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xx—20xx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时间:2024.3.27

2009—2010上学期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数据统计

全市参加考试2464人,平均分86.6,优秀率30.68%,合格率65.95%

平均分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大峪沟二中、市直三初、北山口一中、孝义一中、市直二初、小关二中、孝义三中

优秀率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大峪沟二中、北山口一中、孝义一中、市直二初、河洛二中

合格率较高的学校:二中附中、市直四初、市直三初、小关二中、孝义三中、大峪沟二中、市直二初、孝义一中、北山口一中

命题指导思想

九年级期末语文试卷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和教体局有关文件的要求。试卷结构合理;试卷长度适中;试题数量适当;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综合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侧重考查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以及综合运用所学语文知识和基本技能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试题考查要点及考生答题情况分析:

第一大题

积累与运用包括字音、字形、关联词语的使用,古诗文默写与名著阅读,句子的衔接和病句的修改,材料的分析概括和语言的表达应用,针对学生平时学习的实际情况,着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1、3、4小题准确率较高。第2小题错的多,多数选B的估计是把“死心塌地”的“塌”误认为是“踏”。

5题古诗文默写:多数能得满分,只是错别字较多,如把“零落成泥碾作尘”的“碾”和“作”写成“辗”和“做”,“帘卷”写成“卷帘”,也有“舴艋舟”不会写的,还有把诗句胡乱对号的,如把“举杯邀明月”写成“独酌无相亲”等的。

6题名著阅读有一半能得满分,问题有:第一小问有学生根本就不了解文段内容,没看过名著,所以就什么都不会,有的虽然也知道,也记的似是而非,如故事名称写不准确,本应是《鲁提辖拳打镇关西》有的少写“鲁提辖”,有的写成“鲁知深”,还有写“郑关西”,还有写“鲁提辖三拳打死镇关西”,既然有书名号,就应该记准确。第二小问是人物性格特点分析,本来很鲜明的人物性格把握不准,学生答成:“泼辣”(应是针对女性的)“凶狠”“蛮横”“老实”“善良”等,也有把“暴躁”的“躁”写成“燥”的。第三小问有把“倒拔垂杨柳”的“拔”写成“拨”,还有把李逵、鲁达、武松三个人物的有关故事混淆。

7题材料分析:此题丢分最多,第一小问是提取主要信息:多数学生能答出:甲型HINI与宰杀生猪并无关系,较好的答:甲型HINI命名不符合实际,有误导作用。没有能答出“命名不科学”。第二小问是修改病句,有把“目的”写成“目地”的,有把“达到 ”和“有效”互换位置的。第三小问是公益广告,内容要体现语言的简明扼要,能消除学生的紧张情绪,多数学生这两点没有很好地体现出来。较好的广告语有“勤洗手常锻炼 流感疫情全不见”、“勤洗手离人群 齐心协力抗甲流”、“流感病毒不可怕 锻炼身体抗拒它”、“甲型流感不可怕 良好

习惯赶走它”等。

第二大题

《祖母是一片不知愁的落叶》是一篇抒情散文,试题考查了信息的筛选,词语的理解,句子的补写,关键句子的含义,文章情感的把握,修辞方法及作用。

第8题是本题中失分最多的题,第一问很多同学答成“我的祖母,一片写满诗句的落叶,一片不知愁的落叶”,第二问很多同学写成“在叶子的生命中,风往往扮演着接生婆和送行者的双重角色,所以叶子的心思只和风说,它只和风窃窃私语”,学生还是没找准相似点。分析概括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要找祖母和落叶的相似点,“落叶替果实遮阴凉”,这是一种奉献精神,那祖母肯定为我们怎么着,想到这一点,就不难找出答案了,“祖母没掉过一滴眼泪,总会大声爽朗的笑”,这是祖母的坚强、乐观精神所在,那落叶的这种精神只有“从不惊叫”这一句话来体现。

第9题基本全对。

第10题有一小部分同学只找到了一点,而忽略了另一点。考生缺乏作题经验,可按点得分,2分的题尽量答2点,可能会更完整。

第11题有一小部分同学意思重复上面的分句,如写成“哪怕再多的痛苦”等,还有一小部分同学没领会透“哪怕”后面的内容,写成了美好的东西,如“哪怕晴空万里,她都保持沉默”,表现不出落叶的坚强无私奉献的品质,但也有些同学想象丰富,紧扣主题,如:“哪怕离开大树母亲的怀抱,她都只当作一场旅行”,“哪怕生命已到尽头,它都只是无声无息,安然地接受”等。

第12题有一部分学生忽略了对祖母的赞美,而只领会到了对祖母的怀念,可见,对主旨把握还不够全面。审题不清,问“借落叶抒发了什么情怀”,有一部分答成“落叶怎么怎么了”。

第13题考查对比喻修辞的理解,有一小部分同学修辞答错,如答成夸张、排比、拟人等,有一部分表达祖母的愁苦写不出来,而写成了祖母的品质,如抓住文中的“泪雨滂沱”,很快就会想到“悲伤”“伤痛”一类的词语来表达,但也有一些考生,对这一类的题训练有素,以“比喻+生动形象+表达了 感情”这种模式来应对,简单明了,紧扣了得分点,这样答题很规范,其它的修辞也可拟写一种模式。

第三大题

说明文《话说益生菌》的阅读,分别考查了对说明对象、说明方法的把握,对文中信息的筛选和概括能力,对文中关键词语的理解和说明文语言特点的把握等。

从学生答题的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问题:

1、文体不分。相当一部分学生,误认为是议论文,答题中出现了“证明了作者的观点”、“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等表述,还有些学生论证方法、说明方法和修辞手法不分,概念不清,务必让学生区别开来。

2、有些学生对说明方法的表述不规范。说明文中常用的六种说明方法“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列数据、打比方”,这是基本固定的称谓,教师还要在自己的教学中规范自己的教学表述。

3、审题不准。突出表现在17小题。原题是“‘益生菌几乎没有负作用,因而许多商家堂而皇之的销售益生菌制品。’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这样的推断准确吗?请说出你的依据。”考查根据原文提供的信息,进行推断想象的能力,是一种延伸迁移的能力,这里已经有了推断,

要求找出这样推断的依据,其实已经降低了难度,因此也可以说是考查准确把握文中信息的能力,细心的学生会发现文中只说了“几乎没有负面的研究结果” 而没说“几乎没有副作用”,但相当一部分学生(几乎一半)没有审准题目,在这句话的前前后后找了一些不相关的内容写了下来,虽说是“依据了信息”,但明显没有答到要点上。希望老师们在指导学生复习说明文时,先教会学生揣摩透试题考查的内容,再教他们答题的方法。

4、答题不规范。比如说“这说明了益生菌的作用”,什么作用,要说清楚。再比如“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形象的把益生菌比作‘特种部队’,通俗易懂。”少了关键的一句“说明了益生菌对人体的益处”;另外有学生没有写出例句,凭空去分析某个说明方法,也是不得分的。

第四大题

文言文阅读采用了比较阅读的形式。课内语段是九年级语文上册的《唐雎不辱使命》,课外语段是节选自《史记· 刺客列传》的《鲁人曹沫》,课内外衔接紧密,延伸自然,思想性强,难度适中,符合学生的阅读实际。试题以考查考生对文言文词语的理解,文言文句子的理解,文言文文本内容的理解、分析、概括等能力为主。

第18、19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积累和句子翻译,满分率约均为85%,得分较为理想,但也存在部分学生不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这一问题。如:18题解释“谢”,这是一个古今异义的词,有些同学直接解释为“感谢”,显然不对;还有一些学生将“道歉”写为“道谦”,很明显学生是会背不会写。第19题考察的两个翻译句子,一个是文中重点句子,一个是课后题原句。应该说大部分同学掌握得还不错,但还不是百分之百掌握。如:重点词语“尝、闻、以、徒”,判断句式“者??也??”等都是应该重点掌握的。我们在教学中一定要依据《语文课程标准》中对文言文学习的要求,不偏不重,注重基础,注重理解,注重积累。

第20题是比较阅读理解型试题。第一问是“唐雎和曹沫遇到的事情有什么共同之处?”认真审题的学生都能答出“大国恃强凌弱”或“大国欺侮小国”之类的,不认真审题的则答成了“唐雎和曹沫都是怎样做的”,这就相差甚远了。后一问是“他们都表现出了怎样的精神品质?”这一问应该是送分题,唐雎的精神品质学生都知道,但是一看前面的不会,后面的就束手待毙了。心理素质有待提高。

第21题是课后题原题,题目难度也不大,列举两个历史上有名的“士”。答题失误的原因有两方面:其一,不知道“士”是战国时期很特殊的一个阶层,结果答得五花八门:诸葛亮、刘备、孔子、毛泽东等等,令人哭笑不得。其二,错别字多,荆轲的轲,蔺相如的蔺等写错。要强化基本功训练。

第22题古诗词鉴赏答得不太好,平均得分2分,甚至有得0分的。客观原因是本题分值过高(4分),主观原因是对诗歌的文眼“狂”字理解不深甚至根本不理解,其次是不知道从哪些方面进行赏析,从而造成表达混乱。如:有些学生理解成作者因不受重用而发狂,或者年少轻狂,或者行为张狂,这都有失偏颇。而有些同学则养之有素,如仿照“赋壮词”的“壮”从几个方面分析,思路不错。

第五大题

作文题目有两个,任选其一。两个题目分别是半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对评分细则补充说明如下:

1、没有写题目扣2分。

2、抄袭试卷中的现代文阅读的作文给分在29分以下,直至0分。

3、书写不规范酌情扣1-2分。

4、结构完整,字数达不到600字左右扣2分。

5、结构不完整,归入四类卷以下。

6、满分比例控制在5%左右。

卷面情况

本次作文是二选一,一篇是半命题作文“ 拨动了我的心弦”,第二篇是材料作文,两道题目命题,符合学生特点,关注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引导学生感悟亲情、友情、师生情等人间真情,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独立人格。

第一个题目: 拨动了我的心弦

这个半命题首先要把它补充完整。横线上可以填写某个人(某些人)、某件事,文章要写出这些人事如何“拨动”我的心弦,给我的生活以震撼,给我的成长以启示。

从学生答卷情况来看,学生的取材比较广泛,涉及母爱、友谊、汶川海地地震、音乐、古诗词等方面。体现了学生对社会生活的关注,尤其对亲情友情,对团结互助等精神的追求。比如汶川地震后全国人民“众志成城,共建家园”的精神拨动我的心弦,一句鼓励的话语拨动我的心弦,父母无私的爱拨动我的心弦,通过一个个感人的场面,一件件典型的事件写出了学生对社会和人生的独特感悟。

第二、学生的文章视角独特,能够把思路放开,并能运用自己已有的知识储备写出文质兼美的文章。例如有学生命题“他们拨动了我的心弦”,作者以小标题的形式从“狂歌五柳前”的陶渊明的高洁写到“八千里征程”的岳飞的忠贞,写到“生命激情飞扬”的感动中国人物的无私、无畏,思路清晰地写了一组人物对我心灵的触动。这也反应了现在的学生随着阅历的增加,知识面在不断扩宽,作文的立意也在不断加深。

第三、学生文章的表现形式也有所创新,文章有题记、后记、小标题等精美的包装,有的文章以书信形式出现,这都是教师平时教学成果的反映。

卷面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个别学生审题不清,盲目写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方面。一是横线上填的词语不恰当,有填“什么”“谁”“狗”“风”“责任”等的,造成的结果是命题不恰切,题目不明了。二是对题目把握不准确,用大量的篇幅写人记事,没有写出对我心灵的触动或者在结尾才想起“拨动”生拉硬拽点题,致使文章有跑题之嫌。三是题目与内容不大相符,题目大内容小。例如写“音乐拨动了我的心弦”通篇文章只写出歌词给我的触动,音乐包含的面比较广,歌词只是其中一部分,如果把题目换为某句(首)歌词拨动了我的心弦就比较恰当了。 另外,个别学生文章取材不健康,有涉及早恋的文章出现。以书信为载体的作文书信格式不正确。

第二个题目阅读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不少于600字。

根据这则材料,文章的最佳立意应当为“自立、自强”,一般写成议论文,作文要求中说明“根据材料的寓意,任选一个角度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的体裁最容易定为议论文,审题难度不大。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就此看来这道作文题的教育性之强针对性之强是显而易见的。从卷面来看,大部分学生都能根据题干确定文章“自立自强”的立意,能运用充分的事实,明白的说理,清晰的思路展示自己的观点,语言比较流畅,富有文采。

选写这个题目,学生存在有以下几个问题:一是没有把握体裁特点,写成“四不象”文章,既不象议论文,又不象记叙文。虽然近年来中考对文章题材没有限制,但我们应该从比较规范的文体训练入手教给学生基本的方法,让学生写文体特点鲜明的文章。二是审题不清。没有抓住题目中的要求“依据材料中的寓意”这一题干,去整体把握提炼中心,而是就材料中的一句话分割理解材料,提炼出片面的立意,如有的学生只抓住“哈哈,我飞的比你们高。”这句话得出“不能骄傲”的结论。三是有的作文只有骨架,没有内容,只有空洞的说教,或者选用的材料是把题目中所给材料简单的抄袭照搬,内容单一,缺乏说服力。

教学建议

1、学生的基础知识仍要加强巩固,名著阅读的有关考题类型要加强训练,现在的时间不允许学生再仔细阅读,所以老师要搜集并精选有关名著的题型。注意平时的材料积累,指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记好用好读书笔记。

2、加强书写训练,学生的书写要正确、规范、整洁。需要语文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不断强调,建立常用的“错字”记录卡,反复巩固,古诗文不但要会背,更要加强对词句的理解,避免错别字。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书写和保持卷面整洁的习惯。

3、平时要培养学生认真、准确审题,看清弄懂题目要求,按要求答题的习惯;问什么答什么,怎么问怎么答。

4、文言文教学要重视对重要的文言词语的理解记忆,加强逐字翻译与整句翻译的训练,要适时进行课外文言短文的补充阅读,要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能力。

5、加强作文的审题训练,平时的教学中有计划地加强学生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能够准确生动的表情达意,为写好作文做好语言储备;加强文体专项训练,记叙文要具备六要素,且情节具体,人物形象生动。议论文要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力;大作文和小练笔相结合,平时的作文教学要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写生活中的事,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对事物的正确认识,学会从不同角度看问题,培养学生对真善美的正确认识。

6、树立高标意识,有长远眼光,不能急功近利,尤其是投机取巧要不得。要注重教材,从最基础的做起,引导学生读课文,咀嚼课文,打好基础;研究课标和中招试题,研究命题思路和模式,有针对性地教学;学会写试题和试卷分析,学会举一反三,管中窥豹;再次强调合作教研,集体备课,要有实实在在的东西,形成素材;努力提高业务素质和教学水平。

说明:本次考试,姚建玲、张会晓、白晓娜、尚大萍、崔艳芳、任红轩这些老师负责了各小组的评卷工作并参与试卷分析,特此向他们表示感谢。


第二篇: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语 文

2010.1

学校___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___

一、基础知识及其运用(25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友谊(yì) 瞭望(liáo) 渐染(jiān) 束之高阁(sù) ....

B.悄然(qiǎo) .

C.愤懑(m?n) .肄业(yì) .炽热(chì) .着装(zháo) .蜷缩(quán) .溘然长逝(kē) .涸辙之鲋(h?) .

D.粗犷(kuàng) 勖勉(xù) 委靡(mí) 混水摸鱼(hún) ....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2分)

A.斑斓 销声匿迹 慷概 怨天犹人

B.提携 雷厉风行 商榷 横槊赋诗

C.赎罪 义愤填赝 谛造 无动于衷

D.暇迩 终南捷径 聘请 责无旁待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2分)

①一场大雪覆盖了乌鲁木齐,国际机场百余架次航班受阻,数千名乘客__________机场。 ②《论语》所宣扬的伦理道德,早已__________到政教体制、民间习俗及人们的心理习惯中。

③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的目的是控制温室气体的排放,__________全球变暖的速度。

A.滞压 渗入 延缓 B.滞留 渗入 延迟

C.滞压 渗透 延迟 D.滞留 渗透 延缓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 ...

A.当下某些领导往往在就职演说时信誓旦旦,可是他们一登上官位,就在贪欲的驱使....

下把自己的誓言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B.去年元月一日,京城市民盼望已久的前门铛铛车首日开通,前来乘坐的市民不绝如...

缕,纷纷体验其中的快乐。 .

C.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中国的某些一线城市一直是国际品牌角逐的主战场,许多厂商

在这个市场里叱咤风云。 ....

D.面对社会上的种种批评,坐享祖辈、父辈成果的富二代置若罔闻,把那些批评全都....

当作耳边风,不予理睬。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2分) ..

A.“中国制造”已经遍布全球各个角落,成为影响国际制造业格局的重要力量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的崭新形象。

B.中国首座文字博物馆在河南安阳开馆,该馆收藏了甲骨文、金文、简牍帛书、汉字书法史、少数民族文字等多种文物。

C.积极健康的文化能否占领手机文化市场,能否对公众产生有益影响,关键是要紧密结合新技术的特点开展文化创新。

D.社保的全国一统,必将促进中国式“养儿防老”向社会养老的转变,也会为普通百姓安度晚年提供基本的保障。

6.下面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2分) ..

A.“楚辞体”又称“骚体”,是战国时代伟大诗人屈原创造的一种诗体。它运用楚地诗 1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B.《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它以《春秋》的记事为纲,以时间先后为序,是我国第一部详细完备的编年体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

C.《雨巷》描绘了梅雨时节的江南小巷,通过雨巷、“丁香一样的姑娘”等具有象征意味的意象,构成一个凄婉迷茫的意境。作者戴望舒因此诗被称为“雨巷诗人”。

D.法国现实主义作家维克多·雨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巴黎圣母院》,成功塑造了吉普赛女郎爱丝美拉达和敲钟人卡西莫多这两个人物形象。

7.默写。(10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靡有朝矣。(《诗经·氓》)

②____________________,悠悠我心。 (曹操《短歌行》)

③____________________,依依墟里烟。(陶渊明《归园田居》)

④仰观宇宙之大,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⑤或因寄所托,____________________。(王羲之《兰亭集序》)

⑥纵一苇之所如,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⑦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__。(苏轼《赤壁赋》)

⑧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⑨乃前为歌曰:____________________,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刘向《荆轲刺秦王》) ⑩____________________,大礼不辞小让。(司马迁《鸿门宴》)

8.仿照下面语段中的例子,根据语境,在语段中的横线处再举一例。(3分)

中华成语博大精深,具有非同寻常的表现力。数字成语更具有丰富多彩的修辞妙用。比如:“一毛不拔”用夸张的手法将吝啬鬼的形象刻画得穷形尽相;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再如:“五内如焚”用比喻的手法将极度焦急的心理表现得活灵活现。

二、阅读鉴赏(35分)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9—10小题。(7分)

黍离

诗经·王风

①②彼黍离离,彼稷之苗。行迈靡靡,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穗。行迈靡靡,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彼稷之实。行迈靡靡,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注释】①黍:一种农作物;稷:谷子,一说高粱。②离离:庄稼一行行排列的样子。

9.据说,周人东迁后一位大夫重游故都,见昔日繁华的宗庙宫室夷为平地,且遍地黍稷,

不禁伤心落泪,吟唱成篇。后来,人们往往把____________________,称作“黍离之悲”。(2分)

10.全诗在章法结构上采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这种手法的运用之妙。

(5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1—16题。(13分)

(一)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彻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坟茔未备,家贫无以取给,乃勤力耕种。时天下亢旱,苗稼焦枯,明彻哀愤,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秋而大获,足充葬用。

及侯景寇京师,天下大乱,明彻有粟麦三千余斛,而邻里饥馁,乃白诸兄曰:“当今草窃,人不图久,奈何有此而不与乡家共之?”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群盗闻而避焉,赖 2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以存者甚众。

及高祖镇京口,深相要结,明彻乃诣高祖,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与论当世之务。明彻亦微涉书史经传,颇以英雄自许,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为侍中、镇前将军,会朝议北伐,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总统众军十三余万,发自京师,进逼寿阳,齐遣大将军皮景和率兵数十万来援,去寿春三十里,顿军不进。诸将成曰:“坚城未拔,大援在近,不审明公计将安出?”明彻曰:“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自挫其锋,吾知其不敢战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城中震恐,一鼓而克;景和惶惧遁走,尽收其驼马辎重。

会周氏灭齐,九年,诏明彻进军北伐,明彻军至吕梁,周徐州总管梁士彦率众拒战,明彻频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复敢出。周遣上大将军王轨将兵救之。诸将闻之,甚惶恐,议欲拔军。适会明彻苦背疾甚笃,知事不济,遂从之,及至清口,众军皆溃,明彻穷蹙,乃就执。寻以忧愤遘疾,卒于长安,时年六十七。

(节选自《陈书·卷九·列传第三》)

1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

A.人不图久 .

图:考虑,计议 审:审问 疾:迅速 济:成功 及其所之既倦 .故知以死生为虚诞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 .B.不审明公计将安出 .C.四面疾攻,城中震恐 .D.知事不济,遂从之 .A.每之田中,号泣 .B.高祖为之降阶 .D.寻以忧愤遘疾 . 1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2分) ...C.兵贵在速,而彼结营不进 .

13.下列句子编为四组,各句均直接表现吴明彻果决明断的一组是(2分)

①每之田中,号泣,仰天自诉

②于是计口平分,同其丰俭

③高祖为之降阶,执手即席

④公卿互有异同,明彻决策请行

⑤吾知其不敢战明矣

⑥知事不济,遂从之

A.①④⑥ B.②③⑤ C.②④⑤ D.①③⑥

14.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在大旱之年仍获得丰收,这是吴明彻辛勤耕作的结果。

B.吴明彻把自家存粮分与饥馑的相邻,盗贼闻说后就躲开了。

C.吴明彻精通书史经传,又以英雄自许,因此深得高祖赏识。

D.吴明彻统兵作战,虽异常果决勇猛,但也做不到常胜不败。

(二)

燕地寒,花朝节后,余寒犹厉。冻风时作,作则飞沙走砾。局促一室之内,欲出不得。每冒风驰行,未百步辄返。

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①面而髻鬟之始掠也。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②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而此地适与余近,余之游将自此始,恶能无纪?己亥之二月也。

(袁宏道《满井游记》)

3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注释】①靧(hui),洗脸。②罍(lei),盛酒水的器皿。

15.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本文是一篇清新的山水游记,有人评论它“物我交融”,请你举出文中一例,对这一特

点加以分析。(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现代文,完成17—19题。(15分)

坐对—山青(有删改)

朱星鹤

①我的窗是一幅画,窗外的绿树青峦,白云蓝天,便是画中的风景,掀开窗帘,就像是撕开蒙着画布的纸,窗外的美景一跃入眼,也把愉悦注满一心。

②当初决心搬来这里住,就因为看中了窗外那一带青山,山不高,却起伏绵亘,把绿意铺陈一地。一住一千多个日子,朝夕相对。虽说岁月嬗变,斗换星移,多少快乐忧愁,俱已消逝,只留下回忆和惆怅,但青山依旧在,而且生意盎然。在时间的长流里,春会老,花会残,只有山以不变之姿,恒久地就坐在那里,以哲人的慧眼,看尽人世沧桑。

③在现实生活中,不如意事常接踵而至,当我心绪不宁时,窗外青山便是我最好的安慰,举目遥望,无言相对,万般愁绪立刻化为一股轻尘,飘散在窗外阳光下。于是,心境恢复了澄明,我仍拥有一片宁静平和。

④山中的雨,像个啜泣的少妇,嘤嘤诉说着她的孤独和委屈,把那份凄楚挂满一山千树。我喜欢看雨中的山,看它的静默,看它的隐忍,看烟笼雨罩中那蒙蒙的姿态,有时密密的雨如丝如缕把山岭裹进一片灰暗中,任你搜集寻觅,也只能望见若隐若现、若远若近的山影,的确是“山在虚无缥缈间”。

⑤晴天是另一种神貌,尤其是雨后青山,晶莹翠绿,冰清玉洁。白云自天外飞来,绕着群山飞舞,而山,依然以无言的晴朗,把笑脸迎向坐在窗前的我。一抬头,我便窥见云的飘逸和洒脱,承接山的明朗与沉静。于是,我也忍不住把笑脸迎向它们,迎向大自然的和煦温馨。

⑥千百年来,山便以哲人之姿静静地踞坐在那里,看尽人世的变幻。

⑦老这样坐着看山,对山的认识毕竟有限,于是,我有去访一访山的欲望了。

⑧选一个没有人的时刻,我浴一肩斜阳叩响山的小径,森林摇动手臂迎接我,款款的枝丫摇曳出一山风情,阵阵野香自四面八方沁来,浸得我通体舒畅,鸟声、虫声、蛙声??和着山风奏起一曲交响乐,那是我所听过的最好的迎宾曲,最美的音乐。

⑨我走遍山前山后,看尽山腹山背,我忽然领悟:山之所以沉默,正由于它的深广。 ⑩倦了,我随意朝山腰一坐,夜色晦暝中,望见山外一片灯海,原来还有无数的窗开向这座山,那么,坐对一山青的人也绝不止我一个了。想到有那么多人和我共同拥有一座山,共同拥有豪放和雄伟,险峻和深沉,在某些时候,我们也共同看山赏山,心中便兴起“吾道不孤”的喜悦。从那以后,无论是窗前小立,或是窗下独坐,我再也不会有孤独的感觉。我原无意独占,现在,这山更教会了我——以宽广的胸怀,包容宇宙。

○11听说,有人看中了这最近处的一座山,不久,这山里便将盖起房子,修起马路,点起电灯,所有都市文明都搬进这座山里来。然而,山无言,山不语,如果命运安排必须那样,山也不会抗议,它仍会坦荡荡的接纳,一如接纳自亘古以来人们的赞颂或是诅咒。

○12而今,推土机辗碎了一山的岑寂,山路被拓宽了,山头被推平了,那一山青随着被砍伐的树林消失,林中的鸟想必早已飞向别处,蝉声已杳,蛙鼓不鸣。盛夏,正是我们急需用山的灵秀喂饱眼睛和心灵的时候。推窗远望,我看到的是一丘黄土,工地的水泥和红砖也堆得比另一座山高,我忽然若有所失。如今,我们早已失掉了悠闲与从容,而我们还须随时准 4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备更多的失落。但愿心中青山长在,那么即使在没有山的日子,也能于生活中砌起一座座如黛青山,使绿意映满眼前,植满一心。

17.为什么作者在“心绪不宁时”遥望青山,“心境恢复了澄明”?请根据上下文作答。(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⑧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一山风情”的?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具体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面对已经遭到破坏的青山,作者说,“但愿心中青山长在,那么即使在没有山的日子,

也能于生活中砌起一座座如黛青山,使绿意映满眼前,植满一心。”这句话可以引发我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5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三、作文。(40分)

20.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集体,在发展的过程中都有可能经历风雨阴晴、聚散离合、失

败成功??

请以“____________________的历程”为题写一篇记叙文,800左右字。

6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北京市海淀区2009-2010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高一语文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0.1

一、(25分)

1.C(2分)

2.B(2分)

3.D(2分)

4.B(2分)

5.D(2分)

6.D(2分)

7.10分,每小题1分(答案见课文)

8.(3分)正确书写带数字的成语(1分);判断其修辞手法(1分);分析其修辞作用(1分)。

二、(35分)

9.(2分)亡国之痛(故国之思、家国之悲、昔盛今衰的忧国伤怀之情)。意思对即可。

10.(5分)重章叠唱(1分);诗中描写“苗”“穗”“实”的生长变化表现出时间的流逝,突出故都的变化之大;“靡靡”“摇摇”“如醉”“如噎”的动作变化表现出主人公痛苦之情加深;重章叠唱手法的运用在内容上,强化了诗人抒发的悲伤之情(3分,答出其中一点得2分,两点可得3分);在形式上,有回环往复之妙,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和韵律美。(1分)

11.(2分) B (清楚,明白)

12.(2分) B

13.(2分) C (①吴明彻对天诉说自己的苦楚③是高祖的行为⑥被情势所迫,不能体现果决明断)

14.(2分) C (吴明彻只是“微(稍稍,稍微)涉书史经传”,并非精通)

15.2分,每句1分。(1)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徒步行走竟也汗流得湿透了后背。(2)(这时候)才知道城外的田野之中并不是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16.(3分)要点:举例恰当(1分);分析景物特征及其中所蕴含的思想感情(2分)。

17.(4分)要点:青山的淡定、从容(2分),给我启迪与安慰,让我感到温暖(2分,答出其中两点即可得2分)。意思对即可。如答“岁月流逝,人世沧桑,而青山不变,永保生机”(1分):“青山阴时静默、隐忍,晴时明朗、沉静”(1分)。

18.(4分)①表现手法:词语的使用,修辞手法,形、色、声结合等(1分);②结合文章具体内容(1分);③具体分析这种手法在写景、抒情方面的作用(2分)。

任选一个角度(一种表现手法),分析透辟,即可得满分。

19.(7分)①明确引发感悟的“触点”(1分);②点明你的感悟(2分);③对感悟进行具体分析(3分);④语言通顺(1分)。

三、(40分)

20.(40分)评分标准参见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参考译文

(一)

吴明彻,字通昭,秦郡人。吴明彻幼年丧父,他本性最孝,十四岁那年,感慨父亲死了却没有坟地,家中又穷得无力筹办,就努力耕种。当时天下严重干旱,禾苗庄稼焦枯,吴明彻哀痛悲愤,每次到田里都大哭流泪,仰面向天诉说苦楚。到了秋天获得大丰收,足够安葬之用。

到侯景侵犯京师时,天下大乱,吴明彻有粟麦三干多斛,但邻居乡人却饥饿不堪,他就对诸位哥哥说:“现在草野之间,多有窃贼,人人难以考虑长久,为什么有这么多粟麦却不与乡邻共同分吃?”于是按人口平分,自己分得的这份跟邻居分得的同样多。盗贼听说了这件事,就让避走开了,靠这些粟麦活下来的人有很多。

到高祖镇守京口时,十分诚恳地约请吴明彻与自己结交,吴明彻就去见高祖,高祖走下台阶来亲自迎接他,拉着他的手坐下来,与他商讨当代大事。吴明彻又稍微涉猎了一些书史经传,言谈中很有一股英雄自许的气概,高祖非常赏识他。

太建四年,天子征召他为侍中、镇前将军,适逢朝廷商议北伐大事,公卿官员彼此意见 7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不同,吴明彻力排众议定策北伐并自请出征。总领各路军马十三余万,从京师出发,进军迫近寿阳,齐派遣大将军皮景和领兵数十万来救援,在距离寿春三十里的地方,停兵不进。诸将都说:“坚固的城池还没有攻下来,强大的敌援又在附近,不知明公怎样定计?”吴明彻说:“行军作战贵在快速,可是他们却搭建军营停止前进,自失锐气,我断定他们不敢作战,这是十分明显的了。”于是亲自穿戴盔甲,指挥四面急攻,城中军民震惊恐惧,只擂鼓冲锋一次,就打下来了。皮景和惊慌恐惧奔走逃遁,(吴明彻)缴获了他的全部骆驼马匹和军用物资。

后逢周氏灭掉了北齐,太建九年,下诏书命令吴明彻进军北伐,吴明彻军至吕梁,北周的徐州总管梁士彦率部抵抗,吴明彻多次打败了他,梁士彦于是退兵守城,不敢再出战。北周派遣上大将军王轨领兵救援梁士彦。吴明彻的将领们听说了,非常恐惧,纷纷议论撤军。这时恰逢吴明彻苦于背部患了严重疾病,估计这次北伐成功不了,于是依从建议,当退到了清口,军兵尽皆溃散,吴明彻力穷势迫,只好就擒。不久因忧愤交加而得病,死在长安,这年他六十七岁。

(二)

燕地气候寒冷,花朝节过后,残存的寒气还相当猛烈。冷风时常刮起来,一刮起风来便飞沙走石。我拘束在一间屋子里,想要出去却不能够。每次顶着风快步疾走,走不到一百步就不得不返回来。

二十二日那天,天略微暖和了些,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了满井。河堤两旁长着高高的柳树,肥沃的土地微微潮润,向远处看去空旷辽阔,(人)就好像是从笼中飞出去的天鹅。在这时冰面开始融化,水波开始发出亮光,像鱼鳞似的波纹层层泛开,清澈得看得见水底,明亮得有如铜镜刚研磨开光,清冷的光亮从匣中闪出。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所洗涤,秀美得像刚刚擦拭过,新鲜美丽,明亮妩媚,有如美女刚洗过脸,刚刚梳好发髻一样。柳树的枝条将要舒展,但还没有舒展,柔嫩的柳梢随风飘摆,麦田里短小浓密的麦苗有一寸来高。游览的人虽然不很多,但汲泉水煮茶喝的,边喝酒边唱歌的,身着艳装骑驴的女子,也时时都有。风力虽然还很强劲,但徒步行走竟也汗流得湿透了后背。所有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呼吸的鱼,都悠然自得,羽毛鳞片之间,都带着喜悦的气息。(这时候)才知道城外的田野之中并不是没有春天,只是居住在城里的人不知道罢了。

能够不因为游赏而荒废政事,在山石草木之间无拘无束的人,只有我这个小官。而且,这个地方恰好离我的住所很近,我的游览将从这里开始,怎么能不记录下来呢?万历二十七年二月。

北京市海淀区20xx20xx学年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语文试卷

8

更多相关推荐:
20xx-20xx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20xx20xx学年度下期小学期末试卷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光阴荏苒有一个富有挑战和收获的学期结束了按照上级要求对学生进行了单人单桌摸底考试现对三年级阅卷情况做如下分析一试题分析本试卷充分依据新课标精神注重体现新课...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特点三年级语文试卷覆盖面广既考查了学生识字写字能力又考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把握语言的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分析及习作能力巧妙地将综合性学习与口语交际书面化融为一体既考查了学生的双...

三年级上册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语文期末试卷分析一总体情况1月9日全镇学生参加了全县期末考试语文考试达到80分以上的有23人占76及格的有30人占90二具体分析一试题结构特点试卷共分四大部分识字写字积累运用阅读理解快乐习作试卷难易程度基本适中...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报告

20xx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年级科目试卷分析评价报告一考试基本情况分析123二试卷结构分析三抽样调查4一试卷总体评价二教学建议5分析报告执笔人6

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三年级上册语文试卷分析一试卷结构本学期三年级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为90分钟卷面分值为100分由五大块组成第一部分为珍珠落玉盘第二部分为滴水回合川第三部分为学海拾贝第四部分为阅读天地二试卷特点1从试卷编排特点来看考查...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白桑联校20xx20xx学年度升级调研测试小学三年级语文质量分析一基本情况分析本次考试共有105名学生参加其中均分为8497分及格率为981语文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本...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分析本次语文考试涉及的层面和内容很多知识点也分布到方方面面现对本学期三年级期末试卷及考试情况做如下分析一试卷基本情况试卷从知识乐园阅读天地和习作世界三部分对三年级学生的知识能力习惯进行了全...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1

三年级语文第一单元测试题试卷分析丁学彬本张试卷共有十道大题题型很全各个知识面都进行了考察但有的题相对来说难一些这些题也是学生失分最多的题总体上看学生答的很好卷面书写也很整洁第一题为读拼音写汉字大多数同学都能写对...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锁阳城中心小学聂金玲一看拼音写词语总体来看要写的这几个词语的笔画都比较多学生写起来不太容易如鼓暖等字学生要么忘记部分笔画要么就是出现别字平时教学中应加强这些笔画多的字的练习二多音字组词本题...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为检验课改实施水平了解新课程下学生知识能力等方面的达成情况进一步引导教师反思教学工作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我们于7月7日对全市小学35进行了学科调研测试现对测试情况作一简要分析基本情况本次调研测...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一试题分析期末小学三年级语文质量检测试题充分依据课标的精神注重体现新课程评价改革的特点尊重教材以生为本兼顾了各类学生的差异重视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考查版块结构合理题型设计新颖容量适宜难易...

人教版三年级语文第一学期期末试卷分析

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20xx20xx学年度第一学期三年级语文期末试卷质量分析一试题分析一试题质量分析1试题难易程度分析这一套试题不论从题目的设计还是内容的涉及均体现了语文课程...

小学三年级语文试卷分析(4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