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佛学的感悟

时间:2024.4.18

我对幸福的解悟

姓名:肖航学院:经济学

专业:经济学一班学号: 20130114144

通过佛学中的幸福心理学这一门课我了解了许多佛学的知识和幸福的来源,有时候我都想这堂课成为我的主修课,让我在大学的生活中了解幸福,接近幸福和努力奋斗创造幸福。 我先来讲讲我对老师讲的幸福内涵总解析的观点,首先,老师把幸福总结成了一个公式,其中有很多的元素来促成幸福,我个人的观点分为五点来阐释我对幸福的感悟。

首先,人在不断的提高自身价值的时候,其实也是在提高自己被他人利用的一种能力,一个人如果可利用价值很高,能说明他是一个优秀的人,我们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不可替代性,提高自身被别人利用的价值,因此我们一直是在做一个被需要的人,如果一个人不被需要,应该是相当悲哀的。所以这里的所说的正是公式中的“被需要”,我们要增加这种自身价值,正如同我个人亲身经历,当我在高中时,有很多的同学来问我问题,我就感觉十分的快乐,我在自己学习的同时,还被别人所需,帮助别人所提高,也是自己心理感到幸福,自己做了一有用的人,惠敏法师也说做事使自己感到快乐,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要扬善止恶,林火旺教授说心态放正,人应该怎么活,要活的有价值有意义,增加自己被需要的价值。在这里,视频中还强调了别的方面,惠敏法师强调的寂灭为乐,无事忙中老,自己多做事,使自己忙起来,慢慢的感到快乐,从而多做对大众有益的事情,从而获得幸福。

第二点是自我价值实现的自认同程度,自我价值是人的生活事件对于社会的和个人所具有的作用和意义,包括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至于用什么衡量?是没有定义的。幸福是建立在自我满足的一种情况下,两者是有一定联系的,在个人思维中,认为达到一定的自我价值后就会有幸福感的存在,就好像我感觉到我的价值实现了,带来的幸福感,举一个例子,我去参加某种活动,我在这其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于是我就感到十分的自豪和幸福。 林火旺教授曾说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心态观,在自我价值的实现中有好的心态,还有帮助他人以实现自己的价值,这里李连杰先生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我们在实现自己的价值时,要不以自我,不以自己为中心,做一个小时的佛,每天都实现一小时,先信仰其法,次了解其法,再依法修行,最后证悟道果。

老师说人的心智对人的幸福感的影响很大,人本身所具有的贪嗔痴慢疑见,以及各种心智上的缺陷都会对幸福产生影响,同时也有从心智下手改善心智,根据东方佛教传统修行方式及理念提出的,继而出现很多类型的心智觉知训练,对于个体的身心健康及工作生活有良好的促进效果,提升个体幸福感水平。内观禅修作为一种传统的心智觉知训练方式尚未得到国内学术界重视。在视频中讲到如何追求幸福,有一句,无事于心,无心于事,心跟事合一要么双亡,心智在追求幸福中,要稳住自己的心态,把握住自己的心智,从而更有力自己去追求幸福。心中无事可烦,人的心智可分成三大类。对于幸福感的境界,最低的是“半熟而复杂”,其次是“未熟而简单”,最高的是“成熟而简单”。看尽世理,领悟生活,造就成熟而简单心境,是最棒的幸福灵魂。 第三点,布施精进(1)将金钱、实物布散分享给别人。(2)指佛教用语,人的行为。布施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中的第一项,种类有三种:法施,财施和无畏施。布施是六度之一,也是六度之首。六度,是大乘修行道的六项主要内容,是菩萨的正道,是摄尽一切菩萨道的总行,是自度度他、福慧双修、三学具足的途径,也是悟入唯识性的因和果,何为布施精进?精进:谓菩萨精励身心,精修一切大行,能对治懈怠,成就一切善法。学会布施精进,学会拿捏。惠敏法师说,惜福,知福,培福,广种福田。将自己的福气珍惜,知足,培育,并用来布施。在布施的过程中精进,从而开辟一条属于自己通往幸福的道路,在布施的过程中体会幸福,帮助他人是一种幸福。如何布施:布施时若有受施的人相,便会有拣择,有分别心,

则心量小,心小福亦小。若布施有所住,有所执着,不管是住于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境之任何一种,都是有所住而行布施。这种有所住之布施,只有福德没有功德;只有布施而无布施波罗密,不能到彼岸,不能解脱。有智之人有五种布施:一、至心施。即以至诚心行布施,是故舍掉了傲慢。二、自手施。也就是亲自布施,不假他人之手;若假让他人之手,所得福报也要经过他人才能所得,所以要自手施。三、信心施。相信布施之果报不失,有布施之因,必得其果,如此信心行布施。四、时节施。依时节因缘之需要而行布施,就是时节施。譬如要以对方之所需要而行施,当对方得了重病,所需要的是治病,所以要助他就医,解除他的痛苦,就是时节施。五、如法求物施。这是指布施之物要如法而求,不可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而来的财物来布施。通过布施和精进,就更能了解幸福

第四点 厌离,佛教术语。俱舍论卷二十五、顺正理论卷七十二:即指有厌非离、有离非厌、有厌亦离、有非厌离等四句。盖所谓‘厌’,系指观苦、集之现象而厌斥之行相;所谓‘离’,系指既厌斥之,乃生起断惑离染之作用。厌与离各有广狭之不同,故成四句分别。被厌离,即被别人所厌,产生离开的倾向,从而被孤立,感受到不幸福,所以我们要避免被厌离,学会爱别人,做好事把矛盾和误会消融放下,严总裁在视频里面提到,人要安置,安置自己,克制住自己的欲望,不利用别人,把自己扩大到影响别人,让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甚至归属感,做到避免被厌离。

一个人感觉对幸福影响很大,有人说幸福是一种感觉,你感觉快乐,你就幸福,你感觉不开心呢,你就不幸福,我觉得幸福与人的心理平静关系很大,心理不平衡的时候很多,有的来自挫折,有的来自嫉妒,有的来自孤独。甚至有研究表明和生理健康(比如说营养、疾病、药物)密切相关。心理失衡的现象在生活中是时有发生的。大凡遇到成绩不如意、高考落榜、与家人争吵、被人误解讥讽等等情况时,各种消极情绪就在内心积累,从而使心理失去平衡。消极情绪占据内心的一部分,而由于惯性的作用使这部分越来越沉重、越来越狭窄;而未被占据的那部分却越来越空、越变越轻,因而心理明显分裂成两个部分,沉者压抑,轻者浮躁,使人出现暴戾、轻率、偏颇和愚蠢等等难以自已的行为。这是心理积累的能量在自然宣泄,其行为具有破坏性。侵扰心理不平静导致的烦恼,使得自己厌烦,做事也变得自我,容易导致被厌离。使自己感觉更加不幸福。林火旺教授说,心态要正确,把心理上升为道德,在道德的高度严格规范自己,使自己变得有价值。如何把握幸福,必须意识到你所遇到的烦恼是生活中难免的。心理补偿是建立在理智基础之上的。人都有感情,遇到不痛快的事自然不会麻木不仁。没有理智的人喜欢抱屈、发牢骚,到处辩解、诉苦,好象这样就能摆脱痛苦。其实往往是白花时间,现实还是现实;明智的人是承认现实,既不幻想挫折和苦恼突然消失,也不追悔当初该如何如何,而是想到不顺心的事别人也常遇到,并非是老天跟你过不去。这样你就会减少心理压力,尽快平静下来,对那件事作个分析,总结经验教训,积极寻求解决的办法。

第五点,持戒忍辱,戒亦称为解脱,如好好持戒亦能解脱。入菩萨道,三无漏学为根本。学佛千万不要被虚妄的名闻利养迷著。佛法亦有法运,虽衰不会灭亡,因末法有一万年之法运,现在只过去了十分之一。修菩萨道一定要由三无漏学开始,持戒是手段,慧是目的,定是枢纽。忍辱就是持戒,大师曾说:“忍辱,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呐?为何呢?人的本性呗!谁爱听不爱听的话呢,所以,逆耳忠言与污言秽语一样令人讨厌,生气,并由此生起瞋恨心,但是迈出修行的第一步就是从学习忍辱开始,读读下面宣化上人的开示,你就会明白学习忍辱对修行人是多么的重要了”不光是修道之人,我们普通人也要学会,忍辱负重,当雨过天晴后也会有幸福的彩虹。

禅定般若,禅定包括世间与出世间的禅定。世间禅定是讲四禅八定;能够修成,将来就能够生色界天、无色界天。这是高级的天界,须要禅定才能得到。何为般若,所以般若智慧是应用在日常生活当中,应用在前五度上。这就是我们要学菩萨行(就是菩萨的生活):对

于一切法明了、通达,且于一切法不执著,尽心尽力去帮助别人。这一点在严总裁和林火旺教授的言论中都有提到心理想着他人,为别人做点什么,不做旁观者,用两面的观点看问题。 当你帮助完他人时,自己也收获一份幸福。

这就是我对幸福的感悟和从老师的所讲和视频看后的体会。希望人人都能幸福,用李连杰先生的一句话,每天只做1个小时的菩萨,使自己的幸福发光。


第二篇:佛家感悟


佛家感悟

1、人之所以痛苦,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

2、与其说是别人让你痛苦,不如说自己的修养不够。

3、如果你不给自己烦恼,别人也永远不可能给你烦恼。因为你自己的内心,你放不下。

4、好好的管教你自己,不要管别人。

5、不宽恕众生,不原谅众生,是苦了你自己。

6、别说别人可怜,自己更可怜,自己修行又如何?自己又懂得人生多少?

7、福报不够的人,就会常常听到是非;福报够的人,从来就没听到过是非。

8、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9、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他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10、这个世界本来就是痛苦的,没有例外的。

11、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12、认识自己,降伏自己,改变自己,才能改变别人。

13、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14、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15、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16、当你知道迷惑时,并不可怜, 当你不知道迷惑时,才是最可怜的。

17、狂妄的人难救,自卑的人更难救。

18、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多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9、你要包容那些意见跟你不同的人,这样子日子比较好过。你要是一直想改变他,那样子你会很痛苦。要学学怎样忍受他才是,怎样包容他才是。

20、承认自己的伟大,就是认同自己的愚痴。

21、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22、心中装满着自己的看法与想法的人,永远听不见别人的心声。

23、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24、当你劝告别人时,若不顾及别人的自尊心,那么再好的言语都没有用的。

25、不要在你的智慧中夹杂着傲慢,不要使你的谦虚心缺乏智慧。

26、根本不必回头去看咒骂你的人是谁?如果有一条疯狗咬你一口,难道你也要趴下去反咬他一口吗?

27、忌妒别人,不会给自己增加任何的好处。忌妒别人,也不可能减少别人任何的成就。

28、永远不要浪费你的一分一秒,去想任何你不喜欢的人与事。

29、多少人要离开这个世间时,都会说出同一句话:这世界真是无奈与凄凉啊!

30、恋爱不是慈善事业,不能随便施舍的。感情是没有公式,没有原则,没有道理可循的,可是人们至死都还在执著与追求。

31、请你用慈悲心和温和的态度,把你的不满与委屈说出来,别人就容易接受。

32、创造机会的人是勇者,等待机会的人是愚者。

33、能说不能做,不是真智慧。

34、多用心去倾听别人怎么说,不要急着表达你自己的看法。

更多相关推荐:
一位清华学子学佛感悟

一位清华学子学佛感悟我的父母曾经不解地问过我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以他们的观念来衡量似乎学佛只应该是下里巴人经营的买卖我的不少同学也有类似的疑问在对佛法并不了解的情况下误解和偏见...

学佛感悟

学佛感悟万一首先感恩白云寺给我这个与大家交流的机会平时我是比较爱说大大咧咧任何场合都不具的今天在这里确实有些紧张面对师父和诸位师兄护法我深知浅薄希望与大家共同分享我的学佛感受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指点与建议我也分三个...

学佛感悟

学佛感悟我本身对佛教并不陌生因为在我家乡潮汕地区拜神佛风气盛行从小开始就会被父母拉着去各个寺庙供灯拜神每天去寺庙烧香拜佛的人有很多大多数都是去祈求平安祈求富贵祈求姻缘之类佛教负责安慰他们脆弱和惶恐的心灵给予人以...

学佛后的改变及感悟

师兄们晚上好我想来和师兄们分享一下我学佛后的改变和感悟庆群生征文法也学佛后的改变和感悟今年5月的某一天一位好朋友加好邻居现在还是好同修法尊师兄给我送了几本心上莲花次第开的书我问她这是什么书她说是善书善书我楞了一...

学佛感悟: 最好方法是念佛

学佛感悟最好改命方法是念佛学佛感悟最好改命方法是念佛原文来自网络作者不具名一般人不论富贵贫贱有没有权势地位个个都有不称心不如意的事于是心里免不了有或多或少的烦恼苦闷这些都是由妄想杂念引起情绪动乱不安所产生的念了...

学佛感悟

学佛感悟20xx年5月29日我的第2127条微博学佛感悟之十一周边人对我们的发难正是考察我们修行和定力的时候坦然面对一笑而过也许是最好的回答20xx年5月29日我的第2128条微博学佛感悟之十二修行路上苦难多冤...

学佛感悟

悟道之始圣杰岁月的流逝如昙花般掠过每一个生命的节点蓦然回首出家已经四年了经历了许许多多世间的是是非非或多或少让自己成熟了一点从当初的一无所知步入佛学院到今日对佛法的基本了解曾经走过的岁月历历在目自己时常回头看看...

对佛学思想的一些感想

1从本质上讲色空之说并不否定物质的第一性空是色中产生的而空又反作用于色空无色不生佛曰不入红尘怎言出红尘色无空不化就像哲学没有对具体科学的反思就不可能产生和发展而具体科学没有哲学就会迷失方向不了究竟2时时刻刻保持...

谈近期对佛教学习之感悟

谈近期对佛教学习之感悟摘要这篇文章首先从佛教的起源讲起其间引入了印度社会当时的现状佛教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开创佛教的前因后果以及佛教早期的分派到大乘小乘的确立其后讲述了佛教传入中国后在中国的发展主要以魏晋南北朝梁...

学佛心路:佛前发愿求工作的感应

学佛心路佛前发愿求工作的感应此博文包含图片20xx0526080038转载标签佛学因果报应轮回故事求工作杂谈分类修行奇遇学佛感悟本文来自网络作者冰释前嫌前一阵子弟子正面临着失业的恐惧感当中由于我是单亲妈妈还有一...

一位家长的学佛感悟

记得今年2月底的时候14岁的女儿参加完南山寺的冬令营回来后就坚持吃素原来女儿特别爱食肉突然变了一个人我真不适应一是担心女儿是学生害怕食素营养跟不上二是即便女儿坚持食素我一定要寻找到有营养的素食搭配食谱让女儿身体...

悲欣交集——一位清华博士的学佛感悟

悲欣交集一位清华博士的学佛感悟wuyunyi仁修发表于20xx10262339只看该作者李明豪清华大学博士我的父母曾经不解地问过我你读了这么多年的书学历好歹也是个博士了为什么还要信佛呢以他们的观念来衡量似乎学佛...

学佛的感悟(1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