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思考

时间:2023.11.18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问题及应对措施思考 20xx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培训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充分发挥各部门各行业作用,加大各类农村人才培养计划实施力度,扩大培训规模,提高补助标准。加快培养村干部、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到村任职大学生等农村发展带头人,农民植保员、防疫员、水利员、信息员、沼气工等农村技能服务型人才,种养大户、农机大户、经纪人等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对未升学的农村高初中毕业生免费提供农业技能培训,对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务农创业和农民工返乡创业项目给予补助和贷款支持。”农业部先后出台的《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十二五”规划》、《全国农民教育培训“十二五”发展规划》提出:大力发展农业职业教育,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育一批种养业能手、农机作业能手、科技带头人等新型农民。探索和分析当前形势下,结合我区实际及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思考相应的对策和措施十分必要。

一、存在问题探讨

提高农民素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核心的内容。在新形势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成为不可回避和不容忽视的问题。目前我区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

训中还存在诸多应引以重视的问题。

农民的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当前我区许多农民对“要我培训与我要培训”观念模糊,参培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部分农民在生产中还严重依赖传统和经验,接受现代农业新的理念、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等方面缺乏主动性。

2、农民参加培训普遍不足。我区参加过各种务农、务工培训的农民(农村劳动力)占比较小,大多数农民没有参加过知识培训,文化水平较为低下,科技知识严重匮乏。

3、农民可用学习工具较为落后。我区村级培训场地拥有多媒体教室的非常少;农户家庭可用于学习科技知识的工具从调查情况看仍处于落后状态。

4、培训机构师资力量薄弱。随着农业生产市场化、规模化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家庭农场、专业种养大户、龙头企业等新型生产经营主体不断涌现,这些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领办人或管理者已不局限于农业生产技术的需求,包括经营管理、市场运作和企业策划等多方面涉及自身发展能力的知识和理念。而培训教师数量严重不足,仅为区农业局教师,远不能满足其发展的需求。

5、政策支持力度不足。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成效的大小与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重视程度密不可分。全区紧通过阳光工程和基础农技培训工程对少数基础农民进行培训。

6、农民教育培训机构办学条件不适应新形势需要。办学

资金和实力严重不足是困扰我区办学机构多年的难题,我区培训机构依然使用的是相当简陋的培训教室和培训设施,办学条件非常艰苦,办学人员也不够稳定。

7、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地域因素的制约,农户居住较为分散,农民对外界新知识、新技术知之甚少。而农民教育培训宣传却跟不上,宣传途径狭窄,主流媒体宣传更是凤毛麟角。

二、应对措施思考

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须由政府主导,区农民教育培训机构要送教下乡、建立实训基地是农民教育的关键定位;政府性、基础性、公益性是农民教育的重要定性;送教下乡、半工半读,把学历教育办到农民家门口、办到合作社、办到产业园区,办到企业,培育大批新型职业农民,是农民教育培训的基本定向。

1、加强领导,成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

农民教育培训是农村工作的重要内容,应由政府成立农民教育培训领导小组或相应的领导机构,领导和协调农业、教育、财政、人事、就业、扶贫等部门,共同抓好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使各部门高度重视,密切配合,积极参与,保证各部门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做好学前动员、学后跟踪调查和典型事迹宣传等工作,做到有目标、有计划、有考评、有奖惩、有措施,确保教育培训工程顺利实施,为新型职业

农民教育培训提供组织保障。

2、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实施农民教育培训

为加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对外联络和对内协调,各级农业部门的涉农培训应由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牵头,制定规划、提出措施、划定职责、落实责任。科教、农广校、种子、植保、合经、农药、质量安全、农机等部门相互配合,相互支持,共同搭建农民教育培训平台,形成资源统筹、共享,专家教师相互交流、市场信息相互沟通、技术技能相互切磋、教师学员积极互动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格局,切实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服好务。

3、进一步完善农民教育培训职能机构

目前,我区涉农教育培训基本上有四大体系:一是农业院校教育培训体系;二是农技推广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农业科研教育培训体系;四是农广校培训体系。这四大体系推动着我区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

一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研发基地。我区应集中研究和开发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的发展规划、资源利用、技术转化、政策扶持、资金投向以及培训效果评价、培训功能开发、培训对象需求、项目立项等方面的课题,正确引导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持续稳定和较快发展。

二是建立农民教育综合培训基地。整合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农业职业技术学校、农业技术推广服

务中心、农村成人教育学校、农民夜校、科技科普示范园区等教育培训资源,进一步合理规划,统一协调,充分发挥教育培训和科技推广的功能,形成自上而下的有效的教育培训和管理网络。可以以农业部门牵头,教育、财政、人事、扶贫、就业、妇联、共青团等部门配合,统筹教育培训资源,分别建立县级和乡镇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共同开展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

三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平台。通过政府和职能部门建立专门互联网、农业专家热线、农业咨询机构、农业技术讲师团等平台,为农民提供政策咨询、科技知识、技术指导、市场信息以及企业用工信息等服务。

四是建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金。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是弱势群体,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具有明显的公益性。各级政府应把农民教育培训专项经费纳入年度财政预算,并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增加而增长,不断完善财政资金投入和补贴机制;在与农业相关的二、三产业发展基金中要按比例计提专项培训经费;在农村科技开发经费、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经费、农业技术推广经费和扶贫资金中,也要安排一部分经费用于职业农民教育培训。通过设立基金,重点支持职业农民教育培训示范机构建设,支持农民创业,组织开展相关的教学实践活动和农村创业人才的进修深造等,以增强新农村发展后劲。

4、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要建立规范的教育培训纲要 制定适合我区农民技术培训大纲,既是推进农民教育工作的重要举措,也是提高农民教育培训质量的重要保证。培训大纲应作为产业技术体系建设的重要指导性文件,作为基层农技推广部门、农民培训机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以及广大培训教师开展科技培训的重要工作手册,并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以及使用的可持续性。培训大纲的制定,在总体上应遵循其科学性、适用性、通俗性和规范性的原则,力求达到难易与点面结合,教学与实践结合,短期与长远结合,规范与特色结合,传统与实际结合。在内容制定中,一要注重产前、产中和产后的衔接,使产、加、销诸环节培训内容进一步完善;二要围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趋势,注重融入绿色农产品、无公害农产品和安全生产教学内容;三要围绕我区农业区域条件和特点,依托资源禀赋条件,突出区域优势和地方特色;四要围绕我区优势特色产业和主导品种、主推技术,制定相应的培训内容;五要围绕市场需求,立足产品的多样化、优质化要求,有利于规模经营和市场竞争。


第二篇: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模式研究

磁县职教中心 左红彬

新型职业农民是指随着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在农村经济呈现多样化、融合化、集约化、规模化、专业化态势下,而出现的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法律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的从事农业或相关产业的职业者。

但是,我国农民素质现状与新型农民的素质要求还具有一定的差距,具体表现在受教育程度低、科学素养差、接受技能培训少、思想观念落后等方面。 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迫切需要。?

以当地职教中心为平台,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在农村人才培训中的作用,是有效解决以上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是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一个重要模式 一、 县级职教中心的职能

县级职教中心是我国版主探索的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它是把农村职业高中,职业中专和技校整合在一起形成的综合性中等职业学校,是农村职业教育的重要办学模式,也是我们高中阶段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职教中心在提高农民素质、为农村提供人才、为高一级学校提供人才、为县域经济社会提供教育和科技支持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职教中心已成为我国农村职业教育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的主阵地。主要职能包括外部职能和内部职能,外部职能有:学历教育、职业资格教育、科技研发与转化、技术引进与推广、劳动力转移、农村信息服务、生产与产业调节等。内部职能有:文化传承、技术教授、人格品德养成、职业素养塑造与职业生涯教育等。

二、农民素质现状及存在问题。

根据对新型农民素质内涵的理解,结合相关学者对我国农民素质现状的调查研究,当前我国农民素质主要特点及问题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文化素质和受教育水平总体上有较大提高。

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民的整体知识文化水平获得了较大的提高。自19xx年到20xx年的20年里,不识字或是识字很少的农民比重由27.9%下降到7.5%;小学教育程度农民所占比重由37.1%下降到29.2%;受到初中教育的农民比重由27.7%上升到50.4%;受到初中以上教育的农民比重达到12.9%。从这些数据可看出,我国农民的文化素质已得到很大提高。但是,真正的新型农民,不只是能说会写,或者是统计意义上的教育程度的普遍提高,更主要的是要有先进的思想观念和文化观念,有自主自强、艰苦创业、勇于创新的精神。因此,要培养新型农民,不仅是要加强知识教育,更主要的是要转变农民的思想和文化观念。

2、科技素质普遍偏低,参与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

据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农村居民参与技能认证和职业教育的总体水平偏低,全国平均参与率为6%左右。对非农专项技术技能的掌握程度相对不高,技能结 1

构比较单一,对非农专项技能的学习需求潜力较大。有近三分之一的受访居民对参与技能培训的意愿不够明朗或者态度消极。

显然,这与新型农民的要求相差较远。新型农民的科技素质要求是要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基础,熟练掌握一项到多项从事农业或相关产业生产的技能,实现科学种养或有效转移就业。

3、经营管理意识和法律意识依旧薄弱。

调查结果表明:我国农民对价格、质量和成本意识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在广告意识和创新意识方面比较薄弱,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狭窄,进行农业生产的市场导向仍需加强。在对土地的经营上,都表现出对国家土地政策和土地使用权稳定性的期求。作为新型农民,必须具备一定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能力,能够合理配臵各种资源,在开展生产和参与市场经营活动中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在法律意识方面,我国农民的现状与新型农民的要求也有很大的差距。受访居民对农业法、森林法、土地管理法和农业技术推广法等与农业生产密切关联的法律法规表示不了解的比例较高,对有关婚育和社会治安的义务了解程度较高,对所具法律权益了解不足。作为新型农民,在参与市场经济活动中,必须具有运用法律武器来捍卫自身权益的意识。这里,不只需要了解和掌握与农业生产相关的法律知识,而且对消费者权益法、工商管理条例等也要有相当程度的了解,在自身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时,能够果断地通过法律途径进行维护。

4、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得到持续提高。

思想道德素质具体表现在婚姻观、金钱观、赡养老人观、人际交往观、宗教观等方面。调查结果显示:在婚姻观上,受访居民对婚姻的自主性、合法性等方面有正确的认识,对一些落后的和传统的婚姻观因素持有明确的批判态度和更多的宽容态度;在赡养老人方面,绝大多数农村受访者有自觉履行赡养义务的意识;在宗教信仰方面,大多数受访农村居民没有正式的宗教信仰,并对非法迷信活动等具有较高的警惕性。身体素质是最基本的健康素质,也是其他各种素质的最根本的载体。

据人口普查资料计算,从19xx年到20xx年的10年间,全国人口平均寿命由68.55岁上升到71.40岁,农村人口的平均预期寿命也达到接近70岁的水平。有36.2%的受访居民对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常自信,有38.7%的受访居民表示自己身体基本健康。受访农村居民的家居卫生环境获得明显改善,但整体村容村貌和环境的治理与维护仍需加强。

从以上各项素质的调查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农民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较大提高,尤其是在文化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体素质三个方面有了很大改观。然而,其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法律素质水平仍然比较低。因此,我国农民能否成功转化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新型农民,关键在于科技素质、经营管理素质和法律素质能否得到提高。毋庸臵疑,培育新型农民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任务。充分发挥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的作用,有助于这项任务的逐步完成。 三、农村职业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

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并不局限于单纯的农、林、牧、渔大农业,而应该从农业中走出来,把教育内容扩展到‘加工、运输、服务’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

1、提高农民的科技素质。

新型农民对科技素质的要求,就是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科学技术基础,熟练

掌握一项到多项从事农业或相关产业生产的技能,实现科学种养或转移就业。

2、培育农民的经营管理素质。

新型农民对经营管理素质的要求,要求农民具备一定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能力,能够合理组织、配臵家庭或组织的人力、财力、物力以及土地等资源,开展生产和参与市场经营活动,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从?农夫?变成?农商?。

3、增强农民的法律意识。

新型农民要具备法律素质,就是要有较高的知法、守法、用法的素质。加强法律知识教育,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不仅能够完善和优化农民的文化素质,而且有利于广大农民更加深刻地理解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维护自身的利益,也有利于社会稳定。

四、职教中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模式 职教中心针对农民这个群体就是要树立"以服务三农为中心"的办学思想和"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观,重视农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其课程设臵和教学模式就必须适应培养的目标要求,要把外部职能和内部职能充分调动起来,依据外部需求进行内部运作,组织有农业知识的教师和科研人员深入到农村去,进行科技示范和技术推广宣传,形成需求—知识输入—质量生成—素质提高—信息反馈的过程模式,具体有以下两种形式。

(一)产教结合,工学交替

1、教学内容要求贴近农业生产,使每一项农业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

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是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到农业生产中的重要桥梁。有关资料表明,我国每年约有6000-7000项农业科研成果面世,但其转化率仅为30%-40%,远低于发达国家70%-80%的水平。一项农业科技成果只有成功地转化到实际的生产过程中,才能真正发挥其对农业生产的贡献。农村职业教育与培训与农业生产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也具有实践、设备、信息方面的优势,相对于普通教育而言,更有利于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据我们学校的调查,受访农民对农业生产技术和加工技术的学习需求突出,他们在有关现代农产品加工、包装、运储及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技能水平亟待开发和提高。因此,针对我国农业科技研究成果的特点以及我国农民对农业科技的需求,各地方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当地农民开展相关的农业生产和加工方面的技能培训。

2、树立和培养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意识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以及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农民的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农业生产效益低下,生产的主要是初级成品,并 3

且市场销路狭窄。因此,通过职业教育与培训,要使农民不断转变思想,适应市场经济新形势。(1)使农民初步形成价格意识和竞争意识,能够根据市场的供求变化,适当调节农产品的生产规模,避免过度的重复生产与低效生产;(2)使农民在农业科技人员和农村基层组织人员的带领下,能够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和生态的特点,实现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经营或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休闲观光农业或旅游农业等,这不仅能提高农民自身的收益,而且也可以更加充分合理地利用当地的农业资源;(3)使农民逐步养成广告意识和创新意识,自觉采用各种途径,大力宣传当地特色农产品或者农业资源,不断拓宽销路,使其真正实现经济价值。同时,还有可能达到吸引外资的效果。

3、融合各行业专家,提高综合水平。

学校吸收社会各行业专家,成立人才培养专家指导委员会。学校可以把这些有利资源应用到农村人才培训中,可大大提高培训质量。比如,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政治意识和民主观念淡薄,法制意识薄弱,甚至对与农业生产息息相关的一些法律知识也相当生疏。这里既有传统的思想观念和生产方式的影响,也与我国当前法制不够完善、普法教育相对落后有关。一般而言,对农民的普法教育要尽量与农民的实际生活相结合,要从农民的权利意识、关于农村、农业的一般的法律法规、农民实际社会生活中的法律需求等三大方面下手。要结合农民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来进行法制教育和宣传,增强普法教育的实在效益,激发农民群众学法、知法、用法的热情。因此,选择有关专家进行现场的教育与安全分析,对提高我国农民的法律素质非常必要。

(二)?送教下乡?惠民生

送教下乡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就是把职教中心涉农专业的优质教育资源送到农村,把学校办到农民的家门口,把实践课放在田间地头、饲养场,让想上学的农民有学上。力求通过系统的学历教育,提高从业农民的生产技术水平,经营管理能力和思想道德素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管理的新型农民。

1、 因地制宜,合理设臵教学点

磁县职教中心从20xx年开始,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两名副校长为副组长的送教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经过多方考察调研,结合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的需求,结合本县的实际情况,以区域经济为依托,在西部山区贾壁乡设臵教学点和实训基地,讲授以花椒、柿树、核桃种植为主的知识和操作技能;在丘陵地区朝冠村、大营村设臵教学点和实训基地,讲授以养猪、养鸡为主的知识和技能;在平原地区高臾镇设臵教学点和实训基地,讲授以种植、养殖、高产农业为主的知识和技能。

2、不惜余力 加大人力、物力投入

20xx年元月学校投资40余万元,按照?五个一?的标准(一部电话、一根网线、一台多媒体投影仪、一份农民日报、一部数字摄像头),完善各个教学点教学设施配臵。配臵高清多媒体、数字摄像头、网线、电话等,该项投资21万元。对各个教学点统一配备新桌凳1000套,该项投资14.5万元。对各个教学点统一安装防盗门、防盗窗,增添文件柜,更换各项管理制度,并上墙,该项投资 4

6万元。

完善师资队伍建设,加大送教下乡师资队伍力量。针对农民对技术渴望,仅靠我校专业师资队伍,远远不能满足需要,在原来基础上,我校又聘请了10名高级农艺师、畜牧师,作为送教下乡专职教师。这样我校送教下乡专职师资队伍已达到42名;兼职教师12名。利用春节和农闲,抓住有利时期,各教学点集中开展教学活动。

每个教学点安排专人负责,每个教学班由班主任负责,严格落实考勤制度,保证上课时间。规范档案管理,建立有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室,按照档案管理规范要求,每个培训农民档案资料齐全,每年教学活动有记录。

根据生产实际及农业物候期需求,结合实际重新修订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调整课程安排。并把文化基础课,进行合理安排,与专业课有机结合。使农民有兴趣,乐于学。

3、形式多样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即公共课模块、专业课模块和生产实践模块。其中公共课模块主要是为提高学生科学素养、学习专业知识、掌握职业技能和进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专业课模块主要是使学生掌握现代农业生产经营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能力;生产实践模块主要是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使学生在新农村建设中能够真正担当起现代农业劳动者的模范带头人。通过实用技术培训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的传播,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创业能力和技术推广能力,使其在新农村建设中切实发挥骨干、带头作用。

教学形式为课堂讲授、小组集中学习、现场实践等。课堂讲授:教师按照教学计划在各个教学点进行现场教学。小组集中学习:分成若干个小组,以村为单位,如果人数少时可以邻村合成一个小组,在一块集中学习先进的生产经验,探讨在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现场实践:学员根据当地实际和本人特长,选择和确定与本专业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生产经营项目进行实施,并根据生产经营实际情况撰写日志、报告、总结等。

4、严格管理 严格考核

考核原则:(1)客观性原则:秉持严肃的态度、严密的制度和严格的程序,从农村人才成长的基本特点出发,以学生结合在乡生产经营项目进行专业学习的实际情况为依据确定考核标准,力求其真实、准确、科学地体现学生的整个学业成果。(2)全面性原则: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既考核学生在学期间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基本素质的提高程度,也考核学生在学期间思想政治表现、从事专业化生产经营的业绩和在当地农民群众劳动致富过程中的示范、带动情况。(3)实践性原则: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促进生产为导向,以培养能力为核心,坚持实践第一的理念,着重考核学生在学期间的生产经营情况,要求规模有扩大、产量有提高、品质有提升、收入有增加。

5、取得实效 惠及民生

通过?送教下乡?活动,学员学到了与所从事行业的相关知识,并且能够根据课堂上所学专业知识与实践应用相结合。他们感受到了?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对自身专业知识的提高及今后的实践应用起到了帮助作用。

目前,磁县山区薄皮核桃种植已经发展到一定规模。核桃种植由原来的零散 5

8000多亩扩大到成片的2万多亩核桃基地,产量由原来亩产50斤提高到300斤,价格由过去核桃每斤8元提高到25元,在销售渠道上以合作社为龙头实行统收统销,将打造的炉峰山牌核桃销往石家庄、邯郸、安阳、郑州等各地。老百姓收入由前几年每亩400元,提高到现在每亩收入7500元。

20xx年3月选拔60多名优秀代表到山东、涉县实地学习。通过教师手把手地教,学生认真学习,学员掌握了核桃的栽培嫁接技术。学员带领村民对25个自然村老品种高接换头,使10万株老核桃焕发青春,仅一项嫁接改良技术节省资金8万余元。如都党乡三合村支部书记李同奎带领全村400余户齐动员两年种植、嫁接核桃6000亩,使小山沟披上核桃绿装。

白土、都党、贾壁、陶泉四乡镇花椒生产区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产业。产量由以前每棵3斤左右提高到22斤左右,种植面积由过去500多亩扩大到3000多亩,经济收入由20万元提高到200多万元,人均收入是过去的10倍。

花椒种植使山区老百姓尝到了甜头,即掌握了新技术,又有了自己的炉峰山牌花椒产品。由合作社牵头销往山西、河南及河北周边地区,花椒合作社入户由原来的30多户发展到了100多户。

地处漳河北岸地段的讲武城镇朝冠村生猪养殖基地,学员王宏明利用河岸边建起了生猪养殖基地,过去生猪养殖虽然厂地大,但由于缺乏系统养殖及防疫技术,再加上市场猪肉价格波动大,使生猪存栏数量一直在1000头左右。在该厂成立养殖教学点及校外养殖实习基地,通过学习及专家指导,王宏明看到养猪大好前景,吸收会员100多名。两年来使本公司生猪存栏提高到5000头,年出栏1万多头,每头净收入600元,这样每年收入6000万元。从此带动了武吉、南营周边50多户生猪养殖户入社。

滏荷、增鑫种植两合作社,注册资金600万元,现招学员356人,一期工程占地360亩,在我校农艺师司长新、杜长山、韩守太指导下,已建双层充气膜PC板大棚28个,20xx年生产无公害蔬菜西红柿、欧泽杂交黄瓜、黑霸王长茄、加州王彩椒、苷蓝、芹菜等十余种,当年实现利润154万。

开展?送教下乡?活动,不仅是落实和完成教育部制定的?大力发展农村和农村职业教育,造就数以亿计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战略的必由之路,同时,建立专业植保队伍,通过组织免费技术培训、现场观摩、跟踪指导方式,提高农户种植综合经济效益,带动农民走新型农业发展之路,这也是拓展职业教育办学路径,服务?三农?的重要举措。使农业与工业协调发展,共同推动区域现代化进程和社会全面进步。

农民职业技能培训以促进农民提升致富本领、促进农业经济繁荣和农村社会全面进步为目标的区域内集约化、多样化、规模化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农民职业技能培训的新形态、新阵地和新课堂。它的模式不是单一的,而是形式多样的,还需要我们继续探索为我国当前时期培养新型农民和职业化农民促进农民就业与农民增收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模式,并最终在国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道路上迈出坚实的一步。 

6

更多相关推荐:
职业农民培育总结

陕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总结一、目前试点工作进展情况1、成立了领导机构,工作制度、方案和培训计划。陕县被确定为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以后,我们立即向县主要领导做全面汇报,经领导同意,成立了以抓农业副县长为组…

永春县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永春县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根据农业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xx年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农办财?20xx?66号)及省财政厅、农业厅《关于下达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补助经费的通知…

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

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总结根据吉林省农委吉林省财政厅关于印发吉林省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的通知吉农科20xx2号关于印发吉林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档案管理规范试行的通知吉阳办发20...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茶叶班小结

水布垭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茶叶班小结水布垭首届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学习于20xx年x月x日在水布垭镇政府二楼会议室开班。在县农业局、财政局、镇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茶叶班的学员顺利参加了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通过十五天的理…

(全年总结)20xx年度桃源县职业中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结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xx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20xx年度学校圆满的完成了县政府农业局安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109人社会服务型150人的教学培育任务培训分生产经营型2期每期分别为59人和...

20XX年XXX新型职业农民畜牧业班培训小结 2

20xx年XXX新型职业农民畜牧业班培训小结根据关于下达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通知的要求围绕XXX畜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重要任务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现代畜牧业发展和农民科技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民对现代...

(全年总结)20xx年度桃源县职业中专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结

桃源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20xx年度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工作总结20xx年度学校圆满的完成了县政府农业局安排培训新型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型109人社会服务型150人的教学培育任务培训分生产经营型2期每期分别为59人和...

典型案例2:校乡深度合作 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路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项目典型案例5校乡深度合作探索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新路一实施背景滇东重镇曲靖市有国土面积28904平方公里农村人口5277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874农村劳动力达31812万人占农业...

大安市农业局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龙源期刊网cn大安市农业局启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作者来源吉林农业下半月20xx年第06期大安市农业局下发了大安市20xx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实施方案标志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正式启动20xx年大安市新型职业...

夏邑县多举措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夏邑县多举措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20xx年夏邑县共承担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任务950人其中生产经营型450人专业技能型500人自5月27日开展培训以来先后培训小麦生产专业设施蔬菜和食用菌三个专业6个教学班共计260...

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典型材料大家好我叫贾小庆家住曲沃县杨谈乡杨谈村在今年我有幸参加了曲沃县农委主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班的学习与实践通过培训及外出考察参观活动让我开阔了视野丰富了理论知识同时我也能积极的完成领导下发的...

水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办法

水城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办法试行新型职业农民的资格认定坚持政府主导农民自愿严格标准动态管理政策挂钩的原则认定工作坚持公开公平择优及德绩并重的原则现规定水城县新型职业农民认定条件标准和程序如下一新型职业农民资格...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总结(2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