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代会发言稿

时间:2024.4.14

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各位同志:

今天 午,认真聆听了 书记代表市委做的工作报告。 书记的工作报告言简意赅,主旨明确,脉络清晰,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保持了高度一致。这个报告对我市近两年来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进行了科学总结,对我市的发展目标和面临的发展形势进行了客观分析,从具体实际出发,指明了我市今后的发展道路。这是一个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报告,是一个与时俱进、开拓进取的报告,是一个鼓舞人心、催人奋进的报告,也是一个指导今后我市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我们电力行业的具体工作中,我们坚决做到以下五点:

一是认真贯彻落实好此次会议精神。我们要把这次会议精神传达给每位职工,让大家能够认真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让大家能对公司决策部署和工作重点细化量化,分解落实,明确时限,责任到人,加强督导,提升效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立足于加快科学发展,努力打造和谐企业,全面推进企业的发展。

二是坚决做到“两个确保”。即一要夯实安全基础,确保安全生产稳定。首先要打造坚强电网,营造稳定的环境。重点加强现场安全管理,大力开展反事故斗争,加大现场反违章纠察力度,规范和加强工程分包管理,正确处理安全与质量、进度、效益之间的关系,不安全宁可不工作。二要严格落实工作计划,确保工程进度和质量。积极加强与基建、设计、物资等部门沟通,进一步探索和完善工程管理模

式,提高生产装备水平,保证工程全部达标投产,确保工程实现零缺陷移交生产运行,服务电网发展。

三是切实搞好三项建设。即一要按照上级政策,加强党的建设,加强政治学习,提高干部职工的政治素质。加强党对企业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进一步完善企业领导体制,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增强领导班子的整体功能。二要加强内部机制建设,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建立强有力的指挥系统。三要狠抓队伍建设。战略目标确定后,干部是关键,作风是保证。高素质的干部员工队伍,扎实的工作作风可以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因此要重点加强生产专业技术人才培养,提高多经队伍整体素质。

四是着力发展四项提高.一要提高职工工作效率。加强职工素质建设和企业精神文化建设,培养大家的企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让大家以企业为家,以企业为荣。二要提高资金营运能力。充分发挥会计结算中心的作用,加强资金管理和税务筹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三要提高工作标准。要自我加压、精益求精、好中求快,在工作高标准上敢于喊出向我看齐。做到遵守规程规定严格规范,工作效率最高,工作质量最好,解决实际问题最有效,并且得到员工群众认可。四要提高创新,坚持科学创新,坚持一切从有利于工作出发,坚持一切从效益出发,“不比规模比精品、不比规模比效益”,在多经系统努力做到“单项工作争第一,全面工作争先进”。

五是加强优质服务和稳定工作。当前,我们要高响“你用电、我用心”的口号,把“优质服务是电网经营企业生命线”的理念灌输到每位员工的心中,以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服务实现市委市政府制定的战略目标。同时还要增强形象意识,营造和谐氛围,坚决杜绝影响公司形象的事件和影响公司稳定的事件。

我们决心诚恳接受市委市政府的监督,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满腔的工作热情和对企业、对社会负责的态度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以更科学的规范管理,更可靠的供电保障,更优质的服务水平,打造一个和谐、安全、稳定的供电环境,充分发挥电力“先行官”作用,为**的经济腾飞服务,为**的大发展作出不懈的努力!

谢谢大家


第二篇:苏州党代会发言稿


持科学发展 建设“三区三城”

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蒋宏坤

20xx年9月15日

同志们:

现在,我代表中共苏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总结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工作,研究部署今后五年我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的目标任务,选举产生中共苏州市第十一届委员会和中共苏州市纪律检查委员会,团结带领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而努力奋斗。 科学发展道路上全面进步的生动实践

市第十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应对严峻挑战、经受重大考验的五年,也是苏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重大成就的五年。全市各级党组织在党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下,团结带领广大共 产 党员和人民群众,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两个率先”、“三区三城”和富民强市的目标,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又好又快实现了市第十次党代会提出的奋斗目标,谱写了苏州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崭新篇章,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

综合实力在转型升级中迈上新台阶。成功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经济保持稳定健康增长,五年来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4%和23.2%。经济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到1.7∶56.9∶41.4,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提高8.4个百分点,制造业形成了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纺织、轻工等六大超千亿元的主导产业,新能源、新材料、节能环保、新型平板显示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8%。建成万亩以上农业示范园区18个,高效农业比重达59%。个私经济完成投资、上缴税收均达全市总量的三分之一,沙钢集团入选《财富》世界500强。自主创新能力明显提升,科技进步综合评价得分居全省首位,成为全国第二批创新型城市建设试点和国家高技术服务产业基地。人才结构持续优化,全市人才总量达到105万人,入选国家“千人计划”人数达50人,居全国地级市首位。

人民生活在富民强市中实现新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实现较快增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2.4%和11.8%。民生投入力度持续加大,全市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投入累计超过1420亿元。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全面并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实现全覆盖。虎丘地区综合改造、桃花坞历史文化片区综合整治保护利用和南环新村危旧房解危改造等一批重大民生实事工程加快建设。困难群体帮扶体系更加健全,民政和社会福利事业实现新提升。文化苏州建设步伐加快推进,文 2

化事业繁荣发展,先后有40余人次荣获文华奖、梅花奖等全国大奖。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逐步健全,建成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9个,5A级旅游景区5个。太湖文化论坛首届年会成功举办,平江路、山塘街获“中国历史文化名街”称号。教育现代化成效显著,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医疗卫生设施建设力度加大,食品药品安全得到有效保障,健康城市建设水平不断提高。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活动获得丰硕成果。

改革开放在深化拓展中焕发新活力。完成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国有经济加快战略性调整,企事业单位改制遗留问题逐步得到解决。金融改革与发展步伐加快,累计备案创投企业81家、上市企业66家,苏州银行等地方金融机构发展取得新突破。开放优势不断巩固扩大,五年来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14.3%,实际利用外资累计达382亿美元。国家级开发区达到9家。太仓港跃升为长江集装箱运输第一大港,苏州成为全国服务外包试点城市、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试点城市。共建园区、对口支援工作取得实效。

城乡建设在一体发展中呈现新亮点。“三农”与“三化”互动并进,成为全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市和国家发改委综合配套改革试点联系城市,基本建成城乡一体政策制度框架体系。初步形成以苏州市区中心城市为核心、5个县级卫星城市为枢纽、10多个中心镇为基础的区域城市群,城市化率提高到70.6%。新建高速公路100.8公里,沪苏浙高速公路、 3

沪宁城铁、京沪高铁苏州段建成通车,苏州火车站综合改造、轻轨1号线、2号线建设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东太湖综合整治工作进展顺利,完成省定的“十一五”减排任务,国家生态市建设通过考核。苏州市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和国家园林城市群。

社会管理在统筹兼顾中开创新局面。社会建设和管理体制改革逐步深化,城市管理体制、社区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突破。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体系不断完善,建立大排查信息平台和六项运行机制。平安建设广泛开展,治安突出问题得到有效治理,圆满完成北京奥运会、国庆60周年及上海世博会等重大活动安保任务,社会保持安定有序,荣获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优秀地市“五连冠”,再次被授予“长安杯”。扎实推进流动人口服务管理、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禁毒、社区矫正和刑释解教人员安置帮教等工作,落实道路交通、消防、危险物品和安全生产监管措施,各类事故得到有效控制。

民主法治在健全提升中展示新成效。积极支持市人大、政协履行职责,依法行政、公正司法有效推进,爱国统一战线工作成绩显著。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群众团体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进一步增强,民族、宗教、侨务、外事、对台、地方军事、老干部、老年人、残疾人等工作取得新成绩,实现全国双拥模范城“四连冠”、全国人防先进城市“三连冠”。法治苏州建设步伐加快,“五五”普法顺利通过终期考核验收。 4

“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和苏州城市精神得到大力弘扬,苏州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各行各业涌现出一批全国、全省先进,常德盛同志被中宣部确定为先进典型。 党的建设在开拓奋进中得到新加强。广泛开展以纪念中国共 产 党成立90周年为主题的纪念活动,扎实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大力推进创先争优。圆满完成县级市、区和镇党委换届,新一届领导班子素质明显提升、结构明显改善、能力普遍增强。扎实推进大规模培训干部工作,集中培训县处级干部6520人次。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取得突破,完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办法,探索常委会差额提名、全委会差额票决领导干部,干部聘任制实现常态化、制度化。基层党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三级联创”活动扎实推进。加强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为重点的作风建设。深入开展反腐倡廉建设,“勤廉指数”测评工作取得实效,具有苏州特点的惩防体系基本框架初步形成,一批违纪违法案件得到查处。

同志们,回顾过去不平凡的五年,我们之所以能够经受复杂局面的考验、取得来之不易的成绩,主要归功于中央和省委的正确领导,归功于全市广大党员和干部群众的共同奋斗,归功于历届市委打下的良好基础和老同志的关心帮助,归功于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界人士、各方朋友的亲密合作。在此,我代表市委向所有关心和支持苏州建设发展的同志们、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并致以崇高的敬意!

5

五年的求索,五年的奋斗,给了我们深刻的体会,也为我们未来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一是必须把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作为最鲜明的发展导向。五年来,市委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切实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省委重大决策与苏州实际紧密结合起来,科学适时地提出建设“三区三城”的战略要求,不断在解放思想中统一思想,在应对挑战中转变观念,为推动苏州率先科学和谐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是必须把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作为最根本的发展动力。五年来,市委始终坚持以改革带开放、以开放促改革,围绕解决经济社会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加大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攻坚力度,提高对内对外开放规模和水平,不断增创体制机制新优势,激发起全市创新创造的活力、开拓开放的豪情。

三是必须把创新引领、转型升级作为最有效的发展抓手。五年来,市委始终坚持以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着力建设创新创业创优环境优良的新城市,着力集聚具有世界眼光、现代理念、掌握现代科技知识的新人才,着力发展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技术含量的新产业,努力实现经济运行质量和产业结构层次同步提升、经济综合实力和城市竞争能力同步壮大。

四是必须把民生优先、造福百姓作为最重要的发展要求。五年来,市委始终坚持以群众呼声为第一信号、以群众利益为第一要求、以群众满意为第一标准,统筹考虑改革的力度、发 6

展的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的程度,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巩固形成发展人人共创、成果人人共享、和谐人人共建的大好局面。

五是必须把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提高执政能力作为最坚实的发展保障。五年来,市委始终坚持抓好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不断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持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机关作风效能建设,为全面提升苏州各项工作水平提供坚强持久的政治保证。

回顾五年的发展历程,我们也清醒地看到发展中的问题和不足:经济发展方式尚未根本转变,经济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不够高,现代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创新创业人才资源仍然不够,自主创新能力亟需提升;中心城区功能偏弱,城市综合承载能力需进一步增强;人口资源环境矛盾突出,土地、能源等生产要素制约加剧;城乡居民富裕程度、社会事业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仍有差距,收入分配结构有待调整优化;经济社会转型矛盾增多,社会建设与管理任务加重;党的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法制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作风效能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对此,我们将高度重视,采取切实有效措施,认真加以解决。

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美好蓝图

苏州是一个拥有许多光荣和辉煌的英雄城市。30年前我们抓住农村改革机遇开创了由农到工的“苏南模式”,20年前我 7

们抓住浦东开发开放机遇打造了由内转外的“开放样板”,进入新世纪我们抓住推进“两个率先”历史机遇绘就了全面小康的“现实模样”。在科学发展的新阶段,苏州有责任也有能力牢记中央和省委重托,顺应全市人民的新期盼,率先走出一条符合时代特征、具有苏州特色的基本实现现代化之路,为全省、全国发展大局积累新经验、多作新贡献。

今后五年,是苏州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五年,既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综合竞争力的发展机遇期,又是国际国内竞争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社会建设和管理任务加重的矛盾攻坚期。一方面,后金融危机时代的世界经济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调整,发展中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在全球治理中将发挥更大影响力,新一轮产业革命和科技革命加快推进,绿色经济、低碳经济和新兴产业成为发展新潮流;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市化重要时期,经济社会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态势不会改变,长三角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加速,江苏沿海将成为我国东部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苏州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大发展,综合实力跃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经济社会呈现出新的变化,突出表现为:增长动力由原来的要素驱动、开放带动向创新驱动、转型发展转变,产业形态由原来的制造业为主向服务经济、新兴产业并重转变,城乡结构由原来的二元分割向城乡一体转变,同时,人口结构、就业结构、组织结构、利益分配结构以及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也在发生深刻变化。另一方面,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存在许多不确定、不稳定因 8

素,欧美等国家主权债务危机进一步扩散,全球通胀压力持续加大,人民币等新兴国家货币升值压力增大;国内以加快经济转型升级为重点的新一轮区域竞争日趋激烈,区域发展格局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我市在前进道路上也面临许多矛盾和困难,过去依靠要素高消耗来维持高增长、凭借低成本劳动力实现低层次扩张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社会建设与管理也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可以说,今后的五年机遇与挑战并存,

但机遇大于挑战,我们仍然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为此,我们必须充分认识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牢牢把握国际国内重大发展机遇,不为传统的模式所困,不为过去的成绩所累,不为既有的经验所限,不为面临的险阻所惧,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禁锢,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行动制约,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束缚,凡是有利于转型升级、创新发展的事情都要敢闯敢创、先行先试;凡是有利于城市品位提升、人文生态环境优化的事情都要求精求好、抓紧抓实;凡是有利于民生福祉、社会和谐的事情都要全心全意、尽情尽力,从而使苏州经济发展更具活力、社会建设更加和谐、科教文化更趋繁荣、民主法制更为健全、生态环境更显优美、人民生活更加幸福,努力争当科学发展先行军、“两个率先”排头兵。

今后五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富民惠民利民为根本要求,紧 9

紧围绕建设“三区三城”总目标,全面实施创新引领、开放提升、城乡一体、人才强市、民生优先、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建设新城市、集聚新人才、发展新产业,着力推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全面协调发展,努力把苏州建设成现代化国际化人文宜居创新名城,到“十二五”期末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今后五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建设宜居新苏州、打造创业新天堂、共筑幸福新家园”。

——建设宜居新苏州,就是要扬长“三大优势”。扬文化优势,使苏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转化为现代文明优势;扬环境优势,以环境软实力的增强促进发展硬实力的提升;扬公共服务优势,为城乡居民提供设施配套、便捷高效的优质服务。

——打造创业新天堂,就是要构筑“三大高地”。坚持创新第一驱动,构筑最具创新活力高地;坚持人才资源第一资源,构筑人才集聚高地;坚持新兴产业第一方略,构筑新兴产业发展高地。

——共筑幸福新家园,就是要提升“三大水平”。切实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创新,提升社会和谐水平;促进居民收入普遍较快增长,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更高水平破解二元结构,提升城乡一体化水平。

今后五年,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是:

经济综合实力走在全国前列。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2%左右,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显 10

著提高,到“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8%,全市经济结构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导的三二一发展格局。

科技创新能力走在全国前列。科技和教育对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全民科学素质不断提高,到“十二五”期末,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例达3%以上,科技进步贡献率达65%,人才总量达150万人以上,力争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

城乡一体化水平走在全国前列。以富民优先为导向、科学规划为引领、制度创新为关键、转型升级为路径、固本强基为保障,率先形成城乡发展规划、产业布局、资源配置、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就业社保和社会管理一体化的新格局。

社会和谐程度走在全国前列。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更趋完善,人民群众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人口管理方式不断创新,人口规模得到有效控制。文化建设水平明显提高,“平安苏州”、“法治苏州”建设成果得到巩固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推进。

人居生态环境走在全国前列。资源利用效率明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进一步增强。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持续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达到省定指标,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更加协调。

人民幸福指数走在全国前列。到“十二五”期末,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六年倍增,低收入者收入明显增加,中等收入群体 11

持续扩大。城乡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实现全覆盖。价格总水平保持基本稳定。社会文明程度和公民道德素质普遍提升。

根据以上指导思想、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在今后五年发展中,必须把握好以下五条原则:

1.始终坚持率先争先、科学发展的目标定位。牢牢把握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始终坚持解放思想不停步,不断丰富“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和“园区经验”的精神内涵,立足更高标准、更高要求、更高水平,时刻保持攻坚克难的勇气、探索赶超的锐气、永争一流的志气、勇创伟业的豪气,在“第二个率先”伟大实践中继续走在全省、全国前列。

2.始终坚持创新引领、人才为先的路径选择。把创新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把人才作为推动转型升级的强大引擎,旗帜鲜明地鼓励探索、崇尚创新、善待挫折、宽容失败,向产业创新要发展,向管理创新要质量,向制度创新要水平,最大限度地激发创新创造活力和内生动力。

3.始终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根本方法。统筹利用好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统筹发展好国有、民营、外资、股份合作等多种经济,统筹运用好市场和政府“两手调控”,正确处理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的关系、经济增长与民生福祉的关系、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的关系,更加注重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对内对外、人与自然协调发展。

4.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发展要求。牢牢把握以人为本这一核心要义,心中时刻装着人民,更加注重富民惠民 12

利民,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切实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加快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

5.始终坚持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工作作风。全面推进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始终坚持群众路线,善于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大力弘扬“主动服务、创新服务、尽责服务、高效服务、廉洁服务”的工作作风,积极主动服务基层、服务企业、服务群众。

13

更多相关推荐:
党代会讲话稿

凝心聚力解放思想为实现富民强新跨越而努力奋斗在中国共 产 党XX县第次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同志20年月日各位代表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XX县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中国共 产 党XX县第九次代表大会是在我县全面完成...

在市党代会讨论发言稿

在讨论市委工作报告时的发言上午我们聆听了书记代表市委热情洋溢的工作报告报告正确分析了新时期所面临的新形势报告明确指出当今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但机遇大于挑战报告对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管理...

党代会发言稿

各位代表同志们大家好此时的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表示三个感谢感谢各位代表对我的信任为我及新的党委班子成员投上了自己神圣的一票感谢县蹲点领导县人大县委组织部领导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莅临指导感谢各位列席代表及工作人员对...

党代会发言稿

县第四次党代会发言稿我认真研读了中共某某县第三届委员会在县四次党代会上的报告初稿读后备感振奋深受鼓舞报告全面客观的总结了县第三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的工作科学具体地分析了未来五年我县面临的机遇和挑战高屋建瓴统揽全局...

党代会演讲稿:青春与梦想同行

党代会演讲稿青春与梦想同行尊敬的各位领导评委老师亲爱的同事们大家下午好我是scw我演讲的题目是青春与梦想同行我不是诗人不能用漂亮的诗句讴歌我的职业我不是学者不能用深邃的思想思考我的价值我不是歌手不能用动听的歌喉...

党代会发言稿

在市第七次党代会讨论发言稿我是教育界的代表来自第二中学任学校副校长兼生物教师刚才聆听了市委庞书记的抢抓机遇加快发展为全市人民过上中等城市生活而努力奋斗的报告我认为报告求真务实立意高远承前启后催人奋进凝聚人心这是...

20xx.1十四届五次党代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定稿

在XX镇第十四届五次党代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20xx年1月10日各位代表同志们镇十四届五次党代会是进入20xx年全镇第一次重要的大会会上传达了四届区委七次全会精神审议并表决通过了镇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

苏州党代会发言稿

持科学发展建设三区三城为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而努力奋斗蒋宏坤20xx年9月15日同志们现在我代表中共苏州市第十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这次大会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回顾...

党代会分组讨论发言稿的写法

党代会分组讨论发言稿的写法首先对报告进行综合评价如催人奋进鼓舞人心之类然后找出报告内容中体会最深的一点或几点与自身工作本单位本地区工作相结合得到的启示启发鞭策以及今后的工作打算写一下即可以下这篇发言稿仅供参考加...

14届3次党代会溪北社区发言稿

溪北社区发言稿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我代表溪北社区代表组向大会作以下发言汤书记在三次党代会上所作的党代会报告和陈书记的纪委工作报告内容全面思路清晰不仅在思想和行动上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也坚定了我们做好今后工作的信心...

市领导在乡镇党代会上的讲话(通稿)

在中共乡镇第次代表大会上的讲话通稿20xx年3月日市领导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全市人民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努力开创全市经济社会加速崛起的新局面以新的姿态跨入十二五之际中共乡镇第次代表大会隆重召开...

县领导在乡镇党代会上的讲话稿

县领导在乡镇党代会上的讲话供参考各位代表同志们在全县上下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和全省全市全县经济工作会精神轰轰烈烈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开创全县经济社会跨越赶超的新局面以新姿态跨入十二五之际中共xx...

党代会发言稿(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