓“纳吉”,也叫“发送”。女方将预先为女婿及其父母等长辈准备好的鞋子、笔墨纸砚、绣袋等物放入男方礼担中作回礼,叫“过书”。然后,男方将聘礼(钱币)、样红(首饰,多为戒指、耳环和衣料)、酒饼(点心)送往女家,谓“下聘”或“下定”。解放后,提倡恋爱自由,不再有诸多繁文缛节,但少数人仍讲究八字相谐和聘礼多少。

迎亲由男方择定吉日。婚期前日,男方要派人(一般为父母双全的男青年)去女方搬奁物,谓“搬嫁妆”。嫁妆多少不一,多的十箱十柜,最少也有夜桶(子孙桶)、火囱(取暖炉)、家工篮(盛放剪刀、尺、针线、零布等物的器皿)三件。男女双方家中都要办酒宴。女方办“开面酒”,新娘要请堕民嫂绞面,谓“开面”,男方办“猪肝花油萝卜羹”。入夜,由一或三位爹娘双全的未婚男青年与新郎(共二人或四人。以此凑成双数)同宿新房。次日凌晨,男方具牲礼祀神,谓“享先”。

迎亲时,以堕民为使者,备花轿、请乐队至女家。女方拦轿阻止。使者“以钱馈门”得以入,谓“开门钿”,或“开门纸包”。新娘上轿前,要吃“上轿饭”,第一口吐回父母床头,示意不忘养育之恩。新娘或由兄弟“抱上轿”,或由童女“领上轿”,上轿后,女方兄弟或母亲持一碗水泼于轿上或停轿处,意为“嫁出去的囝,泼出去的水”,不准回头。中途,送娘要将轿内火囱灰倒掉一些。轿至男方,由童女请出轿,新娘要先过马鞍(木雕小鞍),谓“跨鞍入华堂”,再踩着麻袋至堂前,谓“传袋(代)”。解放以后,泼水、童女领上轿、跨鞍等俗已废。新娘步行或用自行车(80年代多用汽车)送至夫家,但享先等俗废而复萌。

拜见钿拜堂时,一拜天地,二拜祖宗。三拜父母长辈。拜长辈时,新娘要致甜茶一杯,并与新郎一起跪拜。长辈都有包着钱币的红包相赠,谓“见面礼”,也叫“拜见钿”。此俗在乡村今仍盛行,但新郎新娘不再跪拜,改用鞠躬或合掌礼拜。

叩头钿新娘也要备一些装有少量钱币的红纸包,准备在接受夫家主要亲属的小孩叩见时分送,谓“叩头钿”。相传,在使用金属币时,新琅将铜币用彩线扎好,系以缨坠,挂于前来叩头的小孩胸前,故称“新娘子铜钿牌”。今此俗仍行,但小孩不再行叩头礼,新娘只需把红包交其婆婆分送即可。

讨个“生”字拜堂后,新娘入洞房,由一长者捧喜果盘至堂前,将盘中十多样干果抛向华堂,让贺客小孩抢食。各果都有吉祥之意,枣子谓“早生贵子”,桂圆谓“蟾官折桂”。还故意掺进生的花生、瓜子、黄豆等,小孩食之,不约而同会喊“生的”、“生的”。新郎家图的就是讨个“生”字,意谓新娘不久就会生下贵子。

贺郎有两重内容:一、新郎的舅妈、姑妈等至亲,在婚期临近前要送老母鸡、胖蹄等给新郎补养身体。二、喜日簇散后,主人于新房内设糖果、菜肴,邀亲朋八人入房围坐,互唱贸郎调,其余宾客站立四周,笑闹相贺,这是舟山婚礼中的传统习俗之一。解放后,此俗仍存,但有变化,一般为晚宴后由男女傧相若干在华堂围坐于“贺郎桌”(由三张八仙桌拼成)的两边,新郎新娘坐上位,二位郎头傧(贺会的主持人)坐下位,宾客站立四周,以说唱嬉闹相贺。男女傧相也可互贺以增加热闹气氛。郎头傧以唱贸郎调为主,“贺郎调”七字一句,多系演唱人即兴之作,多数为祝贺新人早得贵子、长大有出息等吉利词,也有要新郎新娘表演节目的。80年代起,此俗渐衰,多以放电影、录像代之,并以此飨谢宾客。城镇青年则有以茶话会形式代之。

闹新房新婚三日内晚上,亲朋可潜入洞房取出物件,翌日向新郎新娘索取烟糖果钱,再将质物归还,也叫吵房。吵房者不论长幼尊卑,谓“三日内呒大小”。

安心婚后第三天,女方兄弟持新娘在家穿过的旧衣服与女红工具及荤素菜看,看望新出嫁的姐(妹),要她从此安心于婆家。

回门新娘和新郎或在结婚当日午餐后,或第三天回娘家,谓“回门”。一些海岛因交通不便。有在一月或一年甚至数年后才回门的。结婚当日回门的,要当晚赶回,婚后第三天回门的,多在娘家宿上几夜。

文明结婚民国时始流行。多以公共场所为结姻处,新郎新娘穿礼服立于下位,证婚人立于上位,介绍人(媒人)立于旁,宾客分坐左右。先由证婚人致贺词后,双方交换饰物并于婚书上盖上章,再由主婚人、介绍人盖章。新郎新娘互行相见礼,向来宾行礼作谢,时佐以乐歌。举行文明结婚,见面钿仍不可少。

此外,解放前盛行养童养媳、租妻、典妻、纳妄、抢妻(将新娘。抢来成婚)、重男轻女等陋习,解放后皆严禁,但渔农村居民仍有重男轻女思想。

生育送催生衣女子怀孕临产前,娘家要备婴儿衣物襁褓,送往婿家。谓“送催生衣”。婆家接过催生衣时,即展开,意祈“生产顺利”。

送生母羹女子在做产期,谓“生母”。娘家要送面条、红糖、蛋、肉、鱼、鸡另物让生母补身体。丰盈奶水,谓“送生母羹”,又称“挈糖面”。除娘家外,姑妈、舅母骂近亲也要送“生母羹”。近年,有以钱代之的。

吃开口奶婴儿一出世,需向别家正哺乳妇女讨一匙奶汁喂之。生男讨女婴之后的奶,生女反之。喂奶前,先喂一口黄连汤,一为解毒,二为讨“先苦后甜”的吉利。解放后,一些在医院出生的婴儿都不再吃“开口奶”。

办满月酒婴儿满月,要办酒庆贺,尤重头生儿或独生子的满月酒。旧时,重至轻女思想严重,生了男孩,除办满月酒外,还要办“三朝”、“周岁”等酒签庆贺,生了女儿则不庆贺或降低档次。满月日。,外婆家要送衣物、食品和彩线(“长寿线”)扎成的装有钱币的红包,并挂红包于婴儿胸前,谓“铜钿牌”。亲戚朋友亦送钱币志贺。家内设祭享神祀祖,摆筵招待宾客。婴儿要剃满月头,戴狗头帽,穿一口钟、虎头鞋,由长辈托着,撑着凉伞,串街走巷兜一圈,邻人互抱相看,戏称兜圈的男孩“寻老婆”、女孩“寻老公”等等。是日,婴儿多用公鹅头冠瘤开荤,意谓儿童跌胶时会像鹅头一样昂起,不伤头面。

忌讳产妇称红人,月内不能串邻走舍。产房称红房。非侍值人员不进房内,边过红房的人,一月内不进寺庙礼拜。长辈一般不入红房,意谓婴儿过早见到长辈会“折福减寿”。满月后,婴儿第一次去外婆家,须在鼻尖上抹镬煤“避邪”,俗谓“乌鼻头管望外婆”。婴儿走亲眷,如回家时天色已暗,要让婴儿身上披一方布▲,用别针或缝衣针别于衣帽上,以“避邪”。

夜啼婴儿夜啼不安,吵闹不休,家长多用红纸写上“天赤赤,地黄黄,小儿夜哭在娘房,过路君子读一遍,一夜睡到大天亮”的谶语,趁无人看见时贴在路旁墙上,以为有人读后婴儿可安然入睡,不再夜啼。

????寿诞做生即做寿。30岁为头寿,俗称“三十不做寿,四十不会富”。60岁为大寿,70岁、80岁尤甚。做寿排场大小视家境贫富而定,旧时,穷苦人家做生很简单,有“穷好日(结婚)、富做生之说。做生有“四十不做生,做九不做十”的规矩,因“四”与“死”谐音。祝寿不在正十,60寿辰,在59岁时举行。做生时,已出嫁的女儿要挑寿担,其他亲戚也要送寿礼祝贺。寿礼厚薄视家境好坏而别,有“四色”、“八色”等。四色合“高(糕点)、桃(寿桃馒头)、祝(大红寿烛)、寿(长寿面)”。八色另加“玉(猪肉)、堂(红糖)、富(烤麸)、贵(桂圆荔枝)”。大户人家还送寿联、寿轴,普通人家送鸡、肉、面、蛋,穷人家也少不了寿面、馒头。做生时,先祭祖,再设筵酬宾客。解放后,此风一度泯灭,近几年又风行,且排场甚大,做大寿时,寿担有花上上千元的,也有改用钱物代替寿担的。

吃六十六块肉父(母)到66岁时,女儿家需买肉切成66块煮熟送给父(母)吃,以祝其健康长寿。古有“六十六,阎罗大王请吃肉”之说,以为父(母)已吃了女儿送的66块肉,就不会受阎罗大王之邀了。

阴寿即为亡父母做生。仪式如生人做生,也分请帖,日其庆,具名“追请子”。应请者也送糕、桃、烛、面礼品。如在寺院做阴寿,还要拜忏,或一、三、七日不等。一般人家的阴寿则较简单,一桌羹饭而已。此俗现已不多。只是在亡父(母)生日做一桌羹饭以示纪念。

探望病人有人生病,亲戚朋友、邻居多探望之。但若病人生命垂危,或病人是长期病躺在床上的成人,看望时,多择上午或正午,而忌午后、黄昏,更忌晚上探望。以为上午、正午朝气充足,可免病人的“祟邪引到自身上”。初次看望病人时,要带水果、糕点等礼物,富裕者选送参茸补品。

丧葬送终病人垂危时,子女须站立其旁。当病人喉底浓痰淤塞(谓“海底痰”),知其将逝,亲人须持一碗薄粥喂其咽下,谓“吃依样饭”。子女均以能赶上为长辈送终为幸。人亡后,要替其休浴、理发、更衣,移尸堂屋,陈菜饭祭奠,谓“移尸羹饭”。

脚后灯烧荐包移尸入堂屋后,在死者脚后点一盏油灯,也叫长明灯,不能吹熄。并将死者睡过的席褥等物,按一定方向焚烧于三岔路口,叫“烧荐包”。意为人去,铺盖相携。

报讣音死者家属要派人把死讯及殡期立即告知众亲戚,谓“报讣音”,报讣者倒掖雨伞,到了亲戚家,雨伞仍倒放,报知后要喝一杯茶,路远者吃一餐饭。亲戚闻讯后,要以哭声相报,如无人啼哭,即以砸瓦爿代之,并在报者走后,把他用过的杯、碗敲碎,筷子扔掉,再分别亲疏,备大红重被和香烛果品等祭物,前往吊唁。

守灵晚上,亲人守于尸侧,谓“守灵”,也叫“陪尸”。移尸入棺,叫“入木”或“落硷”。落硷时辰须请阴阳先生择定,一般选在涨潮时分,意为死者灵魂能按时乘船,可一帆风顺到达阴间。钉棺时,亲人抚棺围哭,一人间“某病愈否”?一人答以“好了”,直到问完死者生前的病痛为止。

戴孝死者家属及亲戚都要穿白戴麻。系细麻绳于手腕和颈项,脚穿白鞋(穿至“五七”),鞋后帮皆缝有二指宽的红布。出殡日,全身着白,孝子穿“斩衰服”(麻制的丧服,下沿不缝边),披麻饰(直经),戴白帽,上套三梁冠(用草绳制成),手握孝杖棒;同辈亲人服“齐衰”(麻衣下沿缝边),孙子戴白帽,上套二梁冠;女儿穿白衣,戴“孝斗”;同族亲人,穿戴白布衣冠,疏者仅戴白帽。解放后乡村居民多沿袭之,城镇居民多戴黑纱布代之。

醮杠出殡日,抬棺出中堂停放路边,专有一人边往棺差上浇老酒边念祝词,谓之“醮杠”,时众人哭声皆停。杠词内容有对死者的悼辞或赞辞,赞扬死者生前的为人,也有对死者儿孙的祝愿辞等。此俗土葬者仍行。

做七从死者寿终日起,每七天设奠一次,以“五七”最隆重,由已出嫁女儿主办。是日,婿家要挑礼担。备香烛、纸锭、荤素菜看等。至“七七”为止,谓“满七”。

百日﹒周年死者死后一百天,要做“百日”。一年后,要做“周年”羹饭,且连做三年。百日、周年时,至亲也要聚会悼念亡灵。以后每逢死者死期,皆做“忌日羹饭”。

六月十二夹寿材一般盛行土葬的渔农村,夹(做)棺材皆选农历六月十二日,传说这天是彭祖诞辰日,可得长寿。生前做的棺材,称寿材。

舟山人的习俗真不少。工作劳动、生活婚丧、礼仪礼节,涵盖吃穿住行方方面面。

最多也最讲究的要数渔家习俗。舟山渔家日常生活中的扬龙威之龙信仰风俗,在渔家生活中无处不有。如有新生儿降临,起名为“海龙”、“顺龙”或“龙英”、“龙菊”;新生婴儿满月办“满月酒”宴请,亲戚长辈往往送上一枚雕龙的长命富贵锁,或是奉上一颗内包有铸刻“乾隆通宝”(借龙之谐音)字样铜钱的黄布香袋,挂于新生儿胸前。无论是把带有龙字之名,还是佩戴龙物,均系以龙喻人保安宁。再是渔家后生和渔家姑娘结婚,男家迎娶前的晚宴称为“龙聚饭”,意即龙凤相聚,家道兴隆。连饭食酒宴,也罩上了神秘的海龙王信仰的光环,散发出浓郁的龙崇拜民俗的古朴之风。打了新船要祭拜海神,妇女不准上船以免将晦气带到船上等等。

节日习俗也不少:端午节吃粽子、乌馒头 ,称体重,染红蛋,挂彩线。清明做清饼、团子,要是长辈已经过世,女儿一大早从自己家来,到坟头哭天喊地的哭,听得四野相邻都从梦中被惊醒。孩提时不懂,以为是哪户人家死人了,才哭得这么悲伤。

过年的风俗更多,年前做年糕、祭灶神、掸掸尘;除夕夜置办满桌美味佳肴,做“年夜羹饭”,祭祀祖宗。孩子将压岁钱压在枕头底下,暗中保护孩子,以免叫“祟”的小妖危害孩子健康; 正月初一吃汤团、桂花糖年糕和酒酿圆子,拜坟头岁或上庙烧香祈愿。初二始出门走亲访友,一直到十五。其中十三至十五很多妇女去“烧十庙”和“走十桥”。到夜里,几个要好的人或同村人聚集在一起抬“井潭姑娘”,问些“找对象、出门、结婚生子、读书”等方方面面的信息,不管准不准,问的人详细认真,很不得将她拉出来,掏空独里货,最奇怪的事,她还能预测多年以后的事情,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总被津津乐道。

舟山人结婚习俗也很注重。大婚前两天夜晚要”相喜”,一直延续到凌晨。祭祀需要的桌子很大,叫八仙桌,四张拼起来。大门对面没有显示处是神明位置,桌上从北往南,依次为茶、酒、米饭、素菜、荤菜、馒头、团、糕饼、水果、糖果,各一排,然后是全猪、全全鹅,以及鲜花、饮料糕点蛋糕等.哦,还有鞭炮。准新郎整夜得守着,因为要添香祭拜敬酒,而每向神明敬一回酒,就要放一次鞭炮,祈求降福于新郎。第二天,男方家邀上五六后生,挑着祭神过的食物去女方家,以前交通不便时,不管多远的路都靠十一号车走,走得脚底起泡。这叫“挑小李”。现在车子一开,多省事。一到女方家,丈母娘家一方的客人或帮厨藏起“挑小李”的扁担箩筐啥的,“考小糖”。第三天才是大婚日子。新郎在男傧的陪伴下,早早等候在离女方家不远的地方,不停地放着鞭炮催促。新娘子这天妆扮得比哪天都漂亮,很多人认为,女人一生中最漂亮的就是结婚那天。新娘其实早已经准备妥当,就是不肯出门,特意要“硬时间”。母亲还要喂给即将出嫁的女儿上轿饭,叮嘱:要孝顺公婆,和家人和和气气,和睦过一生。新娘吃一口吐一口,分别吐在床的四个角落。喂完饭,看着辛辛苦苦拉扯大眼看就要成“人家人”的囝,不禁

心酸而痛苦。一切礼仪停当,允许新郎接新娘了。新郎进丈母娘家可不是好近的,得拿出“开门之宝”,一番曲折的讨价还价,总算让你进门。当然,如果新郎财大气粗,对方要多少就给多少,爽气得不热闹了。新娘出门不能着地,所以地上要铺麻袋,有哥哥的,由哥哥抱着出门到新郎等候的地方,交给新郎。车到男方家,鞭炮迎接。拜堂成亲: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夫妻对拜,送入洞房。敬酒敬茶闹洞房,一天下来骨头都三家了。对于很多新人来说,这天是最幸福也是最累的一天。

舟山人说,上半年结婚,下半年生子。生子习俗也不少:什么剃头酒、虎头鞋等。

咱们舟山人还有个风俗,孩子面前不说“好”。比如你去吃剃头酒,看到孩子很可爱,既不能当面说:这孩子长得真漂亮。你的说“这孩子长得不好看”。这种风俗一直伴随孩子长大,比如,孩子胃口好,吃饭规矩,你也不能当面夸奖,说昨天吃半碗,今天表现不错吃了一碗。孩子气色好,原来是小瘦猴,现在长得壮实了,更不能夸:这孩子胖了,结实嘞。我有个朋友,她可能不太懂这些风俗,烙在我孩子面前夸他吃饭好,长胖啦等。有时碰到我,也要夸我脸红彤彤的,气色好。其实我是敏感性皮肤,再者年纪大了,皮肤不知不觉出现了红血丝,风一吹或在房间里呆的久了脸红得象猴子屁股,我正为这烦着呢。她却那壶不开夸哪壶。解释了一两次,后来也懒得解释了。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20xx年3月17日是农历庚寅二月初二,我市民间有 “二月二,龙抬头”的谚语。黄帝的诞辰传说是农历二月初二,黄帝就是黄龙的化身。 “二月二”是龙抬头时,黄帝诞辰的日子,也是炎黄子孙共同的节日。同时也作为农耕时节到来的标志,表示春季来临,万物复苏,蛰龙开始活动,预示一年的农事活动即将开始。 “二月二”是舟山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又称中和节、春龙节、踏青节、挑菜节、上工日、中和节、龙头节、青龙节、迎富日、春耕节等。 “二月二”节俗文化的内容有引龙、除虫、熏虫、剃龙头、食俗等。

壹 “二月二”习俗起源

“二月二”这一节日习俗起源很早,是从上古时期人们对土地的崇拜中产生、发展而来的,并在南、北地区形成了不同的节俗文化(南方为“社日”、北方为“龙抬头”节)。大约从唐朝开始,中国人就有过“二月二”的习俗。到了元代,“二月二”成为人们郊游踏青的节日。明代《帝京景物略》里记载的歌谣有:从二月二起,“杨柳儿活,抽陀螺(舟山俗称打甩铃和抽贱骨头);杨柳儿青,放空钟(抖空竹);杨柳儿死,踢毽子;杨柳儿发芽,打尜儿。 ”

据史料记载,“二月二龙抬头”这句话的来历与古代天文学对星辰运行的认识和农业节气有关。在春

龙节这天,我国民间有剃头、祭祀、敬文昌神、吃面条、炸油糕、爆玉米花、吃猪头等习俗。这一天民间最重要的是撒灰引龙和汲水引龙伏虫,接下去是除虫、熏虫。

当然民间过节还有弄点吃吃的食俗。传说龙主雨水,又可镇伏百虫,能保佑丰收,故“二月二”的食物也多与龙联系在一起,把煎饼做成龙鳞状,叫龙鳞饼,水饺叫龙耳、龙角,米饭叫龙子,面条叫龙须面,吃猪头称食龙头,人们以为吃猪头肉是吉祥的象征。

舟山海岛民间嫁女还有住春的风俗,农渔家在二月初二都把已出嫁的女儿接回娘家小住。正月里新娘子是不能住在娘家的,初二到娘家拜了年后也必须当天赶回婆家。但到了二月初二,娘家人就来接娘家囡回娘家好好歇一歇。在被接回来的日子里,新娘子每天吃吃喝喝、串门聊天,快活如神仙。

当然为尊崇龙的恩赐,使其为民兴风作雨,保佑丰收,在“二月二”也有许多禁忌。是日忌动针、刀、剪子,怕“扎龙眼”,招致灾祸。忌去井边、河边打水担水,以免惊动了龙,把好年景给破坏了。忌洗衣,否则是“搓龙皮”,恐“伤了龙皮龙体”。据《清史稿》中记载:“乾隆五十五年五月,定海舟山龙起,漂没田庐,淹毙人口;越三日,龙斩三段,尾不见,其鳞巨如葵扇。 ”迷信说法是“伤了龙体”。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土谷神祠

贰 “二月二”谒祭土地公公

在中国古代,农业是国家的命脉。古代推出的历法和节令,都是为农耕服务,在“二月二”会举行与龙有关的祭祀活动,以期盼风调雨顺。二月初前后正值惊蛰,春暖大地,雨水逐渐增加,适宜春耕。“二月二”过后,农民会停止各种文化娱乐活动,开始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去。

最初人们崇敬社公、土地,是因为它能生长五谷,负载万物,养育百姓。有道是“天地万物,天生地养。皇天后土,功大恩深”。这个“后土”就是被皇帝专祀的地神,而各个地区及村社奉祀的是该地区该村社的地方小神,初称社、社公,后称土地。由于土地神被看作是特定地方的保护神,故汉族地区几乎每个村庄都建有土地庙。旧时的土地庙,一般都供土地公公和土地婆婆两个神像,有的地方称田公、田婆。二月初二为土神诞日,城中庙宇各有专祠,牲乐以酬。乡村土谷神祠,农民亦家具壶浆以祝,古称社公、社母。社公不食宿水,故社日必有雨,曰社公雨。醵钱作会,曰社钱。叠鼓祈年,曰社鼓。饮酒治聋,曰社酒。以肉杂调和饭,曰社饭。田事将兴,特祀社以祈农祥。

土地是人类居住生活的场所,是人类获取生存资料所需(衣、食、住等)最重要的源地。对人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物质进行崇拜是原始崇拜的重要内容,我国先民早就有对土地的崇敬和膜拜。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打油诗:“二月二,龙抬头,天子耕地臣赶牛;正宫娘娘来送饭,当朝大臣把种丢。春耕夏耘率天下,五谷丰登太平秋。”社日这一天,乡邻们在土地庙集会,准备酒肉祭神,然后宴饮。

据民国《定海县志》载,旧时,定海儒学、钞关弄、东山下、半路亭、震远城下、白虎山、白泉、大沙、小沙等都有土地祠(堂)。我曾在定海县署平政桥旁土地祠原址的城关一小(现定海小学前身)读过书,那个土地祠的规模应该是定海最大的,祠殿后来成了我们集会的礼堂。还有岱山的泥峙、衢山和普陀山等岛上都建有土地祠(堂)。

叁 “二月二”剃龙头

农历“二月二龙抬头”是民间理发大吉的日子。旧时舟山民间流传着“正月不剃头,剃头死娘舅”的说法,舅舅的安危全系于外甥的头顶之物,正月里士民百姓哪敢去剃头,所以很多人在腊月理完发后,一个月都不再去光顾剃头店,任凭后生小囝毛发疯长,却丝毫不能侵犯,否则对舅舅不利,直到“二月二”才解禁,男人们才有了剃头的自由。过“二月二”这个节日,在这一天一般都要剃龙头,不剃的话,起码也要洗洗龙头,人们普遍认为如果是日不剃头,则抬不起头做人,以后会没有出息。这一天剃头意味着“龙抬头”讨个好彩头、交好运,给小囝剃头也叫剃小龙头图吉利,长大成人定会龙腾虎跃、金榜题名有出息。“二月二”这天各地剃头的理发店里是人满为患,是这一年中生意最兴隆的一天。

据老成人话,相传老早辰光,舟山有一个穷剃头师傅对自己的娘舅交关尊重。然而到了大年脚跟,剃头师傅却为呒没钞票给娘舅买一件像样的拜岁礼品而愁煞。正月里拜岁日子到了,剃头师傅挑了剃头挑子来到娘舅屋里,施出当家本事为娘舅剃头刮脸。等到娘舅发新面光地坐了上横头吃老酒辰光,一些亲朋们统讲剃头师傅手艺生活好足嘞,给其娘舅剃了介清爽,看上去小后生一样。娘舅听了好听闲话,吃过老酒后,忖忖自家开心相,讲外甥今年格礼物好足嘞,叫其每年正月统来给其剃头。几年后,娘舅过老了。每到正月,剃头师傅对着剃头挑子眼泪水是嗒嗒滴,其为勿能再为娘舅剃头尽孝而伤心煞了。从此,民间正月里勿剃头了。

其实正月剃头死舅舅是属于误传。不剪头是“思旧”,而不是“死舅”,这是从明末清初开始流传的风俗。据资料介绍,因明清两朝发式不同,明末清初,清朝命令所有国民必须剪发。当时有人为怀念明朝,

就在正月里不剪发以表示“思旧”,但又不能公开与清朝政府对抗,由于“旧”与“舅”谐音,于是就有了“正月剃头死娘舅”的说法,并一直流传到现在。

肆 “二月二”有头有尾吃春饼

农历庚寅年无立春,因而“二月二”也显得更为重要,立春一些习俗,也顺延到“二月二”进行。如这一天最讲究的是吃春饼,名曰“吃龙鳞”,中国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目的是为了唤醒龙王,祈求龙王保佑一年风调雨顺,获得好收成。

春饼是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民间最早的春饼是与合菜放在一个盘里的,称为“春盘”。传说吃了包卷芹菜、韭菜的春饼,会使人们更勤(芹)劳,生命更长久(韭),家业更兴旺。另外春饼还有夹酱肘丝、鸡丝、肚丝等熟肉的吃法,而且讲究包起来从头吃到尾,叫“有头有尾”。吃了春饼,春天也就来了。

舟山人也有二月二、立夏、端午、五月十三吃锡饼(认为这种饼薄如锡箔,故谓。也有叫食饼筒、席饼)的风俗,特别是沈家门人此习至今尤盛,我的一户亲戚退休后也做起了摊锡饼生意,光顾者大多是中小学生。舟山民间认为,这一天是东海龙王的生日,锡饼是龙王的胎衣。吃锡饼,是为龙王嚼灾;扔锡饼,是为了掩埋龙王的胎衣。摊锡饼先用麦粉加水拌成粉浆,再在平底锅中顺时针或逆时针拭匀上一圈烙熟,手艺好的摊成的锡饼不但皮薄、匀而呒洞眼,且“滴括周圆”。再把各种美味佳肴用纸样薄的锡饼包成筒状,里面的馅子有粉丝、蛋丝、肉丝、笋丝、豆腐干丝、韭菜丝、洋葱丝、卷心菜丝和绿豆芽等。由自己拣中意的小菜夹来放在皮子上,卷一筒吃一筒。

记得在上世纪60年代家中摊锡饼,那时搞计划经济,买肉要肉票,买蛋要蛋票,馅子里大多是粉丝和绿豆芽等一些蔬菜,没几缕肉丝、蛋丝,我们兄弟几个都抢着拿了一张锡饼皮,每个人把桌上的各种菜顺着一个方向一层层码好,然后卷成卷,两手握住从一头开始嚼吃起来。这素锡饼吃起来味道也交关好,我一口气可以吃好几筒。 夫妻拜堂进入洞房

林语堂说:“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下意识中,所有中国姑娘都梦想红色婚礼裙子和喜轿;所有的西方女子都憧憬婚姻面纱和婚礼的钟声。 ”

第七届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上,那婚礼喜庆的红色尽染人们的眼,却又跟别处不一样。

循着一片鼓乐声望去,整条街道犹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红龙的最前端是由身穿大红色衣服、头戴大红帽子的男子组成的乐队,脆鼓金锣,玉笛唢呐。紧接着是由身穿杏黄长袍、腰系红色丝带的少男少女组成的“迎亲仪仗队”,举着的双喜字牌、华盖、宫灯、布旗,色彩纷呈,相得益彰

2011-11-7 9:48:06 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夫妻拜堂进入洞房

林语堂说:“下意识中,所有中国姑娘都梦想红色婚礼裙子和喜轿;所有的西方女子都憧憬婚姻面纱和婚礼的钟声。 ”

第七届中国沈家门渔港国际民间民俗大会上,那婚礼喜庆的红色尽染人们的眼,却又跟别处不一样。

循着一片鼓乐声望去,整条街道犹如一条披着红袍的金龙。红龙的最前端是由身穿大红色衣服、头戴大红帽子的男子组成的乐队,脆鼓金锣,玉笛唢呐。紧接着是由身穿杏黄长袍、腰系红色丝带的少男少女组成的“迎亲仪仗队”,举着的双喜字牌、华盖、宫灯、布旗,色彩纷呈,相得益彰。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举双喜字牌、华盖、宫灯、布旗、吹奏迎亲乐

“十里红妆”照花眼

红柜、红箱、红被、红桶、红盆、红盘……朱漆泥金,光艳绚丽,在为首的鼓乐队和迎亲队之间,绵延数百米的红妆队伍一路炫耀着喜庆与奢华。由沈家门街道100名渔民渔嫂组成的渔家风情红妆方阵,再现了旧时浙东地区大户人家嫁女时的“十里红妆”壮观场面。“十里红妆”是指浙东地区特有的婚妆民俗。“新娘花轿八人抬,十里红妆嫁过来。红漆箱笼十八只,大橱小桶放光彩。 ”对海洋文化颇有研究的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阎受鹏说,在新娘子过门前一天,男方家派挑夫去女方家挑嫁妆。大件家具两人抬,有红橱、床头橱、衣箱、房前桌、春凳、梳妆台、面架、椅子、圆凳之类。有的人家还嫁婚床,如六横岛嫁火炬床,有的大户人家嫁千工床。

小件木器一人挑,有成套红脚桶、红祭盘、提桶、果桶等,还有锡瓶、瓷瓶、埕罐等盛放在红扛箱内。七八条甚至更多的缎子被褥、床上用品、衣裤鞋履是必备物件。红马桶也叫子孙桶,马桶里要放一双红鸡蛋,祈求生育,而且生男孩。床桌器具箱笼被褥一应俱全。嫁妆队伍由马桶小兄开道,抬的抬、挑的挑、一担担、一扛扛,所以所有嫁妆里的器物都是髹朱漆或泥金朱漆,称为红妆。延伸数里的红妆队伍,流光溢彩,喜气洋洋,浩浩荡荡,洋溢着吉祥喜庆,炫耀家产的富足,故称“十里红妆”。

十里红妆,一方面表达了父母对女儿的拳拳爱意,以免女儿在夫家被轻视或受欺侮;另一方面,十里红妆也是家族富有、地位显赫的一种炫耀。在古代,两家联姻,讲究门当户对,可谓“墙门对墙门,篱笆对篱笆”,家与家的联姻较男女结合更被人们和社会重视,婚姻有时又被作为壮大亲族、扩大权势来考虑。“有钱人家嫁女儿,普通人家送女儿,无钱人家卖女儿。 ”一般人家为了不落下“卖女儿”的名声,总是不惜财力准备嫁妆。如今妇女境况已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彻底改变,婚姻更讲究平等和自立,然而嫁妆仍是女子与娘家的情感纽带,依然在我们的生活里。只是那阵势宏大的“十里红妆”,终成了人们的美好回忆。

渔家新娘凤冠霞帔

还来不及细数这家女儿的“嫁妆”,浩浩荡荡的迎亲队伍就来了。双喜字牌、华盖、布旗、宫灯,后跟贺郎、新郎,大红花轿中娇坐着新娘。身着鲜艳红色的媒婆位于花轿一侧,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为迎亲队伍再增一份喜气与欢乐。

欢喜媒婆

新郎过五关斩六将,通过新娘家众多亲人的“刁难”后,成功接上新娘,开开心心往家赶。途中,调皮的轿夫为“报复”迟迟不上轿的新娘子,故意摇晃轿子或上下颠簸轿子,使新娘坐不安稳、头晕眼花,直到新娘将事先准备的盛灰脚炉踢出轿门,轿夫们才不再肆意颠簸。这一渔家婚庆“颠轿”旧风俗,在展茅街道50名市民的演绎下生动再现,让人过目难忘。

花轿在欢快的鼓乐声中款款前行,忽然,所有轿夫一起开始颠簸摇晃,脚步腾挪闪移,似乎个个成了撒欢的马儿;新娘在镂空花轿中站着,手扶花轿内侧两边,随着轿夫的颠簸,只见新娘们的脚步慌乱,不知如何放置,身子也是忽而前倾,忽而后仰,云鬓开始散乱,似乎听得见新娘急急的喘息。花轿右侧的新郎们完全不知所措,只是紧紧地跟随了轿夫的脚步,追赶着花轿颠簸的方向。在花轿右前方的媒婆们脸颊涂了夸张的红色,扮小丑状,倒是扭得异常欢快,完全不理无助的新娘和手足无措的新郎……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浙东女子出嫁时戴凤冠霞披坐花轿有民间传说。那是因为舟山的渔姑曾救过落难的康王。康王对这位渔姑用巧计瞒过追兵,使他绝路逢生,万分感激,重登皇位后履行承诺,下旨赐封这位村姑为“娘娘”,在出嫁时可以真正享受凤冠霞帔的特殊待遇。后来乡村姑娘出嫁时也都纷纷效仿,穿戴起凤冠霞帔。这种风俗遍及浙江各地,这就是人们所美誉的“浙江女子尽封王”的故事。女子出嫁时戴凤冠、着霞帔,坐花轿的婚俗在舟山已流传了多年,直到解放后才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

“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

“吉时已到,结婚典礼仪式现在开始!”在婚礼总管的宣布下,花轿入宅,新人进喜堂。此时鸣炮奏乐,点燃花烛。手持大红牵巾的新郎、新娘一拜天地,二拜高堂,再夫妻对拜。宾客齐聚一堂喜看热闹,手捧喜糖果盘的女傧相向四周观众抛撒喜糖,共粘喜气……游行队伍的拜堂方阵,表现的就是渔家婚庆中最热闹的拜堂场景。

风俗中嫁女发嫁妆

旧时渔民的婚事,向来比其他区域居民办得热闹和阔气。在喜结良缘前夕,出嫁姑娘由“伴嫂”为之修面,叫“开面”,家中举办“开面酒”宴请亲朋。次日中午,新娘坐轿出嫁时要办“上轿酒”。新郎一般不往女家迎亲,有媒婆持帖导轿迎娶。花轿到女家时,要“吃”闭门羹,需男方迎亲使者送“开门纸包”,经守门人认可才准许进去。新娘离家时要吃“上轿饭”,以示不忘父母养育之恩。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手捧果盘的女客向四周观众抛撒喜糖

解放初,葫芦岛还有家兄“抱上轿”的习俗,若无兄长,则由其他亲人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领上轿”。此时,母亲、姐妹等女眷禁不住一齐嚎哭相送。起轿之后,母亲要立即向停过轿的地方泼上一盆水,表示“泼出去的水嫁出的囡”,永属婿家之人了。新娘子坐上花轿,轿内放着一只发热的铜火熜,表示“烘烘响”。

要是岛与岛之间娶亲的,出嫁姑娘只得坐彩船了。

花轿到了夫家,礼节和仪式更复杂。新娘出嫁到夫家,在出轿时,夫家女帮衬用5只麻袋铺路,让新娘踏着进喜堂,意为5代见面。“侬晓得?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吗? ”在大巡游现场,七旬老人翁阿昌向记者讲述了他在上世纪60年代所见所闻。据他回忆,他家堂兄弟在订好婚期时,正好出海捕捞,被意外风暴所阻,不能如期赶回参加婚礼。于是,新郎的阿妹女扮男装,代替兄长拜堂的趣事,更有趣的是在洞房内笼养着一只颈挂红布条的公鸡,直到新郎回来才放出。这个习俗被当地称为:“阿姑代拜堂,公鸡陪洞房。 ”

艰辛的岁月已经过去了,浓浓的喜庆气息,仿佛从古一直弥漫到今……

2011-6-16 14:38:46 中国海洋文化在线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若有人问,定海古城的文化厚重在哪里?答案就在数之不尽的定海老屋里。用历史的眼光看,宅院是一面镜子,映照出一幕幕兴衰消长的悲喜剧,使历史有了更丰富深刻的内涵。定海每一处传统民居,那扇扇大门背后都有一段尘封的过去,人文内涵也特别丰富,掸一掸尘封的记忆,或许就能真实地触摸到定海古城上千年历史的余温……

上世纪40年代末的定海老城大屋鳞次栉比(资料照片)

一、定海的大屋

定海历史悠久,拥有很多的古宅老屋,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现代化生活的发展,这些老屋古宅其中不少已经消失、正在消失和即将消失。但你若是在这些遗留的古宅角落里稍待片刻,那造型精美、不同风格的门楼、门廊,高翘的飞檐,玲珑别致的雕梁画栋以及花窗、挂落,镂刻精细的漏窗、砖雕,以它一贯的从容和庄重,都会使你触摸到它原先的繁荣和建筑工艺的精细,深为中国古典建筑的壮美而折服,自然会萌生出一种寻幽探秘的感觉。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东管庙弄51号的王家大屋马头墙飞檐翘楚(阿能 摄)

定海的清代大屋大多是木结构的大院,如西大街的蓝家大屋、建国路34号的中营衙门大屋、聚奎弄的刘鸿生故居、芙蓉弄的施家大院、东管庙弄刘坤记大院、51号王家大屋、36号王顺成住宅、西大街“大街朱家”大屋、留方井路康五房老屋、环城西路乐家老屋、人民北路金家大屋、道头顺裕弄孙家老宅和陈家老宅、柴水弄的徐家老宅和北门石柱弄的陈氏民居等。民国期间建成的较大宅院,多数是由主房、厢房、天井组成的三合院和四合院,大的有三四进。较出名的有人民南路潘尚林住宅、西门前府街吴家大院、环城南路许家大屋(一说是清末建)、建国路戴家住宅、环城西路陈氏大屋、留方井路1号陈子均(陈坤)大屋、恒丰弄5号刘家大屋和东管庙弄1号朱家大屋。

二、瓦、木、石的名堂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中国工匠的师祖——鲁班师傅

古代建筑多为瓦、木、石结构和砖木混合结构,所以造大屋与石匠、木匠、瓦匠联系比较密切。瓦匠在南方行话称为“土伦”,舟山老话头“土老伦”,就是老瓦匠老土包子的意思;木匠工靠锛、凿、斧、锯做生活,木匠中小器作制造镂花家具雕,方木匠制造门、木窗等;石匠修台阶,立门墩、凿柱石和雕塑石狮子。传说春秋末期,精于瓦、木、石等多种技艺鲁班师傅,造屋修凉亭,架桥铺路、打船造车等百样生活会做,被后世尊为中国工匠的师祖。在修建房屋时,鲁班师傅每每要带着他的瓦匠、石匠、木匠三个徒弟。舟山的瓦匠、石匠、木匠等建工也敬奉鲁班师傅为先师,怪不得定海的大屋建筑也造得盘龙卧脊,飞檐翘壁,造形非常复杂。但各式各样都有话头,一砖一瓦都有名称。瓦房有“九级梢”、“六级挑”、“五级悬”、“四大坡”等,房脊有“清水脊”、“马鞍脊”、“透龙脊”、“皮条脊”等;瓦也有布瓦、筒子瓦、截子瓦、折子瓦、罗锅头、迎风瓦、滴水瓦、勾檐瓦、猫儿头等;砖头也有话头,最底下圆形钱状的砖叫“千斤”,千斤上托的砖叫“排山”,排山上的砖叫“盘子”,再上面两道径叫“瓦线”,最上部冲头叫“探海”。

三、“屋将军”与“吞脊兽”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定海顺裕弄陈家“屋将军”

舟山你不知道的一些习俗

庙屋上的吞脊兽(阿能 摄)

老宅瓦房脊正中的砖刻叫“坐脊花”,定海人土话叫“屋将军”,房脊正中的小人叫“坐脊佛”,据说这是中国历史上最享盛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和谋略家姜太公的老婆,左右两边拉着线的小人,一个叫东拉,一个叫西扯,他们是保驾将军,是姜太公的小舅子,实际是不让姜太公的老婆乱说乱动的,屋脊两端盘着两条龙,嘴巴紧紧咬住房脊,身上插着一把宝剑,通常称它为“吞脊兽”,也叫“大吻”,正名叫“鸱吻”,是龙的儿子,传说中龙生九子各不同,这鸱吻乃是其中之一,能喷水降雨,可辟火灾,他的任务是负责把守房脊的。传说是“八仙”之一的吕洞宾因懊恼鸱吻多管闲事,坏了他与何仙姑的“好事”,所以用宝剑把鸱吻插在屋脊上,可怜鸱吻千百年来固定不变成了“吞脊兽”。其实鸱吻在建筑上还有其它特殊功能,正脊两端是殿顶各坡的交汇点,雨水容易从缝隙渗入,鸱吻在此起到严密封固瓦垄,使脊垄既稳固又不渗水的作用。脊兽最初的功能是保护木栓和铁钉,防止漏水和生锈,对脊的连接部起固定和支撑作用,后来则发展出了装饰功能,并具有严格的等级意义,建筑等级越高,可安放的脊兽越多。

更多相关推荐: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读后感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读后感读过这本书已经有五六年载了也是那时正在就读大学的表哥亲自买给我的尘封了五六年的记忆突破时空再次映入眼前首先提一下作者刘墉生于台北籍贯北京现居美国这个身份立马可以猜测到他的经历不平凡不得不说...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读后感

刘墉因其细腻的笔触和发现生活的眼睛被不少年轻读者奉若神明我也其中的膜拜者之一该书属于励志书文笔辛辣讽刺揭穿人的本性和社会的心理作者接露的虽是社会很多阴暗面但愿望却是愿战争带来的是和平疫苗带来的是健康诈带来的是坦...

《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读后感

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读后感如今在这个人际交往日益频繁的社会生活中沟通显得颇为重要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沟通技巧使得我们的人际关系融洽工作协调顺利达到沟通的目的相信身边大多数人在各方面都还需要或多或少的提高听...

读《人性的优点》有感

读人性的优点有感定南一小陈利芳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在书店里翻阅了人性的优点一书随手翻看了一些便被书中的内容所吸引这是一本极具价值的人生指南读物一些看似简单的生活道理往往很容易被我们所忽视卡耐基却用他朴实的言语生活的...

读《人性的优点》有感

读人性的优点有感作者戴尔卡耐基用十七章的内容来著述人性的优点有关忧虑的内容主要有四部分它们分别是如何对付忧虑分析忧虑的方法改掉忧虑的习惯保持充沛的活力如此清晰的框架让读者一目了然以这样的形式来阐述忧虑更有说服力...

《人性的优点》读后感

人性的优点读后感卡耐基现象也给我一个启示一切关于人的学问都要尽量追溯源头这源头就是人性美好生活的创造也要追溯源头这源头也是人性卡耐基先生因为对人性的深刻领悟和洞察才能引领全世界成千上万的人掌握了成功的方法走上了...

人力资源-人性的优点-读后感

读人性的优点有感119xx0xx0411社保1班王岚清这周根据老师的指导阅读了人性的优点这本书感触颇多人的一生多少会与烦恼琐事挂钩宇宙中没有绝对的和谐作为一名大学生这个年龄段总和成长励志等字眼紧密联系迷茫之余静...

读人性的优点有感

读人性的优点如果说一本好书是一个朋友那么人性的优点这本书就是一位医生一位好的心理医生有位哲人曾说过每个人都是病人这句话告诉我们在现代社会文明中穿梭的每一个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心理疾患于是我想当我们以病人的姿态奔波...

读后感《人性的优点》

人性的优点全集读后感人性的优点全集是戴尔卡耐基所写的一本书卡耐基是美国着名成人教育家是当今世界上最伟大的成功学家人性的优点全集是一本记录成千上万人如何摆脱心理问题走向成功的实例汇集是一本充满幽默充满智慧的书人性...

人性的优点读后感

就是这24个字使得他在四所大学里当过教授写过一本很受欢迎的书正是这24个字使得一位年轻的医学生成为获得了大英帝国医学界所能得到的最高荣誉牛津大学医学院的钦定讲座教授他就是威廉奥斯勒爵士听来或许这位爵士应该是有特...

《人性的优点》读后感

人性的优点读后感年前买了本卡耐基的人性的优点那时候在书店随手翻了一下却被里面的内容深深吸引卡耐基列举了一个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小故事短小却意味深长教给我们为人处世的道理让我感受到自己心志的成长每当翻阅这本书时就感...

读《人性的枷锁》有感

生命要有该要承受的重量读人性的枷锁有感这是我读过的第一本毛姆的小说之后又读了几部他的其他作品一个好的作家应该是独树一帜的无论是在文笔还是思想范畴上都会有自己明显的风格正如这个世上的人会因以与他人的不同而区分开来...

你不可不知的人性读后感(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