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试题及答案

时间:2024.4.2

共4道题,2道单选题,2道判断题,时间20分钟。 题

1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试题及答案

1.

题2.

1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试题及答案

题3.

1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试题及答案

题4.

1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试题及答案

只有4道题O(∩_∩)O哈哈~满百\(^o^)/

1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试题及答案


第二篇: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谢谢今天来到这里的各位朋友。这个周末的下午,我们大家聚集到这个地方来探讨关于成长、关于感悟的话题。我想这不是我要向大家讲什么内容,而是我们大家一起轻松愉快地、像喝下午茶一样来完成自己心灵里的一个发现。

其实,周末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就在于我们的心可以宁静下来,可以听听自己心里真正的愿望,看见自己心里面那些最柔软的、最芬芳、最美丽的想法。有的时候一周的五天,匆匆忙忙,在一个紧张的节奏里面,我们可以去建功立业,安身立命,我们可以在这个社会上去完成自己的许多功绩,但是,自己心里整整的心愿在哪里呢?在这样一个周末的下午,我们把它打开,我们去完成这种发现,让自己的心可以感受一份宁静,我想这是一种美丽的事情。

觉悟就是见我心

今天这个时代,相对我们过去的任何一个时候,都显得更丰富。在这样的一个时代里,科技无限发达,物质极大地繁盛,但是我们的心一定比过去更幸福了吗?更安宁了吗?我们拥有的一定比过去更多吗?世界繁荣了,不意味着人心的灿烂;世界的选择多元了,不意味着人心的稳定。我们可以想一想,就在几十年前,我们的物质条件相对很贫瘠的,但是呢,大家彼此没有多少的攀比的。大家都是一样福利分的小房,顶多说我们家的人不勤快,坐的都是硬板的椅子,邻居家安个弹簧、弄点海绵做个土沙发,生活质量的差别也就是这么大。不会像现在说我们家住的是经济适用房,我小学的同学现在住的是独栋别墅,而他当年的学习还不如我好。那个时候比孩子出息不出息,顶多说两家孩子一起进厂了,我的孩子还是二级工,而你的孩子已经是四级工了。不会说我们俩小时候一起,我的孩子现在下岗了,你的孩子现在是留美博士后。

就在四五十年前,我们的生活没有今天这么大的差别,大家由于那种贫瘠而稳定。

今天的生活,我们的选择多了,却不意味着我们的心灵更坏了。为什么我们今天要讲到对经典的阅读、对成长的感悟?如果没有今天心里的失衡,没有社会的巨大变化,我讲的这个话题就没有意义。今天我们所面临的是心灵的安顿。我们大概从小就听到一个词,说要做一个有觉悟的人。

那么什么是“觉悟”啊!大家可以看看这个汉字,写出来就很简单。觉字下面是一个“看见”的“见”字,悟是“忄”旁边一个“吾”。“觉悟”两个字什么意思呢?最根本的含义就是“见我心”,也就是说真正的觉悟是你看见了自己内心真正的愿望。

我们今天的科技很发达,大家要是想查一个什么词,你去用google查,马上几十万个搜索结果都在你的眼前。但是我们永远都没有一个新搜索引擎,说想想我自己心里现在是什么愿望,“见我心”这种事情有别人、有科技去帮助我完成吗?没有。而我们的心到底有多大多小呢?我们自己不知道,人的心哪,有时可以游于万仞,独于天地万物,可以无比辽阔。有时候又心思狭溢,做到一个牛角尖里就觉得今天的日子都过不去了,人心真的有这么大小的区别吗?

曾经有一个徒弟在寺院里面修行,他为他的师傅:“师傅啊,我们看起来身材都差不多,想法会有很大的区别吗?真的有人心特别大,有人心特别小吗”?师傅就跟他说:“你现在闭上眼睛,在你心里面建一座城堡。于是徒弟就闭上眼睛,在心里建城堡,里边有多少根柱子,有什么样的房间,他建啊建啊,建了一座很大的城堡,睁开眼睛对师傅说,我建好了。

师傅说“你再闭上眼睛,在心里造一根毫毛”。徒弟闭上眼睛想啊想啊,一

根小毫毛,想好了,他睁开眼睛说:“我造好了”。师傅问他:“你造那么大一座城堡,是用你的心造的吗”?他说:“是啊,我自己想出来里面的格局。”师傅又问他“那你造一根小毫毛,是不是也用的是整个心呢?”他说:“对啊。我想小毫毛的时候,整颗心都在那小细毫毛上,也想不了其他东西。”师傅说:“对啊,人心可以造城堡也可以造毫毛,这即是心里的大与小。”我们每个人想想,人这一生,有多大的眼界就有多大的世界。有些人终其一生,他要学知识,他要有梦想,他为社会担责任,他有使命在肩,有情怀在胸,他一直希望在这样一个世界上建一座城堡,能够安顿他人,能够安顿自己。也有些人,可能为了一个职称啊,为了两口子伴一句嘴啊,为邻居对你一个脸色不好看啊,心里就绊在一根毫毛上,怎么都过不去,一个星期甚至半个月都不开心,这就是人心的大于小。所以,我们每个人要真是想要个人的幸福与安宁,需要有一个生命的起点,就是见我心,真正看看我心何在,这是我们真正的觉悟。

君子不忧不惧

为什么我们要阅读经典呢?经典能告诉我们什么呢?大家知道孔子,到今年是他诞辰2558年。这么多年前的一个人,他写出老的东西不可能适用与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说每一句话拿出来在今天都是金玉良言。我们能够从中学到的无非是一种态度,一种做朴素的、最基本的。比如说大家看《论语》,经常看大一个词,说谁是“君子”。他老说“君子”,何为“君子”?学生就问他,你给我解释解释。“君子”是什么样的人啊!孔子说了四个字:不忧不惧。

一个人,没有太多的忧伤、忧思,没有太多的恐惧,就是君子。这学生一听,不以为然,觉得太简单了,年轻学生都心高气盛,想君子还不得大济苍生,还不得有丰功伟绩啊,还不得有更多得道德标准,光说一个人心里不嘀咕,不恐惧,这就叫君子,太简单了。孔子又说了一句话;“内省不疚”?就是说一个人,透问内心,有无愧疚。

一天下来,我们想想今天领导交给我的事是不是认认真真办了,没偷工减料,朋友托付我的事,我是不是做了,言必行,行必果。对家人我尽心了,我自己也很高兴,没辜负朋友。晚上睡在床上,这么想一遍,心思坦然,就这么睡着了,这就叫内省不疚。做到上不愧于苍天,下不愧于儿女,这就行了。

我们今天神经衰弱的人越来越多。按医学的说法是你身体不好了,给你吃点安眠药。实际上我们自己想想,什么叫小人常戚戚,就是指心里嘀嘀咕咕,心里放不下什么事。为什么放不下事?就是觉得这个我没做到位,哎呀,到晚上后悔,那件事觉得别人对不起我,怎么办,哎呀,恐惧、惶恐,内心有忧有惧,枕不安眠,夜里面肯定睡不好觉。所以每个人要做到反躬自省、每件事内心都没有愧疚、可以不忧不惧这个君子的标准并不容易,一个君子就是从自己的内心去反省自己。

吾日三省吾身

所以大家知道,《论语》里面提出君子应“吾日三省乎己”,这个“三”不是个具体的数字,是指多次、反复,就是一遍一遍地问问自己,有哪些事我还没有做到。比如说什么事呢?“为人谋而不忠乎”,我给别人做事,给社会做事,我忠诚了吗?我今天忠于职守了吗?有的朋友说,现在也没皇上了,还提这种愚忠啊!都过时了。我们还来看这个中国字,什么是“忠”啊?中心为“忠”。这个字大家人人都会写,真正的忠诚不是忠于一个外在的标准,一个社会准则,忠诚于一个领导,这都太外在了,真正的忠诚只是一个标准,就是内心的良知,忠在你的心里。问问良心交代得过去吗?交代过去了即时最大的忠诚。我们今天做

多少违心的事啊!社会逼着我们在自己的岗位上挣钱,或者为了自己的家人、朋友,老是说违心的话。一个人要是违心话说多了,他没法不神经衰弱,这个人的内心是没法安定的,因为他违背了对生命的忠诚,所以“为人谋而不忠乎”这句每天该问问自己的。

孔子说的第二句话是,“与朋友交而不信乎”,意思是和朋友在一起,你守信誉了吗?今天说大话的人越来越多,拍着胸脯,夸海口,包在我身上,放心吧。好听的话谁都会说,但谁能保证,一言既出,驷马难追,真做到呢?这也不容易,也要问问自己。

孔子的第三句话是“传不习乎”。今天是21世纪,咱们的传媒时代比他们要丰富多了。有互联网,有电视,有广播,有报纸,普天盖地信息包围着我们。我们脑子里能塞很多的信息,这是传,别人传给我了。但是一定意味着你就长进了吗?也就是说你想过了吗?这个信息对我来说是不是一个知识储备,我琢磨一下,记在心里,融进自己的生命里。这个过程叫“习”。咱现在老说小孩学习之后要复习,学习之前要预习,温故而知新,学习学习,不光是孩子的事。

今天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所以在一个传媒时代里,自己心里老有一个预习复习的心,这人就长进了。

你说孔子说得这几件事,在今天过时吗?你说要是每个人都问问我为社会做事忠诚了吗?我跟朋友交往守信了吗?我在一个传播时代仔细复习了、化入生命了吗?你这就扣问自己的三重生命角色。第一重是你的职业角色,第二重是你的社交角色,第三重是你的生命角色。我们说得阅读经典,感悟成长,在温习复习中自己的生命不断进步,与其让别人指责,不如自己让生命不断提升。这样的话,你的心里的忧思恐惧不就少了吗?

孔子人格理想

经典是什么啊!就告诉我们一种非常简单的生活道理。我们今天可能都有很多恢弘的伟大的理想,有时候我们缺少的不是理想本身,我门缺少的是脚底下到达理想的几步路,就是不知道怎么走过去。理想要大,但是脚下的路要非常小,非常的细微。孔子也说过,“士不可不弘毅”,就是一个人要弘扬他自己的理想,任重而道远。任有多重呢?就是以仁为己任,以仁而天下为自己的责任。有多远呢?死而后已,一息尚存,就要死而后已。

真理想都很大吧,但是在这么宏伟理想之前,他提倡的是更为温暖的细小的生活的道理。他的学生们在一起高谈阔论,说我的人格有多大,多大的梦想,我希望以过以后做什么人,大家都说完了,孔子没说一句话。学生们就问,老师你的人生理想是什么?孔子这么一个万世师表的至圣先师,他的理想是什么样呢?没想到孔子就淡淡地说了三句话,非常简单,他说我的理想就是“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什么意思呢?就是说由于我的存在,让我的老人们可以安顿;由于我的存在,让朋友们都可以托付信任,由于我的存在,孩子们可以有个榜样去缅怀。我们每个人来到真个世界上可以没有名份,没有一个社会地位。你现在不是声名显赫的,但我们每一个都不能摆脱跟这三种人的关系吧。人人都有生我养我的父母长辈,人人都有一辈子相随相伴的朋友,人人也都有自己的儿女晚辈。我们想没想过,当我们对社会作出承诺,对历史作出担当,当我们有过梦想之后,我们身边这三种人,因为我的存在有更多快乐和幸福了吗?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问问自己的。

先来说“老者安之”。什么叫“安”?让自己的老人外在可以安身,内在可

以安心。什么叫安身呢?就是儿女孝顺,让父母老有所养,生活环境挺好。什么叫安心呢?就是儿女善良正直,有出息,给社会做事,他父母有光,这叫老者安心。想想每个人都做得到吗?看看《论语》,里面简简单单说人要怎么孝顺,但我们要真的想一想呢?发现知易行难,说出来都很简单但不容易做。学生问老师什么叫孝?老师回答两个字,就是“无违”,就是你违背别人的老人。无违容易做到吗?民间有个说法,孝顺孝顺,顺着为孝,就是你老能顺着老人的意思。我们现在做儿女的,我们在坐的每个人想想,我们老在指责父母什么呢?我们常说“妈,你老买处理的菜,什么旧东西都舍不得扔,你老攒着那些空瓶空罐子,这很显然是以前生活不好留下来的痕迹。但现在日子过去了,你就不能改改这些坏毛病,你就不能把这些旧东西都扔了?好日子过不出好样子来。”这话很多儿女都说过,或者说自己的老爸:“你看看现在明明家里头能带你去吃西餐、牛排,你就非要蹲在墙角吃面条,你这显然就是当您年在村里的生活习惯。你就不能过上消灾的好日子吗?”

女儿跟父母说这些话的时候,他也是一片孝心,他是用自己的方式给父母建议一种更好的生活,但是其实每个人的“此刻”,都是他所有历史的总和。我们的父母就是从那个环境里长大的,她就曾经在节俭的时期、在农村,把一种生活烙在自己的血液里。到现在他们终于可以过好日子的时候,他什么都不要。顺着他们的意思比什么都好,这就叫无违。有时候,我们的儿女心中缺少的不是爱的意愿,而是我们老是在以自己方式爱别人。你能真正不违背老人吗?儿女与父母之间能有多少的大非啊!你说今天不能吃萝卜就一定得吃白菜,有这么大的是非,非得在那吵出个子午吗?很多时候,无非是无违这两个字。

《论语》里面关于孝顺,还有两个字说得好:色难。就是在孝敬这件事里,千难万难不过给父母一个好脸色。你给父母扔几万块零花钱容易,你给他买个别墅也不难,你带她去飞欧洲游,这可能也能做到,但是让你什么时候给他个好脸色,这件事难为死女儿了。女儿说我工作那么忙,我急着上班,然后我老妈又开始唠叨三姑六戚;我一天下班刚想喘口气,我爸就开始给我讲跟他下棋的老头又有什么事了。最难的就是在这个时候你停下来,和颜悦色地听他说说,表示好奇心:这事挺有意思,你接着说啊。记住这两个字,“色难”。

你说《论语》里面的经典,关于孝顺我们可以说长篇大论的,一个无违、一个色难真做到的话,老者安之啊!让我们老人那颗心可以能安定下来,这就是经典教给我们的道理。

再说“朋友信之”。你能做到吗?每个人这辈子,或多或少都有朋友。有些朋友功勋显赫,有些朋友热情洋溢,但是终其一生能你记得几个朋友?你会记住很少的几个朋友,这些人从来不在你得意的时候喧在你的眼前,但是他永远都会默默的依托在你背后。这些人从来也不给你锦上添花,但只要你需要他,会为你雪中送炭。这些人对你的温度恒久,一生相伴。如果你生命里有这样的朋友,那你想你怎样评价他?信得过呀!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一生长久,你需要几个这样信得过的朋友。孔子说,我也不希望我的朋友给我一个多辉煌的评价,无非是一个“信”就够了。

再说“少者怀之”。每个人做到长辈的时候,都愿意用自己的生命经验教孩子们,应该怎样不走弯路,但是这样的教训不一定就会让孩子们喜欢。一个长辈做到完美,做到他有很高的功勋,孩子们就一定会喜欢他么?

有些孩子会仰望着他,说这个人真了不起,高山仰止,景行行知,我一辈子做不到那样了,孩子们不会经常想起他,晚辈所喜欢的长者都是那些没有代沟的,

给孩子能够温暖的融为一体,风格朴素光明快乐,他的今天就是我的明天,说不定我的明天比他做得还好。这样是“少者怀之”,就是给孩子们一个人格的榜样。 孔子说,你问我的人格理想,就是这三句话:“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这三句话我们在座的每一位自己在心里也都掂量掂量,我们也都有老少,都有身边的朋友,你能做到吗?这是一个圣贤的人格理想,但是我们自己做到了,当然会少一份忧伤,多一份快乐。

“仁爱”说易行难

仁爱难做到吗?学生曾经问过孔子:什么叫仁?老师解释道:有五者行于天下。哪五者呢?就是恭、宽、信、礼、惠。恭则不悔,就是你对别人毕恭毕敬,你的生命就不会遭到侮辱,我们每个人都要尊严,我们都需要受到尊重。怎么最受尊重呢?就是你对别人客客气气,这个世界上别人的表情就是你自己表情的镜子,你对人笑语春风,别人就对你和和颜悦色,你对别人怒目相向,别人就对你怨气冲冲,所以你能做到一个客客气气的人,就会受到尊重,这叫不自取其辱。大家想想,单位里一些人跟别人关系处不好,他老挑剔别人说别人不好,对别人不恭敬,富于攻击性,所以“仁义”的第一点就是恭而不悔。

第二点就是宽则得众,一个人心胸越宽阔越能得到大众的拥戴,这个世界上有些人是很计较的,什么人心能宽,就是他自己看到的都是乐观的,你说我们怎么看世界?大家逢年过节收到过这个短信,叫做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就是人间好时节,你说这个描述就是我们客观描述的生活吗,你也可以说春天哪有那么多花,一到北方就是沙尘暴,一到南方就是春雨绵绵,一到夏天就酷暑难耐,一到秋天就是黄叶飘零,一片萧瑟,一到冬天就是严寒冰雪。一年四季有什么好,如果你要说的话,你过的这个也叫四季,这个四季连起来也是一年,那么年复一年,连起来也是一生,你比那个春有百花秋有月也没少过多少时间,但你一定少了里面一样东西,那就是人间好时节。

其实人生好与不好,不在于你活多大,而在于你能在有限的光阴里有多少美好的日子,人世间有很多美好的东西取决于我们的眼光。人有什么样的眼光就有什么样的生活。有句谚语:山坡上开满了鲜花,但在牛羊的眼里那只是饲料,饲料也是有价值的观点,牛羊认为什么东西有吃的价值就有用了,我们今天很多人就是牛羊的眼光,我们不是不学习美好,比如让孩子学钢琴,但那不是为了欣赏,而是为了考级,那就是当饲料。

人怎么样能宽呢?就是我们多看一点真正的美丽,世界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半瓶葡萄酒,人生不可能倒霉到只是空瓶子,也不可能完美到都是满瓶子,永远就是半瓶子,问题就是这半瓶酒,会有两种不同的看法,有人会欢天喜地地说还有半瓶酒,还有人会说这么好的酒只剩半瓶了。其实,后者看到的酒不比前者看到的少,但是他的眼睛永远看在空的半瓶上,这就是态度,态度会决定我们的生活。佛家有句诗: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益常宽。眼内有尘就是世间的尘埃脏东西蒙住了你的双眼。什么叫三界窄?给你前生今世来生,给你三辈子你都活得憋屈,而心头无事的人坐在自己家床上都觉得天宽地阔,所以人心的宽与窄,取决于你的心里有什么,就看到什么。

大家都知道苏东坡有个好朋友佛印,两个人总在一起参禅,苏东坡老爱占便宜,还很高兴,回家跟苏小妹炫耀。有一天,他回来很高兴,他说今天我又占便宜了,我跟佛印在一起打坐,我睁眼问他你看我像什么呀,佛印说你坐那就像尊佛啊!我就哈哈大笑:“你个大胖子,坐在那就像堆牛粪。”苏小妹听完就笑了,

哥哥就你这悟性,还悟禅悟道啊,你懂不懂佛家所讲的见心见性就是人心中有什么就看到什么,佛印要说你像尊佛,他心中已有佛在端坐着,你说人家像一堆牛粪,你得问问自己心里到底有什么。

其实这句话很有意思,大家一堆朋友去风景区,刚到就有人大呼小叫,这地方太漂亮了,简直美死了。但有人会之以鼻,有什么啊,那边还有堆垃圾呢。大家一起吃饭,有人进去就说,这个馆子好极了,有什么厨师,有什么菜,还有人说那桌子还没擦干净呢,反正也就一般。其实,我们眼中的世界是一样的,差别怎么那么大呢?仔细想想,高兴的人获得的是一种美好的态度,而那个挑剔的人你觉得他讲究,眼里不容沙子吧,但是我们千万要防止,就是抱怨会成为一种习惯,到以后就不是那件事情值得你抱怨,而是会为抱怨而抱怨,他不挑剔不唠叨点什么就不痛快,如果一个人到这个份上,真正是大悲哀。他的生活再获得什么都不行,他心中永远只有遗憾,所以我们知道“宽则得众”。什么人人缘好,永远是那种宽容的人,这些人就能得到大众拥戴,这是圣人说的,孔子说“宽则得众”。

第三条是,一个人不光是恭和宽,你还得信。你还得为社会做事。所以第三句话是信则人任焉,就是他人就任用你。用今天的话讲就是谁有信用,谁的职业生涯才会宽广。我自己在大学里教十几年书,我的感受很深,我多年前的学生有时候回学校,讲自己现在在社会的发展,我很惊讶地发现,那些发展好的人,几乎没一个当年是专业尖子,往往都是那些专业资质平平的人,但是这些孩子特别吃苦耐劳、有信用,这样的孩子后来发展好。专业尖子,特别容易聪明反被聪明误。大家都知道,什么叫恃才傲物,到一个地方,心高气傲,说我当年是保送研究生的,凭什么让我跟本科生干一样的工作,领导不重视我,我跳槽,而那些扎扎实实的人对一个任务认真完成,以后一步一个台阶的走,他的职业生涯以后一定会好。所以,在一个公民社会里,信誉是人生的基石。

那么,有信誉你能苦干实干就一定有效率吗?孔子说,第四点“敏则有功”,就是谁敏锐谁有大智慧,谁就建功立业。这个世界上太多的事情是需要大智慧去提升的,没有智慧做的事情是没有价值含量的。敏则有功,很多人都是无用功,所以君子欲敏于行,而行于言就是言辞木讷说少一点没关系,行动上多去做,这叫敏则有功。

最后一点恩惠的惠,叫惠则足以使人。当领导以后谁有恩惠的心,谁足以使用别人,什么叫恩惠的心,就是在精神价值上表扬自己的下属,在物质利益上不断分享,这样的人才足以有力量使用别人。所以,孔子说什么是仁,就是第一恭而不悔,你自己就有尊严;第二,对人宽容,有群众基础;第三是有信誉,信则人任焉,职业生涯就好;第四是敏则有功,工作有效率;第五是惠,惠则足以使人带团队。

恭和宽是做人的修养,信和敏是做事的原则,惠是做官的心态,那么恭宽信敏惠,做人、做事、做官我们走在世界上不就是这几件事吗?这么一想,经典还离自己远吗?为什么说三十而立,我们得懂这些道理,别觉得老祖宗都是端着架子,给我们讲古文,其实说的都是我们自己生活中的事,你真得本着这个心态去,到四十不惑,才真能少点迷惑,这就是四十不惑!今天的四十岁是多迷惑啊,过去四十岁的人都当爷爷了,守着几亩地、两头牛、抱着孙子到五六十岁,觉得快到享天年了。所以,这今天的人二三十岁连迷惑的资格都没有,都在拼命加班、考职称,有什么迷惑的时间,迷惑很奢侈,你得有迷惑的时间啊!所以,四十岁的人今天是大迷惑的时候。

困惑中的人生

再来看“惑”字怎么写,上面是或者的或,什么是或者?就是有选择的,可以这样,也可以那样,这叫或者。今天的生活选择多呀!大到孩子挑个专业,有那么多专业可选择,成年人买个房有那么多楼盘,小到上超市买个牙膏,看看进口国产的,你的脑子就在打架,谁推荐的牙膏是信得过的呀。买袋方便面不迷惑吗?有多少牌子摆在那,或此或彼的客观世界摆在那。

上面的迷惑是怎么产生的?“惑”下面一个心字底,一颗心在下面,被这样那样的迷惑压住了,迷惑就产生了,如果这个世界或此或彼都摆在那,因为智慧而不惑,稳稳当当拖住世界,世界上选择虽多,弱水三千我只取一瓢饮,这就是不惑。迷惑与不惑,就是客观或此或彼,与一颗心大小的较量,可以被压住也可以被拖起来。什么智都不惑,就是我们自己真正有智慧了,我们了解自己的生命何去何从。刚才我们说了,仁者不忧,学生问老师“何为智?”,老师回答两个字:“知人”,了解别人的人心,你了解别人就能走进别人的心里,其实我们连自己都不了解,我们连亲人都不了解,我们问问自己真懂得自己是什么人吗?大家都知道战国时期有个名字叫扁鹊,扁鹊真正神,就在于他能把握自己,宠辱不惊。他是天下神医,他跟魏文王聊天,魏文王问他:我听说你家弟兄三人都学医,你这么大名气,你那哥俩怎么就没名气呢?扁鹊说你错了,我们家属我大哥医术最高,二哥其次,我学得最差。文王说不可能啊。扁说我大哥医术之高可做到防患于未然,就是一个人病还没起的时候他看了气色就知道你有什么病,他就会用气用药把你调理好,结果天下人都以为他不会治病。我二哥能治人病于初期之时,免得以后酿成大病,有征就给他克制住了,结果天下人就以为他是个会治小病的大夫。我说我是哥仨里头学医学得最差的,我看一个人病得奄奄一息,我才用虎狼之药起死回生,天下人都以为我是神医。天下像我大哥那样能治病的,元气丝毫不伤,象我二哥那么治病的人,元气一伤就补回来,象我这样治病的,命捡回来了可元气大伤过半,你说我们仨谁医术最高呢?

其实扁鹊这番话,我们每个人问问自己,我的今天有多少是客观成全,有多少是主观使然,我自己是不是有更大的潜力没有发挥,我真的了解自己吗?人心不受世界表象的遮蔽,能够看清本质是多么不容易的事情,所以要想知人要从了解自己开始。《老子》里面有四句话:叫做知人智,自知者明,胜人者立,自胜者弱。就是说你知道别人打败别人,这不是大智慧,大勇敢,只有战胜自己,打败自己的才是真正的强者,本着这样的心态出发。

临事而惧者能成事

智慧是什么?就是在我们的生活里真正找到效率,人生是有分寸的,是有底线的。要用仁爱的心去对待他人,仁爱是有底线的,不是说宽容是没边的,这个世界有多少纷繁,有多少恶性事件,人一定要无限包容吗?学生曾问老师说,要我能做到以德报怨,如何啊?就是说别人给了我伤害,我还能用道德包容,你觉得我怎么样啊,如果现在问大家,大家会说以德报怨很好啊!但是老师反问他一句话:“以德报怨,何以何报德?”就是说别人已经伤了你了,你还要对别人好,那若真是遇上对你好的人,你的生命还有什么资源回馈他呢?学生就不知道怎么说了,老师就给了他八个字的答案,孔子说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这八个字对我们每个人都很重要,我们行走在这个世界上,都会有一些猝不及防的伤害,当这些辜负和伤害来临的时候,用我们正直坦荡去面对,过去了也就可以了,但是你生命中那些最温暖、最热情、最善良、最慈悲的东西把它留下来。懂得以德报德,

会有世界上很多美好来面对你的时候,你再用这些热情回馈给他,这就是人生的分寸。

过去,我们可能会觉得西方人说,有人打你左脸的时候我们要把右脸给他,中国说以德报怨,其实孔子不认为以德报怨是好事,这对你的生命是浪费。地球大不大?为什么今天我们老在呼吁保护森林植被,别水土流失;保护淡水资源,是因为地球的资源有一天都会被耗费掉的,何况我们一个生命自身。所以,保护好自己的生命,用在你应该用的地方,就是大智慧,智者不惑。比如说,我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很多人际交往,我们会遇到工作团队,我们会选择自己和什么人一起做事。学生子路问老师,子行三军,将以何人同行。今天叫人带兵打仗,你一个书生会带什么人一同前往,他想你一定选择我这么勇敢的人吧。结果老师说,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我绝不会选择和他同行。因为叫暴虎,就指像武松那样敢赤手空拳打老虎,冯河就指一条大河在前,上面没有桥,下面没有桨,你就敢只身过去,就这么冒险的人,还指胸腹说死而无悔,我就敢这么干。孔子说,这样的人我绝不跟他一起共事。

但是,我们今天想想,在我们生活里,有不少这样的人,我们单位里,有好些领导,就喜欢听这些人说话,因为这些人可以拍着胸脯非常高调的去立军令状,经常说某某县里工程,我不是在“十一”前完成,就是在元旦前完成,放心吧。我创造条件,二十四小时当四四十二小时干,一定完成。这些话你真能信吗?反正孔子不用这样的人,他用什么人呢?他说了八个字,临事而惧,靠谋而成。我用这样的人。什么叫临事而惧?就是一事当前,知道有些惧怕,他知道把事当个事,领导交个任务,认真地听,听完了说,您说的这事挺大的,让我认真想想,我得写个可行性报告,过两天告诉你。这个人做事很有可能是做得成的,因为他知道在乎这件事。

我们想想自己什么时候在乎,你去赴一个特别重要的约会时,你去考一个特别重要的试时,前天晚上心里都有点害怕,所以临事而惧是个态度,说明你在乎,但是你不能惧到最后这事你不做了。所以,还有后四个字,靠谋而成。就是靠你的智慧,去好好的谋划这件事,最终要完成了,孔子说,我用这样的人。这不是生活的大智慧吗?我们最容易迷惑的是暴虎冯河,死而不悔者。在这个世界上,什么都不怕的人,是最让人害怕的。

家里要有这么一个人,你就等着天天捅娄子吧;单位要有这么一个人,你就等这个月扣奖金吧。因为他什么都不怕!所以大智慧是什么呢?不是单纯的勇敢,不是匹夫之勇,而是你能够找到可行的方案。法国曾在报纸上出过一个智力测试题:假如我们的凡尔赛宫不幸失火,你只能抢救一幅名画,你将抢救哪幅呢? 绝大多数的人答案都是“蒙娜丽莎”,都觉得要抢最有价值的画。但是,他们都没有得到测试题的奖金。最后获奖的是法国作家凡尔娜,她说我抢救离安全窗口最近的那幅画。这个答案是最有可行性的。真正失火的话,你得先逃生啊,你找到出口,顺手抢到那幅离出口最近的画。

规避风险是效率的前提

我们在生活里规避风险,是效率的前提。我们需要的是大智慧,知道了这些,人和可以不惑。什么叫“五十而知天命”?就是人真正了解了生命中的很多规律,了解自己生命中的很多密码。知天命之年的人对很多事情不叫劲,人心是放开的。除了仁者不忧、智者不惑,还有第三条叫勇者不惧。人心是越成长越勇敢,因为你见的世象多了。勇敢表现为一种镇定从容,不是一句话不合,就老拳相向,那不是勇敢。孔子有一次游学中,被一帮人包围了,这些人拿着兵器围了数重。

他弦歌不辍,唱歌弹琴头也不抬。这时,大徒弟子路“咣当”一推门就进来了,指着他说“何夫子之娱”,意思是你老人家还乐什么,外面那么多人围着。孔子说,子路啊,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种不同的勇敢,在水中穿行不避蛟龙者,那是渔夫的勇敢;在陆地行走,不怕犀牛猛兽者,那是猎人的勇敢;白刃交于前,而大义凛然者,那是烈士的勇敢。当然,还有一种勇敢就是处变不惊。每临大事,都能用自己的智慧,安安静静度过是非,镇定从容去迎接一个光阴的结局。这种勇敢,叫做君子的勇敢。孔子说,你在一边稍安毋躁,我自己命运什么样,我自然知道,我又没得罪谁,凭什么这么多人攻伐我。话音刚落,别人敲门进来,做个揖说,对不起,我们的仇人是阳虎,我们认错人了,现在就撤。

我们设想另外个结局。子路勇敢,看这么一些人围着老师,不问青红皂白,拿出剑来先杀他十个八个,然后一问,围错人了。那你想会是什么结果!人真正走到知天命之年,就要把握世界和生命的密码,不要再去逞匹夫之勇,要让心思辽阔。为什么叫六十岁耳顺?耳顺就是听什么都不逆耳。年轻的时候经常听人说:“脑子进水了吧,怎么这么想。”其实,每个人的思维方式都带着他的价值观、带着他成长经历、带着他的教养。一个人这么说话,一定自有他自己的道理。你要从此刻看见他所有的历史,你就可以理解了,耳朵就顺了。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同”,就是君子在这个世界上可以坚持自己不同的见解,但所有人在一起都是和谐的,因为彼此理解。这样走到70岁,才能达到孔子说“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人生的最高境界。但这七个字也不容易做到,因为里面有双重标准。什么叫“从心所欲”?这是主观的、内在的、个人的标准。也就是一个人听从内心的声音,跟从生命的意愿去完成自我。但是,“不逾矩”又是社会的、客观的、外在的另一套标准。要不超越规矩法度,做一个守法,尊重社会的好公民。人往往会在这两套标准之间发生冲突,绝大多数人这一辈子不会超越规矩,但是完不成自我。也有些人坚持自我,但是他不能做到不逾矩不伤害他人。

人怎么才能做到内外合一呢?人穿行于这个世界,保持着内心的反省,终于可以站到生命的这种自觉上,用仁者不忧去拓展胸怀,用智者不惑去提升判断,用勇者不惧给自己一种镇定从容。这样的话你会相信,到最后对他人好,对世界好,跟自己生命的那个大格局会合二为一。并不一定要说,我为了社会一定要牺牲多少。

我看到朋友们传给我的纸条上,提到的问题很有意思。有朋友问,我们过去曾经说过,孔孟之道这些都是过时的,还有人批林批孔。儒家思想里面有哪些东西对我们今天还是有用的?还有的朋友问,像儒学啊,圣经啊,佛教啊,包括伊斯兰教这里面有没有一些相通的东西?这几个问题提得都很好,我综合来谈。 开始时,我就说了,儒家思想产生已经快2600年了,你能要求它其中的思想都适用于今天吗?要批判的东西太多了。但我们普通的大众在这个世界上,应该吸收那些有价值的美好。你把这些东西都吸收,你就完成了自己生命的一个提升。包括宗教,其实所有的宗教有一点相同,就是人心向善,它鼓励的一定是美好善良的东西。我们在今天不需要完全让自己的思想皈依于任何一个思想体系。今天时间有限,我光说了儒家,根本没提道家。我在讲《论语》心得之后,还讲了《庄子》心得。道家教我们什么?它教我们的是超越功利,是人生命的自由。在我看来,道家是出世之心,而儒家教我们做入世之事。人们要是能以出世之心,做入世之事,那这个人心态就好了。如果人人都像庄子那么潇洒,谁还来建设社会?

但如果大家都那么较劲,太计较的话,我们的生命就难以超越。所以儒与道在我们生命中是可以融合的。我们吸收它最有用的那些东西,熔铸成我们自己,那也就够了。

我讲完了儒与道,在今年“十一”的时候还讲了七天的昆曲。还有朋友问我说:“你是不是以后也关注一下我们安徽的黄梅戏?”其实,这些东西都挺美好。为什么我讲昆曲呢?昆曲是我从小就喜欢的一种戏曲,因为昆曲中有太多优美的程式,昆曲里那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能让我们触摸到那种古典的优雅和美丽。你说昆曲跟《庄子》、《论语》冲突吗?《论语》里有句话说得好,人的成长最终要达到这样一个状态,叫做“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四句话什么意思呢?第一叫“志于道”就是我们的心灵有志于天地大道,也就是说在世界上要有志向。第二句叫“据于德”,要有自己的道德体系作为根据。第三叫“依于仁”,我们真在社会做事的时候,要以仁爱为依据准则。还有第四句话“游于艺”,就是最后你要找到一种艺术的审美的方式,自己去爱好去欣赏,完成心游万仞。这也就是说,人进入这个社会去做事不是终点,人还要从社会中穿越,让自己的心灵欣欣向荣。我们去看看画儿,听听戏,喝喝咖啡,观光风景都是“游于艺”。

悟是一个长长的过程

就像这么多朋友所说,面对古往今来的文化,不一定要很拘泥,你要很通透地把所有有用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生命里。这样的话最终你只有一个目标,就是能够长成为自己。

这是还有一个问题,这位朋友说他刚刚参加工作,他很想知道我从小受到的是什么样的家庭教育,这些道理我是怎么悟出来的?谢谢这个朋友的问题。我可以告诉大家,人成长一天,就有一天的感悟,开始我说到了觉悟这个词,其实觉与悟是两个阶段,觉是一个瞬间,就是你听别人讲,突然醍醐灌顶,蓦然惊觉,这是一个瞬间。但是悟是一个长长的过程。为什么说人要有悟性?这个世界上知识固然重要,但是比知识更重要的是人的经验,比经验更重要的是人的悟性。有悟性的人成长每一天,会把日子过得不同。人成长一天,就有一天的感悟,我今天的感悟和昨天的感悟不同,明天的感悟和今天不同。在这种感悟中,我们穿越的世界可以一直在改变着,但是我们内心会有一种态度逐渐明朗起来。人生从“年十五至于学”,到“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这不是一天一天在感受吗? 成为最好的自己

我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说烈日炎炎下有一个人路过一个巨大的石料厂,看到很多人在那汗流浃背搬地搬砖。他过去问一个人,你在干嘛呢?那个人特没好气,怒气冲冲地说,你看不见啊,我就是服苦役的。他又问第二个人,你干什么呢?那个人就安静了很多,他把砖砌好,他说我在砌一堵墙。他又过去问第三个人,那个人脸上有一种很温暖的光彩,把擦把汗,放下砖很骄傲地说,我在盖一座教学啊!

大家想一想,这三个人手中搬的是一模一样的砖,干的是一模一样的活。一样的辛苦,却有不一样的答案。为什么?这是三种不同的人生态度!感悟到最后,是要落实到态度上的。人的心态会决定状态,思维会决定行为。第一种态度我称为悲观主义者。我们做再体面、再风光的职业,都要付出,都辛苦也都要受委屈。所以人完全有理由认为,生活就是一场苦役,就算你当董事长,就算你当市委书记也有自己的辛苦。你抱怨的话,有理由,但是终其一生,你就一直抱怨着在消极中过苦恼的生活。第二种人,我把他称为职业主义者。一个人上班,他有他的

工作,有他的职称,要对得起自己的薪水。所以他一定要保底,把他该做的活做完。但是他没有快乐,他这一生就一堵一堵地砌墙,他砌得都挺好,但是他没有在里面提升他自己的生命,没有满足感。第三种人我称为理想主义者,他这一辈子不管做再卑微的活,又或者哪怕他明天就丢了这份工作,他都会觉得终其一生,每一块砖不是在为别人工作,而是完成他心中的一座教堂。

我一开始就说到了,人心,建一根毫毛也需要整个的心,做一座城池,建一座教堂,也同样是你的心。当人心中有一个生命的大格局,阅读经典的那种感悟就在我们的每一天中。每一位朋友都要相信,人生流光几十年,你不是学习某个榜样,不是复制他人的成功,最大的成功只有一点,就是成为最好的自己! 祝愿合肥所有的朋友,都拥有生命中最好的殿堂,都成为生命中那个最好的自己。谢谢大家!

更多相关推荐: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如果想为自己分风风火火的都市生活或是疲倦的农家生活打开另一扇窗徜徉在另一个世界中那么读书吧当基辛格不在担任美国国务卿时他曾说过卸职以后最大的喜悦是不需要整天再看文件可以读自己喜爱的书想不到书籍对...

于丹《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演讲稿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演讲稿20xx年9月23日新师大昆仑名师讲坛录音整理谢谢大家谢谢大家在遥远的边疆又给我提供了这个师大的讲台天下师大是一家我像你们这么大的时候八方游学走到各地都是住师大的在二十四年前我就喝过新...

读经典感悟成长

在读书中收获成长从小时候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人鱼小姐我学会了善良从小学时的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我学会了勇敢从初一时的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忠义坚强从初二的三国演义傅雷家书我学会了要知恩图报亲情有伟大与无私渐渐地...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伴着最后一声音嘶哑的蝉鸣消失伴着最后一片枯黄的叶子从枝头飘落真可谓秋意阑珊了在这个萧瑟的季节里我拥有着余秋雨文集我对雨总有着一种莫名的感情特别是绵绵的秋雨望着它从很高很高的苍穹落下来落到很远很远...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69黎嘉婷经典的书籍犹如一杯清茶淡淡的但细品起来又是这么清香沁人肺腑成长犹如一杯咖啡苦苦的但细品起来又是那么醇香别有一番风味但两者的结和却是耐人品味的淡淡的苦苦的结合起来却是香甜围城特刊经典诵读...

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主讲嘉宾于丹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亲爱的老师们同学们大家上午好今天西南财经大学文化素质学校迎来了我国著名的文化学者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等栏目的主讲人北京师范大学文化与传播学院副院长于丹教授长期以来于教授...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1谢谢今天来到这里的各位朋友这个周末的下午我们大家聚集到这个地方来探讨关于成长关于感悟的话题我想这不是我要向大家讲什么内容而是我们大家一起轻松愉悦地像喝下午茶一样来完成自己心灵里的一个发现其...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

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从小时候的白雪公主灰姑娘人鱼小姐我学会了善良从小学时的西游记格列佛游记我学会了勇敢从初一时的水浒传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我学会了忠义坚强从初二的三国演义傅雷家书我学会了要知恩图报亲情有伟大与无私渐渐地...

淮北市实验小学三8班马如枫诵读经典感悟成长作文

安孔今个来孔子随为两问去以子良毋意罕好我猜子第作测为九风举人意不一有很中思专个鄙谦就是断例夫思有知量多认一虚告子孔肯子问是一向么为百诉绝子定于说位就他谦自分他了四坚我农从解虚己的大决不子孔民他释啊挺渐弟家毋避固...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

谢谢今天来到这里的各位朋友这个周末的下午我们大家聚集到这个地方来探讨关于成长关于感悟的话题我想这不是我要向大家讲什么内容而是我们大家一起轻松愉悦地像喝下午茶一样来完成自己心灵里的一个发现其实周末到底有什么意义呢...

阅读经典_感悟成长

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酝酿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其中最经典最浓墨的一笔要算国学她是是民族的瑰宝民族的财富民族的灵魂有一句话说得好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在经济全球化的大形势下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之林在走向融合的同时更需要保留民...

阅读经典 感悟成长

观看直播文化讲坛第二讲于丹阅读经典感悟成长读书到底给我们什么大家还会记得在今年2月底的时候温总理第一次和网民互动的时候最后正好说了这么一段话他说读书不仅给人力量而且给人安全感和幸福感他说我很希望有一天看见地铁里...

阅读经典感悟成长(2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