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 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

时间:2023.10.25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 是中华民族独特审美性格的精灵, 蕴涵着博大丰满的精神元素, 是我国传统文化之瑰宝。时下小学古诗教学愈来愈引起大家的重视, 但古诗教学历来是阅读教学中的一大难点, 其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 一是古诗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时空跨度大, 很难与诗人心同此情; 二是古诗词的语言与学生现有语感相差甚远; 三是在古诗词教学中, 教师对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笔者在听课中发现, 古诗教学虽有新课程理念引领, 但教学现状仍不尽人意, 介绍背景、解读诗句、读诵默写、熟记重点词的传统教法屡见不鲜。语文课程标准提出:“阅读诗歌,大体地把握诗意, 想象诗歌表达的情境, 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 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在古诗文教学中, 如何借助古诗词丰富的内涵、优美的意境、精练的语言、和谐的音韵等独特审美价值, 通过多种教学手段, 选诗景、入诗境、悟诗情, 做到三维目标的有机整合, 以陶冶学生性灵、提高文化

素养, 是古诗教学中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举象显情 景情交融

小学古诗中有很多的景物描写, 但写景是为了表达感情。近代学者王国维说:“不知一切景语, 皆情语也。景语中含蓄情语, 情景中映衬着景物。关键在于真景物、真感情。”古代诗人写诗总是在抒发自己浓浓的情, 而这诗又美得如一幅画。因此我认真学习全国著名特级教师吉林的情境教学理念, 在古诗词教学中, 或通过具体形象的画面、实物、电脑图像等教学媒体, 带领学生“穿越时空隧道”, 进入古诗描绘的“春、夏、秋、冬”, 感受“冬去春来桃花开、春去夏来荷花笑、夏去秋来菊花黄、秋去冬来梅花香”的优美意境, 体悟作者的感情; 或通过再造想象, 把学生引入诗意盎然而又浸润着人性的氛围中, 去追寻真善美的声音。

1.想象入境

古诗是一种激发学生想象力和表达才情的最本真的文学作品, 散发着钻石般的璀璨光芒。在古诗教学中, 应充分发挥想象的功效, 引导学生对以往在大脑中形成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产生新的形象, 渐渐进入诗境, 思通千载, 视通千里, 激起学生心灵的涟漪, 连接起读和悟之间的感情纽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 诗句十分凝练, 诗句与诗句之间留下许多未直接描写的意蕴空间。教学时, 为了避免停留在解词析句等应付知识点的掌握上, 我采用引导学生活现生活情景的方法, 对没有写或没有直接写的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 使古诗内容更丰满、清楚和完整, 更好地理解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时, 我在学生大体理解诗意的基础上创设情景, 启发学生再造想象:“春天, 烟花烂漫; 离别, 显得那么无可奈何#请小朋友想象一下, 当时是怎样的离别场景$”“江边, 野花似锦, 柳条轻拂, 片片柳絮随风飘荡, 仿佛要留住这位难舍难分的挚友%”“景色再美人难留, 只见李白眼眶湿润了,他轻轻拂去缠身的花絮, 茫然若失??”“这时, 李白这位诗圣可能会提起酒壶, 豪情满怀地一连喝了几口, 满怀深情地吟咏起孟浩然的送别诗, 祝老朋友一路顺风。”不难看出, 学生在情境的再造想象中“举象显情、借象悟情”, 激起了心灵的涟漪, 他们的想象均带有独特的个性色彩, 在生动感人的离别场景中品味别意, 感悟真情。

2.绘画入境

古人作诗讲究“诗情画意”。教学中, 我根据古诗内容, 在让学生查阅相关资料, 初步理清诗意的基础上, 有针对性地让他们用图画来表现古诗的情景, 激发兴趣, 理解诗意, 并深入体会“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情, 达到“一图穷千言”的教学效果。

3.音乐入境

音乐的诗情性是非常突出的, 以音乐唤醒学生感情的效果是无穷的。前不久, 听一位老师教《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时, 学生在自读解疑中, 对“胡尘”一时理解不深, 教师觉得以词解词十分抽象, 便改问学生:“这难道仅仅是金兵战马飞奔时所扬起的尘土吗” 随即播放古典音乐《十面埋伏》, 让学生感受时缓时急、忽高忽低的音乐节奏, 体味“金兵战马啾

啾嘶鸣”中“哀声遍野、生灵涂炭”“国破家亡、遗民泪尽”的悲惨场景, 激起了学生的激愤之情。一位学生说:“听到乐声, 我仿佛看到全身戎装的金兵在黄河边饮马, 母亲河咆哮着,似乎在向大海哭泣” 一位学生说 :“我仿佛看到金兵在华山脚下放马, 巍巍华山, 也在向苍天哭诉。”此情此景, 学生心同作者, 这时让学生吟读生情, 读出了凄凉、悲愤之情。

4.表演入境

表演是阅读理解古诗的特殊手段, 因为表演过程是学生琢磨古诗、推敲语言、体会情感

的过程, 这种“形诸于外”的体验可让学生身临其境、心同此情。如教《清平乐.村居》这首南宋爱国诗人辛弃疾的词作, 课文虽有插图, 但毕竟是静态的, 较为抽象。在学生熟悉诗意的基础上, 我先让学生通过想象农户全家老少勤俭淳朴的劳动生活风貌, 然后自选角色表演故事。表演时, 学生把“醉”和“相媚好”外化为口头语言、体态语言, 与诗人一起分享温馨、惬意、悠闲的农村生活, 把“卧剥”表演得“天真烂漫、调皮可爱”。“情动于中而形于外”, 较好地表达了对农家生活祥和、宁静的深切感悟,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情趣。

二、体验品悟缘境入情

感悟即感受领悟, 它是一种较复杂的情感

活动, 也是一种心理能力。叶圣陶先生说:“文

学这东西, 尤其是诗歌, 不但要分析地研究, 还

要综合地感受, 所谓感受, 就是读者的心与诗

人的心起了共鸣。”而生活是语言之源, 如果让

学生的生活联系情景, 可唤起学生的情感体

验, 启发学生调动各种感官去切身体悟。因此,

在古诗文教学中,“链接”生活, 走向实践, 让

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 把“古诗”的情境,

巧妙地“嫁接”在学生身上, 可引导学生渐入

佳境, 仿佛让学生与作者共生活、共感动。

如教袁牧的《所见》, 诗中“牧童骑黄牛,

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 忽然闭口立。”这一

生活情境, 虽目前无法让学生亲历体验, 然而

诗中所描绘的生活情境, 完全可以引起学生共

鸣, 因为儿童的天性是相似的, 诗中描绘的是

他们最倾心的生活方式。如何教这类诗歌呢

$我

们常利用节假日, 组织语文学科实践活动, 带

领学生进入社区、城郊, 去找春天、看秋收、踏 雪景、观日出、赏明月、望瀑布, 在亲身体验中 感悟古诗所描绘的意境, 教学时可达到对古诗 内容心领神会的理解。

三、吟诵融情以“情”传“情”

古诗教学中的情感教育不能只停留在教

学过程中情感由外而内的吸收, 还必须有情感 由内而外的抒发。这就是“情动而辞发”的另 一种形式, 正如叶老所说的那样:“文字以表声 音, 声音所以表达情思, 那是人人知道的。没有 情思, 就没有发出声音的必要, 更何需文字$可 见情思为声音的源泉, 而文字为声音的符号。 学童所以学国文, 和我们所以教儿童学国文, 一方面在磨砺情思, 进于丰妙; 他方面又在于 练习表达情思的方法, 不至于有捉摸不住之

苦。这两方面, 前者为泉源, 为根本。”可如何让 学生在了解诗人的生平经历和古诗创作时代 感悟意象 滋养心灵

———浅谈小学古诗教学的景、境、情 !江苏无锡市塔影中心小学 徐 涌

- 24-《新课程》

2008 年 6 月 25 日

背景的基础上, 通过诵读吟唱实践, 融入感情, 以表达诗人的情思呢

!所谓吟诵融情, 就是让诗

人之情打动学生之情, 发展学生的心灵。朗诵 教学中, 教师必须通过声情并茂的范读, 用自 己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 让学生通过视觉、 听觉, 感悟到老师的情感已与诗句中的情感相 融合。要达到这一境界, 教师在备课时应走进 诗人的内心世界, 把握古诗蕴含的情感基调, 获得与诗人脉搏跳动的同频, 体味诗人丰富情 感心灵呼唤的同声。

在指导学生的朗读实践中, 我常设计“自

读理解、试读评价、美读鉴赏”等主要环节, 引 导学生逐步掌握语气语调、停顿重音和节奏, 在古诗的照应美、对称美、递进美、并列美中感 悟诗句的情、理、意、趣之味, 即当喜则喜、该怒 则怒, 与诗人一起激动、平静、愉快、悲哀、得 意、紧悠闲, 使吟诵古诗的过程达到“夫缀 文者情动而辞发, 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文心雕 龙.刘勰)的境界。

古诗的朗读学习是一个过程。提供相关背

景知识, 可降低诵读难度, 激发学生兴趣; 提供 作者简介的文章, 可让学生了解诗人的生平与 创作本诗的相关性,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 品。自读交流中, 我常常要求学生结合对诗句 的理解交流感受, 在结合试读评价进行有的放 矢的朗读指导中, 应注意帮助学生体会语调停 顿、重音和节奏; 如果让学生和着多媒体课件 吟读古诗, 在美读美诵中, 学生自然能体会诗 句的韵律、语流的停延, 充分感知诗意, 体悟诗 词的精意妙理、神思妙笔。在语文综合实践活 动中, 我们经常组织学生吟唱古诗, 让学生在 吟唱中激趣、动情, 并让学生把吟唱与表演相 融, 深切感受诗句的质感。实践证明, 学生情感 语言化、实践化的过程, 是锤炼感受力、提高鉴 赏力的过程。!

语文课堂教学的过程, 是师生共同探求知

识、分享理解、教学相长的过程, 是师生追求主 体、追寻个性、追寻生命体验的过程。作为中学 语文教师, 我们应以学习的主体为出发点, 以 尊重人、发展人、完善人为基本理念, 以人文价 值体现为主要视角, 让语文课堂成为彰显人文 教育的舞台。

一、感受成功———增强人文体验

享受成功, 学会自信是语文课堂的基本理 念之一。如何在课堂上让学生享受成功的乐

趣呢?

1.在表扬激励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课堂 中, 教师要有一双慧眼发现学生的进步, 善于 抓住契机, 及时以各种形式给予表扬激励, 增 强学生成功的体验, 以激发学生的自信。在内 容上如某某学生的作业、作文书写比上次进步 了; 某某学生从来不敢在课堂中发言, 现在敢 于主动发言了; 在回答问题过程中有个人的见 解等。在形式上有直接的语言激励、肢体语言 ( 含微笑、注视、掌声等) , 师生共同分享成功, 让学生充分感受学习的快乐。

2.在学会欣赏中体验成功的乐趣。教师在 课堂中应教会学生去欣赏教材文本内容, 欣赏 自己在学习中的收获, 同时能够欣赏身边的同 学的优点、长处。教师应始终关注学生的欣赏 过程, 及时点拨, 加强学生的自信心, 使他们有 欣赏自己, 欣赏他人的过程中体会成功的乐 趣。每学习一篇文章, 教师应让学生在“三维目 标”的统领下自主地探究, 从文章中找出自己 体会较深的内容, 谈谈自己的见解, 给予适当 的激励, 让学生感受被人肯定的乐趣。

二、情感导引———体现人文关怀

情感是课堂教学的生命线, 情感交流是师

生之间心与心的沟通。语文教学中情感包括教 材内容的情感渗透, 教师的情感表达, 学生的 情感调动和反应。在教学中, 教师要以情感为 导引, 丰富学生内心体验和心灵世界。

1.抓住文本情感基调, 带动学生情感。在教 学中教师应充分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基调, 以情 感导引为纽带, 以饱满的热情带领学生走进文 本。文本的内容是活力激情的, 教师的情感也 必然活力四射、激情无限; 文本的情感是悲愤 痛苦的, 教师应是沉着冷静, 缓缓道来; 文本的 基调是抒情浪漫的, 那么教师应是温馨浪漫,

引人入胜。在文本的带动下, 教师的情与文本 的情和谐交融, 相生相辅, 在心灵交流中, 引导 学生发现真、善、美。

2.引导学生对本文深入的情感思考。在教 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活跃课堂 气氛, 使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情 感。例如《木兰诗》中的“女亦无所思, 女亦无 所忆”, 而文章开头却写“不闻机杼声, 唯闻女 叹息。”这两处似乎有些矛盾, 通过设疑, 引发 学生探求、思考的热情, 学生结合下文所写召 父从军的军帖, 就会理解木兰对父亲被召的担 心与忧虑, 对家庭的高度责任感。这样学生就 会理解木兰的形象, 体会木兰的情感。

三、情境创设———展现人文意蕴

1.创设问题情境, 丰富学习过程。在教学过 程中, 教师应创设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自己找 问题和解决问题。如在《春》的教学中, 教师引 导学生在阅读中提出问题, 自由发问, 互相解 答。问题一: 作者为什么不说小草光明正大地 长出来, 而是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学生解答: 这里偷偷地, 不是小偷的偷, 而是运用拟人手 法写出小草在人们不知不觉中长出来, 体现了 小草顽强的生命力。问题二: 花下成千上万的 蜜蜂嗡嗡地闹着, 其中的闹能否换成叫? 学生 回答: 不能, 因为“叫”只有听的意思, 而“闹” 字不仅有听到, 还有看到的意思, 即有声音又 有动作, 表现了春天繁花似锦的景色, 问题三: 这是一篇写景的文章, 为什么写人? 老师帮助 解决: 写景中写人是为了表现人们热爱春天。 在春天里, 人们以充沛的精力, 热情投入到生 活中去, 在春天里奋发向上。

2.创设生活情境, 拓展学习时空。新课程下 的语文课堂, 应是开放有生活气息的课堂。课 程内容除了面向教材, 还要面向校园、学生、家

庭、社会、自然界开放。可将学生放归自然, 让 学生感悟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 感悟大自然的 山川河流, 鸟语花香; 可以带学生走进社会, 让 学生融入社会; 还可以让学生感悟人生的悲喜 哀欢, 感悟社会的飞速发展, 科技的日新月异。 如在教《春》时, 组织学生到植物园或在校园 中, 通过踏青赏春, 引导学生感悟人生的春天; 再如在教《散步》前, 创设生活情境, 布置家庭 作业, 让学生回家亲自打水给妈妈洗一次脚, 感悟浓浓的亲情。

3.创设艺术情境, 触动学生的心灵。在教学 过程中, 教师运用语言、电教媒体创设艺术情 境, 对教学内容起着定向作用, 决定教学氛围 的基本性质和情调。例如《荷塘月色》创设了 一个宁静幽美的情境, 有诗情画意。在讲授课 文前先放一段小提琴曲 《夏夜》 进行情境教 学。在背景音乐的渲染下, 作配乐朗诵, 把学生 带进艺术氛围之中, 产生如临其境的感受。同 时提供《荷塘月色》的图片, 让学生更深入更真 切地感受荷塘的宁静, 月色的优美。在这样的情 境中, 学生在艺术氛围中受到感染和陶冶。 总之, 要想在语文课堂中达到求真、求实、 求美的效果, 就必需在语文课堂中体现真正的 人文教育。!

"海南万宁市万宁中学 梁安邦

让语文课堂成为彰显人文教育的舞台 - 25-


第二篇:古诗文教学心得


古诗文教学心得

张永红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支柱,而古诗文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如能在小学阶段学习积累更多的古诗文,则不仅能启迪人的心智,而且能享有一辈子。语文教学中,尤其是古诗教学,传统的教师一般多停留在字面讲读上,没有达到课堂教学的最优化。实施素质教育,优化课堂教学是主渠道。而要实现课堂教学最优化,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注重老师的教法改革,探索一套有利推进素质教育,强化素质教育的教学模式。我尝试用“激兴趣──读诗文──明诗意──赏意境”四步古诗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打破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提高了古诗教学质量。

1、激兴趣:

兴趣是探究某种事物或进行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学习的催化剂,是学生从事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能促使学生积极探索,努力攀登,向着自己认定的目标奋进。前苏联教育家乌申斯基提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对于远离学生生活的古诗教学,教师若能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教学有趣、有序地进行,将对学生学习古诗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另外,运用多媒体课件中精美的界面设计、古朴典雅的音乐,营造出浓郁的中国古代文化氛围,烘托出良好的教学气氛,也是很好的激趣方式,更是传统教学无法做到的。

2、读诗文: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诗文的教学也同此理。让学生反复吟诵,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把教师的不厌其烦讲解变成学生相互间的讨论、启迪和学习,力求做到:

⑴ 吟诵与自查自悟相结合,引发感悟:

自查自悟是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自行查阅资料,理解、感悟古诗文的内容,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及蕴含的哲理等。学生可以在校内查,也可以在校外查,可以问老师、同学,也可以问家长、邻居。这样,学生在自查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出一些个性化的感悟,受到古诗文的情意熏陶。

⑵ 吟诵与赏析相结合,丰富感悟:

利用专题课、活动课时间组织学生欣赏配乐诗朗诵的录象与录音,让学生从动人的画面上,从动情的乐声中,想象着,体味着,感受着诗文的艺术魅力,从而增进了对诗文的朦胧的理解,并滋生出许多感悟。在欣赏的同时,主要在选材、立意、构篇、遣词等方面引导学生进行评析,可以整体系统,也可以点点滴滴,不拘一格,广开言路,以增强对古诗文的感悟。

⑶ 吟诵与议论相结合,交流感悟:

学生对诗文的理解,有的可能只是零碎片段,有的甚至还只是片言只语,所以特别需要在同桌、小小组之间充分议论。这样可以互相启发,激起“头脑风暴”,不仅会大大促进理解,而且会触发出许多感悟。

⑷ 吟诵与运用相结合,深化感悟:

首先,诗文源于生活,引导学生把在生活中观察到、体验到的东西用古诗文进行表达,能促进学生对古诗文的理解与感悟。在生活中运用诗文的形式很多,可以是赏景吟诗,观物吟诗,叙事吟诗,等等。其次,让古诗文运用于习作中,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因为学生在习作中用诗时,会给诗句赋予一种新的表达内容和感受,从而使学生从更新、更广的角度去理解古诗文,感悟古诗文。这样就为萌生出许多个性化的感悟,创造了条件。如何引导吟诵,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① 熟读成诵法,即让学生多读:

诗歌的特点是富于节奏美、韵律美和意境美,诵读起来琅琅上口。在教学过程中,我坚持以诵读为本,通过反复诵读,反复吟咏,体会古诗的韵律、意境。可指导学生朗朗出声地诵读,低唱慢吟地诵读。如何使学生“美读得其法”,教学可分三步进行:一是首先要确定基调。二是要分辨重音,掌握顿挫,读出节奏。三是让学生在练习中体会,掌握方法,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力求读得清晰、准确、有节奏,读出思想感情。

② 创设情境法:

古诗文不是无情物,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让他们在吟诵时,加上适当的动作,边吟诵边表演,可增进对古诗文的理解,从而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如吟诵立意欢快的诗文,可配上一曲轻松活泼的音乐;吟诵反映离愁别绪的诗文时,播放一段哀怨低沉的曲子;吟诵描述风光无限的诗文,配以大自然画面等。创设情境吟诵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氛围中加深对诗意的感悟,促进记忆。

③ 分类吟诵法:

根据诗的内容或诗所反映的时令进行分类吟诵,也是一种可行的方法。根据内容,可以分为写景诗、叙事诗、抒情诗,引导学生根据内容分类吟诵,背得多,记得牢。根据时令分类,能促使学生从时间的角度把握古诗文的线索,从而达到流畅记忆,大地调动了学生吟诵的兴趣。

④ 综合吟诵法:

这是一种融多种形式为一体的吟诵方法。有时采取小组赛、男女组赛,有时采取限时背、师生背、接龙背,有时采取根据内容、根据时令分类吟诵,有时采取听记背、问答背等等。多种形式综合背诵,灵活且富有变化,给学生带来了吟诵古诗文的乐趣,避免了背诵的枯燥性。通过引导巧背,使学生储存了丰富的语言材料,有效地实现了量的积累。

3、明诗意:

新的语文课程强调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发展学生的思维。古诗产生的年代较远,古代的社会制度,生活方式,风俗习惯,语言风格等,都跟现代大不一样,而且古诗词语凝炼,跳跃度大,写法夸张。因此,教学古诗首先要使词语表象化,并使其强化(建立)、活化(转换)、优化(加工),即在意读诗文时,引导学生借助想象,将词语在脑海里形成主体画面。准确把握诗歌作品情感,仅仅拘泥于课文必学内容上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对作者的社会经历,文化教养,情趣爱好以及写作背景等相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才能与诗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而明诗意是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理解诗句,是一个把一句句精炼的诗的语言译成现代汉语的过程。这个训练一个很大的好处:就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在逐一落实字词以后,通过对每个诗句的串连通释,在整体上把握全诗,理解诗句的含义。

4、赏意境:

意境是由作者的主观感受和客观景象融合而成的,而作为主观感受的“意”又往往寄寓在客观景象的“境”中,因此,教师在古诗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入其“境”,才能使学生“悟其神”,会其“意”,真正领悟到古诗的意境美。叶圣陶曾说过:“诗歌的讲授,重在陶冶性情,扩展想象,如果抓住精要之处,指导一二句话,也许就够了,不一定要繁复冗长的讲说。”古诗的教学,一定要将学生领入诗的意境,体验诗人的感情,引导学生借助诗人的丰富联想,展开想象,领略诗人雄伟的气魄,以及诗人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情怀。我们要诗情画意地教古诗,学生要诗情画意地学古再现意境是关键。

以上是我在教学古诗文中一些心得。我认为学习古诗文是孩子们一辈子的事,我们在小学阶段进行的古诗文教学活动,仅仅是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奠定基础,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

更多相关推荐: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阜南五小锁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必须在学习中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主动探究的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那么怎样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精神培养他们学习能力我把重点放在改变课堂教学上下面就我...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

小学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总结暑假即将来临期末考试也临近了本学期的各项工作将画上句号为了能从本学期的教学工作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也为了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所提高在此特对本学期的语文教学工作做一个全面的系统的回顾总结与说明...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每个学期初,我都在认真总结上学期得失的基础上,根据本学期的教学内容和要求,以及学生的知识状况,制定教学计划,并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以保证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从应试教…

小学语文教学总结

小学语文教学总结学期工作已经结束我的五年级四班的语文教学工作也告一段落在本学期中我不断研讨教学方式方法并积极进行课堂教学改革尝试有所收获当然对于四一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实施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现在将这一学期的四...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集(精选16篇)

中国第一学习乐网络社区平台目录1两只小狮子教学反思陈红霞12邓小平爷爷植树教学反思陈红霞23欢庆第一课时的教学反思欧秀林34四个太阳教学反思陈红霞75美丽的小路教学反思陈丽霞96荷叶圆圆教学反思谢莉莉117夏夜...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盐井小学何开礼语文是一门学科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我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小学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如下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乌鸦喝水》

继续教育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乌鸦喝水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反思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兴奋地...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与反思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反思课程改革虽是一个实验的过程但它却关系着千千万万个孩子一生的命运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是啊孩子的童...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小学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走进了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语文教学在这一过程中我真切地看到了自己成长的轨迹真切地感受到了一位位充满活力的优秀教师一节节撞击着智慧火花的语文课堂主体意识创新意识感人深思三维整合耳濡目染我曾...

小学语文教学小结(5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