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道”的感悟

时间:2024.3.31

我对“道”的认识

关于“道”的认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学哲学的同学可能会想到各种哲学问题;学理科的同学可能会想到各种公式间的关系;而学历史学的同学可能就会从古到今来解释“道”的意义发展历程。而当我看到“道”时,想到的就是现实生活中,人与人在相处时存在的“道”。

坚持正义的人才能得到广泛的帮助。平常真心待人,会赢得人心。平时待人就不好,有难时只能一人独自面对。一个人乐善好施,胸怀宽广,乐于助人,就会获得很多人的肯定,支持和帮助。在现代生活中的“道”其实就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是一个人对待家人朋友和社会的态度,如果你对家人朋友和社会态度是好的、积极的、善良的、有道德底线的,那么你就会得到周围的人和社会的肯定和支持,反之亦然。

我认为“道”是一个人的行为准则,是对待他人和生活的态度。孟子说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说的不仅仅是国家,也说的是个人。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准则不好,那么别人不愿意跟他接近,更不愿意去帮助他;相反地,如果一个人待人接物做得很好,以诚待人,乐于准人,那么他也会得到别人的尊重与帮助。在我们生活当中会遇到很多这样的情况,大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女同学,她特别乐于助人,看到同学有困难她会主动过去询问并提供帮助,只要别人开口向她寻求帮助,她也会尽力帮助别人,所以她是班上人缘最好的同学,大家也都愿意和她做朋友,她的生活多姿多彩,每天过得都很开心。当然,当她遇到困难的时候,总会有一大波人去帮助她,关心她,这就是因为她个人的行为准则很好,对待他人和生活的态度积极向上,所以别人也愿意用同样的方式去回报她。相反地,也有和这位同学完全不同的人,他们不愿意帮助别人,看到别人有困难就躲得远远的,生怕别人会向他寻求帮助,所以这样的人自然也不会有人愿意帮助他,所以他的朋友很少,生活的很平淡,快乐没人分享,痛苦也没人分担。所以我觉得,做人一定要“得道”,也就是说做人一定要有好的行为准则,对待他人和生活积极向上,这样别人才愿意和你做朋友,遇到困难时也会有人帮助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我们做人,所以一定要有一个良好的行为准则。 不仅对待他人要讲“道”,对待生活,我们也需要讲“道”。对待生活我们需要有着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态度,还需要有着不轻易放弃,不向困难低头的精神。生活中可能存在着种种不开心的事情和困难,但是如果我们仅仅被一个小小的挫折所打倒,那我们的生活就会黯淡很多,也会少了很多乐趣,可能带来更多的是伤心与失落。曾经有人说过,我们怎么对待生活,生活就怎么对待我们。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对它笑,它就对你笑,你对它哭,它

就对你哭。心中没有阳光的人,势必难以发现阳光的灿烂;心中没有花香的人,也势必难以发现花朵的娇媚。所以,别给自己带是上沉重的十字架,以平和的心态、微笑的面容对待生活,那属于你的镜子里,肯定会有一个灿烂的笑脸。雨果曾经说过:“贪婪是最大的贫穷,满足是最大的财富。”对待生活,我们也要常怀满足之心,珍惜自己已有的东西,不要等到失去的时候再去后悔。

不管是对待他人,还是对待生活,我们都应该拿出自己的真诚和热情,以积极乐观的态度对待身边的人、事、物,这样也会给自己带来快乐,收获更多的美好。


第二篇:“道”的辩证感悟


“道”的辩证感悟

——读老子《道德经》第一章的感悟

理平

老子《道德经》第一章,开天辟地地提出了:“道可道也,非恒道也。名可名也,非恒名也。无名,万物之始也;有名,万物之母也。故恒无欲也,以观其眇;恒有欲也,以观其所徼。两者同出,异名同谓。玄之又玄,众眇之门”。其意思是说:“道”如果可以用言语来表述,那它就是常“道”。“名”如果可以用文辞去命名,那它就是常“名”。“无”可以用来表述天地浑沌未开之际的状况;而“有”,则是宇宙万物产生之本原的命名。因此,要常从“无”中去观察领悟“道”的奥妙;要常从“有”中去观察体会“道”的端倪。无与有这两者,来源相同而名称相异,都可以称之为玄妙、深远。它不是一般的玄妙、深奥,而是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总门。

笔者认为,“道”的本质就是孕育在宇宙、自然、地球、人类社会中的客观规律,它可从“有形”的奥妙演化为“无形”的奥妙,又可从“无形”的奥妙回归到新的“有形”的奥妙,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用通俗的语言来表述,“道”就是从有形的物质升华为无形的意识,又从无形的意识回归到新的有形的物质,循环往复,以到无穷。简而言之,“道”就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新的物质,良性循环,以致无穷。“道”就是从物质的“和”(文明)升华为意识的“谐”(文明),从意识的谐回归到新的物

质的和,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就是“道”的玄妙又玄妙、深远又深远,是宇宙天地万物之奥妙的渊源。总之,“道”的真缔,就是规律,它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意志为转移的,事物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老子破天荒提出“道”这个概念,作为其哲学思想体系的核心。“道”的涵义博大精深,可从历史的角度来认识、可从文学的方面去理解,也可从美学原理去探求,还可“从善到真,从真到美(新的善)”的认识循环方面去理解,更可从哲学的辩证法角度去思维??

其实,哲学家们在解释“道”这一范畴时并不完全一致,有的认为它是一种物质性的东西,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元素;有的认为它是一种意识性的东西是构成无限精神财富的渊源。

笔者认为,“道”是运动变化的,非僵化静止的;宇宙万物包括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等一切运动,都是有规律可循的,遵循规律,就能感悟“道”的客观存在及其发展变化。

如:地球自转一周就会产生一个“明”天,这就遵循了“从日到月,从月归日’(新的日)”的循环,这“新的日”就是日月同辉,合二为“明”的一瞬间,就是黎明时天空突然一亮即太阳与月亮合二为明的一瞬间,就是自然界中光明的一瞬间,所以人们称之为“明”天,从这意义上说光明即规律,光明即是道。

还如:纵观人类历史,从原始社会(原始“公有制”社会)到“私有制”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

主义社会),从“私有制”社会回归到“共产主义”社会(新的公有制社会——公私合二为一的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的和谐社会),这是人类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透过现象看本质,人类社会发展遵循着“从公到私,从私归公’(新的公)”循环往复,以致无穷,公与私是相对的,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的前提下,两者可互动循环,可化私为公,公私合二为一,这就是人类社会发展变化——道。从这意义让说,我们只有坚定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才能不断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法治的体制,才能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事求是、顺应规律,才能为解放全人类作出巨大贡献,让人人既能有物质的和,又能有意识的谐,不断实现每个人的心中和谐,让社会充满和谐的因子,最终实现和谐世界。

再如:人的认识循环规律,“从感性认识(善恶)升华为理性认识(真假),从理性认识上升为悟性认识(美丑,新的感性认识)”人认识上的“道”(良性循环)就是“从善到真,从真到美’(新的善)”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而学习实践始终贯穿于认识的升华过程之中。而人认识上的“癌”(恶性循环)就是“从恶到假,从假到丑(新的恶)”循环往复,自取灭亡。

总之,老子说“道”产生了天地万物,但它不可以用语言来说明,而是非常深邃奥妙的,并不是可以轻而易举地加以领会,这需要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归新的“无”循环往复循序渐进的过程,还需要用悟性认识去把握,更需要用哲理性的

辩证法去感悟和体会。

从老子对“道”的种种构想中,我们完全可以感悟到他对“道”的那种近乎虔诚的膜拜和敬畏的由来。老子对“道”的尊崇,完全源于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尊重,这完全有别于那个时代视“天”和“上帝”为绝对权威的思想观念。“道”,对老子来说,不仅仅是为了彻底摆脱宗教统治而提出的一个新的根据,更在于它比“上帝”更具权威性。也应证了“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更应证了人人平等、个个自由的哲理。

老子的“道”是具有一种对宇宙人生独到的悟解和深刻的体察,这是源于他对自然界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和一种强烈的悟性而至。这种对自然和自然规律的着意关注,是构成老子哲学思想的基石。源于一种生物学上的意义,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无论在精神上亦或在物质方面,从古迄今,都表现为一种近乎原始的依赖性,有如婴儿之对母体。古人有云:“人穷则反本。”这个所谓的“本”,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讲,也就是指“自然”,这个人类和万物的母亲。屈原长诗《天问》为什么会提出许多对宇宙天体、历史、神话和人世方面的疑问?当他对政治前途和黑暗现实感到失望时,很自然地会产生一种对自然的返归心态和求助愿望。出于一种对现实的不满和焦虑,推本极源,急切希望找到人在神秘的自然力面前的合适位置。其实,人与自然的关系只能顺应规律,而不是改造规律,“人人呵护自然,自然孕育人人”这就是人类必须遵循的——“道”(良循环),它不是“人人惩服自然,自然

惩罚人人”的——癌(恶循环)。从这意义上说,生产力的表述就应从“人用先进的工具(科技)改造征服自然的能力”经辩证扬弃后更改为“人用先进的工具(科技)求得与自然共生、共存、共享和共乐的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求得“与人为善,海阔天空;与物为善,宇宙无限”,才能实现“人人关爱地球,地球哺育人人”这就是我们人类必须不断追求的——“道”。

弗洛伊德的“快乐原则”说,论述了文明给人类带来物质利益的同时,也给人类的精神带来了极为沉重的压抑,这是文明之一大缺憾。然而他所说的人类天生的追求快乐的原则,也正是建立在人和自然的谐合关系上。今天,人们在生活需求和文化思想方面涌动的“回归自然”。即,“人源于自然(以自然为本),人独立于自然(以人为本),人回归自然,新的以自然为本(以“自然规律”为本)这是一种趋势、一种潮流,更是一种规律,在规律(法律——近似规律)面前人人平等,个个自由,从“人治”升华为“律(法)”治,从“专制”升华为“民主”,不断实现民主法治的社会,这就是我们必须经历的社会形态,从这意义让说,科学发展的真缔——以规律(法律)为本为核心,全方位、良循环、可持续。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解放人的思想,才能冲破意识形态“一言堂”和统一思想(私有化)于某某1人的束缚,当人人都有思想自由时,人类的无限精神财富才能化为有限的物质财富,又能使有限的物质财富化为的新无限精神财富,不断实现物质的和(“禾”足“口”需,合二为“和”,植物满足口需方为和,

物质文明方为和)与意识的谐(“言”能“皆”表,合二为谐,在公平、公正、公开和公信的争鸣中,上“比”下“白”,合二为“皆”,明辨是非,意指精神文明方为谐)良性循环,不断构建和谐世界,这就是我们人类必须遵循的——道。

笔者认为,有限与无限的辩证关系是:

物质财富是有限的,精神财富是无限的;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人的思想是无限的;

人的思想是有限的,众人思想是无限的;

众人思想是有限的,民族思想是无限的;

民族思想是有限的,人类思想是无限的!

解放思想人人有责,从我做起现在做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人类思想解放中去,不断实现精神变物质,物质变精神’(新的精神)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真正实现和谐世界!这应成为人类共同追求的理想之——道!

更多相关推荐:
我的感想

孩子们你们丢了最宝贵东西今天上晚自习看到学生的状态我很失望小小年纪眼睛中失去了奋斗的光芒为什么在他们的眼中我看不见活力看不见他们的青春看不见属于这个年龄的光彩我在的这个学校地处偏僻交通也不怎么方便整体条件不好大...

我的人生感悟

我的人生感悟人生是我们每个人的一个永恒的课题而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当我们走到人生旅程的尽头时回首往事人生又是那样短暂转瞬即逝真可谓是弹指一挥间有句话说每个人都是带着使命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我认可这句话同时也信服这句话...

我的教育感悟

我的教育感悟苏霍姆林斯基曾说一个好的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怎样的人他热爱孩子感到跟孩子交往是一种乐趣相信每一个孩子都能成为一个好人善于跟他们交朋友关心孩子的快乐和悲伤了解孩子的心灵时刻都不忘记自己曾经是个...

我的教学感悟

我的教学感悟时光飞逝岁月如梭不知不觉初一上学期就这样结束了在这半年当中我实现了由学生到教师的角色转换同时我也学习到了不少东西这半年下来作为新教师的我感触最深的是做一个老师不容易做一个优秀的老更不容易但是无论做什...

我对工作的感悟

我对工作的感悟不知不觉来到公司已1个多月的时间,虽然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不足以学到所有的东西,但这也是我的职业生涯的开始。有人说大学毕业是由天堂进入了地狱,而我感觉却不是这样,公司给了我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大学…

我的工作感悟

采购部兰文忠以前工作对我而言就是一种谋生的手段为了得到薪水而去工作通过工作中与同事的交流在工作中所发生的点点滴滴都让我有极深刻的体会并且从中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为自己而工作也是一件幸福快乐的事工作中只要你把握好...

我的感想

记录下那段日子我所有的感想题记看了成功人士总结的成熟不成熟的人的几种特征后我觉得无论怎么看自己都是不成熟其实我一直不否认这一点只是我的依据不一样我是从考虑问题是否从现实因素出发或者是否有有那些天真浪漫的想法来判...

我的思考 我的感悟

我的思考我的感悟口说五遍不如心想一遍即悟人的一生是体道悟道得道的过程醒世其实就是体道明理其实就是得道醒世明理是一个人处世的技巧也是一个人的工作方法我们没有能力去改变我所处的社会但我们有能力改变我们在这个社会中的...

我的感受

我的感受以前不明白奶奶为什么总是跟爸爸和叔叔吵架不明白妈妈为什么总让我不停地写作业今天我终于明白了上午正在写作业的我听到了爸爸妈妈的通话他们说快要交房费了可家里快没钱了看到妈妈在屋里徘徊使我陷入沉思为什么别人家...

我的感悟

心情纷乱一向懒散低调的有时候很想有人陪伴可是和身边一些无所谓的朋友在一块真的没有那么舒心现实的生活本来就是很繁复杂乱的我几乎找不清自己的影子曾经曾经曾经的我追求浪漫曾经曾经的我追求完美曾经的我追求现实而我其实什...

我所感悟的道

我所感悟的道老子是跨时代跨文化跨地域的大哲学家他的道德经虽只有五千言但却也几乎是字字珠玑句句警言人们常说老子天下第一其实老子的道也是天下第一读完老子道德经我也感悟到了少许老子那博大精神的道一无为之道道德经第三十...

我的感想

任职课题部感想一块14寸的屏幕一个饱含深情的人忍不住笑了出来想起那些过去的现在的以及未来的快乐日子我又何必要在这里表现得生离死别呢一些感想仅抒己见我应该是社科联这群理事中最不聪明的一个了不会说话处事能力不足脑子...

我的感悟(39篇)