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寒江残雪

时间:2024.4.20

感悟《寒江残雪》

不得不承认对很多古曲都了解太少,第一次认真品味此曲是哓哓最近演奏的这首箫版,这样闹的一个人对静的表现力却相当有火候,再一次表达赞叹!正好最近网络班里哓哓在讲此曲,因此下文的体会很多也是整理和有感于哓哓的讲解。

听这首曲子,最大的感觉是至静和至冷。有些人说听此曲有点催眠,哓哓也自嘲此曲是催眠曲,而他所言“催眠曲”是真意如此吗,真是静到让人可以听着入眠么?我的感觉是:不,恰恰相反,不但不催眠,还令人愈加清醒。说催眠是强调了静,而我感觉冷才是这首曲子的核心,这点可以从曲名就可以看出来,《寒江残雪》,寒江、残雪、单是想象这种意境就让人有阵阵寒意,而体会到这至冷的感觉,怎会感觉催眠呢,恐怕浑身都灌入一股寒流,打个冷战,头脑和内心立刻沉静、清醒起来。

凡是能让入枕的曲子其感情基调必定是平静、温暖的,而这首曲子貌似平静,其内却暗含波涛,即情感的矛盾挣扎。有时候是需要从曲名中来获取作曲者要表达的意境,《寒江残雪》另一个名字是《春思》,可以看出这种矛盾性和曲子隐含力量的存在。正如哓哓所讲,残雪,雪未全融,俗语说“下雪不冷化雪冷”,可以想象此时虽是残雪,但依旧寒冷。面对枯树上的残雪,沉寂无垠的江面,这种寒意不禁让人联想到人生的孤寂、惨淡、炎凉。因此曲子的至静中蕴含着丝丝怨意和忧愁,心情其实也是复杂不平静的,想法如同变幻莫测的生命轨迹,在逆境中又对未来还抱有美好的希望,对生活有种不屈服的倔强,这也是人性光辉的体现,《春思》这个名字正是意喻如此吧。

再好的曲子也需要演奏者的功力,能够表达出作者的意境,而平静中蕴含的波澜则体现在曲子细节的处理上。箫演奏此曲真是最合适不过,孤寂、幽怨、希望、坚毅,这些关键情愫都可以通过强弱、颤音、气震音、尾音等细节体现出来。哓哓的演奏十分注意这些细节之处,当然出来的作品就能够让人感觉到曲子的意境。不过诚如哓哓所说,想让人听进去并体会你的演奏,必须在演奏细节上保持理智,控制好气息、节奏等各个因素,而在总体演绎上要认真体会曲子表达的情感。这首曲子音域不宽,只有一个八度,但想演奏好也绝非易事。以上讨论亦可为演奏此曲提供一点参考方向。

最近寒潮突临,来不及加衣,冷得让人难以适应,每晚仅仅二十分钟的路程却能冻得脸耳生疼。行人骤减,路灯和寒风陪伴着孤影,每每脑海里回荡着这首曲子,步伐中则多了一份亲切的力量。暖气还未供,回到家中依然是独享的冷清,此时取一管箫轻抚,放一曲《寒江残雪》,一天工作的繁忙焦躁荡然无存,只留那些最真实直接的情愫飘荡在充满箫音的空气中,至静、至冷、却亲切无比。


第二篇:感悟


做好培优辅潜工作

我们班有的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意识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上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好好学习,多学知识和技能。一是加强和任课老师联系,了解学生上课情况,对学习自觉性差的学生,共同教育、帮助;二是安排好学生与成绩差的学生结对子,负责督促、检查学习任务完成情况,抽更多的时间进行辅导;三是注意对他们的教育方法。采取鼓励与表扬相结合的方式。“激励胜于颂扬,表扬胜于批评。”在日常工作中,我总是告诉学生:“你是最棒的!”“你很聪明!”“老师相信你能做好。”“加油!老师为你们喝彩。”让学生在鼓励中发扬优点,在微笑中认识不足,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爱的熏陶,情的感染,懂得理的澄清。一旦发现他们有一点点进步,就给予表扬,甚至进行物质奖励。尽量克制自己,以免态度粗暴。同时,给予他们生活上的关心和学习上的帮助,经常与他们谈心,讲解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提高。后半学期以来,李佳欣,孟敬展等几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进步很大。

《孔子拜师》感悟

《孔子拜师》这篇课文讲述了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孔子拜老子为师的故事,体现了孔子谦虚好学、孜孜以求的治学精神和老子诲人不倦、爱护晚辈的品行,课文还渗透了“学无止境”的精神。

第二段教学时,我首先在学生自读的基础上让他们找找哪些词语让你最感动。学生很快找到了“风餐露宿、日夜兼程、终于、相距上千里”等词,于是,我便很自然地出示了这一句话:“曲阜和洛阳相距上千里,孔子风餐露宿、日夜兼程,几个月后,终于走到了洛阳。”然后,让学生读读句子,说说自己的体会。

这时,学生说到了孔子一路上的艰辛,从这个“风餐露宿”可以看出来;也有学生说到了孔子的坚持不懈,从“日夜兼程”看出孔子几乎没有休息,一直在走着;还有学生说“从‘走’字也可以看出孔子有多么的辛苦,因为他没有坐车,而是用脚走到洛阳的,句子中还写了他走了几个月呢”;另外学生还从“相距上千里”看出了曲阜和洛阳隔得很远,从而知道孔子一路上的辛苦,还有他很有毅力。应该说,对于孔子的不怕苦,一心想要拜师求学的的迫切心理,学生的理解是很好的,说得也相当不错。因为想要让学生能感同身受吧,我又问了这样一个问题:“是呀,为了快点见到了老师,孔子是风餐露宿、日夜兼程,那你仿佛看到了——?”(让学生进行想象说话,旨在让学生模拟出具体的画面,从而更加深刻地体会到孔子途中的艰苦。) 我本来以为学生可以勾画出很多的画面,比如晚上寒风呼啸,孔子在瑟瑟发抖;他走了很长的路,因为口渴,嘴唇也干裂了;下雨,他甚

至连伞也没撑,冒雨继续赶路;头顶的太阳火辣辣的,??;下雪了,??可是学生连上面的任何一个画面都没有描绘出来,他们想到还是孔子虽然很辛苦,很累,但他继续赶路;他无论在白天,还是黑夜一直在赶路,就是没有具体的影像。后来,因为时间上的不允许,这个环节我也就不了了之,敷衍着过去了。

课后想想这样的“冷场”主要责任还是在于我自己。学生那么小,对他们来说孔子一路上的艰辛是他们无法凭空想像的,因为他们从没有过这样的经历,也实在是无从想像起。假如当时我在预设中能作一个小小的铺垫的话,也许就能唤起学生的一些合理的想像。如: 师:火辣辣的太阳烤着大地,孔子??

师:大雨哗哗地下着,孔子??

师:北风呼啸,卷起漫天的尘土,孔子??

师:大雪纷飞,孔子??

我想,这里我并不需要帮助学生设计好每一个画面,只要给学生一个导向性,他们应该就能心领神会了。记得在听许爱华老师上这一课时,在许老师的提示下学生们众说纷纭,描绘出了很多感人的画面,让我不由得佩服起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再看看自己的课堂,那哑口无言的场面,学生你看看我,我看看你,完全是一副茫无头绪的样子,现在想想真的是成败一念间啊,同时也明白了名师就是名师,内在的工夫不是我们随便就能学会的。

经过这次失败的教训,让我不得不承认预设的重要性,课前一定要考虑周全,只有精心准备,才能在课堂中有精彩的生成。另外,在

课前我还高估了学生们的能力,认为只要我这样一问,学生中一定会有聪明的孩子率先垂范,其他学生也就能顺势而上了。因此,我们在备课时不仅要充分地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更应该充分地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不能随意地拔高他们的能力,从而造成“冷场”现象。

《美丽的小兴安岭》教学感悟

《美丽的小兴安岭》是一篇优美的写景散文,作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我国东北小兴安岭的美丽景色和丰富物产,表达了作者对小兴安岭无限的热爱之情。龚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充分欣赏小兴安岭的美,还注重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

一、情境导入,诱发美。

课前,先以一组反映小兴安岭的图片(包括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让学生们欣赏,当一幅幅色彩斑斓的画出现在学生们的眼前时,他们不禁发出了一阵阵赞叹声,有的学生已经迫不及待地与旁边的同学窃窃私语起来。于是,龚老师马上让学生来说说“你看到了什么”?这时,学生的兴趣已被激起,纷纷举手,有的说“我看到了好多好多的绿树”;有的说“这里的景色真美啊”,还有的说“一大片一大片的树,就像绿色的海洋一样”??这样的情境创设不但使学生们有了美的体验,还可以让他们更快地进入课文,与文章融为一体,为下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打好了基础。

二、自读课文,初识美。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要想让学生说出心中的感受,必先让他们进行充分地朗读。龚老师没有急于把自己准备好的“大餐”给学生“端”上,而是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课文内容,在朗读中收获,通过自读和指名分段朗读,不仅理顺了文章的脉络和写作方法(按时间顺利来写),而且让学生对小兴安岭有了初步的印象——美,有的学生已经情不自禁地美美地读了起来。

同时,还注重了字词的教学。在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时,出示了三组词语,第一组:又松又软、又香又脆、又肥又厚;第二组:密密层层、严严实实、葱葱茏茏;第三组:挡住视线、遮住天空、抽出枝条,在学生认读的基础上,让学生发现词语中的秘密。这下,学生的好奇心被调动起来,聪明的他们一下子就发现了“又( )又( )、AABB式、动词+名词”这样的构词特点。这样的设计对帮助学生进行词语的积累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也使词语教学不仅仅流于形式。

三、学习课文,感受美、欣赏美。

《课标》中指出:“语文教育是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我们的语文课堂应重视提高学生审美情趣。《美丽的小兴安岭》词藻华丽、意境优美,字里行间透露着小兴安岭的无穷魅力。

1、树的海洋:

课文第一段向我们描绘了小兴安岭数不清的树木,龚老师先请一名学生来读读这一段,问:“你读懂了什么?”

生1:我从“??”知道了树很多。(这里龚老师很自然地又补充了一些树名,让学生无形中知道不仅仅有红松、白桦和栎树,还有许多其它种类的树。)

生2:我从“数不清”读懂了这些树是非常多的。

生3:我从“几百里连成一片”知道了小兴安岭很大很大。(龚老师顺着追问:“也说明了——”)生马上接着说:“树很多很多。”

生4:我还从“绿色的海洋”知道小兴安岭的树就像海洋一样,也知道了树很多。

从学生们的回答中,我们不难看出,对小兴安岭的树多学生都感悟到了。于是,龚老师便请学生用朗读读出自己的体会和树多的感觉。学生在朗读中自然而然地把“数不清、几百里连成一片、绿色的海洋”读成了重音,让我们听着不仅感受到了树多,而且还是那样的美,就像绿色的海洋。

2、春天的小兴安岭:

美丽的小鹿、抽出枝条的树木和淙淙的小溪构成了春天的小兴安岭。在教学“春天的小兴安岭”时,我从那只可爱又美丽的小鹿入手,让学生进行换位思考:“小鹿们,你们在做什么呀?”话语使“小鹿们”的情绪高涨,这里的师生互动很精彩。

生:我在散步。(动作演示)

师:你真悠闲。

生:我在喝水。(动作演示)

师:有什么感觉呢?(生:很爽)

请生带着此种感觉读句子。

生:我在侧着脑袋欣赏自己在水里的影子。 师:请你高兴地读读句子吧。

师:可爱的小鹿们,让我们高兴地来读一读句子。(生齐读) 散步时,你还看到了什么?

生:流淌的小溪。 师:你真会欣赏。

生:积雪融化。 师:你真仔细。

生:树木抽出新的枝条。

师:是呀,——(出示学习树木的句子。)

学生的善于发现使课堂有条不紊地进行着,而老师的评价又为课堂润色不少,从视觉上的美(美丽的小鹿、小溪里的水);听觉上的美(雪水融化的声音,溪水的淙淙声),动静结合,既有动态美,又有静态美,再配合着淙淙的溪水声,学生内心的情感被激发,被感染,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作者产生了情感共振,课堂充满了美的旋律。学生在读中融真情,放飞情感,情中诵读,读中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

教学案例

比如在教学“晨雾”(早晨,雾从山谷里升起来,整个森林浸在乳白色的浓雾里。)一句时,我先请一学生读句,然后问“你读懂了什么?” 生1:雾很浓。

生2:我从“浸”感受到雾很浓,像牛奶,人进去好像在洗牛奶澡。(师:所以,那些树木就好像在——生:洗牛奶澡。)

生3:我知道雾是乳白色的。(师:你连颜色也看到了。) 生4:我好像看到雾从山谷里升起来的。

师:是的,它慢慢悠悠的。

在这里,我出示给学生的图片也相当经典,因此学生的感悟是到位的,感受也非常深刻。还有“像利剑一样的阳光”,学生的发言也很精彩。这一切都让学生再次感受到了小兴安岭的美,美的语言,美的图片,美的朗读。

《找骆驼》案例

在学习《找骆驼》这篇课文时,当我讲到“至于骆驼到底往哪里去了,应该顺着它的脚印去找”时,学生提出了疑问:“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骆驼的脚印去找?还可以根据骆驼啃过的牙齿印或骆驼留下的米和蜜去找?”话刚一说完,马上就有学生附和着说:“是呀,是呀,为什么一定要沿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呢?”面对学生的提问,我首先肯定了他的爱思考,也并不急着去解答,而是顺着他的话尾说:“是呀,我也觉得奇怪呀,为什么不按其他的特征去找,而要沿着脚印去找呢?”要不,我们来讨论一下吧,把你的高见说出来,交流一下,看看谁的思维更严密一些,好吗?

学生们劲头很足,摩拳擦掌的,小组内热烈地讨论起来。通过大家的讨论,得出了如下结论:

生1:根据牙齿印去找是不行的。因为沙漠里的树本身就不是很多,时有时无的,很快会迷失方向,再说,就算一路上能有树,等到骆驼吃饱了,它就不会再吃树叶了,所以这个办法是行不通的。

生2:假如是根据米和蜜去找也是不行的。因为这个口袋已经破了,这么一直流的话,很快里面的米和蜜就会流光了,那样骆驼也找不到的,另外沙漠里还会有大风吹来,说不定还会把米和蜜吹走的,或者把它们遮住了,还有还会引来天上的小鸟把米和蜜吃掉,所以也是不行的。

生3:沿着骆驼的脚印去找就一定能找到了,因为沙漠里都是沙子,只要人或动物经过那里,那里就会留下脚印的,那么骆驼走道哪脚印

就会到哪,所以沿着脚印找就一定能找到的。

听着学生们的高见,我由衷地为他们高兴,为他们的聪明,更为他们的细心。他们是那样的善于发现问题,同时又善于解决问题,因为期间我没有作很多的引导,这一结果的得出完全依靠他们自己的生活经验,以及课外收集到的资料和丰富的课外知识。

《小摄影师》教学感悟

当我和孩子们一起学完《小摄影师》一文,回顾整个学习过程时,突然就有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的念头。纵观整节课的习得,孩子们的表现真的“精彩极了”,再细看每个孩子,有近一半孩子的表现“糟糕透了”。

《小摄影师》讲述的是一名少先队员为苏联文学家高尔基照相,因没带胶卷未能照成的故事,体现了高尔基对少先队员的关怀爱护。在学习中,我先和孩子们一起梳理课文的脉络:照相之前(第1~5自然段)→照相的过程(第6~11自然段)→照相之后(第12~15自然段),并把文章分成三大部分,同时板书出课文的两位主人公:小男孩和高尔基。在自读自悟、交流、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始终围绕“小男孩”和“高尔基”的语言和行动展开,而孩子们也总能从文本的字里行间体会两人的心情变化,感悟两人的优秀品质。

一开始,孩子们就被这个彬彬有礼的小男孩的语言和行为所吸引,小汤从“鞠了个躬、请”读出了他的有礼貌。小仪补充道,从“您”同样可以看出他的有礼貌。关注语言、关注表达是语文课堂的关键。有了同伴的引领,接下来的交流精彩纷呈,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高见。

一、聚焦“小纸团”

“小纸团”在第一堂课上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孩子们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有的说:“从小男孩扔小纸团给高尔基,可以看出他很会想办法,课文中有个泡泡也提醒我们‘这个少先队员真会想办

法!’说明他真的很会想办法,很聪明。”有的说:“小男孩的聪明还表现在他能用简洁的话说明自己这样做的理由。”有的说:“从小男孩想出扔纸团这个办法,可以看出他真的没有其他的办法了,这样的做法很大胆。”期间,我们也质疑了小男孩这一做法到底可不可取,得出这一做法虽然不礼貌,但出于“任务”(给高尔基照相,要贴在墙报上)的驱使,这也是唯一可行的办法,而小男孩当时并没有一丝一毫对高尔基不敬的样子,因为当高尔基跟他打招呼的时候,他马上“鞠了个躬”。

那么,从这个“小纸团”来看高尔基呢?孩子们认为,高尔基是平易近人的,因为他是个名人,却没有拒绝小男孩的请求。高尔基也是充满爱心的,因为他没有因为小男孩的举动而批评他。于是,我在黑板上写下了:有礼貌、聪明、大胆、平易近人、爱孩子。

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对少先队员称高尔基为“同志”觉得奇怪,于是,对于这个称谓加了一个小小的插曲,孩子们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二、关注“很久很久”

第7自然段中写道:“小男孩摆弄了很久很久,说:‘一切准备停当。’”这里的“很久很久”也让孩子们久久驻足凝望,通过对“很久很久”的解读,使小男孩和高尔基的形象逐渐丰满起来。

孩子们从“很久很久”感悟出小男孩的做事认真,晓琪还从中想像出小男孩可能拿着照相机对着高尔基研究,到底哪个角度拍出来最好看,可见他平时就很会照相,于是得出他照相的技术也很好。

同样是“很久很久”,对于高尔基的优秀品质感悟更深,孩子们体会到高尔基的耐心,对小男孩的工作积极配合,没有丝毫的厌烦感,因为等男孩准备停当后,高尔基还侧过脸来对着他微笑。综上所述,可以看出高尔基非常喜欢这个孩子,对于孩子的工作也非常支持和配合。

听着孩子们精彩的发言,看着孩子们一点点深入文本,我真的很高兴。特别是在课文的后面讲到小男孩因为忘带胶卷而哭着离开时,我让孩子们上下文联系体会男孩此时此刻的心情如何,他们还是能结合“很久很久”体会到男孩此时因浪费了高尔基宝贵的时间而惭愧、失望、难过??

从对课文的体会和感悟中,孩子们的表现真的很精彩,也真的佩服孩子阅读的水平,由表及里,对人物的品质逐步推进,使人物形象跃然纸上。但是,静下心来一想,整堂课中有的孩子脸上的表情从未改变过,他们在思考吗?有的孩子一脸茫然,他们听懂了吗?有的孩子干脆低着头做小动作,他们会有收获吗?

课间,我随意叫了几个上课极少举手或不举手的孩子询问了一下学习内容,大多数都是不好意思地笑笑,说:“听了,我不来。”有几个是一副受惊的样子,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还有的直接承认自己在开小差,没有认真听,并表示接下来要认真听。只有少数几个能说出大概,想来是在认真听。

面对这样的语文课堂,作为教师,我似乎已经达到了教学目标,而且还是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感悟了全文,感受了人物的优秀品质。但这样的感悟和习得并不能面向全体,感兴趣的孩子积极参与,全然一副“你不叫我,我绝不罢手”的架势,而兴趣不浓或不感兴趣的孩子呢,有的已经一再地游离于我们的课堂之外,那么,精彩的课堂对他们来说却是——“糟糕透了”!

《金色的草地》案例

导入课题后,提出疑问:草地为什么是金色的?细读课文第一自然段,一定可以找到答案。生: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是金色的。 师:你很有水平,其中一个词就可以说明问题,那就是——“盛开”。 师:“盛开”跟“开花”可不太一样?谁能发现其中的奥秘。 (学生似乎很茫然,都举不起手来)

生:蒲公英没有开的时候是绿色的,盛开的时候是金色的。 (终于有学生举手,但没能理解“盛开”)

师:花儿“盛开”,你有什么发现?

生:“盛开”就是花开得很茂盛。

师:是呀,花儿完全开放,而且开得很茂盛,就叫“盛开”,只有蒲公英的花盛开的时候,草地才是金色的。

师:蒲公英的花这里有一朵盛开着,那儿也有一朵盛开着,零零散散,草地会是金色的吗?

生:不会的,书上说“草地上长满了蒲公英”,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才是金色的。

师:“长满”这个词你又读懂了什么?

生:“长满”说明蒲公英很多很多。

师:只有很多很多的蒲公英盛开的时候,草地才会变成金色。 师:一起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感受一下这美丽的金色的草地。

《我不能失信》教学感悟

这篇略读课文讲述的是宋庆龄小时候诚实守信的故事。一个星期天,宋庆龄全家准备到父亲的一位朋友家去。可是宋庆龄想起要在当天教朋友小珍叠花篮,虽然父亲和母亲都劝她改天再教,可是宋庆龄还是留了下来,履行了自己的诺言。

一、课前让孩子们搜集关于宋庆龄的一些小故事,初步了解这个名人。 很多同学都准备了,还都写在了纸条上,所以课堂上讲的都很自信。能够通过自己所搜集的故事去感受名人、伟人独特的人格魅力,学生的视野开阔了,自信心也增强了,对学习课文的内容也有了更多的铺垫。

二、在检查词语的时候,有意识的设计了一对反义词,“守信”和“失信”,通过找反义词学生能够清楚的理解了失信的意思。突破了词语的难关。

三、在本次课堂上,我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调动了他们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同时,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反复品读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互动的合作、交流,给了全体学生一个展示与锻炼的机会,效果较好。在教学过程中始终遵循以读为本,通过大声朗读、默读、赛读、个别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方式,调动学生朗读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从文本中的语言、动作中感受宋庆龄美好的人格品质。学生也就是在一次次美妙的朗读声中领悟了其中的道理。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四、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课文是三年级一个重点,要教会孩子能够通

过理解词语来理解课文。所以整堂课我就是让孩子们找词语来感受宋庆龄的品质,孩子们找的相当好,理解的很到位。

五、概括文章的主要意思是三年级又一个重点,如何让刚刚踏入中年级的孩子掌握这个能力,教师的训练显得尤为重要。我在教学中,首先让孩子们通过自己的学习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们说的是五花八门,但我不加评价,通过学习课文后,再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学生就说的比较到位了。说明需要给孩子一个阶梯,让他们顺着梯子才能爬上去。

另外有一点,语文学科应与思想品德教育有机渗透在一起。课堂中所传授的不应仅仅是学文识字,而应该将做人的道理融入其中,使学生能从思想上受到熏陶和感染,能在如何做人做事上获得启示。学习了这篇文章后,学生对如何做人有了更深的理解。一段适应期,但是只要我们持之以恒,一定可以有成果。

《风筝》教学感悟

这篇精读课文是贾平凹的作品,写了“我”童年时候和伙伴们做风筝、放风筝的情景。本文叙述层次清晰。细致的心理描写是这篇课文的另一突出特色,孩子们心情的变化是随着事件的发展而自然变化的。

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道“童年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我抓住这句话,引导学生进行仿写。“ 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 ”。当时,孩子们的兴趣一下自就被调动起来了。孩子们的生活真是太丰富了,孩子们的思维太广阔了。“夏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游泳、打水仗。”“冬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堆雪人、打雪仗。”“春天的时候,我们这些女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编花环、戴花环。”“课余的时候,我们这些孩子,最大的快乐就是投沙包、干编号。”等20多种说法,真让我眼花缭乱,我真的太佩服他们了。然后我紧紧抓住做风筝时的快乐来教学。首先用“你放过风筝吗?放风筝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来导入教学,学生个个都说心情快乐。接着我又用“你做过风筝吗?”带孩子们进入作者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通过自由朗读、比赛读、默读的方式,让孩子们找出哪些句子和词语表现出了做风筝时的快乐心情。孩子们找的很多,尤其找到了憧憬、希望、依然快乐、幸福鸟、还把名字写在上面。结合词语手册让孩子们着重理解憧憬、希望、依然这些词语的意思,并用依然造句。学生一下子就明白了虽然什么也不像了,但孩子们依然快乐。在一声高过一声的

朗读声中,学生体会到了快乐,似乎自己就在做风筝一样了。学习情绪再次被调动。

《花钟》 教学感悟

这篇课文按照“归纳现象——揭示原因——实际运用”的思路,说明不同的花会在不同的时间开放及其原因。作者先讲观察后的发现: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并形象例举了牵牛花等9种花不同的开花时间来说明这个发现。第一课时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言语的形式上,即关注花开的不同表达。

课文第一自然段,语言优美、意境也很美,同样是写“花开了”,课文却用了不同的表达方式,这种美是无法用语言讲出来的,因此我搜集了各种花的图片,旁边注以相关语句,结合画面,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如自由读、想象画面读、男女对读等方式,仔细用心地去体会,努力把这种美读出来,使学生走进文本的意境,去感受、体验语言文字的魅力。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准确的感受作者用词的巧妙,我采用了对比读的方法,我把文中美丽的语言统统改成了“开花了”,然后让学生们一起说说哪种写法好,为什么?学生不能在对比朗读中感受到文本的美,然后再在读中学习作者如何借助语言文字对不同的花进行丰富精妙的表达的,从而更加产生对各种花的喜爱。 此外,本文用词的准确还表现在表达时间的词语上,在教学中我先让学生观察句子,看看这些表示时间的词在表达上有什么不同(引导发现“左右”一词),然后让他们说说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表示“左右”这样的模糊词还可以用哪些词代替?学生很快就想到了“也许、大致、大概、大约、差不多”等,通过连续上下文火换词的方法理解作者用词的准确。

学习了第一自然段后,我又出示课件小练习(结合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让学生仿照文章中的表达方式来写一写其它花的开放。这项作为内容的延伸,很好的拓展了学生的思维。

更多相关推荐:
感受雪的激情与刺激

感受雪的激情与刺激冬天的乐趣在哪里很多人都在找寻北京周边游的温泉算一份京郊旅游亲子采摘不容错过再来聚程网热荐冰城哈尔滨体验冰城魅力愈冷愈动人感受雪的激情与刺激哈尔滨我国降雪最早的城市之一每年的初冬季节雪花儿就像...

新年感悟

新年感悟雪终于在农历辛卯年末的时候蜂拥而下我清晰的听到了岁月渐行渐远的足音尽管在人生的长河中一年只是倏忽而逝的一个瞬间然而时间老人已经悄悄的为我转换了21个年轮匆匆忙一年又一年的过去一岁又一岁的长大那纯白如纸的...

哈尔滨冬令营:感受冰雪的魅力

哈尔滨冬令营感受冰雪的魅力这个冬天怎么过才既温暖又难忘让孩子加入童年时光哈尔滨冬令营吧出行畅游体验和其他营员在一起的温馨绝对是最感人的画面童年时光哈尔滨冬令营带领营员体验刺激的滑雪动动感受冰雪魅力走入冰雪大世界...

雪中感悟

雪中感悟独自走在没人的大街上感觉上有点凄凉脸上感觉有点冰凉泪在不自觉中流淌心中在莫名的呐喊为什么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比不上人家传几个小字条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这时天空飘下点点白雪真美并且只有我能够欣赏可我并没有这个心...

雪的感受

雪的感受秀萌宝这是北京20xx的第一场雪每天小孩都期待已久的雪期待堆雪人感谢老天让小孩们在几天玩的好开心空气好可以给人们带走一现病毒希望这样的天气经常出现呀爱乐活母婴育儿攻略秀萌宝哈哈好美的天气这是我和妈妈堆的...

雪后感悟

周二早晨迎着和煦的阳光我又坐进了以往的校车刚到学校就听说有位同事的母亲去世了我们都为他感到悲伤八点钟左右天空飘起了雪花雪花随着北风飞舞着3月19日了天又下雪了往年有这样的景象吗而且雪下得飘飘洒洒好像是特意过来和...

雪的感悟

20xx1221混合物的熔点是真的低于纯净物雪花簌簌的飘落在我仅留下的两只眼睛上一眨眼亮晶晶的湿湿的没有太冷路面上的积雪总是比路旁的化得快消失了N久的物理知识在帮弟弟辅导功课的时候又冷不丁的冒出来想起来三年前的...

雪中感悟

雪中感悟独自走在没人的大街上感觉上有点凄凉脸上感觉有点冰凉泪在不自觉中流淌心中在莫名的呐喊为什么为什么我努力了还比不上人家传几个小字条这一切到底是为什么这时天空飘下点点白雪真美并且只有我能够欣赏可我并没有这个心...

奔赴玉龙雪山感受一米阳光

玉龙雪山位于玉龙纳西族自治县境内是北半球最南的大雪山南北长35公里东西宽13公里面积960平方公里高山雪域风景位于海拔4000米以上以险奇美秀著称于世随着时令和阴晴的变化有时云蒸霞蔚玉龙时隐时现有时碧空如水群峰...

乙未年元日天降瑞雪有感

20xx乙未年元日天降瑞雪有感赋小诗两首以记之林学博元日瑞雪舞蹁跹江山一色绝尘纤拜年祈福欢畅叙围炉把盏庆团圆元日瑞雪启丰年玉宇澄清朗气鲜平强新政全民赞盛世华章续新篇

下雪感悟

想起一首诗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在春城见到了持久的漫天的雪花飘飘此时本该有的激动和欢呼没有表现出来谈不上喜欢不喜欢大抵对一个城市的感情需要慢慢的沉淀吧看着研究生院的牌子突然意...

滑雪感想.20xx

滑雪感想千里银色茫茫洁白无瑕莹莹雪是那样可亲当她的飘落让我兴奋不已和往年一样当冬天来临和朋友相约来雪山滑雪一种开怀的情感围绕着连绵起伏的雪飞荡我穿上滑板心中那兴奋的无法平静我的雪板踏上那白被子像离弦上的箭一样一...

感悟雪(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